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点

    自立方能自强。

要自立就要勤奋努力。

自立是青少年成长的重要保证。

自立的人可以掌握自己的命运。

自立不等于盲目排斥别人的帮助。

不盲从才可以自立。

自立才能自信。

自立能够获得他人的尊重。

要积极鼓励孩子自立。

自立是成功的第一步。

 

 名言

   为了成功地生活,少年人必须学习自立,铲除埋伏各处的障碍,在家庭要教养他,使他具有为人所认可的独立人格。 ——卡耐基

没有自己自主性的态度和意志,只靠别人的力量或金钱买来的,都只是力量薄弱的东西。——松下幸之助

人啊 !还是靠自己的力量吧!——贝多芬

恃人不如自恃也,人之为己者不如己之为人也。——韩非子

滴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饭,自己的事情自己干。靠人、靠天、靠祖上,不算是好汉。——陶行知

可恃者己,难恃者人。——魏源

把自己的命运交给别人,甚至交给某一个人,自己一点也不动脑筋,只是相信别人,那太危险了。——巴金

我们虽可以靠父母和亲戚的庇护而成长,倚赖兄弟和好友,借交游的扶助,因爱人而得到幸福,但是无论怎样,归根结底人类还是依赖自己。 ——歌德

无论大事还是小事,只要是自己认为办得到的,就坚定去办,这就是性格。——歌德

谁若游戏人生,他就一事无成;谁不主宰自己,永远是一个奴隶。——歌德

全心依赖自己,在自己之中拥有一切,如果说,这样的人还不幸福,你又能相信谁呢? ——西塞罗

我希望你照自己的意思去理解自己,不要小看自己,被别人的意见引入歧途。 ——泰戈尔

一个人坐在绒毯之上,困在绸被之下,绝对不会成名的;无声无息度一生,好比空中烟,水面泡,他在地球上的痕迹顷刻就消灭了。 ——但丁

一个人应养成信赖自己的习惯,即使在最危急的时候,也要相信自己的勇敢与毅力。——拿破仑

路要靠自己去走,才能越走越宽。——居里夫人

世界上最坚强的人就是独立的人。——易卜生

能自立者必有骨也。——李贽

只有我自己才是我的生命和我的灵魂的惟一合法的主人。——高尔基

做人之道,以刚介为自立之基,以敬恕为养性之本。——曾国藩

一个人失败的最大原因,就是对自己的能力永远不敢充分信任,甚至认为自己必败无疑。——富兰克林

我愿意自主地照自己的意思过生活:凡是我自己需要的,我欣然接受,我不需要的,我就决不希求。——车尔尼雪夫斯基

智者一切求自己,愚者一切求他人。佚名

 

 典型论据

希拉里的童年

——要独立勇敢面对挫折和挑战

美国前第一夫人希拉里·克林顿在 4岁的时候,她家从外地搬到芝加哥郊区的帕克里奇居住。来到一个新环境后,活泼好动的希拉里急于交上新朋友,但很快她就发现这并非易事。每当她到外面去玩耍时,邻居的孩子们不是嘲笑她就是欺负她,有时还将她推来推去或将她打倒在地。每当这时她都会哭着跑回家去,再也不出家门了。

希拉里的母亲静静地观察了几周后,终于有一天,当希拉里又一次哭着跑回家时,母亲站在门口挡住了她的去路。母亲大声对她说:“回去勇敢地面对他们,我们家里容不得胆小鬼。”希拉里只得又硬着头皮走出家门,这让那些欺负她的孩子大吃一惊,他们没料到这个小丫头会这么快又回来。最后,希拉里终于以自己的勇气赢得了新朋友。在以后的岁月里,每当遇到困难与挫折时,希拉里都会鼓起勇气,大胆地迎接挑战。

钟彬娴的故事

——自立自强的女性能成就大事

雅芳公司女总裁钟彬娴的母亲是一位非常优秀的女性。她早年曾就读于加拿大的多伦多大学,当时,她是班上惟一的一名读化学专业的女生。

钟彬娴的母亲希望女儿也能像她一样,自强自立。因此,她经常教导钟彬娴说:“男孩子能做的事,女孩子也绝对都能做。只要努力,女人无论在哪个领域都能到达顶峰。”

钟彬娴永远记住了母亲的这句话。在雅芳公司,她一步步地获得成功,并最终成为《财富》 500强企业中的6位女总裁之一。美国《新闻周刊》在2004年12月20日出版的最新一期周刊中,提名了2005年的十大新闻风云人物,其中包括雅芳公司董事长钟彬娴女士。

《新闻周刊》指出,雅芳公司执行官钟彬娴自 1999年接掌经营权后,使雅芳的营业额从53亿美元蹿升至今年的77亿美元,足足增长了45%。钟彬娴投入高额研发经费,把雅芳公司产品的颜色、质感及包装改头换面;又开发出专为年轻女性设计的产品线,并将其扩大至海外市场。现在钟彬娴已成为许多更大型公司执行官的热门候选人。

当然,在前进的道路上,钟彬娴也曾遇到过许多困难与阻力,如因为她的年轻和性别而被轻视等。但母亲对她自己、对女儿以及对所有女性的坚定的信心,总是支撑着钟彬娴去克服这些障碍,勇往直前。钟彬娴很庆幸自己能够拥有这样一份宝贵的家庭财富。

吃你什么总得干点活

——自立者有自尊

80多年前,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沃尔逊小镇涌来了一群饥饿的难民,当镇长杰克逊先生发送食品时,许多难民大嚼大咽,只有一位年轻人例外,他对镇长说:“先生,你送给我这么多好吃的,有什么活让我干吗?”杰克逊笑了,“我只不过想给你们提供些帮助而已,哪来的活让你做呢?”但年轻人却没有领情的意思:“不,先生,如果没有活做的话,我不会接受你的食物,真的先生,我总得为你干点什么呀?”实在没别的点子可想,杰克逊先生只得蹲下来,让年轻人为他捶背。

后来,年轻人就被留了下来,杰克逊镇长把女儿也嫁给了他。 20年后,这位年轻人成了世界石油大王,他的名字叫哈默。哈默先生的成功,固然有许多因素,但他那种拒绝不劳而获的做法,却为他赢得了宝贵的自尊,看来构筑成功的大厦,除了自信的水泥、自强的红砖之外,还离不开那种名叫自尊的钢筋。

明星索尼亚·斯米茨

——自立的人需要有主见

美国著名女演员索尼亚·斯米茨的童年是在加拿大渥太华郊外的一个奶牛场里度过的。当时她在农场附近的一所小学里读书。有一天她回家后很委屈地哭了,父亲就问原因。她断断续续地说:“班里一个女生说我长得很丑,还说我跑步的姿势难看。”父亲听后,只是微笑。忽然他说:“我能摸得着咱家天花板。”

索尼亚忘记了哭泣,仰头看看天花板。将近 4米高的天花板,父亲能摸得到?她怎么也不相信。父亲笑笑,得意地说:“不信吧?那你也别信那女孩的话,因为有些人说的并不是事实!”

索尼亚就这样明白了,不能太在意别人说什么,要自己拿主意 !

她在二十四五岁的时候,已是个颇有名气的演员了。有一次,她要去参加一个集会,但经纪人告诉她,因为天气不好,只有很少人参加这次集会,会场的气氛有些冷淡。经纪人的意思是,索尼亚刚出名,应该把时间花在一些大型的活动上,以增加自身的名气。索尼亚坚持要参加这个集会,因为她在报刊上承诺过要去参加,“我一定要兑现诺言。”结果,那次在雨中的集会,因为有了索尼亚的参加,广场上的人越来越多,她的名气和人气因此骤升。

后来,她又自己做主,离开加拿大去美国演戏,从而闻名全球。

倍里奥的故事

——自立才可以成才

法国 19世纪著名音乐家海克脱·倍里奥从小就喜欢音乐,也听了不少音乐家的故事,因此,他的理想就是长大后要当一名音乐家。但是,他的这个理想违背了他父亲的愿望。父亲把他送进一所军医学校学医,但是倍里奥对学医毫无兴趣,还写了封信给父亲说明这个意思,父亲一怒之下,竟把儿子赶出了家门。倍里奥没有低头,从此开始了艰苦的独立生活。

倍里奥除了一双手,什么都没有,但他并不害怕。为了他的生存,也为了他的理想,他到处去做工,脏活、累活都干。在屠宰场、面包房、商店和工厂,都留下了他的足迹。除了白天工作之外,晚上他还刻苦学习音乐,每天坚持学习到深夜。就这样,凭着这股坚毅的自立精神,他终于成为第一流的音乐家。

莎士比亚独自闯荡

——家庭不是永远的港湾,自立才是立身之道

莎士比亚出身于英国一个富商家庭,但是,他并不留恋“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寄生虫似的生活,他要走自立自强的道路。

他 13岁离开学校,帮助父亲料理生意,16岁就离开家庭,外出独自谋生。他从家乡来到伦敦,身无分文,因为他从小就喜欢戏剧,想当戏剧家,所以就到戏园子里找事情做。尽管人家只需要一个给观众看马的马夫,莎士比亚仍然接受了这份差事,而且做得很好。后来,人们注意到莎士比亚头脑灵活,口齿伶俐,便让他跑跑龙套或者提提台词。再后来,人们又发现他对舞台动作和念台词方面出的主意都很有道理,就把改编剧本的任务交给他。这一切,莎士比亚都兢兢业业地做完。

此外,莎士比亚还在屠宰场当过学徒,帮人家做过书童,做过乡村教师,当过兵,做过律师……为了谋生,他漂过英吉利海峡,到过荷兰、意大利。他在独立谋生的闯荡中,丰富了人生经历,增长了才干,为后来的创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他以饱满的热情,写了《罗密欧与朱丽叶》《威尼斯商人》《哈姆雷特》等 37部剧本,2首长诗和154首十四行诗,给后世留下了丰富的精神财富。

靠自己战胜病魔

——自立创造奇迹

日本创立社民连的江田三郎不幸得了肺结核病。肺结核在当时是不治之症,可是,江田三郎却想:“半年来我是完全依照医师规定服药的,但是,每天下午必定发热,这个问题一直得不到解决,看来,要治好这个病,得完全靠自己,医生只不过是从旁协助而已。”

于是,江田三郎立刻买了好几本相关的书籍作为参考,制定了康复计划。他循序渐进地进行日光浴和散步,食物也选择刚从菜圃采摘的蔬菜,趁新鲜食用,从河里钓来的鱼一定从头到尾连骨头都吃下去,而且还每天服食大蒜和鱼肝油。

他下决心要把病治好,就切实加以执行。决不以任何理由说:“今天休息一天。”两三个月以后,他自己感觉到病情大为好转,经过半年的时间,医生告诉他,病情已经好了大半,以后只要定时来拿药就可以了。那个时候,他自己也能走到两公里外的小山上捡拾柴枝。再过两个月,他就开始参加运动,每天骑着自行车到处逛了。

他所制定的计划可以说是绝对合理而且很容易做到的,但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必须每天坚持。这虽然平凡却很关键。就这样,他踢开了病魔,很快就以全副精力投入到工作中。

国家领袖的儿女们

——自己的道路要自己走

白宫是美国第一家庭的住址,占地 18英亩,内有132个房间,这里够宽敞和舒服了,但是,里根的四个孩子对此都不感兴趣,他们都不住白宫。里根的儿子失业后,没有向父亲伸手,而是一边寻找工作,一边靠领取救济金度日。

南斯拉夫已故总统铁托的儿子米沙,现在已经年过半百,他 19岁离家奋斗,不接受父亲的庇护,父亲也不给他庇护。米沙从一个普通工人干起,靠诚实的劳动和自己的能力,当上了一家石油公司的负责人。

英国首相梅杰之子詹姆斯, 18岁高考落榜,只好自谋生路,到一家商场干装卸和搬运的重活,为了维持生计,他还得干一些杂事,帮助推销袜子、内衣和猫狗食罐头。

毛泽东的长子毛岸英离开父亲多年。父子团聚两天之后,毛泽东便要毛岸英到机关食堂吃大灶,并让他到当时著名的劳动模范吴满有家学种地,上“劳动大学”。吃惯了洋面包的毛岸英,也要睡农民的土炕,一样干农活。当抗美援朝的号角吹响后,他便不顾毛泽东身边的人劝阻,坚决要求入朝参战,结果牺牲在抗美援朝的战场上。

桑兰与奥运

——自立自强,笑对人生

桑兰在 1998年7月参加世界友好运动会时受重伤,造成高位截瘫。1998年美国有影响的《人物》《生活》杂志将其视为年度的英雄人物。美国副总统戈尔的夫人向其颁发了《妇女体育》杂志的“勇敢”奖。美国ABC电视台著名栏目《20/20》播发了桑兰的专题片,使其成为继邓小平之后第二个出现在该栏目中的中国新闻人物。1999年元旦除夕夜,成为了第一位在时代广场为帝国大厦主持点灯仪式的中国人。1999年4月,荣获美国纽约长岛纳苏郡体育运动委员会颁发的第五届“勇敢运动员奖”。她还是继国际著名影星成龙之后的2008年申奥形象大使。

桑兰这个名字意味着坚强,人们记住她不是因为金牌而是精神,作为申奥形象大使,她被三星公司推荐为火炬手,然而众所周知的原因是她不能像其他火炬手一样奔跑,需要借助轮椅完成 400米的路程。桑兰行吗?她能顺利完成任务吗?“困难都是人战胜的!没什么大不了的,放心吧!我没有问题!”已经改行在电视台当主持人的桑兰说起话来格外有感染力,语气中透着自信和轻松。

桑兰目前主持一个名为《桑兰 2008》的电视访谈节目,每期邀请体育明星就奥运会进行聊天,她说现在自己不能上赛场,可是同样可以参与奥运会,为2008年北京奥运会奉献自己的力量。

杰娜和芭芭拉

——叛逆不等于自立

美国总统乔治·布什以其强硬作风给世界留下深刻印象,但当面对两个性格叛逆的孪生女儿杰娜和芭芭拉时,布什却显得束手无策。

总统夫人劳拉决意要让女儿过上一种正常生活,因此她很少约束女儿,从不要求女儿的行为必须和他们“美国第一家庭”的高贵身份相匹配。而布什也不希望家族的沉重期望葬送掉两个女儿的幸福,“他从不会要求女儿做这做那”。

因而布什夫妇对女儿采取的是“放手不管、自由发展”的态度。他们没有让女儿做很多事情,他们不让杰娜和芭芭拉参加竞选活动,没有让她们约束年少轻狂,甚至没有让她们参与,哪怕是表现出对影响世界的时事大事的一些关心。导致的后果就是,她们不关心父母肩上承担的重大责任,也没有对父亲的职责表示出尊敬。她们很少在白宫露面,也很少行使自己的权利去做成什么大事,就像她们的父亲以及她们父亲的父亲曾经证明的那样。

在杰娜陪同劳拉第一次出国访问时,居然身穿黑色 T恤衫、露肚脐的低腰牛仔裤,让当母亲的好不尴尬。而且这对姐妹经常通宵玩闹于酒吧等聚会场所。更为严重的是,这对姐妹还不顾法律,多次酗酒被发现,被强制社区劳动并参加酗酒危害学习班。

少年毛泽东

——自立就是要坚持自己的理想

毛泽东的父亲只让毛泽东念了两年书,他认为学会了识字和算数记账就够了。酷爱读书的毛泽东不甘心这些,可是迫于父亲的威严,他只好抓住干活的空闲看书。父亲干活时他跟着干活,父亲休息抽烟时他就抱着一本喜爱的书读。他父亲实在看不顺眼,认为他这是偷懒,为此父子俩经常发生冲突。随着毛泽东年龄渐长,道理懂得越多,和父亲的观点差异也就越大,冲突也就越激烈。后来,毛泽东没跟父亲告别便踏上他的求学之路。临行前送给父亲的诗中写到“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毛泽东就是带着这样的豪气,就是这样的胸怀大志,离开了家乡,去追求自己的理想。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这是毛泽东《沁园春·长沙》中的几句,看得出来,当时的毛泽东踌躇满志。

毛泽东出生于一个富农家庭,如果顺从他父亲的愿望,在家乡守着那些田地,顶多就是一个乐天知命的地主富绅。可他自立自强,走出了家门,追求自己的理想,寻求到了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就这样,靠着自己的努力奋发向上,毛泽东学有所成,成为开创中国新历史的伟大人物。

邓亚萍的奇迹

——鼓励和信任帮助孩子自立

亚萍4岁时,常坐在爸爸的自行车上,去看爸爸打球。忠厚的邓亚萍的爸爸邓大松,20年前是河南省乒乓球队的快攻手,妈妈也是球迷。亚萍5岁时,流星飞舞的小白球开始编织了她童年的梦幻,她对爸爸说:“我想打球!”望着比球台高一点的女儿,爸爸惊喜万分,从此,女儿承父教,每天随爸爸去郑州西郊文化宫习球。

邓亚萍的父亲邓大松是乒乓球教练,他毫不客气地对邓亚萍说:“要打球,你就必须解决两个问题:一是球速问题,身材不高,就必须把球打得快,这样才有进攻性;二是步伐问题,你个子矮,别人跑一步,你就要跑两步,所以你一定要跑得快。否则你就别打了,去上学。”他对亚萍的要求几近苛刻: 4岁时,每天要拣上万个球;稍大点后,要应对家人的车轮战,要把球扣死在球台规定的点上……

邓亚萍的童年曾因个头矮、手臂短的生理缺陷 ,三次被淘汰出省级和国家级乒乓球队。但是她的父亲认定女儿是打球的材料,送邓亚萍去自己的好友队里训练,几经磨练,亚萍的“羽翼”丰盈了,她成了世界乒坛的奇才。

寻找圣人

——只有自己才能帮自己

1947年,美孚石油公司董事长贝里奇到开普敦巡视工作,在卫生间看到一个黑人小伙子擦地板上的水迹,擦一下磕一个头,贝里奇觉得很奇怪,问他为什么磕头,他说,在感谢一个圣人给了他这份工作。贝里奇笑了:“我曾遇到一个圣人,他使我成了美孚公司的董事长,你愿意见他吗?”黑人说:“我是锡克教会养大的孤儿,这位圣人若可以让我吃饱之后还有余钱,我愿意去拜访他。”

贝里奇说:“南非有一座很有名的山叫大温特胡克山,那里有位圣人,可以给人指点迷津。凡是经他指点的人都前程似锦。假如你愿意去,我可以让你的经理准你一个月的假期。”

这位年轻的黑人是个虔诚的锡克教徒,很相信神的帮助,他谢过贝里奇就上路了。三十天的时间里,他一路披荆斩棘,风餐露宿,历尽艰辛,终于登上了白雪覆盖的大温特胡克山,他在山顶徘徊了一天,除了自己,什么都没有遇到。

黑人小伙子很失望地回来了,他见到了贝里奇后,说的第一句是:“董事长先生,一路上我处处留意,直至山顶,我发现,除我之外,根本没有什么圣人。”贝里奇说:“你说得很对。除你之外,根本没有什么圣人。” 20年后,这位黑人小伙子做了美孚石油公司开普敦分公司的总经理,他的名字叫贾姆讷。

毕加索的女儿

——成功应该靠自己

毕加索是世界著名的大画家。在一般人看来,有位名人父亲作靠山,办事情会顺利得多,人生旅途也平坦得多。然而,毕加索的女儿巴鲁玛却不愿意用她父亲的遗产和声望来抬高自己的身价,不愿意沾父亲的光。她笑着说:“‘毕加索'的名字确曾使我轻易地克服了各种障碍,办事极为方便。”又转而庄重地说:“实际上,我不认为金钱和声誉能使一个人最终获得成功。我认为,成功,始终应该靠自己的不懈努力来达到。”

于是巴鲁玛在她18岁时就毅然改就自己的姓名,将“毕加索”的字样抹去,靠自己的本事闯荡人生。经过长期的努力,巴鲁玛终于成为了一名成功的服装、珠宝设计师。

世界巨富们不留遗产给儿女

——财产不利于孩子自立

美国最大有线电视公司远程通信公司董事长约翰·马隆,准备将他 15亿美元遗产的一多半捐给慈善事业。他认为:“太多的财产会毁了孩子们,而不利于他们的成长。”

1997年,世界首富比尔·盖茨宣布,他不会给他刚出生的女儿珍妮弗留多少遗产。他的理由与马隆相同。

美国第二富翁沃伦·巴菲特对他 3个子女的吝啬是出了名的。他说,他死后,如果他们能拿到他的一个子儿,就算他们走运。

英国房地产开发商彼得·德萨瓦里 1997年宣布,他死后,他的5个女儿不能分享他价值2400万英镑的房地产。

大学生请保姆

——不自立就不可能成功

随着各高等院校开学,许多家政服务公司也都跟着忙了起来。一些家长担心自己家里的独生子女上大学没有人照顾,忙着给孩子在当地预订了保姆。据家政公司介绍,请“保姆”的大学生有刚入学的新生,也有大学高年级的学生。

不少计时工说起大学生们的生活能力都很有感触。他们说,很多学生都带着十几套衣服,穿脏一件换一件,一周内存成一批让计时工洗。对饭菜学生们也很挑剔,不吃肉、不吃鸡、不吃河鱼,青菜只吃一两种。有的学生甚至要求用肉炒菜,然后再把肉全挑出去,就为了有味儿。

一些家长认为,让孩子“生活质量有保证”,才能更加安心地读书,请一个计时工一个月花一二百元算不上浪费。也有学生提出,家在本地的同学每周都把衣服拿给妈妈去洗,还会从家里带来很多好吃的,我们找个计时工,可以给自己省下时间好好地读书,也会让父母放心。

现在不会照顾自己,将来到社会上也不会照顾自己和他人,更谈不上把工作做好,成大事业了。

 

 哲理材料

自己先站起来

从前,有个生麻风病的人,一直躺在路旁,等人把他引到有神奇力量的水池边。但是他躺在那儿近 40年,仍然没有往水池目标迈进半步。

有一天,天神碰见了他,问道:“先生,你要不要被医治,解除病魔 ?”

那麻风病人说:“当然要 !可是人心好险恶,他们只顾自己,绝不会帮我。”

天神听后,再问他说:“你要不要被医治?”

“要,当然要啦 !但是等我爬过去时,水都干涸了。”

天神听了那麻风病人的话后,有点生气,再问他一次:“你到底要不要被医治 ?”

他说:“要!”

天神回答说:“好,那你现在就站起来自己走到那水池边去,不要老是找理由为自己辩解。”

听后,那麻风病人深感羞愧,立即站起身来,走向池水边去,用手心盛着神水喝了几口。刹那间,他那纠缠了近 40年的麻风病竟然好了!

什么都要靠自己,与其等待别人的帮助,还不如自己帮助自己,在任何艰难的处境里,惟一可以指望的就是自己。等待机遇的降临,还不如自己去主动寻找机遇。

渔王的儿子

有个渔人捕鱼技术一流,被人们尊为“渔王”。然而年老的“渔王”非常苦恼,因为三个儿子的渔技都很平庸。

于是他经常向人诉说苦恼:“我真不明白我的儿子捕鱼技术这么差!我从他们懂事起就给他们传授捕鱼技术,告诉他们怎样织网最容易捕捉到鱼,怎样划船最不会惊动鱼,怎样下网最容易请鱼入瓮。他们长大了,我又教他们怎样识潮汐,辨鱼汛……我的经验都毫无保留地教给他们,可他们竟然赶不上技术比我差的渔民的儿子!”

一位路人听了后问:“你一直手把手地教他们吗?”

“是的,为了让他们得到一流的捕鱼技术,我教得很仔细很耐心。”

“他们一直跟随着你吗?”

“是的,为了让他们少走弯路,我一直让他们跟着我学。”

路人说:“这样说来,你的错误就很明显了。你只传授给了他们技术,却没传授给他们教训,对于才能来说,没有教训与没有经验一样,都不能使人成大器!”

成功的道路永远都不可能是平坦的。若要让自己的孩子自立,就要舍得让他们在追求的过程中受挫伤,只有这样才会在学到经验的同时得到教训。

列队毛毛虫

有一种奇怪的虫子,叫列队毛毛虫。顾名思义,这种毛毛虫喜欢列成一队行走。最前面的一只负责方向,后面的只管跟从。生物学家法布尔曾利用列队毛毛虫做过一个有趣的实验:诱使领头毛毛虫围绕一个大花盆绕圈,其他的毛毛虫跟着领头的毛毛虫,在花盆边沿首尾相连,形成一个圈。这样,整个毛毛虫队伍就无始无终,每个毛毛虫都可以是队伍的头或尾。每个毛毛虫都跟着它前面的毛毛虫爬呀爬,周而复始。直到几天后,毛毛虫们被饿晕了,从花盆边沿掉下来。

毛毛虫的失误在于失去了自己的判断,盲目跟从,进入了一个循环的怪圈。

任何人都不可以一直跟从着别人,不管是父母还是老师,或者将来可能遇到的引导者。自己的路要自己选,一味地追随别人的脚步,那叫盲从。

只有自己思考,才会正确选择自己的路。你是列队毛毛虫吗?

魏特利的惬意童年

二次大战时,魏特利的父亲身在国外,当他九岁时,在圣地亚哥附近,有一个陆军炮兵团,驻扎的士兵和他成了好友,以消磨无聊的闲暇时间。

魏特利永难忘怀那一天。他回忆道:“那天我的一位士兵朋友说:‘星期天上午五点,我带你到船上钓鱼。'我雀跃不已,特别高兴,因为我自己一直都梦想有一天在船上钓鱼。我还邀请他在下个星期六来家里吃饭。”

“周六晚上我兴奋地和衣上床,为了确保不会迟到,还穿着网球鞋。我一直都很兴奋,睡不着。清晨才三点的时候,我就爬出卧房窗口,备好渔具箱,带了两份花生酱和果酱三明治。四点整,我就准备出发了。钓竿、渔具箱、午餐及满腔热情,一切就绪——坐在我家门外的路边,摸黑等待着我的士兵朋友出现。”

“但他失约了。”

“那可能就是我一生中,学会要自立自强的关键时刻。”

“我没有因此爬回床上生闷气或向母亲、兄弟姊妹及朋友诉苦士兵的失约。相反的,我跑到附近汽车戏院空地上的售货摊,花光我帮人除草所赚的钱,买了那艘上星期在那儿看过、补缀过的单人橡胶救生艇。近午时分,我才将橡皮艇吹满气,我把它顶在头上,里头放着钓鱼的用具,活像个原始狩猎队。我摇着浆,滑入水中,假装我将启动一艘豪华大油轮,航向海洋。我钓到一些鱼,享受了我的三明治,用军用水壶喝了些果汁,这是我一生中最美妙的日子之一。那真是生命中的一大高潮。”

只有自立自强才更能享受生活的乐趣。

给孩子一枚硬币

我国南方有一位“大款”父亲,一次,他把 5万元人民币划入尚读小学的儿子的账户上。这下子儿子就“抖”了起来,饮食起居由保姆侍奉,提书包、做值日、课外作业一律花钱雇同学代劳。结果这孩子在学校成为双第一:个人存款第一,学习成绩倒数第一。

同样是父亲给儿子钱,美国著名喜剧演员戴维·布瑞纳中学毕业时,父亲只送给他一枚硬币作礼物,并告诉他“用这枚硬币买一张报纸,一字不漏地读一遍,然后翻到广告栏,自己找一份工作,到世界上去闯一闯”。后来取得很大成功的戴维·布瑞纳回首往事时,认为这枚硬币是父亲送给他的“最好的礼物”。

要对子女进行生存教育、能力教育,使他们在自己未来的人生道路上能够独立生存,有能力自立。这是父母留给子女的最大财产,最珍贵的礼物。古人云:“授之与鱼,不如授之与渔。” 留给孩子再多的财产,也有花光的时候,但培养他的能力,即使没有财产也会创造出财产,也能在社会上生存。

 

 创新论证

培养孩子自立不能揠苗助长

有一位父亲从小就以极大的强度训练自己的儿子:作俯卧撑、跑步,甚至领着孩子骑车远行。孩子的姥姥、姥爷以及身边的朋友都劝他不能这样培养孩子,可是这位父亲固执己见,坚持自己的想法。

后来上电视节目,邀请了孩子一家人。主持人放了一些电视台拍摄的录像给观众看。孩子的妈妈不停地在旁边抹眼泪,尤其在看到当初才 6岁的孩子骑车下坡因收不住摔了出去的场面哭得更加厉害。而父亲沉默着,没有说太多,只是强调这是对孩子顽强性格的塑造。孩子沉默地坐在一边,不大爱说话,偶尔会笑。当主持人要求孩子露一下他的伤疤的时候,底下的不少观众开始抽泣。

我们常说,过度的溺爱会让孩子失去独立的能力,到最后产生严重的依赖心理,离不开父母。但是这位父亲的方式就对吗?

自立并没有错,但是在一个不适当的年纪作不适当的事情,就不太妥当。一个还处于儿童期的孩子,童年应该是快乐无忧的,以他们幼小的身体和不成熟的体格,很多苦难是无法承受的。这位父亲似乎着急了些。

所以说,培养孩子自立应该选择一个适当的时机开始,不能揠苗助长而剥夺了孩子美好的童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