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字典 | 成语词典 | 诗词大全 | 文言文翻译 | 小学语文 | 本站手机版

  您的位置教案下载 >>小学教案 >>一年级下 >>
一年级语文下册:识字6《古对今》教案9
作者:   上传者:tomacc  日期:23-12-18


《古对今》教案、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会认“圆、严、寒”等生字,正确、规范地书写“古、凉、细”等生字。 
2. 通过朗读,认识“鸟语花香、朝霞、夕阳”等七个词语,借助图片钬联系实际理解“朝霞、夕阳、严寒、酷暑”。
3.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4. 感受语言的对仗美,培养收集对子和对对子的兴趣。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活动导入,引出课题  
1.互动一:同学们,你们玩过“相反动作对对碰”的游戏吗?如果老师说举起右手,你们就举起左手。我说什么,你们就做和我说的相反的动作,明白吗?(师生活动)  
2.互动二:同学们的反应真快,如果我把这个游戏变成“相反词语对对碰”,你们会吗?比如我说左,你们就对右。(师生活动:上——下、大——小、天——地、古——今。)  
3.导入:(出示“古”和“今”的字卡,贴在黑板上。)“古”和“今”意思相对,古人把这样的词语写成了对子。(补充板书 “对”)  
4.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采用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两个游戏的设计都紧紧围绕着教学目标——“了解几对意思相反或相对的词”进行,让孩子在游戏的“趣味”中慢慢走近学习目标,达到“课伊始,趣已生”的效果。  
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  
1.播放课文朗读动漫,学生认真倾听,注意生字的读音。  
2.学生尝试读韵文,用横线画出“对”字前后的词语,读一读,认一认,不认识的字可以借助拼音,也可以请老师和同学帮忙。  
3.汇报找到了哪些相对的词语。  
(1)课件出示课文中相对的词语:古对今,圆对方。严寒对酷暑,春暖对秋凉。晨对暮,雪对霜。和风对细雨,朝霞对夕阳。桃对李,柳对杨。莺歌对燕舞,鸟语对花香。  
(2)指名领读、开火车认读、男生齐读、女生齐读、全班齐读。  
(3)引导学生找到这些相对的词语中的生字“酷、暑、晨、朝、霞、圆、严、寒、凉、杨、夕、细”,动手圈画,自主拼读字音。  
(4)指名拼读生字,教师重点强调:  
“暑、晨、朝”都是翘舌音;“圆、严、寒”都带有前鼻韵母an,“凉、杨”都带有后鼻韵母anɡ。  
 (5)同桌合作:拿出生字卡片,同桌互读互考。如果同桌读错了,你可以当小老师教同桌读字。
设计意图:汉字文化是我们的祖先留下的智慧结晶,本课是由“对子”组成的课文,展现了传统文化的风采。教学中,先让学生依据“对”字找到每组相对的词语,这一做法紧紧抓住了文本的精髓,为接下来的识字活动提供条件,创建平台。  
三、多种方法,集中识字  
在对子歌中隐去熟字,让学生利用定位联想的方法,认识余下的词语,在认读词语中记忆生字。
1.小组里交流识字方法。说一说自己用了什么方法记住了哪些生字。  
2.分类识记生字。  
 (1)左右结构的字:酷、凉、细、朝、杨。  
酷:①儿歌记忆:酉时告诉你。  
②加一加:酉+告=酷。(酷暑、酷爱、冷酷)  
凉:①换一换的方法:“惊”字左边换成两点水旁就是“凉”。  
②组词记忆:冰凉、凉水、凉气。  
细:猜字谜:田边种丝瓜。  
朝:(出示“朝”的金文字形)讲解字理:“朝”是指太阳从草丛中升起,而残月还未消失。  
①字歌识字:“十”“月”“十”“日”。(朝阳、朝霞)  
②多音字,还念cháo。(朝代、汉朝、朝南)  
杨:①换一换:“场”字部首换成“木”念“杨”。(杨柳、杨树、白杨)  
②形声字识字法:木字旁表示和树木有关。  
(2)上下结构的字:寒、暑、晨、霞。  
引导学生仿照左右结构的字的实际方法,举字卡到黑板前汇报交流,教师相机指导。  
暑、晨:可采用象形记忆。“暑”字上面的“日”代表太阳,下面的“者”代表人,太阳爬到人的头上,人们就会很热,所以就造出了“暑”;“晨”字下面的“辰”是星辰的意思,夜晚的星空中出现了太阳,就代表早晨来临,所以就创造了“晨”。  
寒:(出示“寒”的金文字形)“寒”像一个人在一间屋子里,四周是草,中间是人,下面两横是冰,合起来表示一个人为避寒躲在一间堆满草的屋子中。组词:寒冷、寒假。  
霞:雨字头,表示与天气有关。(出示朝霞图片)组词:红霞、彩霞。  
(3)全包围结构的字:圆。  
引导学生做游戏对比识记:学生举字卡“员、圆”站在同一起点,指名组词,相应字卡向前一步,看谁先到终点。如:生说“队员”,拿“员”的学生向前一步。  
(4)独体字:严、夕。  
①加一加识字法:“亚”加上“丿”就是“严”。  
②猜字谜:“亚”字长个小尾巴(严);“多”减一半(夕)。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运用多种识字方法识记生字,鼓励一字多法,一法多用。如:猜字谜、编字歌、讲故事、形声字识字法等,在生动、有趣的识字方法中巩固对生字的掌握。  
四、观察交流,指导书写  
1.教师范写第一小节中“古、凉”两个字。  
 要引导学生把握带“口”的字的书写规律与不同点。
2.观察老师范写,交流明确书写时要注意:  
古:5画,上下结构。首横宜长,“口”注意上大下小。  
凉:10画,左右结构。右部的“京”注意首点和竖钩的竖相对。  
3.学生书写两遍,师生评议。  
设计意图:只是指导书写第一小节中“古、凉”两个字,是将书写分步进行,防止集中书写所引起的学生手指肌肉群的疲劳。  
五、课堂总结,布置作业  
1.教师小结:本节课,我们通过对韵歌了解了四季天气及景物的特点,感受到了生活的美好。同时,还学会了运用多种识字方法识记生字,收获颇多。  
2.布置作业:朗读或背诵《古对今》。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图片引入,想象画面  
1.教师出示四季图片,引导学生想象,感受四季之美、自然之美。  
2.导入新课:本文描绘了四季轮回,冬去春来,昼夜交替,欣欣向荣,万物生长的自然规律,让我们继续走进课文,感受自然的美好景象。  
设计意图:用图片引起学生共鸣,感受课文描绘的美好景象,激发学习欲望。  
二、图文对照,诵读韵文  
1.开火车读韵文,每人读一行。分节读韵文,要求流利。  
2.课件出示“早晨、朝霞、暮色、夕阳”等图片,引导学生说说图片上的景色,然后认读词语。  
引导学生联系生活经验,想象四季
的美景,在认读词语中了解常识。
3.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时候可以看到“朝霞”?晚上的彩霞叫什么?“晚霞”可以对什么?(朝阳) “夕阳”是什么时候的太阳?  
4.引导学生看课文插图说话,想象描述春天的情景。出示“和风、细雨、柳树、莺歌燕舞、鸟语花香”等词语让学生认读。  
5.引导学生思考:“和风”是怎样的风呢?“和风”和下面的哪个词的意思相近?  
微风、大风、狂风。  
6.再读词语,想象画面。  
7.诵读游戏:“小手盖一半”。规则是用手将每行课文的前半部分或者后半部分盖上,进行对对子读课文。  
8.定位联想巩固词语。课件出示对子歌,在对子歌中隐去熟字,引导学生利用定位联想的方法,认读词语。  
9.自由练习背诵。  
10.生生合作背一背。  
设计意图:采用图文结合的方式诵读理解韵文内容,加强对一些难词的理解,建立直观生动的形象帮助学生理解背诵。通过看着画面读词语,读词语想象画面,感悟韵文的优美,巩固对生字词的掌握。  
三、观察交流,指导书写  
1.鼓励学生找出自己认为较难写的字。  
2.重点指导“夕、语、香、细、李”。  
夕:3画,独体字。撇和横撇的撇基本平行,注意倾斜角度,横撇的横要短,点在撇和横撇连接点下面。  
语:9画,左右结构。言字旁的点和横折提的折对正,右部“五”的最后一笔长横写在横中线上。  
香:9画,上下结构。上半部分舒展,包住下边。“禾”的竖要短,“日”要与“禾”的竖对正,重心才平稳。  
细:8画,左右结构。左窄右宽,左高右低。“田”的第一笔竖写在竖中线上。  
李:7画,上下结构。“木”的竖要短,“子”的弯钩要与“木”的竖正对,重心才平稳。  
3.教师示范。  
4.学生书空、描红、试写、对照。  
5.教师巡视指导。  
设计意图:采用扶放结合的方法,教学写字,培养学生自主观察和写字的能力。 
四、多法巩固,知识拓展  
1.找对子。给学生每人一张本课的词语卡片,让学生找到能和自己相对的词语,然后读一读。  
2.收集对子,比一比,看谁收集的多。  
3.对对子。长对(  ),远对(  )。春风对(  ),山高对(  )。  
4.播放欣赏《对子歌》歌曲。 
引导学生体会自然万物的轮回、生长,是
那么神奇与美丽,体会美妙和谐的韵律。
设计意图:结合本课学习,开展实践活动:找对子、收集对子、对对子等,并以一首优美的《对子歌》收尾,激发学生主动了解传统文化的兴趣。
板书设计  
古对今  
古——今 圆——方
严寒——酷暑 春暖——秋凉  
晨——暮 雪——霜
和风——细雨 朝霞——夕阳  
桃——李 柳——杨
莺歌——燕舞 鸟语——花香
教学反思
本节课力争摒弃“单纯识字”的教学弊端,开创识字教学新视野,使识字教学呈现“趣味性”和“文化味”。  
1.从“识字”到“方法”,形态灵活,妙趣横生。针对本课生字较多的特点,教学中把汉字按照结构分类梳理,采用编字歌、猜字谜、加一加、换一换、编故事等丰富多彩的识字方法,引领学生遨游于汉字的美妙世界里。这样既使学生习得了识字方法,又激发了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  
2.从“学文”到“传承”,且学且放且渗透。依据文本的特点,在初读基础上引导学生画出每句中相对的词语,使学生发现文本的特点,并依据特点大胆寻找文中相对的词语,渗透“对子”这一传统文化形式,潜移默化地引领学生感悟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汲取民族文化的智慧。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会员中心
上传资料 资料求助
 站内搜索

   

 栏目推荐
  中考历届试卷
  高考历届试卷
  初中题库
  高中题库
 相关资料
《古对今》课后练习题
《古对今》知识点梳理
《古对今》pptx课件(47页)
《古对今》ppt课件(34页)
《古对今》同步练习
《古对今》教学反思2
《古对今》说课稿
《古对今》教案8
《古对今》教案7
《古对今》教案6
《古对今》教案5
《古对今》教案4
《古对今》教学设计3
《古对今》教学设计2
《古对今》pptx课件(26页)
《古对今》课文原文阅读
《古对今》教学反思
《古对今》ppt课件2
《古对今》ppt课件1
《古对今》教案1

   版权所有 我爱语文网   浙ICP备05019169号-2   公安备案号 :330381023305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