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点

    人应该得到全面发展。

要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

要发展就要努力学习和实践。

有发展的空间比暂时的利益更重要。

发展要在继承的基础上创新。

科学技术是社会发展的第一动力。

经济全球化需要各国互利合作,共同发展。

科教兴国是国家发展的必经之路。

应注意经济、社会、文化的和谐发展。

要坚持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改革为社会发展注入活力。

 

 名言

   文明越进,国家越富。——孙中山

文化价值观对国家的经济发展具有决定性的影响。——《 2004 年:中国文化产业发展报告》

在经济全球化趋势深入发展的条件下,中国及亚洲的发展正在成为世界经济发展新的推动力量,世界经济发展也将给中国及亚洲发展带来新的重要机遇。——胡锦涛

如果穷人和富人的问题不加以解决的话,会破坏到经济的发展。——成思危

惟科学足以生实业。——鲁迅

科学是进步轨道上惟一最重要的工具,应当特别注意。——向警予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邓小平

实现人类的希望离不开科学,第三世界摆脱贫困离不开科学,维护世界和平也离不开科学。——邓小平

在马克思看来,科学是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的力量。——恩格斯

科学研究的进展及日益扩充的领域将唤起我们的希望。——诺贝尔

不发展科学的国家必然会变成殖民地。——约里奥·居里

一个国家的人民如果不在掌握新的方法和科学技术方面有所前进的话,那就一定要落后。——哈桑二世

球王贝利踢球不是追着球跑,而是先看球会到哪里,跑过去等着。英特尔就是这样,先看准趋势,然后赶紧往那个方向发展,把技术准备好,再等市场爆发点。——陈俊圣

 

 典型论据

科技体制改革释放活力

——改革为高新技术发展注入活力

数以百计的科研院所在转制为企业后获得“新生”,18个公益部门的科研院所的改革全面启动,一个以市场机制配置资源为主体的新型国家创新体系正在形成。2004年,国家改进和完善科技评价体系,推行科技计划信用管理和评价体系,引导和激励创新。科技生产力得到进一步释放。

新一代互联网开通、第三代移动通信步伐加快,生物、航空、软件等高技术领域一批国家产业基地蓬勃而出。

 

教育改革:更多公平“享受”

——加大投入,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

截至2004年底,中央财政安排70亿元专项资金支持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由试点进入全面实施阶段,77000所农村中小学1600万学生受益,城市优质教育资源跨越千山万水输送到农村,大大缩小了东西部教育差距,促进了基础教育均衡发展。以政府为主的教育投入体制基本确立,公共财政支撑农村义务教育发展的机制正在形成。

 

文化体制改革亮点频现

——改革促进文化产业的发展

在文化体制改革中先行一步的北京、上海、广东、浙江等9个省市,35家新闻出版、广播影视、文化院团等进行改革,试点单位通过转制,建立起现代企业制度,以崭新姿态投入市场竞争。

2004年3月,成立于上世纪50年代的中国对外演出中心和中国对外艺术展览中心,在众多中直文化事业单位中率先改革,结束了长达半个世纪事业单位的历史,转制成为中国对外文化集团公司。截至2004年11月,该集团公司在国内外主办、承办了173起演出、展览项目,成为国内演艺中介行业的“领头羊”。

 

人类历史上的四次大跨越

——科学技术是社会发展的动力

人类历史发展到近现代,经济飞跃发展,社会空前进步,这主要归功于四次工业革命:第一、二次工业革命在 20 世纪初。第一次工业革命主要是机械化,带给我们很多新的机械,例如蒸汽机,节省了大量劳动力,为世界带来了巨大的转变。第二次工业革命在两方面改变了人类的生活素质。其一是出现了火车、汽车、电讯、电报、电话等,缩短了人际间的距离。其二是医药发明,包括抗生素、盘尼西林等,使卫生环境得以改善,人的寿命得以延长。从微型计算机、计算机到互联网,可称之为第三次工业革命。当代依靠电子、信息等新兴技术发明兴起,信息产业推动了第四次工业进步。

每一次的工业革命都是由于科学技术的新发展推动的,足以证明“科技是第一生产力”。

 

美国的科技兴国之路

——科学技术是社会发展的动力

美国早在建国初期,就在宪法中对科学技术提出了明确的方针。到 1850 年,开始走上了工业技术创新之路。 1876 年出现了第一个集体式的科研机构——爱迪生投资建立的研究所。 20 世纪初,重要的工业研究实验所就有 365 个。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政府的研究经费从 1939 年的 1 亿多美元增加到 1945 年的 15 亿美元。战争结束时,美国的科学技术已具有压倒优势,大战中发展起来的一大批新成果、新技术的广泛应用,使得美国工业在质和量上迅速赶上并远远超越了欧洲。

 

中国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必然性

——中国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目前,我国面临的生存和发展的压力是十分巨大的。第一,庞大的人口压力。我国自 1978 年以来加强了计划生育工作,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是我国人口基数太大,每年新增人口的绝对数仍然很高,每年大约 1/4 的新增产值被用于养活新增加的人口。人口问题仍是中国发展的一大障碍。第二,资源短缺令人担忧。我国的自然资源虽然种类多,总量大,类型齐全,但由于庞大的人口压力与经济迅速发展的需求,加上生产技术与工艺水平的落后,使我国的资源利用率低,长期存在资源短缺的问题。第三,深刻的环境危机。我国人口众多,人均资源少,自然环境面临极大的危机。从全国来看,一方面以城市为中心,以大气、固体废弃物、噪声等为重点的环境污染仍在发展,并迅速向农村蔓延;另一方面,以水土流失、荒漠化、森林和草地资源减少、生物多样性减少为特征的生态破坏仍在加剧。面对生存和发展的严峻挑战,总结国内外的历史经验教训,我国的发展只能选择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美国权威报告预测十大科技将改变未来

——科技影响未来社会发展趋向

美国乔治·华盛顿大学预测正在迅速发展并可望在二十一世纪最初 10 年对人类社会造成重大冲击的十大新科技是:

掌上资讯:到 2003 年时,全世界将迈入个人电脑时代,工业化国家 30 %的居民将会使用掌上型装置上网查询资料、寄发电子邮件、观赏录像节目、传递文件和资料以及举行视讯会议以及其他一般的传播。

电动汽车:使用化学方法结合氢气和氧气产生电力的燃料电池,一度只用于宇宙飞船上,现在则提供无污染地面交通的展望。

精确农业:由人造卫星提供土壤结构、水分、虫害和其他的重要资料,可让电脑化的耕耘机计算并且供应某块农地所需的最适当分量灌溉用水、种子、肥料和杀虫剂,这应当会在十年内大幅度提高农作物的产量。

网上购物:网上购物总额将可达到美国经济规模的三分之一。

电子生活:由于电脑将在接近 2010 年时发展出更错综复杂的能力,届时人类将进入在住家和办公室通过大型壁上显示器接触信息,并利用互联网购物、工作、学习、娱乐、治疗、祈祷的“电子生活”时代。

虚拟助手:到 2007 年时,精密的软件将会为忙于赚钱养家的人制造电脑化的帮手,利用贮存这种精灵程序的个人电脑或手提装置,就可借助“虚拟助手”处理档案,电子邮件、传真、接听电话和其他日常杂务。

遗传工程:虽然基因改变生产的食物目前正遭到抨击,生物科技与农业结合正为具有无限可能的生命科学开创一个崭新的领域。到 2008 年时生物科技将可显著改善作物生产,以喂养全世界不断增加的人口。

智能保健:到 2009 年时,更强有力的硬件和软件系统将会出现,协助医生保存病历资料,开处药方和监督病人。

替代能源:在 10 年之内,风力、阳光、地热等替代能源可望供应全世界所有能源需求的 30 %。

智能机器人:在 2010 年以前,具有决定能力的精灵机器人将会上市,不仅在工厂执行更复杂的生产工作,也可协助残疾人士处理日常生活。

 

 哲理材料

每天淘汰你自己

有一则寓言给我留下了十分深刻的印象:在非洲的大草原上生活着羚羊和狮子。每天清晨,羚羊从睡梦中醒来,它想的第一件事就是:我必须比狮子跑得还要快,否则,我就会被消灭。而狮子也同时在想:要想得到我今天的美餐,我必须比羚羊跑得快。于是在广袤无垠的大草原上,无时无刻不在演绎着惊心动魄的生死搏杀,优胜劣汰的自然法则在这里体现得淋漓尽致。

“每天淘汰你自己”,这是我告诫自己的一句话,也是我与同事交流时常常说的一句话。事实上,我们所处的生存空间正在被无限压缩。 20 世纪 70 年代的时候,欧美一些未来学家曾经预言:“当人类跨入 21 世纪时,每周的工作时间将压缩到 36 小时,人们将会有更多的时间提升自我,休闲娱乐。”但历史的脚步真的迈入 21 世纪时,人们却惊讶地发现,相当多的人每周工作时间在无限延伸,甚至超过了 72 小时,而有不少人却被“剥夺”了工作的权利,被市场无情地淘汰和抛弃了,而那些每周工作时间不断延伸的人们仍在愈加发奋地“提升”自我。因为假如你不淘汰自己,可能就会被别人淘汰。

 

发展要敢于尝试

在美国,有位生物老师在向学生讲蚯蚓的时候,有位学生突然问:“请问老师蚯蚓是什么味道 ? ”老师说:“对不起,我不知道。”学生说:“我可以尝尝吗 ? ”“当然可以。”老师说。于是这位学生把蚯蚓洗干净品尝了一口,然后把蚯蚓的味道说了出来,老师大大地表扬了这位学生。后来,这位学生成了美国著名的生物学家。

 

熬鹰

乡下有个熬鹰的老人,养了一白一灰两只雏鹰。老人想把它们熬成鱼鹰,他把鹰的脖子扎起来饿得鹰嗷嗷叫了,他就端出一只盛满鲜鱼的盘子,鹰们扑过去,叼了鱼,老人就攥紧鹰的脖子拎起来,用一只手捏紧鹰的双腿,头朝下,一抖,另一只手腾出来,狠拍鹰的后背,鹰便无奈地将鱼吐出来,就这样反反复复熬下去。

这天,老人住的泥棚被风吹塌了,老人被重重地压在废墟里。聪明的白鹰立即俯冲下来,站在破席片上,忽闪着双翅,刮动着浮土,老人凭白鹰翅膀刮拉出的小洞,终于呼吸到新鲜的空气。后来又是白鹰引来村里人救出了老人。

此后,老人开始给白鹰吃偏饭,关键处,解开白鹰脖子上的红布带子,小鱼就滑进白鹰的肚里去了。对灰鹰,依旧用过去的熬法,到了关口,比先前还狠呢。

半年过去,鹰熬成了。老人神气地划着一条旧船出征了,灰鹰真行,不断逮上鱼来,白鹰则半晌也逮不上鱼,只是围着老人转来转去,最后终于被他一挥手扫到了一边。

白鹰在老人难看的脸色中飞离了泥铺子。几天后当老人找到它时,它已被蚂蚁啃得只剩下一副骨架——它是被饿死的。

而此时,灰鹰正雄壮地飞在空中。

 

自降“身价”求发展

有一位相貌平平不善交际的电子专业硕士毕业生,到人才市场去求职。令人伤心的是,没有一家公司愿意聘用他。第二天,他不再出示他的文凭,结果有一家电脑公司愿意聘用他,让他做一些简单的电脑操作工作,薪水很低。他上班后,工作十分勤奋,每天都十分快捷地完成电脑数据的输入等工作,并且还能发现一些程序上的问题。于是,老板便让他试着担任程序员,并提高了他的薪水,让他享受和其他大学生一样的待遇。他担任程序员不久,老板又发现他不仅十分精通程序,而且他设计的软件程序,比公司里大学生们的水平高多了。此外,他还能对公司的经营提出非常有价值的建议。老板十分奇怪,决定“刨根问底”,于是便知道了他竟是学电子的硕士毕业生。于是,老板便让他负责公司业务,并用重金聘他。

 

 创新论证

活跃边缘

边缘是人们涉足比较少的地方。这里充满了未知,充满了可供探求的新领域,当然也就充满了希望与机遇。这是一个最可能取得丰硕成果,最可能获得巨大成功的地方。当年的量子力学就是由一些年轻人在边缘理论科学领域同心协力建立起来的,以致后来丘吉尔首相回顾这段激动人心的历史都赞叹,这么短的时间,这么少的几个人,却做出了如此巨大的贡献。正如比利时著名湍流学家茹厄勒所说,“新事物总是被非专家发现的”,这表明,在边缘领域获得成功,也许首要条件并不是渊博的知识。在这块缺少依托、颇具风险的地方更需要的是过人的胆识、灵透的悟性、独立解决难题的能力,有时还需要点习惯边缘孤寂的耐力。热衷于开拓事业的人应当重视边缘。

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信息与交通日渐畅达,在高科技时代,边缘与中心的反差也在不断淡化。互联网络、卫星通讯使得即使身处深山野谷也能与大城市享有同等丰富的信息资源;洲际弹道导弹、巡航导弹、侦察卫星的出现也打破了传统的前线、后方、大后方概念;发达的商业能做到沿海地区与边远省份几乎同时上市最新产品;学科之间自觉地融合、嫁接常能中心开花,形成明显的学术优势。虽然某些传统边界概念在消解,但只要事物在发展就必然会衍生出新的边缘。

在事物发展进程中,常常是由中心延伸出边缘,而边缘又会成长为新的中心。当年的量子论、相对论,如今已由学术边缘成为学科中心了。在中国,当年的“边区政府”也早就成了“中央人民政府”。事物的发展有时会表现为边缘与中心的对立统一。谁不掌握“中心”谁就会失掉今天。然而谁若忽视“边缘”,谁就会失去光辉灿烂的明天。

 

不幸福的经济学

巴西前农业部长何塞·卢林贝格在瑞士乘坐飞机,当飞机飞越大西洋时,他突然有一个想法:如果这时候飞机坠毁,他将得到一笔赔偿金。然后,因为这笔赔偿金,瑞士的国民生产总值马上得到相应的攀升。再后来,瑞士的航空公司因此再买进一架新的民航飞机时,其国民生产总值将再一次得到攀升。

他又风趣地打了一个比方,有两位母亲,每个人各自在家中抚养自己的孩子,因为是自己的孩子,因此母亲尽心尽力,孩子们因此充分地享受到母爱和幸福,但国民经济不会因为她们的劳动产生任何变化。如果这两位母亲来到劳动市场,双双作为保姆彼此到对方家里照管对方的孩子,她们的劳动因此产生了经济效果,该国的国民生产总值也因此相应提高,但双方的孩子享受到的只是保姆而不是母亲的抚养。卢林贝格称此为“不幸福的经济学”。

因为在保护热带雨林的工作中有卓越贡献, 1988 年诺贝尔评奖委员会为卢林贝格特别设立一个“特别奖”。

在卢林贝格看来,盲目的发展才是人类真正的危机,“不幸福的经济学”中,危机重重。农业生产部门为了追求产量,肆无忌惮地向田地里倾注大量农药和化肥。这些化学物品不断改变着土壤的成分构造,最后的结果就是大地板结,作物无法生长。

在现代的城市中,生活的节奏也正冷漠地加大着运转的速度,就像农田里沉积的越来越多的化肥和农药的残余成分。工作是为了生活,但当工作的压力威胁到作为生活主体的人的身体健康时,那工作的意义是什么呢 ? 难道仅仅就是“增长”、“发达”等看起来颇有诱惑力的字眼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