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字典 | 成语词典 | 诗词大全 | 文言文翻译 | 小学语文 | 本站手机版

  您的位置教案下载 >>八年级下 >>唐诗三首 >>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教案19
作者:ywl945  上传者:ywl945  日期:22-05-04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杜甫
                          淇县第五中学  杨文亮
【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和诗歌写作背景,理解诗歌内容。
2、体会“诗家之史”特点,感受心忧天下的“诗中圣人”形象。
3、能通过诵读表达自己对诗歌的独特体会。
【教材分析】
 这首诗是杜甫人生中“战乱流离”时期的作品,此时的作品是由本身的苦难,黎民的苦难,社会的苦难共同酝酿的,鲜明地体现着诗歌记史的特点。此诗叙述了草屋被狂风吹破的事,在疾风猛雨无情袭击的秋夜,诗人亲身体验着困窘难熬的苦楚,脑海却翻腾的是战乱给天下寒士带来的不幸和荼毒,“古仁人”情怀的表露鲜明而强烈。
【学习重点】
通过深读文本,体会事里藏乾坤的“诗家之史”特点。
感受心忧天下的“诗中圣人”形象。
【学习难点】能通过诵读表达自己对诗歌的独特体会。
【学习方法】研读探究  小组讨论 反复诵读  
【学习准备】 1、借助书下注释或参考书,读准字词,理解诗歌内容;
       2、了解诗人及诗歌写作背景。                              
【教学过程】
一、导课
今天我们学习《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作者杜甫。
1、一提到这位唐代的大诗人,是不是会有与他相关的内容出现在我们的脑海里,大家七嘴八舌地说一说。
提示:积累的重要性,积累作品、人物的生平知识,后人的评价等;注意引导学生走向本节课的切点。
生成反馈:学生对杜甫总的印象的确集中在这两个词上,可见从这两个词入手的确是解读杜甫诗歌的一个切口。
两个尊称的板书。诗史    诗圣
 
2、哪位同学若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两个词的意思,那是最好不过了。
生说,教师评价,板书。
预设:诗史,是对杜甫诗歌的评价,是指杜甫的诗歌记录了当时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
      诗圣,是对杜甫的评价,是指他是诗人中的圣哲。
生成反馈:从发言的几个学生来看,大部分学生对“诗圣”的理解都是从他的诗歌的艺术成就角度来谈的,这一点可以为课末的总结照应,这个照应拉的有点长,教师要把握好。
 
3、《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是杜甫后期作品中的名篇,我们单从诗歌题目来看,你认为它反映出当时的历史和诗人情怀了吗?
注意:这个问题最终的问法要根据前面学生对“诗史”“诗圣”这两个词的理解来组织。
对话引导:分析题意——茅屋被秋风吹破了。
    从题目来看,似乎只是说了一件平常事,下面我们到诗中读读品品,品品读读。
二、品读
1、初读,准确无误。
课代表领读,点评,示范。教师正音,总结:准确无误是读诗的基础。
2、深读,窥见历史。
1)《说文解字》这样解释史——史,记事者也。从题目中看到的这件平常事,让我们窥见了一个怎样的社会现实呢?
引导激励:杜甫是一个以诗写史的高手,我们如果能从诗句中解读出当时的历史现状,那就是以诗解史的高手。研读诗歌,做好批注,思考后和学习伙伴交流,看看哪一组窥见的历史与当时的史实是最接近的。
学生解读文本,教师引导。
预设:这部分是全课的重心,解读的点是:杜甫生活的艰辛、孤苦、无奈、无助,天下百姓生活同样的艰辛、孤苦、无奈。无助。注意根据学生的品读引导评价,深入启发,指导朗读。
生成反馈:学生注意到了诗句中的关键字,教师对课堂生成要学会取舍,尤其是赛课的时候。
2)出示《旧唐书》中的内容对比,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
“宫室焚烧,十不存一……人烟断绝,千里萧条。”——《旧唐书》
预设:1、尽量挖掘资料的价值,在证明教学内容的同时,若能拓展,延伸是最好的;
      2、引导学生体会“杜甫以诗记史,一般是从常人凡事入手,诗里藏乾坤”;
      3、杜甫的诗是写个人,也是写天下。
生成反馈:学生能体会到杜甫诗歌的内容与《旧唐书》的记载有吻合之处,也能感知到史书记载比较宏观,杜甫诗歌的记录从生活实际,从个人生活出发。更有学生提到,史书可能是事后补记,诗歌是即兴书写,所以感情会更浓烈些。教师要注意引导,并适时出示预设的资料,对学生鼓励、肯定。
出示:《环溪诗话》评杜甫的诗:“常人作诗,但说的眼前,远不过数十里内,杜诗一句能说数百里,能说两军州,能说满天下,此其所谓妙矣。
3)杜甫及当时天下百姓的这一生活现实状况是由什么原因造成的?
预设:补充介绍安史之乱,由学生说说,教师补充。
“安史之乱”是唐王朝的转折点,更是杜甫人生的转折点,这个一生秉承“儒家思想”担着“穷年忧黎元”使命的诗人,在安史之乱中备受生活的碾压和荼毒,可这根苦藤上却在历史的剥离中结出了一枚壮硕的果实——诞生“诗史”。
4)杜甫写诗也是为了像史官一样记录历史吗?
预设:诗歌言情。学生根据前一环节的深度应该能体会到诗人流露的情感。
3、诵读,体验情怀
1)你认为这首诗歌哪些诗句清晰而强烈的表达着自己的情感?
预设:引导学生转移学习内容,过渡到最后抒情段的品读。
2)品读诗句,细细体悟,诗歌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预设:最后一段是一个情感的跳跃段,前面表面是对自己生活状态的描绘,对自己处境的忧叹,最后一段从“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字字句句都是对百姓生活的祈求,把我放在了最后。“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放在了段末,思想和情感的用意可见一斑。其中“安得”“呜呼”“何时”这些词也表现出对这种理想生活不能实现的哀叹。
生成反馈:以上的预设,学生大多能体会到,教师把学生零碎的体会要串联起来,注意“突兀”这一词的引导,古今异义造成了理解的偏差。
3)最后一段的诵读指导。
学生自由读,学生归纳经验,教师板书
1、给情感找到落脚点;
2、语速的调整,语调的高低,语气的缓急;
3、假想角色,转换身份;
4、配乐,重复语句,态势语等
 
教师示范朗读,补充朗诵方法。
借鉴方法,学生组内诵读。
齐诵。
预设:通过轻重缓急,拖沓重复,配乐态势等方法深化对文本的理解,从读懂到懂读,这是一个质变,是一个进进出出的过程。只是最后的时间没有把握好。
 
附:板书设计
         个人  天下人(忧愁、希望、无奈)——博大胸怀
 
            诗圣
 
        小事   天下事(动荡、困窘)——安史之乱
            诗史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诗歌, 理解诗的内容。  
   
2、培养朗读能力,在诵读中进一步感悟。  
   
3、揣摩诗歌语言,体会诗人推己及人、忧国忧民的情怀。  
   
4、培养关心他人、爱国爱民的优秀品德。  
   
教学重点:  
   
1、朗读品味诗歌描绘的意境,体会忧国忧民的情怀。  
   
2、理解本诗所体现的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1、对重点词句的赏析理解,并把这种理解反馈到诵读之中。  
   
教法学法:  
   
诵读讨论,师生互动,共同探究。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把茅屋图片、杜甫头像、《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用屏幕显示出来。  
   
伴随解说词:这几间茅草屋,虽然简陋,却牵系一个诗人的家庭冷暖;这个诗人是谁?(杜甫)我们曾学过《杜甫诗三首》,请回忆一下杜甫的基本情况。  
   
二、简介作者及背景  
   
(先由学生介绍,互相补充,老师再重点强调)  
   
杜甫,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因任工部校检郎,而又被称杜工部。河南巩县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有“诗圣”之称, 1982年,杜甫被列入世界文化名人之列。  
   
在我们一般人看来,这样伟大的诗人生前一定过着非常舒适、安逸的生活,身居华屋,锦衣玉食。可事实远非如此。无数脍炙人口的传世之作,恰恰是作者苦难生活和悲惨命运的产物。对诗人杜甫来说,更是这样。杜甫43岁的时候,爆发了一场有名的战乱,那就是安史之乱。这是一场民族大灾难。当时是田园荒芜、战乱频仍,生灵涂炭、民不聊生,到处是饥饿哀号,到处是流血死亡。杜甫和人民一起流浪,饱受了战乱之苦,写下了许多浸透着血泪的伟大诗篇。这些诗篇因为真实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被人们称之为“诗史”——用诗歌写成的历史。(我们学过的《春望》、《石壕吏》。著名的“三吏”、“三别”反映了安史之乱给人民带来的巨大灾难。)  
   
公元760年春天,杜甫求亲告友,费尽周折,好不容易在成都浣花溪畔盖起了一座茅屋,暂时结束了辗转飘零的流浪生活,总算有了一个栖身之所。但是,老天好象故意要跟他作对似的,到了八月,一阵秋风掀去了屋顶上的茅草,大雨淋漓而至。诗人长夜难眠,感慨万千,写下了一首千古传诵的不朽之作——《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秋风吹破了自己的茅屋,肯定是一件让人不愉快的事,可诗人却要歌诗一首,这是为什么呢?这首诗写了什么内容?又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让我们一同走进“茅屋”,用心聆听诗人的心声。  
   
三、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教师范读课文,提醒学生,注意领会这首诗的思想感情。  
   
2、学生朗读完后,教师纠正“俄顷”、“丧乱”、“突兀”、“见此屋”等几个加点字的正确读音。同时把握诗行的节奏及韵律。  
   
示例:八月 / 秋高 / 风怒号,卷我 / 屋上 / 三重茅  
   
大庇 / 天下寒士 / 俱欢颜  
   
吾庐 / 独破 / 受冻 / 死亦足  
   
3、学生先互相练读、评读,挑选优秀展示朗读。  
   
4、自由诵读课文,边读边想像想象画面,感受文中的意象的作用。  
   
四、研读赏析  
   
1、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课文大意。  
   
⑴学生分成若干组合,互相提问诗中的词语,理解、把握词义。  
   
⑵学生在理解基础上,口述课文大意。  
   
⑶推荐朗读水平高的同学读课文,注意字音、节奏。  
   
(教师适当进行朗读指导,强调如何深入领会诗的意境,读出诗歌所包含的深刻的思想感情来。)  
   
2、读课文,用最简洁的词句概括各节内容。  
   
(板书)秋风破屋 顽童抱茅 夜雨难眠(长夜沾湿) 期盼大厦  
   
3、这首诗表达诗人怎样的感情?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宁愿“吾庐独破”,受冻至死,也要得到“广厦千万间”,使“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博大胸襟和崇高理想,表现了诗人推己及人,舍己为人的高尚风格和忧国忧民的情感。  
   
2、3环节中穿插逐层分析各小节)  
   
1)请根据第一个诗节的内容,在“秋风”一词的前面加上一个适当的词语构成偏正短语并且阐述理由。  
   
分析:学生很可能选择“无情”、“猛烈”“凶猛”等词语。根据是此段中有“怒号”一词说明风之大,风之猛烈和无情等。鉴于此,教师可以顺势推理,把第一句改为“八月秋高风猛烈(或无情、凶猛等)”并让学生跟原文比较孰优孰劣,弄清“怒号”的拟人化用法是最佳的。从而达到“炼字”的目的。  
   
追问:哪些动词渲染了风的威力?(卷、飞、渡、洒、挂、罥、飘转)  
   
这节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痛惜)  
   
2)读第二节,思考:  
   
群童为何抱茅?  
   
讨论明确:本身也是穷孩子,用茅草盖屋或回家当柴烧。当然也不排除调皮成分,但是也有更深层原因——譬如社会现实。杜甫与其说生孩子们的气,倒不如说生社会的气,恨动乱社会造成人民贫困、灾难。  
   
“归来倚杖自叹息”,他叹息什么?这一句的语气和节奏应该怎样读?  
   
讨论明确:一叹自己之苦,茅屋被吹破,接下来的日子怎么过呢;二叹周围的人苦——还有很多像自己一样穷苦的人;三叹战乱给人民造成的痛苦。所以此句应该用叹息的声音读出来:归来倚杖自——叹——息——   
   
过渡问题,承上启下:茅屋被吹破之后,最怕的是什么?(生:下雨)  
   
3)屋漏偏逢连夜雨,这一节中哪些景物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为什么?  
   
床头屋漏,雨脚如麻,渲染了暗淡愁惨的氛围,也烘托了诗人愁苦暗淡的心境。  
   
4)面对这重重的不幸——秋风破屋,茅草被盗,大雨连绵,屋漏床湿,长夜难彻——如果面对这凄风苦雨、漫漫长夜的就是你,你此时会有什么样的感慨?什么样的想法?而诗人的表现又是怎样的呢?他仅仅是哀叹自己的不幸、发泄自己的不满吗?请同学们朗读诗的最后一节。  
   
这节写出了诗人怎样的感情,怎样的愿望?(忧国忧民)  
   
诗人从眼前长夜沾湿的痛苦生活,想到饱经磨难的千千万万的穷苦百姓,从风雨飘摇中的个人茅屋想到连年战乱中的整个国家。推己及人,由家到国。甚至为了天下苍生、为了国家社稷,甘愿牺牲自己,这是何等恢弘的气度,何等博大的襟怀,何等崇高的思想境界!正如当代诗人郭沫若题词:(板书)'世上疮痍,诗中圣哲,民间疾苦,笔底波澜。”  
   
五、拓展延伸  
   
你能说出杜甫其他有关爱国的诗句吗?  
   
如: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   
   
六、小结:  
   
伟大的诗人,总是把自己的命运与民族、国家的命运联系在一起,与之同呼吸,共命运。著名文学批评家别林斯基说过:“任何伟大的诗人之所以伟大,是因为他们的痛苦和幸福深深扎根于社会和历史的土壤,他们是社会、时代、人类的器官和代表。”杜甫在这首诗里不是单纯地写自身之苦,而是通过个人的不幸来反映时代的不幸。在这狂风暴雨无情袭击的秋夜,诗人推己及人,忧国忧民的思想跃然纸上,深深地打动了一代又一代的读者。其实,具有这种伟大思想的又何止杜甫一人呢?从“哀民生之多艰”的屈原,到杜甫之后“愿天下无饥寒”的白居易,从“先忧后乐”的范仲淹,到“位卑未敢忘忧国”的陆游,从“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顾炎武,到“我自横刀向天笑”的谭嗣同,从“我以我血荐轩辕”的鲁迅,到“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周恩来,中国千千万万的知识分子,一直秉承了这样一个优良传统。他们以天下人为念,执著追求着最高尚最完美的理想,正是这种思想,这种传统,使我们看到人性的闪光,看到了民族的未来,看到了人类的希望!  
   
六、作业:课下背诵这首诗。 

标题: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教案19
文件大小: 28K
文件格式: zip
作者: ywl945
下载地址:  点击本地免费下载   下载说明 阅读说明  下载工具
下载说明:
* 本站所有的资料都是免费的
* 使用本资料有困难请阅读说明或给管理员留言。

暂无图片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会员中心
上传资料 资料求助
 站内搜索

   

 栏目推荐
  中考历届试卷
  高考历届试卷
  初中题库
  高中题库
 相关资料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原文、注释、翻译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理解性默写汇编(30题)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阅读练习及答案(2022年广西梧州市中考题)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新制布裘》阅读练习及答案(2022年河北省中考题)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阅读理解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理解性默写(二)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原文及译文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pptx课件(22页)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ppt课件(30页)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理解性默写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拼音版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阅读练习及答案(三)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ppt课件(24页)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导学案4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导学案3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pptx课件(11页)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阅读练习及答案(2018年河北省中考题)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阅读练习及答案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ppt课件(31页)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配乐朗读(全文)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ppt课件(29页)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ppt课件(32页)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ppt课件(36页)2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ppt课件(36页)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pptx课件(18页)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教案18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ppt课件(18页)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教案17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教学设计16
古风二首《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导学案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教案15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教案14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ppt课件(50页)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ppt课件(38页)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教案13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ppt课件(15页)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教案12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教学反思2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赏析(2篇)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ppt课件(20页)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教案11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教学设计10
杜甫“草堂”似豪宅
杜甫诗三首《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兵车行》《旅夜书怀》教学设计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ppt课件(19页)

   版权所有 我爱语文网   浙ICP备05019169号-2   公安备案号 :330381023305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