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字典 | 成语词典 | 诗词大全 | 文言文翻译 | 小学语文 | 本站手机版

  您的位置教案下载 >>八年级上 >>《诗词五首》 >>
部编版八年级上《诗词五首》教案5
作者:   上传者:tomacc  日期:23-12-11


26《诗词五首》教案 

学习目标: 

1.感结合诗人生平和诗歌创作背景(知人论世),理解诗歌中寄寓的情感(重点)。 

2.从题材选择、意象选择、遣词造句、表现手法等角度入手,学习品析诗歌传情言志的艺术手法(难点)。 

3.反复诵读,体会诗歌的意境,积累优美的诗句。 

教学方法:1.朗读法:2、合作探究法。 

课时安排: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饮酒》《春望》 

一、文体知识 

将下面的诗词与相对应的内容连起来。 

二、自由朗读,掌握节奏,读准字音。 

三、韵律之美 

1.朗读《饮酒》和《赤壁》,圈出其韵脚。 

⑴陶渊明《饮酒》一诗,押“an”韵,韵脚有       、       、       、       等字。 

⑵杜牧《赤壁》一诗,押“iao”韵,韵脚有       、       等字。 

2.反复朗读《渔家傲》,体会其韵律之美。 

四、学习《饮酒》 

1.走进作者 

陶渊明,名潜,字元亮,号五柳先生,东晋诗人。田园生活是陶渊明诗的主要题材,他是中国第一位田园诗人,著有《饮酒》《归园田居》《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等。 

2.写作背景 

陶渊明现存的作品,大都写于归隐后。在这些作品中,他写农耕劳动,写与农民的交往,写农村恬静优美的自然景色,着力表现了自己田园生活的怡然自得之乐。情意真切,格调清新,简洁含蓄,富有韵味,称为“田园诗”。 

3.整体感知 

居住在人世间,却没有车马的喧闹。问我怎么能做到这样,心灵远离尘俗,所处之地自然幽静偏远。在东篱下采摘菊花,闲适淡泊,无意中见到南山美景。山中的云气与傍晚的景色十分美丽,成群的飞鸟结伴而还。这里有人生的真正意趣,想要分辨清楚,却已忘了怎样表达。 

4.深入探究 

提问1.既然生活在人来人往的环境中,为何“而无车马喧”呢? 

明确:“车马喧”是指官场上官员之间的交往。通过对比,意指诗人疏远了奔波于世俗的车马客,看淡了功名利禄,为下文“心远”做铺垫。 

提问2.第三、四句运用了什么修辞?从中我们可窥见陶渊明怎样的心情? 

明确:运用设问表达了舒畅愉快的心情。他刚从官场中退隐,一种脱离污浊的由衷之喜溢于言表,他为自己的正确选择而欣慰。 

提问3.“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中“菊”有何象征意义?“悠然”体现了诗人怎样的心境? 

明确:“菊花”象征诗人不与世俗相争的高洁的品质。“悠然”表达了诗人闲适恬淡的心境。 

提问4.“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这两句是什么描写?有何深刻含义? 

明确:景物描写。虽是写景,实是悟理——飞鸟尚知还,人应更知还,用“飞鸟相与还”的现象类比人应“返璞归真”。 

提问5.“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你认为所谓的“真意”是指什么?为何会“忘言”? 

明确:“真意”指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回归自然、返璞归真的愿望。这种“真意”可意会不可言传,与“此时无声胜有声”相似。 

板书设计 

心远地偏——远离尘世、超凡脱俗 

饮酒  采菊见山——热爱自然、心境恬淡    

山气飞鸟——自然之景、归隐之意    

真意忘言——人生真谛、返璞归真 

五、学习《春望》 

1.走进作者 

杜甫,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被尊称为“诗圣”。他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年代,他的诗多沉郁顿挫,反映了当时的现实,故被后人称为“诗史”。代表作有“三吏”(《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三别”(《新婚别》《无家别》《垂老别》)等。 

2.写作背景 

公元755年安史之乱爆发。756年诗人杜甫得知唐肃宗在灵武即将即位的消息后,不顾安危投奔唐肃宗,想要再有一番作为,结果在投奔灵武途中,被叛军掳至长安,过了半年多囚徒一样的生活。这时的首都长安已被抢掠一空,满目荒凉,而家人久别,生死未卜。第二年,春回大地,鸟语花香,诗人触景生情,感慨万千,写下了这首五言律诗。 

3.整体感知 

国都沦陷,只有山河依旧;春天来了,荒城里草木丛生。感伤时局,见花开常常洒泪;怅恨别离,闻鸟鸣每每惊心。延绵的战火已延续多月,家书难得,一封抵得上万金。愁绪缠绕,搔头思考,白发越搔越短,简直要插不上簪子。 

4.深入探究 

提问1.战争除了给春天带来影响,给国家带来影响,还给诗人的家庭带来什么? 

明确:家书抵万金——运用夸张的修辞,言家书珍贵、难得,表达了战乱中人们思念离散的亲人、盼望得到亲人音讯的心情。 

提问2.面对荒凉的景象和遭遇,诗中有哪些词点明了作者的感受? 

明确:感时、恨别——忧伤国事、思念家人。 

提问3.花与鸟是春天中美好的景物,然而诗人见花而“溅泪”,听鸟鸣而“惊心”,我们该如何理解? 

明确:借景生情、移情于物、以乐景写悲情,以花鸟拟人,借花流泪、鸟惊心来表达诗人忧伤国事、思念家人的伤痛之情。 

提问4.说说你对尾联的理解。  

明确:尾联描绘了一个头发花白,稀疏到“不胜簪”地步的诗人形象,可以想见其内心的凄怆、悲凉,其苍老之态是忧国、思家所致。 

提问5.后三联写诗人的感受,突出了诗人怎样的渴望?  

明确:反对战争、渴望和平。渴望战争早点结束,期盼亲人团聚,国泰民安。 

板书设计 

首联:国破家亡。景象荒凉 

春望  颔联:感时恨别,内心伤痛    

颈联:战火频频,思念家人    

尾联:挠头叹息,忧国悲己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雁门太守行》《赤壁》 

学习目标: 

1.感结合诗人生平和诗歌创作背景(知人论世),理解诗歌中寄寓的情感(重点)。 

2.从题材选择、意象选择、遣词造句、表现手法等角度入手,学习品析诗歌传情言志的艺术手法(难点)。 

3.反复诵读,体会诗歌的意境,积累优美的诗句。 

教学方法:1.朗读法:2、合作探究法。 

教学过程: 

一、学习《雁门太守行》 

1.走进作者 

李贺,字长吉,唐代诗人。他的诗继承前代积极浪漫主义传统,以奇特的想象,浓艳的色彩,奇峭的语言,创造出一种新奇瑰丽的境界,在中唐诗坛独树一帜,被人称为 “诗鬼”。 

2.文体知识 

“雁门太守行”是乐府曲名,后人多用题面意思,写边塞征战之事。唐人的这类拟古诗,是相对唐代“近体诗”而言的。它有较宽押韵,不受太多格律束缚,可以说是古人的一种“半自由诗”。“行”,古乐府的一种体裁。 

3.写作背景 

此诗作于唐宪宗元和九年(814年)。当年唐宪宗以张煦为节度使,领兵前往征讨雁门郡之乱,李贺即兴赋诗鼓舞士气,作成了这首《雁门太守行》。 

4.整体感知 

敌军似乌云压境,城墙仿佛将要坍塌。铠甲迎着云缝中射下来的太阳光,如金色鳞片般闪闪发光。号角的声音在这秋色里响彻天空;边塞上将士的血迹在寒夜中凝为紫色。红旗半卷,援军悄悄赶赴易水;凝重的霜湿透了鼓皮,鼓声低沉,只为报答君王的恩遇,手执宝剑,甘愿为他血战到死。 

5.深入探究 

提问1.从修辞和遣词造句的角度,赏析“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明确:前句运用比喻和夸张,渲染敌军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急形势。“压”字淋漓尽 

致地揭示出敌军人马众多,来势凶猛,以及交战双方力量悬殊、守军将士处境艰难等等。后句用外貌描写、对比和环境烘托,“甲光”一词与“黑云”形成对比,写守城将士严阵以待,雄姿英发。 

提问2.颔联中诗人是通过什么描写?哪两个角度来营造苍凉悲壮的气氛的?试作简要分析。 

明确:景物描写,从听觉和视觉描写的角度,渲染战争的激烈和残酷。 

提问3.“临易水”点明了什么?你联想到什么? 

明确: “临易水”让人联想到荆轲刺秦王,易水诀别的典故。既表明交战的地点,又暗示“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不复返”的壮怀豪情。 

提问4.尾联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作用? 

明确:典故:尾联用战国时期燕昭王置千金于黄金台上以招贤才的典故。 

作用:点明主旨,表现了将士们誓死杀敌、报效朝廷的决心。 

板书设计 

首联:兵临城下,严阵以待 

雁门太守行  颔联:战斗场面,悲壮惨烈   

颈联:视死如归,壮怀豪情    

尾联:誓死杀敌,立志报国 

二、学习《雁门太守行》 

1.走进作者 

杜牧,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晚唐诗人。尤以七言绝句著称,内容以咏史抒怀为主。著有《樊川文集》,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与李商隐齐名,并称“小李杜”。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 

2.写作背景 

此诗是诗人经过赤壁这个著名的古战场,有感于三国时代的英雄成败而写下的。诗人观赏了古战场的遗物,对赤壁之战发表了独特的看法,有感而作。 

3.整体感知 

一支折断了的铁戟在水底,上面的铁漆还没有销蚀掉,我拿起来磨光洗净,认出来戟是东吴破曹时的遗物。假如东风不给周瑜以方便,结局恐怕是二乔将被关进铜雀台中了。 

4.深入探究 

提问1.前两句诗在全诗当中的作用是什么? 

明确:前两句写兴感之由:借折戟来兴起对前朝人物和事件的慨叹。 

提问2.诗人是如何评价“赤壁之战”的? 

明确:不以成败论英雄,认为赤壁之战周瑜的胜利,不过是借助东风而已,有很大的偶然性,否则就是曹操获胜。 

提问3.试说说“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的深刻含义。 

明确:这两句诗表达了作者对历史兴亡的慨叹,他认为历史上英雄的成功都有某种机遇,只要有机遇,相信自己总会有作为,反映出作者生不逢时,怀才不遇的心境。 

提问4.前后各两句在表达上有什么不同?有什么内在联系? 

明确:前两句是叙事,后两句是议论。由叙事引发议论。 

提问5.这首诗以小见大的手法是怎样表现的?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明确:以小见大:抒发对国家兴亡的慨叹这大主题,却是通过“小物”“小事”来显示的。 

①诗的前两句由“折戟”,想到汉末分裂动乱的年代,想到赤壁之战的风云人物。 

②后两句以两个美女象征吴国的命运,与东吴霸业、三国鼎立的大主题联系起来。 

借慨叹周瑜因有东风之便取得成功,抒发自己怀才不遇的抑郁不平心情。 

板书设计 

折戟——兴感之由(叙事)   以小见大手法 

赤壁                           怀才不遇的心境 

二乔——感慨咏叹(议论)    

教学反思: 

第三课时《渔家傲》 

学习目标: 

1.感结合诗人生平和诗歌创作背景(知人论世),理解诗歌中寄寓的情感(重点)。 

2.从题材选择、意象选择、遣词造句、表现手法等角度入手,学习品析诗歌传情言志的艺术手法(难点)。 

3.反复诵读,体会诗歌的意境,积累优美的诗句。 

教学方法:1.朗读法:2、合作探究法。 

教学过程: 

一、学习《渔家傲》 

1.走进作者 

李清照,号易安居士,南宋女词人。婉约派代表词人,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流露出对中原的怀念。 

2.写作背景 

这首词写于李清照南渡后,宋高宗建炎四年春,李清照曾在海上航行,历尽风涛之险。此词中写到大海、乘船,人物有天帝及词人自己,都与这段真实的生活所得到的感受有关。 

3.整体感知 

水天相连,晨雾蒙蒙笼云涛,银河流转,千帆如梭逐浪飘。梦魂仿佛又回到了天庭,听到天帝说话,恳切地问我要到哪里去。我回报天帝说:路途漫长,现在已到黄昏还没有到达。即使我学诗能写出惊人的句子,又有什么用呢?长空九万里,我要像大鹏鸟那样乘风高飞。风啊!请千万别停息,将这一叶轻舟,载着我直送往蓬莱三仙岛。 

4.深入探究 

提问1.“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中“接” “连”“转”“舞”这几个动词有什么表达效果? 

明确:“接”“连”二字把四垂的天幕、汹涌的波涛、弥漫的云雾,自然地组合在一起,形成 

一种浑茫无际的境界。而“转”“舞”二字将词人在风浪颠簸中的感受,逼真地传达给读者。 

提问2.这首词《花庵词选》题作“记梦”,词人着力描写梦境的作用是什么? 

明确:词人借梦境把天上和人间作鲜明的对比,充分表现了她对现实的不满及人生际遇坎坷的感怀,表达了对自由、幸福的渴望和追求。 

提问3.“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一句运用了哪种修辞?在结构上有何作用? 

明确:拟人。由写梦过渡到下阕词人抒情。 

提问4.“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中“嗟” “谩”二字值得品味,请根据这两个字的意蕴,说说这两句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明确:“嗟”字生动地写出了词人彷徨忧虑的神态,表明自己实现理想之艰难,奋力挣扎的苦闷,茫然不知所措的叹惋。“谩”字流露出心中的哀怨惆怅,对现实无能为力的苦闷和怀才不遇的愤懑。 

提问5.赏析“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明确:运用典故、比喻,把自己比成大鹏,乘万里风高飞,叫风不要停止,把她轻快小舟吹到仙山去,使她过着自由自在的生活。表达了作者有大鹏高飞之志,对现实的不满和对没有战乱、没有离散、没有悲伤的美好境界的向往和追求。但仙山是不存在的,她只能在自己创造的理想境界中求得暂时的安慰。 

二、阅读诗评 

阅读名家对诗词的评述也是帮助我们读懂古代诗词的重要方法。请从下面五句评述 

中任选一句,结合诗词内容,谈谈你的理解。 

1.你是怎样理解苏轼的这段评述的? 

明确:“见”字写出一种无意得之、悠然忘我的心境,与全诗营造的闲适恬淡的氛围相吻合;而“望”相比于“见”,更有目的性,更像是有意为之,破坏了诗歌自然而然、浑然天成的意境。 

2.你是怎样理解陆游的评述的? 

明确:诗人将“黑”“金”“紫”“红”等颜色融入诗中,给人以沉重感。“燕脂”“紫”都是形容边塞泥土的颜色怪异,包含着当时战况严峻的象征意义。 

三、描述画面 

诗人是用形象和图画“说话”的。一首好的诗或词,都具有作者自己独特的意境、风格。请你从五首诗词中任选一首,发挥联想和想象,用自己的话描述其所呈现的画面。 

明确:敌军来势汹汹,黑压压一片,犹如乌云翻腾,几乎要摧毁城墙;我军严阵以待,阳光照耀铠甲,一片金光闪烁。肃杀的秋色中,响亮的号角声震天动地;寒夜里,边塞将士的鲜血凝成暗紫色。带着半卷的红旗,援军赶赴易水;天寒霜重,鼓声也像是被寒气所逼,郁闷低沉。 

四、对比阅读 

1.细读《赤壁》《渔家傲》,想一想:这两首诗分别表现了作者对自身才华、命运的哪些认识? 

明确:《赤壁》借对三国史事的遐想,慨叹历史上英雄成名的机遇,曲折地表达了自己空有抱负却生不逢时、无从施展的无奈。 

《渔家傲》借梦境中与天帝的对话,表达了对自己空有一身文学才华却屡遭丧乱,甚至连个人的安定幸福都无法保障的不满。 

2.《春望》与《月夜》都是杜诗中的名作,也都作于杜甫困居长安期间。比较它们在思想感情和写作手法上各有什么异同。 

思想感情:都表达了对亲人的思念、牵挂,但《春望》更表达了对国家衰乱、人民流离失所的悲痛,以及对自己日渐衰老的感伤。《春望》的感情沉郁,《月夜》的感情深挚。 

写作手法:都体现杜诗“写实”的风格,《春望》“事实”,《月夜》“情实”,都带着时代的烙印。1.《春望》想象之词较少,主要是融情于景,将对国家败亡的悲痛融入景物描写之中,甚至让花、鸟都沾染了悲伤的情绪;《月夜》全诗都用虚写,即借助想象,抒写妻子对自己的思念,也写出自己对妻子的思念。2.《春望》所写意象甚多,从“远景”的山河城郭,到“中景”的荒草残木,再到“近景”的春花飞鸟,一直到“自身”的稀疏白发,步步推进,“镜头”越来越小,直到尾联变成“特写镜头”,将宏大的家国之悲,渐渐渗透凝缩在诗人自己身上。《月夜》则主要写月光下的妻儿,“镜头”集中而具体,以便表现人物的神与态,一如丈夫(父亲)凝视的目光。全诗描写比较“静”的画面,既“美”且“悲”,透露出战乱对一个原本幸福的家庭造成的巨大伤害。 

板书设计 

词人梦中见闻:海天相接,瑰丽雄伟 

渔家傲                            

词人理想抱负:渴望自由,追求光明 

教学反思: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会员中心
上传资料 资料求助
 站内搜索

   

 栏目推荐
  中考历届试卷
  高考历届试卷
  初中题库
  高中题库
 相关资料
部编版八年级上《诗词五首》课后习题及参考答案
26课诗词五首《饮酒、春望、雁门太守行、赤壁、渔家傲》mp3朗读
部编版八年级上《诗词五首》(三首)ppt课件(50页)
2017版人教版八年级上《诗词五首》教学反思
2017版人教版八年级上《诗词五首》教案4
统编版八年级上册25《诗词五首》ppt课件(69页)
2017版人教版八年级上《诗词五首》ppt课件(51页)
部编版八年级上《诗词五首》知识点
部编版八年级上《诗词五首》知识点总结
2017版人教版八年级上《诗词五首》ppt课件(64页)
部编版八年级上《诗词五首》思想主旨、重点问题
2017版人教版八年级上《诗词五首》ppt课件(50页)
2017版人教版八年级上第六单元《诗词五首》同步练习
人教版八年级上《诗词五首》名句赏析
人教版八年级上《诗词五首》直接性默写和理解性默写
部编版人教版八年级上《诗词五首》ppt课件(58页)
2017版人教版八年级上《诗词五首》ppt课件(21页)
2017版人教版八年级上《诗词五首》教案3
2017版人教版八年级上《诗词五首》ppt课件(含音频)
2017版人教版八年级上《诗词五首》ppt课件及教案
2017版人教版八年级上《诗词五首》练习题
2017版人教版八年级上《诗词五首》教学设计2
2017版人教版八年级上《诗词五首》教案1

   版权所有 我爱语文网   浙ICP备05019169号-2   公安备案号 :330381023305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