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字典 | 成语词典 | 诗词大全 | 文言文翻译 | 小学语文 | 本站手机版

  您的位置试卷下载 >>八年级下(初二下) >>课文练习 >>
部编版八年级(下)《课外古诗词诵读》(一)同步练习
作者:   上传者:tomacc  日期:23-03-01


一、诗句默写。
1.微君之故,                 ?(《式微》)
2.“青青子衿,                。”(《子衿》)
3.“                                    ”的内心独自,则通过夸张修辞技巧,造成主观时间与客观时间的反差,从而将诗人强烈的情绪心理形象地表现了出来。(《子衿》)
4.表达作者送别友人时旷达胸怀和真挚友情的诗句: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5.形象地描绘出洞庭湖壮阔气势的句子:                                      。(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答案】
1.胡为乎中露
2.悠悠我心
3.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4.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5.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二、古诗词赏析。
(一)阅读下面古诗,完成下列各题。
式微
式微式微,胡不归?微君之故,胡为乎中露? 
式微式微,胡不归?微君之躬,胡为乎泥中?
【注】①式:语气助词,没有实义。微:幽暗不明。②胡:为什么。③微:非,不是。故:为了某事。④中露:露中,露水之中。
1.下列对这首诗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这首《式微》“语浅意深,中藏无限义理”,深刻反映了社会现实。
B.这首诗的用咏叹的方式、质问的语气,直抒胸臆,是一首劳役者的悲歌。
C.全诗刻画了两个场景,在露水中劳作,在泥地里劳作,将劳动人民的勤劳表现得淋漓尽致。
D.诗歌以“式微式微,胡不归?”起调,紧接着交代原因,上下两章变换两处文字,在巧妙的变换中抒发质朴率真的情感。
2.式微式微,胡不归?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结合诗意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首诗表达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C【解析】C项错误,这是一首劳役者的悲歌,不是表现劳动者的勤劳。
2.设问的修辞手法,从全诗看,“式微式微,胡不归?”不是有疑而问,而是故意设问,采用这种虽无疑而故作有疑的设问方式,使诗篇显得宛转而有情致,同时也引人注意,达到了“不言怨而怨自深”的效果。
3.受奴役者的非人处境以及他们对统治者的满腔愤懑之情。
(二)阅读下面古诗,完成下列各题。
式微
式微式微,胡不归?微君之故,胡为乎中露?
式微式微,胡不归?微君之躬,胡为乎泥中?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式微式微”是运用反复的手法,强调天气不好,不宜劳动。
B.“胡不归”是故意设问,反映受奴役者没日没夜在野外劳作,苦不堪言。
C.“胡为乎中露”中的“中露”就是“露中”,是为了押韵而颠倒使用。
D.诗中上下章只变换“故”“躬”两字,却使诗歌语义饱满、押韵和谐。
2.这首诗表达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A【解析】A项,不是“天气不好”,是天黑了。
2.受奴役者的非人处境以及他们对统治者的满腔愤懑之情。
(三)阅读下面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子衿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
青青子佩,悠悠我思。纵我不往,子宁不来?
挑兮达兮,在城阙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1.下列对这首诗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青青子衿”“青青子佩”两句,写女主人公对恋人衣饰的赞美。
B.“子宁”两句诗,用反问句式表达女主人公对恋人的强烈质问。
C.“挑”和“达”,很有表现力,蕴含了女主人公丰富的心理活动。
D.全诗采用重章叠句的方式抒情,形成一种回环往复的音乐美。
2.“一日不见,如三月兮”抒发了女主人公什么情感?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A【解析】A.“青青子衿”“青青子佩”,是以恋人的衣饰借代恋人。对方的衣饰使女主人公念念不忘,可见其相思之深。并非单纯地赞美恋人的衣饰。故选A。
2.虽然只有一天不见,却好像分别了三个月,抒发了女主人公对恋人的思念之深、思念之切。
【解析】A.“青青子衿”“青青子佩”,是以恋人的衣饰借代恋人。对方的衣饰使女主人公念念不忘,可见其相思之深。并非单纯地赞美恋人的衣饰。故选A。
(四)阅读下面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子衿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
青青子佩,悠悠我思。纵我不往,子宁不来?
挑兮达兮,在城阙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1.下列对本诗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全诗采用倒叙手法。从结构上看,诗歌的前两章具有重章复沓的特点。
B.《子衿》是《诗经·郑风》的一篇。全诗三章,每章四句。为先秦时代郑地汉族民歌。
C.全诗五十字不到,但女子等待恋人时的焦灼万分的情状宛然如在眼前。这种艺术效果的获得,在于诗人在创作中运用了大量的动作描写。
D.第三章点明地点,写她在城楼上因久候恋人不至而心烦意乱,来来回回地走个不停,觉得虽然只有一天不见面,却好像分别了三个月那么漫长。
2.这首诗采用了怎样的叙述手法?从结构上看,诗歌的前两章具有怎样的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C【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对这首诗的内容的理解、手法运用的分析和思想感情的把握,我们解答时要结合整首诗,逐句进行分析。D项理解不正确,这种艺术效果的获得,在于诗人在创作中运用了大量的心理描写。
2.全诗采用倒叙手法。从结构上看,诗歌的前两章具有重章叠句的特点。
(五)阅读下面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1.对《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全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中“辅”气势宏大;“望”以实写虚,因为从长安实际上是望不见“五津”的,是作者的想像。
B.颔联是劝慰朋友的话,意思是说既然离乡“宦游”,离别是常事,不必感伤。
C.尾联中的“儿女”指的是男子和女子:我们在分别时不必像他们那样哭哭啼啼。
D.在即将分手的路口,我们无需像平常送别的青年男女那样伤心落泪。
2.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的“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一作“随风”)直到夜郎西”,与本诗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表现的都是对朋友的深厚情谊。请你结合诗句内容,简要说明两位诗人各自是如何抒发内心情感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C【解析】C项对《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全诗分析不正确。“儿女”指的是青年男女。故选C。
2.“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运用夸张的手法,表现友谊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抒发作者乐观豁达的情感;“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运用寄情于景和拟人的手法,作者借“明月”寄托自己对友人的思念,体现了对友人的忧虑、关切、同情和不舍。
(六)阅读下面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城阙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注】①城阙:指唐代都城长安。②辅:护卫。③三秦:指关中地区。④五津:指岷江上的五个渡口。
1.下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这是一首五言律诗,作者是被称为“初唐四杰”之一的王勃。
B.第一句点出了送别的地点,第二句则把读者的视线引向了杜少府即将赴任之地。
C.颔联是说诗人要跟朋友分手,去外地做官。
D.尾联紧承颈联而来,诗人劝慰杜少府,不要在临别之时像儿女一般哭鼻子、抹眼泪。
2.请从炼字的角度,赏析首联中的“辅”或“望”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C【解析】意思是我们都是出外做官、远游他乡之人。
2.“辅”形象地写出了三秦大地护卫着长安的景象,气象雄伟,使诗歌开篇意境开阔。“望”将相隔千里的都城长安和蜀地联系起来,表达了对友人的惜别之情。
3.此诗是一首送别诗,全诗表达了与知己的惜别之情,抒发了对朋友远行的留恋慰勉之情,体现出作者高远的志趣。
(七)阅读下面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1.对这首诗理解不当的一项是(   )
A.前四句写景,扣“望洞庭湖”之题,后四句抒情,表“赠张丞相”之意。
B.颔联是描写洞庭湖的名句,上句以“气蒸”显浩阔,下句以“波撼”显气势。
C.颈联和尾联以欲渡无舟、欲钓不能,抒发了有心出仕却无人赏识的忧愤不平之情。
D.这首诗意在表达希望能得到张九龄引荐,但在语言运用上却十分委婉、含蓄。
2.“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二句,笔力千钧,备受后人赞赏,请作简要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两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和愿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C【解析】C.颈联中的“耻”意指自己不能出世有愧于天子;尾联中的“羡鱼情”表现了希望能得到张九龄引荐,并无忧愤不平之意。故选C。
2.这两句运用对偶的修辞手法,描写了云梦泽水气蒸腾,洞庭湖波涛汹涌,摇撼岳阳城的景况,表现了洞庭湖的壮观景象和雄伟气势。(或:从视觉、听觉和触觉角度描绘了洞庭湖雄浑壮阔的博大气势,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尤其是“蒸”字展示了洞庭湖丰富的贮蓄,“撼”字衬托洞庭湖的浩阔激荡,气势宏大。)
3.羡慕好友张九龄能为朝廷效命,希望自己也能出仕为官、为民谋利。
(八)阅读下面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唐] 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前四句写景,扣“望洞庭湖”之题;后四句抒情,表“赠张丞相”之意。
B.颔联是描写洞庭湖的名句。上句以“气蒸”显浩阔,下句以“波撼”显气势。
C.颈联和尾联以欲渡无舟、欲钓不能抒发了有心出仕却无人赏识的忧愤不平之情。
D.这首诗意在表达诗人希望能得到张九龄引荐,但在语言运用上却十分委婉、含蓄。
2.“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一联笔力千钧,备受后人赞赏。请简要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C
2.这一联运用夸张的手法状写了洞庭湖雄伟壮观的景象。“蒸”写出了洞庭湖丰厚的蓄积,仿佛广大的云梦泽都受到洞庭湖的滋养哺育;“撼”写出了洞庭湖汹涌澎湃的气势,极为有力。
3.这首诗委婉地表达了诗人从政的心愿,希望得到举荐。(意对即可)
(九)阅读下面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静女
《诗经·邶风》
静女其姝①,俟我于城隅②。
爱③而不见,搔首踟蹰④。
静女其娈,贻我彤管⑤。
彤管有炜⑥,说怿⑦女美。
自牧归荑⑧,洵⑨美且异⑩。
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
【注】①姝:美丽。②城隅:城角。③爱:同“薆”,隐藏。④踟蹰:犹豫徘徊。⑤彤管:红色的管子,或红色箫笛一类的管乐器。⑥炜:鲜明有光的样子。⑦说怿(yuè yì):喜爱。⑧牧:郊外田野。归(kuì):通“馈”,赠送。荑(tí):初生的细嫩茅草,象征婚姻。⑨洵:诚然,确实。⑩异:特殊。
1.“搔首踟蹰”表现了男主人公怎样的心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说怿女美”是单纯表达男主人公对“彤管”的喜爱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搔首踟蹰”四字,形象、逼真地表现出男主人公焦灼、紧张的心情,表达了男主人公对“静女”的爱慕和思念之深。
2.“说怿女美”中的“女”一语双关,既指“彤管”,又指“静女”。男主人公借物抒情,表面上是喜爱“彤管”,其实是借此来表达他对“静女”的喜爱之情。
 

标题: 部编版八年级(下)《课外古诗词诵读》(一)同步练习
文件大小: 10K
文件格式: zip
作者:
下载地址:  点击本地免费下载   下载说明 阅读说明  下载工具
下载说明:
* 本站所有的资料都是免费的
* 使用本资料有困难请阅读说明或给管理员留言。

暂无图片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会员中心
上传资料 资料求助
 站内搜索

   

 栏目推荐
  中考历届试卷
  高考历届试卷
  初中题库
  高中题库
 相关资料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理解性默写汇编(30题)
《一滴水经过丽江》同步练习3
八年级下《诗经》二首练习
《桃花源记》作业
《经典常谈》课堂反馈练习
综合性学习《倡导低碳生活》练习4
《经典常谈》同步练习
《经典常谈》练习题
《经典常谈》重点题目练习
部编版八年级(下)《课外古诗词诵读》(一)练习题
八年级下《诗经》二首《关雎》《蒹葭》练习题3
八年级下册名著阅读《经典常谈》第十章练习题
名著阅读《经典常谈》第六章《春秋》三传第六练习题
《经典常谈》填空专项练习
《傅雷家书》同步训练
部编版八年级(下)《课外古诗词诵读》(一)理解性默写练习
《蒹葭》同步练习
《大自然的语言》导学案练习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同步练习2
短文两篇《陋室铭、爱莲说》练习题2
《核舟记》《赤壁赋》测试题
部编版八年级(下)《唐诗三首》练习题2
《马说》练习题4
《礼记》二则《 虽有嘉肴》《大道之行也》练习题
《庄子》二则《北冥有鱼》《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同步练习2
《一滴水经过丽江》同步练习2
《登勃朗峰》练习题2
《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练习2
《壶口瀑布》练习题2
《庆祝奥林匹克运动复兴25周年》练习题2

   版权所有 我爱语文网   浙ICP备05019169号-2   公安备案号 :330381023305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