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字典 | 成语词典 | 诗词大全 | 文言文翻译 | 小学语文 | 本站手机版

  您的位置教案下载 >>选择性必修中册 >>树和天空 >>
《树和天空》教案4
作者:   上传者:tomacc  日期:21-11-21


【学习目标】 

1、了解特朗斯特罗姆的创作成就及其在世界文学史上的地位。 

2、体会诗歌的写作特色,如奇特的想象、鲜明的意象、朦胧的意境等。 

3、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体会诗歌的多元主题,如自然的生生不息、人与自然的关系、生命的奇迹等。 

【核心素养】 

语言建构与运用:了解特朗斯特罗姆的创作成就及其在世界文学史上的地位。 

思维发展与提升:体会诗歌的写作特色,如奇特的想象、鲜明的意象、朦胧的意境等。 

审美鉴赏与创造:鉴赏诗歌的意境美、想象美。 

文化传承与理解:体会诗歌的多元主题,如自然的生生不息、人与自然的关系、生命的奇迹等。 

【教学重难点】 

重点:诗歌意象选择的特点和寄托的感情。 

难点:独特的诗歌形式。  

【课前准备】 

1、指导学生完成预习 

2、制作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唯其执着,才会精益求精,才会马到成功。你看,那个奥地利的卡夫卡,只是个银行职员,却笔耕不辍,创作了蜚声世界的《变形记》,创作成了他活着的唯一目的,人生的唯一意义,那《城堡》《变形记》中的主人公,其实就是他自己呀。瑞典诗人特朗斯特罗姆写作长诗《画廊》时几乎花尽了十年光阴,就连诗《有太阳的风景》也断断续续用了七年的时光才创作完成,正是凭借这种执着的精神,他才摘取了诺贝尔文学奖的桂冠。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一)作者介绍 

特朗斯特罗姆(1931-2015),瑞典诗人,被誉为“20世纪西方最后一位诗歌巨匠”。同时,他也是一位心理学家。他1954年发表诗集《17首诗》,轰动诗坛。他于2011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他善于从日常生活入手,把激烈的情感寓于平静的文字里,将欧洲古典象征主义和超现实主义熔于一炉。特朗斯特罗姆的主要作品集有《17首诗》《路上的秘密》《完成一半的天堂》等。 

(二)写作背景 

1931年4月15日,特朗斯特罗姆出生于斯德哥尔摩。三岁时,父母离婚,和母亲一起在斯德哥尔摩长大。而斯德哥尔摩群岛上的环境是他诗歌的一个重要起点。他很早就对地理和科学,特别是昆虫学产生了兴趣。十几岁时,对艺术表现出兴趣,开始弹钢琴,并很快接触诗歌。在他的诗中,生活世界与大自然向来关系密切,无须附加理智的连接,生活世界本身就是自发地发生的、具有大自然特征的显现过程;自然本身就需要一个世界才能来照面,自然立足于存在的实体,共在于人们生存的世界,与人们神秘的想象力。 

(三)题目解说 

“树和天空”言简意赅,点明了诗歌的写作对象;同时,“天空”为“树”提供了背景,意象鲜明,给读者提供了无限的想象间。 

(四)课文结构 

全文可分为二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1节),写树在雨中获得生机。 

第二部分:(第2节),写树在等待成长的时机。 

三、精读课文,深入分析 

1、请用“/”给全诗标明朗读节奏。 

一棵树/在雨中/走动 

在倾洒的灰色中/匆匆走过/我们身边 

它有急事。/它汲取/雨中的生命 

就像/果园里的/黑鹂 

雨停歌。/树/停下脚步 

它/在晴朗的夜晚/挺拔地静闪 

和我们一样/它/在等待/那瞬息 

当雪花/在空中/绽开 

2、《树和天空》中,作者说“在倾洒的灰色中匆匆走过我们的身边\',“我们”是谁?在诗中有什么存在意义?答案“我们”是旁观者、见证人、陈述者,是自然生命律动的记录员。 

见证了树“在雨中走动”“有急事”“汲取雨中的生命”“停下脚步”和“等待”的情形。即便在“灰色”中也依然可以“汲取雨中的生命”,而那“果园里的黑鹂”更是一个关于生命的积极乐观又欢愉的精灵。真正健全的生命懂得享受自然的每一种赐予,于是在“晴朗的夜晚”才有了它们“挺拔”的身姿。而支撑这一切的,除了对宇宙规律的默认,更多的应该还是对那个雪花绽开的瞬息最为坚执的等待!“雪花”在这里有着丰富的内涵,作为冬天的象征,它不可避免地预示着寒冷,然而它又恰恰使强力的意志得到了最充分的凸显。承续前文,它又是万物对宇宙规律一次充满自信的认可与迎取。 

3、诗人以旁观者的身份来写树和大自然,有什么好处? 

诗人以旁观者的身份来写树和大自然,角度新颖,使诗人与树的视角发生转移,树的走动其实是诗人在树林中走动。树如同无言的智者,把诗人瞬间的感受表达了出来。诗人感受到了人生的匆忙,而过天晴,树林静谧,这优美的情景,又让诗人的内心更加宁静,焕发出对美好生活的期待。 

四、品读课文,加深感悟 

1.请概括本文中心思想 

诗歌通过对树和雨的描写,构成了朦胧、优美的意境,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的生生不息、人与自然的关系、生命的奇迹等多层次的思考,给读者以启迪。 

2.赏析本文写作特点 

(1)想象丰富而奇特。 

诗人表达的是对自然、对世界、对人生的看法,但诗人却选取了“树”这一意象,充分发挥想象,以拟人的修辞手法,写“树在雨中走动”“匆匆走过”“有急事”“在等待那瞬息”,缺予“树”以人的动作和感情,想象奇特。 

(2)意境优美而朦胧。 

“树”“天空”“雪花”都是日常生活中极为常见的事物,但经诗人的描写,一下子就具有极为优美的画面感,读者眼前似乎出现了一棵“在而中走动”的树,似乎出现了“在空中较开”的雪花。诗歌的语言是通俗易懂的,但诗人善于通过隐喻和象征来表达深刻的含意,言浅而旨远。如“倾洒的灰色”中,“灰色”为什么可以“倾洒”?“灰色”又象征什么?又如“雪花在空中绽开”意境优美,但又并不仅仅是写雪花,“雪花”还指美好的未来、美好的瞬间等。只有真正读懂了蕴含在诗歌语言背后的深层含意,才能把握诗歌的主旨。 

【资料拓展】 

诺贝尔奖 

诺贝尔奖,是以瑞典的著名化学家、硝化甘油炸药的发明人阿尔弗雷德贝恩哈德诺贝尔的部分遗产(3100万瑞典克朗)作为基金在1895年创立的奖项。 在世界范围内,诺贝尔奖通常被认为是所有颁奖领域内最重要的奖项。 

诺贝尔奖最初分设物理、化学、生理学或医学、文学、和平等五个奖项,于1901年首次颁发。1968年,瑞典国家银行在成立300周年之际,捐出大额资金给诺贝尔基金,增设“瑞典国家银行纪念诺贝尔经济科学奖”;该奖于1969年首次颁发,人们习惯上称这个额外的奖项为诺贝尔经济学奖。 

诺贝尔奖以“诺贝尔奖基金会”每年的利息或投资收益授予世界上在这六个领域对人类做出最重大贡献的人。截止至2019年,诺贝尔奖共授予了919位个人和24个团体,这其中4位个人以及1个团体(联合国难民署)曾两次获得诺贝尔奖、1个团体(红十字会)曾三次获得诺贝尔奖,故总计923次授予个人、27次授予团体。诺贝尔奖包括金质奖章、证书和奖金。  

五、课堂小结,回顾收获 

这首诗主要探讨自我与周围世界的关系。诗人善于运用意象、隐喻来表现内心世界。“树和天空”的关系,也就寓示着存在(人与自然)与无限、与永恒的关系。“我们”(在这里代表人类与自然等存在)相互关爱与扶持着,既在“天空”下积极地承受它的所有赐予和挑战,同时又对天空怀抱着最虔诚的爱、敬畏以及等待。 

六、布置作业,及时巩固 

本课的四首外国诗歌,运用各种典型的意象,运用象征或想象的手法,营造优美的意境,表达自己的情思。请你从下面几个意象中任选一个,运用象征或想象的手法,写一段250字左右的抒情片段。 

杨柳    梅花    大海    夕阳 

【课后训练】 

1.请仿照对余秋雨的评价示例,以易卜生为描述对象,从第二人称的角度写一段评价。要求: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不少于80个字。 

示例:(余秋雨)一生文化苦旅行无疆,寻觅中华笛声叹千年。你因书写文化的历史而被载入历史。你用自己的努力唤起了中国人更多的对中国文化的温情和敬意。 

(易卜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仿造下面的示例,自选话题,另写两句话,要求内容贴切,句式与示例相同。 

示例:种子,如果害怕埋没,那它永远不能发芽。 

鲜花,如果害怕凋谢,那它永远不能开放; 

矿石,如果害怕焚烧,那它永远不能成钢; 

3.请根据下列画框句子的句式、修辞手法和境界仿写句子,使上下文构成前后连贯合理的排比句。 

也许你无法成为深邃的蓝天,但是你可以做飘逸的白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只要你满怀信心,善于发现,你就会感受到生命的意义。 

4.仿照示例,用所给材料续写三句话,要求内容贴切,句式与所给示例相同。 

示例: 

陶渊明在南山脚的余晖下,采菊东篱,以释怀诠释了生命的闲适。 

材料: 

浪涛   喧嚣   呜咽 

借豪放解读   用真情感悟   以傲骨见证 

泪湿青衫   引吭高歌   情钟莲花 

赤壁前   世俗声   琵琶声 

【课后训练答案解析】 

1.答案:用人物遭遇反映社会现实,借辛辣语言剖析人世虚伪。你是“现代戏剧之父”,你从高处看人群,看清了一些人的真正本性你提出问题,激发观众去思考,无愧于“伟大的问号”之称。 

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鲜明、生动的能力。示例中总结了人物的影响,突出了人物的写作风格。对易卜生的评价也可以突出这两点。 

2.答案:蜡烛,如果害怕燃烧,那它永远不能发光。 

航船,如果害怕风浪,那它永远不能到达彼岸。 

解析:此题考点为仿写句子。从句式来看,每一句都形成了“XX如果害怕……,那它永远不能……”的结构。内容上,提出有针对性的假设,体现“不经艰难不成材”的道理即可。  

3.答案:【示例】也许你无法成为浩瀚的大海;但是你可以做清幽的小溪;也许你无法成为辽阔的草原;但是你可以做执着的小草 

解析:本题考查仿用句式的能力。此类题目要根据已给语句的内容和意境来把握,充分发挥联想和想象来组织答案,注意仿照前面语句的句式和修辞手法。本题要注意例句主要运用的修辞手法是比喻,内容上注意喻体的大与小、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4.答案:(示例)白居易在琵琶声的呜咽里,泪湿青衫,用真情感悟了迁谪的无奈。 

周敦颐在世俗声的喧嚣中,情钟莲花,以傲骨见证了独善的珍贵。 

苏东坡在赤壁前的浪涛上,引吭高歌,借豪放解读了命运的坎坷。 

解析:解答本题,不仅要综合运用语法、修辞的知识,还要分析所给材料之间的关系。仿写时,可根据材料所给定的内容,将人物及相关内容一一对应;再按照示例的句式,写出完整的句子即可。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会员中心
上传资料 资料求助
 站内搜索

   

 栏目推荐
  中考历届试卷
  高考历届试卷
  初中题库
  高中题库
 相关资料
《树和天空》pptx课件(25页)
《树和天空》教学设计3
《树和天空》学案2
《迷娘(之一)》《致大海》《自己之歌》《树和天空》预习导学案
《树和天空》pptx课件(21页)
《树和天空》ppt课件3
《迷娘(之一)》《树和天空》教案1
《树和天空》ppt课件2
《树和天空》导学案
《迷娘(之一)》《致大海》《自己之歌》《树和天空》ppt课件
《树和天空》教案2
特朗斯特罗姆《树和天空》原文阅读
《树和天空》教案1
《迷娘(之一)》《致大海》《自己之歌》《树和天空》练习

   版权所有 我爱语文网   浙ICP备05019169号-2   公安备案号 :330381023305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