论点

    健康是人生最大的财富。

健康是成功的根本前提。

健康比金钱更重要。

社会机体运行也需要健康。

心理健康与身体健康同样重要。

良好的环境对人的健康有益。

为健康投资是不会亏损的。

健康的体魄是从事学习和工作的基础。

人民的健康水平,关系到整个民族的素质。

任何事业都应该健康有序的发展。

 

 名言

   长期的身体毛病使最光明的前途蒙上阴暗,而强健的活力使不幸的境遇也能放金光。——斯宾塞

凡是愚弱的国民,即使体格如何健全,如何茁壮,也只能做毫无意义的示众材料和看客。——鲁迅

心情愉快是肉体和精神的最佳卫生法。——乔治·桑

一种美好的心情,比十副良药更能解除生理上的疲惫和痛楚。——马克思

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它决不能使我完全屈服。——贝多芬

健康是人生第一财富。——爱默生

科学的基础是健康的身体。——居里夫人

我的幸福十分之九是建立在健康基础上的,健康就是一切。——叔本华

保持健康,这是对自己的义务,甚至也是对社会的义务。——富兰克林

忽略健康的人,就是等于在与自己的生命开玩笑。——陶行知

劳其形者常年,安其乐者短命。——欧阳修

锻炼身体要经常,要坚持。人同机器一样,经常运动才能不生锈。——朱德

我们在坚持工作以外,还必须养成坚持休息的习惯。——梅兰芳

生活就是运动,人的生活就是运动。——托尔斯泰

运动是一切生命的源泉。——达·芬奇

谁不会休息,谁就不会工作。——列宁

人的健全,不但靠饮食,尤靠运动。——蔡元培

理想的人是品德、健康、才能三位一体的人。——佚名

 

 典型论据

音乐与心理健康

——音乐可使人清心神爽

中医很早就注意到了五音与人体的关系。中医运用阴阳五行学说把五音(宫、商、角、徵、羽)与人体五脏(脾、肺、肝、心、肾)和五志(思、忧、怒、喜、恐)有机地结合起来。《金匮真言论篇》就说明了五音与五行说的关系。即宫属土,通于脾;商属金,通于肺;角属木,通于肝;徵属火,通于心,羽属水,通于肾。由于这种结合五音通五行,对五脏起不同的影响,因此,音乐动血脉,统精神,而和正心也。

当代医学研究发现,音乐可调节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胃肠系统和瞳孔等方面的变化,并且可调节情绪和行为方面的变化,消除外界精神、心理因素所造成的“紧张状态”。音乐的曲调、节奏、旋律不同,对人体可产生不同程度的兴奋、镇静和降压等作用。并能与细胞共振,按摩细胞,使人感到清心而神爽。

跑步总统

——保持健康要多锻炼

美国总统前比尔·克林顿,自中学时期就开始跑步锻炼,至今不懈,被人们誉为“跑步总统”。

在谈到自己的跑步生涯时,克林顿说:“我一般是每周有 5天安排跑步锻炼,每次跑5公里,在休息日跑的距离还要更长一些。”在担任阿肯色州州长期间,克林顿有时还会出现在当地长跑比赛参赛选手的行列中,其中在一次10公里跑步比赛中,克林顿的成绩是47分钟。

1992年,克林顿代表民主党竞选美国总统职位,紧张而繁忙,他被迫减少跑步锻炼的活动量,因此体重增加了近20磅。于是他又把每周的跑步锻炼量增加到36公里,不久就把体重减轻到正常水平。

当选美国总统后,克林顿一举一动都要在众多保镖的监护之下,跑步锻炼活动仍坚持在经过周密的安排下进行。

世界上最老的运动员

——科学锻炼使人健康长寿

印度的阿扎德保持着一项世界纪录:他 95岁时参加国际体育比赛,是世界上参加正式国际体育比赛年龄最大的运动员。1987年11月,他在澳大利亚墨尔本举行的第7届国际老年人运动会上,获得了200米短跑锦标赛的冠军。当记者问他为什么到了95岁高龄还坚持跑步时,他说:“我总觉得,背后有人追赶,因此,只要一息尚存,就不敢停止运动。”阿扎德还称,他的长寿之道是顺应了自然法则。“自然法则有3条:一是持久性,二是准时性,三是自觉性。我所以不生病,保持了健康,就是平时做到了这3条。”

马克思戒烟

——要健康就要戒除不良习惯

马克思早在青年时代便学会了吸烟,而且吸得很厉害。特别是他在工作、学习和散步时,手里总是离不开烟,常常是一支接着一支地吸。他曾对别人说,《资本论》的稿酬将不够偿付写作这本书时所吸的雪茄烟钱。当他陷入沉思或集中精力写作看书时,他常常忘记了手中的烟斗或雪茄,不得不一次又一次地点燃它。由于马克思一生过度的劳累,加上他经常猛烈地吸烟,因此他的身体健康受到很大的损害。到了晚年,马克思身患胃病、头痛、支气管炎等多种疾病,为了保证他的健康,医生劝他戒烟。对于一个烟瘾很大,而且又到了晚年的人,戒烟确实是相当困难的。马克思极力克制自己,戒烟期间一支烟也不吸,后来到底把烟戒了。

歌德不懈锻炼

——坚持锻炼使人拥有健康

19世纪德国伟大的诗人、小说家和戏剧家歌德,一生的著作很多,无论数量和质量都是惊人的。他知识渊博,多才多艺,不仅在戏剧、诗歌、小说等创作上成就卓著,在自然科学方面也颇有贡献。他首先发现人类颚间骨,并著有关于植物形态学和颜色学的论文。歌德能作出如此巨大的贡献,这得益于他有强健的身体和旺盛的精力。

歌德年轻时的身体并不好,在莱比锡大学读法律的时候,因为患有咯血症而被迫中途退学。从此,他认识到,要干一番事业,没有强壮的体魄是不行的。因此,他十分注意锻炼身体,他学会了跳舞、击剑,还经常登山,坚持冬泳、滑冰。经过坚持不懈的锻炼,他的身体由弱变强。于是,他一边刻苦地读书,一边勤奋地写作,用他的生命创造了一系列光辉的艺术品,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他在自己所创造的艺术境界中结束了伟大的一生。

托尔斯泰的好身体

——健康是事业成功的保证

大文豪列夫·托尔斯泰把体育运动比作“像空气般的不可缺少”。他在家坚持做哑铃操,他能够一手举起 180磅的重物。他又是摔跤好手,有一次他连续击败了几名年轻的牧民,被誉为“草原上的人”。托翁又是个不知疲倦的步行者,多次步行300公里,从住处走到莫斯科。60岁时,他还与一名20岁的钢琴家一起参加越野赛跑。

托尔斯泰在书房窗下装有一副单杠,在写作间隙里,他就用腿勾杠倒控身子,荡来荡去。他用绳子做了一套器械,常在上面翻筋斗。自行车刚传到俄国时,托翁已 66岁了,但很快就学会了骑自行车。由于托翁积极锻炼身体,所以他“强健得像一头牛”。他在晚年曾自豪地说:“论体力,我割起草来像农民一样;论智力,我一气写作8小时至10小时都不会疲乏。”

雨果锻炼治病

——健康受到威胁时不可悲观

法国著名作家雨果才华横溢, 20岁开始发表作品,刚刚29岁就创作了纪念碑式的长篇小说《巴黎圣母院》,轰动了法国文坛。以后又创作了一系列的戏剧、诗歌、小说。但是,正在他40岁激情奔放的时候,心脏病发作了,人们为他叹息。但他不悲观,在医生的监督下进行体育锻炼。经过长期的锻炼,雨果的健康状况好转,体质增强了。他60岁时又创作了《悲惨世界》,80岁还写了一部戏剧《笃尔克玛》。终年84岁。

老而不衰的巴甫洛夫

——锻炼方式应因人因年龄而异

苏联生理学家巴甫洛夫特别注意身体锻炼。除了经常参加做掘土施肥、清扫园径、种植花卉的劳动,他还参加骑自行车、划船、体操等活动。夏天游泳,冬天滑雪,老而不衰。 60岁到70岁时,他经常练吊环和鞍马,70岁后,他练快走;80岁的高龄,他就练负重散步。长年的锻炼,使他身体强壮,精力充沛。

萧伯纳锻炼智力、体力

——锻炼使人获得智慧和健康

英国作家萧伯纳,酷爱体育活动。他每天早晨起床后,必定要洗冷水浴、游泳或跑步、到海边晒太阳;骑自行车、打拳也是他喜欢的运动项目。他生活非常有规律,不抽烟、不喝酒,以吃粗面包、蔬菜为主。据他自己说,小时候没有过人的智慧,但他苦下工夫,坚持在智力、体育两方面刻苦锻炼,终于成为杰出的作家。

锻炼与智慧

——充沛精力来源于运动

居里夫人非常喜爱舞蹈,同时也喜欢爬山、游泳等活动。她说:“我爱舞蹈不单是为了娱乐,也是为了运动和健身。”她在对“镭”的研究中,经过 8年探索,4年提炼终于取得成功。她之所以能承受长期繁重的脑力和体力劳动,以及风寒、烟、雨的侵袭,与她经常锻炼、身体健康、精力充沛密不可分。

莫扎特 35岁夭亡

——没有健康就没有一切

莫扎特是奥地利作曲家, 6岁时就被人们誉为神童。从此,他就随父亲周游欧洲各国,进行旅行演出,轰动了整个欧洲,成为音乐界的宠儿。繁重的演出任务损害了他的身体,他经常处于疲惫不堪的状态。后来又加上贫困生活的折磨,他的身体状况一年比一年坏,没有精力进行音乐创作,终于在35岁时离开了人世,而他的才智却远没有得到更多的发挥。

肌肉疲劳计实验的启示

——工作中应合理安排休息

意大利科学家马迟拉做过一个实验,很能说明合理休息对减少疲劳提高效率的重大作用。这个实验叫肌肉疲劳计实验。被试者用手指拉 6公斤的重物,每拉一次,休息两秒,则只能持续1分钟就得停止,要休息2个小时才能恢复原有效率,如此干一天(以8小时计,下同)只能拉120次;如果以同样方式,拉半分钟就停止,休息半小时则可消除疲劳,这样干一天可拉240次;如果每拉一次,休息10秒,就可以连续工作而不会疲劳,这样一天可拉2400次。这个实验说明:同样的工作,休息时间安排不同,从效率上讲差别很大。所以,我们工作中应合理安排休息,掌握好节奏。

孔子的养生之道

——心胸开阔有利于健康

孔子活了 73岁,比起他的同时代人,他享年很高。老夫子长寿,和他的一套养生之道有关。首先,他的心胸比较开阔,他的抱负是使“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对个人生活要求不高:“食无求饱,居无求安。”他说,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当枕头,“乐亦在其中矣”。对于搞歪门邪道而得到的富贵,则视若浮云。其次,他很注意饮食卫生。对于腐败变质的食物,他一概不吃。他吃饭时不与人交谈,就寝时不同人说话。最后,他爱好文体活动,会射箭、驾车、爱唱歌,最喜爱的乐章是“韵乐”。他还会弹琴,而且有一套演奏器乐的理论。

孙思邈的养生之道

——人的精神面貌能左右健康

孙思邈是我国隋唐时代的著名医学科学家,也是一位养生学家。他特别重视卫生工作,尤其是精神卫生工作,对于如何防止疾病和促进健康的“养生之道”,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他认为:“天有灾情,人也有危难;如果不注意个人修养,就不能更好地战胜疾病,成为一个十分健壮的人。”他没有绝对地认为,只要注意卫生就保证不会得病,而且指出: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作用,对于战胜疾病有着重要的意义。思想狭窄或精神忧郁悲观,能够致病;反过来,意志坚强、心胸开阔、处事积极乐观、性格豁达,也可以少生病或更快养好病。孙思邈总结出来的人的精神面貌能左右健康的论点,在今天仍有实际意义。

王若飞的“室内体操”

——为事业,要爱护身体

王若飞同志在敌人黑暗的牢狱中,在连借助于做苦工以活动身体也不允许的条件下,自编了一套“室内体操”。在牢房里,不管是风雨交加的夜里,还是寒气袭人的早晨,都坚持做伸腿、弯腰、曲臂、转体等动作,一直到满身大汗为止。就这样依靠了顽强的体育锻炼,他度过了黑暗的牢狱生活,战胜了死亡的威胁。

“中国的海伦·凯勒”

——健康的精神追求可以战胜身体缺陷

杰出的华裔盲女,被誉为“中国的海伦·凯勒”的程文辉,自幼双目失明,凭着自己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以百折不挠的精神靠自学盲文荣获英国皇家盲人会奖学金赴英国深造,并荣获英国女王颁发的“ MBE”的勋衔及香港“十大杰出青年”等诸多的殊荣。在程文辉幼小的心灵上,对整个世界的感觉是黑压压的一片,惟一的精神支柱就是女佣和姐,从姐那里,她获得的不仅仅是生活上的帮助,更多的是做人的力量和高尚的精神追求。“你可以看东西,不过你要用不同的方法去看,可以用手去看……”和姐质朴的话语,许多年以来一直鼓舞着程文辉走向一个又一个辉煌。20世纪90年代中期,美国佳音社将程文辉眼盲心明的传奇故事搬上舞台,一时间在全美引起轰动。

 

 哲理材料

1与0

IBM公司的总裁汤玛士·华生,原本就患有心脏病,有次旧病复发,必须马上住院治疗。

“我怎么会有时间呢 ?”华生一听说医生建议他住院,立刻焦躁地回答:“IBM可不是一家小公司呀!每天有多少事情等着我去裁决,没有我的话……”

“我们出去走走吧 !”这位医生没有和他多说,亲自开车邀他出去逛逛。

不久,他们就来到近郊的一处墓地。

“你我总有一天要永远地躺在这儿的。”医生指着一个个的坟墓说,“没有了你,你目前的工作还是会有别人接着来做。你死后,公司仍然还会照常运作,不会就此关门大吉。”

华生沉默不语。第二天,这位在美国商场上炙手可热的总裁就向 IBM的董事会递上辞呈,并住院接受治疗,出院后又过着云游四海的生活,而IBM也没因此而倒下,至今依然是举世闻名的大公司。

没有你,地球照样转。对于你来讲,没有什么比健康更重要,健康是 1,其余的都是后边的0,1存在,0越多越好;1不在了,0再多又有什么用?

笑与健康

德国著名生理学家隆涅在 92岁时,获得了国家颁发的荣誉奖章。在颁奖大会上,他发表了一个极漂亮的演说:

“我发现,出席今天会议的人们都希望永远年轻,既然如此,对我们来说,最重要的就是节省自己的精力,使自己延缓衰老,青春永驻,也只有这样,才能在科学上取得更多的成就。而我的研究表明,一个人皱一个眉头需要牵动 30块肌肉,但是笑一下则只需牵动13块肌肉,可见笑一下所消耗的能量要比皱一下眉头省得多。再说,皱眉头是在紧缩肌肉,而笑在舒展肌肉,两者的功能是如此不同,既然如此,我亲爱的同行,笑吧!”

俗话说:笑一笑,十年少。看来这句俗话是有科学依据的。

真正的财富

一位野心勃勃的男子,看着他只有 1,000元的存款簿心想,如果我能让存款再多两个零多好。接着他努力的工作,没有多久,终于达到他的目标。

男子看着他 100,000元的存款簿又想:若能再多两个零、四个零不就更棒了吗!男子更努力工作了,他希望能创造无数个零,让自己成为富翁。

往后的日子里,他日以继夜、不眠不休地工作,经过长时间的努力,终于达成他的心愿,成为一位有钱的富翁。

但是,在这个时候富翁却病倒了。此时,他这一生所创造的 0也跟着倒下!

这个故事里的“ 1”代表的就是我们的健康,这个“1”倒了,有再多的“0”都不具任何意义。拥有健康才是真正的财富。

 

 创新论证

谁阻碍了我们健康的生活

毛主席曾经说过一句著名的话,叫做“身体是革命的本钱”。每当谈起“健康”这个话题,人们多半要引用这句话。是啊,革命年代,身体是革命的本钱;现在,身体是学习的本钱、工作的本钱、生活的本钱。对一个人来说,没有健康,一切都没有意义。

然而,在当今社会,大家都在讲“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却又都在一刻不停的奔波劳碌,加班加点,生怕自己被时代、被社会抛在后面。健康问题则不是减轻了而是加重了。于是各种健身房、俱乐部应运而生,人们开着私车、打着“的”去“运动”。这个世界是怎么了?

从远古时代起,人类就忙着创造各种工具、方法,为的就是节省劳动,有更多休息和娱乐的时间。工业时代到来的时候,人们仿佛看到了曙光——机器工业代替了人的劳动,人类终于“解放”有望了。然而,后来的事实使得这一切成了空想——新的行业迅速崛起,人们离开了传统的劳动部门,又涌向更多的劳动部门。工作越来越忙,竞争越来越激烈,人们脸上的笑容也越来越少,健康水平也逐渐下降了。

如何找回我们失去的健康呢?人人当然都明白健康优于患病,经常锻炼有利于养生。但是看看那些挣扎在贫困线上的人们,那些迫于竞争压力不得不拼命工作的人们,还有我们这些天天埋头于书本的学生们——我们也想休息、运动、郊游、呼吸新鲜的空气……但是由于种种压力的存在,我们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去为自己的健康充分考虑。“健康”真的不是一个轻松的词语啊!

什么时候,我们才能轻松的面对生活呢?要保证人类健康幸福的生存,单靠个体的努力并不是治本之计;社会的发展,观念的更新,制度的保证,这些才是唤回我们健康的良药。我期待着那一天,人们都能够安心的工作学习,轻松的休息、健身,这个世界上到处都是真心快乐的笑脸。

“品性”:人才素质与健康成长的根本

“健康”一词,原指身体生理机能正常,没有缺陷与疾病。这种解释主要指身体健康。“心理健康”,主要指一个人的心理机能正常,没有缺陷与障碍。人才的健康成长,光有才能发展是不行的,还必须心理健康,具有良好的人才素质修养。在人才素质中,心理素质中的“品性”,更为本质与重要,对于人才的健康成长起着核心与关键的作用。

然而一般而言,人才成长过程中的心理健康状况远不如身体健康,才能发展远不如品性发展。古时候江西金溪的神童仲永为什么没有成才?其中关键的一点是心理素质不完备,才能与品性彼此发展不协调。司马光砸缸的故事家喻户晓。司马光可以说是大家公认的才子,长期的社会阅历与历史考察使他对才能与品性的关系有不同常人的见解。他认为一个人能否成才并健康成长,取决于才能与品性两种素质是否完备无缺,发展是否平衡。他说,德才兼备并和谐充分发展之人是圣人,无德缺才之人是愚人,德的发展强于才的发展之人是君子,而德的发展弱于才的发展之人是小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