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字典 | 成语词典 | 诗词大全 | 文言文翻译 | 小学语文 | 本站手机版

  您的位置教案下载 >>选择性必修中册 >>
《雨霖铃》公开课课堂实录3
作者:   上传者:tomacc  日期:16-10-11


《雨霖铃》公开课教学实录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了解柳永、婉约词派的特征。 
  2.初步掌握鉴赏词的基本步骤和方法,并背诵课文。
过程和方法目标:
  通过诵读、感悟诗词,结合创作背景,运用想象和讨论法,领悟其情景交融、虚实结合的意境。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感受词中的意境、离别之情,培养对古典诗词的热爱及纯正的文学趣味
教学重点
1.体会情景交融的艺术特色
2.理解虚实结合的艺术表现手法
教学难点
1.名句的鉴赏方法 
2.学会运用虚实结合的艺术表现手法
二、教学过程
(一) 导入:                    
师:宋词作为我国古代文苑中的一朵奇葩,在文学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  
位。在上一节的《望海潮》中,柳永带我们一起领略了钱江潮的壮观,西湖的美景,杭州市区的富庶繁华,那这一节,让我们继续随着柳永去感受他那凄美的离愁,请同学们翻到课本的35页,今天我们来学习柳永的《雨霖铃》。
(二)词人、写作背景、词牌简介
师:学习新课文呢,首先我们来了解作者和写作背景,才能更好的理解作品。在上一节《望海潮》中呢我们已经了解了作者柳永,那现在就来介绍本文的写作背景。这首词就是描写了作者离开汴京时和他心爱的歌人离别时难舍难分的情景。
师:柳永是婉约派的代表词人。其词多描绘城市风光和歌妓生活,尤其长于书写羁旅行役之情。柳词在当时流传很广,叶梦得《避暑录话》说:“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
师:同学们知道“雨霖铃”这一词牌的由来吗?
生:不知道。
师:那老师就给大家说说。也写作“雨淋铃”,词牌名。来源于唐明皇李隆基与其爱妃杨玉环的爱情故事。唐明皇在南下逃亡的途中,迫于当时的形势,不得已在马嵬坡缢死杨贵妃。后唐玄宗入蜀,霖雨连日,耳闻铃声,勾起了往事,于是作此曲,悼念杨贵妃,寄托哀思。后来,人们使用这支曲子来表达离愁别恨,“雨霖铃”也就成了离愁别恨的象征。
(三)整体感知全词
师:学习诗歌,很讲究诵读。况且《雨霖铃》又是一首词作。我们知道,词是一种极具音乐性的诗体。那么,老师先给大家示范朗读,同学们认真听,感受词中的离愁别绪,同时思考一个问题,本文的情感基调是怎样的。(教师范读)
师:好。老师读完了。那老师想请学生回答一个问题,这首词的情感基调是怎样的?
生:悲凉,伤感
师:嗯,很好,确实,这首词是离别作品,基调哀婉、伤感、凄清
师:古人曾说啊,“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讲得很有道理。好的诗词,要多读多背,在诵读的过程中,推敲字、词、句的意思,体会作者在作品中所要表达的感情。那下面就请同学们集体朗读课文,要注意读准字音,把握节奏,融入自己的感情在读得过程中,把难理解的词语划出来,待会儿我们一起解决。
生:学生齐读(第一次朗读,感情投入不够,学生大多读得直白,缺少感染力,这和后面学生能比较有感情的朗诵本词形成鲜明的对照)。
师:好,读完了。对于刚才的朗读,你们觉得怎么样,谁来点评一下?
xx同学,你来说。
生2:… …
师:还有同学要点评吗?
生3:… …
师:同学们感情投入不够的,原因可能是对文章的理解还不够。没关系,我相信在我们品读完这篇课文之后,同学们一定可以读得更好。读完课文后同学可以找出这首词的主旨吗?
生:多情自古伤离别
师:对,非常好,请坐。这首词写得就是离别。在进入品读鉴赏课文之前呢,我们先来解决难理解的词语,请同学们把不理解的词语提出来。
生4:……
生5:……
凄切:凄凉悲切
骤雨初歇:急雨刚刚停下
烟波:烟雾弥漫、水波动荡的水面。 
凝噎:悲痛气塞,说不出话来。一作“凝咽”。
暮霭:傍晚的云气。
沉沉:深厚的样子。
念去去:想到将来行程遥远
师: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同学们要记在课本上。
(四)品读、鉴赏作品
师:好,解决这些词语之后就更方便我们品读课文了,先品读上阕。同学一起朗读上阕,读得时候呢,要用心的想象,可以把自己想象成作者,在那样的环境,面对离别,会是怎样的心情。
生:好
师:寒蝉凄切,一二读。
生:……
师:这次的朗读比第一次进步很多,节奏把握比较好,也比较有感情,看来同学们学习能力挺强的。谁能告诉老师,词的上阕讲了什么内容?
生:词人和爱人悲苦不舍得分离场面
师:这离别场面作者用了很多意象,是那些呢?同学们找一找。好,XX同学,你来说。(寒蝉、长亭、骤雨、兰舟、烟波、暮霭、楚天)
生6:寒蝉、长亭、骤雨、烟波、暮霭(板书)
师:回答得很好,但还不够完整,谁来补充?XX同学。
生7:兰舟、楚天
师:很好,同学们都找出来,看出来,同学们都很细心。这些意象有虚有实,这些意象哪些是实景,哪些是虚景。实景就是真实的,看的见摸得着的。
生:寒蝉、长亭、骤雨、兰舟是实景,烟波、暮霭、楚天是虚景。
师:从哪看出来是虚景?
生:一个“念”字,想到的意思。
师:很好,同学们都很细心,意象有渲染凄清悲凉意境,烘托人物内心感情的作用。
师:柳永的词都写得极美,这上阕就有很多很美的句子值得我们品味,下面请同学们来说说自己喜欢的句子,并说说原因。同学们可以从意象和人物刻画方面去分析。首先老师说说自己喜欢的句子。老师喜欢的是“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老师觉得“去去”二字用得极好,表达出了作者不愿离别而又不得不去的无奈和伤感。烟波和暮霭又具有迷忙飘渺的特点,和词人的忧伤完全融合在一起。这烟波和暮霭其实就是作者心中的离愁。“楚天阔”是说南方的天地之间也因烟波、暮霭而变得辽阔而无法相接仿佛天地间都充满了离愁。这种表现方式是景中寓情,情景交融。从词的结构看,这两句由上阕实写转向下阕虚写,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老师说完了,下面轮到你们说了。
生8:我喜欢课文的第一句“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作他写了寒蝉、长亭、还有骤雨。当时离别的时候,加上寒蝉凄凉的叫声,使离别气氛更加愁畅。长亭是人离别的地方,然后雨停了之后,天变凉了,又会使人感到凄凉。作者是通过对离别地点的环境描写以表达伤感的氛围和离情的。
师:作者通过这些意象来表达心中的凄凉,这是什么表现手法呢?用一个成语来。
生:借景抒情。
师:还有哪位同学来说说自己喜欢的句子?好,XX同学。
生9:我喜欢的是“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这一句写的不忍别离又不能不别的情况。 “无绪”是当时心绪非常不安,不知所措的表现。 “留恋处,兰舟催发”,是说正在留恋不舍的时候,舟子已经催促他出发了。从“催发”中可以看出他们多么依依不舍。
师:这位同学是从人物描写这一角度来分析,说得很好,同学们读到这里的时候要把这种难以割舍,不忍放手情感读出来。还有哪位同学来和我们分享?XX同学。
生10:我喜欢的是“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这一句则用人物的动作表情来揭示内心活动,大胆率直,语言通俗而感情深挚,形象逼真,如在目前。分离在即,再回无期。此时彼此心中如浓雾愁云,满腹的哀愁却难以启齿,因为这只会给彼此徒增哀愁,只能执手相握。恨泪相对,正是“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的艺术表达效果。
师:好,同学们都说得很好,在同学的分享中我们也将上阕品读完了,让我们用一句话来总结上阕的内容。XX同学。
生11:上阕写了离别之景和离别之情。
师:嗯,写的就是离别之际难分难舍的场面。这离别之景在柳永的描绘下美得如同一幅画,下面我想请一位同学来用自己话来描述这一离别之景。
生12:… …
师:这位同学的语言表达能力还不错,那接下来我们继续品读词的下阕。词的下阕也很多句子很值得我们细细品味。请一位同学来朗读一遍下阕。XX同学,你来。
生:朗读
师:好,读得很好,老师也被你打动了。词的下阕,作者一开头就说“多情自古伤离别”,作者不说自己的离情,却说自古以来的离情,这“自古”有什么好处?
生13:……
师:其他同学还有没有不同的意见?
生14:作者是想说他离愁并不是特殊的,而是和大家一样的,这样可以引起读者的共鸣,增添了悲伤之感。。
师:说得太好了,“多情自古伤离别”,离愁不仅仅是作者独有的情感,自古以来谁不伤离别啊,是不是。这里,作者将一己、一时的情感化为一种普遍的永恒的离愁,从而更加能引起人们的共鸣。而“伤离别”点明了词的主旨
接下来呢,作者又进一步设想,“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这两句也用了许多意象,是哪些意象呢?
生:酒、杨柳、晓岸、残月
师:这些意象都是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典型意象。这些意象传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请同学们分成四个小组来讨论,每个小组分析一个意象。可以联系以前所学过的诗词来分析。
生:讨论中
师:好,时间,请各小组派代表来说说。
生16:古人喝酒一般有两种情况,一是开心的时候,再者就是伤心的时候。很显然,作者是属于后者。一种“剪不断,理还乱”的愁绪萦绕在作者身旁。古人有借酒消愁的说法,作者也想通过喝酒把离愁忘掉。然而只是暂时的,醒来之后离愁仍在。
师:说的很好,举杯消愁愁更愁,其实这酒象征着词人的离愁,那关于“柳”这个意象,哪个小组来说呢?好,你说。
生17:“柳”与“留”谐音,古人用“杨柳”来作为赠别的信物,成了送别的象征。离别的人一见杨柳,就会想起离别时依依不舍的场面,心中就会涌起一缕缕离愁。
师:古人有折柳送行的风俗。折柳赠人就是希望对方留下来。作者是借“柳”来表达那种想留下来,却留不了的哀愁。接下来是关于风的,哪个小组?
生18:晓风,黎明时分的天气是挺凉的,而在此时离别更给人添了几分凄凉的意境。,这个时候凉的不仅是身,心更凉。像杜甫《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这风就是给人以凄凉的感觉。
师:看来同学们的知识储存量挺大的,还可以举出相关的例子来证明,很好。古语有云:自古逢秋悲寂寥。秋天是特别让人伤感的季节。晓风轻拂,带来的并不是快意,而是凉意,凄凉的感觉。最后一个意象“月”,XX小组。
生19: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其实月就是人的离合的象征。残月,就是不完整,不完整就是离别,作者通过“月”这个意象来表达离别后的那种相见无望的愁情。
师:分析得很到位。两句话,作者就组合了最能触动离愁的景物入词,酿造意境,增添了抒情色彩,渲染了浓烈的气氛,更能展现出微妙的心理活动,挑动读者的心弦。这两句妙就妙在用景写情,以虚写实,真正做到情景交融、虚实结合。“柳”、“留”谐音,写难留的离情;晓风凄冷,写别后的寒心;残月破碎,写今后难圆之意。这几句景语,将离人凄楚惆怅、孤独忧伤的感情,表现得十分充分、真切,创造出一种特有的意境。难怪它被世人称位千古名句。
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这里老师有点疑惑,“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既然是良辰好景,为何是虚设的呢?谁能帮老师解除这一疑问?哎,好,你来。
生20:一别很多年,也不知道是多少年,(如果在一起)本应是良辰美景、夜夜笙歌,可此时此刻爱人不在身旁,无人分享,内心孤独,再美都只是虚设。
师:其实就是以乐景写哀情,更加深刻的表达心中无奈和伤感之情。这句“良辰好景虚设”正好对应了“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身边没有可以分享自己的喜怒哀乐的爱人,就算是良辰好景,就算心中有千种思念和情意,也无人可以倾诉啊,陪在身边的是无限的孤独与凄清。下阕也品读完了,谁来概括下阕写了什么内容?好,XX同学。
生21:想象离别之后的孤独
师:对,就是设想别后的孤寂凄清。整首词到这里都品读完了,这首词用了多种艺术表现手法,让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这首词用了哪些表现手法。
生:借景抒情、虚实结合、情景交融
师:借景抒情和情景交融是一样的。其实还有一个就是直接抒情。看文中的:“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大胆而直率地表达自己的感情。这首词让人回味无穷,下面请同学再次朗读课文,再次体会作者的离愁。“寒蝉凄切”一二读。
生:……
师:老师发现同学们的朗读越来越好了,希望可以继续保持。我们知道宋词分成两派,一是以柳永、秦观、李清照为代表的婉约派。二是以苏轼和辛弃疾为代表的豪放派。结合以前所学过的婉约词,我们可以总结出婉约词的特点。婉约词继承南唐词的风韵,发扬词铺叙、描写的特色,内容上坚持“诗庄词媚”的主张,多以艳情为题材;形式上则严守音律,讲究含蓄,语言雅丽而清新,情思曲折而真切。《雨霖铃》就是婉约词风的经典之作。
好这堂课就上到这里,同学们后要完成相应的练习,并背诵课文。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会员中心
上传资料 资料求助
 站内搜索

   

 栏目推荐
  中考历届试卷
  高考历届试卷
  初中题库
  高中题库
 相关资料
《雨霖铃》ppt课件(36页)
《雨霖铃》拼音版
《雨霖铃》思维导图(5张)
柳永词两首《望海潮》《雨霖铃》同课异构ppt课件
柳永词二首《望海潮》《雨霖铃》ppt课件(66页)
《雨霖铃》理解性默写
《雨霖铃》阅读练习及答案
《雨霖铃》pptx课件(22页)2
《雨霖铃》课堂练习题
《雨霖铃》练习题
《雨霖铃》pptx课件(22页精华版)
《雨霖铃》ppt课件(35页)2
《雨霖铃》ppt课件(11页)
《雨霖铃》教案18
《雨霖铃》教学设计17
《雨霖铃》ppt课件(15页)
《雨霖铃》ppt课件(17页)2
《雨霖铃》教案16
柳永词两首《望海潮》《雨霖铃》导学案2
《雨霖铃》学案
《雨霖铃》ppt复习课件(16页)
《雨霖铃》改写成七言诗
柳永词两首《望海潮》《雨霖铃》ppt课件2
柳永词两首《望海潮》《雨霖铃》ppt课件1
《赤壁怀古》《雨霖铃》练习讲解ppt课件(6页)
《雨霖铃》ppt课件(77页)
柳永词两首《望海潮》《雨霖铃》教案1
柳永词二首《望海潮》《雨霖铃》ppt课件(29页)
《雨霖铃》教案15
《雨霖铃》课堂实录2
《雨霖铃》课堂教学实录
柳永词二首《望海潮》《雨霖铃》导学案
《雨霖铃》课堂教学实录
《雨霖铃》改写散文(两篇)
《雨霖铃·寒蝉凄切》教案2
《雨霖铃·寒蝉凄切》教案1
《雨霖铃》教学设计14
柳永词二首《望海潮》《雨霖铃》ppt课件6
《雨霖铃》ppt课件(35页)
作文:雨霖铃
《雨霖铃》读后感:归去,情难断
作文:离歌·雨霖铃
《雨霖铃》读后感:霖铃雨落
柳永词二首《望海潮》《雨霖铃》同步练习
柳永词两首《望海潮》《雨霖铃》练习题

   版权所有 我爱语文网   浙ICP备05019169号-2   公安备案号 :330381023305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