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字典 | 成语词典 | 诗词大全 | 文言文翻译 | 小学语文 | 本站手机版

  您的位置试卷下载 >>中考试卷 >>历届中考试卷 >>安徽省 >>
2008年安徽省中考语文试卷分析
作者:   上传者:333333  日期:08-08-01


霍邱县教育局教研室
08年中考阅卷语文指导组
 
    在批阅我县语文试卷的过程中,我们对考生的答题情况进行了分专题的收集调查,在此基础上,对学生的答题与得分情况进行了抽样分析。
    语文试卷共556本16666份,按3%的比例,等距随机取样17本510份试卷,除去缺考34份,在有效样卷476份中,平均分为88.325,33分及以上(及格)245份,及格率51.47%;其中110分及以上48份,优秀率10.08%. 最高分133,最低分8分。
    从学生答题实际情况看,比较容易的题共12分,有第4、8、14、18题。比较难的题共18分,有第9、11、13、15题。
    下面,从命题意图理解、考生答题情况、失分原因剖析三个方面进行逐题分析。
    (一)语文积累与综合运用
    命题意图理解
    这一部分由三题组成。第1题“默写”主要考查学生古诗词积累情况;第2题综合性强,主要考查学生拼音、运用字典理解字义、阅读现代诗歌方面的情况;第3题主要考查学生语文综合性学习情况,包括文章语言,结构方面的知识掌握,重点是对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考查。
    考生答题情况
    得分情况分析如下表:
题序
1
2
3
赋分
35
10
13
12
实得平均分
20.743
5.977
7.876
6.807
实际难度
0.59
0.60
0.60
0.56
    这一部分得30以上的,只有百分之十左右,百分之六十的在20至28分之间,零分占百分之十左右。
“默写”题,失分情况主要有两种。一是写错别字,如将“涯”写成“崖”,“苔”写成“台”,“身”写成“生”,“池”写成“词”,“烛”写成“竹”,“雨”写成“语”等;二是整篇记忆意识不强,第⑵小题错得多,学生记不得《夜雨寄北》全部内容或内容不符。
    第2题中,⑴⑵⑶小题错误少,学生只要认真查字典不会失分。第⑷小题失分严重,学生不明白“内容”“形式”的含义,写几句也是“形式”方面答得多,涉及不到“内容”,或将两者混淆。
    第3题第⑴小题一半以上能答对,有的找不到“不恰当”词或找到了改不好;第⑶小题4个句子两两分别构成转折关系,句意明显,学生很少失分;第⑵、⑷两个小题有连带关系,如果第⑵小题答错直接影响第⑷小题回答。第⑵小题失分原因主要是学生不理解题意,或只围绕“小草”本身回答,或只是鼓励,缺少对人的“自身价值”“心灵美”等本质分析。
    失分原因剖析
   1、学生不花功夫背诵默写;背诵古诗文时没有整篇意识。考整首诗近几年还是第一次,以往“默写”主要写名句,学生只在名句上下功夫,有些同学背了很多诗却不记得诗题或文题不符。
    2、学生语文素养差。平时没养成使用字典的习惯,考试时不带字典或不会查字典,而今年的试题又必须查字典。字迹潦草,笔画不清,平时动笔写字不认真。不认真读题或不理解题意,回答问题条理性差。
    3、平时教学很少关注诗歌阅读,学生不会欣赏诗歌。一旦考到相关内容,学生无从回答。
    4、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滑坡和扭曲,影响到答题的正确度,主要是第3题中的第⑵⑷两个小题比较突出。
 
    (二)阅读
    阅读一命题意图理解
    《匆匆》“文质兼美,富有文化内涵和时代气息”,是一篇很好的考试选文。从不同方面考查学生的能力。第4小题重在考查学生捕捉重要信息并加以概括的能力,第5小题考查学生结合上下文对文意的理解分析及概括能力,第6小题考查学生对常见修辞手法作用的掌握;第7小题考查学生通过关键语句把握全文主旨的能力;第8小题考查语言实际运用能力。总的来说,本题各小题难易适中,切合学生实际语文能力。
    考生答题情况
    阅读(一)得分情况分析如下表:
题序
(一)
4
5
6
7
8
赋分
18
3
4
4
4
3
实得平均分
10.735
2.277
2.025
1.924
2.296
2.212
实际难度
0.60
0.76
0.50
0.48
0.57
0.74
    这一大题,得满分的约占5%;得14分以上的约占25%,大部分均能答出主要意思但不全面;少数较差,甚至答非所问。
    第4题,文章开头写了哪些自然现象?请加以概括。
    大部分能将原文第1句加以概括得出正确答案。少数也能找到原文,但不能理解题干中“自然现象”的内涵,仅能答出“燕子”、“杨柳”、“桃花”这些具体事物,只能得1分。
    第5题,从第二段来看,“我不禁头涔涔而泪潸潸”的原因是什么?
    对答案的第一要点“时间在无声无息中流逝”,均能理解原文较好把握并答出,得分率很高;第二要点“自己虚度时间,内心感到不安”,大部分理解较好,能答出;少数未能很好理解题意,仅照抄原文语句。
    第6题,从文中画线的两句中任选一句中,指出它的修辞手法,并说明其作用。
此题较易,45%能结合原文关键词,剖析到位,也有相当部分能指明修辞手法,对其作用笼统地答“生动具体形象”,诠释时心里明白但表达不出;少数答题颠倒或将“拟人”写成“似人”,造成失分。
    第7题,第四段中,作者用了一连串问句,表达了他的哪些感慨?
    答案有三个要点。第一要点大部分均能答出,第二要点,也有40%以上的能答出。第三要点答出的较少。笼统回答“对人生的感慨”,只得1分。
    第8题,请以“时间”开头,仿照例句在下面的横线上再写一个句子。
    大都能按要求做。内容上合乎要求,在此基础上30%以上的比喻优美得满分。40%左右的语句通顺,比喻不够优美得2分。2%写的内容与时间无关。
    失分原因剖析
    第4题得分较易,从原文第一段极易找到答案。失分原因在于审题不认真不严密,概括不全,仅答出个别词语点明“事物”而非“现象”。
    第5 题第一要点得分较易,从原文中极易概括“时间如流水”等意思。第二要点也比较容易,稍加概括则可。部分考生不会概括,仅照抄原文,未能加入自己的分析理解。
    第6题,大部分考生能指明修辞手法及笼统答其作用;失分原因在于分析诠释不到位。
    第7题,由第四段分析全文主旨,多数能很好地把握这篇美文,尤其第一要点答题情况好,第三要点答出的较少。好在本题三个要点,答对两点即得满分。
    第8题属开放题,有“时间”限制,在内容上得分的多,在表达上丢分,要么语句不通顺,要么在比喻准确优美上欠妥。
    阅读二命题意图理解
    选文是周岩璧所写的一篇回忆性散文,主要考查散文阅读欣赏能力。
    第9题,理解文中景物描写的作用。第10题,对文中重要内容的理解及相应概括能力。第11题,从写作技巧的角度对文章选材布局的用意加以理解。第12题,联系上下文领会作者的情感,主要理解作者童年生活的眷恋之情,对童年时光的难忘。第13题,理解词语“鹅黄色”的象征意义。
    考生答题情况
    阅读(二)得分情况分析如下表:
题序
(二)
9
10
11
12
13
赋分
22
4
4
6
4
4
实得平均分
9.192
1.464
2.307
1.704
2.246
1.401
实际难度
0.41
0.37
0.58
0.28
0.56
0.35
    这一大题得分,最高分为19分,得13—19分的约为17%,得10-12分的约为35%;得9分以下的约占48%.
    每小题的得分情况为:第9题,40%以上可得满分,一般都可得1-2分;第10题,平均在3分左右;第11题得分最低,70%以上的同学只得2分,只有极少数同学得4-5分;第12题得分较好,有60%以上同学得满分;第13题最高分不超过3分,一般都在1-2分。
    下面是其中8本样卷的各段得分统计:
编号
10-12分
13分以上
缺考
最高分
最低分
403
11人
5人
1人
16分
4分
500
9
4
3
14
2
258
9
3
6
14
5
144
13
8
0
19
0
78
9
4
3
14
5
540
8
1
1
14
5
196
9
5
1
15
4
377
11
4
3
16
1
    失分原因剖析
    本大题以主观性较强的题目为主,考生要么回答问题不全面,不能联系全文或上下句去回答问题;要么在理解把握上有偏差,回答混乱,无条理;或者不知道怎么去回答问题。
    第9题,回答“引出下文”的多,还有“承上启下”、“点明时间”、“渲染气氛”、“衬托下文”、“为下文铺垫”等等。但从结合原文内容点明“正是放风筝的好时光”的很少。
    第10题,需要抓住关键细节,理顺“做风筝”的过程,且仿照示例中的四字句进行内容概括。答题中出现了长句,或大段抄原文,不知提炼,不注意题目要求,不会概括。答案如:风筝骨架、做骨架、弯成弓制的形状,系线、放线、系上大团大团的线、系线放飞,等等。有的把“放飞”都写上了。
    第11题,只知道概括本段大意,不知道提出本段在文章中的作用,不知道分析本段在文章的丰富的作用及其表达效果。
   答案如:①“风筝的调皮现象”。
    ②“既有欢乐,也有失败,体现出童真”。
    ③“做任何事都不是一帆风顺的,虽放时快乐,但是有时风筝也是不易放。第七段说明放风筝的过程中也有苦恼,使人觉得童年既有快乐,也有不如意”。
    第12题,笼统回答的为多,把回忆、难忘、眷恋混在一起,不知道“若有若无的线”什么意思,由“牵”看出了“回忆”,没有指出“难忘”及“眷念”。
    第13题,主要是考生不能对文字的深层意思与丰富意韵进行把握。
    答出用“鹅黄色”来表现“童年快乐的生活与美好的”较多,但指明对“童年生活的赞美”的很少,揭示出“鹅黄色”含义的极少,甚至有的同学说“鹅黄色就是小鹅身上的颜色,好看”,但对春天的“生机和活力”揭示的极少。答案中比较好的如:文章开头说“仲春泛着鹅黄的绿意”,鹅黄绿是仲春的象征。童年也是鹅黄色,说明作者把童年比喻为仲春,童年是人生中最光辉的时光,最充满生气和欢乐,和春天一样是绿意生机的季节。
    阅读三命题意图理解
    宋濂的赠序《送东阳马生序》首先追述了自己年轻时求学的艰难,接着指出了当时太学生学习环境、学习条件的优越,勉励马生要珍惜时光,刻苦学习,全文对比鲜明,感情真挚,有很强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中考文言文阅读节选了文章的前半部分,作者回顾自己年轻时求学的勤奋和艰苦。设置了5个小题, 14-18题。
    14题是实词解释,考了3个实词: “嗜”在古代是单音词,现在变为双音词, “走”与“汤”两个词为古今异义词。
    15题翻译两个句子,其实是考对虚词的把握和对句子的理解。
    16题考查对文意的把握,作者对同舍生的豪华生活不羡慕的原因。
    17题考查考生对文章思路的把握和层意的归纳。
    18题为开放题,从文中得到启示,是从思想的层面上对考生进行引导。应该说,此次中考文言文阅读全面考查初中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命题者的意图明显,设题比较全面,试题难度适中。
    考生答题情况
    阅读(三)得分情况分析如下表:
题序
(三)
14
15
16
17
18
赋分
15
3
4
2
3
3
实得平均分
9.279
2.208
1.599
1.447
1.689
2.336
实际难度
0.62
0.74
0.40
0.72
0.56
0.79
    14题共3分,得3分的占40%,得2分的占35%,得1分的占40%。
    15题共4分,得4分的占20%,得2分的占40%。
    16题共2分,得2分的有65%,得1分的占15%。
    17题共3分,得3分的占30%,得2分的占35%,得1分的占25%。
    18题共3分,得3分的占65%,得2分的15%,得1分的占10%。
    失分原因剖析
    第14题对实词的解释,错得最多的是对“汤”的解释,错误有:菜汤、汤匙、药汤、粥、茶水、享、喝,等等。其次是对“走”的解释,错误有:去,亲自送去,回去,步行,走路,赶紧及时,离开,等等。原因这两个字均为古今异义词,不少考生用今天的意义来解释古代实词,自然是差之毫厘,谬以千里。
    第15题第(1)题的得分点之一为“以是”,正确解义为“因此”或“所以”。 得分点之二为“以”,正确意思为“把”。不少考生把“以是”译为“于是”,把“以”译为“因而”、“由于”。
典型的错误译句有:于是有很多人愿意把书借给余,有很多人都把书借给他,认为人多就有多余的书,向很多人借过很多书看,等等。
    第(2)题的得分点为“若此”,正确翻译“像这样”——我求学的和艰苦大概就像这样。不少考生误译为:我认为这样做是勤奋而不是艰苦,看我当时是多么勤奋,环境就是如此艰苦,这大概就是我勤奋努力不止的原因吧。
    第16题考“不羡慕的原因”。其实这个问题,作者自己在文中已经回答,但不少考生望文生义,随意发挥。典型错误有:作者认为眼前的豪华只是暂时的,只有靠自己考得功名,那才是长久的奢华。因为有顽强的精神,因为作者不怕吃苦,因为作者的品德高尚,只要自己觉得舒服就可以了。
    第17题考“作者从哪三个方面写了自己学习的经历”,有的考生只抓住了第一层来回答:借书,抄书,还书。有的考生按时间答为:幼时,加冠,壮年。还有的考生是从作者精神层面上回答:不畏寒苦,不耻下问,不与人比富,这些回答都是不着边际的,没抓住要点和关键词。
    第18题为开放题,言之成理即可得分。有不少考生并没真正领会原文意思,没能真正把握作者的写作意图,而是随意发挥,或无中生有,或张冠李戴。如:书中自有黄金屋,学到了知识,便可成功;活到老,学到老;要用知识包装自己,要善待他人;读一本好书就像和许多高尚的人说话;不以物喜,不以已悲;知足者常乐,知识能唤醒人的头脑;书如人生,人生如书;不能用知识来骗人谋利。
 
    (三)作文
    命题意图理解
    在经历了前几年的话题作文的探索革新之后,我省的中考作文试题返璞归真,逐渐走向了命题与半命题形式。而且文题表意确定,考查角度贴近学生生活。
    今年的《我在____中得到的快乐》属半命题作文,然后又做了严格限定:从“阅读”、“倾听”、“活动”、“做实验”、“帮助别人”几个词语中任选一个,将题目补充完整。这就是显然不同于平时比较宽泛的要求“可以自己选填其他词补上”,这一限制贴近学生生活,倡导主体体验,有利于考查考生真实的作文水平。
    叙述主体“我”的情感必须在作文中表现出来,这就引导考生从真实的生活经历入手,说真话抒真情。审题可先从人、事、情三小点进行切割分析,最后整合一体。
    人,作为得到“快乐”的客体必须是“我”, 这要求文章必须以第一人称“我”的叙述口吻组织全文,写“我”的经历、感悟、认识。用第一人称叙述,考生能自由表达思想感情,也能给阅卷老师亲切自然,真实生动之感。
    事,事件限制在所给的五个词及词组上,内容要切题必须在这五项内选择。五个备选项注重不同学科、不同领域知识的相互渗透,范围紧扣中学生日常学习与生活,都是中学生熟悉的事情,命题者希望通过“阅读”、“倾听”、“活动”、“做实验”、“帮助别人”五个方面,让“我”能够真实展现自己的生活经历、体验感悟。这几个方面涵盖范围较广,透射出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的影子,只要考生平时注意观察思考学校在新课程中所开展的类似活动,作文素材是不难选取的。尤其是“我在帮助别人中得到快乐”,中学生最有话说,这和当代中学生的精神面貌及社会所营造的弘扬传统美德的大环境有密切关系。写作的重点显然是“在___中”,无论是阅读还是参与活动,这些过程的主体都是“我”。
事件是产生快乐的原因,得到快乐的根由。
    情,“情”指向明确,即“快乐”。“快乐”内涵的界定不是平面的,它不仅仅是喜悦、幸福与满足,每个个体的情感体验都是复杂的,即使在做试验中遇到失败,在帮助别人中遇到误解,在阅读中有过困惑,痛与悲伤也是一种所感,只要在所叙事件中有小作者的所悟所得,表现出青春少年自我成长过程中特有的感情世界和思想境界,他就得到了快乐。
    人、事、情三个要点,强调写“我”在事件中的所见所闻及由此带来的“快乐”的情感体验,五个备选词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反映了中学生有快乐面对学习与生活的态度。
    考生答题情况
    在抽样510份(实考476)试卷中,最高52分,最低5分,平均得分34.988,得分率(难度)为0.68。其中七本样本得分情况分析如下表:
试卷
编号
五类作文得分情况
得 分 分 析
55-48分(份)
47-39分(份)
38-30分(份)
29-21分(份)
20-0分(份)
1
3
8
10
4
5
51
6
31.6
60%
6
1
12
13
3
1
51
5
35.2
77%
208
0
11
15
3
1
44
10
33.3
87%
209
0
3
23
2
2
40
13
35.7
77%
219
0
7
21
1
1
46
8
34.9
83%
423
0
5
19
4
2
44
9
32.9
77%
550
0
3
21
5
1
42
7
32.9
73%
    在写作内容上,约90%的考生能从备选项中任选其一,形成完整作文命题。紧扣文题,围绕事件展开记叙,有翔实感人的经历、体验,内容具体。五类写作题材所占比例分别为:帮助别人类占44.3%,阅读类占21.4%,活动类占9%,倾听类占12.8%,做试验类占8%。90%以上的考生都能从一件事中写出自己或多或少、或深或浅的快乐体验。其中有部分考生写到快乐还能改变小作者本人原本封闭自卑的性格,树立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
    下表是内容选材方面的样本统计与分析:
试卷
编号
作 文 题 材
其它
帮助别人
阅读
活动
倾听
做实验
文不切题
缺考
份数
%
份数
%
份数
%
份数
%
份数
%
份数
%
份数
1
10
33
5
17
5
17
4
13
0
0
4
13
2
6
12
40
11
36
0
0
3
10
1
3
3
10
0
208
15
50
4
13
3
10
2
7
2
7
3
10
1
209
15
50
6
20
1
3
4
13
2
7
2
7
0
219
16
53
4
13
3
10
5
17
1
3
0
0
1
423
13
43
6
20
3
10
6
20
1
3
0
0
1
550
12
40
9
30
4
13
3
10
1
3
1
3
0
合计
93
44.3
45
21.4
19
9
27
12.8
8
4
13 
6.2 
5
    从抽样统计来看,学生选择的比例从高到低分别是:帮助别人,阅读、倾听、活动、做实验。而一、二类优秀作文几乎都是写“阅读”、“倾听”方面内容的,占百分之九十以上。
    “帮助别人” 类作文,写的最多的是帮他人打伞,为四川灾民捐款,帮小孩找妈妈,帮大叔捡苹果,帮爷爷推车子;帮奶奶过马路,帮同学值日,帮同学学习,帮同学修自行车,帮同学戒除网瘾,见义勇为抓小偷,交通事故时施援手等。
     “阅读” 类作文题材多源于课内外古诗文名篇名句及推荐的中学生必读书目,如四大名著出现频率最高。外国文学作品如《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假如给我三天光明》《名人传》等给中学生影响深远,出现频率也较高。
     “活动” 类作文题材集中在中学生日常学习与生活中,包括各种球类活动田径活动,演讲书法绘画歌咏活动,班级活动及家庭活动等。
“倾听” 类作文写作范围既包括倾听父母师友的教诲、心声,也包括倾听自然界的风雨虫鸣。倾听的既有有声语言也有无声语言,如花开草长的声音。
    “做实验” 类作文题材主要是中学生熟悉的理、化、生三科实验,写一些有趣的实验现象,自己在实验中的收获。也有一些作文写小制作,如制作电动小飞机,火烧泥娃娃等,实验过程成功失败、酸辣苦楚最后都转化成快乐的情感体验。
     总体来看,作文题材贴近生活,朴实真切。从阅卷后的抽样结果来看,进入一、二类作文的最大共同特点是:写出了真切经历、感受,语言通顺、文辞优美。
    如《我在倾听中得到快乐》:那一年,梧桐树又长高了许多。我们六年级的最后一课,语文老师为我们朗读了艾青的《我爱这土地》。尽管我们那时还听不太懂,但依依离别之情从老师会心的微笑中流淌出来,命中注定,老师是个感伤的人,那一刻我理解了“痛并快乐着”的含义……
   “倾听”类获得高分的作文中,小作者有一颗敏感细腻的心灵,要么倾听自然之声,身心愉悦;要么聆听教诲,受益匪浅;倾听心灵,搭建心桥通向和谐。
    选择写《我在帮助别人中得到快乐》的比例最高,写《我在帮助别人中得到快乐》虽人数比例高,但这一方面的作文的选材单一且素材缺失,得分均在30—40之间,能达到一、二类层次的优秀作文寥寥无几。作为一个十四、五岁的初中生,生活圈子决定了他“助人”的范围多在同学之间,只好编造扶老奶奶过马路,帮老大爷推车一类的故事。仅有的几篇优秀文也是语言表达取胜,如:
    让我们用这份博大的善去洗净人们心中太多太多卑劣的种子……
    去吧,不要迟疑,放弃贪婪、自私、欲望,只带着一颗助人之心,它滴着爱的甘霖,它将滋润太多苦难的灵魂。
    我起身,一枚硬币落在捐款箱中,没有声音,没有尘埃溅起……
    在表达方式上,80%以上的考生采取以记叙、抒情为主,议论为辅的表达方式。段落层次清晰,结构首尾呼应。语言表达通顺,不少作文语言流畅优美。
    失分原因剖析
    1.审题不清。部分学生误将“我”等同于“我们”,写的不是个体的情感体验,而是集体的思想感受;也有将“倾听”误解为“倾诉”,写倾诉的必要性。
    2.题材单调。从上列抽样列表中可以看出,帮助别人类占44.3%,部分学生写日常小事,难抒真情,此类作文少有出彩篇章。
    3.扣点不准。汶川地震是社会热点,受灾群众需要帮助,如果仅以“砸储蓄罐”一个动作写帮助别人收获了快乐,情感有些苍白。
    4.主客倒置。写“在实验中”得到快乐,不注重实验过程,相反强调实验前的准备;写“帮助别人”,不注重写怎样帮助别人,而是写别人帮助自己后得到启示,应当帮助别人,把自己帮助别人过程仅用三言两语带过。这都是主客倒置、详略不当的表现。
    5.不按要求选择写作内容。如《我在宽容中得到快乐》、《我在成长中得到快乐》、《我在学习中得到快乐》等。凡此类,联系写作内容,均判在四类卷(29-21分)及五类卷(20-0分),非常遗憾。
    6.病句错别字较多。
 
     (四)关于卷面书写
    卷面书写共5分,阅卷中为掌控误差,本项由阅卷小组长共10人负责评分。评分有两个重点:书面与字迹3分,错别字2分。抽样中,该项平均得分为3.44,得分率为0.68。
 
    对今后语文教学的几点具体建议
    通过试卷分析,可以看到我县平时语文教学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我们有如下建议:
    1.要科学理解古诗文教学中的积累。
    积累不能只盯名句,要有整篇意识,要顾及作者篇名,要着眼于理解欣赏基础上的积累。
    2.阅读能力的培养,关键在于平时多加强有针对性的阅读训练。
    文章读多了,阅读练习做多了,阅读素养和答题能力就能得到应有的提高。教师可以根据不同阶段的学生实际,配合教材,有意识地去引导学生阅读不同文体的文章,并强化训练。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结合不同的文体特点,总结阅读规律,掌握一定的答题技巧。例如,《匆匆》这类散文诗的教学,首先从整体上把握文章思路,作者描绘了燕子去来等自然现象,暗示时光流逝,进一步具体而微妙地刻绘了在日常生活中吃饭、洗手及至叹息的瞬间,时间就此“逃去如飞,作者深感慨然,“来到这世界”,就不能“白白走一遭”,层次井然地揭示了题旨。理解了文意,很容易地答出5、7两题。第6题对拟人和比喻的考查,平常训练到位,考试就能轻松应战。
    3.多开展写句子一类的练笔活动,提高学生的语言实践能力。
    试卷中第3题中的第(4)小题,第8题,考查的就是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学生平时就对时间有独特的感悟,如果教师在日常教学中通过各种语文活动对语言形式加以训练(如仿写等),训练有素的学生很容易答好此类题目。
    4.文言文教学要突出文言文特点。
    要抓文言实词及虚词的落实,特别要注意古今义词的教学,要引导学生辨别,对虚词常见的用法要给予点拨。要注意引导学生对文意及思路的把握和理解。要注意对学生进行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教育和引导,传承中华文明传统。
    5.写作教学要抓基本功和良好写作习惯的养成。
    七至九年级的作文教学重点还是应放在培养学生的叙事能力上,从基本叙清一件事到生动具体地表达一件事。
     三年的初中教学应有设计,体现写作教学目标的层次性,探索一条在生活中教学生写作文的路子,同时重点培养学生良好的写作习惯,“我生活,我观察,我积累,我思考”,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思维能力。
     注重形式多样的小练笔,加强文字表达能力的训练。平时可多进行一些片断写作训练,也可根据中考作文在立意、内容、语言上的要求,可以进行一些单项性训练,如语言训练,使作文的语言更流畅生动。
在抓好写作基本功的基础上,要关心生活、体验生活、感悟生活,善于挖掘、提炼生活的“动情点”,“力求有创意的表达”,才能抒写具有真情实感的好作文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会员中心
上传资料 资料求助
 站内搜索

   

 栏目推荐
  中考历届试卷
  高考历届试卷
  初中题库
  高中题库
 相关资料
2023年安徽省中考语文真题及答案
2023年安徽省中考语文真题(图片版)
2023年安徽省合肥市蜀山区中考三模语文试卷
2023年安徽省安庆市望江县中考三模语文试题
安徽省六安市2023届初中毕业班第三次教学质量抽测语文试题
2023年安徽省合肥市包河区中考三模语文试卷及答案
2023年安徽省庐江市初中毕业班第三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2023年安徽省合肥市中考“最后一卷”语文试卷
2023年安徽省合肥市高新区中考三模语文试卷
2023年安徽省芜湖市初中毕业班教学质量统测语文试卷
安徽省合肥市瑶海区2023年中考二模语文试卷及答案
2023年安徽省合肥市蜀山区中考二模语文试卷
2023年安徽省合肥市蜀山区中考一模语文试卷及答案
安徽省合肥市包河区2023年中考二模语文试题及答案
安徽省合肥市包河区2023年中考一模语文试题
2023年安徽省合肥市高新区中考二模语文试卷
2023年安徽省合肥市长丰区中考二模语文试题
2023年安徽省芜湖市中考三模语文试题及答案
2023年安徽省芜湖市中考二模语文试题及答案
2023年合肥市庐阳区中考二模语文试卷及答案
2023年安徽省安庆市中考一模语文试题及答案
2023年安徽省合肥市中考模拟语文试题
安徽省合肥市瑶海区2023年中考一模语文试卷
2023年安徽省芜湖市中考一模语文试题及答案
2022年安徽省芜湖市中考二模语文试题及答案
2022年安徽省中考作文优秀范文:这三年,离我最近的那个人
2023年安徽省中考语文模拟试卷
2023年安徽省全椒县“四校”中考模拟检测语文试题
2023年安徽省潜山市中考语文练习卷
2023年安徽省庐江市初中毕业班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2023年安徽省滁州市珠龙镇中考模拟语文试题(一)
2023年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中考模拟语文试题(三)
2023年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中考模拟语文试题(二)
2023年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中考模拟语文试题(一)
2022年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池河片中考二模语文试题
2022年安徽省滁州市中考模拟语文试卷(二)
2022年安徽省滁州市中考模拟语文试卷(一)
2022年安徽省中考语文试卷(解析版)
2022年安徽省中考语文试卷及答案
2022年安徽省中考语文模拟卷(一)
2022年安徽省马鞍山市雨山区中考二模语文试题
2022年安徽省淮南东部地区中考一模语文试题及答案
安徽省合肥市包河区2022年中考三模语文试题
2022年安徽省合肥市第三次中考模拟考试(最后一卷)语文试卷
2022年安徽省合肥市中考模拟语文试题及答案

   版权所有 我爱语文网   浙ICP备05019169号-2   公安备案号 :330381023305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