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字典 | 成语词典 | 诗词大全 | 文言文翻译 | 小学语文 | 本站手机版

  您的位置教案下载 >>必修下 >>六国论 >>
《六国论》导学案6
作者:   上传者:tomacc  日期:16-10-09


《六国论》导学案
 
 
导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积累文中的重要词语,理解文中的重要语句
2、联系作者生平和文章的写作时代背景,把握文章的中心论点和写作意图。
 
过程与方法
1、学习运用分论点,并举例论证的方法,掌握本文借古讽今的写作特点。 
2、掌握文中重要的实虚词、通假字、词类活用、特殊句式和一词多义
3、能背诵全文,并准确地翻译重点语句和语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作者借史抒怀、借古讽今的为文意图,体察作者的爱国之情
 
 
导学策略
教学重难点
理解文章的政论目的,即借古讽今,批评北宋政府对西夏、契丹的妥协政策。
 
教学方法
诵读法、问题探究法
 
学法指导
“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PPT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导学
流程
教   师   活  
学生
活动
个性
补充
 
 
 
 
 
导入
 
 
 
 
 
 
 
 
 
 
 
 
 
 
 
 
 
 
 
 
师生互动
研读文本
 
 
 
 
 
 
 
 
 
 
 
 
 
 
 
 
 
 
 
 
 
 
 
 
 
 
 
 
 
 
 
 
师生互动
研读文本
 
 
 
 
 
 
 
 
 
一、情境导入
宋仁宗嘉佑二年(公元1057年),苏轼二十岁,到京师卞梁(开封)去考进士。在京师等考期间,有几个自负的举人看苏轼年轻,瞧不起他,有意戏弄苏轼。六个举人备了六个下酒菜,延请素轼喝酒,苏轼欣然前往。入席,一举人建议为助酒兴,喝酒要行酒令,酒令内容是每人说一个历史人物的典故,联系那样菜,那样菜就归谁吃,行令要从年纪大的到年纪小的。其余五举人连声附和:“好、好、好!”“姜尚渭水钓鱼”,年最长者傲气满脸地端走了鱼;“秦琼长安卖马”,第二位神气十足地端走了马肉;“苏武北海牧羊”,第三个毫不示弱地端走了羊肉;“张飞蜀都卖肉”,第四位不慌不忙地端走了猪肉;“关羽荆州卖豆腐”,第五个从容不迫地端走了豆腐; “诸葛亮隆中种菜”,第六个胸有成竹地端走了青菜。全部菜被端走了,六个举人正准备高兴地吃采喝酒,苏轼开口了:“各位,该我行酒令了!”他说出了六个字,不紧不慢地把六盘菜端到自己面前,然后笑眯眯地说:“诸位兄台,请!”
    请大家想一想:苏轼行了个什么酒令?(嬴政并吞六国)
(“一门三父子,都是大文豪,诗赋传千古,峨眉共比高”  四川眉山三苏祠对联:“一门父子三词客  千古文章八大家 ”)
二、作者介绍:
苏洵,字明允,自号老泉,眉州眉山(现在的四川眉山县)人,北宋著名散文家。主张“言必中当世之过”,为文见解精辟,论点鲜明,论据有力,语言锋利,明快酣畅,纵横捭阖,雄奇遒劲,很有战国纵横家的风度。后人因其子苏轼、苏辙都以文学闻名,故称他为“老苏”,将他三人合称“三苏”,均列入“唐宋八大家”。著有《嘉祐集》,本文选自《嘉祐集笺注》。
三、解题:
1、六国,指战国七雄中除秦国以外的齐、楚、燕、韩、赵、魏六个国家。秦国本来是个弱小落后的国家,经过商鞅变法的彻底改革,逐渐强大起来,积极向东方发展,夺取六国的土地。六国也曾“合纵”对抗秦国,但各有自己的打算,所以这种联合并不巩固,被秦国“远交近攻”瓦解,相继灭亡。
2、战国七雄地图(见课本)
3、文体:论,是古代常用的一种文体,分为两种:(1)政论:主要用于发表作者对于时政的见解和主张。(2)史论:通过评论历史,总结历史教训,为当时统治者提供治国借鉴。
《六国论》属于政论还是史论?——史论。
四、写作背景:
宋朝是我国历史上比较软弱的一个王朝。宋太宗以后,国势就渐渐衰弱。宋朝初年,北边已经有敌国契丹,宋仁宗时,西边又出现了敌国西夏。宋朝受着这两个国家的威胁和侵犯,却不敢对他们进行坚决的抵抗,只想用屈服妥协的办法,向他们纳银输绢换取和平。宋真宗景德元年(公元一○○四年),与契丹(后来称辽)缔结澶渊之盟,宋朝答应每年给契丹白银十万两,绢二十万匹。宋仁宗庆历二年(公元一○四二年),契丹派使者到宋朝要求割给他们晋阳(现在山西省太原市)和瓦桥(在河北省雄县易水上)以南十县的土地,结果定盟由宋朝每年给契丹增加白银十万两,绢十万匹。庆历三年,西夏向宋朝上书请和,宋朝每年赠给西夏白银十万两,绢十万匹,茶三万斤。宋朝这样一再向敌人屈服妥协,结果增加了敌人的财富,削弱了自己的力量,带来无穷的后患,而实际上并不能换得和平。
五、朗读课文,正音正字。
六、文本研读
1、整体把握:速读课文,感知文体和文章内容,并梳理结构脉络 
明确:史论——叙述评论历史事实、总结历史教训、讽喻时政
第一部分(第一节),提出论点,并作理性分析,从“不赂者”和“赂者”两方面论证论点。
第二部分(第二、三节),以历史事实论证中心论点,分别从“赂者”和“不赂者”两方面进行论述。
第三部分(第四、五节)总结历史教训,点明写作目的。
2、研读第一部分
(1)、文段分析:①全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明确:“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
(2)、本部分从几个方面论述这一中心论点的? 
明确:A 赂秦力亏,破灭之道也。 
B 不赂者以赂者丧。 
③第一自然段在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明确:提出中心论点,总领全文,引发以下议论。
3、研读第二部分
(1)、文段分析:①这两段文字是怎样围绕中心论点展开论述的?
明确:以历史事实论证中心论点,分别从“赂者”和“不赂者”两方面进行论述。
②、用一句话概括第2自然段的中心意思? 
明确:“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 
③、本段怎样论述赂秦的危害?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明确:本节先总述秦国在攻取之外,接受韩、魏、楚献地的情况:“小则获邑,大则得城”,  后用比较的方法,指出秦受赂所得比战胜所得要大百倍,而三国赂秦所失比战败所失也要大百倍,可见赂秦带来的损失之大。  再具体形象地描述赂秦者是怎样陷入“力亏”的境地“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写“奉之弥繁”“得一夕安寝”以后,秦兵又至的逼人情势,这样就自然地引出结论,揭示以地事秦的危害和必然后果。 对比论证的方法。
④、本段的中心内容,印证了第一自然段中的哪一句话? 
明确: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 
⑤、第四段中哪一句话能够概括齐国灭亡的原因?
明确:“与嬴而不助五国也。”
⑥、试比较燕赵两国的相同点与不同点。
明确:共同点——形势环境相同,处秦革灭殆尽之际。
                    军事策略相同,能守其土,义不赂秦。
不同点——对抗秦国的方式不同
                    燕太子丹招募荆轲刺秦王招致祸患。
                    赵因李牧被谗言所害自毁长城。
⑦、请找出第一段中与本段意思吻合的一句话。
明确:“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
⑧、最后一句话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
明确:用“向使”引起假设,总结六国情况,使论证更加深入全面,中心论点更加鲜明有力,同时又为下文进一步假设作铺垫,从反面将论证推进一层。
七、作业:
 
 
 
 
 
 
 
 
 
 
 
 
 
 
 
 
 
 
 
 
 
学生勾画配套资料上对作家和背景的重要信息
 
 
 
 
 
 
 
 
 
 
 
 
 
 
 
 
 
 
读音注音。
质疑词义
 
 
 
 
 
 
 
 
 
 
 
积累重点字词,夯实文言基础
积累重点字词,夯实文言基础
 
 
 
 
 
 
 
自我展示、
精彩评论
共同进步
 
 
教学反思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会员中心
上传资料 资料求助
 站内搜索

   

 栏目推荐
  中考历届试卷
  高考历届试卷
  初中题库
  高中题库
 相关资料
《六国论》pptx课件(57页)
《六国论》阅读练习及答案(六)
《六国论》《教战守策》阅读练习及答案
《六国论》思维导图(5张)
《六国论》课文注释
《六国论》《阿房宫赋》阅读练习及答案(二)
《六国论》情景式默写练习
《六国论》pptx课件(45页)
《六国论》理解性默写
苏洵、苏辙《六国论》对比阅读练习及答案
《六国论》ppt课件(68页)
《六国论》ppt课件(62页)
《六国论》ppt课件(55页)
《六国论》阅读练习及答案(五)
《六国论》阅读练习及答案(四)
《六国论》阅读练习及答案(三)
《六国论》ppt课件(很适合中职共98页)
《六国论》ppt课件(17页)
《六国论》《阿房宫赋》阅读练习及答案1
《六国论》阅读练习及答案(二)
《六国论》教学设计7
《六国论》复习导学案
《六国论》导学案5
《六国论》导学案4
《六国论》表格式导学案3
《六国论》修辞手法
《六国论》近义词的运用
苏洵和《六国论》学案(含答案)
《六国论》ppt课件(18页)
《六国论》讲学案
《六国论》复习ppt课件
《六国论》导学案2
《六国论》教案(含课课练)
苏洵《六国论》原文和译文
《六国论》ppt课件(8页)
《六国论》ppt课件(37页)
《六国论》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六国论》导学案
《六国论》ppt课件(22页)
《六国论》说课稿2
《六国论》ppt课件11
《六国论》ppt课件10
《六国论》教学反思
中国古代散文欣赏之《六国论》ppt课件
《六国论》学案

   版权所有 我爱语文网   浙ICP备05019169号-2   公安备案号 :330381023305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