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字典 | 成语词典 | 诗词大全 | 文言文翻译 | 小学语文 | 本站手机版

  您的位置教案下载 >>选择性必修中册 >>五代史伶官传序 >>
《五代史伶官传序》学案2
作者:   上传者:tomacc  日期:21-11-17


【预习指导】

《五代史伶官传序》是部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第三单元第三课的第二篇课文。历史上有一些朝代,“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如秦朝,如五代之后唐,其速亡的历史教训令后人感叹不已,常引以为鉴。这一课的两篇课文,分别对秦朝和后唐灭亡的历史教训进行总结,得出了各自的结论。阅读课文时,注意联系作者所处的时代背景,把握文章的主要观点及写作意图。

阅读这篇文章的时候,我们要体会本文纵说盛衰之理,却从一个细微的角度切入的特点。鉴赏以散体写史论,文字平易晓畅,简洁生动,感慨遥深的特点。

【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及文章创作的时代背景,把握文章的主要观点及意图。

2、从选材、论证方法等角度,分析文章精妙的构思,体会文章的论证力度。

3、学习文章以散体写史论的方法,以及作者积极关注社会现实的人生态度。 

【使用说明】

1.阅读整篇文章,结合导学案完成完成学习目标。

2.要求字迹工整,思路清楚。

【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名词活用为动词的特征,学习正反说理突出中心论点的写作方法。

难点:学习作者积极关注社会现实的人生态度。

【情景导学】

文章总结了后唐庄宗李存勖得天下而又失天下的历史教训,阐明了国家之盛衰取决于“人事”,“优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的道理,讽谏比宋统治者应力戒骄奢,防微杜渐,励精图治。 

【预习】

(一)写作背景:

五代(907-960),指唐宋之间的五个封建王朝,即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是我国历史上的动荡时期。在这53年间,先后换过四姓十四君,篡弑相寻,战乱频起,后唐庄宗就是被弑的一个。庄宗称帝后,迷恋伶人,“常身与俳优(杂耍艺人)杂戏于庭,伶人由此用事”,遂被败政乱国的伶官景进、史彦琼、郭从谦等包围。庄宗同光四年(926)贝州将领皇甫晖兵变,叛乱四起,拥有兵权的史彦琼拒不发兵,旋又单骑逃逸,导致乱军大败。庄宗亲征败回,众叛亲离,郭从谦又乘危作乱,用乱箭射死庄宗。100多年后欧阳修著《新五代史》,就此事发出感想,借事论理,指出兴亡不在“天命”,主要在于“人事”。

(2)作者简介:

欧阳修(1007年-1072年),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汉族,吉州永丰(今江西省吉安市永丰县)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且在政治上负有盛名。因吉州原属庐陵郡,以“庐陵欧阳修”自居。官至翰林学士、枢密副使、参知政事,谥号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后人又将其与韩愈、柳宗元和苏轼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与韩愈、柳宗元、苏轼、苏洵、苏辙、王安石、曾巩被世人称为“唐宋散文八大家”。

欧阳修是在宋代文学史上最早开创一代文风的文坛领袖。领导了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继承并发展了韩愈的古文理论。他的散文创作的高度成就与其正确的古文理论相辅相成,从而开创了一代文风。欧阳修在变革文风的同时,也对诗风词风进行了革新。在史学方面,也有较高成就。  

(三)序

“序”作为一种文体,相当于今天某些文章的“前言”或者编者的“按语”,它的内容或是提纲挈领地评价该书内容,或是叙述著书作文的缘由,以便有助于读者理解下面有关书或文的内容。

按照《新五代史》的编写体例,多数传文的开头都有一段序论,新五代史发论皆以“呜呼”开头,足见五代历史之可悲可叹,这一篇也不例外。由于写得比较出色,后代让它独立成篇,加上一个标题,叫《五代史伶官传序》,或简称《伶官传序》。

1.字音识记

①仇雠(   )  ②伶官 (   )  ③仓皇(    )

④勖(    )    ⑤遗恨(    )   ⑥沾襟(   )

⑦俳优(    )

2.古今异义

①不知所归,至于誓天断发

②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

③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

④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

⑤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

3.文言句式

①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    )

②庄宗受而藏之于庙(    )

③而智勇多困于所溺(    )

④方其系燕父子以组(    )

⑤夫祸患常积于忽微(      )

4.一词多义

(一)实词

(1)盛

①盛衰之理,虽曰天命(     )

②请其矢,盛以锦囊(    )

③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     )

④方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     )

(2)困

①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     )

②智勇多困于所溺(     )

(3)告

①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曰(    )

②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    )

③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     )

(4)微

①祸患常积于忽微(     )

②微指左公处,则席地倚墙而坐(     )

③从数骑出,微行入古寺(      )

④微斯人,吾谁与归(     )

(二)虚词



①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

②泣下沾襟,何其衰也(      )

③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     )

④其皆出于此乎?(       )

5.词类活用

①负而前驱: 

②而告以成功: 

③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④乱者四应:

⑤而智勇多困于所溺:

⑥仓皇东出:

⑦一夫夜呼:

(四)、总体感知

全文可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1段),提出盛衰由于人事的论点,并举出后唐庄宗的天下而又失天下的事例作为立论的根据。

第二部分:(第2段),详细叙述了庄宗接受并执行晋王遗命的经过。这一段叙事的语势比较平缓,没有直接的议论,但是作者寓论点于叙述之中,与第一段的“盛”和“得天下”相照应,为下文张本。

第三部分:(第3段),转入议论,评论庄宗的“盛衰之理”,阐明中心论点。

第四部分:(第4段),引出教训,总结全文。

本文是宋代文学家欧阳修创作的一篇史论。此文通过对五代时期的后唐盛衰过程的具体分析,推论出:“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和“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的结论,说明国家兴衰败亡不由天命而取决于“人事”,借以告诫当时北宋王朝执政者要吸取历史教训,居安思危,防微杜渐,力戒骄侈纵欲。

①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

第三单元第11课 伶官传序

探究案

班级:        小组:           姓名:        小组评价:     教师评价:

【学习目标】

1.把握作者的行文思路,了解史论的一般写法。

2.品味作者的语言艺术,领悟文章的中心思想。

【使用说明】

1.阅读整篇文章,结合导学案完成完成学习目标。

2.要求字迹工整,思路清楚。

【重点难点】

1.素养目标的审美鉴赏与提高。

2.素养目标的文化传承与理解。

【情景构建】 

精读析文合作学习

一、导读理解

1、全文是如何围绕“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展开的?

2、本文第四段是否只是对前面阐述的观点的重复?为什么?

3、怎样理解本文文与题的内在联系?

4、结合文本,简要分析本文是如何使用事实论证的。

5、结合文本,简要分析文章是如何围绕“盛衰'进行对比论证的。

6、“盛衰之理,虽日天命,岂非人事哉”这三句话是怎样提挈全文的?请结合文本的具体内容简要分析。

群读培优拓展学习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选段,完成下面小题。

庄宗既好俳优,又知音,能度曲,至今汾、晋之俗,往往能歌其声,谓之“御制”者皆是也。其小字亚子,当时人或谓之亚次。又别为优名以自目,曰李天下。自其为王,至于为天子,常身与俳优杂戏于庭,伶人由此用事,遂至于亡。其战于胡柳也,嬖伶周匝为梁人所得。其后灭梁入汴,周匝谒于马前,庄宗得之喜甚,赐以金帛,劳其良苦。周匝对曰:“身陷仇人,而得不死以生者,教坊使陈俊、内园栽接使储德源之力也。愿乞二州以报此两人。”庄宗皆许以为刺史。郭崇韬谏曰:“陛下所与共取天下者,皆英豪忠勇之士。今大功始就,封赏未及于一人,而先以伶人为刺史,恐失天下心。不可!”因格其命。逾年,而伶人屡以为言,庄宗谓崇韬曰:“吾已许周匝矣,使吾惭见此三人。公言虽正,然当为我屈意行之。”卒以俊为景州刺史,德源为宪州刺史。

(节选自《新五代史伶官传》)

问题:下列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和课文《五代史伶官传序》从不同的角度揭示了庄宗失败的原因。

B.课文《五代史伶官传序》揭示道理比本文更深刻,因为它总结了历代帝王成败的一般规律。

C.本文和课文《五代史伶官传序》揭示了同一主题。

D.本文的语言史学味浓,而《五代史伦官传序》的语言文学味更浓。

四、技法点拨—欲扬先抑、欲抑先扬

【技法指引】欧阳修的这篇《五代史伶官传序》叙事简约且富有波澜,采用欲抑先扬的手法,以“得天下”之“盛”,与下文写“衰”形成鲜明对比,从而揭示了盛衰在于人事的道理。

【写法指导】

(1)明确抑扬的辩证关系,无论是欲扬先抑,还是欲抑先扬,总有一个主次之分。

(2)要找出抑扬的内在联系,找到二者相通的桥梁,才能完成由抑到扬或由扬到抑的转换。【迁移运用】

请你观察生活中的某一种事物,如“花”“鸟”等,恰当地运用“欲扬先抑”或“欲抑先扬”的写作手法,写一段文字,150字左右。

五、明晰主旨

六、拓展阅读

不因迁谪岂能来

郭彦

北宋诗人欧阳修被贬夷陵之初,因其“地僻而贫,民俗俭陋”,他很不习惯。渐渐地,他开始感觉到此地“风俗朴野”“江山美秀”,“非惟有罪者之可以忘其忧,而凡为吏者莫不始来而不乐,既至而后喜也”。即所谓,水至此而夷,山至此而陵,人至此而喜。他多次向老友梅尧臣谈到他在夷陵的感受:“修昨在夷陵,郡将故人,幕席皆前名,县有江山之胜,虽在天涯,聊可自乐。某居此久,日渐有趣。郡斋静如僧舍,读书倦即饮射;酒味甲于淮南,而州僚亦雅。”并写下了这首《黄溪夜泊》:

楚人自古登临恨,暂到愁肠已九回。

万树苍烟三峡暗,满川明月一猿哀。

殊乡况复惊残岁,慰客偏宜把酒杯。

行见江山且吟咏,不因迁谪岂能来。

后来,欧阳修贬滁州,“乐其地僻而事简,又爱其俗之安闲”,闲暇时徜徉山水,宠辱皆忘,写下了脍炙人口的《丰乐亭记》和《醉翁亭记》。

欧阳修在贬谪地表现出的通达和自娱,源于他对官场的无聊和倾轧有痛切的认识,也因此有对人生更为现实的理解,虽在天涯,聊可自乐。

欧阳修对被贬后如何自处以不失尊严有十分理性的认识。他非常欣赏韩愈的文章,却并不欣赏韩愈这个人,他对韩愈被贬后急急忙忙向皇帝写悔过书一事多有微词,说韩愈到了贬所,期期艾艾,不堪于穷愁,其行为完全无异于庸人。这是欧阳修的清醒意识,他随时提醒自己千万不要去重复前人做过的不堪事。

欧阳修性格中的刚烈,让他有种不肯认输的执拗,不排除他在贬谪地的悠然愉悦有故作欢愉的成分:即使苦,也不能低头,也要佯装快乐给你看,至少不能将不快乐的一面让你看到。这也是促使欧阳修到处寻乐的一个动因,除了四处寻觅“江山之胜”之外,还随时发现“州僚亦雅”,主动去发现美,体会其中妙处,遂成为他降低身段、融入当地生活的一种刻意为之的方式。

在中国古代,贬谪是朝廷加强中央集权、制衡各派势力的一种有效手段。尤其到了宋代,采取如分权制度、台谏制度以及职务频繁更换和地域迁徙等措施来约束和监督官员,以最大限度达到权力的制衡,所以,官员沉浮出入的几率很大。在某些通达者看来,贬谪既是一件无力回天的事情,就索性把贬谪之地当成一个临时避难所和休养生息之地,甚至在某种程度上说,他们还借此获得了参禅悟道的清静机会和游山玩水的额外补偿。

历史总是这样的乖张暴戾,它无端地让一些人受苦受难,又无意间给了后世的人很多福分,让我们得以在这些受尽苦难的身体中感受到他们灵魂的挣扎和精神的特质,也得以通过他们艰难的贬谪之路瞥见那些不曾跃入主流的地域和山水,那些隐藏在僻地角落里的风光和韵致。正如欧阳修所言,行见江山且吟咏,不因迁谪岂能来?他们去了,我们才能看得到;他们去了,我们才能听到。

但是,这些被呈现的僻地绝域的山水和风物,绝不仅仅是一种简单的被描述和被状写,而是深深烙上了贬谪者特殊的际遇所派生出来的印记。与其说这些贬谪诗歌是一种蛮荒远地的地域发现,毋宁说是一种自我意识的观照所呈现出来的内心景观。绝域对通途,僻地对中心。欧阳修的豁达乐观,是知识分子在无奈环境下反放逐的一种特殊形式,而那些异峰突起的绝域山水也是对帝都苑囿那些主流风景的无声对峙和挑衅。

(选自《中国青年报》2018年11月23日,有删改)

问题:如何理解“那些异峰突起的绝域山水也是对帝都苑囿那些主流风景的无声对峙和挑衅”这句话的含义?

七、素材积累—欧阳修名句

1、行云却在行舟下,空水澄鲜,俯仰留连,疑是湖中别有天。

2、太山在前而不见,疾雷破柱而不惊。

3、清明时节散天香,轻染鹅儿一抹黄。

4、劳其形者长年,安其乐者短命。

5、苟不自满而中止,庶几终身而有成。

6、敢道人之所难言。

7、喜怒哀乐之动乎中必见乎外。

8、月到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9、长江东。长江西。两岸鸳鸯两处飞。相逢知几时。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会员中心
上传资料 资料求助
 站内搜索

   

 栏目推荐
  中考历届试卷
  高考历届试卷
  初中题库
  高中题库
 相关资料
《五代史伶官传序》理解性默写
《五代史伶官传序》ppt课件1
《五代史伶官传序》导学案
《五代史伶官传序》教案5
《五代史伶官传序》教学设计4
《五代史伶官传序》教案3
《五代史伶官传序》教学设计2
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中册《伶官传序》教案1
《伶官传序》复习学案2
《五代史伶官传序》教案1
《伶官传序》复习学案
《伶官传序》表格式导学案5
《伶官传序》表格式教案
《伶官传序》表格式导学案
《伶官传序》导学案4
《西门豹治邺》《伶官传序》学案
《伶官传序》教案15
欧阳修和《伶官传序》学案(含答案)
《伶官传序》学案2
《伶官传序》教案(含教学反思)
《伶官传序》学案
《伶官传序》教案14
《伶官传序》教案13
《伶官传序》教学设计12
《伶官传序》教案12(两课时)
《伶官传序》教案11
欧阳修《伶官传序》原文和译文
《伶官传序》《项脊轩志》教案及练习
《伶官传序》教案10
《伶官传序》教学设计9
《伶官传序》教案8
《伶官传序》教案7

   版权所有 我爱语文网   浙ICP备05019169号-2   公安备案号 :330381023305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