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字典 | 成语词典 | 诗词大全 | 文言文翻译 | 小学语文 | 本站手机版

  您的位置教案下载 >>选择性必修中册 >>致大海 >>
统编版高二选择性必修中册《致大海》教案2
作者:   上传者:tomacc  日期:21-11-19


教学目标 

1.了解普希金及其创作风格,了解诗歌的写作背景。 

2.梳理诗歌结构,理解诗歌内容,分析大海的象征意义。 

3.领悟诗人通过对大海的热爱和赞颂所表达的情感。 

核心素养 

语言建构与运用:品味优美的诗歌语言,学习丰富的表现手法,提高诗歌鉴赏的能力。 

思维发展与提升:了解普希金的生平、主要作品及写作的时代背景。 

审美鉴赏与创造:理解诗中的意象与意境,会诗中所蕴含的复杂的思想感情。文化传承与理解:体味诗人对自由的热烈向往与积极奋进的精神。 

重点:理解大海的象征意义,领悟诗歌主旨。 

难点:学习丰富的表现手法,提高诗歌鉴赏的能力。 

课前准备 

1、指导学生完成预习 

2、制作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当你身处逆境之时,当你面对人生的低谷之时,你会想到什么?会说些什么?又会告诉谁呢?今天,让我们一起跟着普希金,学习他的《致大海》。 

二、写作背景 

《致大海》是一首著名的政治抒情诗,这首诗写于1824年,是在12月党人武装起义的前一年。此前,由于普希金的激进思想不容于沙皇专制政府,他们原想把他流放到西伯利亚。由于他老师说情,让他去了南高加索,其实是变相流放。普希金性格刚正不阿,不愿迎合当地总督,又被革职遣送回乡(第二次流放)。临走前,普希金站在髙加索海边登髙望远,波涛汹涌的大海激荡起他的万端思绪,流放生活期间远离朋友、远离文学界,精神上非常孤独,他也曾产生过从海上逃亡到南欧、彻底离开俄国的计划,但宣告失败。就是在这种抗争无效期望渺茫的心境中,孕育了这首诗篇。 

三、作者介绍 

普希金(17991837),俄国浪漫主义文学的杰出代表,现实主义文学的莫基人,现代标准俄语的创始人。普希金的抒情诗有800余首,内容非常广泛,既有政治抒情诗《致恰达耶夫》《自由颂》《致西伯利亚的囚徒》等,也有大量的爱情诗和田园诗,如《致克恩》和《我曾经爱过你》等。此外,他还创作了诗体小说《叶甫盖尼奥涅金》、散文体小说《别尔金小说集》及关于普加乔夫白山起义的长篇小说《上尉的女儿》。普希金的创作对俄罗斯现实主义文学及世界文学的发展都有重要影响,高尔基称之为“一切开端的开端”。 

四、题目解读      

①致,向对方表示情意。 

②大海,诗歌抒情的对象。 

五、层次结构 

本文共分为四个部分: 

第1至2节:写诗人向大海告别,表达了对大海的热爱之情;   

第3至7节:表达了因自身的不自由而感到的悲伤痛苦; 

第8至13节:写缅怀英雄拿破仑和伟大的诗人拜伦; 

第14至15节:表明了永久怀念大海。 

六、全文分析 

1.朗诵诗歌,并请快速划出描写大海句子并加以概括。 

明确: 

大海的美丽:波浪、容光; 

大海的人情味:悲哀的喧响、召唤的喧响; 

大海的深远:心灵的愿望所在; 

大海的阴沉:声调; 

大海的特点:自由、寂静、反复无常、任性…… 

2.《致大海》中,“大海”有什么象征意义?诗歌开头是如何体现的? 

明确: 

(1)“大海”是自由精神的象征。 

(2)诗歌第一句“再见吧,自由的元素”即揭示了这种象征意义。 

3.《致大海》中,诗人面对大海为什么感到悲伤痛苦? 

明确: 

大海的自由奔放,勾起了诗人对自由的“苦思”。如诗句“苦思着我那珍爱的愿望”,这里“珍爱的愿望”,即第6节诗人所写的“直到现在,我还不能离开……随着你的山脊跑开!”诗人为未能逃脱监禁而悲伤痛苦。 

4.诗人为什么厌烦“凝固的石岸?”岸”又有何象征意义? 

明确: 

“石岸”使诗人无法热烈地拥抱大海,整个人“被缚住”了。这些“凝固的石岸”正是黑暗现实的象征,它是拘禁诗人的无边的囚牢,它使诗人向往自由的夙愿无法实现。 

5.朗诵诗歌,请快速划出表现作者热爱自由、追求自由的句子且加以概括。 

明确: 

①开篇以“自由的元素”称呼大海,将其与自由联系在起,意在借对大海的讴歌来表达自己对自由的讴歌。 

②第三节“我全心渴望的囯度啊,大海”直抒胸臆,表达自已的热爱、向往与矢志追求。“迷惘地徘徊”写追求中经历的艰难与迷惘;“珍爱”表现诗人对自由的珍重与热爱。 

6.《大海》中的“你”是谁?有什么特点?诗人为什么要向“你”告别? 

明确: 

“你”指大海,大海这一意象已渗透了诗人强烈的主观情感。在诗人看来,大海就是他的朋友。黄昏寂静时,大海温顺而宁静,“蓝色的浪头翻滚起伏”“骄傲的美闪烁壮观”,仿佛是友人忧郁的絮语,在沉郁地吐诉着心头的哀愁;而波涛汹涌时,惊涛骇浪有如“你任性的脾气的发作”“成群的渔船就会覆没”,仿佛又在召唤着诗人冲破牢笼,奔向自由的远方。大海与诗人共有的自由奔放的精神,使得诗人与大海在感情上相通,所以诗人才会将“大海”当成自己可以倾诉的知己,从而与它深情地话别。 

7.《致大海》中,诗人为什么要写拿破仑和拜伦两个人? 

明确: 

拿破仑和拜伦,一个是身上具有不屈服的精神,一个是自由的歌唱者。他们都有大海般召唤自由的品质,诗人在他们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影子。在这里,诗人、大海和逝去的英雄三者融为一体。诗人极力赞颂英雄拿破仑和拜伦,一方面表明诗人对自由精神的不懈追求,如诗句:“他像你似的深沉、有力、阴郁,/他也倔强得和你一样。”另一方面也反映了诗人对二人的结局和自己前程渺茫、壮志难酬的悲哀,如诗句:“世界空虚了……哦,海洋,/现在你还能把我带到哪里?/到处,人们的命运都是一样:/哪里有幸福,必有教育/或暴君看守得非常严密。” 

8.《致大海》,诗人由大海而想起与大海有关的英雄拿破仑和伟大诗人拜伦,这反映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明确: 

①表达了诗人对自由精神不懈追求的精神; 

②反映了诗人对前程渺茫,壮志难酬的悲哀之情。 

七、中心思想 

《致大海》通过讴歌大海,抒写了诗人向往自由的强烈愿望,表现了诗人在沙皇残酷专制统治的现实面前,不屈不挠、追求思想的执着精神。 

八、写作特点 

1、象征的手法。 

诗人以大海作为自由精神的象征,把大海人格化,直接同大海对话,向大海告别。诗人借大海自由奔放的壮美形象,生发联想,尽情抒怀,纵情歌唱大海的精神气度,实际上是表达自己对自由景仰。 

2、浓厚的抒情气氛。 

诗人对大海以“你”相称,是诗人对大海的倾诉,诗人在诗中以抒情主人公的身份出现,直接对大海表达自己的激情,并蕴含深沉的苦闷,使全诗具有哀歌式的忧郁美。 

3、虚实相间。 

诗人与大海相遇,他胸中涌动着海一样的澎湃。诗人把岛、岩石想象成凝固的浪峰,这已是诗人改变的自然,接着,诗人由观照海,到由海反观,最后与海同一。这一瞬间,海是诗人向远方的延伸,是海向俄罗斯土地的延伸,这就是作者创作这首诗的思维流程,也是解读这首诗的一个关键。全诗虚实相间,在现实描写与历史玄思中进行转换,从起笔到收笔分别勾勒出两幅简洁而有力的图画:激情奔涌的大海与一位沉思而愁苦的诗人;依旧雄伟壮丽的大海与一位醒悟而坚强的诗人。诗人致大海,既是致有形的大海,又是借此致无形的斗争精神。 

九、补充资料 

普希金的语言特色 

亚历山大谢尔盖耶维奇普希金抒情诗语言的丰富、简洁。他的抒情诗的语言使用广泛,不仅包容了浪漫的美文和传统的诗歌字眼,还有现实的话语、日常惯用语和乡野民间词汇,甚至还有古斯拉夫语和时髦的外来词等等。尤其是他关于爱情的诗歌,篇幅不大,但结构紧凑、语言精练、十分精致。 

布置作业 

普希金的《致大海》,以大海作为自由精神的象征,表达了诗人与大海相通的自由精神。“致”,向对方表示(礼节、情意等)。可见,诗人运用了拟人的手法,赋予大海以人的形象。请你以“致××”为题,运用拟人手法和第二人称,写一段抒情文字,300字左右。   

课后训练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单峰驼 

侯汝华 

单峰驼走过戈壁, 

孤寐者,请步足迹而前来, 

我有一阕过绿洲之奇丽, 

为你远行者洗尘。 

我的笛曲虽已残破, 

犹能回奏悦耳之音, 

有人嫌为陈腐的节调, 

于你都如晨兴的新鲜。 

罂粟,山茶,为何而红? 

野葡萄,玫瑰,为何而馥郁? 

让这血艳的芬芳, 

温慰你生命的颓败。 

沈默吧,不要让声音 

刺破你的华梦, 

而恢复你冷硬之昔年, 

使人感着如明月的悲惨。 

莫谓旅路之辽长, 

明天或有无边的雾和烟云, 

请步单峰驼之后尘, 

用希望矫健你的两腿。 

(有删改) 

1.下列对本诗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歌以“单峰驼走过戈壁”起笔,再现单峰驼的雄姿,突出单峰驼的坚忍,以便在读者心中唤起对单峰驼的赞佩感。 

B.第二节诗紧承第一节,诗人就自己的歌和“孤寐者”进行对话,愿望和热情溢于言表。 

C.第四节中,诗人鼓励“孤寐者”坚决地诀别过去,不要再做黄粱美梦,不要再受其他声音的干扰与诱惑而倒退。 

D.最后一节中,诗人进一步鼓舞“孤寐者”不要怕前面的艰难,应该努力战胜困难,勇敢地奔向未来。 

2.下列对本诗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我有一阕过绿洲之奇丽”一句中,用绿洲反衬浑茫的戈壁,使绿洲显得更明丽悦目,从而在跋涉者眼前点亮希望的火花,令人振奋。 

B.第二节中,“晨兴的新鲜”主要来源于视觉感受,而“笛曲”却是作用于听觉,诗人在这里巧妙地运用了对比手法。 

C.“而恢复你冷硬之昔年,/使人感着如明月的悲惨”,夜空中的明月是清冷孤寂的,用它来形容“昔年”非常具有表现力。 

D.本诗没有剑拔弩张的气势,没有标语口号的呐喊,画面生动而又蕴含哲理,诗味浓郁而又明朗清丽,是一支别具韵味的壮行之歌。 

3.本诗的第四、五节,诗人都是在鼓励“孤寐者”,但鼓励的角度有所不同,请结合诗句简要说明。 

4.在第三节诗里,诗人为什么要写罂粟、山茶、野葡萄、玫瑰争艳的美丽景致?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答案及解析: 

答案: 

1.C;2.B 

3.第四节是从过去的角度鼓励“孤寐者”不要退回到过去,应该坚决地诀别过去;第五节是从未来的角度鼓励“孤寐者”不要怕前面的艰难,要不停地奋进。 

4.“孤寐者”在生命中颓败过,如今他虽步单峰驼的足迹踏上征程,但远行跋涉又不免寂寞,有时甚至会遭受挫折,重生“颓败”之感。因此,诗人着意提醒“孤寐者”:艰难的旅途中还有鲜花为你开放,花果为你香气馥郁,你的心中应始终充满希望。 

解析: 

1.本题考查分析诗歌内容的能力。C项,“不要再做黄粱美梦”错误,应是鼓励“孤寐者”勇敢地怀着“华梦”前进。 

2.本题考查分析作品的体裁特征和表现手法的能力。B项,“诗人在这里巧妙地运用了对比手法”错误,“‘晨兴的新鲜’主要来源于视觉感受,而‘笛曲’却是作用于听觉”,此处运用的手法不是“对比”,而是“通感”。 

3.本题考查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义,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的能力。先看第四节,在诗歌的第四节中,诗人鼓励“孤寐者”要坚决地诀别过去,勇敢地怀着“华梦”前进,不要受其他声音的干扰与诱惑而倒退,“而恢复你冷硬之昔年,/使人感着如明月的悲惨”,这是从过去的角度来鼓励孤寐者要诀别过去。再看第五节,在这一节中,诗人进一步鼓舞“孤寐者”要无惧困难,勇奔未来,如果说前一节说的是不要退回到过去,那么这一节说的是不要怕未来的艰难。四、五两节诗从过去、未来两方面对“孤寐者”叮嘱劝慰。 

4.本题考查探讨作者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的能力。解答此题,需重点分析第三节前后的内容,再分析第三节诗中罂粟、山茶、野葡萄、玫瑰这些景物的特点,最后分析两者之间的关系。诗歌主要塑造了“孤寐者”的形象,借单峰驼来展现孤寐者的旅途,而旅途中的孤寐者曾经历“生命的颓败”,现在他踏上旅途,但旅途不免寂寞,不免坎坷;再看第三节中所写的景象,在这一节中,诗人描绘出一派鲜花盛开、花果香气馥郁的景致——罂粟、山茶竞相开放,野葡萄、玫瑰散发香气,它们不论为何而开、为何而馥郁,意象都是美丽的,景致都是令人赏心悦目的。诗人祝愿说:“让这血艳的芬芳,/温慰你生命的颓败。”由此可知,诗人在借助这些景象提醒“孤寐者”:艰难的旅途中还有鲜花为你盛开,花果为你飘香,戈壁会有绿洲,未来还有希望。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会员中心
上传资料 资料求助
 站内搜索

   

 栏目推荐
  中考历届试卷
  高考历届试卷
  初中题库
  高中题库
 相关资料
《致大海》ppt课件(16页)
《致大海》教案5
《致大海》教学设计4
《致大海》学案3
择性必修中册《致大海》导学案
《迷娘(之一)》《致大海》《自己之歌》《树和天空》预习导学案
《迷娘(之一)》《致大海》《自己之歌》《树和天空》ppt课件
《致大海》导学案
《迷娘(之一)》《致大海》《自己之歌》《树和天空》练习
《致大海》教案2
《致大海》ppt课件5
《致大海》课堂实录
《致大海》赏析(2篇)
普希金《致大海》原文阅读
《致大海》ppt课件4
外国诗三首之《致大海》《篱笆那边》《我愿意是急流》教案4
外国诗歌四首《致大海》《我一无所求》《底片》《黑八月》ppt课件1
外国诗歌四首《致大海》《我一无所求》《底片》《黑八月》教案2
外国诗歌四首《致大海》《我一无所求》《底片》《黑八月》教案1
《致大海》mp3音频配乐朗读
《致大海》ppt课件3
外国诗三首之《致大海》《篱笆那边》《我愿意是急流》教案3
《致大海》flash课件1
《致大海》ppt课件2
外国诗三首《致大海》ppt课件1
外国诗歌四首《致大海》教案1
《致大海》赏析之一、二
涛声阵阵诉衷肠,大海飞歌颂自由——普希金《致大海》赏析
《致大海》说课稿
《外国诗三首》——《致大海》《篱笆那边》《我愿意是急流》教案2
外国诗三首之《致大海》《篱笆那边》《我愿意是急流》教案1
外国诗三首(第一课时《致大海》)

   版权所有 我爱语文网   浙ICP备05019169号-2   公安备案号 :330381023305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