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字典 | 成语词典 | 诗词大全 | 文言文翻译 | 小学语文 | 本站手机版

  您的位置作文中心 >>读后感范文 >>高中读后感 >>
《警察与赞美诗》读后感(2篇)
作者:   上传者:admin  日期:14-12-03


最近重读了欧﹒亨利的作品《警察与赞美诗》,温故而知新,收获颇多。

《警察与赞美诗》描述了一个叫做苏比的不良青年。他没有工作,不务正业,风餐露宿,不思进取。在冬天来临之际,他想方设法做坏事,企图进入监狱,过一个温暖的冬季。但他并没有成功。在几次’背运’后,他翻然悔悟,立志改过自新。就在他决定重新做人时,他被一个警察发现,送进了监狱。

本文把苏比的几次’背运’写的很详细,充分表现出苏比不思进取的一面。也是因为作者对这几次’背运’描写较为成功,当读者读到苏比决定弃恶从善时,由衷的为他感到高兴。但似乎一切都在和苏比作对,他想要的,总是来得不是时候。苏比没有做坏事时,警察却把他抓走。

由此可见,命运多舛。不一定发生什么事,使命运发生变化。我们应该珍惜现在的生活,知足常乐,把握好每分每秒,向自己的目标迈进。不要等大好时机错过了,才怨天尤人,后悔当初。

主人公苏比在文章开头就给人为非作歹,无药可救的坏人形象。他想方设法做坏事,争取进牢房度过冬天。但是由于种种偶然,苏比并没有如愿以偿,我有些’幸灾乐祸’。当文章接近尾声时,我意外的看到苏比重拾起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他受到赞美诗的洗礼,准备重新做人,干一份正经的工作,并构想美好生活的蓝图。然而就在此时,警察把他抓进监狱,留给读者无限遗憾。

苏比不会把握机会。有个皮货进口商曾经让他去赶车,但他拒绝了。他原本有机会去救济所,但他放弃了。他的思想和平常人不一样。他不工作,并不因为他想不劳而获,只是不想做而已,似乎刻意逃避身为正常人的生活。文章婉转的表达了,苏比是一个几乎失去了一切的人。才能、母爱、玫瑰、雄心、朋友以及洁白无暇的思想和衣领都是他曾拥有过的。重新回到正常人的生活中,对苏比来讲应该不是件难事。然而他自甘堕落。他吃霸王餐、砸玻璃、轻薄女子、扰乱治安、抢伞,目的是为了去监狱--一个令他有’尊严’的地方度过一个寒冷的冬季。当他悔改的时候,为时已晚,警察抓走了他,机会溜走。在这个冬季来临之前,他本来有许多机会重新做人的机会,但他没有把握机会,结果造成了’悔之晚矣’的遗憾结局。

在现实生活中,是不是也有无数的’苏比’呢?有的人执着着自己的信念,不论这信念是真理还是谬误。就为了一时幼稚的’尊严’、一时’理性’的思考而走向信仰的歧途。’苏比’们冷眼旁观着一个个通往正常之路的机会,不屑的让它们悄悄溜走。等真正醒悟过来时,恐怕早已错过机会,’苏比’们因此与常人的幸福擦肩而过。然而把握机会也很难。大多机会就像空气一样。等到空气消失了,无法呼吸,人们才会感到,原来如此重要的甚至长久追求的东西就在身边。所以说,苏比也是一个聪明人。他还有春天。三个月后,他将迎来三个季度之久的春天。


第二篇:

每一次读欧亨利先生的小说,终会为故事的曲折回荡所折服,为世界的百态众生而慨叹。正如很多人所说的,如果把他的小说作为一场“戏剧”对编剧而言,是个绝佳的情节;对观众而言,算是对得起一张入场票。

小说来源现实,在读者的眼中绽放,凸显它刻画的一切。先生通过短短的篇章,小小的故事,妙笔生花,在人们的心门上叩出无味人生。

有人说《警察与赞美诗》诉诸的是人生中的机遇问题。遇到却不把握,是蠢材;不遇机遇却懂得把握,是人才;既遇机遇又懂得把握,是天才。那么理所当然,索比上演了一个无知的不知悔过遭人唾弃的小丑,背负起那个时代下芸芸众生相悖于正义和常理的渣滓。不值得同情。而赞美诗的结局便成了点睛般的反衬。当他惊恐地醒悟到自己已经坠入了深渊,堕落的岁月。可耻的欲念,悲观失望,才穷智竭,动机卑鄙变原形毕露。

有人说这是上帝在作祟。索比是这篇小说中的主人公,穷困潦倒,衣不蔽体,他为了进监狱过一个温暖的冬天而故意犯罪,惹是生非多达六次,竟没能达到目的,后来想改邪归正之时,警察却逮捕了他,仿佛是上帝和他开的一个玩笑。上帝很公平,很大方吗?对于索比来说,当他真正想要努力去做的时候,上帝偏偏又开始吝啬了,反悔了,赖皮了。这里我不禁想起了昆德拉先生所说的,人类一思考,上帝就发笑。在我而言,索比也只是和阿Q的影子罢了。所不同的,是他们的命运,相处两个国度下的命运,两者都是杯具,而后者多少有些上帝和主人公开了一个小小的玩笑的意味了。

还有人说小说接索比的故事讽刺了那个社会。在哪个到处崇尚自由民主的国度中,却终因金钱模糊了正义而纯洁的价值观。“那警察急匆匆地跑去馋一位穿晚礼服的金发高个女士过马路,免得它在两条街以外朝这边驶过来的电车撞着。”警察并不关注苏比与“伞主人”的争执,而去帮助一些或许根本就不需要帮助的人。正是说明了这一点。甚至于在索比丢下第一块石头时,警察惯性的思维讲索比的“梦想”丢在一边,警察的观点代表了那个和谐社会的想法,一切顺理成章。然而当苏比最后在赞美诗的意境中醍醐灌顶,一股强烈的冲动激励着他去向坎坷的命运奋斗的时候,警察却留意了他。这就是不公平给予他的。也正是欧亨利所讽刺的哪个可笑的世界。在那个世界,不公平不仅仅来源于金钱,还来源于社会地位。索比便是那个世界下最为普通的小小的一员,他用他的思想和觉悟,用他笨拙的行为为世界留下淡淡的一笔。

然而我想说的,如今我们也在提倡和谐社会,可至今也许只是空有架子,人们看不到和谐,阿Q思想和索比精神仍然存在,更多的人看不到春天的美好。和谐,和谐,我们需要做的还有很多。欧亨利先生将这一切告诉众人,便是警示众人,至此,我们努力摒弃那些可笑的观念,慢慢感化这个世界,未来,总是美好的吧。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会员中心
上传资料 资料求助
 站内搜索

   

 栏目推荐
  中考历届试卷
  高考历届试卷
  初中题库
  高中题库
 相关资料
《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读后感
《⽗亲的⼿提箱》读后感(2篇)
《变形记》读后感
《齐桓晋文之事》读后感
《社会历史的决定性基础》读后感
《诫子书》读后感(2篇)
《窗前的树》读后感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读后感
《促织》读后感(4篇)
《作为生物的社会》读后感(2篇)
《电脑神童盖茨》读后感
《哈姆雷特》读后感
《一只特立独行的猪》读后感(2篇)
《炮手》读后感
《白发的期盼》读后感
朱自清《经典常谈》读后感
《安东诺夫卡苹果》读后感(2篇)
《精神的三间小屋》读后感(3篇)
《封锁》读后感(2篇)
《辛德勒名单》读后感
《定风波》读后感
《湘夫人》读后感
《长恨歌》读后感(2篇)
《读书人是幸福人》读后感
《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读后感
《望海潮》读后感
《采薇》读后感
读巴金《家》有感
《北京的春节》读后感
《悬崖边的树》读后感
《警察与赞美诗》赏析
《警察与赞美诗》ppt课件2
《警察与赞美诗》ppt课件1
欧·亨利《警察与赞美诗》课文阅读
吕清森《警察与赞美诗》教案1

   版权所有 我爱语文网   浙ICP备05019169号-2   公安备案号 :330381023305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