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字典 | 成语词典 | 诗词大全 | 文言文翻译 | 小学语文 | 本站手机版

  您的位置教案下载 >>选择性必修中册 >>过秦论 >>
《过秦论》说课稿
作者:   上传者:admin  日期:06-07-23


《过秦论》说课稿 
一、开场白:各位老师,下午好。我说课的题目是《过秦论》。 
二、说教材 
《过秦论》是高中语文教材第二册第五单元的第一篇课文,节选自贾谊的《新书》,原著分为上、中、下三篇,这里选的是上篇。作者通过对秦王朝兴起、强盛、衰亡过程的叙述,议论了秦王朝成败的因由。 
 通过单元提示,我们知道,《史记》和《汉书》等纪传体史书的出现,标志着我国历史散文取得了空前伟大的成就。要通过本单元的学习进一步引导学生欣赏古典文学作品,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其中《过秦论》是本单元的重点课文,学习时,要把握课文的思想内容,着重了解贾谊对秦王朝迅速灭亡的原因的分析,在朗读和背诵过程中,注意掌握有关的文言文词语和文言句式。 
高中语文教学大纲对文言文学习的要求是:诵读古典诗词和浅易文言文,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掌握文中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和句式,能理解词句含义,读懂课文,学习用现代观念审视作品的内容和思想倾向。 
三. 解读学生 
不少学生还延续初中学习文言文的方法,只满足于盲目背诵,只顾扫清课本中的文字障碍,无法把课内学到的知识转化为能力,学了后面的忘了前面的,到考试前只是盲目做题,考试时全凭猜测,越是这样越是缺乏兴趣。针对这一现状,我们着眼于文学与历史相融合,或借文释史,或者借史释文,把语文与历史两科结合起来。本文就是着眼于学生的实际现状,立足于学生的学习兴趣,从历史科的角度切人,以语文课本中所涉及的作品为基础,来说说如何帮助学生实现文史互动,从而提高学生学习文言文的阅读能力。 
众所周知,鲁迅先生之所以用“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来评价司马迁的《史记》,是因为司马迁的《史记》把历史与文学很好地融合了起来,给我们创造了独一无二的边缘艺术境界。我们把司马迁的文章既可以当作历史著作来读,又可以当作文学作品来读。读史,使我们在形象、具体的文学氛围里感受到了历史的苍凉与凄美;读文,又使我们在抽象、概括的历史王国里感受到了文学的严肃与深沉。这种二元化的收获,不正是未来的教育趋势吗?所以,历史教学理应融入文学、哲学、美学等多元因素,使历史成为一个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学科,使学生在文学的形象中认识历史,培养学生综合素质。 
四、教学目标 
1、归纳掌握文中的通假字、古今异义词、词类活用、特殊句式等。 
2、理解文章结构层次,探究文中“叙”与“论”的关系,体会本课叙事时极力铺张渲染,议论时使用对比论证的写作特点,学习事实论证、对比论证的论证方法。 
3、 析本文的语言特点:多重排比、夸张、对偶、对比、同义叠句的运用,使文章显得气势非凡,而又深刻。 
4、 解贾谊对秦王朝迅速灭亡原因的分析,了解借古讽今、实施 仁政的意义 
(设计依据:高一阶段,学生文言知识体系尚待完善,对古代历史散文接触不多。因此,教学中要进一步增加文言知识积累,并通过朗读指导,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欣赏古代历史散文的能力,养成思辨的习惯。) 
五、重点、难点 
本课的教学重点为: 
1.识辨课文中通假字,活用词,古今异义词,掌握重要实词、虚词及多义词,积累文言词句知识。 
2、理解文章结构层次及写作意图,赏析本文的语言特点。 
本课的教学难点为: 
注意对“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中心论点的正确理解。 
(设计依据:从学生文言知识薄弱的现状出发,与高考中文言知识比重比较大相结合,主要为学生阅读其它的文言文打下坚实的基础。培养能力) 
六、教学方法 
  1对联导入法,2提问讨论法,3 讲练结合法,4、及时背诵法 
七、教学程序: 
本课分两课时完成:本说案主要是针对第一课时 
第一课时的要点是:了解作家作品,识辨课文中通假字,前三段的活用词,古今异义词,掌握重要实词、虚词及多义词,积累文言词句知识,精读课文,要求读透, 
第二课时的要点是:解读后两段的文意,详细深入理解文章结构层次及写作意图赏析本文的语言特点。 
(设计依据:《过秦论》篇幅较长,文言知识较丰富,文章内涵丰厚,因此我设计用两课时教学本文。) 
八、教具安排:多媒体课件 
九、教学过程: 
第一课 
(一)、导入新课: 利用课件展示一副对联 
亲不负楚,疏不负梁,爱国忠君真气节; 
骚可为经,策可为史,经天行地大文章 
(设计依据:用对联激活教学,学生学习兴趣明显增加 导入新课,通常从旧课入手,或介绍与新课有关的作者和背景。而我在教学导入中,引述相关对联却收到了比传统导入要好得多的效果把贾谊与屈原相提并论,让学生在未读《过秦论》时,先了解贾谊文章的历史地位与文学价值,很快就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二) 、利用多媒体课件出示:作者介绍,时代背景简介(为理解文章作铺垫) 
1、 作者:  
贾谊,西汉著名政论家、文学家,最早的汉赋作家之一。他的政论散文《过秦论》《陈政事疏》(也称《治安策》)《论积贮疏》等,体现了新兴地主阶级政治家的远见卓识、积极进取的精神和改革现实的坚决态度。他的文章峻拔锋利,针砭时弊,淋漓酣畅,对后世散文创作很有影响。其文章,明人辑有《贾长沙集》,另传有《新书》十卷。 
2、 背景: 
战国时代,随着宗法制度的解体,各国竞相改革。秦国的商鞅变法最为彻底,功效卓著,秦国空前强大起来,于是以秦统一为主线的多年的兼并战争开始了。如齐魏马陵之战、秦赵长平之战等,连年征战给人民带来了极大的灾难。最后秦终于兼并了六国。  
秦统一天下之后,对百姓横征暴敛,滥施严刑苛法;对异族大肆兴伐。它的暴政给人民带来了极大的灾难,民怨沸腾,终于在秦二世元年爆发了陈胜吴广起义。随着人民起义的风起云涌,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王朝也是历时最短(16年)的王朝很快结束了。 
(设计依据;了解战国时代的历史背景和作者的思想,有助于学生更好的理解整篇文章内容) 
(三)、老师给学生放《过秦论》的录音,边听边让他们找出本课的生字词,听完之后老师提示一些生字的读音并加以强化,尤其提醒学生在通假字的问题上不要出错)  
腴(yú)轸(zhěn)镞(cú)笞(chī)恬(tián)藩(fān)瓮(wèng)牖(yǒu)  
孝公既没(mò)召滑(shào)俯首颈系(xì)践华为城(huà)劲弩(jìng)  
不及中人(zhōng)墨翟(dí)蹑足行伍(háng)将数百之众(jiàng)  
度长絜大(duó)  比权量力(liàng)  万乘之势(shèng)   
约从离衡(通“横”)       合从缔交(通“纵”)      制其弊(通“敝”)  
陈利兵而谁何(通“呵”)   倔起阡陌之中(通“崛”)  赢粮而景从(通“影”) 
(设计依据:根据高考对常用字词的要求,注重平时的积累,紧随高考关于字词的脉搏跳动) 
(四)、疏通文章的前三段,在老师的点播下,让学生讨论并提问学生对这部分内容进行疏通。 (让同学们学会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意思,并联系文言文的特点总结常见的文言现象。 
   1通假字: 
约从离衡(通“横”)       合从缔交(通“纵”)      制其弊(通“敝”)  
陈利兵而谁何(通“呵”)   
   2古今意义: 
例         句                     古义              今 义  
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     黄河            水道的通称  
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崤山以东        山东省份  
流血漂橹                     盾牌            使船前进的工具 
   3词类活用 
A、名词的活用  
例      句                    活 用 类 型                 释        义  
席卷、包举、囊括           名词作状语           像席子、包裹、布袋一样  
内立法度,南取汉中         名词作状语           在国内、向南  
B、动词的活用 
追亡逐北                       动词作名词         逃走的人  
却匈奴七百余里                 使动用法           使……退却  
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使动用法           使……灭亡  
(教师归纳:活用规律:动词用作名词,动词在句中充当宾语。) 
C、形容词的活用 
例        句                 活 用 类 型           释      义  
会盟而谋弱秦             形容词使动          使……弱  
以愚黔首                 形容词使动          使……愚蠢  
(教师归纳:活用规律:形容词后带有宾语,且对它的宾语含有“使它怎样”的意思,说明形容词用作动词,表示使动的意义。) 
4一词多意 
结合课后练习题,力求在动态的语境中辨析词义。  
①制(例句   出处     释义)  
一日不再食则饥,终岁不制衣则寒        《齐桓晋文之事》     制作、缝制  
其牙机巧制,皆隐在尊中                《后汉书·张衡传》   制造、制作  
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  《赤壁之战》         压制、控制  
秦有余力而制其弊 《过秦论》 制服  
王寥、田忌、廉颇、赵奢之伦制其兵 《过秦论》 统率、指挥  
是故明君制民之产,必使养足以事父母 《齐桓晋文之事》 规定、制定  
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 《岳阳楼记》 规模  
②亡(例句 出处     释义)  
 从径道亡,归璧于赵 《廉颇蔺相如列传》 逃跑、逃脱  
 秦无亡矢遗镞之费,而天下诸侯已困矣 《过秦论》 丢失、失去  
 燕虽小国而后亡 《六国论》 灭亡、消亡  
 今刘表新亡,二子不协 《赤壁之战》 死亡  
 追亡逐北,伏尸百万 《过秦论》 逃兵、逃亡的人  
 河曲智叟亡以应 《愚公移山》 通“无”,没有  
 吞二周而亡诸侯 《过秦论》 使动用法,使……灭亡  
 (设计依据:阅读水平的提高并非靠一日之功,文言文阅读也不例外。最有效的办法只 有    两条:一条是积累,一条是转化。积累的最好办法就是归纳总结然后在记忆,把文言文中的若干文言的实词的意义、虚词的运用、各种句式的变化等归纳起来,进行理解记忆。来提高自己的文言素养。转化,这里说的转化是指迁移能力,即在阅读归纳理解背诵的基础上,能够阅读其他浅易文言文的能力。把课内学到的知识转化为能力)  
(五)作业布置 
1给下面加点字注音:  
①合从( )缔交    赢粮而景( )从    因利乘( )便     万乘( )之势  
②王侯将相宁( )有种乎     宁( )静     乐( )毅     安乐( )  
③翟( )景     墨翟( )    召( )滑    累召(  )不应    蒙恬( ) 
④逡( )巡    鉏耰棘矜( )   矜( )持     度( )长絮( )大        
度( )德量力    内立法度( ) 
(设计依据:巩固读音,夯实基础) 
2背诵文章的第三段: 
(在理解的基础上及时背诵,提高记忆效率) 
3熟读全文,理解文意,试着背诵文章的后两段。 
(加强课后的复习和课前的预习,提高课堂效率,扎实文言知识)  
十、  板书: 
              ―――――     始强 (内、外) 
     【 攻】  ―――――     日强 (缔交结盟) 
              ―――――     极盛 (废道焚书) 
      通假:    衡(通“横”) 从(通“纵”)      弊(通“敝”)  
何(通“呵”)   倔(通“崛”)  景(通“影”) 
古今意义:河    山东    橹                      
活用:   名词   动词    形容词 
一词多意:制    亡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会员中心
上传资料 资料求助
 站内搜索

   

 栏目推荐
  中考历届试卷
  高考历届试卷
  初中题库
  高中题库
 相关资料
《过秦论·上、中、下篇》比阅读练习及答案
《过秦论》《史记·秦始皇本纪》阅读练习及答案
《过秦论》背诵指导
《过秦论》《伶官传序》阅读练习及答案
《过秦论》pptx课件(103页)
《过秦论》阅读练习及答案(二)
《过秦论》理解性默写
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中《过秦论》教案11
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中《过秦论》教学设计10
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中《过秦论》教案9(公开课)
《过秦论》情景默写
《阿房宫赋》《过秦论》阅读练习及答案
《过秦论》文言文知识梳理
《过秦论》教学实录4
《过秦论》ppt课件(61页)
《阿房宫赋》《过秦论》《封建论》阅读练习及答案
《过秦论》pptx课件(67页)
《过秦论》pptx课件(33页)
《过秦论》pptx课件(25页)
《过秦论》理解性默写(2)
《过秦论》理解性默写练习(教师版)
《过秦论》测试题
《过秦论》ppt课件(76页)
《过秦论》阅读练习及答案
《寡人之于国也》《劝学》《过秦论》《师说》阅读练习及答案
《过秦论》导学案9
《过秦论》ppt课件(5课时)
《过秦论》公开课导学案
《过秦论》公开课ppt课件
《过秦论》知识点完备1-3课时ppt课件
《过秦论》导学案8
《过秦论》教学反思3
《过秦论》教学反思2
《过秦论》教案8
《过秦论》ppt课件(108页)
《过秦论》导学案7
《过秦论》导学案6
《寡人之于国也》《劝学》《过秦论》《师说》导学案
《过秦论》导学案5
《过秦论》ppt课件(73页)
《过秦论》教案7
《过秦论》ppt课件(43页)
《过秦论》ppt课件(78页)
《过秦论》ppt课件(48页)
《过秦论》ppt课件(30页)

   版权所有 我爱语文网   浙ICP备05019169号-2   公安备案号 :330381023305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