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字典 | 成语词典 | 诗词大全 | 文言文翻译 | 小学语文 | 本站手机版

  您的位置教案下载 >>选择性必修中册 >>
《一滴眼泪换一滴水》课堂实录
作者:   上传者:tomacc  日期:18-06-03


环节一:强化初读体验,整体感知文本

新课从了解学生的预习开始,简单交流后,教师提问。

师:通过预习,你了解了一些什么样的内容?

生:伽西莫多被绑在了平台上示众,很多人都嘲笑他,骂他。他很渴,很烦躁,那个吉普赛姑娘拿了一杯水给他喝。他流下了一滴眼泪。

生:小说写伽西莫多被绑上了平台,接受了笞刑。善良的吉普赛姑娘给了他一杯水,感动了他。

教师展示第一张ppt:

通过预习,我读懂了这样一些内容(人物、环境、主题、情感、结构)——

师:预习一篇课文,不能只停留在了解故事梗概的基础上,还要知道文章塑造了一个什么样的形象,描绘了什么样的环境,表现了什么样的主题,体现了什么样的情感,运用了什么样的手法,营造了什么样的结构等等。我们常说读懂一篇文章,就是要将这些问题都琢磨到位。只了解文章的大概内容,不是真正的学习。普天下的文章,都存在“写了什么”的问题,更存在着“为什么写”“怎么样写”“还可以如何写”以及“这样写好不好”等问题。只有将这样一些问题带入我们的预习中,学习才有明确的目标。问题越多,思考的就越全面,对课文的理解也就越深入。

教师展示第二张ppt:

需要探究的问题(不明白的、认为重要的、值得赏析的)——

生:爱斯梅拉达明明是被伽西莫多劫持的,为什么还以德报怨,送水给他喝?

生:伽西莫多在遭受鞭打时,人们不断地嘲笑他,羞辱他。可是,当爱斯梅拉达给伽西莫多送水喝时,人们却又大声叫好。人们的转变似乎过于突然。

师:你觉得人们为什么而叫好?是为爱斯梅拉达的行为叫好,还是为什么其他原因叫好?

生:……

师:暂时还没办法准确说出具体的原因,是吧。一起研究67段,看看文章中是如何说的。

生齐读。

师:“好极了”的,是爱斯梅拉达?也许是,也许不是。这个问题,咱们暂时放下来,后面再研究。现在有两个问题了,还有其他问题吗?

生:伽西莫多在遭受鞭刑时,为什么会有那么多的人侮辱他,谩骂他?

师:这个问题,你是如何理解的?课文中有没有直接或间接地告诉你答案?

生:因为伽西莫多长得丑。

师:只因为他长得丑,挨打时别人便开心?这是一个原因,还有其他原因吗?

生:……

师:同座位帮一下忙。

生:因为他经常在半夜里敲钟,把别人从睡梦中吵醒。

师:嗯,他干扰了别人的生活,所以招人怨恨。这是第二个原因。

师:还有其他问题吗?那位举手的女同学,你有什么问题?

生:我想说的是,为什么在伽西莫多生活的时代,人们对美的认识,只局限于一个人的表面。就因为伽西莫多长得丑,人们便嘲笑他,无视他内心中可能存在的善良?

师:这位同学的问题,是不是属于文章中的问题?她已经站在一个高度,思考文章中隐藏着的文化现象。是的,为什么这样的时代,会产生这样的群体呢?这个问题,值得深入探究。

师:从刚才的交流中,我们可以发现,预习时只要用心思考,我们是可以发现很多问题的。只有带着这样的一些问题去反复阅读,我们才能把文章读深、读透、读出真正的个性化人生感悟。

 
环节二:重点语段品读,培养鉴赏能力

师:预习课文时,我们也可以用下面的方法来发现问题。请看大屏幕。

教师展示第三张ppt:

(内容略去,为课文中的3段细节。)

师:这三段文字,都是描绘伽西莫多。从这三段文字,可以看出伽西莫多是个什么样的人?

生:他是一个不懂得反抗的人。

师:“不懂得反抗”如果换一个词语来表达,该怎么说?一个人,不管别人在他身上施加些什么,他都不懂得反抗,用成语该怎么说?

生齐答:逆来顺受。

师:伽西莫多“逆来顺受”具体表现在这三段文字的哪几个词汇上?

生杂答:“照着做了”、“听之任之”、“听任”。

师:伽西莫多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性格?

生:因为他从小就被副主教收养,习惯于听副主教的命令做事,养成了让他做什么便照着做的性格。

师:是不是也有这样一种可能呢,他从小就长得丑,大家都捉弄他,嘲笑他,他在这样的捉弄和嘲笑中一点点长大,早已习惯了听任他人的摆布?

生:也有可能吧。

师:同学们读过《巴黎圣母院》吗?整部小说的结尾,伽西莫多做了些什么样的事,知道吗?

生:伽西莫多把他的养父、副主教从钟楼上扔下去摔死了。

师:一个逆来顺受的人,竟然把原本奉若神灵的养父摔死,这说明什么?如果雨果一开始就赋予伽西莫多以强烈的反抗精神,而不是这样的逆来顺受,是不是更合理,更好一些?

生:如果那样去塑造伽西莫多,效果不好,因为,一个逆来顺受的人都成了杀人的人,文章的思想性才能表现得更深刻。

师:是的。如果一开始就是凶暴的人,那么,最后杀死副主教,就只是个性冲动的必然结果。恰恰是因为一开始是逆来顺受的人,结尾处的反抗,才更有利于揭露社会和制度的黑暗。因为,这个悲剧,已经属于社会悲剧,而非个体的性格悲剧。

师:下面这几段文字,还是写伽西莫多的。

教师展示第四张ppt:

(内容略去,依旧是课文中的3处细节。)

师:请注意,第5节中的“太远离社会生活,太接近自然状态”,该如何理解?

生:他现在被绑着,一动不能动,就像野兽一般,所以说是“太接近自然状态”。

师:他是因为现在被绑着了,才“太接近自然状态”吗?你觉得,以前的他,又是什么样的状态?

生10:他以前也是被压迫。

师:那是否可以说,他不仅现在“太接近自然状态”,其实,以前也是“接近自然状态”的。他一直生活在——

生:一直生活在一种孤单和压迫中,无法融入其他人的生活。

师:像伽西莫多这样的“太接近自然状态”的人,和其他的生活于社会群体中的人相比,会具有哪些特性?

生杂答:自然,简单,单纯……

师:我们再看下面一句话。那么多人骂他、打他时,他“愤怒、憎恨、失望”。可是,当他看见神甫时,“脸色就温和起来”,“愤怒变成了奇特的充满了难以形容的甜蜜宽厚而温和的微笑”。这样的神情变化,能够反映出什么?写出了伽西莫多的什么样性格?

生:写出了伽西莫多对副主教的非常独特的情感。从“温和”“微笑”等词汇中可以发现,他对副主教非常信任、崇敬。他可能是坚信副主教是来救自己的。

师:作者为什么要写伽西莫多的这种情感变化?

生11:伽西莫多如此信任副主教,副主教却并未救他,而是离他而去。这样写,既可以表现出副主教的冷漠、自私,也可以更好地塑造伽西莫多这个人物,让他在大怒之后有了大喜,大喜之后又有了更大的失落和悲伤。

师:这个细节,和后文的什么内容也建立了关联?

生:为后面写爱斯梅拉达给伽西莫多送水做了一个铺垫。爱斯梅拉达的善良,和副主教的冷漠,也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师:下面这几段文字,依旧是写伽西莫多。想一想,第7、8两句中,伽西莫多的情感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变化?

教师展示第五张ppt:

(内容略去,共7小节文字。)

生杂答:失望,对副主教的失望,绝望,内心的希望破灭……

师:是的,一直以来奉若神灵的副主教,在最关键的时刻,竟然弃他而去。这样的触动,比起无关紧要的人的羞辱、谩骂和鞭打,都更震撼心灵。如此,形成巨大的失落感,巨大的反差,也就在情理之中。

师:下面几段文字,为什么要如此详细地描写伽西莫多要喝水的细节?这又有什么样的作用?

生:三次要喝水,却没有人搭理他,还继续嘲笑他,羞辱他。这样写,就为下文写爱斯梅拉达的送水做了铺垫,也让爱斯梅拉达的善良,和其他人的冷酷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生:可以用这三处细节,揭示当时社会中人性的冷漠。

师:换个角度思考一个问题:伽西莫多三次喊着要水喝,是否属于一种反抗行为?

生杂答:是。

师:是!伽西莫多由一开始的逆来顺受,开始有了反抗。但是,这样的反抗,是一种自觉行为,还是其他的什么行为?

生:他一开始被示众、被鞭打时,没有发出任何声音。现在却三次要水喝。我觉得这应该是一种反抗。但这个反抗,似乎没有什么斗争的色彩。感觉就是一种情感的发泄,也或者就是一种本能。

师:对啊,前面不是探究过吗,伽西莫多是太接近自然状态的人,渴了要喝水,不就是一种自然状态吗。只是,他前面为什么没有喊叫呢?难道是前面不口渴,这会儿刚开始口渴?

生:我觉得,也可能是因为副主教没有解救他,给他带来了刺激的结果。

师:你说的很好。当然,我们无法知道雨果为什么要这样写,你的理解,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可能性。也或许还有其他的可能,比如,或许他只是一种动物性的本能反应,也或许他真的就是这会儿口渴了。有些时候,我们对相关问题的思考,不一定能够寻找到所谓的标准答案,重要的是,我们在思考。

师:我们再研究一下第12句。这个受尽了冷眼、辱骂和折磨的人,为什么会因为爱斯梅拉达送来的这杯水而流下“也许”是“生平第一次”的眼泪?这句话该如何理解?

生:我觉得,他可能是第一次接受到别人的关心,所以内心深处特别得感动。

师:副主教不是抚养他这么多年吗,他为什么没有因为副主教而感动,而流下眼泪?

生16:因为爱斯梅拉达的关心,是在他最失望、最绝望的时候给予他的温暖。而且,这个人,还是他伤害过的人。

师:是啊,来自陌生人的温暖,更为弥足珍贵。下面我们再看他的一个举动,当他喝完水后,他竟然想要“吻一吻那帮助了他的美丽的小手”。而当爱斯梅拉达因为惊吓而逃离后,他“把充满责怪和无限悲哀的眼光望着她”。我们该如何理解这里的“责怪”?

生:我想,他的“责怪”,可能是觉得自己的举动只是想要表达一种感谢,却被拒绝了,或者误解了。而他的“悲哀”,则可能是想到了自己之所以遭受笞刑,正是因为当初劫持了爱斯梅拉达。爱斯梅拉达拒绝他的感谢,也是应该的,所以他才感到悲伤。

师:你的理解很全面,很好。现在我们将这13个句子连起来看,可以发现,伽西莫多是个什么样的人?

生杂答,师总结:起先是一个逆来顺受的人;后来因为副主教未出手施救,他的心中生出了涟漪;再后来又因为爱斯梅拉达给他送水喝,心中又充满了一种温暖,感受到了人与人之间的真情的美好。这样的美好,唤醒了他心中的对人的美好的情感,让他懂得了感激。

师小结:通过上面这些内容的探究,同学们可以明白,要想在文学作品中感知人物性格,了解形象特征,就必须抓住人物的相关语言、动作、神态等细节来推敲斟酌。当然,要全面认知一个人物,我们也可以在鉴赏人物形象时,学会变化一下思考的角度。

教师展示第六张ppt:

思考:伽西莫多是个什么样的人?

在围观者的言语中,他是 ……      
在行刑者的皮鞭下 ,他是……

在克洛德的意识中,他是……

在爱斯梅拉达的眼睛中,他是……

在雨果的心目中,他是……

在“我”的认知中,他是……          
师:这里的每一个省略号,都不一定拥有相同的答案。同学们表达出的,就是你眼中的独一无二的伽西莫多。请思考一下这些省略号,看看你能将他们转化为什么样的具体信息。

生:在围观者的言语中,他是一个会给人带来灾难的魔鬼;在行刑者的皮鞭下,他是一个可怜的罪犯;在克洛德的意识中,他是一个只会给自己的声誉抹黑的晦气鬼;在爱斯梅拉达的眼睛中,他是一个值得同情的可怜人;在雨果的心目中,他是一个……

师:这个内容,课文中没有,需要用自己的话提炼一下。

生:……

师:这个省略号填不出来?那就填下一个。

生:在我的认知中,他是一个心地单纯但被黑暗社会无法容纳的人。

师:这里的几个问题,角度有什么样的变化?

生:前四个问题,来自课文;第五个问题,探究的是作者的情感;第六个问题,要求从读者的角度理解。

师:是的,认知人物时,这样的角度,值得关注。这就是文本鉴赏中应该关注的文本意义、作者意义和读者意义。任何一种阅读,都应该是这三种意义的结合体。

 
环节三:关注辅助信息,深化主题认知

师:下面,我们探究一下作品中的另外一些人物。

教师展示第七张ppt:

(内容略去,为作品中围观者对伽西莫多的谩骂。)

师:这些文字中,有人“恨他奸诈”,有人“恨他丑陋”。其中,伽西莫多的“奸诈”,在课文中没有任何证据材料,人们为什么还要这样恨他?最后这句话,又该如何理解?

生:这些文字中,所有的恨,都没有因果关系。也正因为没有因果关系,才更反映出围观的群众的愚昧。最后这句话,与伽西莫多全无丁点关系,完全是一种情绪的随意发泄。

师:是啊,骂人者看似个个皆有理由,却又个个全无理由。对一个与自己无关的人肆意的宣泄自身的负面情绪,这绝非文明社会应有的人际关系。这样的病态人格,只能形成于病态的社会中。作者塑造这样的一个群像,真正的目的,不在于写人,而在于批判社会。

师:但是,矛盾来了。这样的一群愚不可及的人,竟然在结尾处发出如此的欢呼,这结局合理吗?人们真的如此容易感动吗?

教师展示第八张ppt:

观众也都被感动了,大家拍着手喊道:“好极了,好极了!”

生:这个结局如果放到现实生活中,可能不会发生。作者这样的安排,我觉得,是为了作品主题表达的需要。他要表现爱斯梅拉达的爱的力量,就不但要让这爱心感动伽西莫多,还要感动愚昧的看客。如果看客们还是向原来一样无动于衷,或者仍然咒骂伽西莫多,那么,这个作品也就没有什么社会价值了。

师:你能将情节和主题结合在一起进行思考,这是良好的思维品质,很好,你是一个善于思考的同学。下面,你再思考另一个问题——如果鲁迅先生写这个故事,会安排这样的一个结局吗?为什么雨果会这样安排?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作家?

生:鲁迅先生肯定不会这样去写,因为他的小说主要是批判国民的劣根性。雨果这样写,可能是为了用善来感化读者,让读者感悟到善良和爱的力量。这和雨果的浪漫主义创作风格有关。资料中说,雨果是浪漫主义作家,不是现实主义作家。

师:你是从什么资料中了解雨果的?

生:课文注释中有一点。我买的资料中介绍得更详细些。

 
环节四:拓展阅读资源,丰富课堂内涵

师:善于利用工具书,加深对文章相关内容的阅读理解,这又是一种好方法。你真的很会学习。下面,我们共同了解一下什么是浪漫主义。

教师展示第九张ppt:

(内容略去,为百度词条“浪漫主义”。)

师:从这个介绍中,我们能否理解作者为什么要写一个如此光明的结尾?

生:作者是在运用夸张和想像,写一种理想中的生活状态。

生:作者写的,不是真实的生活结局,是他希望有的结局。这个结局,寄托着他的一种美好价值追求。

师:两位说的都很好。浪漫主义的风格,就是要用这并不存在的想像和夸张,来为痛苦中的、麻木中的人们,展示一种应有的美好情景。课文中的这个感动,是作者对现实生活的一种价值期待,他希望这个社会中的人们都能过如此。反过来看,也可以说,作者对真实的现实是不满意的。

师:雨果的浪漫主义,不仅体现在这个结尾上,《巴黎圣母院》中的几个重要角色,也都是浪漫主义手法下诞生的“极品”人物。伽西莫多容貌丑到极致,心地又单纯到极致;爱斯梅拉达容貌美到极致,灵魂也美到极致;卫队长容貌美到极致,灵魂丑到极致;副主教容貌和灵魂都属于阴暗到极致。这样的极致性人物,当然不会同时集中到一个真实的时空中。作者塑造这样的形象,仍旧是为了展示“异乎寻常”的性格。这不是写实,只是浪漫。

 
环节五:于无疑处生疑,开掘思维深度

师:下面这两个问题,同学们再思考思考,看看它们和浪漫主义的创作风格是否相关?

教师展示第十张ppt:

1.作品为什么要塑造爱斯梅拉达这一形象?

2.将爱斯梅拉达的身份置换成一名当地群众,是否可以?

生:我觉得爱斯梅拉达的形象,在现实生活中也很难真实存在,应该也是浪漫主义手法虚构出的。有了这样的一个形象,人们才会被感动,才会由恶向善转变。

生:身份不可以置换成当地人。因为,当地人都是愚昧的,都充满了没有理由的仇恨,缺乏同情心和理智。这样的大环境中,无法培养出充满爱心的人。

师:为什么爱斯梅拉达现在的身份就可以代表了真善美?

生:因为她是一个流浪艺人,她在四处流浪中,没有被当地的邪恶环境影响。

师:你抓住了一个重要的问题——流浪艺人。在中外文学作品中,常常会塑造这样的流浪者的形象。这些流浪者,永远是一个动态的生命,总会给封闭的、僵死的静态环境和生活于其中的病态的人,带来外部世界的新鲜和活力。当然,这里还涉及到另一个问题,那就是宗教文化的问题,当地人长期生活在教会势力的统治之下,中世纪的禁欲等极端思想,长期摧残着人们的灵魂,也让人们丧失了爱的能力。而爱斯梅拉达所属的民族,却不受这种宗教的束缚,崇尚自由,所以才会有这样的性格。这涉及到宗教文化问题,请看大屏幕。

教师展示第十一张ppt:

(内容略去,为百度词条“吉普赛人”。)

 
环节六:开启情感闸门,体察丰富人性

师:从这段资料可以看出,当善良的、充满了波西米亚式的迷人性格的、热烈自由的女孩,走到了死气沉沉的巴黎圣母院下时,就是一种新的文化走进了僵死的旧文化。这样的新文化,必然要产生一种冲击力,要能给一些人带来精神的触动甚至震撼,带来人性的变化,唤醒沉睡的人性。

教师展示第十二张ppt:

爱恨情仇,构成了缤纷的生活和精彩的文学作品。你认为本文是一首爱的颂歌,还是恨的悲歌,或者是其他?

学生思考,交流。

师:这个问题,不一定要形成一个统一的标准答案。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个独一无二的伽西莫多,也有一个独一无二的爱斯梅拉达。你认为他们是善也好,恶也罢,只要能够从文本中找出证据,从文本中读出自我,便是真正的阅读。阅读就是用我们的生命,和作品中的生命进行交流,进行对话。只有这样的对话,我们才能走进经典文学作品,并用这样的作品,丰富我们的生命。今天的课就到这儿,下课。

生鼓掌致谢。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会员中心
上传资料 资料求助
 站内搜索

   

 栏目推荐
  中考历届试卷
  高考历届试卷
  初中题库
  高中题库
 相关资料
雨果《一滴眼泪换一滴水》阅读练习及答案(二)
《一滴眼泪换一滴水》ppt复习课件(18页)
雨果《一滴眼泪换一滴水》阅读练习及答案
《一滴眼泪换一滴水》学案
《一滴眼泪换一滴水》教学反思2
《一滴眼泪换一滴水》教学设计5
《一滴眼泪换一滴水》教案4
《一滴眼泪换一滴水》ppt课件7
《一滴眼泪换一滴水》ppt课件6
《一滴眼泪换一滴水》演讲稿(5篇)
《一滴眼泪换一滴水》教学实录
雨果《一滴眼泪换一滴水》原文阅读
《一滴眼泪换一滴水》教案3
《一滴眼泪换一滴水》教案2
《一滴眼泪换一滴水》教学反思
《一滴眼泪换一滴水》ppt课件5
《一滴眼泪换一滴水》ppt课件4
《一滴眼泪换一滴水》ppt课件3
《一滴眼泪换一滴水》说课稿
《一滴眼泪换一滴水》课内提升练习
《一滴眼泪换一滴水》ppt课件2
《一滴眼泪换一滴水》ppt课件1
《一滴眼泪换一滴水》教案及练习
《一滴眼泪换一滴水》备案资料
《一滴眼泪换一滴水》教案1

   版权所有 我爱语文网   浙ICP备05019169号-2   公安备案号 :330381023305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