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字典 | 成语词典 | 诗词大全 | 文言文翻译 | 小学语文 | 本站手机版

  您的位置教案下载 >>中考复习教案 >>中考其它专题复习 >>
重庆市2006年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暨高中招生考试分析报告
作者:   上传者:admin  日期:06-09-22


重庆市2006年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暨高中招生考试
渝北区普通高中考试
语文试卷分析报告
今年我区进入课改整三年,我区初三毕业学生第一次参加重庆市课改试题的考试。其中有4000多名考生参加了普高考试。这套试题既是对我区学生参与课改三年来的学业成绩的评价,是对课改成果的检验;同时这套试题也关系大批学生接受选拔升入高一级学校的问题。由于是第一次参加课改考试,因此,更为领导、家长关注。
一、评卷概括
这次评卷,我们精选了全区初三年级的部分优秀教师共计46人参加,各大题设立了阅卷组长,组长带领各组员先学习试卷答案、评分标准,对一些灵活性题、开放性题、作文题等都是先进行试评,然后根据答题情况讨论给分标准,遇到有争议的答案由小组讨论后和教研员共同商量决定。比较圆满的完成了本此阅卷工作。
二、试题内容介绍
撩开课改语文试题的神秘面纱,撞击我们心灵的是她那深厚的文化内涵和大家闺秀的风范。本套试题对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包括阅读理解与表达交流在内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进行了一个阶段性的测试。试卷力求将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有机的融为一体,较好的体现了语文课程评价的整体性和综合性。试卷的基本情况如下:
全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全卷共四个大题,28个小题,阅读量为5000字左右,书写量为1000字左右。分为四大板块:语言积累与运用、文言文阅读、现代文阅读、作文。具体考点及分值分布如下:
重庆市初中毕业生学业暨高中招生考试
语文试卷双向细目表
板块
题号
考点
分值
 
主、客观
识记
理解
应用
综合
 
 
 
语言
积累
与运
(40)
1
字音
3
 
 
 
 
2
字形
3
 
 
 
 
3
词语理解
3
 
 
 
 
4
写话
2
 
 
 
 
5
病句修改
4
 
 
 
 
6
概括
3
 
 
 
 
7
口语交际
3
 
 
 
 
8
语言现象理解
3
 
 
 
 
9
综合性学习
7
 
 
 
 
10
古诗文积累
10
 
 
 
 
文言文阅读
(15)
11
词语积累
3
 
 
 
 
12
翻译
4
 
 
 
 
13
文意理解
2
 
 
 
 
14
领悟思想感情
3
 
 
 
 
15
拓展(古为今用)
3
 
 
 
 
 
代文阅读
(38)
 
记叙文语段
16
内容概括
3
 
 
 
 
17
词语理解
4
 
 
 
 
18
分析句子作用
3
 
 
 
 
19
关键语句的理解
3
 
 
 
 
20
分析标题的作用
3
 
 
 
 
21
联系生活的拓展
4
 
 
 
 
语段
22
文意理解
3
 
 
 
 
23
词语品味
4
 
 
 
 
25
句子含义理解
3
 
 
 
 
26
文章结构的把握
3
 
 
 
 
27
情感价值观
4
 
 
 
 
作文 (55分)
28
写作能力
55
 
 
 
 
总分:150分   主观题:128分,占85.3%       客观题:22分,14.7%
题量:28个小题,客观题共3个小题,占总题量的10.7%
 
三、试题主要特点
1.全面考查学生的语文素养,体现语文学科的“三个维度”。命题不仅考查学生的语文知识、能力水平,还关注学生语文学习的方法以及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的发展状况,体现语文课程评价的整体性和综合性。试题内容涉及学生的方方面面,包括学生的综合实践活动、课外阅读的习惯、阅读思维过程、学生的道德情感、价值判断等内容。试题材料注重人文熏陶、注重对学生的积极引导,无论是试题开头一段美文的阅读,还是“长在岩石下面的小花”、“破茧成蝶”的选文,以及作文题所给出的材料等都体现了命题者的良苦用心:让学生在做题的过程中受到一次心灵的净化,灵魂的洗礼;让学生在做题的过程中,提高思想意识,陶冶道德情操。
2.着重于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的考查。全卷没有繁题、偏题,所考查的都是学生在初中毕业阶段必须掌握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如识字写字能力、基本的语言理解和运用能力、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文段的阅读虽有一定意蕴但并不深奥,学生基本上都能读懂;作文题也无审题障碍。全套试题特别关注学生语言理解及运用能力的考查,对语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给予了足够的重视。
3.试题注重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考查,体现基础教育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的新型教育理念。试卷的8题考查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9题考查语文综合性学习的能力,都着眼于学生语文的实践能力。试卷还强调创新,引导学生个性化的、有创意地理解和表达。如4题、7题、9题、15题、21题、27题等都是基于这一考虑。
4.试题注重与生活的联系,突出地域文化,贴近学生生活。这是本套试题的特色之一。如第4题体现出重庆的地域特色,第5题、6题、9题等的内容都体现出与学生生活的联系。这对于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文有着极为重要的导向作用。
四、试题和学生的答题情况简要分析
在全区普高试卷中,随意抽取了60份试卷,统计结果为:最高分:106.5分、最低分:57分。人均得分93.58分,及格率:74.35%。差生率(60分以下):1.66%
(一)语言积累与运用答题情况分析
第一大题(1—10小题,共40分):
人平分:25.87分。得分率:64.67%
其中1—10小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人平分
0.92
2.28
0.3
1.71
2.61
1.41
1.87
2.34
5.07
7.3
得分率
30.6%
76%
15%
85.5%
65.2%
47%
62.3%
78%
72.4%
73%
一段美文的文字考了字音、改错别字、词语解释。学生觉得亲切,考得实在。也让我们感受到语文在生活中是鲜活的,是丰富多彩的。1小题答案是C,正确率只占30。6%,选A、B、D的同学都有,对重庆方音与普通话在读音上的不同,区别不清楚,仍困惑着很多同学,此外,对“藉”、“颤”两个多音字在什么情况下该读哪个音把握不准,也影响了该题的得分。2小题是改错别字,设题本身不难,大多数同学都能找到错字,但改得不正确,尤其是“斑斓”的“斓”很多同学不会写。3小题是对词语的理解,很多同学理解不到“体味”的意思,导致了这题的得分率只有15%,从抽样的结果看,这题成了无效题。4小题强调突出其特征,语言力求简洁优美,重点考语言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大多数学生能将文段补充完整,相对来说,写“人”的比写“水”的要好些,基本上能答到“豪爽耿直、热情奔放、勤劳勇敢”等。5小题病句的修改,我认为是近年来同类题型中比较简单的了,但得分率只有65。2%,原因是很多同学仅凭语感去修改病句,语感不好的同学又不能借助必要的语法知识去修改,造成得分率也不理想。6小题是给新闻拟标题,材料来自学生生活,是学生做题时的兴奋点,大多数同学能够从导语中拟出标题,但一些同学忽略了表时间的词语“母亲节”。7小题是口语交际题,答案要求得体、幽默、通顺,很多同学能做到得体、通顺,但幽默不足,造成了得分不全。8小题考查学生在材料中捕捉有效信息的能力,多数学生能从材料中概括出“社会需要综合素质”、“要全面发展人才”等,但也有少数学生无从下手。9题是对综合实践活动的考查,是课改实验区特有的考题,得分率为72。4%。10小题是古诗文积累题,此题是得满分的得分点,但从抽样试卷看,得满分的同学很少,主要是写错别字的学生多,比如,“无可奈何花落去”的“奈”写错的就多。
(二)文言文答题情况分析
第二大题(11—15小题,共15分):
人平分:6.82分。得分率:45.46%
其中11—15小题:
 
11
12
13
14
15
人平分
0.96
2.94
1.41
0.07
1.44
得分率
32%
73.5%
70.5%
2.3%
48%
文言文考查选择的是传统的经典篇目《岳阳楼记》选段,有解释加点的词,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对文意的理解、重点句子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前4小题是考查学生对课文字词、句子的理解,文意的把握。从得分率看,学生答题情况很不理想。15小题结合课文,结合社会实际谈自己的看法,学生基本都能谈,但分析肤浅,谈得有说服力的也不多。
(三)阅读题答题情况分析
客观地说,两个阅读题对升普高学生而言,难度较大。
阅读题一:16—21小题,共20分
人平分:9.15分。得分率:45.75%
16—21小题:
 
16
17
18
19
20
21
人平分
2.12
1.15
0.64
1.12
1.1
3.02
得分率
70.7%
28.7%
21.3%
37.3%
36.6%
75.5%
第16小题:用简明的文字概括本文叙述的故事。此题考点为内容概括。要完成此题,一是对故事的内容要有清楚的把握,二是要准确概括,概括不准确是本题丢分的原因。第17小题:联系上下文,谈谈对句中加点词语的理解,这题得分率很低的原因是学生出现审题偏差,误解为词语解释。第18、19小题,考查学生对关键句子的理解、作用,要回答此题,必须结合全文。得分率低的原因是没能读懂原文。第20小题,分析文章标题的作用,大多数学生答不出小花的比喻义。第21题,为开放性试题,要求学生能扣住文本,联系实际,谈出自己对生活的认识对人生的感悟,绝大多数学生觉得有话可说,是此题得分率最高的一个小题。
阅读题(二)22—27小题,共20分:
人平分:9.64分。得分率:48.2%
22—27小题:
 
22
23
24
25
26
27
人平分
1.56
0.58
0.51
1.23
2.56
3.2
得分率
52%
14.5%
17%
41%
85.3%
80%
第22小题,考查学生筛选原文中有效信息,存在的问题是,不少学生不能确定信息的有效区域甚至张冠李戴。第23小题,阐释词语的语境意义,学生对“变异”的理解比对“窒息”的理解要好,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不能结合语境。第24小题考查对句子含义的理解,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学生不能结合句子前后的内容对“虚”和“实”两个词作具体的理解。第25小题,分析过渡句在结构上的作用,很多学生能够答到过渡句的作用,但不能结合文章内容具体分析,导致不能得满分。第26小题,仿照例句写出自己对文题含义的理解,得分率较高,存在的问题是表达不够通畅。第27小题,是两个问,前一问考查学生对“茧”在语境中的含义,后一问是考查学生的阅读感受,属于开放性试题,考查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失分的原因是谈得太宽泛、笼统、不得要领。
(四)作文答题情况分析:人平分:42.1分。得分率:76.55%
存在的主要问题:
1.给材料作文,学生扣材料不紧,挖掘材料不深,一些学生不能准确把握材料的意蕴,作文不能切中题意。
2.半命题作文“        改变了我的生活”有为数不少的学生没按要求写“与科学技术有关的词语”,而是写成了“学习”、“生活”等等,同时也不能紧扣改变了“我的”来写。
3.语言表达不流畅、书写潦草,仍是一些学生的写作硬伤。
4.内容单薄,空乏,说明生活积累缺乏。
5.偏题、跑题,文面不整洁、漏标题、字数不够等现象仍存在。
五、透过试卷数据分析反思课改现状
新课程全面启动在我区已三年了,在各级部门、各级领导的关心和帮助下,广大的语文教师也通过自身的努力,已经逐步适应了新的教学理念、新的课程标准、新的教材、新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并能把新的教学理念转化为自己的教学行为,而且也取得了一些可喜的成绩。老师们在新课改中所付出的努力是可圈可点的。在试卷中,我们发现了学生的不少的闪光之作,如9小题的第一小题拟标语,有的学生拟出了“观中外名著、品书中乐趣”、“读好书、修人品、访名人、增知识”、“满园花香关不住,书香更胜花香浓”等好标语,既符合要求又富含文化底蕴。但从抽样试卷分析看,学生的成绩并不尽人意,虽然是普高学生的成绩并不能完全反映我区学生的语文考试成绩,但也能说明一些问题。从以上数据我们可以看出,文言文阅读、现代文阅读的得分率比较低,尤其是文言文的阅读,考的是传统考法,设题波澜不惊,一些原题是很容易复习到的,但得分率很低,实在令人忧虑。反思近三年来我们语文课改现状,还存在不足:
1.近三以来,关于基础教育及其课程改革的方方面面,各种学说、各种理论、各种解读,以及各种经验,纷至沓来,信息颇为丰富。作为课程改革实验者的语文教师,广泛学习、大量获取信息,实为必要,但筛选甄别的工夫不能缺少,否则,人云亦云,人做亦做,实际则是无所适从,盲目跟进,懵懂。比如,我们在听课中一些老师为了体现新课程理念,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结果是上课伊始,就开始“自主”,老师除了几句开场白外,整个一堂课无话可讲,有的在将问题交给学生的时候,既不参与,也不指导,只站在讲台上,或在教室里来回转圈……这些都忽略了教师的主导地位。这不是自主学习,是教师在课堂上无作为。
2.由于有些教师要力避传统教学的弊端,而刻意创新;或者由于对课程改革的理解不同,有的老师的课刻意追求热闹,比如不到位的表扬、热闹而空虚的讨论、没有导入价值的导入、没有启发意义的启发等等。课中应有的中国汉字音、形、义的识记、辨析,作品的诵读、感悟、理解和语言的品味,以及语文基础知识、学习方法和习惯的积累与养成,却被种种花架子和非语文的东西给掩盖和充斥了。
3.可能是受诸多对基础教育现状的批评的影响,有些语文教师上课该讲不讲、当讲不讲。惟恐人家说不是课改实验。其实,接受性学习和获取性学习都是学习者所需要的。改革也不是全部将其铲除。中华民族的母语教育有几千年的历史,有利于今天语文教育和学生学习及其语文素养培育的传统方法,有待于发掘、继承和弘扬。无论古今中外,无论传统与现代,关键在于我们正确取舍、合理运用。
     4.课堂上学生动笔不够。看今年的中考试卷,除了少数几道是客观题外,其余的都是主观题,学生的书写量是很大的。现在,课堂上真正让学生动笔的课不多。我们总说语文教学效率不高,其中,教学低效的表现之一就是不太重视学生在课内的语文实践活动,把大部分时间用于理解课文内容,把书面的语言训练挤向课外。这样做的弊端,一是教师无法及时指导,矫正,二是放到课外往往是有“量”而无“质”。因此在课堂上要加强读与写结合的实践与研究。
     通过学生答题分析改进教学策略
通过学生答题情况分析,我们发现学生的薄弱点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
1.基础知识掌握不扎实,基本的迁移、延伸能力不强。包括对字、词、句等语文材料的积累不过关,基本的读写不过关,古诗文背诵不过关。
第一大题(40分)考查学生语文基础知识的识记、理解及综合运用能力。所得平均分仅为25.87分。
   2.文言文基础薄弱,文言实词、虚词掌握不到位。15分的总分,所得平均分仅为6.82分。
   3.阅读理解能力不高,筛选、整合重要信息能力弱,语言表达能力欠缺。
   第一,审题不明,答题不合要求。
   第二,信息筛选整合能力较差。不能按要求筛选信息,抓不住主要信息,答非所问。
   第三,阅读不透、理解有误,也缺乏回答问题的基本技能。
   4.作文无新意,多数学生作文基本能力过关,但视野不宽,语言不活,无个性,不能适合新课标的要求。
针对学生答题过程中暴露出来的问题,应改进我们的教学策略:
(一)早练、勤练、巧练
  语文是一门工具性极强的基础学科。语文学科的能力是指用语文基础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种能力的提高靠的是语文实践活动,也就是说要重视“练”。
  语文作为基础学科,试题涉及面广,内容庞杂,试题灵活多样,因此,早做复习性的训练大有益处。“早练”时间上从容,心情上平和,处理疑难问题有充分的时间,练习的收效就大。如果认为语文复习是“软任务”,考前临时抱佛脚,复习不顺的话,一定会心慌意乱,复习效果肯定不会太好。以前我们提倡的“每日一练”,是值得教师们借鉴的。
  人们常说“勤能补拙”,语文能力也要在“勤练”中提高。这里所说的“勤练”和“多练”、“题海战术”不能等同。这里的“勤练”是指“勤动手”(实际操作)、“勤动脑”(勤于思考)、“勤动口”(多问几个为什么)。
  “巧练”是指必须加强练习的目的性、针对性,“有的放矢”地练。教师应了解每位学生的学习情况,对每位学生的语文能力要有个客观清醒的估计,这样的指导才会有针对性,减少盲目性。
(二)努力强化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意识,注重学生的发展。加强“双基”训练,扎实打好基础,努力让学生学有所得。古诗文的默写课程标准规定必读的50篇,要早作安排要求学生能准确默写。文言文的教学不能停留在记住教师的讲解阶段,要让学生学会结合课文,进行拓展。
   (三)重视语言积累,要让学生好读书、多读书,读好书。教给学生读书的方法(揣摩语言、理清思路、概括要点、鉴赏评价、感悟思想),以提高语言感悟、分析综合、筛选信息等方面的能力和用简明扼要的语言表达思想的能力。要严格按照课标的要求,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
   (四)重视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沟通课堂内外、课本内外、学校内外的联系,拓宽学习渠道,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让他们积累大量的感性材料,并不断体验,这样才能有感悟,语文能力才能不断提高。
   (五)要加强作文基本功的训练,加强审题方法的指导和审题能力的训练。引导学生在学会观察的同时,学会感受生活,以自己的内心体验去审视生活、认识生活,写真情实感,防止说假话,杜撰文章。尤其是要加强对学生作文语言的训练(可从四个方面入手:第一,锤炼词语;第二,巧用修辞;第三,妙借诗词;第四,变换句式)。作文要多写、多改,要严格按照课标要求,作文每学年不少于14次,其他练笔不少于1万字,45分钟能完成不少于500字的习作。
(六)坚持运用多种方式强化对学生书面表达能力的训练,三年的积淀由量变到质变肯定会有好的成绩。要强调的是书面的考试,不管是答题还是作文都要依靠书面表达能力,教师在日常的教学中千万要重视,到总复习时再来抓,就来不急了。
通过试卷考点分析得到教学启示
2006年中考语文卷的试题特点、试题所体现的命题导向,我们可以看出,试卷基本不涉及以考察学生单纯语文知识为目的的题目,但每一道题都蕴涵了对学生初中阶段所学语文知识及应具备的语文能力的检测,每一道题都有明确的考点,很好的体现了课程标准语文课程评价重在实际运用的要求。就阅读题看,命题者并没有从形式上去求新求异,但始终着眼于考查学生对文意的理解,对语言的品味。而且设题有一个非常明确的思想,就是引导学生从总体上来把握,结合语境而不是孤立地理解语意,这对语文教学是一个很好的导向。
这次课改实验区的中考试题也给了我们良多启示:
(一)进一步认真学习《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与方法;关心学生的情感与态度;强调学生在学习中的感受、体验与合作;注重学生在学习中的思考、探究与表现;重塑学生的主体意识,尊重他们的独立性,激发其能动性,关注学生的终身发展。将功夫花在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上。
(二)重积累、重应用、重能力、重体验
(1)语文考试主要是考查运用语文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解答这些语文试题,其前提是需要具备一定的语文知识,像字音辨认、别字辨析、名句默写等知识性题目,更是需要学生有充分的积累。在语言教学时,不要死记知识,硬背概念,而应该把重心放在语境分析和语言表达上,掌握语言运用的基本规律。
(2)现代文阅读历来是考生得分最低的试题,根据答题要求,分析考生的常见失误,现代文阅读复习要牢固树立两种意识,培养三种能力。两种意识即“原文意识”和“整体意识”。所谓“原文意识”,也就是所有的阅读试题答案都应该在原文中找得依据和理由,可以这样说,凡是脱离原文形成的答案不可能是正确答案,因为中考语文阅读是以理解性阅读为原则。所谓“整体意识”,也就是对于主干性的阅读试题,一定要在整体把握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再进行解答,要根据试题要求,完整地筛选出相关内容要点,以避免挂一漏万的答题现象。三种能力即“审查题目的能力”、“筛选信息的能力”和“语言表述的能力”。审查题目,不仅要明确答题的要求,问题的指向,还要确定阅读的范围,揣摩题中重要信息的含义;筛选信息的正误,关系到答案的正误,筛选信息不仅要学会分辨有效信息和无效信息,有时还要辨析信息的主次,信息与信息之间的关系;语言表述是答题的最后一关,不仅要求形成的答案要点完备,而且要求语言通畅,简洁明了。对于开放性试题,要有自己的思想情感,写出自己对生活、对社会、对人生的体验和感悟。此外,阅读教学必须让学生学会阅读,学会对文本进行整体把握,强化语境意识,注重语言品味,切实提高阅读能力。那种记背文体知识、修辞知识的“知识化”、那种急功近利的“题海”式的阅读教学已经不适应于时代,我们应该更科学、更理性地把握阅读教学的规律,从而提高阅读教学的效益。
(三)综合性学习是语文课改的一大亮点,老师们要提高对综合性学习的重要性的认识,加强对综合性学习的教学指导。下期,七、八年级的教研会,我们将对“综合学习”作指导和研讨。
     教学内容每位教师都清楚,我们需要做的,是保持清醒的认识,练就敏锐的眼睛,把握动态,筛选信息,努力提高教学效率和复习效率,力争在来年的考试中取得好成绩。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会员中心
上传资料 资料求助
 站内搜索

   

 栏目推荐
  中考历届试卷
  高考历届试卷
  初中题库
  高中题库
 相关资料
中考语文基础与诵读之练习(4份)
2022年广东省中考语文模拟试题分类汇编:基础知识专题
中考语文基础满分冲刺
中考语文基础知识与积累易错题小盘点及分析
语文基础训练20套(病句标点成语排序)
初三每课一练基础系列(6-11)
初三每课一练基础系列(1-5)
中考复习:专项选择题练习
初中基础知识训练题ppt课件
九年级下基础知识强化训练ppt课件
九年级下册基础强化训练
有关抗击“非典”的中考语文试题整理
初中语文基础知识总纲
语文知识清单ppt课件
2018年中招语文商水县域第一次备考研讨会ppt课件
人教版各册生字词大全(语境版)ppt课件
2017最新人教版中考语文课内知识训练七年级上册ppt课件
中考一轮复习之七年级基础检测语文试卷
广州中考语文前十二题基础训练
陵江五小2016级中考总复习测试题(八年级上册)
陵江五小2016级中考总复习测试题(人教版八年级下册)
中考语文复习课ppt课件
2015年安徽中考考前辅导课件
中考前语文复习知识点归纳
初中语文专题复习课型模式
中考语文复习培训ppt课件
九年级质量检测语文试卷分析讲评ppt课件
2012年中考语文基础知识汇总
初中语文基础知识(14页)
中考语文听力复习指导课
初中语文语法练习
初中语文升学毕业复习(基础知识)ppt课件
语文答题格式ppt课件
初中语文基本常识及答题公式(40页)
初中语文基础知识积累
《中考语文答题要领》教学设计
2011年中考语文复习:变化与重点ppt课件2
2011年中考语文复习:变化与重点ppt课件
2011年中考基础知识复习(标点符号,病句修改,名著导读,课内古诗文默写)
中考综合试卷分析ppt课件(730页)
2011年中考第一轮复习冀教版七年级上全一册ppt课件
中考语文应试精华·知识点梳理
中考语文基础知识积累运用十:语文知识综合运用
中考语文基础知识竞赛(包含字词,成语,病句,古文)ppt课件
北京市2010年中考语文冲刺满分专题讲座:基础·积累

   版权所有 我爱语文网   浙ICP备05019169号-2   公安备案号 :330381023305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