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修改润色》写作指导及优秀范文
|
作者: 上传者:tomacc 日期:23-11-19 |
三分文章七分改,历代著名作家,都十分重视文章的修改润色。鲁迅先生曾说:“好文章不是写出来的,而是改出来的。”他的散文《藤野先生》全文不足四千字,改动却达90多处。宋代王安石一句“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字改了十三次。曹雪芹“批阅十载增删五次”才成就了四大名著之一的《红楼梦》。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怎样对文章进行修改润色。
一、修改文章的原则
修改文章要兼顾“言”和“意”。言,指言辞和表达;意,指立意和思想内容。词不达意,语句不连贯,布局不合理等,要从“言”上进行修改;内容肤浅、观点牵强、材料单薄等,就要着重从“意”上做出修改。概括起来就是“六问”:“一问扣题紧不紧,二问材料新不新,三问立意高不高,四问结构顺不顺,五问句子通不通,六问用词准不准。”
修改文章时,首先要着眼于全篇,看文章立意是否正确,观点是否鲜明,内容是否充实而有新意,根据发现的问题做出调整。主要包括:
(1)订正观点。观点有时不正确或有失偏颇,需要加以改正。
(2)完善主题。主题不正确,不深刻,不集中,影响全局,应当加以修改。
(3)增删材料。材料不详实,需要纠正;不充实,需要补充;材料过多,淹没观点,则需要删除。
“言”的修改基本要求是改“对”。字词和标点的错误、病句等,要一一改正。进一步推敲用词,使之准确恰当。推敲句子,使之通畅连贯。段落安排是否合理,段与段之间衔接是否合理,详略安排是否恰当,有无旁逸斜出的段落等,都是修改时应重点关注的。进一步要求是改“好”,要将“言”的修改与“意”的修改结合起来。补充内容、加工润色,使内容更充实,语言更富有文采。
二、修改文章常用的方法
(1)诵读法。宋代张载说“声入心通”,指的就是一边诵读,一边思索,遇到语意不畅,气势不接的地方,加以改正。
(2)冷却法。如果有一定的空余时间,可以把写好的作文收起来,放一段时间以后再拿出来看。这样做能够让你从原来的思路中跳出来,从一个比较客观的角度审视它,另一方面,经过一段时间后,你的眼光、水准比以前又有了提高。这时,你往往更容易发现原来文章中的不足。
(3)求助法。就是请别人当先生,把初稿拿给人家看,或读给人家听,然后请人家提出修改意见。
(4)推敲法。在写的过程中边读边写,边写边改,发现不妥当的地方及时修改,不断寻找最佳的表达,就能在一定程度上保证写作质量。
文题:怎样修改润色
一、对文章的“意”进行修改。
“意”,指立意和思想内容。
1.关注全篇,看文章立意是否正确。
2.分析观点是否鲜明,看立意是否深刻新颖。
建议文章开头简短明了,要有清晰的点题句。结尾再次点题、总结、升华并且独立成段。
一篇文章的立意是否深刻、新颖,和开头的点题句以及结尾的主题升华句有直接的关系。
3.关注文章所选材料,看内容是否深刻且富有新意。
所选材料应该是新颖的典型材料,且能很好的揭示主题。对所选材料要适当地进行增删调换,
4.关注文章文体。
首先,文体要符合题干的要求;其次,文体会受立意和材料限制,应依立意和材料确立文体;第三,文体必须明确,不能“四不像”。
二、对文章的“言”进行修改润色。
“言”指言辞和表达。词不达意、语句不连贯,布局不合理等,要从“言”上进行修改。
第一阶:改对
1.对错别字、标点、词语、病句逐一修改。
通过修改,使标点、字词正确,使词语使用准确恰当,使句子通畅连贯,读起来顺口入耳。
2.对文章段落进一步调整和加工。
段落安排是否合理,段与段之间是否衔接,详略安排是否恰当,都是修改时应重点关注的。
第二阶段:改好
3.补充内容,使材料丰盈。
比如写一篇记叙文,如果只是平铺直叙,粗线条勾勒,就很难打动人心;可以适当补充一些描写性语句,如描写人物、描绘场面等。又如写景,除了从视觉角度进行描写,还可以从听觉、味觉、嗅觉、触觉、幻觉等多角度进行描写;有了静态描写,不妨增加一些动态描写;还可以从远近、上下、左右等不同角度进行描写。
如果写议论文,可以考虑增加几个事实论据,或多引入几句名言,或增加一两种论证的方法,使论据更充分、论证更严密。
如果写说明文,可以增加几种说明方法、使说明对象的特征更鲜明。
4.恰当使用一些修辞方法,使文章更加生动形象,更有感染力。
如:比喻、拟人、扩张、排比等常见修辞手法的使用。
5.适当引用古诗词。
在文章中恰当引入几句古诗词,可以丰富文章内容,增添文章的文学气息,为文章增色不少。
6.恰当使用特殊句。
根据内容表达的实际需要,可以使用一些特殊的句式,如排比句、对偶句、短句,或者骈散结合的句子,使句式灵动、优美、变幻多姿。
7.适当炼字、炼句。
比如郭沫若写剧本《屈原》,有句台词初稿为“你是无耻的文人”,在排演时接受演员的建议,改为“你这无耻的文人”,一字之差,力度迥然有别。这就是炼字的功效。
三、修改润色的注意事项
(一)兼顾“意”和“言”,不能顾此失彼。
(二)既要改对,更要改好。
(三)以自我修改为主,以互助修改为辅。
(四)修改要有明确的方向,不能漫无目的胡乱修改。
(五)不能满足于一次修改,要进行多次修改。
(六)改好后大声朗读,自我感知,自我评定,精雕细琢。
图片
范文示例
习作范文
【原文】
我是这样成长的
“哇”的一声,我来到了这个世上。
我降生后,首先“被迫”认识了自己的父母,还“被迫”认了个姐姐。聪明的我,6个月就学会了说话,9个月大时就会走路了。
过了婴儿时期,就进入了童年,童年的生活过得“了无生趣”。3岁“被迫”进了幼儿园,认识了“陌生”的同学们,喊了自己根本不认识的老师,学了最基本的“火、土、水、木”和“1+1=2”……一切都在进行着。
读完了幼儿园,进入了小学,告别了熟悉的同学和老师,又“被迫”认识了陌生的同学和老师,成绩平平,没有一点起色,但当我懂事时,就一头扎进了书海中。安徒生的童话故事让我为海的女儿而哭泣,为玫瑰仙子的幸运而赞叹,为白雪公主的美妙奇遇而陶醉。
可直到六年级,我的生活才发生了改变。成绩如梦幻中那样上升到前几名。一切都发生得太快了。六年级时,我们必须进行小升初的考试,面对人生的第一战,我放弃了自己的最爱——课外书,但同时也获得了令人喜悦的成绩。
升入初中后,我告别了自己低幼的童年,逐渐迎来成熟,同时又告别与自己相处六年的熟悉的同学和老师,又“被迫”认识了陌生的同学和老师。初中阶段比我想象中辛苦一些,并且有了较强的竞争意识,我全身心投入到学习中去,成绩自然提高了不少。
这就是我目前的成长历程,以后怎么样,我也不太清楚,不过,从这些成长历程中,我也懂得了许多道理,明确了人生奋斗的方向!
【改后范文示例】
童年的影集
“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可是童年那段欢乐的时光还会再来吗?我等啊等,总不见它回家的身影,它究竟跑到哪里去了呢?我满心留恋地翻开影集,才知道它已经一去不复返了。我知道时光总是要流逝的,只有影集才能保存它的倩影。看着一张张照片,一行行成长的足迹映入我的眼帘……
5岁——吟诵诗篇
5岁的我是一张白纸,那时的我对世界还很懵懂。妈妈是我第一任老师,教我背了很多古诗和儿歌,为我打开了通向文学殿堂的大门。当我看见清清湖水时,“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便脱口而出;当我看见满塘荷叶时,“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便随景而出。母亲把我带上了朦胧而充满诗意的文学之路。
8岁——挥毫泼墨
6岁时我已经跟着爷爷学习书法了。8岁时,在爷爷的鼓励下,我首次亮相电视台,为全国观众展示书法才华,并获得优秀奖,在人生路上留下第一个闪亮的足迹!它给了我很大的动力,在那以后,我还获得了世界少儿书法大赛第六名。在爷爷的悉心指导下,我的书法水平又有了很大进步,在省书法大赛中不断赢得一次又一次金奖。书法不仅让我提高了修养,而且让我懂得了“爱拼才会赢”的道理,尝到了成功的喜悦!
10岁——成长烦恼
随着年龄的渐长,我的学习负担一天天加重,这时我才懂得了学习的艰辛。看到同学们一个比一个认真,我才知道什么叫竞争。于是,我也狠下功夫,勤学苦读。那时的我已经知道什么叫目标,知道了什么叫理想。在追求理想的过程中,我懂得了成长的背后隐藏着不尽的烦恼,懂得了获得成功需要付出不尽的汗水,懂得了失败乃成功之母的道理……
12岁——走向成熟
12岁是我人生经历的转折点,是我离别童年走向少年的转折点,我感觉自己在渐渐长大,渐渐成熟。我得到过很多荣誉,很多奖状,并多次在舞台上展示自己的“英姿”,但我更尝过不少的苦痛,尝过无数次的失落。成功时,我不骄傲;失败时,我不气馁,就这样,我在一次次成功和失败中成长,在一次次成功和失败中走向成熟!
合上影集,我似乎看到路还在不断延伸,我的童年梦想,也在不停地流淌,不断地飞翔……
总评:这篇习作选择了翻阅影集这条主线,将生活中的剪影一张张地铺在这条主线上,让人眼前一亮。作者撷取了成长路上的四朵浪花,精彩呈现:一是巧妙选“点”,所选材料就是几个“点”——截取了5岁、8岁、10岁、12岁的成长片段,并用小标题有条有理地展示了成长的历程,表现了自己成长和奋斗中的喜悦和艰辛。二是善于描“细”,如5岁的看水吟水、观花颂花的描写,都是很生动、很有表现力的细节。这些细节使得文章内容更充实、更生动形象。难能可贵的是,作者能在回忆自己童年生活后,借此抒发了对人生的认识和感叹,使得主题得以升华,且富有诗意。 | |
|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