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字典 | 成语词典 | 诗词大全 | 文言文翻译 | 小学语文 | 本站手机版

  您的位置作文中心 >>综合写作指导 >>
作文素材运用的两个基本技巧
作者:李广元  上传者:admin  日期:07-07-08


素材运用的两个基本技巧
                           李广元
    有的同学常常为没有写作的素材而烦恼,也有的同学为有了写作的素材却不知道如何与话题相结合而烦恼。这其实还是不懂得得如何在写作时消化已有的素材,没有掌握一定的素材运用的方法而已。在这里,专门为各位同学介绍二种极其简单而实用的素材运用技巧,希望能起到举一反三的作用。          
    技巧一   情景想象
    方法简说
    情景想象,即是对过去已经发生的事情,再一次地呈现在读者面前;或者对还没有发生的事情,我们通过想象,把这一事件描绘出来,以此达到写作的目的。
             实用技巧
          类似的写作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一、找准感情支点、点燃激情,便于更好的理解文章 
           感情的相交点是写好这种文章的重点,因此,必须找准彼此之间有无相同或相似之处,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体现文章主旨。
      二、想象合理、加强细节刻画
          对于想象的情节,必须要与当时的事件背景相一致,否则,情节也就成了无本之源。如果是展现人物,一定要对人物进行细致的刻画,突出人物个性。      
      实用范例       
      经典素材一
                                           盲人提灯
           有一个盲人,晚上出门总提着一个明亮的灯笼。别人看到了,很是奇怪,就问他:“你又看不见,为什么要提着灯笼走路?”
          那个盲人认真地回答说:“这个道理很简单,我提灯笼当然不是为自己照亮道路,而是为了给别人照亮,让他们能看见我,这样既帮助了别人,又保护了自己。”
     素材启示:为别人着想,帮助别人,其实是在为自己着想,帮助自己。时刻记住这样一句话:把自己当作自己,把别人当作别人,把别人当作自己。       
      素材运用
                                      “问”,点亮了生命的灯
                                          2006年四川考生
         一个漆黑的夜晚,一个远行寻佛的苦行僧走到一个荒僻的村落中。漆黑的村道上,络绎的村民们在默默地你来我往。
         苦行僧转过一条村巷,看到一团晕黄的灯从巷子的深处静静地亮过来。身旁的一位村民说:“孙瞎子过来了。” 
         僧人百思不得其解。一个双目失明的盲人,一般地说他没有白天黑夜的概念,他挑一盏灯笼岂不令人迷惑和可笑?
      僧人问道:“敢问施主真是一位盲者吗?”
      那挑灯笼的盲人告诉他:“是的,从踏进这个世界,我就一直双眼混浊”。
      僧人又问:“既然你什么都看不见,那你为何挑一盏灯笼呢?”
      盲者说:“现在是黑夜吧,我听说在黑夜里没有灯光的映照,那么世界上的人都和我一样是盲人,所以我就点燃了一盏灯笼”。
      僧人若有所悟地说:“原来您是为别人照明了!”
        “不,我是为自己!”盲人淡淡地答道。
      为你自己?僧人又愣了。
      盲人缓缓地问僧人:“你是否因为夜色漆黑而被其他人碰撞过?”
      僧人说:“是的,就在刚才,被两个不留心的人碰撞过”。
      盲人听了,就得意地说:“但我就没有,虽说我是盲人,我什么也看不见,但我挑了这灯笼,既为别人照亮,也更让别人看到我自己,这样,他们就不会因为看不见而碰撞我了”。
      苦行僧听了,顿有所悟。
      他仰天长叹说:“我奔波天涯海角寻觅我佛,没想到佛就在我的身边哦!人的佛性就像一盏灯,只要我点亮了,即使我看不见佛,但佛会看到我自己的。” 
      是啊,在生活中有许多疑问,有人好问,有人不好问,苦行僧就在一处不经意的问当中寻找到了自己踏遍千山万水都没找到的东西。是“问”
         点亮了那盏生命之灯,既照亮了别人,更照亮了他自己,只有先照亮别人,才能够照亮我们自己。
      为别人点燃我们自己的生命之灯吧!这样,在生命的夜色里,我们才能找到自己的平安和灿烂!           
      素材点评:本文以“盲人提灯”这一素材为蓝本,进行了合理的想象,展现出一幅盲人与僧人对话的情景,通过对话描写,提示出了文章的话题:问。即只有善于问,才能找到点燃生命的那一盏灯,从而提示了文章的主旨。          
                     
      经典素材二       
                                      阿基米德之死。
           公元前212 年,罗马军队进入了叙拉古城。统帅马塞拉斯下了一道命令:“要活捉阿基米德。”在战争失败后,阿基米德对现实采取了学者的超然漠视的态度,专心致力于数学问题的研究。有一天,阿基米德坐在残缺的石墙旁边,正在沙地上画着一个几何图形。一个罗马士兵命令阿基米德离开,他傲慢地做了个手势说:“别把我的圆弄坏了!”罗马士兵勃然大怒,马上用刀一砍,就杀死了这位伟大的科学家。
       素材启示: 一心为科学的人,心里装着的只有科学而没有自己,科学对他来说,就是心中的天使。       
      素材运用
         专心做着几何题的老人
                          2006年广东考生
          一个老人在自己家中的地上,用石头刻画出一个个几何图案。
       邻居家的一个少年慌乱的撞了进来,望见正沉醉在数学世界中的老人,犹豫了一下,还是叫出声来:“老爷爷,敌人已经打到城下了,我们的军队已经抵挡不住了,你还是快点走吧。”老人慈爱地望着少年,说道:“我不会有事的,你还是先走吧。”少年愣住了,老人缓慢而坚定地朝他挥了挥手,又埋头演算起来。
      少年探头出门外,街道空荡荡的,全城的百姓几乎都走光了,只能听见乌鸦的叫喊和城门外隐约传来的战斗的声响。少年只得回过头轻声说道:“老爷爷,您保重。”然后轻轻地掩上门,离开了。
       老人依然在认真地演算着,他用石块刻画出整齐的几何图案,书写出工整的公式定理。他认真得好像正在雕琢着一件惊世的工艺品。他的眉头时而紧锁,时而舒展,脸上的表情不断地变幻着。他似乎已完全沉浸在数学的世界中,而将其他的一切抛诸脑后。
          门外,零星的打斗声也已经消失,只剩下乌鸦不合时宜的聒噪。这座曾经繁荣的城邦似乎变成了一座死城。而他,似乎是这座城里唯一的一个人了。 

      他依然在演算着。不过,他的眉头已经渐渐地舒展开来了,他停下来思考的时间逐渐减少,他书写的时间则越来越多。无尽的灵感正在他的脑中不断地喷涌出来,幻化成公式和公式的组合。
          门外,许多杂乱的脚步声由远而近,接着又不断传来门被踹开的声音,这些声音预示着这个城邦正在遭受一场前所未有的浩劫。
       老人依旧在书写着,他似乎已无需经过思考。他平生的智慧与学识已经完全凝聚在他正在书写的证明之中。他这时高兴得就像一个小孩一样,因为他知道,他手上这件完美的工艺品即将完工了。
          这时,门突然被踹开了,一个拿着长剑,一身盔甲的士兵闯进了屋里,他恶狠狠地问道:“你在干什么?”
          老人没有回答,他在做着最后一步的工作。小心翼翼,一丝不苟,仿佛他就在雕琢着一个他心中的完美的天使。
          终于,老人写完了最后一条公式。与此同时,士兵的长刀劈头砍下。
          老人是笑着离开人世的,他已经没有遗憾了。他心中的天使,将永远地活下去。
          老人是谁——阿基米德。
          素材点评: 情景想象在这篇文章里也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首先,小作者给我们虚构(想象)了一个广阔的战争背景,如“百姓几乎走光,只能听见乌鸦的叫喊和战斗的声响”,把战争的气氛营造得颇为紧张而扣人心弦;而阿基米德却只顾埋头于演算,为后文被杀埋下伏笔。然后再通过小男孩的催促把这一情景彰显得极为真实,对人物细节的刻画也极其成功。由此可见,对这一素材的运用,小作者达到了娴熟的地步。     
                     
      经典素材三       
                                  周瑜
         周瑜(175-210),字公瑾,庐江舒县(今安徽庐江西南)人。自幼与孙策交好。建安三年(198)任建威中郎将,年仅二十四岁,人皆称为“周郎”。建安十三年(208),曹操率军南征,威逼江东,他与鲁肃坚决主战。孙权以他为统帅,联合刘备军,大破曹兵于赤壁。次年击败镇守南郡的曹仁,拜偏将军,领南郡太守。建安十五年(210),病卒于巴丘(今湖南岳阳),年仅三十六岁。周瑜“性度恢廓”,谦让服人,有“雅量高致”。刘备称他“文武筹略,万人之英”。孙权则赞他有“王佐之资”。同时精通乐律,即使在醉酒时也能听出音律的错误。 

      但在小说《三国演义》中,周瑜被刻画成了气量狭小,智谋也总是逊诸葛亮一筹的人物。写周瑜,总是为了衬托出诸葛亮的智慧,是为了抬高诸葛亮。这是由于作者所处的历史角度而造成的。
                 诸葛亮
       诸葛亮(181—234),字孔明,三国蜀相,汉末琅琊阳都人。避难荆州,躬耕陇亩。自比管仲、乐毅。徐庶谓刘备曰:诸葛孔明者,卧龙也。《三国演义》中的诸葛亮形象的特征之一,就是“忠贞”,对蜀汉事业“竭尽忠诚,至死方休”。当初他隐居隆中,“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后经刘备三顾茅庐,虽“千呼万唤始出来”,但他一旦认识了刘备求贤若渴的诚意之后,就一直忠心耿耿,兢兢业业,为创立蜀汉基业殚精竭虑,义无反顾。刘备死后,诸葛亮又“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时”,继续辅佐孱弱的刘禅。真正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特征之二,就是多谋。他料事如神,谋略超人;下知地理,上晓天文;深谙政治,精通军事,善于外交,具有经天纬地之才。早在隐居隆中时,就对天下大势了如指掌。初见刘备,就透辟地分析了形势,提出了占荆、据蜀、联吴、抗魏的长远的战略思想。

《草船借箭》的故事是根据《三国演义》第四十六回的前半部份改写的,文章极力地刻画了诸葛亮胆识过人的形象、鲁肃忠厚老实的性格和周瑜忌贤妒才的个性。
  素材启示:面对“借”箭不足的局面,周瑜会采取什么方法来对付诸葛亮?我们可以设想在一个特定的环境里,周瑜对这一件事的内心活动,然后把它展现出来。   
  
      素材运用
                            箭锋上的友情
                                    2006年福建考生
          周瑜在军营帐篷里来回踱着步,一只民飞蛾在案台上的火烛旁飞来飞去。帐篷里忽暗忽明,帐篷门口站岗的士兵叹了口气,他明白帐篷里的人一定正被着什么事所烦恼着,但同时他也明白像他这样板戏的小人物又怎能替得了一个东吴大将着想?此时,帘幡被掀开了周瑜从里面走了出来,一身的银甲在月光的照耀下闪闪发光。他的脸上没有表情,看上去像是在犹豫什么,又好像是下定了决心。周瑜就这样站了很久,旁边的士兵也只好就这样赔他站着。一时间,天地显得无限宽广,星星满布在黑色的夜空中,就好是一颗颗珍珠撤落在了黑色的绸缎上。周瑜开始回想起几天前的事来……
          三天前,在军营里的军事会议上。”公瑾史,我看曹贼此次来势凶猛,并筑起了城墙。目前敌多我少,敌强我多。你看我们是否要……”

     孔明摇着鹅毛扇缓缓地说,可是他还没说完就被周瑜所打断了。“等等!孔明兄,小弟我有一建议不如我们二人将各自的计策写在手上,一起拿出来看看,不知意下如何呀!”“好。”孔明笑着答应。一会儿两人都已准备好,周瑜心想打曹贼定要火攻,不知这孔暖会不会……两人一起伸出了手掌。两只手上都写了一个火字。“哈哈……”两人顿时畅快的大笑起来。此时周瑜心中很是高兴他对诸葛亮的智慧与试图早有耳闻。但是能如此合他心意的却出乎意料。火药味攻需要弓箭,而东东的弓箭却远远不及所城。诸葛亮却放声道:“公瑾史,弓箭的事你就别操心啦!”所以他们约定士日之后诸葛亮交士万支弓箭给周瑜。
       第二天,孔明出发。运用计谋与对天文知识的了解,他向曹操“借”了满满十条小船的箭。回到东吴时一个士兵的报告令他大吃一惊,草船上的箭并没有十万支,只有八万有余。诸葛摇着鹅毛扇陷入了深思。明日就要交箭了,周瑜视我入眼中钉,肉中刺。这可如何是好。          
      东吴的大将听说孔明借箭不足,皆大喜,都到周瑜的帐中找他贺喜。可周瑜听后却为之一震,“怎么?他失败了?”周瑜有些不相信自己的耳朵,但现实却摆在了他的面前,孔明失败了,明日就可将这个麻烦除去,但是孔明的确是一个知己。倘若我俩供事一主该多好啊!唉……周瑜苦恼着……
     光依旧照着,周瑜望向远处的天空,似乎已有些鱼肚白。他深吸一口气回天帐内。
          第二天的军机会上吴、蜀双方气势十分紧张,张飞瞪着铜铃眼赵云握着长枪,紧紧站在孔明身旁,看来他们已经做好拼死保护孔明准备。

      “孔明兄,时限已到交箭吧!”周瑜说。“拿箭!”一声令下士兵们扛上了箭,孔明觉的不对,细细一点十万支,不多也不少。“这……”孔明纳闷了。周瑜走上前来递给他一去箭说道“好!不愧是卧龙先生啊!”孔明盯着周瑜递过来的那支箭,愣住了……
     素材点评:由于人们深受《三国演义》的影响,于是在头脑中形成对了一个固定的概念:周瑜气量狭小和诸葛亮的智慧过人。小作者却从《草船借箭》典故中,假设诸葛亮借箭不足10万支,来说明了周瑜心胸的宽广,与演义中的形象形成了相反的结论,使人为之一震。

      小作者首先通过对环境的描写,极力刻画出周瑜内心的矛盾冲突,这当然来源于小作者的想象能力。然后通过回忆而追述了诸葛亮没有完成“借”箭的任务,对于这一结果,周瑜采用的是什么态度的?作者对周瑜的内心活动进行了详细的刻画,使读者好像见到了那一月夜下,周瑜内心的的矛盾冲突,形象而又逼真。
          全文就是通过合理的想象再现(虚构)了当时周瑜的内心冲突,以此突出了周瑜为大局着想,非凡的气度。
素材运用的两个基本技巧 

                                 李广元

技巧二  “人物组装”

方法简说

       人物组装,即把几个或内容、或性质相同或相似的人物,按照一定的话题组合在一起,使文章显得丰厚而多彩,意蕴绵长。类似的写作形式在近几年的高考作文中屡见不鲜,因此常常获得阅卷者的青睐。

实用技巧

   人物组装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人物本质上相近或相似

    人物之间要有一定的关联,即都与话题有一定的联系,不能游离于话题之外。

二、形式多样,不拘一格

   这种素材运用的方法是多样化的,有的是运用2-3个人物共同说明一个道理;有的是通过排比共同阐述话题。

实用范例

 

经典素材一

 

                     陶渊明、李白、苏轼

       这三个不同时代的人物,我们对之再也熟悉不过了,他们有着不同的经历和自己独特的个性,要把他们串在一起,必须找到他们的共同:陶渊明看破尘世,以菊自喻,彰显出不嵴的品德;李白,为出世而狂饮,但并不沉溺于世俗之中,不得志时,仰天长笑,与明月为伴;而苏轼,一生不合时宜,一次次的被贬,满腹经纶却不爱重用。于是,踏波逐浪,与山岳相依,抒写自己的情怀。他们在世俗中,保持着自己心中的那份清明,而没有在尘世的中迷失自己的方向。以此相联,就可组成一篇立意高远的文章。当然,你也可以延伸出其他的话题,如意气,人与路……

素材运用

 

菊•月•山

                                       2006年广东考生  

    世事缤纷,好坏参半,雕琢出你心中的天使,才能使你在大千世界中不致迷失方向。

                                                ——题记

菊——天使

     “采菊东蓠下,悠然见南山”,他,“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陶潜,才华横溢,满腹经纶,本想凭着自己的才华在黑暗中闪现一丝光芒,但是,官场里有太多的勾心斗角,有太多的尔虞我诈,他逐渐迷失了方向,他觉得眼前一片迷雾,终于有一天,他在“悟以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之后,他回到山中,他在心中雕琢出了一束菊,从此把菊作为了心中的天使,让菊熏陶自己受污已久的心灵,他与菊对饮,和菊共眠,他又找回了自己的方向,眼前的道路再次变得清晰。

渊明,雕刻出菊,作为心中的天使,从此,与菊为友,与菊为伴,终于找回了人生的方向,成就了南山隐士之名。

月——天使

    \'仰天长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他,原本心中无他事,只抱着“寒窗读书十年苦,只为一朝天下名”的信念,一心梦想着走入宫廷,他实现了自己的梦想。但他不知道,那酒醉迷金的大门之后隐藏的是黑暗,是污秽,他也迷失了方向,虽有力士脱靴,贵妃捧墨,御手调汤,都不能使他快乐,因为他感觉到迷失了自我。终于,他喊出了“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跳出了那本不属于自己的官场,他在心中雕琢出一轮明月,把明月作为自己的天使,从此,与明月为伴,再次过上了“举杯邀明月,对酒成三人\'的游侠生活,他再次找到了自己,找回了人生的方向。

太白,雕琢出月,作为心中的天使,从此,与月共眠,抱月长终,也找回了人生的方向,成就了美酒游侠之美名。

 山——天使

   “唯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多么旷达,多么豪迈,他就是苏轼。其实,他也有过迷茫,仕途的不顺,官场的被贬,爱妻的亡去,给他一次又一次的打击,他也迷失了人生的方向,但苏轼就是苏轼,他在心中雕琢出一座山,作为自己的天使,他感受到了山的博大,山的旷达,他拨开迷雾,再次找到了人生的方向,离开了纷扰。

   东坡,雕琢出山,作为他心中的天使,从此,得到山之旷达,博大,也找回了人生的方向,成就了一代豪放词宗的美名。

   先贤们都会雕琢出心中的天使,以保证自己不会迷失方向,朋友们,在物欲横流的今天,让我们也雕琢出心中的天使,把握人生前进的方向吧。

    素材点评:

     在高考中,陶渊明、李白、苏轼三人常常被考生用来演绎各种话题,屡试不爽。本文作者觉得其中的奥妙。

     作者选取三个人物作为话题话题\'雕琢心中的天使\'的本体,通过三个小标题“菊——天使”“月——天使”“山——天使”,进行并列式演绎,每一小节都是先叙述后议论,结构清晰明了,共同说明了\'通过雕琢出心中的天使,人生才不致于迷失方向\'这一主旨,紧紧扣住话题。在每一小节内部,都抓住了三人的共同特点:不与世俗合污。文章语言简练。虽然三个人物是常见的,但是,作者并没有简单的组装,而是按照文章的主旨进行叙述和议论,所以,立意深远。特别是最后一句,联系现实,有振耳发聩之效!

 

经典素材二

 

               荆坷

       战国末期卫人,卫人称之为“庆卿”,后游历到燕国,由燕国智勇深沉的“节侠”田光推荐给太子丹,拜为上卿。秦国灭赵后,直逼燕国南界,太子丹震惧,与田光密谋,派他入秦行刺。秦将樊于期因得罪秦王政,叛逃至燕。荆轲献计太子丹,拟以樊于期之头及燕督亢(今河北涿县、易县、固安一带)地图进献秦王,相机行刺。太子丹不忍杀樊,荆轲便私见樊于期,将实情相告,樊于期立即自刎。公元前227年,荆轲带燕督亢地图和樊于期首级,前往秦国进献。秦王大喜,在咸阳宫隆重召见。献图时,图穷匕首见,刺秦王不中,被杀。“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是高渐离送别荆轲时所吟唱的诗句。

   

                    林则徐

  鸦片战争时期主张严禁鸦片、抵抗侵略的爱国政治家。史学界称他为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在广东整顿盐务、兴办河工、筹划海运,采用劝平粜、禁囤积、放赈济贫等措施救灾抚民。后任河东河道总督,亲自实地查验山东运河、河南黄河沿岸工程,提出改黄河由山东利津入海以根治水患的治河方案。致力兴修水利工程。为克服银荒和利于货币流通,他反对一概禁用洋钱,提出自铸银币的主张,为中国近代币制改革的先声。

 

                  岳飞

岳飞,字鹏举,南宋初抗金名将。绍兴十一年(1141),大败金兀术,进军至朱仙镇(在今开封南四十五里),宋高宗赵构采用秦桧奸计,一日之内发十二道金牌迫其退兵。至临安,被“莫须有”罪名加害。孝宗淳熙六年(1179)赐谥武穆。宁宗嘉定四年(1211),追封鄂王。所著《满江红》一词,体现出对信念的执著精神。

素材启示

    这三个不同时代的人物,如果要把他们串联在一起,必然要找到一个共同的地方:用自己的肩膀承担起了社会的重任。正是有他们的存在,历史才变得波澜壮阔,引人入胜。

 

              

素材运用

肩膀

2006年辽宁考生

巍巍中华五千年,历史的车轮走过,留下一道清晰、沉重的痕迹。——题记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当这句话回荡在昏黄的天空上时,多少人撑起肩膀,担起责任,走过用汗水和泪水浇铸的土地;多少人热血沸腾,为了人民,不惜生命,用鲜血抒写着那泛黄的篇章。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返。”

马车从贫瘠的土地上驶过,扬起一阵烟尘。坐在车里的荆坷看着路边颓废的村庄,太子丹的话回荡在耳边,他不会让丞相的血白流,不会让国家灭亡。他紧紧握住了那把匕首。

路边越来越多的是人的尸体和因战乱逃荒的人民。他开始犹豫:赵国、天下,哪一个最重要。大雁哀嚎着飞过,秦国大殿上已经空无一人,只有殿上殷红的血迹,斑斑点点,似一朵朵红艳的傲梅。

在抽出匕首那一刻,他选择了天下,可又因为责任他不得不用死来谢罪。放过嬴政,来求天下一统。

啊,博大的肩膀。



“苟利天下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看着国家白银外流,愤慨心痛,看到一座座因鸦片而破落的庭院,更加坚定了销烟的决心。整顿海防,缉拿烟贩,收缴鸦片,林则徐用行动证明中华民族不会任人宰割,中国人民有着铁一样的脊梁。只要每一个人担起自己的责任,国家不会灭亡。

但政府在殖民者军事高压下召回了他。虎门硝烟后准备彻底清除鸦片的他接到诏书,措手不及,悲愤,无奈。最终搬师回朝。一个人的肩膀能担起多重的担子?

哎,博大的肩膀。。



“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

一曲“莫须有”的悲剧,让忠魂被害风波亭。

少年从军,力求精忠报国;屡建奇功,力主抗金恢复中原。岳飞征战沙场,精通用兵之道。在国家危难时刻,挺身而出,为国家甘脑涂地,死而后已,在所不惜。

“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壮志同仇,笑谈蔑敌。

担负着国泰民安的责任。

岳军锐不可当,金军节节败退。消灭金军志在必锝。圣旨快马传来。召岳飞急速回京。责任没有尽,岂可回去?圣旨一道道传来,十二圣旨就在腿前,未尽忠,岳飞愧;在长长叹息声中踏上了回京之路。最终被害于风波亭,留下一段没有担完的路。

哎,无奈的肩膀。

历史的车论仍在转动,看着一页页辉煌的篇章;品味着形形色色的人生;思索着一代代的责任;会悟出一个又一个的肩膀,看到了中国人民的肩膀挑起的壮丽山河。

素材点评:

    小作者通过三个小节,分别从“博大的肩膀”“博大的肩膀”“博大的肩膀”把荆坷、林则徐、岳飞组装在一起,共同来说明了他们的肩膀承担起了国家的重任,社会的嘱托。形式上给人美感,语言充满了历史的厚重,字里行间是文化的沉淀。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会员中心
上传资料 资料求助
 站内搜索

   

 栏目推荐
  中考历届试卷
  高考历届试卷
  初中题库
  高中题库
 相关资料
新华作文口诀
议论文的结构与议论文写作技巧
怎样写幻想作文?
作文升格技巧大全
怎样写好作文
作文精彩开头30例
枝繁叶茂,方能摇曳生姿——浅谈如何使作文丰满生动
作文得高分的秘密
记叙文常用的开头技巧
满分作文是怎样炼出来的
让作文变亮的技巧
作文的构思法
好题如好茶——浅谈话题作文拟题方法
凤头豹尾酿佳作
作文指导文章合集含2005中考满分作文(105页)
让“凤头”引领读者的兴趣
写好读后感活用“四字诀”
怎样写好高中的读后感
满分作文16种必备素材
怎样写日记
作文指导:一般文章常用的开头
记叙文常用的开头
万能作文开头30篇
考场作文包装技巧
走出小我,写大气作文
语文冲刺:考场作文开篇二十招
提升作文“亮丽”的法宝
初中生优秀作文开头和结尾
善用佳句出美文
如何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快速审题十五法
初中材料作文立意技巧例谈
作文歌诀
作文语言表达的秘密通道
写作文时不可缺少的唤醒
获取作文材料的三种方法
五种满分作文拟题形式
应试作文的临场技巧
作文翻创新意的方法指导(有例文)
考场作文写作技巧(1-4)
写作指导:怎样开头、怎样选择论据、怎样论证、怎样结尾
春云初展即倾人──浅谈作文开头设计
例谈话题作文开头写法
文思敏捷 笔下生花--作文训练的方法
中小学生作文里的程式化是怎么表现

   版权所有 我爱语文网   浙ICP备05019169号-2   公安备案号 :330381023305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