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字典 | 成语词典 | 诗词大全 | 文言文翻译 | 小学语文 | 本站手机版

  您的位置试卷下载 >>高考试题 >>历届高考试卷 >>全国新高考I卷 >>
2005年全国高校招生考试语文试题(山东卷)详解
作者:   上传者:admin  日期:05-10-31


3.2005年全国高校招生考试语文试题(山东卷)详解

一、基础知识部分: 
1、【答案】D。 
【解析】该题重点考查对现代汉语普通话字音的正确识记。能力层级为A级。该题设计的一个最大特点是不考声调,只考认读,因而难度不大。这五个多因多义字只有“扛(gāng)”“拾(shè)”稍嫌生僻。
2、【答案】B。 
【解析】该题重点考查对现代汉语字形的正确识记。能力层级为A级。该题设计的一个最大特点是将词语、成语放在一起考查,考查的是由于同音字、形近字而造成的易错现象。A“揠旗息鼓”应为“偃旗息鼓”。C:“脉博”应为“脉搏”。D:“日没途穷”应为“日暮途穷”。 本题中容易错误的还有如下几项:A中“勘”与“戡”、“提”与“题”容易相混。B中“优”与“忧”、“仗”与“杖”,考生可能易混。D中“贻”与“遗”、“吊”与“调”容易混淆。
3、 【答案】A。 
【解析】该题重点考查正确使用实词的能力。能力层级为D级。该题的正确选项为A项。 “观念”指思想意识,“理念”多指好的、新的观念。“振荡”是物理学名词,指物体运动的一种形式或电流的周期性变化;“震荡”指震动,动荡。“反思”指思考过去的事情,从中总结经验教训;“反省”指回想自己的思想行动,检查其中的错误。 
4、【答案】C。 
【解析】该题重点考查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能力层级为D级。该题的正确选项为C项。“舍我其谁”说的是自视甚高,自认极重,与“傲气”搭配。。A“脱颖而出”比喻人的才能全部显现出来,不用于物。 B项“摧枯拉朽”比喻腐朽势力很容易打垮。D项“走马观花”比喻粗略的观察事物,含有贬义。
5、【答案】D。 
【解析】该题重点考查标点符号的使用。能力层级为D级。A项考问号的用法,“是……还是……”是一个表选择关系的复句,只在句末用问号,该句应标点为“是他的体型,他的亲切,还是他的什么?”;B应删去双引号; C项的句号应调到引号外面来。
6、【答案】C。 
【解析】该题重点考查辨析病句的能力。能力层级为D级。该题的正确选项为C项,A、B、D三项都犯了搭配不当的语病。A项主谓搭配不当,“歌声”不能“焕发着泥土的芳香”。B项中受欢迎的不是“培养”而是“高校的学生”,应把原句中“学生”与“培养”对调位置。D项中两面与一面不搭配,应在“后继有人”前面加上“是否(或能否)”
二、 科技文阅读: 
7、【答案】B。 
【解析】该题重点考查学生辨析并筛选文中重要信息的能力。能力层级为B级。A项从第2段“花卉能够激发我们积极的情感和其他深层心理变化……花卉可能利用了它对人类的这种独特影响来不断进化”推知是正确的,C项从第2段和第7段推知正确,D项在第3段中,这三个选项都是从花卉对人类的作用来考查的。B项“花可用来”表达的是被动之意,是从人对花的利用角度解说的,因而应该排除。
8、【答案】D。 
【解析】该题仍然考查辨析并筛选文中重要信息的能力,能力层级为B级。ABC 三项都在第4段中,是通过具体事例来说明“这种非同寻常的心理效应”,而D项在第5段中,是从理论上解释“心理效应”。抓住“这种”这个指代词就找到了解题的关键。
9、 【答案】D。 
【解析】该题考查对文意的理解。能力层级为B级。从第1段“在接受鲜花的心理效应方面还没有进行过多少科学研究”可知,D项“心理学界已经做过大量的科学研究”的判断是错误的。
10、【答案】B。 
【解析】该题重点考查根据文章内容进行推断和想象的能力。能力层级为C级。 A项说法太绝对,从第2段中可以看出,进化心理学和进化生物学有认识一致的地方,“但是”一句则告诉我们进化生物学另有新认识。 C项“证实”说法武断,从第5段中可知C项说法只是“各种进化理论”中的一种解释,一种推断。 D项说法片面,可以从第6段“对人类基本没有食用活其他生存价值的开花植物”推知错误。B项从第4段中可以推知正确。
三、文言文阅读: 
11、【答案】B
【解析】本题重点考查文言实词在上下文语境中应选取的义项的判断能力,四个选项实词均为双音节词语。B项“生产”意思是“谋生之业”;A“聊”有“依*、寄托”的义项,“无聊”即精神无所寄托。C“觉”有“感觉、感到”之意,“自觉”就是自我感觉到,自我意识到。D项的解释,现代汉语中仍然使用。
12、【答案】 D
【解析】本题重点考查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 A项中的两个“以”第一个是连词,来;第二个是介词,让。B项中的“其”前者解释为“她”,后者解释为“那”。C项中“乃”前者表顺接,才;后者解释为“这样” 。D项两句中“与”都表是介词,跟,同。 
13、【答案】B 
【解析】本题重点考查筛选信息得能力。②从侧面写张维城的相貌,不属他的优良品质范畴,可以排除C D项;③写相面先生从周维城的手相推知他有隐德,可以排除B项。①表现周维城的孝道,④表现周维城的宽宏大量,⑤表现出周维城的谦逊,⑥写周维城做好事不留名,不事张扬。①④⑤⑥这四项都属于他的优良品质。所以本小题只能选A,即①④⑤。 
14、【答案】C 
【解析】本题重点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AB D三项在原文中能找到相应的信息, 而C中“与年长的吴翁、焦翁相比,尚有些不如”说法有误,原文 “吾愧吴翁、焦翁”,只是周维城的自谦之词,而非客观事实。 
四、(18分) 
15.(8分)【答案】 (1)于是极度贫困,不久死在富阳。(重点落实“困”、“寻”) 
(2)认为他品质非凡,,立刻许诺把女儿嫁给他。(重点落实“奇”、“字”)⑶ 事物虽然繁多,一定经常到母亲那里看望问候才离开。(重点落实“剧”、“所”、“辄”)
⑷ 不久有人检查他的行装,发现有周丰商铺中的物品。(重点落实“或”、“肆”)
16.(6分)【答案】这首诗写作者登江阴浮远堂遥望中原时,因国土沦陷而产生的忧愁和痛苦,“最苦无山遮望眼”一句对此表现得最为强烈和集中。该句一反常人登高时希望极目远望的惯常心理,在写法上别处蹊径,通过诗人望之则不忍、不望又不能的矛盾心理,充分表达了国耻不报、国土不轨的极度悲愤之情。
【解析】此题考查考生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能力层级为E级。该诗前两句写作者触景生情,由眼前奔流的长江引出“万里愁”。“愁”什么,为什么“愁”,到了第四句才交代。而第三句正是前后连接的纽带,交代了是国家民族之仇,“最苦”二字翻出一层,写出了常人少有的一种心理,将自己的愁痛表现得无以复加,因而在全诗中最具表现力。
17.(4分) 
(1)池塘生春草
(2)载舟覆舟
(3)时时犹唱,《后庭》遗曲
该题选句仍然是两句出自古诗、一句出自古文, 材料都在教学大纲规定的初高中背诵篇目中,只要不写错别字就可得分。
五、(18分) 
18.【答案】(6分) 
好处:通过比较引出下文。
相同:不管迁徙多远,都要溯源寻根。
不同:①鲑鱼的回归只是一种生命的本能(或:那是生命本能的根源感)。②人的回归是指精神上的回溯,通过历史、艺文、习俗、生活记忆等在文化上寻根溯源。(或:人的回归是指人的心灵,回溯时间长流,让精神归本溯源)
【解析】本题第一问考查的是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能力,能力层次为E级,学生回答引起下文、与下文形成对比、为下文做铺垫都可。
第二问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和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能力层级为C级.从第3段“人又何尝不然呢”可以找到二者的相同之处。从第5段“不能只凭本能上的感受,而须透过历史、艺文、习俗,甚至生活记忆的文化潜流,去汇合命脉中的远源”可以归纳出二者的不同之处。 
19.(4分) 
【答案】人类通过祖国的文字(或:母语)、故土的山川(风景)、故乡生活记忆(儿时往事、往事记忆)三个方面寻根溯源。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文中信息筛选和整合能力以及对内容要点归纳的能力,能力层次为C级。学生不能回答为“俄罗斯老太太”“我自己”“一个朋友”,因为这是回答谁寻根溯源,而应从故国的文字、故土的风景、故园的记忆等三个方面来回答。
20.(4分) 
【答案】①故土文化的失落会造成人类心灵的寂寞,乡愁由此产生。
②因为传统中,长江就是中华民族的一种象征,所以当“我”置身长江后,长江所负载的各种意义(地理的、文学的、民族文化的)都唤起了“我”的文化认同感。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义的能力,能力层次为B级。第一句要解释清楚乡愁是寂寞的含义 ,第二问要扣住“长江”前的三个定语(诗、地理教科书、民族文化)来理解它的象征意义,“全都在血脉中汇流”则揭示出了“我”的民族文化认同感。
21.(4分) 【答案】A E 
【解析】本题考查评价文章思想内容、作者观点态度的能力以及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能力层次为E级。以多项5选2的选择形式出现。
A项错误在“两者表达的主旨是相同的”。E项错在“因在也无法回到童年,所以体验不到满足与宁静”,从第8段中可以看到,“朋友”“在故乡一座花园中”已经体验到了“满足与宁静”。BCD三项在文中都能找到依据,都是正确的。 
六、(12分) 
22.(4分) 【答案】例1。事实证明,各级领导干部经常到基层调研是一种很好的制度,也是了解真实情况的好方法。它把领导经验和群众智慧结合起来,既能倾听群众的呼声,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又能使领导干部增长知识才干,还可以使领导决策严格地做到科学和从实际出发。
例2.各级领导干部经常到基层调研,可以把领导经验和群众智慧结合起来,既能倾听群众的呼声,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又能使领导干部增长知识才干,从而使决策严格地做到科学和从实际出发。事实证明,这是一种很好的制度,也是了解真实情况的好方法。
【解析】本题是长句变短句。首先要认清长句的特点。长句的特点一般有三:一是修饰语(定语、状语)多,二是并列成分多,三是某一成分的结构比较复杂。根据这些特点,我们通过分析发现,这是一个长单句,尤其宾语部分十分复杂。宾语仍是由句子充当的,其主干是:各级领导干部经常到基层调研是一种很好的方法和制度。然后将修饰成分按逻辑顺序组合,可变为:它把领导经验和群众智慧结合起来,既能倾听群众的呼声,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又能使领导干部增长知识才干,还可以使领导决策严格地做到科学和从实际出发。
23.(4分) 
【答案示例】民以食为天,安全重泰山。
【解析】这是道好题!它既强调了语文知识和语言实践的重要性,又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生活,恰当处理了学习与生活、自我与社会的关系。从阜阳奶粉案到苏丹红事件,从假粉丝到毒大米,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的食品,竟然时时有危险,处处有陷阱,这不能不引起人们的忧虑。这道题以特有的方式关注社会生活,具有针对性、时代性和导向性,使语文教学更贴近生活,贴近社会。 
24.(4分)【答案】关爱是一句问候,给人春天的温暖。
关爱是一场春雨,给人心田的滋润。
【解析】 
【说明】本题考查的考点是:“选用、仿用、变换句式”,能力层级为D级(应用)。学生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句式一致、字数相等,做到形似;然后使用比喻仿写两个句子突出关爱的作用,做到神似。
七、[60分] 
25.该题考查写作嫩里,能力层级为D级。
【写作提示】 
话题体现较强的思辩性。面对竞争,是拚个你死我活,还是扬长避短,发挥个性,在各自的领域取得成就达到双赢?这是每一个社会人都会思考甚至做出抉择的话题。在当今社会,对抗越来越少,越来越不明智;合作对话,互惠互利越来越多。因此在竞争中要运用智慧,巧妙合作,达到双赢。话题中“智慧”是手段,是方式,“双赢”是目的,是结果。这篇作文可写成富有文采和哲理的议论文,也可以编故事来体现哲理。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会员中心
上传资料 资料求助
 站内搜索

   

 栏目推荐
  中考历届试卷
  高考历届试卷
  初中题库
  高中题库
 相关资料
2023年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新高考全国I卷)
2014-2016年山东省春季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历年山东省(春季)高考语文考试汇编(2018-2021年)
2022年高考语文试题逐题解析(新高考全国I卷)
2022年全国新高考I卷语文试题(含答案)
2022年全国新高考I卷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2021年高考语文试题逐题解析(新高考全国I卷)
2021年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新高考全国I卷)
2020年山东省高考语文真题试卷逐题解析
2020年(全国新高考I卷)高考语文试题
2017年山东省高考语文试卷逐题解析
2017年高考语文试卷及答案(山东卷)
山东省2016年普通高校招生(春季)考试语文试卷
2016年山东省高考语文试卷逐题解析
2016年山东省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秦义丰精校word版)
2015年山东省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秦义丰精校word版)
2015年高考语文试卷及答案(山东卷)
2014年高考语文试卷及答案(山东卷)
2014年山东省高考语文试卷及逐题解析
2013年山东省高考语文试卷及逐题解析
2013年高考语文试卷及答案(山东卷)
2012年山东省高考语文试卷及逐题解析
2012年高考语文试卷及答案(山东卷)
2011年山东省高考语语文试卷及逐题解析
2011年高考语文试卷及答案(山东卷)
2010年山东省高考语语文试卷及逐题解析
2010年高考语文试卷及答案(山东卷)
2009年高考语文试卷及答案详解(山东卷)
2008年山东省高考语文试卷逐题解析
2008年高考语文试卷及答案(山东卷)
2007年高考语文试卷及答案(山东卷)
2006年高考语文试卷(山东卷)

   版权所有 我爱语文网   浙ICP备05019169号-2   公安备案号 :330381023305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