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阅读下面选文,完成19-22题。(9分) 奋跃而上,激扬青春力量 张 凡 ①青年者,人生之华也。人们总是把最美好的词语赋予青春,把最热忱的希望寄予青年。一代代青年在心系家国、无畏向前的奋斗中,回答着“青年何谓”“青春何为”的人生考题。 ②从百余年前,一批批有志青年以舍生忘死的呐喊,推动暮霭沉沉的中国步入“觉醒年代”;到今天,新时代青年满怀“可以平视这个世界”的自信,与时代共同成长。无数青年以青春的力量、青春的创造,推动中华民族勇毅前行,塑造青春中国最美的模样。历史波澜壮阔,镌刻下青年的名字;未来长空万里,期待着青年的进发。 ③青春总是同梦想相伴,而梦想需要与奋斗同行。当年,一支支青年垦荒队奔赴荒原冻土、战天斗地,把“北大荒”变成“北大仓”;新时代,河北保定学院西部支教毕业生像一棵棵红柳、一株株格桑花一样,扎根西部、播撒知识,为广袤的土地带去无尽的生命力。置身民族复兴的关键一程,处于人生最美好的年华,新时代青年更需要发扬奋斗传统、释放奋斗激情。奋斗不是无根之木、无源之水。只有根植在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青春才能绽放绚丽之花。奋斗也不只是响亮的口号,而是要在做好每一件小事、完成每一项任务、履行每一项职责中见精神、显担当。甲 奋斗的道路不会一帆风顺,但每一次不惧挑战的探索尝试、不畏艰难的负重前行,都是对青春最有效的磨砺。向下扎根,向上拼搏,让理想信念在创业奋斗中升华。 ④青年最具创新热情,最具创新动力。十几年如一日深耕坚守,周雷培育出16个优质高产水稻新品种,为“中国碗”装“中国粮”增添底气;孜孜不倦探索,潘时龙带领团队研制出国际首台超高分辨率微波光子成像雷达,探索出雷达未来发展的可行途径;乙 放眼神州大地,一大批青年在创新创造中挑大梁、担重任,彰显着勇于创新的精气神。今天,我们正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这是一个探索性事业,呼唤着大批创新型人才。作为社会中最有生气、最有闯劲的群体,广大青年尤应保持“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劲头,激发“敢教日月换新天”的豪情,争当攻克“卡脖子”技术的尖兵,善作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先锋,在助力人民美好生活上勇探索,让青春在创新创造中闪光。 ⑤青春孕育无限希望。新征程上,广大青年厚植家国情怀、涵养进取品格,以奋斗姿态激扬青春力量,为民族复兴铺路架桥,为强国建设添砖加瓦。 (选自《人民日报》,2023年5月4日,有删改) 19、如果将阅读资料卡的内容作为事实论据放在选文中的甲处或乙处,你认为放在哪里合适,请简述理由。(2分)
阅读资料卡 徐乃超,第27届中国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内蒙古出入境边防检查总站阿拉善边境管理支队银根边境派出所民警。他曾参与黄河抗洪抢险,也曾参与神舟系列飞船发射、回收、安保等工作。他与妻子在戈壁滩建立了“戍边夫妻警务室”。 |
我选 处,理由: 20、请说出第③段画横线句子使用的论证方法,并分析其论证效果。(2分) 21、请梳理选文第④段的论证思路,将下面思维导图补充完整。(3分)
 22、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文章首段开宗明义地提出了中心论点,结尾段再次重申论点,使论点鲜明有力。 B.作者认为从过去到现在,青年推动中华民族勇毅前行,塑造青春中国最美的模样。 C.纵观全文,青春要与奋斗同行,青年要有创新的热情与动力,这样才能为民族和国家做贡献。 D.选文发表于五四青年节这一天,文章内容激情澎湃,对新时代青年有极强的感召力。
答案:
19、甲 能够证明第③段“青春总是同梦想相伴,而梦想需要与奋斗同行”的分论点。 20、运用了比喻论证的论证方法,生动形象地论证了“只有根植在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青春才能绽放绚丽之花”的观点,进而论证了“青春总是同梦想相伴,而梦想需要与奋斗同行”的分论点。 21、①周雷培育出16个优质高产水稻新品种;②运用道理论证,从时代的角度呼唤大批青年创新型人才;③发出号召,激励青年人保持闯劲,让青春在创新创造中闪光,深化论点,总结全段。 22A 文章开篇引出话题“青年”“青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