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字典 | 成语词典 | 诗词大全 | 文言文翻译 | 小学语文 | 本站手机版

  您的位置课外读物 >>课外读物指导 >>
“金陵十二钗”正册、副册主要人物判词及解析
作者:   上传者:tomacc  日期:22-06-02


1.正册判词之钗黛 

画:两株枯木,木上悬着一围玉带;又有一堆雪,雪下一股金簪。 

判词: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 

解析: 

林黛玉与薛宝钗,一个是寄人篱下的孤女,一个是皇家大商人的千金;一个天真率直,一个城府极深;一个孤立无援,一个有多方支持;一个作判逆者知己,一个为卫道而说教。脂砚斋曾有过“钗黛合一”说,确切的解说如何,可以研究;但无疑不是否定林薛二人的差别或对立。作者将她俩在一首诗中并提,除了因为她们在小说中的地位相当外,至少还可以通过贾宝玉对她们的不同的态度的比较,以显示钗黛的命运遭遇虽则不同,其结果却都是一场悲剧。 

2.正册判词之元春 

画: 一张弓,弓上挂着香橼。 

判词:二十年来辨是非,榴花开处照宫闱;三春争及初春景,虎兔相逢大梦归。 

解析: 

贾府在四大家族中居于首位,是因为它财富最多,权势最大,而这又因为它有确保这种显贵地位的大靠山---贾元春。世代勋臣的贾府,因为她而又成了皇亲国戚。所以,小说的前半部就围绕着元春“才选凤藻宫”、“加封贤德妃”和“省亲”等情节,竭力铺写贾府“烈火烹油,鲜花着锦之盛”。但是,“豪华虽足羡,离别却难堪。博得虚名在,谁人识苦甘?”试看元春回家省亲在私室与亲人相聚的一幕,在“荣华”的背后,便可见骨肉生离的惨状。元春说一句,哭一句,把皇宫大内说成是“终无意趣”的“不得见人的去处”,完全象从一个幽闭囚禁她的地方出来一样。曹雪芹有力的笔触,揭出了封建阶级所钦羡的荣华,对贾元春这样的贵族女子来说,也还是深渊,她不得不为些付出丧失自由的代价。 

3.正册判词之迎春 

画:一恶狼,追扑一美女----欲啖之意。 

判词:子系中山狼,得志便猖狂。金闺花柳质,一载赴黄梁。 

解析: 

贾府的二小姐迎春(贾赦与妾室所生的女儿)和同为庶出却精明能干的探春(贾政与赵姨娘所生)相反,老实无能,懦弱怕事,所以有“二木头”的浑名。她不但做诗猜谜不如姊妹们,在处世为人上,也只知道让,任人欺侮,对周围发生的矛盾纠纷,采取一概不闻不问的态度。她的攒珠累丝金凤首饰被人拿去赌钱,她不追究;别人设法要替她追回,她说“宁可没有了,又何必生事”;事情闹起来了,她不管,却拿一本《太上感应篇》自己去看。抄检大观园,司棋被逐。迎春虽然感到“数年之情难舍”,掉了眼泪,但司棋求她去说情,她却“连一句话也没有”。如此怯懦之人,最后终不免悲惨的结局,这在当时的社会环境里,实在是有其必然性的。 

4.正册判词之探春 

画:两人放风筝,一片大海,一只大船,船中有一女子,掩面泣涕之状。 

判词:才自精明志自高,生于末世运偏消。清明涕送江边望,千里东风一梦遥。 

解析: 

贾府的三小姐探春,浑名“玫瑰花”,她在思想上性格上与同是庶出的姊妹“二木头”迎春形成了鲜明的对照。她精明能干,有心机,能决断,连凤姐和王夫人都畏她几分,让她几分。在她的意识中,区分主仆尊卑的封建等级观念特别深固。她之所以对生母赵姨娘如此轻蔑厌恶,冷酷无情,重要的原因,是一个处于婢妾地位的人,竟敢逾越这个界线,冒犯她作为主子的尊严。抄检大观园,在探春看来,“引出这等丑态”比什么都严重。她“命丫头秉烛开门而待”,只许别人搜自己的箱柜,不许动一下她丫头的东西,并且说到做到,绝对无回旋的余地。这也是为了在婢仆前竭力维护作主子的威信与尊严。“心内没有成算的”王善保家的,不懂这一点,动手动脚,所以当场挨了一巴掌。探春对贾府面临大厦将倾的危局颇有感触,她想用“兴利除弊”的微小改革来挽回这个封建大家庭的颓势。但这只能是心劳日拙,无济于事。 

5.正册判词之惜春 

画:一所古庙,里面有一美人,在内看经独坐。 

判词:勘破三春景不长,缁衣顿改昔年妆。可怜绣户侯门女,独卧青灯古佛旁。 

解析: 

贾惜春“勘破三春”,披缁为尼,这并不表明她在大观园的姊妹中,见识最高,最能悟彻人生的真谛。客观上,她在贾氏四姊妹中年龄最小,当她逐渐懂事的时候,周围所接触到的多是贾府已衰败的景象。四大家族的没落命运,三个姐姐的不幸结局,使她为自己的未来担忧,现实的一切既对她失去了吸引力,她便产生了弃世的念头。主观上,则是由环境塑造成的她那种毫不关心他人的孤僻冷漠性格,这是典型的利己主义世界观的表现。人家说她是“心冷嘴冷”的人,她自己的处世哲学是“我只能保住自己就够了”。抄检大观园时,她咬定牙,撵走毫无过错的丫环入画,而对别人的流泪哀伤无动于衷,就是她麻木不仁的典型性格的表现。 

6.正册判词之凤姐 

画:一片冰山,山上有一只雌凤。 

判词:凡鸟偏从末世来,都知爱慕此生才。一从二令三人木,哭向金陵事更哀。 

解析: 

王熙凤是贾府的实际当权派。她主持荣,协理宁国府,而且交通官府,为所欲为。这是个政治性很强的人物,不是普通的贵族家庭的管家婆。她显著特点,就是“弄权”,一手抓权,一手抓钱,十足表现出剥削阶级的权欲和贪欲。王熙凤不仅是一个人,而是代表了一个阶级。“忽喇喇似大厦倾,昏惨惨似灯将尽”,不光是王熙凤的个人命运,也是垂死的封建阶级和他们所代表的反动社会制度彻底崩溃的形象写照。  《聪明累》中“机关算尽太聪明,反算了卿卿性命!”这两句道出了正在走向没落的一切反动阶级的共同规律。王熙凤是四大家族中首屈一指的“末世之才”,在短暂的几年掌权中,她极尽权术机变、残忍阴毒之能事,制造了许多罪恶,直接死在她手里的就有好几条人命。 

7.正册判词之湘云 

画:几缕飞云,一湾逝水。 

判词:富贵又何为?襁褓之间父母违;展眼吊斜晖,湘江水逝楚云飞。 

解析: 

在大观园女儿国中,须眉气象出以脂粉精神最明显的,要数史湘云了。她从小父母双亡,由叔父抚养,她的婶母待她并不好。因此,她的身世和林黛玉有点相似。但她心直口快,开朗豪爽,爱淘气,又不大瞻前顾后,甚至敢于喝醉酒后在园子里的青石板凳上睡大觉。她和宝玉是好友,在一起,有时亲热,有时也会恼火,但毕竟襟怀坦荡,“从未将儿女私情萦心上”。不过,另一方面,她也没有林黛玉那种叛逆精神,且在一定程度上受到薛宝钗的影响。 

8.正册判词之可卿 

画:高楼大厦,有一美人悬梁自缢。 

判词:情天情海幻情身,情既相逢必主淫;漫言不肖皆荣出,造衅开端实在宁。 

解析: 

秦可卿本是被弃于养生堂的孤儿。她从抱养她的“寒儒薄宦”之家进入贾府以后,就堕入了罪恶的渊薮。她走上绝路是贾府主子们糜烂生活的恶果,其中首恶便是贾珍这些人形兽类。宝玉固然有沾花惹草的贵族公子习气,但决不至于象贾珍父子那样无耻,使这一点成为累及整个贾府的罪状。 

9.正册判词之李纨 

画:一盆茂兰,旁有一位凤冠霞帔的美人。 

判词:桃李春风结子完,到头谁似一盆兰?如冰水好空相妒,枉与他人作笑谈。 

解析: 

在小说中许多重要事件上,李纨都在场,可是她永远只充当“敲边鼓”的角色,没有给读者留下什么特殊的印象。这也许正是符合她身分地位和思想性格的---荣国府的大嫂子,一个恪守封建礼法、与世无争的寡妇,从来安分顺时,不肯卷入矛盾斗争的旋涡。她是一个封建社会中被称为贤女节妇的典型,“三从四德”的妇道的化身。 

10.正册判词之妙玉 

画:一块美玉,落在泥垢之中。 

判词:欲洁何曾洁,云空未必空。可怜金玉质,终陷淖泥中。 

解析: 

来自苏州的带发修行的尼姑妙玉,原来也是富家小姐一。她住在大观园中的栊翠庵,依附权门,受贾府的供养,却又自称“槛外人”。这正如鲁迅所揭露的:“要做这样的人,恰如用自己的手拔头发,要离开地球一样。”实际上她并没有置身于贾府的各种现实关系之外。她的“高”和“洁”都带有矫情的味道。她标榜清高,连黛玉也被她称为“大俗人”,却独喜欢和宝玉往来,连宝玉生日也不忘记,特地派人送来祝寿的贴子。她珍藏的晋代豪门富室王恺的茶杯,对她也是个讽刺。她有特殊的洁癖。刘姥姥喝过一口茶的成窑杯她因嫌脏要砸碎,但又特意把“自己日常吃茶”的绿玉斗招待宝玉。所谓洁与不洁,都深深打上了阶级和感情的烙印。她最后流落风尘,好象是对她过高过洁的一种难堪的惩罚。 

11.正册判词之巧姐 

画:一座荒村野店,有一美人在那里纺绩。 

判词:势败休云贵,家亡莫论亲。偶因济刘氏,巧得遇恩人。 

解析: 

贾府丑事败露后,王熙凤获罪,自身难保,女儿贾巧姐为狠舅奸兄欺骗出卖,流落在烟花巷。贾琏夫妻、父女,“家亡人散各奔腾”。后来,巧姐幸遇恩人刘姥姥救助,死里逃生,后来嫁给板儿。 贾巧姐终于,从一个出身公侯之门的千金,变成了一个在“荒村野店”里“纺绩”的劳动妇女。 

12.副册判词之香菱 

画:一株桂花,下面有一池沼,其中水涸泥干,莲枯藕败。 

判词:根并荷花一茎香,平生遭际实堪伤。自从两地生孤木,致使香魂返故乡。 

解析: 

香菱是甄士隐的女儿,她一生遭遇是极不幸的。名为甄英莲,其实就是“真应怜”(脂评语)。香菱学诗堪称一个青春励志故事。 

香菱学类诗,经过了呆、疯、魔、仙四个阶段。 

写她“呆”,则见:“香菱拿了诗,回至蘅芜院中,诸事不管,只向灯下一首一首的读起来。宝钗连催她数次睡觉,她也不睡”,“茶饭无心,坐卧不定”。 

写她“疯”,则见:“越性连房也不入,只在池边树下,或坐在山石上出神,或蹲在地下抠地,来往的人都咤异”。 

写她“魔”,则见:“自己走至阶下竹前,挖心搜胆的,耳不旁听,目不别视。一时探春隔窗笑说道:‘菱姑娘,你闲闲罢。’香菱怔怔答道:‘“闲”字是“十五删”的,错了韵了。’” 

写她“仙”,则见:“只听香菱从梦中笑道:‘可是有了,难道这一首还不好?’……原来香菱苦志学诗,精血诚聚,日间不能做出,忽于梦中得了八句”。 

香菱之勤奋,精神可嘉。宝钗劝导宝玉道:“你能够像他这苦心就好了,学什么有个不成的?” 

13.又副册判词之一[晴雯] 

画:又非人物,亦非山水,不过是水墨滃染的满纸乌云浊雾而已。 

判词:霁月难逢,彩云易散。心比天高,身为下贱。风流灵巧招人怨。寿夭多因诽谤生,多情公子空牵念。 

解析: 

晴雯从小被人卖到贾府的奴仆赖大供役使,连父母的乡籍姓氏都无从知道,地位原是最低下的。在曹雪芹笔下的许多奴隶中,晴雯是反抗性最强的一个。她藐视王夫人为笼络丫头所施的小恩小惠,嘲讽向主子讨好邀宠的袭人是哈巴狗。赵姨娘作威虐待芳官,结果被藕官等四个孩子一拥而上“手撕头撞”,弄得狼狈不堪;晴雯站在反抗者一边,对主子欺压奴仆反而吃了亏,大为称心。抄检大观园时,凤姐、王善保家的一伙直扑怡红院,袭人等顺从听命,“任其搜检一番”,唯独晴雯,“挽着头发闯进来”,‘豁啷’一声,将箱子掀开,两手提着,底子朝天,往下尽情一倒,将所有之物尽都倒出”,还当众指着狗仗人势的王善保家的脸痛骂。晴雯公然反抗,因此遭到残酷报复,在她“病得四五日水米不曾沾牙”的情况下,硬把她“从炕上拉了下来”,撵出大观园,当夜就悲惨地死去。 

14、又副册判词之二[袭人] 

画:一簇鲜花,一床破席。 

判词:枉自温柔和顺,空云似桂如兰。堪羡优伶有福,谁知公子无缘。 

解析: 

袭人原来出身贫苦。幼小时,因为家里没饭吃,老子娘要饿死,为了换得几两银子才卖给贾府当丫头。可是,她在环境影响下所逐渐形成的思想和性格,却与晴雯相反。她的所谓“温柔和顺”,颇与薛宝钗的“随分从时”相似,合乎当时的妇道标准和礼法对奴婢的要求。这样的女子,从封建观点看,当然称得上“似桂如兰”。作者在判词中用“枉自”、“空云”、“堪羡”、“谁知”,除了暗示她将来的结局与初愿相违外,还带有一定的嘲讽意味。 

袭人的生性决定了她既不会象晴雯那样索性做出铰指甲、换红绫小袄之类不顾死活的大胆行动,甚至也不可能象鸳鸯那样横了心发誓说:“我这一辈子,莫说是宝玉,便是宝金、宝银、宝天王、宝皇帝,我横竖不嫁人就完了。就是老太太逼着我,我一刀子抹死了也不能从命!”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会员中心
上传资料 资料求助
 站内搜索

   

 栏目推荐
  中考历届试卷
  高考历届试卷
  初中题库
  高中题库
 相关资料
《红楼梦》名词解释
《红楼梦》整本书阅读阅读练习及答案(二)
《红楼梦》整本书阅读之主观题型汇编
《红楼梦》整本书阅读阅读练习及答案
《红楼梦》整本书阅读选择题汇编
《红楼梦》100个大人物简介
《红楼梦》阅读必备知识点
《红楼梦》pptx课件(56页)
《红楼梦》整本书阅读练习专练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整本书阅读《红楼梦》基础知识检测
《红楼梦》整本书单元测试卷
整本书阅读赏析《红楼梦》中小人物刘姥姥教案
《红楼梦》整本书阅读赏析第三回教案
《红楼梦》整本书阅读赏析第二回教案
《红楼梦》章回练习(第19--84回)
《红楼梦》整本书阅读测试题101-120回
《红楼梦》章回练习(第1--18回)
《红楼梦》整体阅读测试题85-100回
《红楼梦》整本书阅读赏析第一回教案
《红楼梦》整本书阅读导读及练习
《红楼梦》整本书阅读ppt课件2
《红楼梦》名著导读ppt课件(63页)
《红楼梦》金陵十二钗解读ppt课件
红楼梦经典小故事(27篇)
《红楼梦》整本书阅读教学设计4
《红楼梦》整本书阅读教案3
《红楼梦》整本书阅读学案
《红楼梦》整本书阅读ppt课件1
《红楼梦》整本书阅读教学设计2
《红楼梦》人物关系图及贾府平面图
《红楼梦》整本书阅读教案1
整本书阅读指导pptx课件
《红楼梦》故事梗概
有关《红楼梦》的古诗词大全
读《红楼梦》有感(二)
《红楼梦》四大家族关系表
《红楼梦》读后感:让我悄悄告诉你
《红楼梦》判词
读《红楼梦》有感(8篇)
红楼梦的人物关系图(详细大图)
红楼梦诗词全集(含图)
红楼梦人物关系图谱
红楼梦四大家族主要人物关系图
《红楼梦》教学素材
红楼梦人物关系图

   版权所有 我爱语文网   浙ICP备05019169号-2   公安备案号 :330381023305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