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字典 | 成语词典 | 诗词大全 | 文言文翻译 | 小学语文 | 本站手机版

  您的位置试卷下载 >>高考试题 >>高考现代文阅读 >>
高考现代文阅读训练:塑造人物形象
作者:   上传者:tomacc  日期:23-03-16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大宛其的春天

夏立楠

几乎每周,我们都会去帕提受医生家一趟。年初的时候,我得了一种说不上来的病,不爱吃饭,面色萎黄,个子也不见长。帕提受医生是个维吾尔族老太太,不管啥时候见她,都盘着头发,爱笑,穿白大褂。

“给他开了点钙片,记得按时吃,还有,不要受凉,坚持敷盐巴。”“好的。”我爸接过药,谢过帕提受医生。我们又住回走,远处的山峦一直绵延到米吉克煤矿。我爸在米吉克煤矿干活,三班倒,逢白天不干活的时候,就会带我来看医生。我妈没工作,光招呼我就挺累,还要洗衣服做饭。我妈把脏衣服堆在小椅子上,往大盆里倒热水。我爸的衣服比我还脏,全是煤灰,丢进盆里后,水都染成了灰黑色。

仲夏的时候,米吉克煤矿变得漂亮些了,喀普斯朗河支流两岸的柳树绿菌菌的。帕提受医生就是在那个时候再次来到我家的,她穿着白大褂,挎着药箱,一到门口就问我的病情。我妈说,不是大病吧?帕提曼医生说,不算病,但是孩子要长身体,长期不爱吃饭,面黄肌瘦,那肯定不行。她还说她在大宛其牧场有个哥哥叫艾买提,在那里养奶牛,可以的话,我们去那边包片草场,单送牛奶也比干煤矿强,环境也不错,对我成长有益。听了帕提曼医生的话,我妈动心了,觉得可以离开米吉克煤矿了。

到达大宛其牧场的那个晚上,我们在艾买提伯伯家住下。大宛其牧场的夏夜,似乎更凉爽些。风从门口的草场上吹来,院子里坐着两家人。在铺开的毯子上,我们吃着艾买提的阳刚子(妻子)端来的馕。她热情大方,一边招待我们,一边进屋做拉条子。

那些日子,我目睹了艾买提一家的日常。艾买提的阳刚子能干,白天喂牛,早晨天不亮就起来挤奶,新鲜的牛奶装进瓶子里,艾买提把瓶子提上驴车,天不亮就赶着驴车把奶送到集市。

在艾买提伯伯的帮助下,爸爸建好了木屋。木屋建好的那天,阳光特别明媚。买两头牛吧,艾买提说。我爸说,好呢,不过不懂识别牛的好坏啊。艾买提说,“改天我带你去巴扎上选选。”我爸没说话,他点燃一支烟,边抽烟边望着远方。我知道,我爸是手头紧,没买牛的钱。艾买提看出我爸的难处,说:“既然到了这里就是我的客人,钱不够的话,我可以帮着先垫付,等你赚了钱,再还我也不迟。”我爸说,那怎么行。艾买提说,“怎么不行,我说行就行。”

艾买提赶着驴车,我和我爸坐在车上,艾买提带我们去大宛其的巴扎上看牛。风景很美,路两边的白杨树绿油油的,叶片在风中摇曳,泛着光,星星点点。我爸跟着艾实提在牛马市场上转,寻来寻去,相中了两头奶牛。

雨水不知道是什么时候开始多起来的,大宛其牧场的夏天,越发显得葱郁。我爸的一头奶牛产奶了,那些天,我妈起得早,天不亮就打开牛舍的灯,蹲在奶牛旁边挤奶,挤好的奶装在铁桶里,我爸用盖子盖好,提出去,绑在自行车的一例。这样的一个早晨,我爸会骑着车穿梭在路上,他得把新鲜的牛奶送到周边的集镇,那里有客户订奶。我则在周边的草场上闲逛,拎着一根木棍当剑使,把草场上的草木当成敌人,幻想着自己是个白衣剑客。此时的大宛其牧杨,草长莺飞,苜蓿地里开满蒲公英与鸢尾花,沟渠里湍湍流淌着无穷无尽的溪水。

不久,我爸要去库尔勒照顾生病的大伯,我妈想自己送奶,便推出自行车来学。从外面干活回来的艾买提说,车不用学了,他帮我们送。我妈说,那怎么好意思。艾买提说,没啥不好意思的,互相帮助。就这样,艾买提成了我们家的送奶工。为了表示对艾买提家的感谢,在艾买提的阳刚子赶着牛去柳树林放的时候,我妈就会帮她洗衣服。

秋天就来了。仿佛一夜之间,整个牧场都变了样,河流同往常一样,静谧地横亘在眼前,如同蓝丝带般。柳树林不再葱郁,绿黄相间,仿若油画。随着天气的转变,气温越来越低,奶牛的产奶量也降了下来。我爸开始为整个冬天的收入发愁。我爸说,艾买提,这牛产奶量低,有啥法子改善?艾买提说,要想催奶,倒是有法子,给你的奶牛喂些海带,多加盐,不过牛和人一样,也有休养的时候,你们汉族的中医里不是讲“秋收冬藏”嘛,冬天万物休养生息,奶牛也需要储备营养,不然来年怎么产奶?我爸点燃一支烟,笑了笑,说受教了,你懂得真多。

艾买提的阳刚子说,奶牛的奶都让你巴郎子(小男孩)喝了,看吧,他来这里长了不少。被她这么一说,我才发现,自己确实比以前高了。我妈说,是你们的奶养人,艾买提说,大宛其牧场的水土好。我爸说,也感谢帕提曼医生,很久没见到她了,啥时候回趟米吉克。

好景不长,没等我爸带我回米吉克,大宛其牧场就出了事。那天夜里,我们已经睡下了,初冬的大宛其牧场还是有些冷,雪早早就落了下来。牧羊犬在夜里吠叫,北风肆虐地刮着,屋前屋后有东西垮掉。

“快开门啊!”我爸开了门,风使劲往屋子里灌。艾买提手里的电简不怎么亮,他急忙把门关上,用后背抵住。“这风太大了,牛不见了。”“啊,牛怎么不见了?。”我爸一边穿衣服,一边说着。“牛舍让风给吹塌了,牛不知道去哪里了,都怪我,早知道应该把砍来的木棒堆在牛舍上。”“说这些也没用啊,我们现在出去找吧。”我爸穿好鞋,披上衣服,急急忙忙在屋里找电筒。

外面的风还在呼呼地吹,狗声不见了,或许是跟着他们去找牛了吧。雪似乎越下越大,早上天露出曙光时,我急忙推开门,艾买提的阳刚子已经穿上马靴,喊我妈和她去找牛,去找我爸他们,让我在屋里等着,哪儿也不许去。

旷野里白茫茫一片,阳光微弱,风似乎没有要停的意思。雪越下越大,越飘越多,我看见她们深一脚浅一脚地踩在雪地里,足迹渐渐被新雪覆盖。我在心里祈祷,希望他们能找到牛,希望他们能平安回来。我还没有见过大宛其牧场的春天呢,艾买提不是说,春天的时候,这里比秋天还美丽嘛,会开很多花,会有很多蜜蜂,它们嗡嗡嗡的,萦绕不断。

(有删改)

1.小说是如何塑造“艾买提”这一人物形象的?请简要分析。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上苍的注视

乔正芳

夜降临,团团灰云涌动着,遮蔽了大半个天空。远处的山、河流、村庄都隐藏在黑暗中了……世界,在战争的间隙里暂时处于一种安静的状态。

逶迤的山路上,走来几个模糊的身影。近了,一壮一少两个八路军,手里各牵着一匹战马。

年长的那个,大高个,长方脸,额头上一道伤疤很是显眼——那分明是子弹留下的纪念。他身上的土布军褂已经很旧了,袖口刮开了一个大窟窿,随手朝上挽了两道,胳膊上绷着青筋,人看上去有点疲惫,但一双眼睛却依然坚定、有神。

年轻的那个,体型偏小,看起来也就十七八岁,清瘦的小脸,耳旁有一道浅浅的刮伤,嘴唇上火了,起了几个小水泡。他觑着眼朝前看了看,露出欣喜的表情,回头朝年龄大的说:“团长,快看!翻过前面那个山坡,就是通向青城的大道了,咱们就可以骑马快跑了!”

那团长朝年轻人微微一笑,随即收起笑容,习惯性地朝四周看了看。

刚刚打了一场硬仗,费了很大的劲才把敌人击退了六十里,敌人肯定不会善罢甘休,不能掉以轻心。下一步该如何行动?下午接到师部密令,要团长趁夜悄悄返回师部,研究下一步的作战方案。年轻战士小丁是本地人,比较熟悉地形,又很机灵,政委特意挑了他来护送团长。

通向师部最近的道路就在眼前了——

年轻的小丁雀跃着:“团长,咱们赶快上马吧!”

团长“嘘”了一声,抬手朝前一指,一团身影蓦然闪入他们的视线——

两个人迅速拔出枪,放低身姿,慢慢靠过去。

土坡后,一个披头散发的妇人,受到惊吓,浑身哆嗦着,一脸惊恐地望着他们——妇人怀里紧紧抱着一个五六岁大小的孩子,孩子却没有发出任何声音。离近了,只见那个男孩闭着眼,软塌塌地躺在妇人怀里,鼻翼一张一翕的,呼吸很困难的样子。

妇人同时也看清了他们的打扮,很是惊喜,却瞬间流下了两行泪,用好像憋着好久才发出的声音喊了一句:“八路军同志,快救救我的孩子吧!”

团长上前问明了情况,原来妇人是山后杨树凹的。几天前,妇人的男人上山砍柴时遇到了日本鬼子,血染红了那一片泥土,妇人恨呀,恨日本鬼子,恨老天不睁眼。女人想带着孩子去桃源镇投奔娘家,可刚走到这里,便遇到几个小鬼子,若不是抱着孩子,她真的想和他们拼了,大不了被老天收走,妇人恨恨地说,但她不能,她不能带着孩子拼命,孩子得活下去。于是,她拉着孩子拼命跑呀跑,结果跌下山沟,她的腿摔断了,动弹不得,孩子又病了。虽然今天的夜晚很安静,她却没有办法带着孩子走下去,她以为自己和孩子没有希望了,只能听天由命了,没想到上天让她们遇到了八路军……

团长默默听着,拳头攥得紧紧的,牙齿咬得咯咯响,腮帮子凝成两团硬疙瘩。他弯下腰,摸摸孩子滚烫的额头,再将手指轻轻放在孩子的鼻唇边试了试体温,说:“这孩子烧得太厉害,如果不及时医治,只怕会引起肺炎。”

团长迟疑了一下,俯身抱起孩子,吩咐小丁:“快扶这位大嫂上马,咱们先送他们母子到桃源镇看病。”

小丁为难地看着他,说:“团长,桃源镇离这里三十多里,和咱们要去的青城是背道,咱们要是先送他们的话,夜里十二点前肯定赶不到师部了。”

团长仰头看看天,灰云翻滚,大雨即将来临。

随即,团长语气坚定地说:“就按我说的办吧,咱们当兵打仗为了什么?第一,不做亡国奴;第二,拯救咱们的百姓于水火之中。师部那边,等救下孩子再去。”

看着团长凝重的表情,小丁点点头。

团长解开上衣,将孩子裹在怀里,翻身上马,挥手一甩鞭子,马儿扬起四蹄,朝着桃源镇的方向飞奔而去……

凌晨一点十五分。

当李团长和警卫小丁气喘吁吁赶到师部时,所有人都惊呆了。继而欢声雷动。

同志们纷纷围上来,抢着和他们握手,拥抱!

师长先是一愕,接着哈哈大笑着,扒开人群,一拳砸在了团长肩膀上,说:“老李、小丁呀,你俩的命真大!大家还以为你们光荣了呢!”

怎么回事?团长和小丁一脸迷惑。

参谋说:“我们刚刚截获了敌人的一份情报,原来我们下午的密令被敌人破译了,在你们回青城的大道上,鬼子派人偷偷埋下了地雷,设下了重重埋伏,誓要你们插翅难飞!但他们做梦也没有想到,你们竟似得了上天的指引一般,竟然没有走最近的路,而是绕道桃源镇安全回来了!”

李团长和小丁明白了,他们相视一笑。小丁眼里含着泪,激动地说:“团长一”

李团长也笑了,他说:“天意,天意呀!自古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请同志们放心吧,我老李死不了!正义的战争还没打赢呢,上天殷切的目光正注视着我们呢!”

“说得好!”大家齐声鼓掌。

师长微笑着递过来自己的搪瓷杯子,说:“先喝口水,喘口气儿,我们马上开会!”

夜深沉,他们围坐在地图前,谈着,画着,研究着。

灰云一点点散去,东方,丝丝曙光渐渐露出来了……

(有删改)

2.小说是如何塑造“团长”这一人物形象的?请简要分析。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腌菜师

黄元太

母亲在烧柴锅时打了个盹儿。梦中锅里水已经烧开了,腊菜放进去了,正在煮着,水已成浅绿,咕嘟咕嘟。小女孩儿用一根带叶的竹枝轻轻搅动,让水染上竹叶的清香。

昨天夜里,母亲做了个漫长的梦,醒来后就忘了梦的内容,但梦里的气味仍在,缭绕在屋檐和枕席之间。

母亲这会儿片刻的睡眠便接通了昨夜的梦境,就像小水池接通了遥远的湖泊。她想起梦中自己是个小女孩儿,跟随外婆去丹江的源头取水。河道两岸土色如丹砂,空中有白鹤飞鸣。

母亲生于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当地有腌制酸菜的传统,她年少时就开始学,二十岁不到,就研制出酸菜“酸味王”,酸中带着甜,丹江鱼配母亲的酸菜简直是一绝,一时名动帝都。

腊菜取自初冬的麦地。母亲挎着篮子,不时俯下身子挑选着,大的不要,过小的也不要,开花的更不要。她能分辨出哪些腊菜是同一天从地里冒出来的,一天薅不过半篮,光菜就收集了半月。

腌菜的水就取自丹江源头。外婆老了,母亲就独自乘舟溯流而上,手持一瓢,眼睛紧盯着水流,不时用瓢抄起一点儿水,倒进桶中。她能分辨出水中最精华的部分,捕捉到最优美的波纹,一日不过收集小半桶,光取水就花了九天。这水积贮久了,就呈柿黄色,运回来腌菜,芳味无双。然后是择菜。她取水的时候就已经带上腊菜,在丹江的边上小心地清理好泥土,摘取黄叶,轻轻放入水中,用手轻抚嫩叶,以免因损坏经络导致汁液流出。这秘法外婆也没教她,她自己也不知得自何处,仿佛天生就知道。她不断琢磨,改进着腌制技艺。

母亲从瞌睡中醒来,一看炉灶,还好没误了火候。空气中满是腊菜特有的香气。这种腊菜煮到八成熟,呈碧绿色,然后捞出放进瓮中,连同煮腊莱的沸水。

这口瓮出自当地窑场名匠之手,制成后三载,从未盛放过它物,再填满松毛,静置三年,以去烟火气。

煮过的腊莱放入瓮中,水要漫过腊菜,然后放一鹅卵石在上面,把锅簰盖好、封实。鹅卵石是在大山的河道里捡的,外表雪白细腻﹑非常光滑。这还不重要,重要的是鹅卵石的周身隐隐约约有些斑点,好像一个个星座。

接下来的事就交给时间。这是母亲最不喜欢的部分。她常常懊悔自己没当个画工或木匠,这样整个作品从头至尾,都是自己一笔一刀弄出来的,不假外物。

这日午后,母亲沐浴更衣后走到瓮前,听到瓮里的声响,像有人在山谷中吹坝。起初瓮声瓮气,后来清亮如笛,有时又淅沥如急雨。十五天后,声音才渐渐平息。这说明腊菜的“势”尽了,已腌制成功。

开瓮那天,地方的要员都来了,母亲请大家依次品尝。母亲用竹筷轻挑瓮中的腊菜,众人的目光都像被电焊了一样,随着母亲的筷子移动。待捞出重见天日那一刻,只见经过腌制的酸腊菜,泛着丝丝光亮,表层像镀了金一样。很快,酸酸的味道,冲击着每个人的味蕾,所有人开始闭上眼睛,好像有月光在经脉中流淌,春风吹进了骨髓。接着母亲又盛出一小勺酸菜汁液,青碧透亮,稠浓浓的。

母亲说这次是按照自己改良后的想法做的一次试腌,只这一瓮,当下被嘉宾瓜分殆尽。众人纷纷向母亲祝贺杰作的诞生。她心中却想,这还不是最好的酸菜,应该还有更好的。

苦思几天之后,母亲开始着手制作新的酸菜。她除了在选材、摘菜、取水上更加严格外,还在舀水的器具上做了刻度,以便记住取水的多少。除此之外,每个步骤的时间拿捏得分秒不差,对每一根木柴的形状也都经过挑选,在她看来,每一簇火苗的颜色都关乎成败。经过她的精心设计和无数次推算,一瓮新的“酸味王”即将诞生。

一天夜里,一伙好事的世家子弟酒后翻墙潜入我家,禁不住酸味的诱惑,拆开密封,揭开瓮上的锅簰就大口吃起来。那菜一沾唇,他们都跳起来欢呼舞蹈,好像快活至极。父亲听到响声急忙起来一看,气愤不已,眼见母亲的心血被白白地葬送,就要报官,却被母亲拦住了。母亲心里算着时间,还差两天才能开瓮呢,这一开封就全毁了。她轻叹一口气,一边把锅簰重新盖好、封好,一边说:“怨不得他们,本来就是吃物东西,谁吃都是吃嘛。”

世家子弟显然酒意已过,纷纷跪拜,求母亲传授腌菜技艺。

“做不来的,做不来的。”母亲说完,摇摇头,叹息一声,转身回房。从此,她竟长卧不起,不久便去世了。

若干年后,我们一家因移民离开了祖祖辈辈生活的水源地。父亲在搬家时发现床头有一记录本,那是母亲腌制酸菜的日记,已经被耗子啃过,无法辨认,但那密密麻麻的字迹,像极了母亲的心事。再说那口大瓮,父亲嫌碍事不想搬,正在犹豫,一个商人走过来说,要连瓮和那块鹅卵石一起收藏。据他讲,他已经留意很久了,看到里面有无尽的黑﹐能看见瑰丽的星云。父亲难得见到喜欢的人,就答应了。可这瓮在轮渡时,沉入了江底,从此不知所踪。

3.文章是如何塑造“母亲”腌菜师的形象的?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老家这个词

乔叶

一条窄窄的砂石土路从主路上岔开,往右手边的山坡里蜿蜒而去。老原车速更慢,用下巴示意了一下,说:“顺着这条路进去,就是咱原家坟。”

这块地看着还挺新。我指着砂石路和主路之间的那片夹角空地,问:“平出来没多久吧?”“嗯,得有半年了。打算做停车场的。等将来村子红了,来的车多了,就得停这儿。”老原又感叹,还是乡下天大地大,随便就能整出一块地方。我说可别瞎扯,这可是地,哪有那么随便,地在农村哪是值钱不值钱的事儿;农村人活的就是地,宅基地,耕地,林地,哪儿能离得开地,最能让人较真的也就是地。

“回——来——啦——”

循着声,便看见一个老太太正在前方的一个石墩上坐着,手里握着一根拐杖,戴着一顶黑帽子,穿着一件黑底起红花的中式棉袄,脑后盘着一个圆圆的发髻。暗黄的面皮,很瘦,却像松柏似的,有一股子硬实在里头。

“哦——回来啦!”

老原也大声应,把车速放得很慢,快到老太太跟前时停下,半开车门喊道:“九奶,咱回吧?我捎你啊。”

老太太眯着眼睛看着他,括号般的皱纹里颤颤巍巍的,兜着点儿笑意,就那么看着老原,直待老原又问了她一遍,她方才摆了摆手,说,一会儿回。老原方才上车继续前行。

问她是谁,老原说:“没听见我喊嘛,是九奶。”“搁哪儿排的第九?”“张家。”“那么多儿子?”“几支一起排的,显得门户大。”“那跟你们原家不沾啊。”“姓上不沾,另有一路沾法。她是我父亲的干娘,顺下来,可不就是我的干奶奶?这还不算沾?”“嗯,沾,很沾。多大年纪了?”“九十四五吧。”听老原介绍,早年间,九奶可是方圆几十里有名的接生婆,可以说,现如今,周边村里五十岁靠上的人,绝大多数都是她接生的。周边几个村里,没有比她更老的人了。她很年轻时就没了丈夫,一辈子没孩子,一直孤寡到现在。

老原把车靠边儿停下,点了一支烟说,论起来,这干奶奶比多少人的亲奶奶都亲呢。要不是她,原家早就在村里没了地方。这事儿说来话长。简述起来就是,从他记事时起,父亲每次带他们回来上坟都不进村。他十八岁那年清明节,跟着父亲回来上坟时,九奶在桥头候住了他们,那是他第一次见到九奶。那时她好像就已经是这么老了。九奶跷了跷脚尖,伸出手去摸他的脸,被他闪避了过去。然后,九奶对他父亲说:“福久,你得回来把房子修一修。都快塌了。”

“塌就塌了呗。”

“宅地基都有人瞄上了,快成别人家的了。”

“谁想要就给谁呗。

“要是哪天想回来,就没有了站脚的地方。”

“不回来了。”

“人家就会说,村里没原家了。原家没老家了。”

“就叫他们说去。”

“你这些话,能叫坟里的先人听?”

“坟里的先人,也不知道个啥,也听不见个啥。”

“那你还回来上啥坟哩。”

老原说,这句话父亲没接住。那天,九奶撂下的最后一句话是:“我给你占着地方, 迟早等你回来。”

我笑着说:“你说你家都放弃了的老宅,你干奶奶还拼命给你们占着,这地是值钱还是不值钱?”老原求饶道:“姑奶奶我错了还不行嘛。”又叹口气道:“老家的事还真是说不清。”

“然后呢?你父亲就很快回村翻盖老宅了?”“没有。”他说,父亲还是没进村。到底也没进村。可从那以后,他三不五时地就会念叨起九奶的话,像被下了蛊。直到他五年后被查出了晚期肺癌,住院后更像是中了魔,在病床上一遍两遍翻来覆去地叮嘱老原,说他是不中用了,等他死了,老原得回去盯着。老原是长子,得在村里顶门立户。原家的房子不能倒,也不能比谁家的低一砖。咱不能叫门势塌掉。不求比人强,也不能落人后。叫他们知道,咱原家的人都一茬茬长着,原家的香火没有断,原家的日子还长着呢。

烟灰轻弹,不及落地便被风吹得没了影踪。父亲去世后,老原和两个弟弟送父亲的骨灰回去安葬。他说,也是在刚才那个地方,九奶就在那里等着。我问:“九奶怎么知道的?”“九奶说,梦见了。”九奶说这句话时,泪就噙在眼窝里。老原侧背着我,看不清他的表情。那天,老原他们跟着九奶,捧着父亲的骨灰先回了老宅,让村里人帮忙去打墓。老宅被打理得干干净净,种着花,种着菜,一看就是一直住人的样子。也不知道怎么了,老原当时膝盖一软,就跪了下去,大哭了一场。从那时起,老原的脑子里第一次升腾出了老家的意识,就认下了这个老家。

重新上车,缓缓前行。我突然想起有一次和报社的同事聊起老家,大家纷争起该怎么定义老家这个概念,一个平日里爱写诗的编辑以读诗的口气吟诵道:“什么是老家?老家就是这么一个地方:在世的老人在那里生活,等着我们回去。去世的老人在那里安息,等着我们回去。”老家啊,就是很老很老的家,老得寸步难行的家,于是,那片土地,那个村庄,那座房子,那些亲人,都只能待在原地,等着我们回去。所谓的老家,就是这么一个地方啊。

(有删改)

4.九奶是“能立起来的形象”。小说是如何塑造九奶这个“能立起来的形象”的?请结合文中相关内容简要分析。



图片
参考答案
图片




1.①正面叙述艾买提每天“把瓶子提上驴车,天不亮就赶着驴车把奶送到集市”体现了他的吃苦耐劳。②语言描写。爸爸买牛有难处时艾买提主动提出垫钱,爸爸推辞时他不由分说做了决断,体现了他的善良真诚。③细节描写。“艾买提赶着驴车,我和我爸坐在车上,艾买提带我们去大宛其的巴扎上看牛”写出了艾买提的热心助人。侧面描写:①爸爸在听了艾买提如何提高产奶量以及秋收冬藏的道理后对艾买提的评价,体现了艾买提的博学②环境描写。初冬风雪夜出去找走失的牛,写出了艾买提直面困难的勇敢。 

2.①外貌描写,如“额头上一道伤疤很是显眼——那分明是子弹留下的纪念”,抓住了团长的主要特征,突出了其军人身份。

②语言描写,如“这孩子烧得太厉害,如果不及时医治,只怕会引起肺炎”,表现了团长关爱百姓的性格特点。

③动作描写,如“习惯性地朝四周看了看”,写出了团长的谨慎、稳重;“拳头攥得紧紧的,牙齿咬得咯咯响”等,表现了团长对侵略者的痛恨。

④侧面描写,如用小丁的兴奋激动与团长的表情动作对比,衬托出团长战斗经验更丰富,表现了团长沉稳、机警的性格特点。   

3.①正面描写:文章通过对“母亲”生平的交代以及腌菜过程中动作、神态、语言、心理等的描写,刻画了母亲的腌菜师形象,突出其孜孜不倦、精益求精的匠人精神以及其宽厚为怀的性格。②侧面衬托:文章通过描述开瓮后包括地方要员在内的众人为腌菜的味道陶醉,以及好事的世家子弟未等腌菜开瓮就迫不及待偷吃的情形,侧面衬托出母亲腌菜技艺的高超;文章最后对“母亲”腌菜日记的交代,也进一步突出了其腌菜师的形象。

4.①运用外貌描写。描写九奶穿中式棉袄、盘圆圆的发髻,面皮像松柏似的,皱纹如括号般等,笔墨简约而传神,一个传统而硬实的农村老太太形象矗立于画面中。②运用侧面描写。九奶一辈子做接生婆、动员老原父亲修老宅、帮助打理原家老宅等,都是通过老原之口表现的,大量的讲述进一步丰富了九奶善良能干的形象。③运用细节描写。如九奶梦见了老原父亲去世,并且在说话时“泪就噙在眼窝里”,这一细节有力刻画了九奶真诚而通透的形象,感人至深。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会员中心
上传资料 资料求助
 站内搜索

   

 栏目推荐
  中考历届试卷
  高考历届试卷
  初中题库
  高中题库
 相关资料
2023年高考散文类阅读常见考题指导
高考小说阅读复习:常见的12种叙事结构
高考散文阅读六大考点答题套路
高考现代文阅读复习:小说知识清单
高考散文知识复习导图及题型归纳
2023高考语文复习:文学类文本阅读ppt课件(255页)
高考复习:现代文阅读35种题型汇总
小说阅读人物形象知识点清单
新高考现代文文阅读常考题型总结
小说中的“伏笔”和“铺垫”和“悬念”的区别
2023届高考二轮专题复习及训练:散文阅读之标题的含义
高考现代文阅读复习专题:小说新情境题型
高考现代文阅读复习:常考经典题型指导
2023届高考复习专项:散文阅读之选择题
高考文学类文本阅读复习:个性化语言训练
高考文学作品阅读矛盾冲突专题训练
新高考复习:戏剧知识专题训练
新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满分答题指导
2023届河北省石家庄市高三一模语文试题及答案
高考现代文阅读复习:小说情节的戏剧性提升训练
2018-2022年高考小说真题表格化汇编
横看成岭侧成峰——小说的叙述角度ppt课件2
高考二轮复习小说阅读专练:寓言体小说系列
贾大山《电表》阅读练习及答案
2023年高考二轮复习现代文阅读训练:意大利小说
2023年高考二轮复习现代文阅读训练:德国小说
高考现代文阅读复习:快速有效读懂高考小说
高考散文阅读必备知识及题型总结表格化归纳
高考现代文阅读复习专题之戏剧知识
高考信息类文本阅读题陷阱ppt课件
高考叙述特色专题训练
高考赏析题之语言特点
小说阅读之标题的作用ppt课件
2022年全国各地高考语文试卷分类汇编:实用类文本阅读
2022年全国各地高考语文试卷分类汇编:论述类文本阅读
2022年全国各地高考语文试卷分类汇编:文学类文本阅读
高考小说阅读常考九大题型指导及试题
高考现代文专题训练:叙述特色
高考赏析题专题训练:语言特点
高考小说阅读知识点汇编
凯瑟琳·曼斯菲尔德《一杯茶》阅读练习及答案
2023届高考专题复习:散文阅读考点分析
2023届高考专题复习:探究小说标题艺术
2023届高考专题复习:文学类文本阅读之小说阅读
2023届高考专题复习:小说阅读之人物形象鉴赏

   版权所有 我爱语文网   浙ICP备05019169号-2   公安备案号 :330381023305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