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字典 | 成语词典 | 诗词大全 | 文言文翻译 | 小学语文 | 本站手机版

  您的位置试卷下载 >>高考试题 >>高考诗歌阅读与鉴赏 >>
高考诗歌鉴赏思想感情训练
作者:   上传者:tomacc  日期:23-01-13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野人送朱樱
杜甫
西蜀樱桃也自红,野人相赠满筠笼。
数回细写①愁仍破,万颗匀圆讶许同。
忆昨赐沾门下省②,退朝擎出大明宫。
金盘玉箸无消息,此日尝新任转蓬③。
[注]①写:这里指将樱桃从一个容器倒入另一个容器。②赐沾:即沾赐,受到赏赐之意。门下省,杜甫当年任左拾遗,属门下省。③转蓬:随风飘转的蓬草。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西蜀樱桃也自红”的意思是西蜀的樱桃也自然地垂下鲜红的果实,其中的“也”字暗示出诗人所经历的时空变化。
B.“数回细写愁仍破”是说尽管诗人十分细心倾倒樱桃,但仍恐碰破,樱桃如此娇嫩,给诗人增添了一丝哀愁。
C.“万颗匀圆讶许同”一句中“万”字写出了樱桃数量之多;“讶许同”是说这么多樱桃大小如此相同,让人惊叹。
D.以时间词为标识,全诗可分作三层:前两联一“今日”,第三联一 “当年”,第四联“今日”。
2.诗歌尾联表达了诗人哪些思想感情?请结合整首诗分析。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入塞
刘希夷
将军陷虏围,边务息戎机。
霜雪交河①尽,旌旗入塞飞。
晓光随马度,春色伴人归。
课绩朝明主,临轩拜武威②。
【注】①交河:指的是新疆交河故城。②武威:官名,指武威将军。
3.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将军率兵攻破外敌的围困,边防平息战事,战胜的军队撤回了边塞。
B.交河故城霜雪依旧,北风卷起边塞旌旗,眼前一派战后的凋敝景象。
C.清晨的阳光照着战马,春色伴着大获全胜的军士们归来,意气昂扬。
D.诗歌语言骨力刚劲、平淡自然,叙事简明,将描写、抒情熔于一炉。
4.这首诗抒发了什么样的情感?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次韵马荆州①
黄庭坚
六年绝域梦刀头②,判③得南还万事休。
谁谓石渠刘校尉④,来依绛帐马荆州⑤?
霜髭雪鬓共看镜,茱糁⑥菊英同送秋。
它日江梅腊前破,还从天际望归舟。
注释:①该诗是诗人五十七岁时被贬荆南所写,诗人其时已长期遭遇贬谪,马荆州指荆州知州马瑊,写该诗的第二年便是马瑊荆州任满东归之时。②[梦刀头]古时刀头有环,“环”与“还”谐音,因此“梦刀头”又指还归之兆。③[判]甘愿。④[刘校尉]西汉刘向曾在石渠阁讲论五经,又曾为中垒校尉。诗人曾做过著作郎。⑤[马荆州]东汉马融曾为南郡太守,常挂上绛纱帐以教授门徒。⑧[茱糁]茱萸和着糁饭。
5.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次韵指按照原诗所用韵脚的次序所写的诗,属于和诗的一种,题目点明了写作对象。
B.首句以梦境虚写自身处境,“六年”突出诗人遭贬谪、处逆境时间之长,感情色彩极为凝重。
C.颔联用典巧妙,借历史人物来比喻自己和马碱的身份:诗人自比刘向,把马荆州比为马融。
D.颈联表现诗人与马荆州友情笃厚,两人对镜共叹岁月流逝,以茱萸和菊花酒共度重阳佳节。
6.请从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的角度对该诗尾联进行赏析。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红蕉
柳宗元
晚英值穷节,绿润含朱光。
以兹正阳色,窈窕凌清霜。
远物世所重,旅人心独伤。
回晖眺林际,摵摵①无遗芳。
【注】①摵摵:拟声词,落叶声。
7.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直写其花,“绿润”、“朱光”传神地写出了芭蕉“岁寒犹芳”的特征,恰如其分。
B.颔联中的“凌”字将红蕉以娇小风姿迎寒斗霜的无畏精神、勇敢品格表现得淋漓尽致。
C.为世所重的“远物”承上指红蕉,其“远”是诗人柳宗元站在被贬之地的角度来评判的。
D.尾联将夕照下山林凋零的秋冬之景与红蕉叠放在一起,产生了对比强烈的艺术效果。
8.有人评价柳宗元《红蕉》一诗“寓感甚切”,请结合颈联作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
清平乐•独宿博山王氏庵
辛弃疾
绕床饥鼠,蝙蝠翻灯舞。屋上松风吹急雨,破纸窗间自语。
平生塞北江南,归来华发苍颜。布被秋宵梦觉,眼前万里江山。
【注】此词写于1182年。作者被罢官闲居信州后,在博山寺旁筑“稼轩书屋”,时常往来于信州到博山的路上。
9.“破纸窗间自语”一句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赏析。
10.本词的下阕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请简析。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题目。
天津桥①春望
雍陶②
津桥春水浸红霞,烟柳风丝拂岸斜。
翠辇不来金殿闭,宫莺街出上阳③花。
[注]①天津桥:建于唐朝东都洛阳的洛水之上。②雍陶:晚唐诗人。③上阳:指上阳官。上元年间始建,唐高宗、唐玄宗曾多次巡幸洛阳,居住于此。安史之乱后,宫苑日渐荒废。
11.前两句紧扣_______字,写天津桥一带的美丽风光,后两句蕴含着______的情感。
12.后人评论诗歌的最后一句是全诗精华,你赞同这个观点吗?请结合诗歌谈谈你的看法。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遥同杜员外审言过岭
沈佺期
天长地阔岭头分,去国离家见白云。
洛浦风光何所似,崇山瘴疠不堪闻。
南浮涨海人何处,北望衡阳雁几群。
两地江山万余里,何时重谒圣明君。
[注]①作者和杜审言都于神龙初年(705)流放岭南,杜审言先起程过大庾岭去峰州(今越南境内),沈佺期随后也过大庾岭去欢州(今广西崇左县)。②洛浦:洛水之滨,这里指唐东都洛阳。
13.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点明标题“过岭”,描写诗人离开京城长安,长途跋涉,好不容易才来到大庾岭上,顿感天长地阔,宇宙之闳浑无穷,心情舒畅。
B.颔联运用对比的手法,“洛浦风光”和“崇山瘴疠”形成强烈的反差,诗人百感交集。
C.最后一联“两地江山”即可指与朋友分隔之远,又可指与朝廷相距万里之遥,面君之难。
D.全诗体现出了“朴厚自是初唐风气”,语言朴实,感情真挚动人,气韵流畅。
14.请简要概括本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小题。
一剪梅
宋•刘克庄
小序:余赴广东,实之①夜饯于风亭。
束缊宵行十里强,挑得诗囊,抛了衣囊。天寒路滑马蹄僵,元②是王郎,来送刘郎。
酒酣耳热说文章,惊倒邻墙,推倒胡床③。旁观拍手笑疏狂,疏又何妨,狂又何妨!
【注】①实之:王迈,字实之,刘克庄好友。②元:通“原”。③胡床:一种可以折叠的轻便坐具。
15.下列对诗歌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束缊”指用乱麻搓成火把。“束缊宵行十里强”,写出连夜行路之景,紧扣小序中“饯”字。
B.刘郎:指作者自己。唐代刘禹锡多次被贬,自称“刘郎”,此处借此称谓暗指个人身世。
C.全词语极夸张,情极大胆,豪爽、超迈,淋漓酣畅,充分体现了辛派词人的特色。
D.“旁观拍手笑疏狂”,旁观者鼓掌大笑,与作者和王迈高谈阔论的狂态相映成趣。
16.这首词表现了词人怎样的情感变化?请结合诗句分析。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各题。
癸卯岁始春怀古田舍二首(其二)
陶渊明
先师有遗训,忧道不忧贫。瞻望邈难逮,转欲志长勤①。
秉耒②欢时务,解颜劝农人。平畴交远风,良苗亦怀新③。
虽未量岁功,即事多所欣。耕种有时息,行者无问津④。
日入相与归,壶浆劳近邻。长吟掩柴门,聊为陇亩民。
【注】①长勤:长期劳作。②耒(lěi):型柄, 这里泛指农具。③怀新:指麦苗生意盎然。④问津:指孔子让子路向两位隐士长沮、桀溺问路的典故。
17.对这首诗的意境评价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沉郁顿挫               B.清淡悠远               C.古朴典雅               D.自然明丽
18.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诗人虽尊崇孔子,但“忧道不忧贫”难以践行,因此他立志躬耕,表达对孔子选择的否定。
B.诗人亲自参与田间劳作,不仅快乐地拿起农具耕种,还面带笑容鼓励农人们积极从事劳动。
C.“虽未量岁功,即事多所欣”,意思是说不必斤斤计较收成如何,愉悦就在耕耘的过程中。
D.“日入相与归,壶浆劳近邻。”写傍晚与左邻右舍相伴而归,取酒欢饮的情景,画面温馨。
19.结合全诗,分析结尾句“长吟掩柴门,聊为陇亩民”复杂的情感。
 
阅读下面两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行香子•舟宿兰湾①
【宋】蒋捷
红了樱桃,绿了芭蕉。送春归、客尚蓬飘。昨宵谷水,今夜兰皋。奈云溶溶,风淡淡,雨潇潇。
银字笙调,心字香烧。料芳悰②、乍整还凋。待将春恨,都付春潮。过窈娘堤,秋娘渡,泰娘桥。
行香子•过七里濑③
【宋】苏轼
一叶舟轻,双桨鸿惊。水天清、影湛波平。鱼翻藻鉴,鹭点烟汀。过沙溪急,霜溪冷,月溪明。
重重似画,曲曲如屏。算当年、虚老严陵④。君臣一梦,今古空名。但远山长,云山乱,晓山青。
【注】①兰湾:或谓兰溪之湾。兰溪:水名,即今浙江之兰江,江岸多生兰芝,故名。此词为词人泊舟吴江时所作。②芳悰:芳心。③苏轼因与朝廷掌权者意见不合,被贬谪杭州任通判期间,巡查富阳,由新城至桐庐,乘舟富春江,经过七里濑时作此词。④严陵:即严光,字子陵,东汉人,曾与刘秀同学,并帮助刘秀打天下。刘秀称帝后,他改名隐居。刘秀三次派人才把他召到京师。授谏议大夫,他不肯接受,归隐富春江,终日钓鱼。世人多认为严光钓鱼是假,“钓名”是真。
20.下列对这两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蒋词起句“红了樱桃,绿了芭蕉”,描写春末夏初的特色鲜明的景物,暗示季节变化,流光抛人。
B.蒋词下片“银字笙调,心字香烧”二句,实写词人调笙焚香的场景,恬适而温馨。反衬出词人羁旅漂泊的愁苦。
C.苏词上阕头六句用简练的笔墨,动静结合、点面兼顾地描绘出清澈宁静却又生机盎然的江面风光,体现出作者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情趣。
D.苏词下片以景结情,与上片“沙溪急,霜溪冷,月溪明”遥相呼应。前面写水,后面写山,异曲同工。人生的感慨,历史的沉思,都融化在一片流动闪烁、如诗如画的水光山色之中,隽永含蓄,韵味无穷。
21.请比较蒋词“奈云溶溶,风淡淡,雨潇潇”和苏词“过沙溪急,霜溪冷,月溪明”情感的不同。
 
阅读下面这两首唐诗,然后回答下列小题。
鹦鹉
罗隐①
莫恨雕笼翠羽残,江南地暖陇西②寒。
劝君不用分明语,语得分明出转难。
鹦鹉
白居易
陇西鹦鹉到江东,养得经年嘴渐红。
常恐思归先剪翅,每因喂食暂开笼。
人怜巧语情虽重,鸟忆高飞意不同。
应似朱门歌舞妓,深藏牢闭后房中。
【注】①罗隐:唐末诗人,虽有匡时救世的抱负,但屡试不第,流浪半生,无所遇合,晚年投奔割据江浙一带的钱镠,才得安身之地。② 陇西:指陇山以西,旧传为鹦鹉产地。
22.下列对这两首诗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诗人罗隐在江南见到的这头鹦鹉,已被人剪去了翅膀,关进雕花的笼中。诗人劝慰:切莫感叹自己的命运,这个地方毕竟比你的老家要暖和。
B.诗人罗隐劝诫鹦鹉说话不要过于明白,明白的话难以说出口,其实也是在劝自己,因为语言不慎,足以招致祸患。
C.白居易诗中的鹦鹉经过多年的人工喂养,更加鲜红艳丽,巧言善语,深得主人的怜爱。鹦鹉对其主人也是情深义重,不离不弃。
D.这两首诗均为咏物诗,罗诗借向鹦鹉说话来吐露心曲,话语平淡,却耐人咀嚼;白诗托物寄意,词浅意丰,形象生动,讥讽辛辣,力透纸背。
23.这两首诗词中的鹦鹉有何相似之处?两位诗人借鹦鹉分别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各题。
题胡逸老致虚庵
黄庭坚
藏书万卷可教子,遗金满籯①常作灾。
能与贫人共年谷,必有明月生蚌胎②。
山随宴坐图画出,水作夜窗风雨来。
观水观山皆得妙,更将何物污灵台。
【注】①籯:筐笼一类的盛物竹器。②《三国志》孔融赞韦端的两个儿子“不意双珠,近出老蚌,甚珍贵之”,比喻子孙有才德。
2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两句劈空而来,用鲜明的对比方式先发议论,夺人眼球,发人深思。
B.颔联承上,诗人既赞颂了胡逸老的高贵品格,又借典故表达了美好祝愿。
C.颈联一个“出”字,化动为静,手法巧妙,与“两山排闼送青来”异曲同工。
D.尾联总收全诗,闲逸中观山水,山水之气涤荡心灵,使人灵魂澄清无滓。
25.“天下之本在家”,中华民族历来注重家教、家风。你从诗中可以得到哪些启示?
 

参考答案
1.B    “给诗人增添了一丝哀愁”错误,此处表现的诗人情感不是哀愁,而是对如此娇嫩的樱桃的珍爱。
2.①“金盘玉箸无消息”承预联对当年皇帝赐樱桃的回忆,表达此时远离朝廷的伤感与思念,表现诗人对皇朝的忠心。②“尝新”呼应首联今日村民赠樱桃一事,表达诗人尝樱的喜悦和对村民的感激之情。③“任转蓬”表达此刻诗人对漂泊生活的无奈之情,暗含忧时伤乱之感。
解析:“金盘玉箸无消息”是运用借代的手法,承接上文“忆昨赐沾门下省,退朝擎出大明宫”,联想到皇帝赐给樱桃的情景,此处借用“金盘玉箸”指朝廷,期盼着朝廷能有消息到来,表现了对朝廷任用自己的期盼和对朝廷的忠心。
“尝新”指“野人相赠满筠笼”,村农以“满”篮鲜果“相赠”,诗人既有尝樱的喜悦又有由此产生的对村民的感激之情。“此日尝新”勾起了回忆,“忆昨赐沾门下省,早朝擎出大明宫”, 在门下省内接受樱桃之赐,退朝时分,徐徐擎出宫门。这二句是追忆任左拾遗时在宫中蒙受恩赐,擎持归家的情景。“次日”暗含对往昔生活的追念,对长安朝廷的思念,有抚今追昔之感。“转蓬”是诗人以蓬草自比,辗转漂泊如蓬草般居无定所,“任”字表明了诗人对漂泊生活的无可奈何之情。
3.B 尽”指霜雪消融,有残冬已去,春色将至的景象;“飞”写出战旗随风飘扬的胜利姿态。故而这两句写的应该是战胜后意气昂扬的景象,而不是战后的凋敝景象。
4.(1)对将军大获全胜的赞美与憧憬之情。旌旗翻飞、战马疾驰,侧面写出将军神勇无敌。(2)对朝廷打败外敌,维护和平的自豪之情。战胜外虏,平息战事,一句“明主”,表达了对盛唐的赞美。(3)渴望建功立业的急切心情。诗歌赞扬在殿前封赏功臣的明主,赞扬官拜武威将军的得胜将领,表达诗人自己渴望建功立业的迫切心情。
解析:诗歌前两句“将军陷虏围,边务息戎机”记叙将军身陷重围,三四句“霜雪交河尽,旌旗入塞飞”描写边地环境艰苦,但将军战马飞驰,经过艰苦卓绝的斗争,将军终于成功地化解了军事危机。这几句写战争的艰难,环境的艰苦。表达了作者对将军大获全胜的赞美与憧憬之情。
“边务息戎机”描写边疆战事平息,将军归来后“课绩朝明主”,被封为武威将军,表达了作者对对朝廷打败外敌,维护和平的自豪之情。
诗人通过写将军身陷敌军围困,经历重重艰辛,打败敌人,凯旋而归,又遇明主,官拜武威将军,表达了诗人自己渴望建功立业的迫切心情。
5.B  “以梦境虚写自身处境”错误,诗人无日不在想念着自己的亲朋故旧,盼望着早日南归故里。这一切都梦魂牵绕,“梦刀头”便是这种心绪的写照。因此不是用梦境虚写现实。
6.尾联用典,诗句化用杜甫《江梅》诗“梅蕊腊前破”句,谢朓“天际识归舟,云中辨江树”诗句而成,寄寓了作者怀念故友和“判得南还万事休”的一种微妙的企羡心情。
解析:末联“他日江梅腊前破,还从天际望归舟”,表达对马瑊任满归还的祝愿和作者的羡慕心情。第二年,便是马瑊荆州任满的时候,马瑊是维扬人,由荆州还乡,是乘船东归。作者暗用了刘希夷的“潮平见楚甸,天际望维扬”的诗典来比喻荆州、维扬同马瑊的关系,又写出了他在第二年腊梅初开之时荣归故里、家中亲人企足而望的情景。“江梅腊前破”化用杜甫《江梅》诗“梅蕊腊前破”句,“天际望归舟”亦系化用谢朓“天际识归舟,云中辨江树”诗句而成。王夫之说谢朓的这两句诗状写出一位盼望亲人还归的女性形象,“隐然一含情凝眺之人,呼之欲出”。黄庭坚这首诗的末联也正描写出了同样的艺术形象,他在此后《次韵中玉早梅》中有“梅蕊争先公不嗔,知公家有似梅人”之句,可知“天际望归舟”者当是马瑊家中那位“似梅人”。而且马瑊官满当归之时,作者也将调任太平州,可在马瑊的归途之中翘首迎接。所以,在这一形象中又寄寓了作者怀念故友和“判得南还万事休”的一种微妙的企羡心情。
7.C    “是诗人柳宗元站在被贬之地的角度来评判的”错误。“远物”之“远”是京城和中原地带相对永州而言,不是从被贬之地的角度。
8.“远物”尚且被人看重,而流放到永州的自己却早已被统治者遗忘,在强烈的对比中,寄寓了作者被贬永州、被朝廷遗忘的悲伤。
解析:颈联“远物世所重,旅人心独伤”意思是世人偏重边远物,流放之人独悲伤。
“远物”承上,是指红蕉,因为是“远物”,便成了稀罕物,所以才会“世所重”。远物被人看重,被流放的诗人却早已被统治者遗忘。诗人面对红蕉,感叹身世,不禁“心独伤”。同是处于永州,“远物”和“ 人”所受待遇是如此天地之别,强烈的对比,便是诗人伤心的原因。
9.拟人手法。屋外狂风暴雨,吹动窗上破纸,瑟瑟作响,就象自言自语一样,这样就把风吹纸响人格化了,更渲染了凄凉的气氛,衬托出作者百无聊赖的寂寞心情。    10.平生为国事操劳,最终却落得罢官闲居、报国无门的结局,表现了诗人无限辛酸之情。失意时仍然不忘抗金报国、恢复中原的大业,表现出诗人祟高的爱国之情。
解析:“破纸窗间自语”意思是:糊窗纸被风撕裂,发出呼啦啦的声音,仿佛在自言自语。本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自语”二字,自然而又风趣地将风吹纸响拟人化、性格化。渲染了凄凉的气氛,衬托出作者百无聊赖的寂寞心情。
10.词人平生为了国事操劳奔走于塞北江南,失意归来时已头发花白、容颜苍老、罢官闲居,壮志未酬的辛酸、愤懑之情跃然纸上。梦醒后却仍心系“万里江山”,表达了词人虽身居破庵,却胸怀天下,不忘统一大业的崇高爱国情怀。
“平生塞北江南,归来华发苍颜”意思是:从塞北辗转江南,如今归隐山林,已是容颜苍老,满头白发。词人平生为国事操劳,最终“华发苍颜”而无建树,落得罢官闲居、报国无门的结局,表现了诗人无限辛酸之情。
“布被秋宵梦觉,眼前万里江山”意思是:一阵凄冷的秋风吹透了单薄的布被,突然惊醒,眼前依稀还是梦中的万里江山。词人半夜醒来,眼前不是饥鼠蝙蝠,残灯破窗,而是祖国的“万里江山”。很显然,他“梦中行遍,江南江北”(《满江红》),醒后犹自留连梦境,故云“眼前万里江山”。这一句与“平生塞北江南”相呼应,而把上阕四句推到背后。平生经历使他心怀祖国河山,形诸梦寐;如今苍颜白发,壮志难酬,可心中所思所想,依然还会梦到往日的万里江山,词人即使是失意,仍然不忘抗金报国、恢复中原的大业,表现出诗人崇高的爱国之情。
11. 望     寂寥  
解析:
本题有两问,第一问“前两句紧扣哪个字写景”,“津桥春水浸红霞,烟柳风丝拂岸斜。”天津桥下,春水溶溶,绚烂的云霞倒映在水中;天津桥畔,翠柳如烟,枝枝柔条斜拂水面,缕缕游丝随风飘扬。这是自然界的美好春光,紧扣诗歌标题中“望”字。
第二问“后两句蕴含着什么情感”,“翠辇不来金殿闭,宫莺街出上阳花。”金殿闭锁、宫苑寂寥,前后映衬,对照鲜明。人们从这种强烈的对比中,很自然地感受到自然界的春天岁岁重来,而大唐帝国的盛世却一去不复返了。这正是以乐景写哀,表达寂寥之情。
12.赞同。最后一句以宫莺不堪寂寞,飞出墙外寻觅春光,从侧面烘托出上阳宫里凄凉冷落的景象。这一细节,曲折地表达了作者难以诉说的深沉感慨,流露出吊古伤今的沉郁感情,抚今恩昔,不无盛寝兴亡之感。
解析:解答本题,先表明观点,再说明理由。同意“最后一句是全诗精华”这一观点。“宫莺街出上阳花”以宫莺不堪寂寞,飞出墙外寻觅春光,从侧面烘托出上阳宫里凄凉冷落的景象。这一细节,是诗人“望”中所见,因而落笔极为自然,但又曲折地表达了作者难以诉说的深沉感慨,含而不露,淡而有韵,堪称全诗最精彩的一笔。
13.A   “心情舒畅”错,“天长地阔岭头分,去国离家见白云”,是描写过大庾岭的情景。诗人离开京城长安,长途跋涉,好不容易才来到大庾岭上,顿感天长地阔,宇宙之闳浑无穷。然而这脚下的山岭却是个分界线,过了岭就是“蛮荒”之地,风土人情大不一样了。此时诗人不免产生“去国离家”将为“异域之人”的感叹,觉得自己如同那天空飘浮不定的云朵,不知去往哪里。心情哪里能舒畅呢。
14.①首联表达了与朋友离别,“去国离家”将为“异域之人”的忧伤惆怅。
②颔联表达了对流放之地的野僻荒蛮的失落之感,以及对自己前途命运的担忧。
③颈联表达了流落天涯的飘零之感,与朋友分别后的孤独之意。
④尾联表达了对重新得到皇帝起用、为朝廷效力的渴盼之情。
解析:首联“天长地阔岭头分,去国离家见白云”描写过大庾岭的情景。诗人离开京城长安,长途跋涉,好不容易才来到大庾岭上,顿感天长地阔,宇宙之闳浑无穷。然而这脚下的山岭却是个分界线,过了岭就是“蛮荒”之地,风土人情大不一样了。此时诗人不免产生“去国离家”将为“异域之人”的感叹,觉得自己如同那天空飘浮不定的云朵,不知去往哪里。“见云白”,是诗人对岭南的第一个印象和感受。我国古代诗歌中“白云”和“游子”有某种联系,如“浮云游子意”等。诗人利用这传统的表现手法,以自然澹远之景表现游子浓郁的深情。
颔联“洛浦风光何所似,崇山瘴疠不堪闻”承“去国离家”,以对比的镜头,上句抒写对京洛风光的眷恋,下句言置身大庾岭头时百感交集的情怀,诗人回忆自己家乡美丽的风光,想象崇山可怕的湿热蒸郁之气,两相对比,倍觉凄苦,表达了对流放之地的野僻荒蛮的失落之感,以及对自己前途命运的担忧。
颈联转为怀友,“南浮涨海人何处,北望衡阳雁几群”上句中的人指杜审言,意思是说:南海风高浪急,你可平安地渡过去了吗?是否已到达了峰州呢!下句“北望”似说自己,又似与朋友谈心;看那鸿雁到了衡阳就不用再向南飞了,待春暖花开就可返回故里。言外之意是:我们还不如雁,只能继续行役向南,归期无望。“几群”含意丰富,耐人寻味:那鸿雁且能“大小相从”,有群伴儿。而你我则分飞天涯,孤苦伶仃,要是我俩能像雁儿一样作伴就好了。这两句诗抒发诗人与朋友都流落天涯的飘零之感,进一步表达与朋友分别的孤寂之情,以及对朋友杜审言的深刻思念。 
尾联回应首联,婉转地表达了盼赦的愿望。“两地江山万余里,何时重谒圣明君”,是写京都长安与岭南流放地之间虽然山重水复相距万里,但隔山隔水,隔不住思念君王的心。诗人所日夜盼望的是再拜见贤明君王的那一天。盼望的是再拜见贤明君王其实就是希望自己能重新得到皇帝起用、再为朝廷效力,既表达了自己对君王赤诚思念之情,又表达了对重新得到皇帝起用、为朝廷效力的渴盼之情。
15.A    “紧扣小序中‘饯’字”错误。应是紧扣小序中的“夜”字。
16.始而愁苦,继而欣喜,最后慷慨奔放。①词人屡次遭贬,今又夜赴广东,天寒地冻夜路难行,自然心生愁苦;②继而遇友人相送,更能把酒畅谈,词人深感欣喜;③最后,词人的欣喜之情在狂放不羁的情态之中,发展到顶峰,即使旁人不解议论,词人也睥睨世俗、纵情任性。
解析:本题作答时要注意结合诗歌中的词语“天寒路滑”分析“心生愁苦”,结合“送刘郎”“酒酣”分析“欣喜”之情;结合“笑疏狂”“疏又何妨,狂又何妨”分析“睥睨世俗、纵情任性”的情感。
这是一首抒写与友饯别的令词。全篇表达了词人傲视世俗的耿介个性,是他主动向社会发动“攻击”的狂放表现。上片先写自己将在天亮之前拿着火把,走十多里的路,不可背负过重,便把衣囊抛弃,只挑着诗囊上路。“宵行”已露旅途之苦,起句“束缊宵行十里强”,开门见山地描写连夜而行的情状。“天寒路滑马蹄僵”中“寒”“滑”“僵”三字极言自然条件的恶劣、旅途之艰苦。词人屡次遭贬,今又夜赴广东,天寒地冻夜路难行,自然心生愁苦。
“元是王郎,来送刘郎”写友人相送之谊。二人分手在即,却并不伤别感慨,而是痛饮酒酣,豪情满怀,谈文论诗,词人深感欣喜。
二人高谈阔论,以致惊动了东邻西舍。最后三句写道:当别人笑他疏狂时,他满不在乎地回答他们,并不以疏狂为意。这正是对当时束缚思想的、严酷的礼法制度的挑战和抗议。 “疏又何妨,狂又何妨”,态度明确坚定,可谓狂上加狂,雄放恣肆,豪情动人。
17.B    鉴赏意境,可以抓写景的句子,如本诗中“平畴交远风,良苗亦怀新”,平旷的田野上,从远处吹来的微风,轻轻拂过禾苗;长势良好的禾苗,焕发出勃勃生机。描写田园风光,不加雕饰却又胜于雕饰,在这种境界里,我融于物,全忘我乃至无我;神与景接,神游于物而又神随景迁,悠远宁谧、一派天籁。加之诗人表达的是躬耕田园、避世隐逸的宁静淡泊之情,可知这首诗的意境应当是“清淡悠远”的。
18.A    A.“表达对孔子选择的否定”错。“瞻望邈难逮,转欲志长勤”不是否定孔子人生选择,而是更喜欢这种“耕种有时息,行者无问津”的农耕生活。陶渊明想成为长沮、桀溺那样的隐士。他的内心有挣扎,有焦虑,本想有所作为,世界却使他望而却步。
19.“长吟掩柴门,聊为陇亩民” 意思是:在简陋的木屋里长吟,暂且做一个耕田之人吧。本诗先写自己难以做到“忧道不忧贫”的感慨,然后叙写了田间劳动的种种欢娱,表达对田园生活的喜爱之情,然后联想到(用典)古代隐士长沮、桀溺的操行,而深感忧道之人的难得,最后以掩门长吟“聊作陇亩民”作结,从而表达了诗人躬耕田园、避世隐逸的宁静淡泊之情,同时也表达出济世与归隐相矛盾的复杂情感。
解析:“长吟掩柴门,聊为陇亩民” 意思是:在简陋的木屋里长吟,暂且做一个耕田之人吧。陶渊明一向把孔子视为先师。孔子说过的“忧道不忧贫”,他记在心里。但他更喜欢这种“耕种有时息,行者无问津”的农耕生活。陶渊明想成为长沮、桀溺那样的隐士。他的内心有挣扎,有焦虑,本想有所作为,世界却使他望而却步。他很失望,渐渐生出一颗叛逆之心,甘愿“长吟掩柴门,聊为陇亩民”,有了躬耕田园、避世隐逸的宁静淡泊之情。这将是他生命的归宿。虽然,作者也表明颜回和孔子不可效法,偏重于向荷蓧翁和长沮、桀溺学习,似乎是乐于隐居田园的。不过,字里行间仍透露着对世道的关心和对清平盛世的向往。如果再注意一下此诗的写作时代,这一层思想的矛盾也就看得更清晰了。
20.B    “实写词人调笙焚香的场景”错误,原诗“银字笙调,心字香烧。料芳悰、乍整还凋”,意思是“归家后定要时时焚香弹笙,家中亲人是否在急急盼我归去呢?这样翻来覆去的想着,心中的离愁别恨越酿越浓”,可知是关于往昔的回忆也是关于未来的想像,应为“虚写”。
21.①蒋词“奈云溶溶,风淡淡,雨潇潇”,运用云、风、雨三个意象,加以叠字排句,描绘了一幅阴晴不定、风雨萧瑟的画面,情景交融,烘托了词人旅途辗转漂泊的困顿艰辛。②苏词“过沙溪急,霜溪冷,月溪明”,剪接了白天、清晓、月下三个不同时辰的舟行之景,创造出清寒凄美的意境,情景交融,暗合词人仕途不顺却能从自然美景中寻得内心宁静与慰藉,看淡荣辱得失的心境。
解析:“奈云溶溶,风淡淡,雨潇潇”,意思是“只是天气阴晴不定,风雨萧瑟,让人惆怅顿生”,“昨宵谷水,今夜兰皋”具体落实“蓬飘”二字,“昨宵”“今夜”在时间上连续,“谷水”“兰皋”在地点上变换,时间的连续与地点上的变换,正见出词人漂泊旅途的辗转流离,居无定所,接着“奈”字领起“云溶溶、风淡淡、雨潇潇”三句,三组叠字排句,蝉联而下,慨叹阴晴不定,风雨萧瑟的天气,更增添旅途漂泊的困顿艰辛。
“过沙溪急,霜溪冷,月溪明”,意思是“经过此地,白天之溪,清澈而见沙底;清晓之溪,清冷而有霜意;月下之溪,是明亮的水晶世界”,这三句节奏轻快,使画面飞速地流动起来,高度简练概括地记录了沿途的景色和主观的感受。沙溪,是白天之溪,清澈而见沙底;霜溪,是清晓之溪,清冷而有霜意;月溪,乃是月下之溪,是明亮的水晶世界。词人用蒙太奇手法,剪接了三个不同时辰的舟行之景。既写出了船之行程,也创造出清寒凄美的意境,由此引出一股人生的况味,苏轼因与朝廷掌权者意见不合,而贬谪杭州任通判期间,尽管仕途不顺,却仍然生活得轻松闲适。他好佛老而不溺于佛老,看透生活而不厌倦生活,善于将沉重的荣辱得失化为过眼云烟,在大自然的美景中找回内心的宁静与安慰。
22.C    “鹦鹉对其主人也是情深义重,不离不弃”错误。依据“常恐思归先剪翅,每因喂食暂开笼”可知,怕鸟“高飞”与前“剪翅”,说明主人与鸟不仅是“心意不同”,更是极端对立,水火不容,更谈不上情深义重,不离不弃。
23.相似之处:①外表美丽(翠羽,嘴红);②能学人言;③被锁笼中。感情:①罗诗以鹦鹉自比,表达了诗人寄人篱下,无法畅言的无奈(悲慨)
②白诗被困笼中的鹦鹉似富贵人家的歌妓,不得自由,表达了诗人对她们命运的深切关注与同情,体现了伟大的人道主义精神。
解析:第一问是比较两首诗中的鹦鹉有何相似之处,考生要仔细阅读诗歌,找出描绘鹦鹉的内容,概括出它们相似之处。
罗诗中根据“莫恨雕笼翠羽残”可知鹦鹉具有美丽的外表,被锁在笼子里。“劝君不用分明语,语得分明出转难”是劝鹦鹉没必要把话说得太过明白,明白的话难以说出口。说明鹦鹉能学人言。
白诗根据“养得经年嘴渐红”说明鹦鹉具有美丽的外表。“常恐思归先剪翅,每因喂食暂开笼”,说明鹦鹉被人剪掉翅膀被样在笼子里,只有喂食的时候才暂且把篓子打开。“人怜巧语情虽重”是说人怜惜鹦鹉回说话,而对鹦鹉情谊深重。
据此分析可概括出两首诗歌中鹦鹉的相同之处为:外表美丽(翠羽,嘴红);被锁笼中;能学人言。
第二问考查两位诗人借鹦鹉分别表达了怎样的情感。鹦鹉的特点是善于学人言语,罗诗“劝君不用分明语,语得分明出转难”,表面看是劝诫鹦鹉不要把话说的太明白了,太明白的话语反而难以出口啊!鹦鹉本身是无所谓出语招祸的,显然是作者的自我比况,是借告诫鹦鹉的口吻表达语言不慎,足以招祸的无法畅言的无奈、悲慨之情。
白诗“人怜巧语情虽重,鸟忆高飞意不同。应似朱门歌舞妓,深藏牢闭后房中”,是说鹦鹉的主人因怜爱鹦鹉灵巧善虽然对其言情深义重,但鹦鹉想的是怎样冲出牢笼远走高飞。鹦鹉的心思和主人的怜爱是多么不同,这些鹦鹉就和富贵人家的歌妓舞妓一样,被深深藏在像牢房一样的后院里。诗人借咏叹鹦鹉来表达对像被困笼中的鹦鹉一样富贵人家的歌妓舞妓的同情指情,体现了诗人伟大的人道主义精神。
24.C   “化动为静”错误。“山随宴坐图画出”意思是山景随着宴坐如画图呈现,山景是静景,诗人用“出”字展开画卷,使得画面具有了动感,所以应是化静为动。
25.①诗书传家:诗书教化,育子成材,只留金钱财富,常招致灾祸。
②乐善好施:宅心仁厚,悲天悯人,为子孙后代树榜样,蓄福报。
③清廉自守:坚守本心,心灵澄澈,任何外物都不能够玷污灵魂。
解析:从“藏书万卷可教子,遗金满籯常作灾”一句可见,胡逸老以藏书传家,反而视金钱为祸害,体现胡逸老以诗书传家,且为人淡泊名利,影响子孙品性;
“能与贫人共年谷,必有明月生蚌胎”说胡逸老愿意与贫穷的人家分享自家的粮食,后一句称赞他如此品德必然会有人才出众的子弟,体现出胡逸老仁爱之心,启示后代为人要乐善好施;
后两联则写胡逸老在致虚庵中的生活,观看青山绿水,心境闲适,更没有凡尘俗事来污染清明的心境,体现出胡逸老人格高雅、胸襟广阔的特点,启示后人要坚守本心,清廉自守。

标题: 高考诗歌鉴赏思想感情训练
文件大小: 20K
文件格式: zip
作者:
下载地址:  点击本地免费下载   下载说明 阅读说明  下载工具
下载说明:
* 本站所有的资料都是免费的
* 使用本资料有困难请阅读说明或给管理员留言。

暂无图片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会员中心
上传资料 资料求助
 站内搜索

   

 栏目推荐
  中考历届试卷
  高考历届试卷
  初中题库
  高中题库
 相关资料
高考古诗鉴赏考点汇编
重庆市2023届5月份高考模拟试题古诗鉴赏汇编
2022年全国高考诗歌鉴赏试题pptx课件
高考古诗词满分答题模板及举例
高考古代诗歌鉴赏复习:有关乡村生活的诗词练习
高考古代诗歌鉴赏客观题和主观题指导及练习
高考古诗鉴赏复习:反常态题型
统编版高中语文高考复习诗歌鉴赏专项练习
高中诗歌鉴赏常考题型及答题技巧最全整理
高考复习:考场上如何使用已知条件多维立体快读准解古诗词ppt课件
新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鉴赏和默写》满分答题指导
高考复习:古代诗歌鉴赏各类题型解法指导
福建省各地2023届高三二模古诗阅读汇编
广东省各地2023年高三一模古诗阅读题汇编
河北省各地2023年高三一模古诗阅读汇编
山东省各地2023届高三一模古诗阅读汇编
高考古诗文阅读之必背名句默写专题训练
古代诗歌阅读复习:常见的13种借代形式
高考诗歌鉴赏专题复习ppt课件(52页)
2022年全国各地高考语文试卷分类汇编:诗词鉴赏阅读
高中诗歌鉴赏十三大类型全集
高考诗词鉴赏专题训练:虚实结合
高考诗词鉴赏专题之对比手法
统编版高中语文教材全五册古诗词鉴赏精编归纳
高中诗词鉴赏常用典故40例
高考古典诗歌开放性题型答题指导
2023届高考专题复习:古典诗词中的炼字
高考语文复习:千古兴亡多少事——咏史怀古诗复习
考场上如何使用已知条件多维立体快读准解古诗词ppt课件
高中诗词鉴赏答题答题技巧
2022年北京市高三上学期期末古诗阅读汇编
2023届高考第一轮复习:鉴赏古代诗歌的语言
高考古诗鉴赏常规习题答题模式
高中古典诗歌鉴赏知识汇总表
高考古诗词鉴赏--景物形象
高考语文复习之古诗词鉴赏--人物形象
2023届高考一轮复习课后习题:古代诗文参照式阅读与对比鉴赏
新高考备考之诗歌鉴赏专项训练
2022年上海新高考语文学科专题复习:诗歌鉴赏
新高考诗歌鉴赏之各地高三一模情境化试题汇编
2022年北京市各区高三二模古诗阅读汇编
高考复习:诗歌鉴赏解题失误原因分析
高考复习:古诗词鉴赏中意象类对比练习
2019至2021高考真题诗歌鉴赏汇编
高考诗歌鉴赏主观题答题模板

   版权所有 我爱语文网   浙ICP备05019169号-2   公安备案号 :330381023305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