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务五(完成21~24题,共12分)
“智慧小组”推出一篇议论文,他们的主题是“青春激扬,读书不怠”。人与书籍为伴,才能不断发展自我、提升自我、完善自我,增加身心的沉稳和力量,诠释青春的自信与价值。
阅读是有重量的精神运动
铁凝
①如今,网络阅读成为人们生活重要的组成部分。人类阅读行为也随之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眼睛在网上快速、便捷的“暴走”,逐渐替代以往细嚼慢咽似的传统阅读。但我觉得,人在获得大面积爆炸性信息的同时,也会有某种难言的失重感。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就我个人的经验而言,阅读其实是一种有重量的精神运动。
②20世纪70年代初,我还是一个少年,偷偷读到一本书,是法国作家罗曼·罗兰的《约翰·克利斯朵夫》。记得扉页的题记是这样的两句话:“真正的光明决不是永没有黑暗的时间,只是永不被黑暗所淹没罢了;真正的英雄决不是永没有卑下的情操,只是永不被卑下的情操所屈服罢了。”这两句话使我深深感动,让我生出想要为这个世界做点什么的冲动。我初次领略到阅读的重量,它给了我身心的沉稳和力量。
③我的一位亲人,在同样的时代背景下,在从城市下放到乡村劳动之余,倚靠在田野的草垛上通读了《资本论》和《列宁全集》。问他当时为什么读这些书,他说只是因为喜欢。
④今天想来,类似的阅读实在是一种无功利心的自发性之举,因其自发性,所以也没有预设的阅读期待,那不期而至的阅读收获便格外宝贵和难忘。难忘的还有一种沉入心底的重量,这重量打击你,既甜蜜又酣畅。
⑤阅读的重量有时在于它的“重”,有时却在于它的“轻”。这“轻”,不是轻浮,而是一种无用之用,是阅读心境的解放。
⑥今天,我们的阅读与过去相比已经有了诸多变化。市场上卖的好书往往是更靠近生活实用的书:养生、美容、商战、股票、英语⋯⋯书海已经“茫茫”。各取所需的阅读看上去已经不再承载精神的重负,而是直奔主题,要的是立竿见影。
⑦阅读的功用是显而易见的。但是,我更想强调的是,“无用”的阅读,更多的是缓慢、绵密、恒久的渗透。这样的阅读不是生存甚至生计所必需的,但它让我们看到了生活的美好、温暖以及自身的价值。它的“无用”本身便是更大的作用。这何尝不是一种更高的阅读境界呢?这种自然存在的阅读状态,或许更能体现人生的精神价值吧。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21. 读完这篇文章,你认为作者表达了怎样的观点。
22. 请你写出有关阅读方面的一个事例或一句名言警句。
23. 请你根据下面的思维导图,简要分析本文的论证思路。
24. 读完全文,请你结合自己的阅读经验,谈谈对“无用”阅读的看法。
答案:
【21~24题答案】 【答案】21. 阅读是有重量的精神运动,能够让我们看到生活的美好、温暖以及自身的价值。 22. 示例:读好书就是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笛卡尔 凿壁偷光、囊萤映雪 23. ①. 第①段,介绍网络阅读现状,指出网络阅读的弊端。 ②. ②-③段,举例自己和亲人阅读的经历。 ③. 第⑦段,分析“无用”的阅读给人带来的功用。 24. 示例:“无用”的阅读给人不期而至的阅读收获和格外难忘的阅读体验,使我们看到了生活的美好、温暖以及自身的价值。在阅读鲁迅的《朝花夕拾》时,从中体会到了小鲁迅儿时在百草园玩耍的快乐与悠游自在,使自己联想起自己儿时的玩闹时光,收获到了久违的快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