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字典 | 成语词典 | 诗词大全 | 文言文翻译 | 小学语文 | 本站手机版

  您的位置教案下载 >>选择性必修下册 >>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合集 >>
统编新版选择性必修下册第一单元“单元研习任务”教学设计
作者:   上传者:tomacc  日期:21-11-29


活动目的

1.认识学习古诗词在当今社会的意义。

2.比较《氓》和《孔雀东南飞》两首叙事诗的异同。

3.学会分析古诗词虚实相生的艺术手法。

4.比较《望海潮》《扬州慢》在意象选择和意境营造上的不同。

5.分析阅读欣赏古诗词获得的审美体验。

活动时间  适当穿插在课文教学中或利用班会时间开展专题活动。

活动一:“今天,我们为什么读古诗词”班级研讨会

一、抛出问题

诵读和欣赏本单元所选的诗词名作,结合已经学过的古诗词,联系当代文化生活中有关古诗词诵读的现象,想一想:在现代忙碌的生活中,古诗词究竟是必需品还是调味品?在当代社会生活中,你能看到哪些古诗词的“渗透”?你感觉古诗词的学习到底对自己的语文素养提升有哪些帮助?......围绕这些问题,以“今天,我们为什么读古诗词”为主题,举办一次班级研讨会。结合学习古诗词的心得,提炼观点,推选代表在会上发言。

二、思路点拨

关于对待学习古诗词的态度,思考角度有:①古诗词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载体;②学习古诗词是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坚定文化自信的需要;③学习古诗词,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的职责;等等。

关于古诗词对当今社会生活和文化的“渗透”,可结合《中国诗词大会》《中国好诗词》等电视栏目备受观众喜爱,古诗词在当今一些流行文化形式(如电影、电视剧、网络文学、博文、短视频等)中的体现等进行分析。

关于古诗词对语文素养的提升,思考角度有:①丰富我们的传统文化知识;②感受古人的喜怒哀乐,丰富我们的情感体验,陶冶情操;③中国古典诗词美好、高雅的文字和意趣,可以帮助我们客服焦虑,让我们的心灵更纯净、坦然;④让诗意滋养我们的心灵,让我们的精神更具高贵的气质等等。

三、写作指津

1.什么是发言稿

发言稿是参加会议者为了在会议或重要活动上表达自己意见、看法或汇报思想工作情况而事先准备好的文稿。写发言稿是上台发言前要做好的一项重要的准备工作,也是发言成功的前。

2.发言稿的常见形式

发言稿的写法比较灵活,结构形式要求也不像演讲稿那么严格,可以根据会议的内容、一件事事后的感想、需要等情况而有所区别。常见的形式有:

①开门见山提出本人要谈的问题及对问题的看法,然后说明理由,最后照应开头对全文做简明的总结。

②直接写出要讲的问题或意见,可用序号1、2、3等表示,问题讲完,即告结束,不写开头和结尾。

③汇报经验、情况的发言,内容比较系统,它包括情况叙述、经验介绍、体会收获等,这几方面的内容要连贯地写出来,构成一篇比较完整的文章。

3.写发言稿和演讲稿相似,写发言稿时,要注意三点

①观点要鲜明。对问题持什么看法,要明确表态。对尚未认识清楚的问题,要实事求是的说明; 如果是汇报性的发言,要中心明确,重点突出,不必面面俱到。

②条理清楚。一篇发言稿要谈几方面的问题,每一方面问题要讲哪些条目。都要安排得有条有理,让人听起来容易抓住重点。

③语言简洁明快。发言要直接面向听众,所以,发言的语言一定要简洁明快,尽量不使用啰嗦的句子,更不要使用一些深奥的词句,最好运用大众语言。

4.发言稿的格式:一般包括标题、开场白、正文、结尾四部分。发言稿的收束语一般为“我的发言完毕,谢谢大家”;如果是争论性强的话题,可以说“不当之处,欢迎大家批评指正”等。

5.发言稿的语言:简洁、条理清晰,风格相对书面化。

四、参考范例

挟“诗书”以遨游,抱“辞赋”以长终

--给高一师弟师妹们的一封公开信

亲爱的高一师弟师妹们:

你们好!最近听说“统编本”新教材即将启用,古诗文比重也显著加大,不少同学向我表达了“是否有必要”的疑惑。在此,我郑重地告诉你们:有必要!

古诗文不仅是我们了解古代先贤的窗口,更是我泱泱两千年中华文化的历史见证。从“雨雪霏霏”开始,“星汉灿烂,若出其里”的自然喟叹;“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的人生豁达;“杨柳岸,晓风残月”的绵绵情思……我们吟诵着一篇篇传世佳作,也在朗朗书声中尽览文化的魅力。我们学习的一篇篇古诗文,并不枯燥乏味,反倒在字里行间给我们的心灵补课,让我们如沐春风,在古诗文的海洋里畅游,我们的灵魂不断涤荡升华,让我们愈加不畏风雨,无惧挑战。

现代化与全球化日益发展的今天,各种文化思想不断激荡。唯有沉浸在古诗文的黄金屋中,才能拥有更为深厚的文化自信,让中华之颜如玉般光亮润泽。沈从文先生说:“一个忘记历史的民族,也必将被历史忘记。”请诸位试想,若我们任由古诗文残留在历史的尘埃里,任由她冷落在岁月的风霜中,若连华夏儿女都不再愿意亲近古诗文,不再愿意深情地抚摸她字里行间的文化脉络,不再愿意虔诚地延续她优秀的民族基因,谁能坚信“佛狸祠下”的悲剧不会再重演,谁能相信“戍卒叫,函谷举”的场景不会再蔓延?谁又能肯定“后人复哀后人”的时代不会重来?优秀古诗文中的思想在当今世界依旧历久弥新,依旧对各位同学的人格塑造起着重要的作用。

高中三年里,我学习了不少古诗文,且不说诗词歌赋信手拈来,仅这一本本教材中古诗文的熏陶已让我成长不少。踏上岳阳楼,我体悟“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情怀;泛舟赤壁,我“纵一苇之所如”,纵享“凌万顷之茫然”的超然;登临滕王阁,我也不再对眼前的美景无语凝噎,而是自然浩叹“秋水共长天一色”。当然,看到国际形势纷繁复杂的今天,我也能用“合抱之木,在于合异”来表达期望。

加大古诗词的学习比重,确实有其必要。“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我希望各位师弟师妹们能挟“诗书”以遨游,抱“辞赋”以长终,投入到古诗文的怀抱中去。

祝学业有成!

一位高三师兄

简评:

本文有四大亮点:一、有很强的任务意识,开篇即能针对学弟学妹们的疑惑明确地回答问题,“在此,我郑重地告诉你们:有必要!”铿锵有力,鲜明而坚定!二、有很强的结构意识和分层说理的意识,能条分缕析地具体阐述“加大古诗文的学习比重”的必要性,有宏观的历史角度,有微观的个体角度,亦有对当下国际形势的分析。三、有很强的对象意识和交流意识,能结合自己学习古诗文的体悟,能结合教材中大量古诗文素材,以激发学弟学妹的情感共鸣,交流亲切而自然。四、有较丰厚的文化积淀,语言表达诗意盎然。

略显不足的是,文章虽有宏阔的视野,能结合“现代化与全球化日益发展的今天”这一背景,但对“现代化”与“全球化”的特质分析不够深入,从而影响了“加大古诗文学习”的价值针对性,影响了说理的针砭力度。

(文章来源于网络)

活动二:比较《氓》《孔雀东南飞》的异同

一、抛出问题

中国的古典诗歌以抒情诗为主,也有一些侧重叙事的诗作,如《氓》和《孔雀东南飞》。这两首诗都是讲述古代婚姻爱情悲剧的民歌。试分别梳理它们的情节,从人物形象、语言风格、表现手法等方面比较两首诗作的异同。

二、思路点拨

情节梳理的思路:

可以从人物或叙事主体为中心,概括其做了什么或怎么样了。如《孔雀东南飞》中的刘兰芝(焦仲卿)做了什么或遭遇了什么,结果怎么样了等。如果作品有完整的情节结构,可以按照“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尾声”的顺序进行梳理。

比较异同的思路:

①人物形象

可从社会背景、身份地位、年龄职业、经历遭遇、命运结局等外在属性,肖像、性格、品质等个体属性,以及作者所赋予形象的意义及其创作意图等角度比较。

②语言风格

可以从语言的整体风格和具体特点两个方面进行比较。

语言的整体风格特点及诗歌语言给人的整体感受,如清新明丽、朴实自然、绚丽飘逸、委婉含蓄、庄重典雅、豪放雄浑、婉约细腻、沉郁顿挫、舒朗旷达等。

语言风格的具体特点及是个语言的个性化特点,如语体色彩、音乐节奏、旋律节拍、叠词炼字、语言运用等。

③表现手法

古典诗歌常用表现手法有: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渲染烘托、欲杨先抑、铺垫(伏笔)、照应、卒章显志(画龙点睛)、对比、象征、联想、想象、运用典故、虚实结合、赋比兴等。

三、示例参考

1.情节梳理

《氓》情节:相恋—婚变—决绝。

第一、二章写“氓”与“我”相恋:氓追求“我”,甜蜜定情;“我”陷情网,占卜成婚。

第四、五章写婚变:《氓》负“我”心,弃“我”谴归;多年劳苦,辛酸自知。

第六章写“我”的追忆与感慨:叙述幼年友爱,今日乖离,斥责氓的虚伪,表明一刀两断的决绝态度。

(第三章写“我”的感慨,不在诗歌叙事情节之列。)

《孔雀东南飞》:

开端:兰芝请归

发展(1):仲卿求情,兰芝赠物,兰芝严妆,兰芝辞归,夫妻誓别

进一步发展(2):兰芝伤归,兰芝拒婚,刘兄逼嫁,郡府迎娶

高潮、结局:兰芝备嫁,仲卿生怨,生人死别,双双殉情

尾声:合葬化鸟,告诫后人

2.《氓》与《孔雀东南飞》对比鉴赏

对比点 相同点 不同点

人物

形象 ①女主人公都生活在男权社会里,都没有独立的经济地位,身份地位低下。

②女主人公都具有温柔、体贴、勤劳、善良、坚强等性格特征。

③女主人公都忠于爱情、渴望爱情幸福。

④女主人公都是被污辱被损害的对象,婚姻都是悲剧结局。 ①《孔雀东南飞》比《氓》塑造了更多人物,除女主人公外,还有焦仲卿、焦母、刘兄等。

②《孔雀东南飞》中的女主人公形象更为饱满、立体;性格更为丰富、复杂;表现更有力度。

③《氓》女主人公是自由恋爱;而刘兰芝的婚姻是媒妁之言,父母之命。

④人生结局不同,《氓》女主人公决绝反省婚姻,顽强生活;而刘兰芝性格更为刚烈,以死殉情。

⑤刘兰芝形象的塑造更多体现出反封建礼教的思想;而《氓》中女主人公的形象侧重于反映当时社会环境下男女在社会地位、经济地位上的不平等。

语言

风格 ①两诗都运用大量的叠音词,声韵铿锵,色彩鲜明,富有音乐性。

②两诗都是民歌,语言都质朴、通俗,朗朗上口。 ①《氓》是二节拍的四言诗,带有很强的节奏,韵律分明;《孔雀东南飞》是三节拍的五言诗,节奏丰富多变。

②《氓》中经常运用“之”“也”“矣”“焉”“哉”“思”等语气词,加强了抒情和议论。《孔雀东南飞》则运用了“公佬”“父兄”“弟兄”“作息”等偏义副词,使文辞圆熟且富有文采,诵读起来,给人以宽缓不迫之感。

③在通俗化、个性化等方面,《孔雀东南飞》更胜一筹。描摹情态,铺叙事物,通俗易懂;人物对话,真实贴切地反映出人物性格与心理。

表现

手法 ①这两首诗都运用了赋、比、兴的表现手法。

②都运用了环境描写来渲染人物心情,或暗示人物命运。

③都运用了虚实结合的写法。两首诗中对往昔的回忆为虚写,叙述现实为实写。 ①《氓》用第一人称“我”的口吻叙述,而《孔雀东南飞》用第三人称叙述。

②主要采用对比手法,融抒情叙事为一体,时而夹以感慨式的议论。《孔雀东南飞》多用排比铺陈,少有议论。

③《氓》出自《诗经》,属现实主义。《孔雀东南飞》属乐府诗,是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结合(如夫妻化鸟相向而鸣)。

④《孔雀东南飞》有多处细节描写,《氓》中多概述性描写。

活动三:探究虚实相生的艺术手法

一、抛出问题

古典诗词多以虚实相生的手法营造艺术境界。如《蜀道难》写实与想象交织,写出蜀道之“难”,形成迷离惝恍,奇丽峭拔的诗歌境界。从本单元中另外选取一首诗歌,探究诗人是如何运用虚实相生的艺术手法的。

二、思路点拨

在中国古典诗歌鉴赏当中,有很多常见的表现手法,而虚实结合就是其中重要的一种。

虚与实是相对的,有者为实,无者为虚;有根据为实,假托它物为虚;客观为实,主观为虚;具体为实,隐者为虚;有行为实,徒言为虚;当前为实,未来是虚;已知为实,未知为虚等等。

中国古典诗歌中的“虚”,是指直觉中看不见摸不着,却又能从字里行间体味出那种虚象和空灵的境界。具体说来,诗歌中的“虚”包括以下三类:

(1)神仙鬼怪世界和梦境。诗人往往借助这类虚无的境界来反衬现实。这就叫以虚象显实境。例如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仙境就是一个虚象。诗中说:“日月照耀金银台”“霓为衣兮风为马”“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等,李白描绘了一幅美好的图景,用图景的美好反衬出现实的黑暗。

(2)已逝之境。这类虚景是作者曾经经历过或历史上曾经发生过的景象,但是现时却不在眼前。例如亡国之君李煜的《虞美人》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句中“故国”的“雕栏玉砌”存在,但此时已经不在眼前,也是虚象。作者将“雕栏玉砌”与“朱颜”对照着写,颇有故国凄凉,物是人非之感。再如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中云:“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再现了火烧赤壁这一历史事实。显然不是发生在眼前,故也是虚景。

(3)设想未来之境。这类虚境是还没有发生的,它表现的情将一直延伸到未来而不断绝。故写愁,将倍增其愁;写乐将倍增其乐。例如柳永的《雨霖铃》中云:“今霄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这是设想的别后的景物:一舟离岸,词人酒醒梦回,只见习习晓风吹拂萧萧疏柳,一弯残月高挂柳梢。在《西厢记长亭送别》中崔莺莺送别张生唱词很多是设想的未来之境。

在诗歌中,“实”是指客观世界中存在的实象、实事、实境。例如《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黑暗现实;《虞美人》中的“春花秋月何时了”;《念奴娇赤壁怀古》中上阙的“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写赤壁险峻的形势;《雨霖铃》中上阙所写的两人分别的情形,如“寒蝉凄切,对长亭晚”“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等。

“虚实相生”这种手法,是指虚与实二者之间互相联系,互相渗透,互相转化,以达到虚中有实,实中有虚的境界,从而能够大大丰富诗中的意象,开拓诗中的意境,为读者提供广阔的审美空间,充实人们的审美趣味。

虚景和实景的关系,有时是相反相成形成强烈的对比,从而突出中心的。

三、分析示例

姜夔的《扬州慢》,忧时念乱,写的是破国失家之痛。此词由虚起笔,先写昔日的扬州,这里曾是历史名城,“名都”“佳处”“春风十里”;然后转入现在,战后劫余的扬州郊野是茫茫一片“荠麦青青”,经过“胡马”破坏后的扬州,到处是“废池乔木”,“渐黄昏”无限沉寂中油然而起的声音是“清角吹寨”。通过今昔对比,以虚衬实,反映出作者心中的惊讶、失望、悲怆和怨愤,无情地揭露车战争的罪恶。这是上片的内容:由虚到实,实为主,虚为次,以虚衬实。

下片以虚为主,虚实交融。作者看到昔日的“烟柳繁华地,温柔富贵乡”如今一片狼籍,名都变成了废墟,心中之悲愤难以言传,觉得再也写不下去了,怎么办?像柳永的《雨霖铃》一样,当写实难以尽其意时,就转向写虚实求破。于是作者加托杜牧来抒情,借以抒发自己的悲怆痛惜之情,通过写“虚”达到言“实”的目的,思想内容和上片一致。此处大意是说:纵使凭杜牧那样的才情,写得出豆蔻佳词,做得出青楼好梦,面对如今的扬州,也发不尽心中的感慨,何况是我呢。所以二十四桥之下,连荡漾于波心的冷月也在无言地控诉;桥边的芍药,也将自生自灭,悲苦难言。花月是无情之物,尚且如此,何况人呢?这样写来,比正面抒发自己的痛苦更深刻、动人。

活动四:《望海潮》《扬州慢》比较鉴赏

一、抛出问题

阅读古典诗词,要把握作品中意象的特点,揣摩其组合方式,体会独特的意境。反复诵读品味?望海潮》(东南形胜)和《扬州慢》(淮左名都)两首词,比较二者在意象选取和意境营造上的不同。

二、思路点拨

意象,简单说就是寓“意”之“象”,就是用来寄托主观情思的客观物象。意象的组合,指具有不同属性的意象连缀在一起,组合成具有某种特质的画面或场面。

意境,指借助形象传达出的意蕴和境界。意境的特点与意象的特点有密切关系,同时也与诗歌所要表达的情感密切相关。

因此,分析意境的特点与意境的营造,离不开对诗歌情感主旨的分析鉴赏。

三、分析示例

《望海潮》和《扬州慢》两首词在意象选取和意境营造上的不同之处:

《望海潮》

①意象选取:词人选取了“烟柳”“画桥”“风帘”“翠幕”“云树”“堤沙”“怒涛”“天堑”“珠玑”“重湖”“叠巘”“桂子”“荷花”“羌管”“菱歌”“钓叟莲娃”“千骑”“高牙”等意象,色彩或明丽或浓艳,或芬芳或富贵,或优美或繁华,描摹出钱塘景观之优美、百姓之富庶、市井之繁华,营造出百姓生活安居乐业的祥和局面。

意象的组合:词人以钱塘的自然景观为背景,以人文景观为主体,动静结合,以静衬动,描绘出一幅色彩缤纷,花香芬芳,管乐之声缭绕,歌吟之声不断,繁华富庶的江南生活图画。

②意境营造:词人选取具有相近特点的意象,通过组合,营造出浓艳瑰丽、秀美繁华、富庶奢华的意境,以乐景抒乐情,充分表达了对杭州风物的惊叹、赞美与艳羡之情。

《扬州慢》

①意象选取:与《望海潮》多有不同。无论是序文中的“夜雪”“荠麦”“寒水”“暮色”“戍角”,还是词中的“废池乔木”“清角”,荡在“波心”的“冷月”,要么色彩昏暗,要么色调阴冷,要么声音悲凉,呈现出一幅萧条、荒凉、清冷的画面。

意象组合:背景、主题与《望海潮》恰恰相反,该词以寥落、空寂的扬州城为背景,主体为具有自然属性的意向,以在凄凉戍角悲鸣背景下的夜雪、荠麦、寒水、乔木等意象,烘托出战后扬州城人际杳然、街巷空寂的凄凉景象。

②意境营造:与《望海潮》相比,有两点不同。一是营造的主体意境不同,该词用清冷意象营造出的是萧条、荒凉、空寂,令人伤感的意境。二是词人在主体意境之外,还运用了移情入景、以乐景抒哀情的写法:词人以往昔的乐景如“名都”“佳处”、二十四桥等,衬托哀情。上片用昔日的“名都”来反衬今日的“空城“;以昔日的“春风十里扬州路”来反衬今日的一片荒凉景象—“尽荠麦青青”。下片以昔日的“杜郎俊赏”“豆蔻词工”“青楼好梦”等风流繁华,来反衬今日的风流云散和深情难赋;以昔时“二十四桥明月夜”的乐景,反衬今日“波心荡,冷月无声”的哀景。令人伤感的画面和意境与令人回味无穷的繁华昨天,形成鲜明的对比,令人椎心泣血。

活动五:分享阅读欣赏古诗词获得的审美体验

一、抛出问题

选择本单元所学的一首诗歌,或拓展阅读下面所列古代诗词,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鉴赏文章。可从语言、构思、意象、情感等方面选择一两个角度,发现作者独特的艺术创造,分析自己阅读欣赏获得的审美体验。在此基础上,全班合作,编一本《古典诗词鉴赏集》。可以按不同的方式编排,如体式、题材、时代、风格流派等。

①温庭筠《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

②周邦彦《苏幕遮》(燎沉香)

③辛弃疾《青玉案元夕》

④刘克庄《贺新郎》(国脉微如缕)

⑤王实甫《长亭送别》(【正宫】【端正好】)

二、思路点拨

1.诗歌鉴赏文章的写作思路

(1)诗歌鉴赏文章的内容选择:

综合分析法—通过对全诗的整体鉴赏,解析诗歌内涵,分析艺术手法,鉴赏诗歌之美,表达自己的观点。

主题分析—就诗歌最突出的方面进行分析,或从某个特定角度进行鉴赏,表达自己的观点。采用这种写法时,往往只要求抓住一个方面,如意境营造、语言特色、表达技巧、炼字等,展开分析鉴赏即可。至于其他方面,则不论及,因而它的篇幅一般较短小。

(2)诗歌鉴赏文章的写作步骤:

①选定诗歌,了解创作背景,把握整首诗歌的主旨。

②了解作者生平、主要作品、思想主张、创作风格等,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

③把握诗歌的整体风格,是沉郁顿挫,还是慷慨激昂;是自然恬淡,还是愤世嫉俗;等等。

④诗句分析,分析诗意、手法、意象。其中“手法”包含“抒情方式”“修辞手法”等。

⑤抓住重点,赏析诗歌之美。抓住诗歌中的重点词语或句子,分析鉴赏其内涵与妙处。如果属技巧之妙,指出其妙在何处;如果是语言运用或情态表达之美,应赏析出其美在何处。

⑥注意遣词造句,观点表达准确、鲜明。

2.《古典诗词鉴赏集》的编写思路

(1)在体例架构上,除按照体式、题材、时代、风格流派等方式编排外,还可以从语言、构思、意象、情感等方面,分为若干不同的种类。

(2)在作品选择上,可以选择某个历史时期内的作品,如《诗经》中的爱情诗、《诗经》中的弃妇诗、《诗经》中关于劳动的诗、《诗经》中的宴饮诗、《诗经》中的征戍诗等。这是从某一大型诗集中选材,形成对涉及作品的分类别、系统性认识。还可以从某一诗歌流派的角度选材,如选择田园诗,可以分别编辑为魏晋田园诗专辑、唐代田园诗专辑、宋代田园诗专辑等,梳理出田园诗的演变与发展过程。此外,还可以从某一艺术特色的角度选材,形成不同的专辑,如初唐诗歌中的情与景、中晚唐诗歌中的情与景,了解唐代诗人在诗歌创作中对情与景关系的不同处理方式。

(3)在鉴赏内容的分类上,或从语言、构思、意象、情感角度分,或从抒情类、说理类、言志类、咏物类、叙事类、写景类等角度分,或从现实主义诗篇、浪漫主义诗篇、豪放类诗词、婉约类诗词等角度分。

三、参考示例

1.《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赏析

这首《菩萨蛮》词以精致的构思,精美的语言,写闺中思妇独处的情怀,刻画出一位典型环境中的典型女性形象。

词作首句“小山重叠金明灭”颇晦涩难解,有认为是写室内屏风的,有认为是写女子眉妆的,还有解为是写女子发髻的,歧义纷纷。因此学者往往给予特别关注,解读评鉴,发掘之深,体会之细,分析之精,可谓字无剩义,甚至远远超出作者写作歌词时主观上所欲表现的内容意蕴。次句写闺中思妇初醒而尚未起床,散乱如云的鬓发,在如雪的面庞上飘动。三、四句写主人公起床后的行动:懒懒地打扮,慢慢地梳洗。其中的“懒”字和“迟”字,生动地体现了女主人公的惆怅倦怠之情态。

过片两句承接上片写妆扮的具体情形:簪花时,置放前后双镜,非常细致、讲究,花容和人面交相辉映,更觉人面如花,娇俏艳丽。此处写女主人公的“细致”“认真”,与前面的“懒”“迟”,真实地反映了她内心的矛盾:因情人不在,无人欣赏,而懒起迟妆,但少妇的爱美天性又使她本能地进行细致妆扮。最后两句写她更换衣服时,忽然看见上面绣有的双双鹧鸪,不禁更添了一段新愁。

全篇内容是写一个女子早晨自娇卧未醒,宿妆已残而懒起梳妆,而妆毕簪花照镜,而穿上新罗襦之 过程。结构亦循此次序作直线型之描叙,极清晰明了。此词写闺怨之情,却不着一字点破,而是通过主人公起床前后一系列的动作、服饰,让读者由此去窥视其内心的隐秘。尤其是词的末二句“新帖绣罗襦,双双金鹧鸪”,不仅充分体现了温庭筠词密丽浓艳的风格,而且以咏物衬人情,更见蕴藉。

在格律上,词作采用了仄韵和平韵交错变换的调式来表现曲折细腻的思想感情,而“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二句,不仅平仄合于律句,而且巧妙地安排了五个响亮的去声字:“照”“后”“镜”“面”“映”,置于换头之处,吟唱时,就更加显得跌宕飞动,抑扬顿挫。

2.《古典诗歌鉴赏集》编写示例

《中国古代边塞诗鉴赏集》

第一编  汉魏南北朝时期的边塞诗—征人之苦思妇之怨

1.《“加餐饭,长相忆”中的思与恋》—乐府诗《饮马长城窟行》赏析

2.《边地战事急,壮士赴国难》—鲍照《代出自蓟北门行》赏析

3.《战乱离骨肉,一曲动九州》—蔡琰《胡笳十八拍》赏析......

第二编 隋朝时期的边塞诗—边地奇景男儿豪情

11.《混一南北、风骨凝然的炀帝诗》—杨广《饮马长城窟行》赏析

12.《庭中奇树已堪攀,塞外征人殊未还》—卢思道《从军行》赏析......

第三编 唐代边塞诗—格调高亢美不胜收

(一)边塞风光篇

21.《归雁入胡天,长河落日处》—王维《使至塞上》中的风物之美赏析......

(二)征戍之苦篇

26.《沙场征战哭,归期哪可期?》—高适《燕歌行》中的复杂情感赏析......

(三)杀敌报国、建功立业篇

31.《征战虽云苦,男儿气冲天》—王昌龄《从军行》中的慷慨气概赏析......

(四)私妇之怨篇

35.《哪只黄莺儿,一怨长千年?》—金昌绪《春怨》抒情技巧之妙赏析......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会员中心
上传资料 资料求助
 站内搜索

   

 栏目推荐
  中考历届试卷
  高考历届试卷
  初中题库
  高中题库
 相关资料
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课内成语汇编
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古诗文原文译文赏析
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课内文言文原文及翻译(全册)
统编新版选择性必修下册第二单元“单元研习任务”教学设计

   版权所有 我爱语文网   浙ICP备05019169号-2   公安备案号 :330381023305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