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沧海》
作者简介
曹操(155-220),字孟德,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人,东汉末政治家、军事家、诗人,是建安文学的代表作家之一。著有《蒿里行》《短歌行》《龟虽寿》等诗篇。诗作以慷慨悲壮见称。
故事背景
《观沧海》是曹操率军征乌桓时所作。公元207年,曹操亲率大军北上,追歼袁绍残部,五月誓师北伐,七月出卢龙寨,临碣石山。他跃马扬鞭,登山观海,面对洪波涌起的大海,触景生情,写下了这首壮丽的诗篇。
课文主题
《观沧海》是一首写景抒情诗。诗人借大海雄浑壮阔的景象抒发了意气昂扬的豪迈感情和开阔胸襟,表现了他渴望建功立业的远大抱负。
理解性默写
1.点出诗人登临碣石山的目的的诗句是: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2.虚写诗人想像之景的句子是: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3.最能体现作者博大胸怀的诗句是: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问题解疑
1.“水何澹澹,山岛竦峙”两句极力渲染大海苍茫雄浑的气势。
2.“树木丛生,百草丰茂”两句表现草木欣欣向荣,生机无限。
3.“秋风萧瑟,洪波涌起”写秋风萧瑟,波浪滔天的雄伟壮观的情景。
4.诗的前八句描写观沧海景象,有动有静,如“水、 秋风、 洪波”写的是动景,“山岛、 树木、 百草”写的是静景。
5.开头两句在全诗中有什么作用?
开篇点题,交代了观察的方位、地点和对 象。“观”字统领全篇。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作者简介
李白(701-762),唐代著名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有“诗仙”之称。与杜甫并称“李杜”,他的诗想象新奇,构思奇特,感情强烈,意境奇伟瑰丽,语言清新明快,气势雄浑,风格豪迈潇洒,达到了我国古代浪漫主义诗歌艺术的高峰。有《李太白文集》。
故事背景
《新唐书·文艺传》载,王昌龄左迁龙标(今湖南省黔阳县)尉,是因为“不护细行”,也就是说,他的贬官,并不是由于什么重大问题,而只是由于生活小节不够检点。李白听到这个不幸的消息,深感不平和悲伤,于是写下了这首诗,表达了对王昌龄的同情和关切。
课文主题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选取了杨花、子规、明月等意象,以奇特的想象力编织出一个朦胧的梦境,通过对景物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听说友人被贬时的惆怅和对友人的恋恋不舍之情。
理解性默写
1.古人论诗有云:“一切景语皆情语”,李白诗中可为例的一句是:杨花落尽子规啼。
2.《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一诗中表达诗人对友人的关心的诗句是: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问题解疑
1.诗人在“杨花落尽子规啼”—句里写了哪些景物?渲染了怎样的气氛?
杨花和子规鸟;渲染了无限悲凉感伤的气氛。
2.从“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两句中,你解读出了诗人哪些情感?
诗人听说友人将左迁龙标时的惆怅和恋恋不舍之情。
3.这首七言绝句在前两句的写景中有什么特色?
写“杨花”且“落尽”是先点时令,这样的“暮春”在古诗中是一个花与泪同落的季节,这就奠定了全诗伤感的基调。“杨花”漂泊无定,暗写王昌龄被贬荒僻之地给人的飘零流落之感;
《次北固山下》
作者简介
作者是王湾, 唐代诗人,洛阳(今河南洛阳)人。现存诗不多,有《次北固山下》《奉使登终南山》等。
故事背景
王湾的诗追求壮美的意境,具有北方诗派的风格。但由于他“尝往来吴楚间”,为江南清丽山水所倾倒,并受到当时吴中诗人清秀诗风的影响,写下了一些歌咏江南山水的作品,《次北固山下》就作于他游江南之时。
课文主题
写舟行江中的所见所感。诗人借助对长江雄奇壮阔的风景描写,流露出乡愁乡思的真挚情怀。
理解性默写
1.《次北固山下》这首诗的颔联是: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颈联是: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2.《次北固山下》这首诗中的千古名句是: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3.王湾的《次北固山下》一诗中变现时序变迁、新旧交替这一自然规律的诗句是: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问题解疑
1.这首诗描绘的是哪个季节的景色?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
初春。青山、绿水、潮平、风正、江春。
2.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哪两句诗集中表达了这种感情?
思念故乡。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3.下面不是对偶的一句是(D)
A.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B.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C.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D.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天净沙.秋思》
作者简介
作者是马致远(约1251-1321以后),号东篱,元代戏曲作家、散曲家。他与关汉卿、郑光祖、白朴并称“元曲四大家”。著作有《汉宫秋》《青衫泪》《荐福碑》《岳阳楼》等。在他的作品中,更能反映其风格的是散曲;散曲中又以小令《天净沙·秋思》最为有名,元人周德清誉之为“秋思之祖”。
故事背景
马致远仕途不顺,长期漂泊,《天净沙·秋思》就是马致远旅途漂泊时的作品之一,自然而然地流露出对现实的不满。这首小令的情调虽然低沉,但却反映了当时的时代气氛,具有一定的社会意义。
课文主题
通过描绘一幅绝妙的深秋风景图,真切地表现了天涯沦落人孤寂愁苦的思乡之情。
理解性默写
1.《天净沙 秋思》点明主旨的诗句是:断肠人在天涯。2.曲中直接道出天涯游子之悲的句子是“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3.最能表达天涯游子心境的诗句是: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问题解疑
1.题目解说:“天净沙”,曲牌名。“秋思”是题目,意为秋天里的思念,题眼是“思”,“秋”是特定时节,“秋思”二字概括了全曲内容。
2.此曲描绘了秋季怎样的景色,烘托了什么?
秋天黄昏。浪迹天涯的游子思念故乡、倦于漂泊的凄苦愁楚之情。
古代诗歌四首同步训练
《观沧海》
一、常识填空
《观沧海》的作者是曹操,字孟德, 东汉末年政治家、军事家、诗人。他的诗以慷慨悲壮见称。
二、按要求写出诗句
1、点出诗人登临碣石山的目的的诗句是: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2、虚写诗人想像之景的句子是: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3.最能体现作者博大胸怀的诗句是: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三、探究提高
1、“水何澹澹,山岛竦峙”两句极力渲染大海苍茫雄浑的气势。
2、“树木丛生,百草丰茂”两句表现草木欣欣向荣,生机无限。
3、“秋风萧瑟,洪波涌起”写秋风萧瑟,波浪滔天的雄伟壮观的情景。
4、诗的前八句描写观沧海景象,有动有静,如“水、 秋风、 洪波”写的是动景,“山岛、 树木、 百草”写的是静景。
《次北固山下》
一、常识填空
《次北固山下》作者是王湾,唐代诗人,洛阳人。《次北固山下》“次”意为停泊。
二、按要求写出诗句
1、《次北固山下》这首诗的颔联是: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颈联是: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2、《次北固山下》这首诗中的千古名句是: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3、王湾的《次北固山下》一诗中变现时序变迁、新旧交替这一自然规律的诗句是: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三、探究提高
1、这首诗描绘的是哪个季节的景色?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
初春。青山、绿水、潮平、风正、江春。
2、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哪两句诗集中表达了这种感情?
思念故乡。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3、下面不是对偶的一句是(D)
A.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B.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C.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D.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一、常识填空
作者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诗人。背景天宝年间,王昌龄被贬为龙标尉,作者闻讯,写了这首诗寄给他,表示慰问。
二、按要求写出诗句
1.古人论诗有云:“一切景语皆情语”,李白诗中可为例的一句是:杨花落尽子规啼。
2.《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一诗中表达诗人对友人的关心的诗句是: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三、探究提高
1.诗人在“杨花落尽子规啼”—句里写了哪些景物?渲染了怎样的气氛?
杨花和子规鸟。渲染了无限悲凉感伤的气氛。
2.从“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两句中,你解读出了诗人哪些情感?
诗人听说友人将左迁龙标时的惆怅和恋恋不舍之情。
3.这首七言绝句在前两句的写景中有什么特色?
写“杨花”且“落尽”是先点时令,这样的“暮春”在古诗中是一个花与泪同落的季节,这就奠定了全诗伤感的基调。“杨花”漂泊无定,暗写王昌龄被贬荒僻之地给人的飘零流落之感;
《天净沙.秋思》
一、常识填空
作者是马致远,字千里,号东篱,大都人,元代戏曲作家、散曲家,有“曲状元”之称。后人把他和关汉卿、白朴、王实甫称为“元杂剧四大家”。他几乎一生都过着漂泊无定的生活,他也因之而郁郁不得志,困窘潦倒一生,在一次羁旅途中,写下了《天净沙•秋思》——被称为“秋思之祖”。
二、按要求写出诗句
1、《天净沙 秋思》点明主旨的诗句是:断肠人在天涯。
2、曲中直接道出天涯游子之悲的句子是“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3、最能表达天涯游子心境的诗句是: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三、探究提高
1、题目解说:“天净沙”,曲牌名。“秋思”是题目,意为秋天里的思念,题眼是“思”,“秋”是特定时节,“秋思”二字概括了全曲内容。
2、此曲描绘了秋季怎样的景色,烘托了什么?
秋天黄昏。浪迹天涯的游子思念故乡、倦于漂泊的凄苦愁楚之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