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字典 | 成语词典 | 诗词大全 | 文言文翻译 | 小学语文 | 本站手机版

  您的位置试卷下载 >>高考试题 >>高考模拟试卷 >>北京市 >>
​2023年北京市平谷区高三一模语文试卷及答案
作者:   上传者:tomacc  日期:23-03-17


图片版

2022--2023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三年级质量监控语文试卷评分细则 2023.3.7

1.(3分)D(“将手持火炬变为主火炬是最安全的方案”中的“最安全”无中生有)

2.(3分)C【材料二第3段】(强加因果,观众获得视觉盛宴是因前所未有的人工智能、

机器视觉和5G 等科技成果的加持)

3.(3分)C(A项“文化类综艺节目均运用先进技术显中华审美风范”中“均运用”有误,见材料三第2段“越来越多的文化类综艺节目”:B项“现实舞台”有误,应是“沉

浸式 3D 视听

体验”这样的技术让观众与英雄抒发的家国情怀产生强烈共振的艺术效果:D项“只要……

就……”表述绝对化)

4.(3分)D(以偏概全,信息有意缺失了“将中华美学精神巧妙熔铸其中”)

5.(6 分)①主火炬的点燃方式采用“微火+视频显示”技术方案,既能更好地展现绿色低碳与可持续发展理念,又能感受到主火炬的晶莹剔透。 ②开幕式上运用人工智能、机器视觉和 5G等科技成果,彰显了科技美学的进步,呈现了独一无二的视觉盛宴,展现出当代中国的大国气象。

③文化类综艺节目运用先进技术将虚拟场景与现实舞台相融合,彰显了光彩夺目的中

华审美风范。

【评分标准:一点2分,方式1分,意义1分。三点6分】

6.(3分)CA项:倒下,引申为归服;无,没有。B项:少。C项:以…为首;头。D项:教

化;向…学习。

7.(3分)D都是连词“来”。 A:介词趁;动词,;沿袭。B:代词,代诸侯国;音节助

词,不译。C:转折连词“却”,假设连词,“如果”

8.(3分)B刘濞一定不会叛乱。

9.(3 分)D“认为张季不具备复兴先王之道的水平”错,原文“盖谓兴先王之道以明民,

非己所能

任也。”意思是“复兴先王的治国策略来使百姓明达,不是自己所能够胜任的。”

10.(6分)苏辙认为:柔弱可以胜过刚强,赞许汉文帝的怀柔政策。首先列举尉佗、匈奴、刘濞等相关史实进行正面例证;接着举晁错削藩导致七国之乱,从反面进行论证;然后借百姓刺虎进行类比论证。行文简洁明了,论证思路清晰。

方苞认为:汉文帝有“君德”,但少“治功”,是因为他信奉黄老之道,有缺然之心。首先将魏晋南北朝以来专横统治的帝王与汉文帝进行对比论证,然后引用孔子及《尚书》中的话展开论证。行文雅洁有序,论证思路严谨。

【评分标准:观点1分;答出其中一种论证方法,1分;阐释论证过程,1分】

11.(2分)翻译:(1)宽厚就会得到众人的拥护,诚恳守信就会得到民众的信任,勤敏

就能取得功绩,公正大家就心悦诚服。

【评分标准】“则”“敏”“说”每错一处扣1分;句中有其他理解错误及表述不当之处

,酌情扣分;2分扣完为止。意思对即可。

(2)(3分)①“谨权量,审法度,修废官”,是要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制度,有法可依,社会才有秩序可言,才能实现“四方之政行焉”

②“兴灭国,继绝世,举逸民”是对已有传统的继承,颠覆前代的同时,还要有

继承,有发展。

③“所重四者”是围绕百姓生活的四个方面来说的,是民本思想的体现。

④“宽、信、敏、公”都是帝王治理天下所必须的人格品质,目的就是获得百姓

信服、拥护。

【评分标准:任意答出三点,给满分】

12.(3分)A【解析】“赞美了牛的坚韧精神”错,骏马和牛各有所长,说明尺有所短、

寸有所长的道理。

出 13.(3分)C【解析】“结尾处均未点破观点”错,顾诗结尾直接点明观点。

14.(6分)答题示例:顾诗,前四句运用类比手法说明“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道理,芸芸众生,无所不知、无所不能的全才是没有的,表达了物各有所用、各有其利,人各有所长、各有所短,所以表达的是因材施用、用人所长、避其所短的用人观;白诗先写“试玉”要烧满三日,“辨材”须等待七年才能完成,接着运用周公、王莽的典故,从正反两方面说明若想辨识人才,必须经过时间的检验;曹诗中多处运用典故,如“周公吐哺”等,一改东汉社会以门第取人的传统观念,表达出自己独到的人才观:若想建功立业,一定要礼遇贤才、广纳贤才、唯才是举。(意思对即可)

【评分标准:结合诗句分析1分(答出内容或手法均得分),人才观1分,三首诗共6分】15.(8分)

①仁义不失而攻守之势异也 ②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③出师未捷身先死 ④长使英雄泪满襟 ⑤尚能饭否 ⑥日月忽其不淹兮

⑦悟已往之不谏 ⑧知来者之可追

16.性格差异点:直与曲、刚与柔、热与冷、尖锐与圆浑、天真与世故等等。

传统观念不同:主流与非主流(正统与非正统)

【示例 1】黛玉热,宝钗冷。从香菱学诗可以看出,黛玉对香菱倾囊相授,香菱上门请教

时,黛玉一口答应说:“既要作诗,你就拜我作师。我虽不通,大略也还教得起你。”可见她是从心底关心香菱,心肠是热的。而宝钗对香菱说道:“何苦自寻

烦恼。都是颦儿引的你,我和他算帐去。你本来呆头呆脑的,再添上这个,越发弄成个呆子了。”可以看出宝钗从心里认为香菱是 “十足的呆”,断断不肯收下她,可见宝钗的心是冷的。

【示例2】黛玉的率真,宝钗的圆滑。元妃省亲时,命众姐妹和宝玉作诗。元妃不喜“香”“玉”二字,宝钗首先觉察,回身暗示宝玉说,“绿玉”二字有意冒犯,再想一个字改了要。而就玉却不把元妃省亲当一回事,安心今夜大展奇才,将众人压倒,且因元妃只命

一匾一咏未得展其抱负,自是不快。

【评分标准:明确性格差异点2分,结合作品相关情节2分,分析2分】17.(3 分)D【解析】“极度偏执”错,“癖好”一词在文中含褒义。

18.(3分)B【解析】A 项“叶先生认为”错,应该是“我”认为。C项,“在别的方面者慷慨大度”错,文中有假设之意。D项,“爱书家爱书只为悦己”错,与原文不符。19.(6 分)答题示例:

第一问:画横线的语句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使书更具体可感,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各类书籍带给叶先生的精神慰藉。(2分)

第二问:①将常置案头的“座右书”比作最知己的朋友,表达了叶先生对此类书的喜爱和依恋之情。②将翻开的新书说成是寂寞的人生旅途上为自己搜寻新的伴侣,表达了叶先生对此类书的期待和喜悦之情。③将随手打开一本熟悉的书说成不期而遇的一位老友,表达了叶先生重读此类书时的激动和欣喜之情。④将无缘再读一遍的好书说成是从前偶然邂逅的友人,表达了叶先生对喜爱的好书难再得到的遗憾和惋惜之情(4分)20.(6 分)答案示例:

第一问:①津津乐道与书相关的一切(4段)。②读书超越利害和技术境界,把书当做朋友(5 段)。③领略澄明心境,忘却自己获得自己(6 段)。④尝遍苦乐,从书中求慰藉(6段)。⑤有嗜爱卖书、购书、藏书的癖好“?段)。⑥把藏书当成生命的一部分(8段)。【评分标准:两点一分,共3分】第二问:略(3分)

21.(1)(3分)B解析:A 项:“广袤”一般用于修饰土地面积,“浩瀚”形容太空更准确。 B项:“最新”二字删掉就改变了原意。C项:“曾几何时”指时间没过多久,与“如今”不能调换。D项:搭配不当,应为“中国载人航天朝着星辰大海不断迈进”。(2分)参考答案:彰显着“一张蓝图干到底”的坚定执着。【参考译文】--苏辙《汉文帝论》

老子说:“柔韧能够战胜刚硬,弱小能够战胜强大。”汉文帝采用怀柔的策略治理天下,那些刚硬强大的人全都顺风归服了。尉佗自封为南越王,文帝修复了他在中原的祖坟,召唤他的兄弟,赐予显贵的身份。尉佗就主动去掉了南越王的称号,俯首跪拜表示臣服。匈奴不顺服,侵扰中原。文帝屈尊给匈奴写信,并且送去丰厚的丝绵衣物。虽然没有能够调教驯服他们,但是汉匈战争,与汉武帝时代相比,不过仅占十分之一二。吴王刘濞暗藏谋反之心,谎称有病,不上朝。文帝赏赐他坐几和手杖,表达对兄长的尊敬。刘濞就没有逞威发怒的由头,叛乱也因此没能发动。假如汉文帝还活着,不会超过十年,刘濞也就已经老死了,那么来自东南地区的七王之乱,就没有可能发动起来。到汉景帝即

位后,不能容忍地方诸侯势力,采用晁错的计策,削减诸侯王的封地。刘濞趁这样的时机号召七个诸侯,向西进攻函谷关。大汉王朝派遣了 36 位将军,竭尽全国的力量,才勉强战胜了他们。

晁错的理论是:诸侯国已经强大了,中央削减他们的封地,他们会谋反;不削弱他们的封地,他们也会造反。中央主动削减他们的封地,他们发动叛乱迅速并且损害相对小:如果不削减他们的封地,他们发动叛乱会延迟但是损害巨大。世人都认为晁错的观点是正确的。我却不能认同。果真像文帝那样采用隐忍怀柔的政策,刘濞一定不会发动叛乱。拖延几年之后,诸侯国的发展变化情况就会不同了。慢慢地顺着他们各自势力的变化情况,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用来控制诸侯国的办法,本来就是有多种策略的。猛虎盘踞在山野,每天会捕食牛羊,百姓不能容忍,扛着长矛前去刺杀老虎,如果幸运,那么就将老虎杀死;如果不幸,那么人就被老虎咬死了,那样作为损失就太大了。晁错的计策与此相比有什么差别呢!如果能够修建起高高的墙垣,挖深那些陷阱,时时观察,谨慎地防备它,老虎哪里能成为祸害呢。这就是文帝用来防备刘濞的策略。

诶!为国家思虑祸患,却让好名贪利而又缺乏节操能力和心胸的人来施行,大概不重蹈晁错覆辙的,就很难了。

【参考译文】--方苞《汉文帝论》

夏禹、商汤、周武王以来,品评帝王的品德,一定以汉文帝刘恒为首位,而不是他治理国家的功绩是其他帝王所比不上的;自魏晋南北朝以来,虽然都是叛乱的臣子和外族入侵者阴谋篡夺的天子之位,全都从容自如地享有帝王宝座却没有半点犹疑,所以采用放飘专横的手段统治天下却没有什么畏惧和顾忌;汉文帝则是从来不张扬,常常像是没有足够的能力来担此大任,因而害怕不能坚持到最后,这就是大禹“别人比我强”、商汤“自感恐惧危险,浑身发抖”这类的心理。世人只是认识到汉文帝自己生活的俭朴,对待大臣的恭敬,治理百姓的简约,认为是他的道家思想导致如此,没有认识到正是他自认为有所不足的(自卑)心理导致的。

可是汉文帝因为这样治理国家的方略,也只能在浅显切近的层面苟安,如果可以维持下去就行了。比如,他听到张释之陈说利国利民的大计方针,文帝就说:“说些接近现实生活的事,不要高谈阔论,说的应该现在就能实施”。大概意思就是,复兴先王的治国策略来使百姓明达,不是自己所能够胜任的。孔子说:“子产好像是百姓的慈母,他能让百姓吃饱,却不知道怎样教育他们。”《尚书》说:“周公教养老百姓”,像文帝这样的帝王能养活百姓却不能教化他们。这就是文帝治国理政思想中掺杂道家思想的弊端。

标题: ​2023年北京市平谷区高三一模语文试卷及答案
文件大小: 1994K
文件格式: zip
作者:
下载地址:  点击本地免费下载   下载说明 阅读说明  下载工具
下载说明:
* 本站所有的资料都是免费的
* 使用本资料有困难请阅读说明或给管理员留言。

暂无图片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会员中心
上传资料 资料求助
 站内搜索

   

 栏目推荐
  中考历届试卷
  高考历届试卷
  初中题库
  高中题库
 相关资料
2023年北京市高考作文优秀范文(6篇)
2023年北京市第二次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语文仿真模拟试卷(3份)
2023年北京市房山区高三二模语文试题及答案
北京市昌平区2023届高三二模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
2023届北京市西城区高三二模语文试题及答案
2023年北京市海淀区高三二模语文试卷及答案
2023年北京市东城区高三二模语文试卷及答案
北京市朝阳区2023届高三二模语文试题及答案
北京市丰台区2023届高三二模语文试题及答案
2023年北京市通州区高三一模语文试卷及答案
2023年北京市顺义区高三二模语文试卷及答案
2023届北京市门头沟区高三一模语文试题及答案
北京市海淀区2023年高三一模语文试卷及答案
2023年北京市房山区高三一模语文试卷及答案
2023年北京市东城区高三一模语文试卷及答案
2023年北京市朝阳区高三一模语文及答案
2023年北京市西城区高三一模语文试卷及答案
北京市丰台区2023届高三一模语文试题及答案
北京市石景山区2023年高三一模语文试卷及答案
2023年北京市延庆高三一模语文试卷及答案
2022年北京市第一次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语文试卷
2023届北京市顺义区高三一模语文试卷及答案
北京市通州区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北京市朝阳区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2023年北京市房山区高三上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北京市石景山区2023届高三上期末语文试题
2023年北京市东城区区高三上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
北京市西城区2022—2023学年度高三第一学期期末语文试卷
北京市昌平区2022~2023学年度高三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北京市丰台区2023届高三上期末语文试题及答案
北京市海淀区2022—2023学年高三第一学期期末语文练习
北京市大兴区2023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语文试卷及答案
2022年北京市高三(上)期中语文试卷
北京市大兴区2022~2023学年度高三第一学期期中质量检测语文试卷
北京市通州区2022-2023学年度高三上期中语文试卷
北京市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卷
2022年北京市朝阳区高三(上)期中语文试卷
北京市海淀区2022—2023学年高三第一学期期中练习语文试卷
北京市2023届高三上学期阶段性练习语文试卷
2022年北京卷高考作文“学习今说”优秀下水范文(3篇)
2022-2023学年北京市新高三入学定位考试语文试卷
2022年北京市高考语文试卷及答案
2022年北京市高考语文试卷及答案(图片版)
北京市海淀区2021-2022学年高三9月开学练习语文试题
2022年北京市通州区高三(上)期末语文试卷

   版权所有 我爱语文网   浙ICP备05019169号-2   公安备案号 :330381023305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