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字典 | 成语词典 | 诗词大全 | 文言文翻译 | 小学语文 | 本站手机版

  您的位置试卷下载 >>高考题库 >>高考文学类文本阅读 >>
王安忆《轮渡上》阅读练习及答案
作者:王安忆  上传者:tomacc  日期:21-12-09


(二)(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轮渡上
王安忆
我还没写过轮渡上的那二男一女。他们的面容在时间的河流中浮现起来,越来越清晰。这是在稠厚的淮河的背景之下的画面,有一种油画的酱黄的暖色调,二男一女的面容是由光和影结构的,不是那种线描式的。我想,法国画家米勒笔下的农人为什么如此打动人心,就因为他画出了农人的高贵文雅气质,辛劳的农人与他身后的田野饱含着温馨的默契,特别令人心安。而轮渡上的二男一女,他们显然不再安静,他们是活泛的。他们在船舱里走动着,大声说着话,还笑着。尤其是那个女的,她更活跃一些,上下走动得更勤,博来周围人的目光。
这是一伙民间艺人,在歉收的秋季,离乡出外谋生。度过寒冷的冬天,在这春耕时分回家了。他们不仅糊住了口,省下口粮聊度春荒,还积攒了不少。看他们的行李和出手便可知道。因为有收获和回家,他们都有些克制不住的兴奋,越来越多话,那女的一刻不停地收拾东西,其实是在清理财产。即使是在吃面包时,她也只用嘴衔着,空出两只手倒腾这些包裹。她理完一个,放下一个,再抓住一个,一使劲,提起来,墩在膝上。有着一股庄稼人的利索劲。她重新组合着这些包裹,有的一个分成两个,有的则两个并成一个。她忙活得脸上沁出了油汗,脸更红了,是一种猪肝色。她的嘴和她的手一样忙个不停。她说话的声很高,是粗嘎的音色,语速相当快,北地的方言又多是喉部发音,就难免语音浊重,口齿含糊,听上去极聒噪。她差使着那两个男的,逼迫他们也同她一起收拾行李,他们则表示出没兴趣。她就奢侈地用面包去投掷他们,他们呢,接住后,再掷还她。
人们将眼光投向他们,眼光里并没有兴趣和惊讶的表情,看上去反是漠然的。守着他们的鸡鸭和苗猪的乡里人,手袖在棉衣袖筒里,静静地看那二男一女嬉笑打闹。他们这三张脸都笑开了,显得更加宽扁。他们旁若无人地斗着嘴,看起来那两个男的一起对付那女的,这使那女的加倍兴奋起来。她在花棉袄外面披一件男式的制服短袄,不知是两个男的中间的哪一个的。这一件制服棉袄再一次将她与乡里的姐妹区别开了。她的头发很松散地编成两条发辫,由于没有好好梳理和缺乏营养,头发枯黄稀疏,分了岔。两鬓的散发披在脸颊上,并没有将脸形遮窄一些,反使它更宽扁,更为邋遢。她是说不上好看的,可是她大胆。她的大胆和放肆使人忘记了她的不好看。好看不好看变得不怎么重要。
她显然意识到人们的目光,这非但不使她怯场,反使她得意。她显示出格外的优越感,更大声地与那两个男的叫骂,表现得特别过火。一过火难免要出岔,霎时间,她的某一句触犯了其中的一个,他顿时翻了脸,刻毒地回骂一回,悻悻地走开了。这一个男的,看起来比那个年轻一些,这不是表现在相貌上,而是气质上。那一个比较宽仁厚道,具兄长风度。这一个则暴戾而且易怒,方才三个人的调侃中,以他和女的为主,那一个只是起着凑趣和圆场的作用。等这一个翻了脸,他却手足无措,惶惶不安,赶着去劝解,又丢不下女的。回头看她,她也是恼羞成怒,紫涨了脸,在众人眼前丢了脸面,有些气他,也有些气自己。
舱里一时安静了。船不知什么时候停靠了一个码头,这时又离岸了。从舷窗里可看见外边的耀眼的日光,却一点也照不进底舱。船上开始供应面条,面条一碗碗排放在饭车上,热气蒸腾了一时,很快便在乍暖还寒的气温里消散了。一些人上去买了面条,回来呼呼地吃着。舱里格外的静默,那些不吃面条的农人们,识趣地闭上眼睛,开始打盹。面汤酸甜的馊气弥漫在舱里,舱里的空气又混浊了一些。那两个男的又回到了舱里,手里端着面条,年长的也替女的端来了一碗。三人便一起吃着面条。易怒的这个还是虎着脸,女的,一边吃面,一边觑他。年长的那个吃完一碗,复又上去,再端下两碗,要他们再吃。女的接过来,往自己碗里拨了一半,那一半则递给这一个,是和解的态度。他不要,但用筷子指指年长的那位,意思是给他,就算是接受了和解,搭了话。那年长的将半碗面条合在一碗上,面汤从碗沿漫了下来,他赶紧喝一大口,将面汤喝下去,在那两个对面坐下了。他吃面的脸上,露出满足和放心的表情。
现在,他们都安静了下来,小声地说着话。女的也老实了,态度有点卖乖,对那易怒的说话里,还带着明显的讨好。人们的注意力从他们身上移开了。漫长的旅途使人们感到了倦意。那二男一女将长椅上的包裹收拾一下,腾出地方让女的躺下,两个男的则坐着,头垂在膝上打起盹来。很快他们便响起了鼾声。这时,连鸡和猪们都合上眼,犯瞌睡了。舱外,淮河亮闪闪的,一河的日头。是淮河里较宽的一段,河岸有些远,但传来的杵衣声依然很清晰,一声声的,在空旷的河面上传得很远。还有女人的说话声和笑声,格外的清冽。轮渡走在河心,船身被太阳照得发亮。
这二男一女是在大柳巷前一个码头下的船。这是一个大码头,五河县城,下客最多。年长的从舱外走下来,说了声“到了”,并不多言,那两个就都翻身起来,收拾起东西。他们虽然还憋着气,但不再作计较,搁下不提。三人一起动手,将行李打点整齐。两个大的由那易怒的挎上肩;几件碎的归年长的;女的则背那三弦和二胡,手里挽自己的一个花布小兜。他们很利索,并且很默契地互相把行李搭上肩,系好,再椅上椅下看了一遍,确信没有拉下什么,便出了舱。
此时的天空是红色的,夕照染了云彩,形成晚霞。那种油画的酱黄色又出来了,布满在画面上。但这一回二男一女只是背影,轮廓线被光影融化了,模糊了,光和影都是柔软和充盈的,温和了某些粗糙的细节,看上去比较细洁。他们身穿棉衣裤,被前后包裹挟持着的臃肿的身影,有一种夸张的变形的效果。在那酱黄色的调子衬托下,显出奇异的美。他们上了大堤。人群疏散了,堤上渐渐只剩下他们三个,越来越小。天呢,越来越红,终于红成血一样的。最终,他们小成三个黑点,却凝固在画面里。
(有删改)
10. 概括小说中民间女艺人的形象。
11. 赏析文中画线部分的语言特点。
12. 分析本文叙述上的特征。
13. 探究“油画的酱黄色”在全文中的作用。
 
 
【答案】10. ①长相不好看,邋遢。②大胆、放肆。③易生气,消气也快。④自我表现欲强。(答“爱出风头”或“优越感强”也可)⑤做事利索、干练。(答出任四点即可)    
11. ①使用大量动词,如“理、放、抓、提”等,生动地写出了人物“忙”的状态和动作的利索。②以短句为主,如“理完一个,放下一个”等,简洁明快,节奏感强。③连用多个“一”字,给人一气呵成之感,更突显出女子的能干、伶俐。④语言质朴平实,不事雕琢。(写出2点即可)    
12. ①小说开篇用第一人称回忆故事,显得真实、自然、亲切:故事主体部分则采用第三人称叙述,冷静、客观。②按时间顺序展开情节,由一个个片段组成,脉络清晰,结构紧凑,注重对原生态生活的摹写。③注重场景描写,将场景集中在轮渡上,三人在船上说笑打闹继而翻脸、船舱归于安静等场景写得生动、传神。④叙事与景物描写相结合,叙述散文化,节奏舒缓。(写出3点即可)    
13. ①结构上起首尾照应的作用,开篇点出“有一种油画的酱黄的暖色调”,结尾又写到“那种油画的酱黄色又出来了”“在那酱黄色的调子衬托下,显出奇异的美”。②具有强烈的暗喻(象征)色彩,凸显三位民间艺人身上的特有气质,他们的返乡带来了新鲜、活泛的气息。③表现了作家对三位艺人的情感认可,那画面在“我”的记忆里定格成一种永恒的美,显示作家对三位艺人在歉收的季节出外谋生的欣赏肯定。④暗示了小说主题,通过这一群民间艺人在城乡夹缝中生存和身份的尴尬,揭示出他们独特的存在意义。(写出3点即可)
【解析】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的人物形象的能力。
由“她的头发很松散地编成两条发辫,由于没有好好梳理和缺乏营养,头发枯黄稀疏,分了岔。两鬓的散发披在脸颊上,并没有将脸形遮窄一些,反使它更宽扁,更为邋遢。她是说不上好看的”来看,女艺人的长相不算好看,松散的头发看起来很邋遢。
由“大声说着话,还笑着。尤其是那个女的,她更活跃一些,上下走动得更勤,博来周围人的目光”“那两个男的一起对付那女的,这使那女的加倍兴奋起来”来看,这个女艺人非常大胆,言行放肆。
由“她显然意识到人们的目光,这非但不使她怯场,反使她得意。她显示出格外的优越感,更大声地与那两个男的叫骂,表现得特别过火”可知,她表现欲望很强,爱出风头。
由“她也是恼羞成怒,紫涨了脸,在众人眼前丢了脸面,有些气他,也有些气自己”“女的,一边吃面,一边觑他”“女的接过来,往自己碗里拨了一半,那一半则递给这一个,是和解的态度”来看,女人很容易生气,但主动和解的态度说明她消气也快。
由“即使是在吃面包时,她也只用嘴衔着,空出两只手倒腾这些包裹。她理完一个,放下一个,再抓住一个,一使劲,提起来,墩在膝上。有着一股庄稼人的利索劲”来看,她一边吃东西一边收拾包裹,干活很利索。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语言表达特色的能力。
这段文字是描写女艺人整理包裹的动作。
从用词角度来看,“理”“放”“抓”“提”“墩”“组合”等都是人物的动作,动作连贯一气呵成,可见忙碌的状态,同时也可以看出人物的动作极为麻利;同时语句中使用多个“一”,如“理完一个”“放下一个”“再抓住一个”“一使劲”“一股”“一个分成两个”“一样”等,可以展现出女子做事的干脆利索,非常能干。
从句式角度来看,“理完一个,放下一个,再抓住一个,一使劲,提起来,墩在膝上”都是短句,短句的使用让语言表达的节奏非常明快。
从语言特色的角度来看,这段文字语言并不华丽,却极为动人,使用平实的语言展现人物的动作,不加修饰,极为自然,与人物质朴的形象是吻合的。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文章表达技巧的能力。
由题干“叙述上的特征”可知,答题角度包括人称技巧、写作顺序、表达方式等几个方面。
从人称技巧角度来看,第一段开头说“我还没写过轮渡上的那二男一女。他们的面容在时间的河流中浮现起来,越来越清晰……”,“我”是第一人称,“时间的河流中浮现”表明是“我”的回忆,这就让下文的故事显得真实;下文在讲述这二男一女的故事时则是使用第三人称,如“他们……”,站在旁观者的角度来讲述,显得客观冷静。
从写作顺序的角度来看,故事的主体部分是按照时间顺序展开,先是写轮渡上二男一女之间的交谈走动,接着写女人整理包裹,之后写两人的拌嘴生气,又写吃饭时的和解,最后写下轮渡,作者抓住这些片段按照时间顺序进行组合,非常清晰,结构很紧凑。
从场景的描写角度来看,文章主要由几个场景组成,如第二段女人整理包裹的画面,如第三段、四段三人斗嘴以及翻脸的画面,如第五段吃饭和解的画面,这些画面生动传神。
从表达方式的角度来看,文中兼用叙事和描写,如讲述轮渡上二男一女的故事,这是叙事,如对故事背景的描写,“这是在稠厚的淮河的背景之下的画面,有一种油画的酱黄的暖色调”“从舷窗里可看见外边的耀眼的日光”“舱外,淮河亮闪闪的,一河的日头。是淮河里较宽的一段,河岸有些远,但传来的杵衣声依然很清晰,一声声的,在空旷的河面上传得很远”“轮渡走在河心,船身被太阳照得发亮”,这些属于景物描写,二者交融,故事叙述呈现散文化的特点。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重要情节、语段的作用的能力。
首先到文中找到文中有关“油画的酱黄色”的语句,然后理解其内涵,从结构、形象、主题等方面分析作用。
如第一段说“这是在稠厚的淮河的背景之下的画面,有一种油画的酱黄的暖色调,二男一女的面容是由光和影结构的,不是那种线描式的”,最后一段说“那种油画的酱黄色又出来了,布满在画面上。……在那酱黄色的调子衬托下,显出奇异的美”,首尾都提到“油画的酱黄色”,所以结构上起到首尾呼应的作用,结构圆合。
结合“他们的面容在时间的河流中浮现起来……这是在稠厚的淮河的背景之下的画面,有一种油画的酱黄的暖色调,二男一女的面容是由光和影结构的”“他们身穿棉衣裤,被前后包裹挟持着的臃肿的身影,有一种夸张的变形的效果。在那酱黄色的调子衬托下,显出奇异的美”以及文中二男一女的身份来看,这二男一女是民间艺人,他们在春耕时分回乡,轮渡上的表现展现出活泼泼的生机,而这“油画的酱黄色”给人温暖的感觉,是这民间艺人回乡带来的活泛的气息。
作者在第一段中用“油画的酱黄色的暖色调”凸显这二男一女给自己的深刻印象,最后一段又以“他们身穿棉衣裤,被前后包裹挟持着的臃肿的身影,有一种夸张的变形的效果。在那酱黄色的调子衬托下,显出奇异的美”表达对这三位民间艺人的赞美,由此可以看出作者对这三位民间艺人在歉收季节外出谋生的肯定。
文中的二男一女“在歉收的秋季,离乡出外谋生。度过寒冷的冬天,在这春耕时分回家了。他们不仅糊住了口,省下口粮聊度春荒,还积攒了不少”,歉收的季节外出谋生,农忙的时候回乡务农,展现了民间艺人的生活状态,揭示了小说的主题。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会员中心
上传资料 资料求助
 站内搜索

   

 栏目推荐
  中考历届试卷
  高考历届试卷
  初中题库
  高中题库
 相关资料
王安忆《救命车》阅读练习及答案
王安忆《回忆文学讲习所》阅读练习及答案
王安忆《南陌复东阡》阅读练习及答案
王安忆《阿芳的灯》阅读练习及答案
王安忆《老宅》阅读练习及答案
王安忆《开会》阅读练习及答案
王安忆《木工刘建华》阅读练习及答案
王安忆《花匠》阅读练习及答案
王安忆《比邻而居》阅读练习及答案
王安忆《过去的生活》阅读练习及答案
王安忆简介

   版权所有 我爱语文网   浙ICP备05019169号-2   公安备案号 :330381023305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