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字典 | 成语词典 | 诗词大全 | 文言文翻译 | 小学语文 | 本站手机版

  您的位置教案下载 >>选择性必修中册 >>人应当坚持正义 >>
《人应当坚持正义》教案3
作者:   上传者:tomacc  日期:21-01-08


【教材定位】

《人应当坚持正义》是部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第一单元的第五课。公元前399年,雅典法庭以“不敬神明”的罪名判处哲学家苏格拉底死刑。判决执行前夕,苏格拉底的朋友格黎东潜入监狱,试图劝说他越狱逃跑。苏格拉底不赞同逃跑,他针对格黎东的建议,抛出了“正道”“道义”“道理”“正当”等一系列他所坚守的“正义”理念,层层铺垫,步步设问,深入浅出地阐述了自己唯正义是从的道德信念,说服格黎东放弃劝说自己越狱的努力。

阅读这篇文章的时候,我们要把握上述理念的内涵,理解苏格拉底据此提出的观点,探讨他是如何一步一步使格黎东的思路进入自己的逻辑轨道的,从而学习一种既以理服人又生动活泼的劝说艺术。

【素养目标】

1.了解柏拉图和苏格拉底,了解这篇文章的写作背景。

2.找出并理解文中一系列“正义”理念的内涵,理解苏格拉底据此提出的观点,把握住其思想内涵。

3.领会苏格拉底的提问方式和论辩逻辑,学习其既以理服人又生动活泼的“劝说”艺术。

4.探讨苏格拉底立身处世的法则,从中获得对自己人生有益的启示。

【教学重难点】

理解“正义”的内涵,学习“劝说”艺术。

【教学方法】

合作探究法,点拨法。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当你身陷囹圄时,是会选择相信正义的审判,还是选择想方设法的逃脱。如果“生”与“义”发生了激烈的矛盾冲突,你又会如何选择?今天,我们一起来看看柏拉图笔下的苏格拉底,是如何抉择的。

二、知人论世

1.了解作者

柏拉图(约前427—前347),古希腊哲学家。他出身于雅典一个贵族家庭,父亲是雅典王的子孙。柏拉图从20岁起追随苏格拉底学习哲学,不期8年后苏格拉底被判死刑,柏拉图为了逃避迫害而来到麦加。后来他又出游列岛列国,到过埃及、南意大利等地。其间,他详细地考察了各地的政治、法律、教育、宗教等,进一步研究和掌握了当时的数学、天文学、力学、音乐等学科理论和各种哲学学派的学说。柏拉图才思敏捷,著述颇丰。他的著作大多是用对话体裁写成的,内容丰富深刻,人物性格鲜明,论证严密细致,语言优美华丽,达到了哲学与文学、逻辑与修辞的高度统一,不仅在哲学上而且在文学上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

2.了解“苏格拉底”

61548; 苏格拉底

出生于雅典一个普通公民家庭。他早年继承父业,从事雕刻石像的工作,后来研究哲学。他在雅典和当时的许多智者辩论哲学、伦理道德以及教育政治方面的问题,被认为是当时最有智慧的人。在雅典恢复奴隶主民主制后,苏格拉底被雅典法庭以“不敬神明”的罪名判处死刑。他拒绝了朋友和学生要他乞求赦免和逃跑的建议,饮毒而死。在欧洲文化史上,他一直被看作是为追求真理而死的圣人,几乎与孔子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相同。

3.相关背景

公元前399年,雅典法庭以“不敬神明”的罪名判处哲学家苏格拉底死刑。判决执行前夕,苏格拉底的朋友格黎东潜入监狱,试图劝说他越狱逃跑,并买通了狱卒,制订了越狱计划,但苏格拉底不赞同逃跑,他宁可死,也不肯违背自己的信仰。他针对格黎东的建议,抛出了“正道”“道义”“道理”“正当”等一系列他所坚守的“正义”理念,层层铺垫,步步设问,深入浅出地阐述了自己唯正义是从的道德信念,说服格黎东放弃劝说自己越狱的努力。课文记载的就是这次谈话的过程。

4.解题

①“人”,即所有人

②“应当”,有“必须”之意

③“正义”,公正的、有利于人民的道理的意思。

5.了解“对话录”

对话录,柏拉图代表作之一,是他对话系列的统称。古希腊哲学在公元前六至四世纪发展到高潮。柏拉图的三十篇对话录,是最具特点的散文体裁。这种文体记述了当事人的对话。《柏拉图对话录》选收的四篇由古希腊语直接译出,集中反映了苏格拉底临死前的思想、生活和谈话,其中所探讨的问题,是苏格拉底和柏拉图哲学思想和方法的最集中的缩影。

三、初读感悟

(一)预习检查

1.明确字音。

服膺(yīng)  恫吓(dòng hè)   褒贬(bāo) 

理睬(cǎi)   遭殃(yāng)

2.解释词语。

无可非议:没有什么可以指摘的,表示言行合乎情理。

拳拳服膺:诚恳地信奉。

诚惶诚恐:用来形容十分小心谨慎、极为害怕不安的样子。

毕恭毕敬:十分恭敬。

(二)初读课文。

【活动】边读边找到文中与“正义”相似的概念,理解其含义。

四、文本研究

【思考1】研读内容,把握观点

1.苏格拉底通过提问先后提出了哪些观点?

明确   ①我们不必尊重人们的一切意见,有些意见要重视,有些就没有必要,也不必听从所有的人的意见,有些人的要听,有些人的不必听。

②好的意见就是明白人的意见,坏的意见就是糊涂人的意见。

③我们应当认为最重要的并不是活着,而是活得好。

④我们必须承受一些比死刑更加重或者比较轻的刑罚,做不正当的事在任何情况下对于做此事的人都不可避免地是邪恶的、可耻的。

⑤既不能以坏报坏,也不能对人做不正当的事,不管人家对我们做的什么事。

2.“亲爱的格黎东啊,你对我的关怀如果合乎正道,那是非常可贵的;如果不合那就越关心越难从命了。我们首先必须考虑是不是应当照你说的那样做”分析这句话有什么作用?

明确   ①苏格拉底面对格黎东的劝说,首先提出了是否合乎正道这一话题,然后明确地表达了自己一贯遵守的原则是听从道理。

②为后文进一步阐明自己不听从格黎东等人劝说的理由做好铺垫。

3.第一段可以分为几个层次?主要叙述了哪些内容?

明确   分为两个层次。

第一个层次从开头到“究竟是应当放弃,还是必须遵从”,主要是强调,那个过去为苏格拉底所服膺的道理,是不是在受到死亡威胁的时候就改变了,就不再为他信奉了。第二个层次从“那些思想严谨的人”到“这话说得不对吗”,主要强调是该听从众人的意见,还是应该听从专家的意见。

4.苏格拉底以“一个从事体育锻炼并且以此为业的人”为例,意在说明什么观点?

明确  苏格拉底举出体育运动员的例子,提出应当听从医生或教练的褒贬意见的看法,自然而然地引出中心议题,“别的事情岂不也是这样”,也就是说,如果不听从内行的看法和意见,就会损伤我们那个为道义所改善、为不义所毁灭的部分。

5.苏格拉底的步步设问有何特点又产生了怎样的效果?

明确 苏格拉底的设问源自生活,符合生活常理,所以格黎东没有办法去反驳,反而只能随声附和,如“只听从一个人的”“很明显”“怎么不是呢”“我想是这样,苏格拉底”“不能”等,这样的回答显示出他只有招架之功,没有还手之力。对话录之所以这样写,正是为了突出苏格拉底辩驳的逻辑思维能力较强。

6.“众人的考虑”与“我”有何不同?

明确   对于一般人来说,他们可以轻易地置人于死地,也可以随随便便使人复活,只要办得到就干,并不根据道理。而对于“我”来说,要慎重考虑行事是否正当,而判断的依据和标准仍然是要遵循道理和原则。

7. 苏格拉底之所以能说服格黎东是因为他的坚持,从课文内容来看,他的坚持是什么?

明确   ①坚持的是正义。苏格拉底提到的“正道”“道理”“道义”“正当”等都可以认为是他从不同侧面对“正义”的诠释,或者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认为是“正义”的代称。

②他坚持认为人的灵魂比身体重要。“如果那个为道义所改善、为不义所毁灭的部分毁了,我们还能活吗?那一个部分,不管叫什么,是我们的那个与道义和不义有关的部分,我们认为它比身体差吗?”在得到格黎东的否定回答后,又抛出“比身体贵重吗?”的问题,可见苏格拉底对灵魂、信仰的珍重程度超过了他对身体、生命的珍重。

【思考2】梳理苏格拉底劝说格黎东的逻辑思路。

明确 ①首先阐述“你的关心如果合乎正道,我就听你的;如果不合乎正道,我不会让步的。”

②通过连续发问,请他考虑:我们不必尊重人们的一切意见,有些意见要重视,有些就没有必要,也不必听从所有的人的意见,有些人的要听,有些人的不必听?在格黎东做出了肯定的回答后,苏格拉底运用联想谈到了运动员,问及第二个核心问题:是重视一般人的赞美、责备和看法,还是只听从一个人,即医生或教练的褒贬意见?格黎东回答只听从一个人的意见。随后,苏格拉底抛出第三个问题:如果听从了外行人的话,是不是要遭到损害?在格黎东承认会受到损害后,苏格拉底进而腾挪思维,发问:道义与身体谁贵重?格黎东回答道义比身体贵重得多。层层诱导继续进行:活得好比活着更重要。活得好就是活得体面、正派。

③最后得出结论:私自离开是不正当的、邪恶的、可耻的。我们不能做。

【思考3】探究技巧

1.当被格黎东问“你看我们该怎么办”时,苏格拉底连用了七个“是不是”的问句,这对表达看法有什么作用?

明确   反复出现,强调了坚决不容许故意做不正当的事的道理,指出承受一些比死刑更加重或比较轻的刑罚的必要性,同时,告诫格黎东必须坚定信念,至死无悔。排比句式的使用,增强了表达效果,有一气呵成之效。

2.苏格拉底的论辩有何特点?

明确     ①以设问推动思维的发展。②总是以谦和的态度发问,语气亲切诚恳,语调相对平和沉稳。③不轻易回答对方的问题,他通过让对方不间断地回答问题,使对方一步一步进入自己的逻辑轨道。④层层铺垫,步步设问,深入浅出,既以理服人又生动活泼,体现了高超的“劝说”艺术。

【思考4】苏格拉底有哪些优秀的品质?试结合本文加以概括。

明确   ①苏格拉底有信仰,有原则,有底线,舍生取义,绝不苟活。②苏格拉底人格高尚,心胸坦荡,临危不惧,坦然自若。③苏格拉底为人和蔼,待人和善,循循善诱,有着高超的谈话技术。

【思考5】阅读思考

轴心时代的文明对话

公元前800年到公元前200年,这一时期被哲人称为“轴心时代”。期间,人类文明的精神基础同时在中国、古印度和古希腊开始独立形成。这一时期通过对话产生的哲学思想具有深刻的原创性。直到今天,人类仍然附着在这种精神基础之上。在前轴心时代,主导文明对话的是帝王、国王、神话英雄或“王官”。到了轴心时代,思想家登上文明对话的舞台,成为对话的主体,引导对话的展开。春秋时期的中国“礼崩乐坏”,思想家奔走于诸侯国之间,游说各国君王,批评政治,为重建社会秩序而努力。此时,古希腊社会的城邦也已形成。无论是雅典的民主政体还是斯巴达式的寡头政体,一切问题取决于专家、知识分子、演说家的演讲艺术,而且必须通过辩论做出裁定。雅典的广场、公民大会、参政院、法庭、体育学校等是这些文明对话的最佳场所。

思想家、学者或知识分子之所以成为文明对话的主体力量,是因为他们有学问,有智慧,有真知灼见。在思想家那里,对话既是哲学思想的表达形式,也是哲学思想本身。对话产生哲学思想,哲学思想持有对话的结构。富有内涵的对话打破了君王对思想的垄断,树立起思想与文化的权威,这对于文明的发展具有深远的积极意义。

春秋时期两大显学孔学与墨学就是由对话产生的对中国文明影响深远的两大哲学思想流派。“仁”是孔子思想的核心概念或关键词。孔子在与学生的对话中巧妙地阐释了“仁”的丰富意蕴。与“问仁”同样精彩的对话还有“问政”。《墨子》全书也多为对话体。墨子为言论订了三条原则:“有本原的,有推究的,有实践的。”这是轴心时代文明对话、百家争鸣的重要原则。

轴心时代古希腊两大哲学家苏格拉底和柏拉图都是文明对话的高手。苏格拉底独创了自己的对话问答法,极其娴熟地运用对话思维方法来展开思想,通过对话,激发思考,探求真理。柏拉图完全继承了苏格拉底的对话思维方法,他创办了雅典学院,继承了苏格拉底的对话问答法的教学方法,提倡通过对话,突显矛盾,分析、归纳,得出结论。这与苏格拉底的思维助产术有异曲同工之妙。

无论从孔子、墨子到孟子、荀子,还是从苏格拉底到柏拉图再到亚里士多德,可以明显看到哲学思想在表达形式上的变化:由相对自由的对话体逐渐转向比较严谨的论述体。不过,即使是思想家、学者“述而有作”,对话也没有退出思想学术领域。比如先秦诸子著作的经传,既是一种学生对老师学说的解释,同时也是学生与老师的对话。从这个意义上讲,对话永远是哲学思辨不可或缺的思维方式和表达形式。

轴心时代文明对话的另一形态特征表现为对话是教育的直接形式,通过对话展开教化,对话成为一种知识生产方式。孔子和柏拉图是中西方以对话方式开展启发式教育的开山祖师。一部《论语》,一部《柏拉图对话集》,是人类对话式教育方式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藏。

(选自《光明日报》,有删改)

问题:谈谈你对“轴心时代”的理解

明确   ①轴心时代出现在公元前,公元前500年属于轴心时代,而公元后的年代则与此无关,这是它严格的时间界限。

②轴心时代是人类历史上一个极其重要的时期,人类文明的精神基础就是在这一时期开始形成的,其影响一直延续至今。

③轴心时代东西方都有其重要的代表性人物,如东方的孔子、墨子,西方的苏格拉底、柏拉图,他们的哲学思想都有原创性。

五、技法点拨—运用铺垫法

【技法指引】苏格拉底被判定为死罪,他当然不可能心服口服,换作每个人都感到自己蒙受了巨大的冤屈,但换作每个人却不可能像苏格拉底一样接受这样不公正的判罚。本文中苏格拉底不赞同违背雅典人的意愿而逃跑,针对格黎东提出的如果不逃走的几点后果,他以雄辩的逻辑,通过步步设问,一层又一层的铺垫,诱导格黎东放弃越狱的想法。层层铺垫,是本文的一大特色。

【写法指导】

61656; 内涵:层层铺垫法,亦称巧铺妙垫法。它是指行文或说理时,为情节的展开或说理的顺

畅,酝酿气氛,做好铺陈的写作方法。

61656; 效果:运用铺垫写法是为了蓄积气势,突出文章主旨,以此揭示出情节或人物性格发展

的必然性、合理性,达到水到渠成的效果。

61656; 方法:①设问式铺垫。为反对对方提出的设想,采取步步设问的方式,促使对方沿着自

己的思路思考,最后放弃原来的结论。

②描写式铺垫。在开篇尽情铺陈、描写景物,来渲染气氛、烘托人物。

③背景式铺垫。交代故事发生的原因或环境,让故事的发展事出有因,也使故事更真实合理。

④衬托式铺垫。先描写次要人物或叙述次要情节,以从正面衬托主要人物的出场或主要情节的发展。

⑤反差式铺垫。就是让铺垫的方向与情节发展的方向相反,可以取得带给人意外惊喜之感。

【迁移运用】

请以“农民工子女”为话题,写一段文字,运用层层铺垫的方式,不少于300字。

明确  示例一:由于一时买不起自行车,父亲每天都会徒步走好几公里的路来接我,然后和我一起搭公交车回家。记得第一回坐城里的公交车,由于是下班的高峰期,我和父亲好不容易才挤上去,但我还是很兴奋。不一会儿,我却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人们时不时回头看我们父子俩,我旁边一位时髦的女子还紧紧用手捂住她的钱包。当我们经过人群时,他们都像害怕瘟疫似的避开了。尽管当时只有七岁,可我全明白了。我望向车外,看到外面的树枝都干枯了,只剩下光秃秃的树干,行人都加快脚步想早点回家。然而,此时我却觉得车内比车外更加寒冷,冷得让我发抖,我真的好想找个缝钻进去。我不敢去看父亲,害怕从他眼中读出心酸。

我想回家。家里的冬天虽然比这里寒冷,但我却能和小伙伴一起打雪仗、堆雪人。心里暖乎乎的,一点儿都不觉得冷。可在这里,我无法忘记那个时髦女子的眼神,我无法忍受别人轻蔑地叫父亲“臭打工仔”。

然而当我准备将回家的事告诉父亲时,一件事情改变了我的想法。也是一个寒冷的冬日,青年志愿者们带了好多的生活用品、文具来看望我们。一个年轻的大哥哥亲切地拉着我的手说:“小弟弟,要好好学习,社会上还有很多人在关心你们。”顷刻间,我的心流过一股暖流,这个季节我第一次感觉到温暖。

六、明晰主旨

这篇文章记述了苏格拉底说服格黎东放弃劝说自己越狱的努力的过程,深刻阐述了苏格拉底所坚守的“正义”理念及唯正义是从的道德信念,表现了苏格拉底的崇高追求和人格魅力。

七、拓展阅读

正义,历来就是一个众说纷纭、各执一端的价值观念。在最早的文字记录中,正义指一般意义上的相当和正当,正义包括全部美德和完好的道德行为模式,后来正义逐渐与平等、慈善区分开来。但正义概念依然是一个宽泛的概念,不同的思想家对其作出不同的界定,如柏拉图在《理想国》中提出正义就是社会中各个等级的人各司其职,各守其序,各得其所。亚里士多德相信平等就是正义,但正义又分为“数量相等”和“比值相等”,前者指平均的正义,即在平等的个人之间各人的所得在数目和容量上都相等,后者指分配的正义,即在不平等的个人之间根据各人的价值不等按比例分配与之相称的事物。休谟认为公共福利是正义的唯一源泉。穆勒断定正义是关于人类基本福利的一些道德规则,如此等等。在当代世界,正义依然是人们争论的中心,尤其是在社会发展迅速、矛盾突出和社会大幅度变革的时代。正义问题的争论之所以引起关注,也非源自人们的主观情感,而是因为现代社会存在着大量的不正义现象,在科学技术高度发达的西方社会,不正义现象并没有因经济的繁荣迎刃而解,反而愈加突出,成为社会冲突层出不穷的一个根源。

罗尔斯正是在这种氛围下致力于正义研究的。他认为正义是社会体制的第一美德,就像真实是思想体系的第一美德一样。一种理论如果是不真实的,那么无论它多么高雅,多么简单扼要,也必然会遭到人们的拒绝或修正:同样,法律和体制如果是不正义的,那么无论它们多么有效,多么有条不紊,也必然会为人们所改革或废除。每个人都具有一种建立在正义基础上的不可侵犯性,这种不可侵犯性甚至是整个社会的福利都不能凌驾其上的。因此,正义否认某个人失去自由会由于别人享有更大的利益而变得理所当然起来。它不承认强加给少数人的牺牲可以由于许多人享有的更大利益而变得无足轻重。使我们默认某种有误的理论的唯一原因,是我们没有一种更好的理论,同样,某种不正义行为之所以能够被容忍,也仅仅是因为我们要避免更大的不正义。作为人类活动的第一美德,真实和正义都是不可调和的。

当然,现存社会很少是井然有序的,因为什么是正义,什么是不正义,这通常是一个有争论的问题。人们对于应由哪些原则来规定他们团体的基本条件,意见也不一致。然而,尽管存在着这种分歧,我们仍然可以说,他们每个人都具有某种正义观。就是说,他们懂得他们需要一系列特定原则,并准备认可这些原则,以便用这些原则来分配基本权利和义务。因此,形形色色的正义观截然不同,是由这些不同的原则、这些不同的观念所共有的作用导致的。

(摘编自罗尔斯《正义论》,有删改)

八、素材积累—柏拉图名言

1.窗外下着雪,泡一杯咖啡,握到它凉了,才知道又想起了你。我的期待你如何才能明白!

2.相爱是种感觉,当这种感觉已经不在时,我却还在勉强自己,这叫责任!分手是种勇气!当这种勇气已经不在时,我却还在鼓励自己,这叫悲壮。

3.凡具有知识者皆较诸缺少知识者为猛敢;且其人于既学习以后则较诸其在未学习以前为更猛敢。

4.拖延时间是压制恼怒的最好方式。

5.我们的生活有太多无奈,我们无法改变,也无力去改变,更糟的是,我们失去了改变的想法。

6.当爱神拍你的肩膀时,就连平日不知诗歌为何物的人,也会在突然之间变成一个诗人。

7.教育是约束和指导青少年,培养他们正当的理智。

8.不知道自己的无知,乃是双倍的无知。

九、作业

完成配套练习。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会员中心
上传资料 资料求助
 站内搜索

   

 栏目推荐
  中考历届试卷
  高考历届试卷
  初中题库
  高中题库
 相关资料
《人应当坚持正义》教学设计5
《人应当坚持正义》教案4
《人应当坚持正义》预习学案
《人应当坚持正义》ppt课件2
《人应当坚持正义》ppt课件1
《人应当坚持正义》教学设计2
《人应当坚持正义》教案1
《人应当坚持正义》练习题

   版权所有 我爱语文网   浙ICP备05019169号-2   公安备案号 :330381023305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