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字典 | 成语词典 | 诗词大全 | 文言文翻译 | 小学语文 | 本站手机版

  您的位置教案下载 >>选择性必修中册 >>致大海 >>
择性必修中册《致大海》导学案
作者:   上传者:tomacc  日期:21-11-19


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及创作特点,把握本诗的写作背景。 

2、理清诗歌结构,分析诗中大海的特征,理解大海的象征意义。 

3、领悟诗歌主旨,深入领悟诗人通过对大海的热爱和赞颂所表达的情感。  

重点:分析诗中大海的特征 

难点:理解大海的象征意义,领悟诗歌主旨。 

学习过程 

一、预习新课 

《致大海》通过讴歌大海,抒写了诗人向往自由的强烈愿望,表现了诗人在沙皇残酷专制统治的现实面前,不屈不挠、追求思想的执着精神。 

二、导学基础知识 

(一)写作背景: 

1820年,普希金因创作了大量的政治诗而引起沙皇的惊慌,被沙皇政府放逐到俄国南部任职。由于他热爱自由,不愿阿谀逢迎敖德萨总督,于1824年又被流放外地。临别前夕,诗人登上海边的岩石,面对波涛汹涌的大海,想起自己坎坷的经历,想起与大海有关的英雄,怀古伤今,不禁思绪起伏,他的心像大海一样深沉、激荡,于是写下了这首诗。 

(二)作者简介: 

亚历山大谢尔盖耶维奇普希金(1799年6月6日-1837年2月10日),俄国诗人、作家。 

1799年6月6日,出生于莫斯科一个贵族地主家庭。1811年6月,考入皇村学校。1814年7月,诗歌《致诗友》发表在《欧洲通报》上。1817年3月,出版了第一本诗集《亚历山大普希金诗集》;7月,完成诗歌《自由颂》,造成一定影响。1819年7月,写出诗歌《乡村》。1820年3月,完成第一部长诗《鲁斯兰和柳德米拉》,引起文坛关注。1821年,完成长诗《高加索的俘虏》。1825年,完成短诗《假如生活欺骗了你》。1828年,完成诗体小说《叶甫盖尼奥涅金》。1830年,参加《文学报》的编辑工作。1833年10月,完成长诗《青铜骑士》;12月30日,被尼古拉一世任命为宫中低级侍从。1836年10月,完成小说《上尉的女儿》。1837年2月10日,因决斗负伤而死。 

三、总体感知 

本文共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1-3节),对大海的热爱之情和因自身的不自由而感到的悲伤痛苦。 

第二部分:(第8-13节),缅怀英雄拿破仑和伟大的诗人拜伦。 

第三部分:(第14-15节),永久怀念大海。 

四、导读理解 

1.诗人为什么厌烦“凝固的石岸?“岸”又有何象征意义? 

“石岸”使诗人无法热烈地拥抱大海,整个人“被缚住”了。这些“凝固的石岸”正是黑暗现实的象征,它是拘禁诗人的无边的囚牢,它使诗人向往自由的夙愿无法实现。 

2.诗人为什么永远不会忘记大海? 

在压抑之中,唯有大海没有把诗人“遗忘”。诗人愿意久久倾听大海“黄昏时分的轰响”,欣赏大海“壮观的美色”。 

3.《大海》中的“你”是谁?有什么特点?诗人为什么要向“你”告别? 

“你”指大海,大海这一意象已渗透了诗人强烈的主观情感。在诗人看来,大海就是他的朋友。黄昏寂静时,大海温顺而宁静,“蓝色的浪头翻滚起伏”“骄傲的美闪烁壮观”,仿佛是友人忧郁的絮语,在沉郁地吐诉着心头的哀愁;而波涛汹涌时,惊涛骇浪有如“你任性的脾气的发作”“成群的渔船就会覆没”,仿佛又在召唤着诗人冲破牢笼,奔向自由的远方。大海与诗人共有的自由奔放的精神,使得诗人与大海在感情上相通,所以诗人才会将“大海”当成自己可以倾诉的知己,从而与它深情地话别。 

4.《致大海》中,诗人为什么要写拿破仑和拜伦两个人? 

拿破仑和拜伦,一个是身上具有不屈服的精神,一个是自由的歌唱者。他们都有大海般召唤自由的品质,诗人在他们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影子。在这里,诗人、大海和逝去的英雄三者融为一体。诗人极力赞颂英雄拿破仑和拜伦,一方面表明诗人对自由精神的不懈追求,如诗句:“他像你似的深沉、有力、阴郁,/他也倔强得和你一样。”另一方面也反映了诗人对二人的结局和自己前程渺茫、壮志难酬的悲哀,如诗句:“世界空虚了……哦,海洋,/现在你还能把我带到哪里?/到处,人们的命运都是一样:/哪里有幸福,必有教育/或暴君看守得非常严密。” 

5.在《致大海》中,诗人面对汹涌澎湃的大海,倾吐了哪些感受?结合诗人生平的遭际,说一说诗人为什么称大海为“自由的元素”。 

(1)《致大海》的内容十分丰富,有对大海的礼赞,有对历史人物的联想,也有个人对海的深沉倾诉,还有告别大海时的惆怅和心灵的震颤,它是一曲大海的颂歌,是对人生命运的深沉咏叹,是对自由的热情礼赞。 

(2)它的著名的首句“再见吧,自由的元素”,一语道出大海的实质,使大海从此成为人类自由精神的象征。因为诗人生活在一个沙皇专制统治的国度,因为自己的流放命运和备受压抑的人生处境,诗人迫切渴望自由,而大海的辽阔、奔放和桀骜不驯就成为对他的自由精神和意志的召唤,因此诗人会把大海作为“自由的元素”来表现。 

6.诗人如此热爱的大海,有没有象征意义?你认为象征了什么? 

诗人笔下的大海,首先是真实存在的大海,它自由奔放、浩渺无际,黄昏时分无比幽静,脾气发作时席卷一切,它具有自然界中海洋的物质形态和各种特性,在诗中也给人以视觉和听觉的种种感受。但诗人笔下的大海,又是被人格化了的大海,被诗人赋予了种种情感和精神,它成为诗人心灵的寄托和对话者,它具有了强烈的象征色彩,它象征着一种自由的意志,象征着一种永远不屈于任何奴役的生命存在。 

自我检测 

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海风 

【法】马拉美 

肉体是悲惨的,唉!我读过所有的书籍, 

逃遁!逃向那边!我感到鸟儿们醉心 

在无名的泡沫和蓝天的中间! 

沉入大海的这颗心将一无所恋: 

映入眼帘的古老花园, 

夜呵!这照耀着洁白无瑕的 

空纸上凄凉的灯光, 

还有那哺乳婴儿的少妇,都不能将我留下。 

我要离去!轮船,摇晃着你的桅樯, 

向着一个异国的自然起锚! 

烦恼,我受着热望的折磨, 

眼前犹自闪现着那挹泪诀别的情景, 

也许,桅樯会招来风暴 

风暴倾覆了船只, 

沉没了桅樯,沉没了桅樯,又不见肥沃的岛屿…… 

然而,我的心啊,倾听着水手的歌! 

1.诗人为什么说“肉体是悲惨的”?从诗中可以找到答案吗? 

2.诗人为什么要“逃”? 

3.“水手的歌”象征着什么?它对诗人有什么样的意义? 

答案以及解析 

答案: 

1.“唉!我读过所有的书籍”,阐明了诗人得出这样的认识的原因。书籍开启了他的心智,书籍中飞翔着的思想、精神像鸟儿般自由,而人却要受到肉体的限制,肉体像牢笼一般囚禁着人的灵性、人的思想。在灵性与肉体的争斗、撕扯之中,诗人愈加感到肉体是悲惨的。 

2.现实生活中的诱惑太多,“古老花园”“空纸上凄凉的灯光”“哺乳婴儿的少妇”,象征着内容丰富的现实生活,有宁静,有温馨,有优愁,又充满各种矛盾,所以诗人要“逃”。 

3.“水手的歌”象征的是自由、狂野、无拘无束、强悍、无限的希望和诱惑。它是诗中的“我”离开现实、逃向那边的动力和依托。 

解析: 

1.诗歌的第一行“肉体是悲惨的,唉!我读过所有的书籍”提示了解答本题的关键,即“书籍”里有什么让“我”感到“肉体是悲惨的”。 

2.诗人身处“这边”,却要逃向“那边”,说明“那边”和“这边”肯定有明显的不同,因此,概括出“这边”让诗人“逃”的原因即可。 

3.诗歌中说:“然而,我的心啊,倾听着水手的歌!”很明显“水手的歌”对“我”有一种极大的吸引力。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会员中心
上传资料 资料求助
 站内搜索

   

 栏目推荐
  中考历届试卷
  高考历届试卷
  初中题库
  高中题库
 相关资料
《致大海》ppt课件(16页)
《致大海》教案5
《致大海》教学设计4
《致大海》学案3
统编版高二选择性必修中册《致大海》教案2
《迷娘(之一)》《致大海》《自己之歌》《树和天空》预习导学案
《迷娘(之一)》《致大海》《自己之歌》《树和天空》ppt课件
《致大海》导学案
《迷娘(之一)》《致大海》《自己之歌》《树和天空》练习
《致大海》教案2
《致大海》ppt课件5
《致大海》课堂实录
《致大海》赏析(2篇)
普希金《致大海》原文阅读
《致大海》ppt课件4
外国诗三首之《致大海》《篱笆那边》《我愿意是急流》教案4
外国诗歌四首《致大海》《我一无所求》《底片》《黑八月》ppt课件1
外国诗歌四首《致大海》《我一无所求》《底片》《黑八月》教案2
外国诗歌四首《致大海》《我一无所求》《底片》《黑八月》教案1
《致大海》mp3音频配乐朗读
《致大海》ppt课件3
外国诗三首之《致大海》《篱笆那边》《我愿意是急流》教案3
《致大海》flash课件1
《致大海》ppt课件2
外国诗三首《致大海》ppt课件1
外国诗歌四首《致大海》教案1
《致大海》赏析之一、二
涛声阵阵诉衷肠,大海飞歌颂自由——普希金《致大海》赏析
《致大海》说课稿
《外国诗三首》——《致大海》《篱笆那边》《我愿意是急流》教案2
外国诗三首之《致大海》《篱笆那边》《我愿意是急流》教案1
外国诗三首(第一课时《致大海》)

   版权所有 我爱语文网   浙ICP备05019169号-2   公安备案号 :330381023305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