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字典 | 成语词典 | 诗词大全 | 文言文翻译 | 小学语文 | 本站手机版

  您的位置试卷下载 >>高考试题 >>高考诗歌阅读与鉴赏 >>
高考复习:古诗词鉴赏中意象类对比练习
作者:   上传者:tomacc  日期:22-05-14


  
【考题能力考察点】在近年的古代诗歌的鉴赏题目中,比较鉴赏因其更有利于考查学生的思辨能力(比较分析能力)而逐渐成为新宠。 
【具体考察内容】从大方面看,比较鉴赏题一般从“求同”“求异”两个方面来设计问题;从小方面看,可以从诗歌的体裁、题材、形象、语言、感情、思想内容、表达技巧等方面设题。 
    【二轮突破重点】从学生实际来看,存在以下问题:没见过或不熟悉题型,耗时长,得分低。根据历次此类题型训练情况,我们将训练比较鉴赏思维和提升“同”中求“异”能力确定为诗歌比较鉴赏二轮复习的难点。将诗歌“意象、技巧、感情、风格”比较鉴赏作为复习突破点。 
     
一、意象类比较 
不同诗歌对相同意象的比较; 
不同诗歌对同一意象(景、物、人、事)描写优劣的比较。    
  
【典型例题1】人物形象对比分析·不同诗歌中的同一人物(“渔夫”)  
【辽宁省六校协作体2021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小题。 
渔家傲引 
洪 适 
子月水寒风又烈,巨鱼漏网成虚设。圉圉从它归丙穴,谋自拙,空归不管旁人说。 
昨夜醉眠西浦月,今宵独钓南溪雪。妻子一船衣百结,长欢悦,不知人世多离别。 
【注】①子月:农历十一月。②圉圉:困而未舒的样子。丙穴:地名,在今陕西略阳县东南,这里借指巨鱼所生活的深渊。 
14. 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上片“子月”一句为环境描写,既点明了渔人捕鱼的节令气候,也为下文诸多内容作了张本。 
B. “巨鱼”以下三句,写巨鱼漏网,圉圉而去,但是渔人不以为意,因为他本来就志不在鱼,是想表达壮志难酬的无奈。一个“从”字尽显其洒脱旷达状。 
C. 下片“昨夜”二句不仅勾勒了优美的意境,也通过时间和场景的迅速变换,表现了渔人生活的旷放无拘。 
D. “不知”一句,藏辞锋于婉转之中,由对渔人一家生活描写,转向对当时社会现实的揭示,名为渔人的“不知”,实为作者的“深知”。 
【参考答案】14 B项 
【解析】“不以为意”“志不在鱼”“壮志难酬”错误,从词中来看,尽管水寒风烈,渔人仍须下水捕鱼,可叹的是“巨鱼漏网”,圉圉而去,渔家生活,便无着落,连暂时缓解窘迫生活的希望也成为“虚设”了,所以对巨鱼漏网,渔人并非不以为意,而是无可奈何;“从”,“任从”的意思,任从那巨鱼摇头摆尾地回到深渊,结合渔人的心理活动:“谋自拙”来看,这是对“巨鱼漏网”的反省,自认谋拙、晦气,至于别人怎样说,那就由他去吧!渔人毕竟是旷达的,对于巨鱼漏网,渔人委心任运,超然物外,并没有壮志难酬的无奈。 
★★(比较阅读题型)15. 渔夫(渔父或渔翁)是我国古典诗词中常见的一个意象。试将本词中的渔夫与柳宗元《江雪》中“独钓寒江雪”的渔翁作个比较,说说二者的不同之处。 
【审题】此题属于比较阅读,就意象“渔夫”命题,其实就是诗词中的人物形象分析。问的是不同之处。把两首诗人物形象找出来,写突出不同之处即可。《江雪》是已学篇目,考察了教材内容,是得分点。《渔家傲引》的人物形象要结合词的内容进行分析。人物形象分析,重要得分点:人物身份,人物性格(精神品质、情感态度、价值取向等),概括词语要精准,分析要紧贴诗句。 
【解析】  
《渔家傲引》中的渔翁形象。这首也给人物设定了一个特定的环境,即“子月”(即农历十一月),在这样的环境之下,展现了渔家的生活状况与思想情趣。词的上片,写渔人顶烈风,涉寒水,捕鱼落空,既展现了渔人无可奈何的怅惘之情,也可以看出渔人的旷达:“谋自拙”是对“巨鱼漏网”的反省,自认谋拙、晦气,至于别人怎样说,那就由他去吧!下片从不同方面、不同角度描写渔人的生活,“昨夜”、“今宵”两句,描绘了渔人少有的闲适生活图景。“醉眠”、“独钓”是写渔人自己的有代表性的生活内容:“昨夜”、“今宵”和“西浦月”、“南溪雪”,是通过时间与场景的迅速变换来表现渔人生活的旷放无拘。“妻子一船衣百结”则转写渔人全家的经济生活状况。“衣百结”三字浓缩了渔家的窘迫困顿,种种艰辛,但结句则再转一笔,写渔人家庭生活中“贫也乐”的精神,虽穷困但团聚,自有其天伦之乐,而没有、也不知有人世间的那种离别之苦。由这些内容可以看出,这首词中的渔夫是一个真渔人,他生活贫困艰辛,但又乐观旷达。  
《江雪》中的渔翁形象。这首诗歌先给人物设定了一个特定的环境,即千山万径,人鸟绝迹的情境,这样的图景中,大雪纷飞,天寒地冻,这样的环境纯洁而寂静,一尘不染,万籁无声;接着勾画独钓寒江的渔翁形象,在这样一个寒冷寂静的环境里,那个老渔翁竟然不怕天冷,不怕雪大,忘掉了一切,专心地钓鱼,形体虽然孤独,性格却显得清高孤傲,甚至有点凛然不可侵犯似的。这个被幻化了的、美化了的渔翁形象,实际正是诗人本人的思想感情的寄托和写照,借以表达诗人在遭受打击之后不屈而又深感孤寂的情绪,所以这首诗歌展现的是一个超然物外、洁身自好、不向世俗妥协的渔翁形象,是一个隐士。 
 【参考答案】15. 《江雪》中展现的是一个超然物外、洁身自好、不向世俗妥协的渔翁形象,是一个明显地带有某种政治色彩的隐士。而本词中的渔夫却是一个真渔人,他生活贫困艰辛,但又乐观旷达,只要没有“人世多离别”,一家人能聚首在一起,纵使“衣百结”,也是快乐与满足的。 
  
【典型例题2】物象对比分析·不同诗歌中的同一物象(“锦瑟”) 
【湖北省2022届高三暑期8月学科能力测试】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回中牡丹为雨所败二首(其二) 
李商隐 
浪笑榴花不及春,先期零落更愁人。 
玉盘迸泪伤心数,锦瑟惊弦破梦频。 
万里重阴非旧圃,一年生意属流尘。 
前溪舞罢君回顾,并觉今朝粉态新。 
【注】回中:在今陕西陇县西北。此诗作于唐文宗开成三年(838),这年因有人作祟,诗人应博学宏词科不第,从京都回到泾原节度使王茂元幕府中。“前溪”句:前溪是南朝教习音乐的地方,江南声伎多出于此。此句用人的舞态描摹花之飘零。 
14.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3分) 
A.首联中,诗人将石榴花拿来作比:请不要嘲笑石榴花开赶不上春天,牡丹虽然在春季怒放,却“先期零落”,更使人愁。 
B.颔联中,诗人细致地描绘了牡丹残败的景象:先写暴雨击花,再写牡丹的凋谢使人不忍直视。“伤心”“破梦”既是写花,也是作者自叹。 
C.颈联中,诗人描写环境与花败后的情景:万里长空,阴云密布,气候恶劣,已非当年旧圃之环境;花落委地,一年的美好生机,早付与污泥流尘。 
D.尾联中,“并觉今朝粉态新”,他日牡丹落尽时,回想今朝雨中粉态,更觉其清丽动人。此联暗示将来之厄运更甚于今日,前途黯淡之感更加深沉。 
【参考答案】14.B(“诗人细致地描绘眼前的残败景象”错,“玉盘迸泪伤心数,锦瑟惊弦破梦频”,是说:牡丹花那如玉盘一样的花冠上雨珠飞溅,让我屡屡伤心;无情风雨像急奏的锦瑟,繁弦促柱,频频惊破美梦。诗人并没有直接细致地描绘牡丹败落的场景,而是通过自己的感受来写雨打牡丹。) 
★★(比较阅读题型)15. 与李商隐的《锦瑟》相比,本诗意象“锦瑟”的作用和蕴含情感有何不同?请结合诗歌,分别简析。(6分) 
【审题】题目要求就“锦瑟”这一物象对两首诗进行对比分析,答不同之处。有两问,一是作用的不同,一是情感的不同。《锦瑟》是已学篇目,考察了教材内容,是得分点。 
作用不同思考方向:“锦瑟”在诗歌中所处的地位,诗歌创造中运用这一意象的构思程中,所起到的表达效果(含艺术效果和情感效果)。《锦瑟》以“锦瑟”为题,开篇由锦瑟入笔,以之起兴,引出对年华逝去的感叹,并引出后面人生的种种感叹。从全诗来看,诗人的情感是由锦瑟引发的,锦瑟是核心意象。《回中牡丹为雨所败二首(其二)》 ,诗歌的主要意象是“牡丹”,锦瑟是作者发挥奇特的想象,无情风雨像急奏的锦瑟,繁弦促柱,频频惊破美梦,以此来渲染风雨摧残娇花的气氛。 
情感不同思考方向:《锦瑟》中“锦瑟”是静态的,取其“一弦一柱”,表达的是“思华年”,情感表达很直接——蕴含着作者美好年华逝去的伤感。《回中牡丹为雨所败二首(其二)》中的“锦瑟”是静态的,取其“”之声,扣题目“牡丹为雨所败”,就联想到“锦瑟”频频惊弦,就如无情的狂风骤雨,摧残盛开的牡丹。表达的情感从“破梦”中感悟,结合诗人科举不第的创作者背景,自然想到诗人借牡丹的遭遇来写自己,锦瑟蕴含着作者对牡丹的怜惜,深层是对自己科举不顺的哀叹。 
【参考答案】15.作用:《锦瑟》中,锦瑟是核心意象,作者以此来寄托情怀;此诗中的锦瑟并非核心意象,作者只是把风雨之声喻为锦瑟奏出的急促音符,以此来渲染风雨摧残娇花的气氛。(3 分) 
情感:《锦瑟》中,锦瑟蕴含着作者美好年华逝去的伤感;此诗中,锦瑟蕴含着作者对牡丹的怜惜,对自己科举不顺的哀叹。(3 分) 
  
【典型例题3】物象、人物对比分析·诗歌中的物象与人物对比(“苦笋”与魏征) 
【2020课标全国Ⅲ】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 
苦 笋    陆游 
藜藿盘中忽眼明①,骈头脱襁白玉婴。 
极知耿介种性别,苦节乃与生俱生。 
我见魏征殊媚妩②,约束儿童勿多取。 
人才自古要养成,放使干霄战风雨。 
[注]①藜藿:藜和藿。泛指粗劣的饭菜。②唐太宗曾说,别人认为魏征言行无礼,我却觉得他很妩媚。 
★★(比较阅读题型)15.诗人由苦笋联想到了魏征,这二者有何相似之处?请简要分析。(6分) 
15. ①历史上的魏征以“犯颜直谏”著称,其言行常常令人难以接受,好比苦笋的滋味并不适口;②苦笋与生俱来的“苦节”,象征耿介性格,与魏征方正的人格相似,应该得到认可。 
【审题】题目要求就“苦笋”这一物象,联系历史人物魏征,就二者的相之处进行分析。答题思路:先想一想“苦笋”有什么特点,“苦”就是其特点。由物及人,自然想到“忠言逆耳,良药苦口”,历史上魏征以“犯颜直谏”著称,从竹笋之“苦味”联想到魏征之“苦口”,这是相似之处。但仅答题此点,难得满分。诗人写笋,写的是一种精神。由自然之物,联系社会人生,或悟明人生哲理 ,或表达人生志向,或以物自况托物言志,这是诗家套路。“极知耿介种性别,苦节乃与生俱生”,“苦”以“节”来定性,知“苦”是一种节操。正如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连而不妖”,诗人笔下的笋“极知耿介种性别,苦节乃与生俱生”,有“耿介”之个性和节操。所以,“苦味”“苦口”只是表层,深层的是其“耿介”的精神品质、性格特点。由此联想到人与物的相似之处,方才品得诗歌的真意。 
  
【典型例题4】事情对比分析·不同诗歌中的同一事情现象(“销锋镝”) 
【山东省潍坊市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1月期末统考】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5~16题。 
满江红·千湖怀古① 
张孝祥 
千古凄凉,兴亡事、但悲陈迹。凝望眼、吴波不动,楚山丛碧。巴滇绿骏②追风远,武昌云旆连江赤。笑老奸③、遗臭到如今,留空壁。 
边书静,烽烟息。通辂传,销锋镝。仰太平天子,坐收长策。蹙踏扬州开帝里,渡江天马④龙为匹。看东南、佳气郁葱葱,传千亿。 
【注】①该词作于张孝祥因反对投降派主张宋金和议而被弹劾罢归期间。②巴滇绿骏:指晋明帝所乘的骏马。③老奸:指企图篡夺晋朝政权的王敦。④渡江天马:指宋高宗赵构渡江南下。 
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千百年来,人们都为国家兴亡倍感凄凉,只有作者为千湖周围的历史陈迹已经消失而悲叹。 
B.“巴滇绿骏”五句写晋明帝击垮王敦的史实,在对比中表明对晋明帝的赞扬和对王敦的嘲讽。 
C.下阅“仰”字含“期待”之意,作者期望当今天子能谋划长久之策,以实现朝廷中兴。 
D.宋高宗赵构渡江南下,重新建立宋朝,延续国祚;东南一带佳气葱郁,大有基业传承千载的气象。 
【参考答案】15.A(“人们都为国家兴亡倍感凄凉,只有作者为千湖周围的历史陈迹已经消失而悲叹”错) 
★★(比较阅读题型)16.本词中的“销锋镝”,与《过秦论》中“销锋镝,铸以为金人十二”中的“销锋镝”有不同的表达目的。请简要分析。(6分) 
【审题】题目要求就“销锋镝”这一事件(社会现象)对两首诗进行对比分析,答不同之处,答题点是“表达目的”。这道题目难度不高,答题思路:结合社会时代背景,分析统治者的政治意图,表达作者的观点态度。《过秦论》是已学篇目,考察了教材内容,是得分点。《过秦论》中的“销锋镝”意为销毁天下的兵器,以削弱百姓力量,意在批评秦始皇的暴政;《满江红·千湖怀古》的时代背景是南宋投降派主张宋金和议,“销锋镝”是罢兵投降的表现;诗人因反对投降而被弹劾罢归,自然对此表达出讽刺、愤懑的情感。 
 【参考答案】16.①《过秦论》中的“销锋镝”意为销毁天下的兵器,以削弱百姓力量,意在批评秦始皇的暴政;②本词中“销锋镝”意为朝廷放弃抵抗,选择议和以换取安宁;③词人借“销锋镝”一词,表达对投降派苟且偷安、偏安一隅的讽刺。 
评份标准:6分。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亦可酌情得分。此题关键词是表达目的,既考查课内理解,又考查了诗歌内容理解。 
  
【典型例题5】事情对比分析·不同诗歌中的同一事情现象(人物动作“望”)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题目。 
送杜十四之江南  孟浩然 
荆吴相接水为乡,君去春江正渺茫。 
日暮征帆何处泊?天涯一望断人肠。 
登崖州城作①   李德裕 
独上高楼望帝京,鸟飞犹是半年程。 
青山似欲留人住,百匝千遭绕郡城。 
[注] ①《登崖州城作》是李德裕被贬至海南时所作,诗人被贬之前官至宰相。 
★★(比较阅读题型)16.两诗都着一“望”字,在表情达意上有什么不同?(6分) 
【参考答案】孟诗之“望”是极力远望友人离去的方向,通过这一“望”字,表达了对友人离去的不舍和无限牵挂的痛苦之情。李诗之“望”是登楼远望帝京所在的方向,引领下文的景物描写,既表达了对国君的眷念和向往,又蕴含了对“帝京”遥不可及的感伤。 
【解析】本题考查对诗歌语言的鉴赏。首先明确两首诗中“望”字所望的对象。第一首中“望”的对象:天涯,即友人远去的地方。第二首中“望”的对象:帝京,即皇帝所在的京城。其次分析“望”字所表达的人物情感。第一首诗,送友远行望“天涯”,抒发的情感:离别之苦。第二首诗,被贬官海南望“帝京”,抒发的情感:对国君的眷念及望不到帝京的失落感伤。 
【典型例题6】事情对比分析·不同诗歌中的同一事情的关联(一问一答) 
【广东省2022届新高三省级摸底联考】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两首宋诗,完成15-16题。 
闻子瞻重游南山 
苏辙 
终南重到已春回,山木缘崖绿似苔。 
谷鸟呜呼嘲独往,野人笑语记曾来。 
定邀道士弹鸣鹿①,谁与溪堂共酒杯。 
应有新诗还寄我,与君和取当游陪。 
重游终南子由以诗见寄次韵 
苏轼 
去年新柳报春回,今日残花覆绿苔。 
溪上有堂还独宿,谁人无事肯重来。 
古琴弹罢风吹座,山阁醒时月照杯。 
懒不作诗君错料,旧逋②应许过时陪。 
【注】①鸣鹿:《诗经·鹿鸣》:“呦呦鹿鸣,食野之苹。”②逋:欠。 
15、下面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苏轼三番五次游南山,可见其对南山情有独钟,也从侧面写出南山风景独特。 
B.苏辙诗的前三联写终南山春回大地,自己陪苏轼重游时弹琴饮滔、吟诗作赋。 
C.苏辙向苏轼索取游南山时写的新作,苏轼欣然相赠,两人一唱一和,情意融洽。 
D.苏轼诗标题交代了写作缘由,首联对比开篇,抒发自己重游南山时的迥异景象。 
【参考答案】15.D (A.非“三番五次”;B.苏辙没有陪游;C.“欣然相赠”错,苏轼说自己重游终南“懒不作诗”。) 
★★(比较阅读题型)16、两诗中的画线句子内容上有什么关联?请结合两诗简要解析。(6分) 
【参考答案】16.苏辙诗两句,想象苏轼重游时的情景——定是邀请了道士友人弹琴饮酒,其乐无穷。苏轼诗两句回应,告诉对方重游时实际情况——没有人相陪,只有风月相伴,琴酒相随,别有滋味。(意思对即可,每点3分)

标题: 高考复习:古诗词鉴赏中意象类对比练习
文件大小: 11K
文件格式: zip
作者:
下载地址:  点击本地免费下载   下载说明 阅读说明  下载工具
下载说明:
* 本站所有的资料都是免费的
* 使用本资料有困难请阅读说明或给管理员留言。

暂无图片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会员中心
上传资料 资料求助
 站内搜索

   

 栏目推荐
  中考历届试卷
  高考历届试卷
  初中题库
  高中题库
 相关资料
高考古诗鉴赏考点汇编
重庆市2023届5月份高考模拟试题古诗鉴赏汇编
2022年全国高考诗歌鉴赏试题pptx课件
高考古诗词满分答题模板及举例
高考古代诗歌鉴赏复习:有关乡村生活的诗词练习
高考古代诗歌鉴赏客观题和主观题指导及练习
高考古诗鉴赏复习:反常态题型
统编版高中语文高考复习诗歌鉴赏专项练习
高中诗歌鉴赏常考题型及答题技巧最全整理
高考复习:考场上如何使用已知条件多维立体快读准解古诗词ppt课件
新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鉴赏和默写》满分答题指导
高考复习:古代诗歌鉴赏各类题型解法指导
福建省各地2023届高三二模古诗阅读汇编
广东省各地2023年高三一模古诗阅读题汇编
河北省各地2023年高三一模古诗阅读汇编
山东省各地2023届高三一模古诗阅读汇编
高考古诗文阅读之必背名句默写专题训练
高考诗歌鉴赏思想感情训练
古代诗歌阅读复习:常见的13种借代形式
高考诗歌鉴赏专题复习ppt课件(52页)
2022年全国各地高考语文试卷分类汇编:诗词鉴赏阅读
高中诗歌鉴赏十三大类型全集
高考诗词鉴赏专题训练:虚实结合
高考诗词鉴赏专题之对比手法
统编版高中语文教材全五册古诗词鉴赏精编归纳
高中诗词鉴赏常用典故40例
高考古典诗歌开放性题型答题指导
2023届高考专题复习:古典诗词中的炼字
高考语文复习:千古兴亡多少事——咏史怀古诗复习
考场上如何使用已知条件多维立体快读准解古诗词ppt课件
高中诗词鉴赏答题答题技巧
2022年北京市高三上学期期末古诗阅读汇编
2023届高考第一轮复习:鉴赏古代诗歌的语言
高考古诗鉴赏常规习题答题模式
高中古典诗歌鉴赏知识汇总表
高考古诗词鉴赏--景物形象
高考语文复习之古诗词鉴赏--人物形象
2023届高考一轮复习课后习题:古代诗文参照式阅读与对比鉴赏
新高考备考之诗歌鉴赏专项训练
2022年上海新高考语文学科专题复习:诗歌鉴赏
新高考诗歌鉴赏之各地高三一模情境化试题汇编
2022年北京市各区高三二模古诗阅读汇编
高考复习:诗歌鉴赏解题失误原因分析
2019至2021高考真题诗歌鉴赏汇编
高考诗歌鉴赏主观题答题模板

   版权所有 我爱语文网   浙ICP备05019169号-2   公安备案号 :330381023305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