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字典 | 成语词典 | 诗词大全 | 文言文翻译 | 小学语文 | 本站手机版

  您的位置教师 >>综合教学指导 >>
《赤壁赋》(上)的三种学法
作者:406320570  上传者:406320570  日期:22-11-18


苏轼《赤壁赋》(上)的三种学法
第一种学法:两课时,面面俱到。综合运用多种艺术手法、语言、结构、主客观结合等特色的赏析探讨。
第二课时
一、文本解读 合作探究
1.第一段中作者产生“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的感受的原因是什么?这几句话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
    明确:产生这种飘飘欲仙感受的原因是当时特定的环境,清风、白露、流水、月色、天光,共同组成了一个半凡半仙的境界,作者在这种境界里自由泛舟,思维也无拘无束,自然可以“成仙”。这几句话在全文中的作用非常重要。一是在结构上引出了后文“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以及主客对话的情节;二是为下文定下了一个得失两忘、超然物外的感情基调,并且与结尾相呼应。
2.客人回顾曹孟德往事的用意是什么?
    明确:客人由眼前的景物追述曹孟德在此建功立业又随史湮灭的往事,发出了人生短暂的感慨,并进一步证明了他那种虚无主义的思想。值得注意的是,客人此处用了对比手法,先写曹操百万大军从江陵沿江而下,战船千里相连,战旗遮天蔽日。曹操志得意满,趾高气扬,在船头对江饮酒,横槊赋诗,可谓“一世之雄”!如今他在哪里呢?连曹操这类英雄人物,也只是显赫一时,何况我辈!这样一写,使客人的观点有了一些道理。
3.文中最后写道:“肴核既尽,杯盘狼籍。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这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
    明确:这是作者用行为描写表明自己说服了客人,使客人转悲为喜,开怀畅饮。实际上,这也是作者自己欣赏赤壁胜景、品味人生得出的结论。
二、能力提升
1.品味生动准确的词语。
(1)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明确:“横”字写出了江上水气范围之大、之厚;“接”字写出了江天一色的壮景;“纵”字写出了任小舟自由漂流的悠闲状态;“凌”字写出了小舟掠过江面的动态。这些动词写出了水月之美,为作者“羽化而登仙”和“扣舷而歌”作了铺垫。
(2)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明确:句中“寄”字写出了人生的短暂;“渺”字写出人生如沧海一粟般渺小;“哀”字和“羡”字形成对比,突出“客”对人生短暂的无奈与悲伤。
2.体会工整、大气的对偶。
(1)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
    明确:这组对偶,对仗工整,节奏优美,写出了“客”消极避世的心态。
(2)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
    明确:这组对偶,从听觉和视觉两个方面写出了“我”那种无欲则刚、随缘自适、超然物外的生活态度,两者互相补充,有感染力。
三、分析鉴赏
    鉴赏本文骈散结合、错落有致的句子,体会语言美。
(1)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明确:这一段文字,由三组骈句与两句散句组成,而骈句又分为四言句与六言句。骈句对偶,读来节奏明快,有感染力;散句陈述事理,同样令人心动。这些句子组合在一起,有长有短,不规则中包含着规则,和谐中包含着另类。形式优美,感情丰富。
(2)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
    明确:这一段话,也是骈散结合,以骈句写出当年曹操攻下荆州、挥师与孙刘联军决战的英雄形象,然后又用散句发问。骈句是扬,散句是抑,欲抑先扬,扬得越高,抑得越紧,而骈句的气势恰好符合这个要求。故骈散结合,有力地证明了“客”的人生观。
四、拓展探究
1.本文有丰富的联想和想象,结合课文,试作具体分析。
    明确:如:“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这段文字描写“客”吹洞箫的声音,作者运用联想和想象,将声音比作“怨”“慕”“泣”“诉”“缕”,化抽象为具体,并想象“幽壑之潜蛟”听见这个声音会舞动,“孤舟之嫠妇”听见这箫声会哭泣,从侧面描写箫声之悲凉,也为苏子“愀然”发问创设了气氛。
2.体会本文雄辩的语言特点。
    明确:本文除了写景、抒情这两种表达方式用得好外,议论的表达方式也用得恰到好处。如第四段,“苏子”为了说服“客”,用了打比方和对比的说理方式,有力地证明了自己的人生观。如“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表达了人生的长与短都是相对的观点,颇有辩证法色彩。
    课堂小结
    通过以上学习,我们可以作如下总结:本文写景、叙事、抒情、议论,巧妙结合,使客观的生活图景和主观的思想感情和谐地统一起来,创造出一种抒情意味极浓的清新自然的艺术境界。赋中先通过对清风的徐来、水波的不兴、明月的升起、大江的辽阔等叙写和描绘,寓情于景,渗透了欢快之情,达到了“飘飘乎”“羽化而登仙”的程度,可见乐到了极点。接着,叙写了对思慕之人的怀念,描绘了阵阵悲凉的箫声,传出了不可言状的哀伤。以主客问答的形式揭示了哀伤的原因,最后集中进行议论,从哲理的角度阐述了自己对人生及宇宙的看法,从思想上得到了解脱。
作者根据所见所闻和思想感情表达的需要,不断变换表现手法,把写景、叙事、抒情、议论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运用得十分巧妙、自然,创造出具有强烈浪漫主义色彩的意境,产生了巨大的艺术感染力。所有这些,我们要仔细体会。
板书设计
1.多种表现方法综合运用
2.结构严谨,过渡自然
3.语言形象生动、准确优美
4.客观生活图景和主观思想感情和谐统一
 
第二种学法:两课时,由景入情,情感变化的过程探究,内容集中却嫌就事论事。
赤壁赋
第一课时课堂小结
板书设计
 
 
第二课时
导入新课
      “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的美景固然美丽,“如怨如慕,如泣如诉”的情感更让人动心。上节课,我们初步感受了大文豪苏东坡的情怀。今天,我们接着去分析他的感情的变化。
      我们回顾一下昨天的内容。经过吟诗与吹箫的描写,“泛舟”的快乐气氛向悲哀转化,完成了一、二两段之间的过渡。这一过渡自然圆转,不露一丝圭角,使读者不知不觉地为这种感情的抑扬起伏所吸引,迫不及待地去倾听下面的对话。下面,先请男生朗读第三段
      这段与上两段的联系是——
      (齐声)苏子愀然。
      对。凄恻动人的洞箫让人伤感,尤其是仕途失意的苏东坡。那么,这段的感情基调是什么?
      悲凉。
      他为何悲凉,悲凉什么呢?
推进新课
创设氛围,合作学习
      因为英雄伟大,而自己渺小。
      老师,我觉得他说得不对。
      为什么?
      写曹操不是为了说明他是伟大英雄,重心在“而今安在哉”这句上。为了突出像他这样的又是诗人又是英雄的人物最终同归于“空虚”的忧思悲绪上。
      能具体谈谈“忧思”的内容吗?
      像曹操称雄一世,也逃不脱失败的命运,更何况命运不济,仕途坷坎的可怜文人?我们只有“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泛舟喝酒罢了。还谈什么理想,谈什么建功立业?可见他们的悲凉。
      梁亮同学的补充分析非常准确。从眼前的明月、江水、山川,想到曹操的诗。世间万物,英雄豪杰,不过是过眼烟云,随着岁月的流逝而灰飞烟灭,风流散尽。除此之外,作者还有悲凉吗?
      “吾生之须臾”和“羡长江之无穷”对比,说明人生短暂,如匆匆过客。
      “蜉蝣”与“天地”,“沧海”与“一粟”对比,说明人的渺小。
      非常好。大家有没有发现,苏轼的有感而发与王羲之的借景抒情有许多相似之处。人生、理想与眼前之景的联系是可以跨越时空的,或者应该是中国古代文人共通的。
      下面,给大家5分钟的时间梳理文字和背诵。
      同学们对这一段还有疑问吗?
      老师,“侣鱼虾而友麋鹿”中的“侣”和“友”怎样解释?
      王军同学为我们发现了本课的两个词类活用——意动用法。这里的“友”是“以……为友”的意思,而“侣”则是“以……伴侣”的意思。而积累这些文言常见的词类活用,也是学习文言文的方法之一。
      还有疑问吗?
      老师,我有点儿不明白:在我们的印象里,苏东坡应该是豪放派,怎么这里看起来,他这么消极,跟我们心目中的苏东坡简直是两个人嘛。
      这个问题提得好,不过,我先不作回答。等文章分析完,你一定会得到答案。
知识拓展、提升
      好,我们接着看作者的心声。大家把最后两段连起来读一遍,还是要注意语调。
      文章从第四段开始由情入理,由感情的抒发到哲理的畅达,进而以苏子的对答把全文的主旨表露出来。大家看作者从几个方面论述主旨?
      “且夫”表示进一步议论,应该是两个层次。
      准确。那么,这一段与上一段的联系体现在哪里?
      “又何羡乎”看,是针对“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的悲叹阐发的。
      具体一些。
      作者用水与月作比喻,借眼前的景来说理,寓理于景。他认为不必羡慕宇宙的无穷,因为看待事物可以从“变”与“不变”两个角度入手。从变的角度说,天地宇宙也是瞬息万变的,就如水和月亮一样,江水日夜不停地流、月从亏到盈不断地变化;从不变的角度,我和万物都是永恒的。
      分析得妙,苏东坡认为作为个体的人,生命是短促的,但他参与了整个人类的生命活动,而作为整个人类,又同宇宙一样是永恒存在的。这种“物我一致”的观点说明了苏轼对生命的肯定和对生活的热爱。那么,文章的第二层又是从哪个方面论述的呢?
      应该是“取”与“不取”。
      很准确。大自然是个无穷宝藏,可以作为人们的精神寄托,所以苏轼认为人对自然万物,不该取的不取,该取的就取。不必因“吾生之须臾”而羡慕其“无穷”,而要使无穷的自然万物为“吾生”所享用,从中得到乐趣。这样议论最后又回到了“乐”上来。大家在结尾处可以看到,苏子与客醉眠的描写。大家想,苏子这时是借酒消愁之醉,还是尽兴痛饮之醉呢?
      既然作者已经释然了,他应该是尽兴痛饮之醉。
      没错,这时的喝酒已不是借酒消愁,而是精神达到“自由”和“解放”以后的轻松娱悦了。你看三杯下肚,放枕便睡,竟至一觉醒来,“不知东方之既白”矣。而我们读者好像也在清风明月的照拂之下,跟随他进入一个酣甜如梦、忘忧驱愁的文学和哲学的境界中去了。说到这儿,我想刚才李丽同学提到的有关苏轼这篇文章是否是消极的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对吗?
      是的。
      好吧,我们不要辜负了如此美文,给大家5分钟的时间,争取背诵出最后两段。
      时间到,我们尝试着把全文连贯起来背一遍。中间如果有些地方记不清楚,可以看一下课文。
      我想请四组同学接力背诵,每组一段,最后一段是老师的。
      好的,看来,绝大多数同学已经背出来。理清思路,也可以帮助大家加强背诵。
课堂小结
    回头再看这篇美文,它描写了月夜的美好景色和泛舟大江饮酒赋诗的舒畅心情,然后通过客人的洞箫吹奏极其幽怨的声调,引起主客之间的一场回答,文章的重点便转移到人生态度问题的论辩上。文中流露出一些消极情绪,同时也反映了一种豁达乐观的精神。含而不露,意在言外,深沉的感情融于景物描写之中,满腔的悲愤寄寓在旷达的风貌之下。这就是它成为名篇的原因之一。
布置作业(略)
板书设计
赤壁赋
行文思路
情感线索
举酒属客  扣舷而歌
客吹洞箫  苏子愀然
转悲
拟客发议  遗响悲风
苏子答客  风月共适
转喜
枕藉舟中  东方既白
 
 
 
 
 
 
 
 
 
第三种学法:以主问题解开三个语气词深层的文化密码。言文结合,体验、领悟深刻。
解开文言文语气词的深层文化密码 
      ——以《赤壁赋》三个宾语前置句的语气词为例
 冯为民(冯为民,男,1958年生,江苏东台人,中共党员。系国家级语文优秀教师、教授级特级教师。现任南京第二十九中教育集团语文学科副巡视员
文言文教学不仅要“言”与“文”结合,要教“实”,教“活”,更要教“美”。既要关注文言文语言形式的文化属性,又要关注文言文所承载内容的文化特性,既要关注文字的文化内涵,也须借助特定语境感知文本文化内涵,通过走进文本,在研读与探究中,去感受文言的美,感悟文化的美,获得有意义的生命体验。像苏轼《赤壁赋》这样经典文言文的魅力在于其思想的深度与艺术的高度,蕴含着作者独特的人生经验、情感体验和思维方法,言近旨远、意蕴丰厚,行文中很多地方看似不动声色,却微言大义,耐人寻味,需要解读者用智慧和胆识四两拨千斤、于细微处见精神。本课仅就《赤壁赋》三个宾语前置句中的语气词来试解其深层的文化密码,以就教于方家。
《赤壁赋》中有三个典型的宾语前置句:
何为其然也?
而今安在哉?
而又何羡乎?
教学时梳理的重点往往仅仅停留于“句式”层面,强调的是“何为”“安在”“何羡”分别是“为何”“在安”“ 羡何”的宾语前置,再进一步就是用现代汉语翻译一下,讲得细致的教者可能还要强调一下“而”的不同用法,“而今安在哉”中的“而”是“然而,可是”之义,“而又何羡乎”中的“而”是“因而”之义,用法明显不同。而对句中三个不同的语气词“也”“哉”“乎”却很少在意,如果在意的话,也就提醒一下“起加强语气作用”,默写时不能搞混等。而对为什么分别用“也”“哉”“乎”并不深究,也多认为没有深究的价值,一直处于被冷落状态。其实三个宾语前置句中“也”“哉”“乎”正是作者的情结点,是微言大义之所在。所谓情结是一个心理学术语,指的是一群重要的无意识组合,或是一种藏在一个人神秘的心理状态中,强烈而无意识的冲动,文本中的情结就是作者心中的感情纠葛,深藏心底的感情,《赤壁赋》中的“也”“哉”“乎”正是作者心中的感情纠葛、深藏心底的感情之外显,借助这三个语气词,可以知微见著,解开文本潜藏的文化密码,深刻了解苏轼的心路历程。
不妨先做这样的减法,即将《赤壁赋》中三个宾语前置句的句末语气词省去,改成“何为其然?”“而今安在?”“而又何羡?”简是简了,但结果怎样?显然读起来显得既不抑扬顿挫,也少有文言经典独特的韵味,明显缺少古人所追求的“气”。曹丕说“文以气为主”,“气”就是情,“语气词”、“语气词”,就在于凸显“气”,很多时候字面上相同的语气词,在不同的语境中,其“气”的差别也是巨大的,何况不同的语气词呢?语气词就是以语载气的词,语与气合的词,语浅而气盛,气盛而言畅,言畅而文达。文言文之妙,有时就在于语气词的妙用。 
“何为其然也”就是“为什么如此呢”之义,句中的“然” 即“如此,这样”义,指“客”吹洞箫的“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苏子为什么要愀然危坐而问“何为其然也?”这是必须首先要搞清楚的,否则就难以走近作者,走进文本。
明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且所歌“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也是仿楚辞之韵文,富有诗情画意,似乎也是月夜泛舟赤壁的心花怒放之举,是与上文“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相应的,是游兴正浓,渐入佳境的表征,而“客”却“倚歌而和”吹出了与“乐甚”氛围截然相反之声,这究竟为什么呢?原来啊,苏子借酒兴所歌“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中的每一句都是苏子潜意识下挥不去的伤痛,尤其是“美人”的固有文化内核,已经昭示了作者有自己的理想追求,有自己倾心的对象,但结果是可望而不可即,渺渺予怀,隐含着对人生苦况的感慨,思绪黯然,包孕着失意和哀伤情绪。苏子的扣舷所歌其实是以乐景写哀情,是遭受贬谪之后心结的诗性表达,是不易被人发觉的,然而“客”竟然读懂了,而且也以艺术化的方式进行了形象而生动的诠释,这不能不令苏子感到惊讶,又感到疑惑,惊讶于客竟然读懂了我苏子的隐秘之情,惊讶于客竟然吹得如此彻骨透心,让人情不能已,即使再能忍受孤独与寂寞的人也不能自抑,再能潜藏不露的蛟龙也难以宁静,情不自禁。疑惑的是客究竟是如何读懂我苏子之“歌”的?疑惑的是客的“倚歌而和”之悲声果真是“与我心有戚戚”的共振吗?苏子很急切地想知道曲中隐情,渴望解开谜团,而且希望得到详实的正解。可见苏子惊讶、疑惑之情,急切寻求答案之意全蕴含在一个“也”字之中。
苏子的“何为其然也”不仅是承上启下行文结构的关合点,也是仁者施仁而不能迷惑人的自警,为下文的释客之怀、“共适”于自然做了绝妙铺垫。
“而今安在哉”中的“哉”同样是轻视不得的“客”深解苏子“何为其然也”情急而问之意,于是就将“然”字进行了完整的阐释,客所吹的悲声原来虽源于苏子的扣舷之歌,但已注入了很多自己对人生的感慨之情,客读懂了苏子的隐秘心曲,更为重要的是在此时此刻此情此景中读懂了宇宙与人生。客首先联想到的是曹操的《短歌行》诗句“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算是此时此地很自然的联想,在赤壁之下仰望明月,孟德之诗句脱口而出,不仅遥应“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的诗兴和“扣舷而歌”的酒兴,而且已悄然着了悲之色,因为孟德诗中有“忧从中来”之句,实际上就是对苏子之问的绝妙之答:悲即从中来,从此情此景中来,从别人读不懂苏子的言外意而来。孟德诗主要抒发人才难得、时不我待的忧意,“客”借来隐喻苏子的空怀抱负、知音难求、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悲歌。下文的东西而望“山川相缪,郁乎苍苍”之景更让人顿生无限之遐想,历史上孟德困于周郎的陈迹已荡然不见,想当年曹操是何等风云人物,“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竟也曾败于周郎,而且淹没于连绵的群山与茂盛的植被中,全都寻觅不到一丝的踪迹,因此就有了“而今安在哉”之问,而此问中的“哉”含不尽之意。这个“哉”不仅包含着沉重之感、沉痛之叹,而且也包含着无奈之味和虚无之悲,是“客”用情之最深处。之所以沉重是因为人生的负载太多,像曹操如此的“一世之雄”仍然有英才难觅之叹,江山社稷之忧,有败于周郎的屈辱;沉痛的是“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的曹操最终也未能免于英雄气短之宿命,也只是历史烟尘中的匆匆过客;无奈的是在历史和人事等诸多方面,即使“固一世之雄”也无法主宰,人世沧桑,后人只能面对“山川相缪,郁乎苍苍”发思古之幽情,触景伤怀;虚无之悲更是显而易见,“今安在”就是“现在在哪里”之意,“而今安在哉”就是“可是现在在哪里呢”之意,就是所有的都不见了,所有的都无法寻觅了,从根本上全盘否定。一个“哉”字真有敲筋震骨之痛,人生的得意与失意、荣耀与耻辱,历史的盛衰兴替,明月依旧、江山不老而人生多变、人生苦短的彻悟尽在其中,足以让人有不堪其悲之感了。如果仅仅以“而今安在”来问,恐怕言中的三昧是很难凸显的。可见“而今安在哉”中的“哉”字蕴含极其复杂的情感倾向,是典型的情结点。
“而今安在哉”之问,其实是就“何为其然也”之问的妙答。下文的意脉更为清晰,都可视为“哉”字情之所指的具象化,人生的无常,人生的渺小,人生的漂泊,人生的短暂,人生的失意,天地的阔大,长江的无穷,宇宙之永恒等都是“哉”的延伸,都是洞悉宇宙人生之后的悲之由,可见“哉”承载着无尽的喟叹,有着巨大的艺术张力。
“而又何羡乎?”用现在的话说就是“因而又有什么可羡慕的呢?”“而又何羡乎”中的“羡”所指就是“客”所言的“长江之无穷”。苏子倾听了“客”的一番诠释后,发现“客”已深深陷入悲中而不能自拔,故而大有仁者“不可陷也”、“不可罔也”之悟,从某种程度上讲又是自我救赎之意。虽然就“客”所言“水与月”发问,仍引孔子“逝者如斯”之语为发端,却舍去了“不舍昼夜”之语,而是以“未尝往也”巧妙翻出新意,领起了深邃的哲学思辩。如果“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如果“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改变自己的思维方式可能就会发现不同结果,心态决定一切,用乐观的心态看待变与不变,就能消解“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的烦恼,就能发现自己也是“无尽”的,人是宇宙的重要载体,宇宙的永恒就是人生的永恒,于是就有了“而又何羡乎”之问。这一问带有强烈的反诘性,实际上是水到渠成的结论,即根本无需羡慕长江之无穷。但“而又何羡乎”中的“乎”却是不可不关注的语气词,“乎”这个语气词大有使情更显意更明之妙用,不仅表明了苏子此时此刻的自信与自慰,也饱含着对“客”的劝慰与唤醒,不仅自己从痛苦的挣扎中摆脱出来,而且深情地提醒“客”要从多愁善感的低落情绪中醒悟过来。一个“乎”字可谓情真意切,既自觉又觉人,在唤醒执迷的“客”时,充分展示了“主”的非同寻常,从自然的观照中竟悟出了让人醍醐灌顶的妙理,苏子的善思与深刻跃然纸上,苏子的乐观与豁达光彩夺目。如果“而又何羡乎”中没有了“乎”,就只是干巴巴的训诫,有了这个“乎”就情溢其间了,让人感到温暖而变得自信。加之后文进一步申说的“共适”之论,就自然让“客”能走出悲境,“喜而笑”了。
“何为其然也?”“而今安在哉?”“而又何羡乎?”三个宾语前置句前后呼应,构成《赤壁赋》内在的文脉,与“乐”“悲”“喜”互成表里。白居易《与元九书》中说:“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莫始乎言,莫切乎声,莫深乎义。”“情”“言”“声”“义”是“感人心”的必备条件,而苏轼《赤壁赋》“何为其然也”“而今安在哉”“而又何羡乎”几句中的语气词“也”“哉”“乎”正是“情”“言”“声”“义”之集合体,潜藏着重要的文化密码。如果教学中让学生体验到“何为其然也”中“也”字所含的惊讶、疑惑之情,知道苏子急切心理和长者情怀;体悟到“而今安在哉”中“哉”字所含的沉重、沉痛之情和无奈、虚无之悲,读懂情之最深处;感悟到“而又何羡乎”中“乎”所含的自信与自慰,对“客”的劝慰与鼓气,既自觉又觉人,就会走进文本深处。刘勰在《文心雕龙》也说:“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文言文教学要找准作者的“情动”处,更要找准披文入情点,只有触摸到作者的情结点,才能真正走进作者的心灵世界,《赤壁赋》中上述“也”“哉”“乎”几个不起眼的语气词却揭示了苏轼从阵阵隐痛中走向超脱的复杂的心迹,如果学生真正读懂了这几个语气词的“气”,就一定会感受到文言的美,感悟到文化的美,获得有意义的生命体验。
 
参见《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15.1——2期《赤壁赋》课例  冯为民
 
苏教版必修一《教参》教学建议P128
   《像山那样思考》第二板块“与造物者游”(《始得西山宴游记》《赤壁赋》)选材侧重于自然和人生的双重感悟。
两篇文章解读的着眼点应放在:作者看到了怎样的景象?生发了怎样的联想?表达了怎样的人生感悟?通过这样的研习,让学生体会大自然在丰富人的生命体验时的重要作用。                 生命体验 精神成长——语文教学的使命

标题: 《赤壁赋》(上)的三种学法
文件大小: 44K
文件格式: zip
作者: 406320570
下载地址:  点击本地免费下载   下载说明 阅读说明  下载工具
下载说明:
* 本站所有的资料都是免费的
* 使用本资料有困难请阅读说明或给管理员留言。

暂无图片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会员中心
上传资料 资料求助
 站内搜索

   

 栏目推荐
  中考历届试卷
  高考历届试卷
  初中题库
  高中题库
 相关资料
《赤壁赋》教师用资料汇编
《赤壁赋》阅读练习及答案(四)
《赤壁赋》ppt课件(70页)
《赤壁赋》ppt课件(109页)
职教高一必修上《赤壁赋》ppt课件(85页)
《赤壁赋》《游褒禅山记》阅读练习及答案
《赤壁赋》《君山月夜泛舟记》阅读练习及答案
《前赤壁赋》阅读练习及答案(二)
《赤壁赋》《后赤壁赋》阅读练习及答案(二)
《赤壁赋》《登泰山记》理解性默写训练
《赤壁赋》ppt课件(151页)
《赤壁赋》文言文知识梳理2
《后赤壁赋》作业练习
《后赤壁赋》《湖心亭看雪》阅读练习及答案
《赤壁赋》《登泰山记》阅读练习及答案
《赤壁赋》《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阅读练习及答案
《赤壁赋》《安国寺记》阅读练习及答案
《赤壁赋》背诵与练习
《赤壁赋》理解性默写2
2020年江苏省优质课展评活动《赤壁赋》《装在套子里的人》《变形记》
《赤壁赋》ppt课件(9页)
《前赤壁赋》理解性默写
《前赤壁赋》简答题训练
《赤壁赋》阅读练习及答案(三)
《赤壁赋》公开课学案6
《赤壁赋》辅助资料ppt课件
《始得西山宴游记》《赤壁赋》阅读练习及答案(二)
《赤壁赋》课内复习与课外拓展
《赤壁赋》mp3音频朗诵
《兰亭集序》《赤壁赋》阅读练习及答案
《赤壁赋》ppt课件(49页)
《前赤壁赋》ppt课件(53页)
《赤壁赋》flv音频朗读
《赤壁赋》ppt课件(46页)
《兰亭集序》《赤壁赋》《游褒禅山记》复习
《赤壁赋》ppt课件(22页)
《赤壁赋》ppt课件(71页)
《赤壁赋》《后赤壁赋》阅读练习及答案1
《始得西山宴游记》《赤壁赋》阅读练习及答案
《赤壁赋》理解性默写试题
《赤壁赋》ppt课件(73页)
《赤壁赋》ppt课件(45页)2
《赤壁赋》ppt课件(29页)2
《赤壁赋》自拟话题,制作素材卡片
《赤壁赋》ppt课件(104页)

   版权所有 我爱语文网   浙ICP备05019169号-2   公安备案号 :330381023305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