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字典 | 成语词典 | 诗词大全 | 文言文翻译 | 小学语文 | 本站手机版

  您的位置教案下载 >>高考复习教案 >>高考现代文阅读 >>
高考现当代文阅读专项指导:散文阅读
作者:   上传者:tomacc  日期:22-03-19


现当代散文阅读
一、考什么
①命题思想:主要考查考生对文学类文本的阅读理解和鉴赏能力,即《考试说明》中列出的理解、分析综合、鉴赏评价和探究四种能力。
②考查侧重点:散文考查的侧重点除了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外,还有对语言特色的分析鉴赏,如对文中重要词语、重要句子的意义的理解;对行文结构的分析,如段落的写作意图;对思想感情的评价;等等。
③题目设置:客观选择题,改为一道四选一式的分析概括类的客观选择题;三道问答式主观题改为两道问答式主观题。分值由原来的25分降为15分(三题分别为3分、6分、6分)。题目的设问方式比较直接具体,即紧扣文本,设置情境,要求结合文意或联系文本来阐述。
④考查内容:一是考查写什么,集中于艺术形象(人、事、景)、作品主旨(情感、哲理)、写作意图;二是考查怎么写,集中于结构技巧(结构、线索、思路)、表达技巧(表达方式、表现手法)、作品语言(字、词、句,修辞手法)。
二、怎么读
散文,是指与诗歌、小说、戏剧并行的一种文学体裁。它是一种融叙述、描写、抒情、议论于一体,有着题材广泛、立意深远、笔法灵活、形散神聚等特点的文学样式。根据表达的方式和写作内容,散文可以分为写人记事散文、写景状物散文等几类。
整体阅读是一种快速的精阅读,快速阅读的目的是在做题前整体把握文章。所谓整体把握,就是要把握文章的整体文意和思路层次。简单地说就是两个问题:①内容——文章写了什么,基本把握文章内容和作者的写作意图;②形式——文章是怎么写的,把握文章的结构层次和作者的写作思路。
散文有不同的类型,我们在阅读时就应该根据文本确定不同的阅读侧重点,以便更准确地把握文本,从而使答题时指向更明确,思路更清晰。
1.写人记事散文
写人记事的散文,大多包含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和结果这六个基本要素。
阅读这类文章的基本步骤:
(1)弄清基本要素:抓住文章所写的人物的活动和事件的来龙去脉。
(2)理清基本思路:分析文章的基本结构,理清文章的线索。
(3)分析人物形象:根据塑造人物的方法,分析人物性格,体会作者情感等。
(4)把握文章主旨:体会文章借人、事、景、理所表现的内涵、主题等。
(5)赏析基本技巧:赏析文章所运用的表现手法及其表达效果。
2.写景状物散文
写景状物的散文,或描摹山川名胜,或抒写地域景致,或叙述特定事物;或游览参观、寻踪探微,或借物喻人、托物言志。手法灵活,涉猎广泛。
阅读这类文章的基本步骤:
(1)研读标题,找切入点:通过仔细研读文章的标题,从而明确文章所写的景或物。
(2)划分层次,理清思路:通读全文,划分层次并概括每层的中心意思,从而理清文章的结构和思路。
(3)分析描写,把握特点:在阅读的过程中,标识写景或状物的词句;分析描写的角度,思考景或物的特征(形、色、味、声等)及艺术表现手法(比喻、象征、拟人、联想等)、语言特点。
(4)深挖情感,明确主旨:阅读这类散文的关键在于把握写景状物与情感表达的关系。具体方法:①抓首尾段,首尾段是呈现作者情感的主要段落;②抓对特定景或物的描写、抒情、议论,可以让考生快速领略作者传达的情感,有利于明确文章的主旨;③抓介绍写作背景的语句,也可以帮助考生理解作者传达的情感,有利于体悟文章的主旨。
 
【真题引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怒放的康巴诺尔
胡学文
七月。北方。高原。坝上。康保。
我来了。其实应该说我又来了。
我来过多次,康巴诺尔于我并不陌生,但每次的感受都不尽相同。康巴诺尔如同塞外的四季轮回,有着多姿多彩的美。
第一次是二十多年前。
康巴诺尔在张家口的西北,是沽源近邻,直线距离不超一百公里。时间穿越回二十年前,那时到近邻做客并不容易。我须清早从工作的乡镇出发,差不多午后到达。返回沽源的途中,惊喜不期而至。我没见过那么大的雪,不像鹅毛,更像鹅扇。客车如蜗牛,司机和乘客多有抱怨。我像不小心偷得了姑娘的芳心,担心别人发现,又担心别人没有发现,躲闪的眼神浸着贪婪。我在目视中进入那个世界——没有任何杂质的世界。我就是一片雪,在茫茫天宇飞舞。
康巴诺尔蒙语的意思是美丽的湖泊,康保取其谐音,我很早就知道,并且一直以为是。这次到康保,方得知县名出自《尚书·康浩》“用康保名”,取富足安宁之意。康保的来历,竟然如此久远。然而,我更喜欢美丽的湖泊。
因为,康巴诺尔就是怒放的花朵。
最大的惊喜是康巴诺尔湖。眼前的康巴诺尔湖完全出乎我的意料,比我上次看到的丰腴了许多,湖水之洁净更是完全超出想象。
康巴诺尔湖是逆着时光的奇葩。天空蓝得像康巴诺尔湖水,康巴诺尔湖水蓝得像天空,水天一色,天水共景。云朵在天空游移,也在康巴诺尔湖漂移。在这天然的巨幅水彩画中,美丽的遗鸥在嬉戏。
康巴诺尔没有漫漫长夜,因为每个夜晚都有二人台演出。二人台生于民间,长于山野。二人台是戏曲,是元曲的遗风流韵。剧情往往一波三折,跌宕起伏,大俗又大雅。“康保二人台”被列入首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自然因其光彩和迷人。
二人台承载了我太多的记忆。小时候,每年冬天村里都有二人台演出。随便一片空地,搭起篷子就是戏台。没有电,所谓的灯,是浸了煤油的棉球。暗夜中,冒着浓烟的火球被甩起来,如灿烂的玫瑰。火势渐弱,再往煤油桶里浸,猛又扬起,挤作一团的人受了惊吓,被侵占的舞台顿时扩大许多,观众不经意间成为演员。
每个夜晚看二人台,实在有些奢侈。二人台的相貌和神情极其欢愉,但骨子里却是悲情的。这与它生长的地域和形成的历史不无关系。坝上苦寒贫瘠,风吹草低,却鲜见牛羊。因人烟稀少,清乾隆嘉庆年间,迁山西、陕西、山东、河北等地的移民上坝,秦腔、晋剧、道情、社火、秧歌也随着来到草原,与当地的蒙古长调、民歌、坐腔等艺术形式融会糅合,演变成集化妆、表演、说唱、歌舞为一体的二人台。
我听过的二人台曲目中,《拉骆驼》无论曲调还是唱词都有着击穿人心的东西,在对过往和人生空白的想象和填补中,心的荒漠处会有花草疯长。
大俗、大雅,欢欣、悲情,含蓄、奔放。油水不溶,二人台的奇巧奇妙就在于把对立完好统一,无须斧凿,浑然天成。不妨听听《双山梁》,羞答答的姑娘这样唱:
听说是哥哥你要来 哥哥你走来小妹妹不让你走
我给哥做上一顿 拉住你那胳膊腕腕
羊肉稍稍面条条现炸油糕 拽住你那小手手
猪肉大烩菜 一把推你屋里头
七月。我告别了康巴诺尔。
我寻见了记忆,追回了时光。
4.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描绘康巴诺尔湖的自然景观之前,作者先介绍了“康巴诺尔”名字的含义和得名的由来,既能吸引读者继续阅读,又赋予康巴诺尔以历史气息和人文内涵。
B.“康巴诺尔就是怒放的花朵”,采用比拟的手法,突出康巴诺尔的美丽和活力,表达了作者对康巴诺尔由衷的赞美和热爱。
C.作者在叙写康巴诺尔夜晚的二人台演出时,插叙了一件记忆中观看二人台演出的趣事,通过生动的描写,从侧面表现了二人台演出的迷人光彩。
D.本文综合运用了多种艺术手法来写怒放的康巴诺尔,语言优美生动,感情真挚。
答案 B
解析 
B项,“比拟的手法”不正确,应是“比喻的手法”。
5.文章第1段的句子有什么特点和作用?
答案 
特点:名词性短语单独成句,语言简洁,节奏欢快。
作用:①交代时间地点,点明本文的写作对象,引起下文。②同时传达出“我”来康保的愉快心情。(若答“能调动读者的想象,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可酌情给分)
解析 
句子特点一般从句式、修辞角度分析。开头段的作用,常常是从结构和内容两方面分析。第1段的句子结构上引起下文,照应题目;内容上奠定感情基调。
6.作者在文中详写了感受最深的被列入首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的康保二人台,请结合康保二人台的艺术特点,并联系现实,谈谈你对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感悟与认识。
答案 
“康保二人台”的艺术特点:①剧情往往一波三折,跌宕起伏,大俗又大雅。②表演者相貌和神情极其欢愉,骨子里却是悲情的。③融会长调、民歌、坐腔等艺术形式,集化妆、表演、说唱、歌舞为一体。④能击穿人心,丰富人们的内心世界。
联系现实:及时地保护和利用好京剧、湖北的黄梅戏,还有剪纸等等非物质文化遗产,能丰富人们生活,开阔视野,陶冶性情,滋养心灵;对于继承和发扬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增进民族团结和维护国家统一、增强民族自信心和凝聚力、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也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解析 
先从第10段至末尾筛选概括“康保二人台”的艺术特点,然后再联系现实写出对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意义。
三、怎么答
1.分析结构线索
散文的常用线索有感情线索、事物线索、人物线索、景物线索、行程线索、时间线索、空间线索等。复杂的文字间,线索不止一条。
抓线索,一要了解散文分类和表现手法,散文类别和表现手法不同,线索则不同;二要注意文章标题,有的标题直接揭示线索;三要注意文中反复出现的词语、句子;四要特别注意文中的议论、抒情部分,因为散文中的“情”和“理”,通常是文章组织材料的重要线索。
解答“整体梳理线索或思路”题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①抓中心句,概括段意。先抓各段的中心句,各段的中心句一般都位于段首或段尾,然后概括出每段所写的内容。
②依据线索,梳理思路。要分析全文的线索是什么,是人,是物,还是作者的感情?在此基础上理清文章先写了什么,后写了什么,这样就容易把握作者的思路。
③理清内容之间的关系。一要理清文章结构与作者思路、行文线索的关系;二要理清文章材料与中心的关系、材料与材料的关系,具体理解文章结构安排的意图。
可按照“先写了……然后写了……接着写了……最后写了……”的格式答题,也可以按标注序号的格式进行回答。
2.分析段落作用
段落的作用是指某一段落在全文结构上所起的作用,如总起、过渡、照应、总括等。
分析特殊段落在文中的作用,要注意段落的位置。一般情况下,不同位置的段落有着不同的作用。
(1)开头段的作用:
①开篇点题,点明时间、地点;
②渲染气氛,营造氛围,奠定感情基调;
③引出下文,为后文做铺垫;
④设置悬念,引人入胜,引人深思。
(2)中间段的作用:
①承上启下,结构上过渡;
②表达上衬托(正衬或反衬);
③内容上扩展思路,丰富内涵。
(3)结尾段的作用:
①总结全文;
②暗示主题,强化感情;
③委婉含蓄,意在言外,引人深思;
④呼应开头。
明确段落的位置和相应的作用后,只要结合文章的内容适当分析,围绕题意来回答即可。答题时,通常从文章的内容、结构和作者抒发的情感铺展开来。
3.归纳要点,概括主旨
“归纳要点,概括主旨”侧重于考查考生在阅读理解的基础上对文章内容做进一步分析和整理的能力。考查时,多是对语段或全篇做归纳和概括,有时也与概括作者的观点态度、分析文章的表达技巧综合在一起进行。常用的几种方法如下:
(1)注重整体感知
要准确归纳要点,概括主旨,必须认真阅读和深入分析文章,从整体上把握文本,找出文章的线索,理清文章内部的相互关系,取得对文章的全面认识和深刻理解,才能有效避免在归纳概括中出现以偏概全、主观片面等问题。
(2)筛选关键信息
无论是写人记事还是发表看法,关键性的语言最能展示文章的思想内涵或作者的观点,可以帮助我们对文章的内容进行归纳概括。有些文段,没有明显的中心句或重要句子,考生必须对每个独立句或几个相对重要的互相关联的句子进行综合分析,由点到面,归纳出内容要点。
(3)结合特点概括
归纳概括时,要结合散文的特点,因为不同类型的散文是运用不同的方法来表达中心意思的,写人记事的散文,应看其写了什么人,记了什么事,表达了什么精神、人格;借景、借物抒情的散文,应看其写了什么景或物,抒发了什么感情或阐发了什么哲理。
4.理解重要词语的含义
重要词语的含义是指某一词语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具有的临时的、具体的、附加的、动态的、不同于词典解释又与词典解释有着某种内在联系的新的含义。
高考一般考查以下几类词语:①体现作者意图、立场观点的词语;②对文章结构起总领、照应或过渡作用的词语;③表现文章主题思想的词语;④含蓄表达更深层次含义的词语;⑤作者反复强调的词语;⑥使用了修辞手法的词语;⑦有特殊指代含义的词语;⑧概括性极强的词语。
文学类文本阅读《窗子以外》第2题“结合全文,说明文中‘窗子’的含义”,这里的“窗子”,既有表层含义,又有深层含义,还运用了比喻手法,表达了文章主题。答题时要结合文章主旨,从多方面分析。
怎样理解词语含义呢?
(1)联系上下文。词语大都有几个义项,孤立地看,这些义项都是抽象的、概括的,在词典上是能够查得到的。记住这些义项很有必要,但这远远不够,因为词语进入文章后,就立即与周围的词、句、段乃至全篇发生联系并受到制约,这时词义就变抽象为具体,变多义为单义。只有根据词语出现的语境,联系上下文仔细分析,才能准确理解其含义。
(2)借助固有含义。有的词语在特定语境中与固有含义相去甚远,但对大多数词语而言,语境中的含义与固有含义还是密切相关的。所以,理解词语含义时既要结合上下文,又要借助固有含义。
(3)紧扣关键词句。对内涵丰富的词语,理解时要全面,对文中揭示其内涵的关键词句也不可遗漏。
(4)分析修辞特点。有的词语用了修辞手法,如果仅就其字面意思来解释,与实际要表达的意思必然大相径庭。因此,如果是用比喻手法,就要分析相关的本体和喻体之间的联系;如果是用借代手法,就需要找出借代的内容;等等。
(5)明确指代内容。代词或具有指代作用的词和短语,如果在文中运用得当,就可以使语言简洁流畅,避免重复拖沓,但对于读者来说,有的指代内容,并非一目了然,须将代词的指代内容确定后才能理解词语含义。
以上就是准确理解文中词语含义的几种方法,在解题时,通常需要综合运用才能得出正确答案。
5.理解重要句子的含意
散文中的“重要句子”是指对理解文章具有重要作用的句子,通常包括以下几种:
①意义比较含蓄、内涵较为丰富、蕴含着某种深层意义的句子;
②在一定的语境中,有着某种新意的、比较形象生动的句子;
③言在此而意在彼的、由一定的语境赋予了临时意义的句子;
④表现作者观点态度的、交代文章脉络层次的句子;
⑤表达文章中心,起引用、概括、总结、过渡、深化、揭示主旨作用的句子;
⑥运用了比喻、比拟等修辞格,既精彩又较难理解的句子;
⑦含有一定的哲理、具有警示作用的且需要认真品味的句子;
⑧在表达效果上有特殊作用的句子等。
理解重要句子的含意,可以运用以下方法:
(1)由表及里,体会含蓄句
含蓄句指的是那些在表达上比较含蓄,蕴含某种深层意义或含有一定的警示作用,有一定的哲理的、需要仔细品读才能弄懂的句子。通常这类语句的含意有三个层面:第一层“句表意”,第二层“句内意”,第三层“句外意”。高考考查重点一般放在第三层上。在理解这类句子时,需要把握文章主旨,合理联系。一般来说,含蓄句是围绕文章主旨来表意的,把握了主旨之后,我们再从“句表意”出发,联系语言环境,结合“句内意”,适当地展开联想或引申,就大概理解了。
(2)还原本意,体会修辞句
修辞句是指运用了修辞手法的句子。比喻、夸张、拟人、反语、排比、对偶等是常用的修辞手法。理解这样的句子,要针对其所使用的修辞,结合语境探求其本意。比如比喻的相似性,借代的相关性,比拟的形象性,反语的讽刺性,等等。理解这类句子,第一步先要确定句子使用的修辞格;第二步再将句子“还原”,也就是将使用了修辞手法的句子还原成没有使用修辞手法的意思明白的句子。如比喻,要透过喻体看到本体;象征,要透过象征体看到象征意义;等等。只有探本穷源,才能从根本上理解和掌握句子的含意。
(3)抓住位置,体会结构句
所谓结构句,是指在文章的结构上起重要作用的句子,如总领句、总结句、过渡句、照应句等。对于这类句子,主要是通过准确判断句子在文中的位置来确定其含意的。理解总结句、总领句的含意,需要分别对上文和下文的几段内容进行概括;理解过渡句的含意,需要对上下文内容进行把握;照应句应找准照应的句子或段落进行解释。
(4)立足整体,体会主旨句
主旨句即“文眼”句,指能体现文章的中心,帮助读者准确理解作品主题思想和脉络层次的关键句。理解、体会时,既要把握句子的字面意思,又要联系该句所处的语境,在整体把握全文的基础上概括主旨。结合主旨,要特别注意把握作者蕴含其中的观点、态度和情感。
6.鉴赏语言特色
散文本身就是语言的艺术,散文的韵味随着语言的表达自然地散发出来。因此,品味精彩的语言的表达艺术在散文中涉及的面十分广泛,可以从选择使用什么样的词语上品味,也可以从选用的句式上体味,还可以从修辞手法上玩味。
语言是塑造形象、表达主题的基本工具,它包括叙述性的语言和人物语言两个方面。鉴赏散文的语言,就是具体评说这两方面语言在表现人物形象、表达作者思想情感等方面的作用和效果。
在赏析时,一般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虑:
(1)词语的使用方面。主要看所用的词语是什么类型的词语,如叠词、俗语或成语、文言词语等。
(2)句式方面。语言是通过一定的句式来呈现的,那么从句式上,要明确该句是长句还是短句,是整句还是散句,是反问句、祈使句,还是双重否定句、一般陈述句,等等。
(3)语言特点方面。说明性语言具有准确周密、简洁清楚、通俗易懂的特点,叙述性语言具有概括性、具体性、蕴含感情色彩的特点,描写性语言具有描绘性、形象性、寓意性、富有感染力的特点,议论性语言具有简明、概括、准确、翔实、合乎逻辑的特点,抒情性语言具有主观色彩强烈、富有感染力的特点。
(4)修辞手法的运用方面。如果运用了修辞手法,一定要指出用的是何种修辞手法,并分析其表达效果。
7.分析文本中人称的作用
人称的作用题是针对文章中运用的人称或人称的变化设置的。行文时到底是用第一人称还是用第二人称或第三人称叙述,应该从用哪一种人称对叙述材料、表现主题最有利的角度考虑。解答这类题目的基本思路是结合考题内容对人称的作用进行分析。人称的运用或变化能体现作者的情感和构思技巧,影响读者的情感,因此注意从作者和读者的情感等方面解答。
首先要了解各种人称的特点和作用。
第一人称是作者以“我”或“我们”的身份,叙述所见、所闻、所感,把人物经历、事件经过告诉读者的表达方式。“我”不一定是作者本人,在文中或起线索作用;或起衬托、烘托人物形象或某种心理的作用;或形成对照,起揭示主题作用。运用第一人称便于直接抒情,自由表达思想感情,更好地展示人物的心理世界,叙述亲切自然,给读者以真实生动之感。
第二人称以“你”或“你们”的身份行文,是“我”在向“你”(有时是作品中的某个人物形象,有时是读者)叙述或倾谈。这种人称的运用抒情自由灵活,便于作者抒发感情;以倾吐式叙事、呼告式抒情的方式拉近与读者或作品中形象的距离,便于作者与之直接对话和沟通交流,增强文章的抒情性、亲切感和真切感;在所写对象为物时,达到拟人化的修辞效果。一般常在书信、诗歌和赞颂、悼念文章中使用。
第三人称是以“他”或“他们”的口吻叙述,作者站在第三者的立场,以旁观者的身份用叙述他人事情的口吻客观地把人物经历、事件经过告诉读者的表达方式。这种叙述方式采用全方位的视角表达文章内容,能比较直接客观地展现更广阔的生活、更复杂的事情和更丰富的内容,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反映现实比较灵活自由。
8.探究作品的意蕴
探究文本整体意蕴就是探究文本背后的社会、文化、传统、观念以及民族心理、时代精神等深刻的东西。探究题虽自主性较强,但并不可脱离文本信马由缰,而是需要结合文本,合理探究。探究文本整体意蕴题,要重点抓住以下四个方面:
(1)总览全文,整体把握
在阅读散文时,我们要善于抓住关键语句,理清全文脉络,明白文本所表达的主题,从而对全文有一个整体的认识和把握,这是进行探究意蕴的前提。
(2)选准角度,以小见大
在切合题目要求的前提下,选准切入点尤为重要。“开篇点题”与“画龙点睛”是散文常用的手法,从这两个地方的关键语句切入,有助于分析归纳中心。
(3)紧扣文本,创新有度
“紧扣文本”是指根据散文特点,重点思考其思想内容,再进行不同的意蕴解读。“创新有度”一是指探究意蕴不能脱离文本,二是指考生在意蕴解读时,不能根据个人的主观喜好而做随意的褒贬评价,要做到解读既有个性,又符合文学创作的根本规律和人文准则。
(4)结构完整,力求简明
要单刀直入、开门见山地提出观点,然后就原作内容进行复述、介绍、引用,做到结构清晰、精巧、完整。另外,还要做到语言精练、简明、严谨。
四、练一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15分)
当地名进入古诗
彭程
在我个人的经验中,面对地图时,也总是古诗词最能够以生动的姿态呈现的时刻。
目光摩挲过一个个地名,旁边那些或大或小的圆圈或圆点,在幻觉中次第打开。仿佛是岩溶地带大山峭壁之上的洞穴,外部看去并不大,一旦进入,却会发现溶洞宽阔,石笋奇诡,暗河幽深。这些或熟悉或陌生的地名下,藏匿着自然、历史、民俗……一个物质和精神的丰富浩大的谱系。而与这种感觉几乎同步,此时耳畔也总是会响起古诗词铿锵有力或婉转悠扬的音调,在眼前幻化成为一幅幅画面。
譬如此刻,目光所及之处,是甘肃武威。西汉初,武威为匈奴所占据。公元前121年,汉武帝派骠骑大将军霍去病远征河西,大破匈奴,为彰显大汉的“武功军威”而命名此地。不过在漫长岁月中,它更为人知的名字是凉州。凉州,地名二字中已经有了凛冽的寒意,入诗,更是漫溢出边地的荒凉和戍人的哀愁,甚至“凉州词”在唐代成为专门的曲调,很多诗人依调填词:“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坐看今夜关山月,杀边城游侠儿”“白石黄沙古战场,边风吹冷旅人裳”……从汉唐到明清,一片愁云惨雾,飘荡舒卷在西北大漠戈壁之上。
如果一个地方是一只瓷器,诗词便是瓷器表面上闪亮的釉彩。因为这些诗句,一个原本抽象单调的地名变得具体而生动,有了色彩、声音和气息。一行诗句便是一条通道,让我得以穿越时光的漫漫长廊,驰目于辽阔的天空和大地,徜徉在幽静的山林和庭院,欣赏四时风光,感受八方习俗。
爱默生说过,诗人是为万物重新命名者。有一些地方,虽然早已经地老天荒地存在着,但长时间里都只是一种物质形态的面貌,枯燥粗糙,只有在经过文人墨客的描绘后,才变得具有精神性。诗文是一种加持,为地名灌注了灵动的气质,仿佛出色的匠人手里捏出的泥人,被吹拂进了生命的气息,活灵活现。于是一切大为不同。正如郁孤台,本是僻远闭塞的赣州古城墙上的一处亭台,却因为南宋词人辛弃疾“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的词句,而广为人知。
当一些地名被再三引用,被反复言说,它就上升为一种意象,具备了符号的功能。阳关象征了离别,北邙寓意着死亡。蓬莱是来世的向往,昆仑是仙界的居所。金谷园是奢靡的狂欢,乌衣巷是繁华的落幕……在这样的场合,对这些地名的理解程度,又直接取决于阅读者精神文化的蕴积。没有对母语的热爱,缺乏对历史和传统的沉浸,就难以窥见字面背后的精微和玄奥,难以感知到那些不尽之意、言外之旨,声音中的声音、味道里的味道。
向往某一个地方,反映出的其实是一个人的情感维度和美学嗜好。总有一些地方,最能够与处于某个生命时段的你,产生同频共振。时间和空间的“共谋”,孕育出了某一类文化的气质、精神的风度。而诗句,这时便扮演了有力的证人角色。
青春时代,梦想的栖息地是江南吴越。感官的筵席一场场排开,声音和色彩浑然一体:“夜市卖菱藕,春船载绮罗”“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以诗为舟楫,我划入了那一片湖面。在苇荡、乌桕和桑树之间,波光滟滟,莲叶田田。
时光悄然流逝。从某一时刻起,浪漫绮丽的少年轻愁遁隐了,内心开始向往北地的雄浑和寥廓,苍凉和悲怆。“自嫌诗少幽燕气,故作冰天跃马行”,清代黄仲则这两句诗,成为一种新的美学召唤。向北,向西,一种迥异的境界在面前展开,是“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是“蝉鸣空桑林,八月萧关道”,是“紫塞月明千里,金甲冷,戍楼寒,梦长安”……
就这样,经由诗句的陶冶,一处地点便不再是单纯的外在客体,还内化为精神世界的某个“元件”;它又仿佛是一帖试纸,能够检测出灵魂中存在的元素。
古诗词是一棵大树,根系深扎在过去,纷披的枝叶却一直伸展到今天,它永远处于生长中。今天生活的每一种状态,人们情感的每一次波动,大自然的每一种表情,都可以从丰富浩瀚的古代诗歌中,获得印证,找到共鸣,听到回声。一首首诗词,正是一个个的接引者,引领读者步入人生与社会的广阔庭院,在今与昔、恒常与变易的对话中,加深对世界和生活的理解。
仔细盯着地图上的一个个地名,时间久了,那些圆圈或圆点就会幻化成一个个泉眼。想象一番,那些诗句被以不同音调吟诵,岂不正仿佛泉水的汩汩滔滔之声?
泉水不竭地涌流,诗歌也一代代地传诵,吟唱着山河苍茫,岁月沧桑,生命浩荡。
(摘编自《光明日报》2018年1月5日)
1.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
A.地名被反复引用、言说,就上升为一种意象,具备了符号的功能。每个阅读者看到“阳关”“北邙”,就会想到地名字面背后“离别”和“死亡”的意味。
B.人生的不同时段,总有一些经由诗句陶冶内化为精神世界一部分的地方,与情感维度和美学嗜好发生改变的你,产生同频共振。
C.文章视角独特,以“地名进入古诗”为切入点,表达了作者对古诗词的由衷赞美之意,流露出作者对传统文化的无限热爱之情。
D.古诗词以历时性的方式,展现了共时性的内容;融入诗歌中的地名,具有了更丰富的意蕴,彰显着民族的文化气质和精神风度。
【解析】“每个阅读者看到‘阳关’‘北邙’,就会想到地名字面背后‘离别’和‘死亡’的意味”过于绝对,根据原文“对这些地名的理解程度,又直接取决于阅读者精神文化的蕴积”可知,并不是每个阅读者看到一些地名,都会想到其字面背后的意味。
【答案】 A
2.作者说:“面对地图时,也总是古诗词最能够以生动的姿态呈现的时刻。”请结合全文,概括古诗词是如何展现地名的魅力的。(6)
【解析】 回答此类概括题,可先在文中找到相关的语句,然后通过摘取关键词的方法进行概括。题干要求“结合全文,概括古诗词是如何展现地名的魅力的”。“面对地图时,也总是古诗词最能够以生动的姿态呈现的时刻”这句话在文章的第1段,那么答案应该在下文中寻找。如由“如果一个地方是一只瓷器,诗词便是瓷器表面上闪亮的釉彩。因为这些诗句,一个原本抽象单调的地名变得具体而生动,有了色彩、声音和气息”可概括出,古诗词让读者通过画面感受当地风土人情,使抽象单调的地名变得具体生动。由“有一些地方,虽然早已经地老天荒地存在着,但长时间里都只是一种物质形态的面貌,枯燥粗糙,只有在经过文人墨客的描绘后,才变得具有精神性。诗文是一种加持,为地名灌注了灵动的气质,仿佛出色的匠人手里捏出的泥人,被吹拂进了生命的气息,活灵活现”可概括出,古诗词对地名的加持,让地名变得具有精神性和灵动性,广为人知。由“当一些地名被再三引用,被反复言说,它就上升为一种意象,具备了符号的功能”可概括出,古诗词反复引用某一地名,使其变成具有符号功能和丰富意蕴的意象。由“向往某一个地方,反映出的其实是一个人的情感维度和美学嗜好。总有一些地方,最能够与处于某个生命时段的你,产生同频共振。时间和空间的‘共谋’,孕育出了某一类文化的气质、精神的风度。而诗句,这时便扮演了有力的证人角色……就这样,经由诗句的陶冶,一处地点便不再是单纯的外在客体,还内化为精神世界的某个‘元件’;它又仿佛是一帖试纸,能够检测出灵魂中存在的元素”可概括出,古诗词见证了某些地方与读者产生同频共振,让地名由外在客体内化为精神世界的某个“元件”。
【答案】 
①古诗词让读者通过画面感受当地风土人情,使抽象单调的地名变得具体生动。
②古诗词对地名的加持,让地名变得具有精神性和灵动性,广为人知。
③古诗词反复引用某一地名,使其变成具有符号功能和丰富意蕴的意象。
④古诗词见证了某些地方与读者产生同频共振,让地名由外在客体内化为精神世界的某个“元件”。
(每点2分,答对任意3点即可)
3.本文体现了散文的语言美,请结合全文加以赏析。(6)
【解析】 题干要求赏析本文的语言美,可从遣词造句、修辞、语言风格、语体、情感、表现手法等角度鉴赏。(1)从遣词造句角度:可从选用的动词、形容词、叠词及成语等方面进行赏析,言之成理即可。如第一部分第3段运用的“漫溢”一词,本意指水过满,向外流。本词准确、具体、生动地表现出地名“凉州”入诗后那自然充溢在读者心中的荒凉之感和戍人的哀愁。(2)从表现手法角度:本文最典型的手法是引用,还可以从比喻、排比、拟人、对偶等角度进行赏析。如作者在写甘肃武威时,引用诗句“白石黄沙古战场,边风吹冷旅人裳”来表现此地的荒凉和戍人的哀愁,有利于读者在阅读中产生联想与共鸣。“古诗词是一棵大树,根系深扎在过去,纷披的枝叶却一直伸展到今天,它永远处于生长中”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写出了古诗词的影响力。(3)从句式角度:本文句式整散结合,多用骈句、对偶句、排比句。如第一部分第2段中“却会发现溶洞宽阔,石笋奇诡,暗河幽深……此时耳畔也总是会响起古诗词铿锵有力或婉转悠扬的音调,在眼前幻化成为一幅幅画面”,整句与散句结合,使句式富于变化;语气急促中有舒缓,使文章语势激荡而又意味绵长。第4段中“驰目于辽阔的天空和大地,徜徉在幽静的山林和庭院,欣赏四时风光,感受八方习俗”句式整齐,对仗工整。(4)从语言风格角度:本文多引用古诗词,使语言富于诗情画意;多运用有较强书面色彩的词语,使语言典雅,如“摩挲”“次第打开”“藏匿”等词语充分体现了汉语的典雅之美。
【答案】 
①用词之美。本文使用了精美而富有表现力的动词,如第一部分第3段运用的“漫溢”一词,本意指水过满,向外流。本词准确、具体、生动地表现出地名“凉州”入诗后那自然充溢在读者心中的荒凉之感和戍人的哀愁。
②手法之美。全文旁征博引,引用了大量与地名有关的诗句,极大地增强了文章的可读性和感染力。如作者在写甘肃武威时,引用诗句“白石黄沙古战场,边风吹冷旅人裳”来表现此地的荒凉和戍人的哀愁,有利于读者在阅读中产生联想与共鸣。作者还引用爱默生的名言,为下文古诗词让地名变得具有精神性和灵动性的观点提供了有力的依据,增强了说服力。
③句式之美。本文句式整散结合,如第一部分第2段中的“却会发现溶洞宽阔,石笋奇诡,暗河幽深……此时耳畔也总是会响起古诗词铿锵有力或婉转悠扬的音调,在眼前幻化成为一幅幅画面”,整句与散句结合,使句式富于变化;语气急促中有舒缓,使文章语势激荡而又意味绵长。
④风格之美。本文语言典雅,富于诗情画意。作者运用的“摩挲”“次第打开”“藏匿”等具有较强书面色彩的词语,充分体现了汉语的典雅之美。同时,作者从甘肃武威到阳关、蓬莱、昆仑,从西汉到当下……洋洋洒洒,穿古越今,古诗佳句,信手拈来,让读者产生了强烈的审美体验。
(每点2分,答对任意3点即可)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会员中心
上传资料 资料求助
 站内搜索

   

 栏目推荐
  中考历届试卷
  高考历届试卷
  初中题库
  高中题库
 相关资料
2023年高考散文类阅读常见考题指导
高考小说阅读复习:常见的12种叙事结构
高考散文阅读六大考点答题套路
高考现代文阅读复习:小说知识清单
高考散文知识复习导图及题型归纳
2023高考语文复习:文学类文本阅读ppt课件(255页)
高考复习:现代文阅读35种题型汇总
小说阅读人物形象知识点清单
新高考现代文文阅读常考题型总结
小说中的“伏笔”和“铺垫”和“悬念”的区别
2023届高考二轮专题复习及训练:散文阅读之标题的含义
高考现代文阅读复习专题:小说新情境题型
高考现代文阅读复习:常考经典题型指导
2023届高考复习专项:散文阅读之选择题
高考文学类文本阅读复习:个性化语言训练
高考文学作品阅读矛盾冲突专题训练
新高考复习:戏剧知识专题训练
新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满分答题指导
2023届河北省石家庄市高三一模语文试题及答案
高考现代文阅读训练:塑造人物形象
高考现代文阅读复习:小说情节的戏剧性提升训练
2018-2022年高考小说真题表格化汇编
横看成岭侧成峰——小说的叙述角度ppt课件2
高考二轮复习小说阅读专练:寓言体小说系列
贾大山《电表》阅读练习及答案
2023年高考二轮复习现代文阅读训练:意大利小说
2023年高考二轮复习现代文阅读训练:德国小说
高考现代文阅读复习:快速有效读懂高考小说
高考散文阅读必备知识及题型总结表格化归纳
高考现代文阅读复习专题之戏剧知识
高考信息类文本阅读题陷阱ppt课件
高考叙述特色专题训练
高考赏析题之语言特点
小说阅读之标题的作用ppt课件
2022年全国各地高考语文试卷分类汇编:实用类文本阅读
2022年全国各地高考语文试卷分类汇编:论述类文本阅读
2022年全国各地高考语文试卷分类汇编:文学类文本阅读
高考小说阅读常考九大题型指导及试题
高考现代文专题训练:叙述特色
高考赏析题专题训练:语言特点
高考小说阅读知识点汇编
凯瑟琳·曼斯菲尔德《一杯茶》阅读练习及答案
2023届高考专题复习:散文阅读考点分析
2023届高考专题复习:探究小说标题艺术
2023届高考专题复习:文学类文本阅读之小说阅读

   版权所有 我爱语文网   浙ICP备05019169号-2   公安备案号 :330381023305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