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字典 | 成语词典 | 诗词大全 | 文言文翻译 | 小学语文 | 本站手机版

  您的位置教案下载 >>小学教案 >>五年级上 >>
部编版五年级上《古诗三首》教案3
作者:   上传者:tomacc  日期:24-09-29


第12课《古诗三首》《示儿》《题临安邸》《己亥杂诗》教案、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乃、熏”等5个生字,会写“祭、乃”等8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示儿》。(重点)
3.能借助题目、注释和相关资料,理解古诗内容,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重难点)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示儿
1.认识生字“乃”,会写“祭、乃”2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示儿》这首诗,理解字词,理解诗歌大意。能背诵、默写这首诗。
3.借助注释、资料等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
4.感受诗句的优美,品味诗人用词的精妙,进一步培养语感。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谈话导入,激发兴趣,自然过渡到课文的学习。
导语:同学们,说到“爱国情怀”,你们的脑海中会浮现出哪些热爱祖国的仁人志士的形象?(学生自由回答后,教师出示屈原、陆游、戚继光、林则徐、邓世昌、赵一曼等人物的画像。)看来,同学们对历史上的爱国英雄从没忘怀。是的,作为中国人,热爱我们的民族,热爱我们的祖国,是我国几千年来的优良传统,是千千万万中华儿女最永恒的情感,是各族人民最重要的精神支柱。今天,我们将要穿越到南宋那个国土失守、朝廷苟安的时代,去听听著名爱国诗人陆游临终前对儿子的叮嘱。
2.播放朗读音频,学生听读古诗,进入古诗意境。
3.教师板书“示儿”,引导学生理解诗题,并提出问题。
明确:“示”,把事物摆出来或指出来使人知道;“儿”,儿子。组合起来就是“把(写的诗)拿出来给儿子看”的意思。
思考:是谁在什么情况下写诗给儿子看的呢?告诉了儿子什么事情呢?
二、初读课文,检测预习
1.教师介绍《示儿》的作者和写作背景,激发学生学习诗歌的兴趣。
(1)教师指名介绍作者,检测预习情况。
陆游(1125—1210)  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文学家、史学家、爱国诗人,是我国现存诗歌数量最多的诗人。陆游工诗、词、文,长于史学,与尤袤、杨万里、范成大并称“南宋四大家”。
(2)教师介绍写作背景。
写作背景  《示儿》为陆游的绝笔诗,作于宋宁宗嘉定三年十二月(1210年元月)。此时陆游八十五岁,一病不起,在临终前,给儿子们写下了这首诗。这既是诗人的遗嘱,也是诗人发出的最后的抗战号召。
2.学生自由朗读,小组交流。教师提出交流要求。
要求:①读准字音,识记生字。②圈出不理解的字词,小组交流。
3.教师检查预习及交流情况,重点解决生字识记、书写及词语的理解问题。
(1)教师出示生字,学生识记、书写生字。(边读边在课桌上写,读准,写准。)
(课件出示。)
(2)引导学生运用多种方法理解词语并在班上交流,教师适时纠正。
4.学生熟读全诗。
(1)运用多种方式诵读诗歌——听音频、看视频朗读,教师范读,指名读,小组齐读,全班齐读,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等。注意读好停顿、节奏。
(2)学生尝试划分节奏,标出重音。
(3)结合写作背景和诗意讨论、交流朗读的语气及情感。
明确:朗读节奏: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语气及情感:《示儿》是南宋爱国诗人陆游临终前写给儿子的遗嘱,所以要以愤慨、悲伤的语气缓缓地读,要读出诗人渴望收复失地、统一祖国的强烈的爱国热情。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引导学生想象诗歌描绘的画面,并用简笔画画出来。
过渡:刚才我们了解了作者和写作背景,诵读了诗歌,体会到这首诗具有很强的画面感。现在,我们不妨拿起笔,把诗人病危时将儿子喊到病床前诉说遗愿的情景描绘出来。
2.同桌交流简笔画的创意,展示简笔画。
3.教师选出较好的简笔画展示,引导探究。
(1)陆游病危时的情景怎样?他临终前最牵挂的是什么?(病入膏肓、气息微弱;九州同。)
(2)陆游为什么而悲?(中原没有收复,祖国没有统一。)
(3)陆游临终前对儿子的嘱托是什么?(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4)看到这幅画,你觉得陆游是怎样嘱咐自己的儿子的?(吃力地,用尽了最后一丝气力。
(5)陆游一遍又一遍地嘱咐自己的儿子,他为什么在临终时还念念不忘收复中原、统一国家的事?(出于对国家的热爱。)
4.教师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采用第一人称说说画面内容。
四、品读欣赏,深入探究
1.理解首句,想象情景。
(1)结合写作背景和画面内容,说说陆游去世前的情景、气氛。
示例:1210年1月的一天,屋外寒风凛冽,屋内烛光昏黄,全家都沉浸在悲伤之中。已经85岁的陆游躺在床上,气若游丝。
(2)这时的陆游对死亡有怎样的认识?
明确:此时的陆游豁达地认识到“死去元知万事空”。
思考:①“万事空”体现了陆游什么样的生死观?(陆游面对生死极其豁达,他告诉儿子:人死之后,万事皆空,再无牵挂。)
②对“死”极其豁达的陆游面对死亡真的是“万事皆空”,无话可说吗?(不是。)
③这句诗中的哪个词为下面的诗句做了铺垫,并且暗示诗人还有话要叮嘱?(“元知”。)
2.理解第二句,体会情感。
过渡:是什么事让诗人陆游在临终时还念念不忘呢?我们一起来学习第二句诗。
(1)学生多读几遍诗句,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
(2)教师引导学生理解诗句,体会情感。
这句诗中的哪个词能作为全诗的诗眼?(悲。)
(课件出示。)
3.理解后两句,明确愿望。
过渡:这深沉的爱国情真是让人感动。虽然陆游对南宋朝廷和军队苟且偷安非常愤慨,可他依然对南宋朝廷和军队——“王师”充满希望。
(1)陆游在临终时最大的愿望是什么?(学生齐读:“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2)中原的恢复、祖国的统一,靠谁呢?(学生答:王师。)那些受苦受难、欲哭无泪的百姓需要谁去拯救呢?(学生答:王师。)
(3)我们可以从哪句诗中看出陆游对“王师”的期望?(学生齐读:“王师北定中原日。”)
(4)怎样理解“北定中原”的意蕴?(①表明陆游最大的愿望是收复失地、平定中原、统一祖国。他最牵挂的是祖国的统一,最渴望的是平定中原。②表明陆游虽然看不惯王师醉生梦死,但坚信王师一定会收复失地、平定中原、统一祖国。③表明陆游一生都坚持抗金,几十年来矢志不渝,至死也不绝望。)
(5)“王师北定中原日”是陆游对“王师”的期望,那他对家人有什么期望?(学生齐读:“家祭无忘告乃翁。”)
(6)从诗人的期望中我们感受到了诗人怎样的情怀?(诗人临终作诗,不说别的家常话,却只说“不见九州同”的遗憾。对儿子没有别的嘱咐,却只嘱咐他们在家祭时别忘了把平定中原的消息告诉他。这是多么深厚的爱国情感啊!)
4.教师小结。
小结:这首诗作为一份遗嘱,无愧于诗人爱国的一生。一个人在病榻弥留之际,回首平生,百感交集,环顾家人,儿女情深,要抒发的感慨、要留下的话语是千头万绪的。而诗人却不说别的家常话,只说“不见九州同”的遗憾,只叮嘱儿子们家祭时别忘了把“北定中原”的胜利消息告诉他。这是难能可贵的。全诗字字发自肺腑,如血,如火,如泣,如诉,悲愤交集,真挚感人,表现了诗人深厚、真诚的爱国之情。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题临安邸  己亥杂诗
1.认识“熏、亥”等4个生字,会写“熏、杭”等6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题临安邸》和《己亥杂诗》。
3.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进而把握诗意。
4.感受诗歌意境,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温故知新,导入新课
1.背诵《示儿》,抽查和齐背相结合。
2.引入新课。
过渡:我们学习《示儿》时,就知道陆游将“北定中原”的希望寄托于南宋的“王师”。在这期间,淮河以北被金兵占领,那里的老百姓生活悲惨,颠沛流离,甚至家破人亡。而南宋朝廷在干什么呢?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另一位南宋爱国诗人林升题写在旅店墙壁上的一首诗——《题临安邸》,也许我们能从中找到答案。(板书:题临安邸。)
二、初读课文,检测预习
1.理解诗题,了解作者和写作背景。
(1)结合注释理解诗题。
明确:题,题写。临安,在今浙江杭州,曾为南宋都城。金人攻陷北宋首都汴梁后,南宋统治者逃亡到南方,建都于临安。邸,旅店。所以,诗题的意思是“题写在临安旅店(墙壁上)的诗”。
(2)介绍作者。
林升(1123—1189)  字云友,又名梦屏,温州平阳人,南宋诗人。
(3)介绍背景。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南宋士人林升所作。此诗写在南宋都城临安的一家旅舍的墙壁上,是一首“墙头诗”,疑原无题,此题为后人所加。时代背景南宋绍兴二年(1132年),宋高宗赵构第二次回到杭州,这个水光山色冠绝东南的“人间天堂”被他看中了,于是上自帝王将相,下至士子商人,在以屈辱换得苟安之下,大修楼堂馆所,大肆歌舞享乐,沉沦于奢侈糜烂的腐朽生活中。几十年中,他们把临时苟安的杭州当作北宋的汴州(今河南省开封市)。这首诗就是针对这种黑暗现实而作的。
2.认识生字,理解重点字词。
(1)引导学生学习本课生字。
(课件出示。)
(2)运用上节课中学习的理解字词的方法自主学习《题临安邸》中的重点字词。
3.熟读全诗。
(1)学生先自读诗歌,再听音频,对照比较,师生评议。
(2)根据评议的结果划分节奏,标出重音。
明确朗读节奏: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3)教师引导学生带着节奏朗读诗歌,感悟诗歌表达的感情。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品读想象,理解诗意。
(1)结合注释推断诗句的意思。
(2)结合课本上的插图想象每句诗描绘的具体画面。
(3)用描述性的语言说说诗句的意思。
2.品析诗句,体会情感。
(1)品析“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①学生自读自悟。
②学生先同桌交流,然后全班交流。
③教师在学生交流时随机点拨。
a.从“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这两句诗中看到了怎样的景象?(看到了碧绿的青山一座连着一座,西子湖畔歌舞升平,南宋的权贵们整日游山玩水、饮酒作乐。)
b.从“几时休”中体会到诗人怎样的心情?(愤怒!)
④联想情景,体会情感。
教师小结:诗的首句“山外青山楼外楼”描写了祖国的大好河山,表现出的是一种乐景。接下来的“西湖歌舞几时休”却让诗人触景伤情。“休”字掷地有声,不但暗示了诗人对现实社会处境的心痛,饱含着诗人对当政者不思收复中原失地、只求苟且偷安、一味纵情声色、寻欢作乐的愤慨之情。这里,诗人运用反问手法,不但强化了自己对这些当政者不思收复失地的愤慨之情,也更加表现出诗人因为对国家命运的担忧而产生的忧伤之感。
(2)品析“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①“暖风”在这里指什么样的风?
(课件出示。)
②“游人”是普通的游人吗?(诗中的“游人”绝非一般的老百姓,而是指那些成天游山玩水、歌舞升平、醉生梦死,把中原失地和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的老百姓全都忘记了的达官贵人们。)
③“醉”字刻画出了“游人”怎样的状态?(纸醉金迷、醉生梦死。)还有没有更加深刻的含义?(暗含着永远也醒不过来的意思。)
④引导学生从整体上交流对诗句的理解。
过渡:理解了词语的意思以后,我们就能更深入地体会诗人内心的情感。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自由交流,然后选派代表在班级发言。
交流示例:前一句揭露了南宋统治者整日歌舞升平、醉生梦死的丑态,后一句表达了作者对这些苟且偷安、不思国政的南宋统治者的愤慨,辛辣的讽刺中蕴含着极大的愤怒和无穷的隐忧。
3.交流感悟,升华诗情。
(1)读着这首诗,你感受到了诗人一颗怎样的心?(爱国。)他的爱国之心体现在对祖国命运的担忧,对老百姓痛苦生活的担忧。(板书:忧国忧民。)
(2)面对终日寻欢作乐、醉生梦死的南宋权贵们,面对中原失地上苦苦挣扎、度日如年的老百姓,面对虎视眈眈的侵略者,你想对谁说些什么?
提示:学生畅谈体会,教师随机点评。
四、运用方法,自主学习
1.谈话导入,过渡到《己亥杂诗》的学习。
过渡:面对国土的沦陷,面对人民的不幸,一个又一个爱国志士站了出来。陆游爱国心切,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仍心心念念着国家安定统一;林升忧国忧民,对贪图享乐的南宋统治集团予以辛辣的讽刺;龚自珍关心国计民生,在昏沉、愚昧、一片死寂的现实状况下发出一声怒吼,如同黑夜中一道犀利的闪电,划破长空,光照千秋。来,让我们一起学习这首气势磅礴的《己亥杂诗》。
2.解诗题,明背景。
(1)教师板书诗题,学生自读自悟。
(2)指名读诗题,结合资料解释诗题。
明确:中国古代用天干地支纪年法,本诗所指的“己亥年”是1839年。这一年龚自珍辞官南下,一路将所见、所闻、所思、所想记录成315首日记体组诗。因为都写于己亥年,所以这315首诗都被称为——(学生读课题:《己亥杂诗》。)。本诗是其中的第125首。
(3)了解作者及古诗的写作背景。
◆了解作者:
龚自珍(1792—1841)  字璱人,号定盦。浙江临安(今杭州)人。清代思想家、文学家及改良主义的先驱者。他主张革除弊政,抵制外国侵略,曾全力支持林则徐禁除鸦片。他的诗文主张“更法”“改图”,揭露了清朝统治者的腐朽,洋溢着爱国热情,被誉为“三百年来第一流”。著有《定盦文集》,留存文章300余篇,诗词近800首,今人辑为《龚自珍全集》。
◆介绍背景:
这首诗是《己亥杂诗》中的一首,作于清道光十九年(1839年,己亥年)。这一年作者48岁,因厌恶仕途,辞官离京返杭,后因迎接眷属,又往返一次。在南北往返的途中,他看着祖国的大好河山,目睹生活在苦难中的人民,不禁触景生情,思绪万千,即兴写下了一首又一首诗,于是诞生了《己亥杂诗》。
3.初读诗歌,夯实基础。
(1)教师出示古诗,学生自读,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教师检查学生自主朗读情况,适时正音。
(课件出示。)
(3)理解重点字词。
(4)指名读诗,引导学生读好诗句的停顿和节奏。
明确朗读停顿: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材。
4.教师检查学生自学情况,引导赏析古诗。
(1)学生自读古诗,理解诗句的意思,感悟诗句表达的情感。
(2)展示交流,教师释疑解惑。
过渡:通过学习前两首诗,同学们基本掌握了理解诗意、体会情感的方法,对古诗的理解也比较透彻。现在请大家一起来说说自己对《己亥杂诗》的理解,交流学习中遇到的疑问。
品析:“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诗意:神州大地要呈现蓬勃生气,必须依赖“风雷”的威力,除旧布新,像现在这般万马齐喑的局面,实在太沉寂、太可悲了。
交流疑问:
①“风雷”在这里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应该怎样理解它的比喻义?
明确:“九州生气恃风雷”这句诗表明了诗人对当时中国形势的看法,即要想使中国大地变得生气勃勃,就需要借助“风雷”的力量。显然此处的“风雷”并不是指的自然现象,而是指能给社会带来巨大变革的力量。结合当时的社会背景可以知道“风雷”喻指的是新兴的社会力量、尖锐猛烈的改革。(教师板书:风雷——变革。)
②诗人强力呼唤社会变革的原因是什么?(生齐读:“万马齐喑究可哀。”)
③“万马齐喑”有什么深刻含义?它比喻了一种什么样的社会现实?
明确:“万马齐喑”比喻在腐朽、残酷的反动统治下,思想被禁锢,人才被扼杀,到处是昏沉、愚昧、一片死寂的现实状况。
④从“哀”字可以体会到诗人怎样的情感?
(课件出示。)
品析:“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材。”
诗意:我请求天公再振作一下精神,为神州大地送来各种英杰俊才,以拯救祖国的大好河山。
交流疑问:
①朗读这两句诗的时候应用怎样的语气?(深切的悲愤和满怀的激昂。)
②为了改变“万马齐喑”的局面,诗人认为应该怎么办?(生齐读:“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材。”)
明确:诗人在召唤巨大的社会变革的到来,期待生气勃勃的新局面出现。而新局面是不可能自动出现的,要依靠人才去打破旧世界、缔造新世界。所以诗人要劝天公重新振作,不拘一格降下各种人才。
③“不拘一格”是什么意思?具体指的是什么?
明确:诗人所处的时代是清朝末年,当时清政府用死板、单一、陈旧的科举制度来选拔人才,用“四书五经”来禁锢人们的思想。所以这里的“不拘一格”指的是打破死板、陈旧的制度,选拔任用各个方面的人才。
④这两句诗是千古传诵的名句,试着赏析。
明确:诗人用奇特的想象表现了他热烈的希望,他期待着杰出人才的涌现,期待着改革大势形成新的“风雷”、新的生机,一扫笼罩着九州的沉闷和迟滞的局面,既揭露矛盾,批判现实,更憧憬未来,充满理想。
5.教师小结,升华诗歌表达的情感。
小结:全诗以一种热情洋溢的战斗姿态给予清朝当政者以讽谏,鲜明地表现出了诗人对国家未来命运的关切和希望当政者能够广纳人才的心愿,具有深刻的历史背景和强烈的现实意义,至今仍给我们以警示。
五、对比阅读,整体回顾
1.分析比较,阅读感悟。
过渡:同学们,通过品读、理解、感悟,我们理解了诗意,体会了诗人表达的情感。现在我们将这三首古诗比较一下,看它们有些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明确:相同点:都表现了深沉的爱国情。
不同点:《示儿》是临终遗愿,遗恨不能看到祖国统一;《题临安邸》是对统治者的谴责、讽刺,对百姓命运的担忧;《己亥杂诗》是深情的呼唤,亟待通过变革振兴国家。
2.对比阅读,感悟情感上的细微差别。
六、背诵积累,作业设计
1.积累有关爱国的诗句。
教学反思
由于古诗的语言艰涩,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所以在教学中不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古诗教学往往收效甚微。为了解决这个难题,我认真地解读了新课标,从中悟出了一些方法,并把它们付诸我的这次诗歌教学中,收到了比较好的效果。
在本次古诗教学过程中,我遵循的是以阅读记诵为主和整体感知、把握大意的原则。在具体方法上包括:以学生的自主诵读为主,淡化教师的讲解;重视学生对作品的诵读;尊重学生的个性化理解;使课内诵读与课外诵读相结合;对教材进行适度拓展;把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述力和语言感觉力结合起来;从作品的意象入手,体验作品的情感意蕴;创设情境,运用感性化的教学手段(如PPT演示、图片、声音、范读、齐读等方式)渲染意境。
教学之后,我还反思了自己在古诗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不足之处,那就是对学生课外诵读的培养不够。课外阅读记诵是一个积累的过程,通过课外诵读不断地积累,可以提高学生对古诗的理解感悟能力,可以丰富学生的古典文化的修养,也可以使学生的心灵得到陶冶、净化。因此,教师应该特别关注学生课外阅读记诵古诗的情况,对诵读过程和结果进行科学的检测与评价。检测的形式可以灵活多样,最好采用寓教于乐的形式,比如通过游戏展开竞赛,比一比谁背的古诗多,谁读得好。在课堂上也应该经常诵读学过的古诗,温故知新。教师在评价学生的表现时,应正确对待个体差异。对记诵能力强的学生及时表扬,对有待提高的学生加以鼓励,培养、呵护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会员中心
上传资料 资料求助
 站内搜索

   

 栏目推荐
  中考历届试卷
  高考历届试卷
  初中题库
  高中题库
 相关资料
部编版五年级上《古诗三首》练习题
部编版五年级上《古诗三首》ppt课件3
部编版五年级上1-4单元词语解释整理
《一个粗瓷大碗》知识点(三)
《古人谈读书》第二篇《余尝谓读书有三到》知识点
《古人谈读书》第一篇《知之为知之》知识点
五年级上册:第25课《古人谈读书》知识点
五年级上《古人谈读书》原文及译文
部编版五年级上《语文园地七》教学设计3
习作《______即景》教案5
部编版五年级上《语文园地八》教案3
习作《推荐一本书》教案3
口语交际《我最喜欢的人物形象》教案4
五年级上《我的“长生果”》教案7
五年级上《忆读书》教案6
《古人谈读书》教案6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基础知识要点分类归纳(全册)
部编版五年级上每课近义词和反义词汇编
纳兰性德《长相思》知识点
《枫桥夜泊》知识点
《山居秋暝》知识点
部编版五年级上必背课文内容汇编(含试卷)
《四季之美》课堂教学实录2
五年级上《鸟的天堂》说课稿2
五年级上《鸟的天堂》说课稿
五年级上《月迹》说课稿3
五年级上《月迹》说课稿2
《山居秋暝》说课稿3
五年级上册《长相思》说课稿2
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第21课《山居秋暝》说课稿2
《长相思》说课稿
五年级上《搭石》说课稿3
部编版五年级上《古诗三首》ppt课件2
部编版五年级上《古诗三首》课后练习题及答案
部编版五年级上《古诗三首》ppt课件1
部编版五年级上《古诗三首》同步练习
部编版五年级上《古诗三首》教学设计2
部编版五年级上《古诗三首》教案1

   版权所有 我爱语文网   浙ICP备05019169号-2   公安备案号 :330381023305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