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七年级上《世说新语》两则教案9
|
作者: 上传者:tomacc 日期:24-09-30 |
8 《世说新语》二则
学习目标
1.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2.阅读浅易文言文,积累常见的文言词汇。
3.了解古代聪颖机智少年的故事,学习古人智慧、诚实、守信、尊重他人的美德。
4.以培养学生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为本。
教学重难点
1.把握本文语言简练、辞意隽永,以叙为主的特点。
2.背诵课文。
教法学法
1.诵读法。学生初步接触文言文,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在充分诵读的基础上,读顺句子,读懂文意。
2.讨论法与点拨法相结合。这两则短文都是叙事性的,但其中又包含着可议论的内容,这正是《世说新语》记事的特点。我们应按照古为今用的原则来处理这篇课文,这就是利用它来发展学生的思维,多方讨论,交流看法,如《咏雪》中,你认为哪个比喻更好?《陈太丘与友期》中,元方“入门不顾”是否无礼?师生互动与学生互动结合,自主合作探究与点拨相结合,提高教学效率。
3.延伸阅读法。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咏雪
一、新课导入
同学们,下雪时你们最爱做的是什么呢,堆雪人?打雪仗?现在我们来看看古代文人家庭在雪天都做些什么,说些什么吧。
二、自学指导(一)——预习与交流
1.请给下面的加点字注音。
骤(zhòu) 絮(xù) 奕(yì) 谢道韫(yùn)
2.积累下面文言字词。
儿女:指家中年轻一代人。俄而:不久,一会儿。骤:急。欣然:高兴地。
差可拟:差不多可以相比。未若:不如。因:凭借。
3.文体知识
古代小说就是相对于非现代小说类而言的小说著作。它的特点:一是来自民间;二是内容庞杂,包罗万象;三是形式短小;四是雅俗共赏。在写法上一般都是直叙其事。胡应麟的《少室山房笔丛》将古代小说分为六类:志怪、传奇、杂录、丛谈、辩订、箴规。
4.作家作品
三、自学指导(二)——合作与探究
(一)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将课文读通读顺;然后听录音朗读,注意朗读节奏。
【交流点拨】①谢太傅/寒雪日/内集②白雪/纷纷/何所似③撒盐/空中/差可拟
④未若/柳絮/因风起⑤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2.特殊句式。
(1)宾语前置句:白雪纷纷何所似(疑问代词“何”作“似”的宾语,原顺序应为“白雪纷纷所似何?”)
(2)状语后置句:撒盐空中差可拟[即“(于)空中撒盐差可拟”。]
(二)深层探究
自由朗读课文,参照课下注释疏通文意,并思考下列问题。
1.文中“寒雪”“内集”“欣然”“大笑”等词语营造了一种怎样的家庭气氛?
【交流点拨】营造了和谐、温暖、其乐融融的家庭气氛。
2.文章结尾交待了谢道韫的身份,有什么用意?
【交流点拨】表示一种赞扬和敬佩,暗示读者谢太傅更赞赏谢道韫的才气。
3.用“撒盐空中”和“柳絮因风起”来比拟“大雪纷纷”,你认为哪一个更好?为什么?还可以用哪些事物来比喻雪?
【交流点拨】(1)各有千秋。有人认为“撒盐”一喻好:雪的颜色和下落之态都跟盐比较接近;而柳絮呈灰白色,在风中往往上扬,甚至飞得很高很远,跟雪的飘舞方式不同。写物必须首先求得形似而后达于神似,形似是基础。有人认为“柳絮”一喻好,它给人以春天即将到来的感觉,有深刻的意蕴;而“撒盐”一喻所缺的恰恰是意蕴。好的诗句要有意象,意象是物象和意蕴的统一,“柳絮”一喻就好在有意象。
(2)可以用“鹅毛”“蒲公英的孩子”等来比喻雪。
(三)背诵课文
四、板书设计
咏雪
交代背景: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点明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
咏雪:白雪纷纷何所似 兄子;撒盐空中(笑)
(考题) 兄女:柳絮因风起(乐)
补充 谢无弈之女 身份之贵(侧面衬托)
王凝之之妻
五、拓展作业
请积累几句咏雪的名句。
第二课时 陈太丘与友期
一、新课导入
看到同学们一双双充满智慧的眼睛,我就不由得想起了冰心的一首诗:“万千的天使/要起来歌颂小孩子/小孩子那细小的身躯里/含着伟大的灵魂/有着无穷的机智”。是啊,在我国古代文献中就记录着许许多多聪颖机智的少年儿童,他们的故事至今流传。
二、自学指导(一)——预习与交流
1.读准下列汉字的音。不(fǒu) 惭(cán)
2.请你解释下面这些文言字词。
期行:相约同行。舍去:顾而离去。去,离开。乃:才。则:就,便,那么。顾:回头看。 尊君:对别人父亲的一种尊称。家君:谦词,对人称自己的父亲。尊君在不:不,同“否”。
三、自学指导(二)——合作与探究
(一)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课文,将课文读通读顺,然后听录音朗读,注意朗读节奏。
2.补上句中省略的人物。
【交流点拨】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友)过中不至,太丘舍(友)去,(陈太丘)去后(友)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元方)答曰:“(家君)待君久不至,已去。”
(二)深层探究
自由朗读课文,结合课下注释疏通文意,并思考下列问题。
1.“日中”这个时间概念是否科学,古代没有精确的定时仪,怎么判断迟到?
【交流点拨】古代的定时仪器较为简陋,有木表、漏壶等,它不可能有精确的时段划分。这里的“日中”是当时约定俗成的时间概念——中午。这个友人错过了双方约定的时限,所以迟到了。
2.友人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
【交流点拨】课文中,友人与陈太丘“期日中”,结果“不至”,可以看出他言而无信,不守信用;到来之后,问元方“尊君在不”,表现得较为有礼;当得知陈太丘已先行离去,不反省自己的过失,反而怒责太丘,粗野蛮横,十分无礼,可以看出他是一个缺乏修养、没有礼貌的人;在元方一番义正辞严的批评后,他“惭”“下车引之”又表现得较为诚恳,有知错能改的精神。
3.元方的性格特点如何?
【交流点拨】阅读元方对友人的批评话语,我们可以看出元方有着良好的家庭教养,表现了他懂礼识义的品质。元方对粗俗的友人“入门不顾”流露了小孩子性格直率,好恶情感易外露的特点,体现了他正直不阿的性格特征。
4.有人认为客人已经认错,元方就应该原谅他,而他居然“入门不顾”,弄得客人尴尬至极,无地自容,这的确有些失礼。你是否同意这个看法?
【交流点拨】(1)不同意。元方当时才七岁,他能用自己的聪明才智从容不迫地反驳一个成年人,使对方明理,并赢得对方的叹服,维护了父亲的名誉,这已属不易。我们不能对一个七岁的孩子求全责备。
(2)同意。父亲的友人已经表示了歉意,应该给人改正过错的机会。人没有一生都不犯错误的,只要改正,就是好的,不能总是抓住人的“小辫子”不放。
【小结】文中友人无信无礼,七岁的元方却诚实有信。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们应继承发扬这一光荣传统,为人真诚守信。让我们以天地为心,真诚为骨,做一个高尚的人,真正的人。我们相信:诚信相伴,一生无悔!
(三)背诵课文
四、板书设计
陈太丘与友期
开端 期行—不至—舍去—乃至
发展 父友:问 针锋相对
元方:答 据理驳斥
高潮 父友:怒——非人哉 正直不阿
元方:曰——无信无礼 聪慧明理
尾声 父友:下车引之
元方:入门不顾
教学反思
第二单元 写作 学会记事
学习目标
1.引导学生学会从平凡小事中感受生活,感悟人生,学习做人的道理。
2.培养学生思维的逻辑性和条理性,把事情的经过写清楚,懂得写事件要抓重点。
3.努力培养思维的灵活性和独创性,鼓励多角度抒写生活的真情实感。
教学过程
一、文题展示
从小到现在,有多少令你难忘的“那一次”:那一次,你笑了;那一次,你哭了;那一次,你真遗憾;那一次,你真尴尬……正是经历了这无数的“那一次”,你才懂得了生活的幸福,友情的珍贵,奋进的艰辛及你肩负的责任……真正领悟到了生活的内涵,长大了,成熟了。请从你的生活中选择一件事,以“那一次,我 ”为题,写一篇记叙文,并写出你的真情实感。要求:①在文题横线上填上恰当的词语,使文题完整;②记事要完整、具体,中心明确,详略得当;③语言要简明、连贯、通顺;④字数600左右,书写要工整。
二、写作导航
怎样才能记述好一件事呢?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记事要完整。即要交代清楚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事情起因、经过和结果。但交代这六要素不应该呆板,要根据文章的需要灵活掌握。时间、地点也并不是非要直接点明的,有时候可以通过描述自然景物的特征及其变化,将它们间接表示出来。如“鸡喔喔叫了起来”就是指天将亮了,“西边的太阳就要落山了”说明已是傍晚了等。
二、记事要有详有略,重点突出。在记叙六要素中,起因、经过和结果是构成事情最主要的环节。为了把事情写得清楚明白,记叙时就一定要写好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特别要把事情的经过写具体,给人留下完整而深刻的印象。
三、记事要有条理。一件事都有发生、发展和结果的过程,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记叙,文章的条理就会清楚明白。
四、记事要具体。要试着运用多种描写手法(如语言、动作、心理、神态、外貌、环境描写等)具体、生动地再现当时的情景。
五、记事要有真情实感。记事是为了传情达意,有真情实感的材料才能打动读者,才能与读者产生共鸣。
三、例文引路
那一次,我非常惭愧
每当想起那件事,我的脸马上就红了。
那是一个冬天的早晨,天气非常寒冷,外面刮着凄厉的北风,地上都冻得硬硬的。早上第一节课下后,该做广播操了。我怕冷,真不想出去做操,可是,有什么办法呢?我缩着脖子琢磨起来。一个念头忽然跳入我的脑海:前天沙晓娟同学说肚子疼,夏老师不是没让她做操吗?我不如也装肚子疼。
广播里响起了《运动员进行曲》,同学们照例出去排队了。我坐在位置上,右手捂着肚子,左手放在桌上,脑袋垂得低低的,嘴里还不时地哼哼。夏老师走进来,见我这副痛苦模样,便关切地问:“赵志达,怎么啦?身体不舒服吗?”一边说,一边用手摸了摸我的额头。“肚子疼。”我无力地点了点头。“要不要到学校诊所,去拿点药吃一下?”“不用了,早晨吃过了,还是有点疼。”“那你今天就别去做操了,以免再受凉,好好休息一会儿,也许就好了。”说完,老师就走出去了。
心里悬着的一块石头终于落了地,不由暗喜,这么容易就躲过去了!我慢慢走到窗边,看见同学们正迎着大风,整齐而有力地做操。不知什么原因,心里总有点不自在。
广播操结束后,同学们回到班上,纷纷围着我嘘寒问暖。有的问:“你肚子还疼吗?”有的说:“多揉揉就不疼了!”还有的说:“要不,我陪你去学校诊所看一看吧!”我连忙说“不要紧的,不要紧的,我吃了药,休息一会儿马上就会好的。”大家听了,也就放心了,一起出去玩了。看着他们玩得正高兴,我脚都发痒了,但因为担心露馅,只好坐在位置上埋头“休息”。
第二节上语文课,夏老师讲得眉飞色舞,同学们也踊跃发言。平时我是个爱发言的人,一时忘了自己“生病”,忍不住高高举起手来。当我响亮地答对了问题时,老师不仅肯定我思维敏捷,声音响亮,还当场对我大加表扬:“赵志达同学今天身体不舒服,还这么积极地回答问题,我们大家要好好地向他学习!”同学们都不约而同地鼓起掌来,而我心里真不是滋味,脸上火辣辣的,仿佛那一个个巴掌正抽在我的脸上似的。
这件事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里,每当我想起它,就惭愧得脸红到脖子根。因为惰性发作,我撒了谎,欺骗老师,欺骗同学,欺骗自己。而老师的关怀和表扬,同学的问候与情谊,却像寒冬的一缕缕阳光,照在我心上,暖乎乎的。我想,今后,再也不能做这种荒唐的事了。
【名师点评】这篇文章的小作者侧重叙写了自己一次逃避课间操的过程。记叙的要素都交代得很清楚,并且按照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叙事,条理很清楚。特别是作者讲了真话,叙了真事,其中的感情变化确是作者的真实情感。全文以“我”的感情变化为线索,串联起众多材料,文脉贯通,组成一个整体。从开始的“怕冷”“不想出去做操”到“不由暗喜”,从“心里总有点不自在”到“担心露馅”,从“心里真不是滋味,脸上火辣辣的”到“惭愧得脸红到脖子根”,这些心理描写逼真而又细腻,且与所写的中心事件紧密相关,层层推进,有力地表达了本文的中心意思。
四、板书设计
记 记事要完整
事 记事要有详略
五 记事要有条理。
记 记事要具体
记事要有真情实感
教学反思
综合性学习 有朋自远方来
学习目标
1.让大家认识到交朋友的重要性。
2.引导大家学会选择朋友。
3.教会大家交友之道。
4.培养大家收集资料的习惯。收集交友名言、警句、故事、诗词、成语等。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朋友是伤心时,最想见的人;是打扰了,不用说对不起的人;是高升了,也不用改变称呼的人;是天涯海角,都彼此挂念的人。朋友是生生世世的牵挂。朋友就像收藏的宝贝,不是每天都捧在手里,但是无比珍贵。那我们该怎样与朋友相处,才能让友谊万古长青呢?一起来参加我们今天的实践活动吧!
二、自学指导——合作与探究
(一)自我介绍交朋友
【交流点拨】我今年十三岁,生于广西柳州,祖籍浙江(金庸老家),却从未去过。四岁随父进京,入读地科院幼儿园。人生地不熟,受小朋友欺负,常含泪缩于墙角,渐将爱动爱闹之习改掉,胆小慎微至今。母亲教我读幼儿书报,增长见闻,并学习钢琴,现在受益匪浅。
六岁半入小学。班主任姓梁,很慈祥,伙伴们也很好。可惜好景不长,三年级时搬回老家,与同学了解不够,度日如年,只得整日学习,因此常受老师表扬。
毕业后,考入北京八中。此地环境优美,同学大都多才,且全班关系和谐。我不爱体育,便去上网、看小说。生活充实学业得志!
我爱好很多,却没有特长。琴棋书画,只略知其一。小学时得过些奖:在市英语科技竞赛中,一、二、三等奖各获过一次,在新加坡数学竞赛中获过三等奖,钢琴过了九级。中学后便无一所获。目前无大志,只把心胸豁达作为最高追求,喜爱金庸先生的《笑傲江湖》,及李白、辛弃疾的诗词。愿今后不负自己及家长之望,小事开心、大事顺利、少出差错,足矣!
(二)擦亮慧眼选朋友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好朋友,可以成就一生的辉煌;不好的朋友,可能贻害一生。那么我们应该怎样选择朋友呢?
1.请你收集慎重择友的名言警句。
【交流点拨】(1)一生之成败,皆关乎朋友之贤否,不可不慎也。(曾国藩)
(2)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自芳;与恶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自臭。(《孔子家语》)
(3)很多显得像朋友的人其实不是朋友,而很多是朋友的并不显得像朋友。(德谟克里特)
2.请你收集《论语》中关于择友标准的语录并加以解读。
【交流点拨】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直,指正直。这种朋友为人真诚,坦荡。朋友的人格可以影响你的人格,所以这是一种好朋友。谅,指诚实。这种朋友为人诚恳,不作伪。与这样的朋友交往,我们的精神能得到一种净化和升华。友多闻。这种朋友见闻广博,阅历丰富。朋友的知识、经历可以成为自己的经验,可以让自己少走弯路。《论语》告诉我们值得交往朋友是:正直的朋友,诚实的朋友,知识渊博的朋友。
另外有三种人不值得结交,即惯于走邪道的人、善于和颜悦色骗人的人、惯于花言巧语的人。微信公众号:初中语文工作室(czywgzs2020)
(三)诚实真心待朋友
1.自古至今,真心待友的故事很多,请你为大家讲一个这样的故事。
【交流点拨】管仲和鲍叔牙是春秋时期的齐国人。他们从小就是好朋友,整天形影不离。有一天,鲍叔牙对管仲说:“咱们都已经是大小伙了,不能总靠家里养活。我们是不是去做买卖?”管仲想了想,有些为难,说:“从父亲去世以后,我和母亲吃了上顿没下顿,哪有钱去做生意?”鲍叔牙说:“钱由我出,你就想想怎样做生意吧。”
经过一番准备,他俩真的做起了生意。两人起早贪黑,四处奔波忙碌,谁也不叫苦。每次赚了钱,鲍叔牙总是把大部分给管仲,自己只留一小半。管仲有些过意不去,说:“这样,我心里很不安。是你出的资金,你应该拿大部分。”鲍叔牙诚恳地说:“我们是朋友,你家有困难,我理应帮助。你就收下吧!”
后来,他们又一起去当兵。每次打仗,鲍叔牙都紧紧跟在管仲身边。冲锋时,他跑到管仲的前头;后退时,他又走在管仲的后边。遇到危险,鲍叔牙都毫不犹豫地用自己的身体去保护管仲。在一次战斗中,鲍叔牙受了伤,管仲急忙为他包扎伤口。管仲看到流血的伤口,难过地说:“你是为了我才受了伤的呀!”鲍叔牙笑了笑,说:“没关系!没关系!”
有人问鲍叔牙:“对朋友,你可真是做到家了。这样做是为了什么呀?”鲍叔牙说:“我不这样做,管仲也会这样做的。我总以为,他比我有本领,有胆量,总有一天,他会干出更大的事业。”
后来,他们在齐国做了官。管仲在鲍叔牙的支持下成功地进行改革,使齐国成为当时最强大的国家。不久,管仲的官职超过了鲍叔牙。这时,一些大臣议论纷纷,替鲍叔牙抱不平。
鲍叔牙知道自己如果继续做官,可能对管仲不利,于是就毅然辞官回乡。齐桓公挽留他,管仲也劝他,但鲍叔牙还是悄悄地离去了。
管仲逢人就说:“生我的是父母,而真心待我的是鲍叔牙!”
2.历史上的“八拜之交”指什么?与之相关的人物或故事是什么?
【交流点拨】知音之交——伯牙子期(高山流水);刎颈之交——廉颇相如(负荆请罪);胶漆之交——陈重雷义;鸡黍之交——元伯巨卿;舍命之交——角哀伯桃;生死之交——刘关张(桃园三结义);管鲍之交——管仲叔牙;忘年之交——孔融祢衡。
教学反思
【第三单元】
9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学习目标
1.学习抓住景物特征,层次井然,融情入景的描绘景物的写法,培养观察能力与表达能力。
2.品味作者简练生动、准确传神的语言特色,增强语感。
3.认识作者,了解其笔下多彩的童年生活,体会他在文章中表达的感情。
4.培养热爱大自然、热爱自由生活、追求新知识的精神。
5.以培养学生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为本。
教学重难点
1.景物描写、对主题的理解和一些疑难词句的理解。
2. 要求学生掌握本文的写景的笔法,了解写景的基本原则和常用手法。
教法学法
1.教法:情境教学法、重点切入法、讲读法
2.学法:精读、摘录、合作探究法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新课导入
提起鲁迅,人们常常会想到他的严肃、庄重,但是打开他的童年之窗,我们会发现,那里却是另外一道风景:灿烂的春光中有童真,无味的冬天也有童趣;自由的玩耍中充满幻想,严肃的学习中也不乏快乐。让我们一起走进鲁迅的童年,探索一下他成长的足迹吧。
二、自学指导(一)——预习与交流
1.朗读课文,给下面加点的生字词注音。
确凿(záo) 菜畦(qí) 桑椹(shèn)油蛉(líng) 斑蝥(máo)缠络(lào) 攒(cuán) 珊瑚(shān hú)敛(liǎn)脑髓(suǐ)人迹罕至(hǎn)觅食(mì)竹筛(shāi)秕谷(bǐ) 系(jì)书塾(shú) 渊博(yuān)蟋蟀(shuài)宿儒(rú) 蝉蜕(tuì)人声鼎沸(dǐng)窦(dòu) 厥土(jué)拗(ǎo)倜傥(tì tǎng)金叵罗(pǒ) 盔甲(kuī)锡箔(xī bó)
2.解释文中重点词语的意思。
倜傥:洒脱,不拘束。拗:弯曲,弯转。确凿:确实。菜畦:菜地。轻捷:轻快,敏捷。相宜:适宜。方正:正派。博学:学问丰富。渊博:(学识)深而且广。人迹罕至:少有人来。迹,足迹、脚印。罕,稀少。敛:收拢,收缩。人声鼎沸:形容人声喧闹。沸,水开。
3.作者链接
鲁迅(1881-1936)是我国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作品有小说集《彷徨》《呐喊》,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历史小说集《故事新编》,杂文集《热风》《华盖集》《华盖集续编》《而已集》《三闲集》《二心集》《南腔北调集》等专集。他的小说《狂人日记》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文小说。
4.背景链接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写于1926年9月18日,当时鲁迅先生正在厦门大学任教。这篇文章最早发表在《莽原》半月刊第十九期上,在文题下面写了一个副标题为《旧事重提之六》。后来鲁迅先生把它和《旧事重提》的其它九篇一起编入《朝花夕拾》这个散文集子中。这组散文是鲁迅在生活中辗转流徙,心情最苦闷的时候,为了“在纷扰中寻出一点闲静来”,借旧时的美好事物,来排遣目前的苦闷。他是为寻一点“闲静”,寄一些安慰而写的,可以说《朝花夕拾》是作者少年时代的一曲恋歌。
三、自学指导(二)——合作与探究
(一)整体感知
听录音朗读,并思考下列问题。
1.本文题为“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从这个题目我们可以得到哪些信息?
【交流点拨】文题出现两处地名“百草园”和“三味书屋”,这些都是作者童年生活、学习的场所。作者用“从……到……”的词语把它们联系在一起,由此,可以发现,课文大致分为两个部分,反映了作者从童年的游戏、玩耍到长大读书的成长过程。
2.请你根据题目“从……到……”给文章划分结构。
【交流点拨】第一部分(1—8段):回忆百草园的有趣生活。又可分四层:
一层(1段):总的介绍百草园情况。点出是“我的乐园”,充满留恋之情。
二层(2段):写热天百草园充满无限乐趣。
三层(3—6段):写长妈妈讲的美女蛇故事及“我”的感慨。
四层(7—8段):写冬天百草园雪地捕鸟的乐趣。
第二部分(9段—结束):回忆在三味书屋读书的经历。可分五层:
一层(9段):是过渡段,告别百草园去书塾读书。
二层(10—11段):写入学的情形。介绍了书屋和先生。
三层(12—16段):写不准提课外的问题。
四层(17—20段):写不准去后园玩。
五层(21—24段):写师生读书的可笑情景和“我”趁先生读书入神时画画儿。
3.对文章所描述的内容,有下列三种理解,你是怎么理解的?
【交流点拨】(1)嘲讽脱离实际的清末私塾教育,暴露封建社会对儿童身心健康的漠视、束缚、残害。
(2)真实的再现封建时代少年儿童入学前后的生活,表现了少年儿童热爱大自然,探求各种知识的广泛的生活兴趣,表达了作者对生气蓬勃的少年生活的怀念和追求。
(3)表现了儿童热爱大自然,喜欢自由快乐生活的心理,同时表现了作者对束缚儿童身心发展的封建教育的不满。
(二)深层探究
1.本文写“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两部分之间是什么关系?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交流点拨】对于这个问题,有三种不同的看法。一种看法认为,两部分是对比关系,用百草园自由快乐的生活同三味书屋枯燥陈腐的生活相对比,一个是多么适合儿童心理,表现了儿童的广泛的生活乐趣,一个是多么妨碍儿童身心的发展,表现了儿童对它的厌恶。另一种看法认为,两部分是衬托关系,用自由欢乐的百草园生活来衬托枯燥无味的三味书屋生活,以批判封建教育制度对儿童的束缚和损害。还有一种看法认为,两部分是和谐统一的关系,贯穿全文的,是甜美的欢乐的回忆,是对自然的爱和对知识的追求,是一颗天真调皮的童心,这是这篇散文的意境美和韵味美之所在。
2.为什么要写美女蛇的故事?
【交流点拨】美有的说是表现长妈妈的迷信思想,有的说是寄托善良制服邪恶的愿望,有的说是表现百草园里存在着恶毒的事物。教学时可以撇开这些不同的观点,重点让学生想一想:童年时候的鲁迅对这个故事是不是很感兴趣?是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这一联想对作者阐述百草园是“我的乐园”是否有帮助?最后让学生明白:不管别人的争论如何,有一点可以看出,美女蛇的故事深深地吸引着“我”,使“我”得到一些教训,悟出一些道理,同时也给百草园增添了更多的神秘色彩。
3.童年时候的鲁迅对本文所提到的先生是什么态度?
【交流点拨】主要是敬慕先生,对他渊博的知识感到信服。同时也很爱他,因为学生虽然很调皮,很贪玩,但先生很少体罚他们,通常总不过是瞪瞪眼睛而已。
四、板书设计
赏美好景物
百草园“乐园” 听神奇传说 热爱自然、追求自由
捕雪地之鸟
询问怪哉
后园玩耍
三味书屋 批判封建教育
师生读书
课中偷乐
五、拓展作业
童年就像珍藏在记忆深处的“桃花源”,有青山、绿水、幻想、冒险;有晚归的牛羊,牧童的短笛,更有母亲那一声声悠长的呼唤。童年,浓缩了一段令人回味留恋的历史;童年,沉淀了一个美丽迷人的童话。童年的幻想多彩诱人,童年的故事说不完……同学们能不能用这节课学到的方法,把童年的趣事说出来与大家分享。
第二课时
一、新课导入
上节课我们了解了作者的思想感情,这节课我们主要掌握写景、写人的方法,进一步体会词句的作用。
二、自学指导——合作与探究
(一)分析人物
三味书屋的先生是一位学问渊博的宿儒,但他对“怪哉”这虫是怎么一回事,却不作回答,而且脸上还带怒色。先生有一条戒尺,但是不常用,有罚跪的规则,也不常用。你怎样评价这位先生呢?
【交流点拨】寿镜吾先生学识渊博,对学生要求严格,但他仍有和蔼、开明的一面,对罚跪、戒尺等落后的教育方式持保留的态度,因而鲁迅一直对他保持深深的敬意。
(二)语言品析
1.“连那最末次的相见也已经隔了七八年,其中似乎确凿只有一些野草;但那时却是我的乐园。”“似乎”表示对自己的印象不能完全肯定,“确凿”则是完全肯定的语气。有矛盾吗?该怎样理解这句话的意思?
【交流点拨】“似乎”是因为不相见已隔了七八年,印象模糊,“确凿”是因为童年生活快乐而难忘记。
2.画出捕鸟动词,分析作用。
【交流点拨】“扫,露,支,撒,系,牵,看,拉,罩”,准确、生动、真切地写出捕鸟的全过程,使读者如临其境,同时也从捕鸟活动中写出捕鸟时的兴奋惊喜之情,不点乐园,却乐在其中。
3.仔细阅读描写百草园景物的一段话,并赏析其语言的妙处。
4.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葚;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
(“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中哪个内容是强调的重点)
【交流点拨】“单是”以后的内容是作者强调的重点。
5.也许是因为拔何首乌毁了泥墙罢,也许是因为将砖头抛到间壁的梁家去了罢,也许是因为站在石井栏上跳了下来罢……
句中连用三个“也许”有什么表达效果?
【交流点拨】句中连用三个“也许”表猜测,表达出作者深刻眷恋百草园和被迫离开时无奈与依依惜别的深情。
(三)写作手法探究
1.作者为表达主题,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
【交流点拨】运用了对比的写作手法,把百草园的“乐”与“三味书屋”的乏味形成鲜明的对比。
2.本文的景物描写很成功,请你结合文章内容作具体分析。
【交流点拨】(1)抓住事物特点,符合儿童心理。石井栏“光滑”表明长年累月被摸过,说明少年鲁迅多次好奇地摸。“直窜”写出鸟儿的机灵轻捷和儿童羡慕不已的心理。
(2)多角度写景,形声色味俱全,春夏秋冬齐备。视觉听觉触觉味觉皆有;桑椹、菜花在春末,蝉鸣在盛夏,蟋蟀到秋后才叫,与后文冬季合成四季图,构思极精巧。
(3)融情入景,景中有人,表现儿童好奇、热爱大自然的性格特点。
(4)写景有序,层次井然,条理分明,活泼多姿。本文采取了由整体到局部,由远及近、由高到低、从静到动、先夏后冬的顺序,对百草园的景物作了有层次的描述。先写远远望见的、粗线条的景物,如菜畦、皂荚树、鸣蝉,再写身边、脚下、眼前的景物,如斑蝥、何首乌根、覆盆子果实;先写静止的,如石井栏,再写动态的,如叫天子;先写生机勃勃的夏季,再写别有情趣的冬季。
(5)从修辞手法的角度看:有比喻:(覆盆子)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有拟人: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写出孩子心中奇妙的想象和特殊的感受。
3.朗读美女蛇一段,学生复述,分析作用。
【交流点拨】运用了联想手法,增添神秘气氛,丰富了百草园作为儿童乐园的乐趣。
三、板书设计
整体概貌(略写)
景 低 春季 不必说 (碧绿)菜畦 色 (光滑)石井栏 形 静
(高大)皂荚 树 形 (紫红)桑葚 色
↓ ↓ ↓
景 高 夏季 鸣蝉(长吟) 声 (肥胖)黄蜂(伏) 形 动
(轻捷)叫天子(直窜) 形
↓ ↓ ↓
景 高 秋季 油蛉(低唱)蟋蟀(弹琴) 声 动
↓ ↓ ↓
蜈蚣、斑蝥(喷烟)
木莲果实(莲房般) 形
分写局部(详写) 何首乌根(臃肿) 形 静景 低
覆盆子(小珊瑚珠) 形
(又酸又甜)叶
冬季 雪地捕鸟:扫,露,支,撒,系,牵,看,拉,罩
神秘色彩:美女蛇的故事(联想)
百草园“乐园” 三味书屋:压抑、单调、枯燥、古板
四、拓展作业
1.文章描绘百草园,用了“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把这些词语去掉读一读,跟原文对比,体会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并试着模仿这样的句式写一段话。
2.雪地捕鸟这段文字总共不到70个字,却连用9个表达动作的词,把雪地捕鸟的系列活动生动而有层次地表现了出来。每句话都写得实实在在,没有可有可无的字句,试写一段文字,表现系列动作,注意用词准确,不超过100字。
教学反思
10 往事依依
【学习目标】
学生能够正确读写文中的生字词,理解重点词语的含义。
学生通过阅读课文,理清文章结构,概括作者回忆的几件往事。
学生品味文中优美的语言,体会作者对往事的依依之情和对文学的热爱之情。
学生学习本文的写作手法,如选材、描写等,提高写作能力。
【重点、难点】
重点:
(1)理清文章结构,概括作者回忆的几件往事。
(2)品味文中优美的语言,体会作者的情感。
难点:
(1)学习本文的写作手法,如选材、描写等,并能运用到写作中。
(2)理解文学对个人成长的重要意义,培养学生对文学的热爱。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童年和学生时代,那些美好的往事常常萦绕在我们心头,让我们难以忘怀。今天,我们将跟随著名语文特级教师于漪的回忆,一起走进她的《往事依依》,去感受她学生时代的那些珍贵经历。
二、教学新课
(一)字词学习
教师板书生字词,学生齐读。
涟漪(yī) 浩渺(miǎo) 徜徉(cháng yáng) 雕镂(lòu)
镌刻(juān) 谆谆(zhūn) 心旷神怡(yí) 历历在目(lì)
搜索枯肠(sōu) 津津有味(jīn) 美不胜收(shèng) 五彩纷呈(chéng)
教师讲解重点字词的含义。
“涟漪”:水面被风吹起的波纹。
“浩渺”:形容水面辽阔无边。
“徜徉”:安闲自在地步行。
“雕镂”:雕刻。
“镌刻”:雕刻。
“谆谆”:形容恳切教导。
“心旷神怡”:心情舒畅,精神愉快。
“历历在目”:清晰地出现在眼前。
“搜索枯肠”:形容竭力思索。
“津津有味”:形容兴味特别浓厚。
“美不胜收”:美好的东西太多,一时接受不完(看不过来)。
“五彩纷呈”:形容颜色繁多,非常好看。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学生默读课文,思考以下问题:
题目中 “依依” 的含义是什么?
作者在文中回忆了哪几件往事?
学生回答问题,教师明确:
“依依” 的含义是萦绕胸怀,十分留恋。
作者回忆了以下几件往事:
小时候看山水画和《水浒传》插图,犹如身历其境。
学生时代读《千家诗》,编织了童年美丽的生活花环。
两位国文老师诵读诗歌的情状,在 “我” 心上雕镂下深刻的印象。
老师关于读书的教导铭刻在心,使 “我” 一生受用。
(三)再读课文,理清结构
学生快速阅读课文,找出文章的开头、结尾和中间部分,思考它们之间的关系。
学生分组讨论,教师巡视指导。
学生代表发言,教师明确:
文章开头用 “年华似流水。几十年过去,不少事情已经模糊,有的搜索枯肠而不可得,但有几件事仍历历在目,至今记忆犹新” 引出对往事的回忆,设置悬念,引起读者的兴趣。
中间部分详细叙述了作者回忆的几件往事,具体展现了作者对往事的依依之情。
文章结尾用 “往事依依,金色的回忆唤起我的青春激情,催我不断奋进” 点题,再次强调回忆美好的往事对 “我” 的激励作用,同时也深化了主题。
开头和结尾相互呼应,使文章结构更加完整。
(四)品读课文,体会情感
学生默读课文,找出文中能体现作者对往事 “依依” 之情的句子,并进行批注。
学生分组交流,教师巡视指导。
学生代表发言,教师明确:
“几十年过去,不少事情已经模糊,有的搜索枯肠而不可得,但有几件事仍历历在目,至今记忆犹新。” 这句话表明作者对那些记忆犹新的往事十分留恋。
“往事依依,金色的回忆唤起我的青春激情,催我不断奋进。” 这句话直接表达了作者对往事的怀念和对未来的期望。
“这只是一幅极普通的画,清晨看到,晚上看到,一天少说看到三四次,竟百看不厌。有时凝视久了,自己也仿佛进入画中,‘徜徉于山水之间’,甚得其乐。” 这句话通过对看画的描写,表现出作者对这幅画的喜爱和对往事的怀念。
“书,给我以广阔的天地,而其中编织我童年美丽的生活花环的,竟是一本让人看不上眼的石印本《千家诗》。” 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千家诗》的喜爱和对读书的热爱,同时也体现了读书对作者童年生活的重要影响。
三、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往事依依》这篇课文的生字词,了解了文章的主要内容和结构,体会了作者对往事的依依之情。希望同学们在课后能够继续阅读课文,深入品味文中的语言,感受作者的情感。
四、布置作业
抄写生字词,每个词语写三遍。
熟读课文,思考作者是如何描写两位国文老师诵读诗歌的情状的。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跟随于漪老师的回忆,走进了她的学生时代,感受到了她对往事的依依之情。这节课我们将继续深入学习这篇课文,品味文中优美的语言,学习作者的写作手法。
二、教学新课
(一)品读课文,赏析语言
学生默读课文,找出文中自己喜欢的句子,进行赏析。
学生分组交流,教师巡视指导。
学生代表发言,教师明确:
“一个‘竟’字,说明几十年过去了,现在却觉得诧异,不容易解释为什么会这样。主要原因是作者小时候对这幅画会凝视入神。一个‘乐’字,令作者几十年不忘,可见作者心地光明,开朗乐观,得益于很早接受艺术的陶冶。” 这句话通过对 “竟” 和 “乐” 字的分析,深入挖掘了作者看画时的心理感受,表现出作者对艺术的热爱和对美好往事的怀念。
“脑海里常常浮现五彩纷呈的世界,沉浸在美的享受中,生活情趣浓浓郁郁。” 这句话用 “五彩纷呈”“沉浸”“浓浓郁郁” 等词语,生动地描绘了作者读《千家诗》时的感受,表现出诗歌给作者带来的美的享受和丰富的生活情趣。
“老师入情入理的讲课也在我心上雕镂下深刻的印象,培养了我课外阅读的兴趣。” 这句话用 “雕镂” 一词,形象地写出了老师的讲课给作者留下的深刻印象,突出了老师讲课的感染力和对作者的影响。
(二)分析写作手法
学生默读课文,思考作者在选材和描写方面有哪些特点。
学生分组讨论,教师巡视指导。
学生代表发言,教师明确:
选材特点:
围绕中心选材。文章围绕 “往事依依” 这一主题,选取了看山水画、读《水浒传》插图、读《千家诗》、听国文老师讲课等几件往事,这些往事都与读书和文学有关,体现了文学对作者成长的重要影响。
详略得当。作者对看山水画和读《水浒传》插图的描写相对简略,而对读《千家诗》和听国文老师讲课的描写则较为详细,突出了重点。
描写特点:
运用多种描写方法。作者在描写两位国文老师诵读诗歌的情状时,运用了动作、神态、语言等描写方法,如 “国文老师朗诵时头与肩膀左右摇摆着,真是悲歌慷慨”“那深深感动的神情凝注在眼睛里” 等,生动地展现了老师的形象和情感,使读者如临其境。
语言优美生动。文章语言优美,如 “书,给我以广阔的天地,而其中编织我童年美丽的生活花环的,竟是一本让人看不上眼的石印本《千家诗》”,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千家诗》比作编织生活花环的线,形象地写出了《千家诗》对作者童年生活的重要意义。
(三)理解文学的意义
学生默读课文,思考文学对作者的成长有什么重要意义。
学生分组讨论,教师巡视指导。
学生代表发言,教师明确:
启发形象思维。作者小时候看山水画和《水浒传》插图,培养了形象思维能力,使作者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文学作品。
给予美的享受。作者读《千家诗》,沉浸在美的享受中,丰富了生活情趣。
陶冶情感。两位国文老师诵读诗歌,使作者深受感染,培养了作者的情感。
开启心智。老师关于读书的教导铭刻在心,使作者明白了读书的重要性,开启了心智。
(四)拓展延伸
学生回忆自己的童年或学生时代,有没有类似的与文学相关的往事,与同学们分享。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文学对自己成长的意义。
三、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品味了《往事依依》这篇课文优美的语言,学习了作者的写作手法,理解了文学对个人成长的重要意义。希望同学们能够珍惜时光,多读书,读好书,让文学陪伴自己成长。
四、布置作业
仿照课文,写一篇回忆自己童年或学生时代往事的文章,要求运用多种描写方法,表达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推荐阅读于漪的其他作品,如《岁月如歌》《教育的姿态》等,进一步了解于漪的教育思想和文学风格。
教学反思
| |
标题: |
部编版七年级上《世说新语》两则教案9 |
文件大小: |
45K |
文件格式: |
zip |
作者: |
|
下载地址: |
点击本地免费下载
下载说明 阅读说明
下载工具 |
下载说明: |
* 本站所有的资料都是免费的
* 使用本资料有困难请阅读说明或给管理员留言。
|
|
暂无图片 |
|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
|
|
|
会员中心 |
|
站内搜索 |
栏目推荐 |
中考历届试卷 高考历届试卷
初中题库 高中题库
|
相关资料
|
七年级上《世说新语》二则教学设计 统编版七年级上册第8课《世说新语》二则知识点总结 七年级上《〈世说新语〉二则》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七年级上《世说新语》二则对比阅读练习 七年级上《世说新语》两则·同步练习2 部编版七年级上《世说新语》两则课后思考探究 《世说新语》两则(咏雪,陈太丘与友期)pptx课件(54页) 《世说新语》两则ppt课件(52页) 《世说新语》两则(咏雪,陈太丘与友期)阅读练习及答案(三) 部编版七年级上《世说新语》两则练习 《世说新语》两则(咏雪,陈太丘与友期)练习 《世说新语》二则教案7 部编版七年级上《世说新语》两则教案7 《世说新语》两则(咏雪,陈太丘与友期)阅读练习及答案(二) 品析魏晋人,学做真少年ppt课件 部编版七上语文《世说新语》两则知识点整理 《世说新语·德行》阅读练习及答案 《世说新语》两则(咏雪,陈太丘与友期)ppt课件(80页) 《世说新语》两则(咏雪,陈太丘与友期)ppt课件(33页)含音频 《世说新语》两则(咏雪,陈太丘与友期)阅读练习及答案(二) 《世说新语》两则逐句翻译 《世说新语》两则检测题 《世说新语》两则(咏雪,陈太丘与友期)ppt课件(31页) 人教版七年级上《世说新语》两则教案6 《世说新语》两则(咏雪,陈太丘与友期)阅读练习及答案 《世说新语》两则小测试 《世说新语》两则(咏雪,陈太丘与友期)阅读练习及答案 《世说新语》两则ppt课件(37页) 《柳絮》图片素材(13张) 《世说新语》两则翻译及练习pptx课件 《世说新语》两则考点知识 《世说新语》两则阅读练习及答案 《世说新语》两则教学案 《世说新语》两则预习学案 2016年人教版七年级上《世说新语》两则教案1 《世说新语》两则(三课时) 给点阳光让学生灿烂---《世说新语两则》教学反思 《世说新语》两则之期行ppt课件(15页) 《世说新语》两则(咏雪,陈太丘与友期)说课稿 《〈世说新语〉两则》课外小故事ppt课件 《世说新语》读后感 《世说新语》两则(咏雪,陈太丘与友期)ppt课件(28页) 《世说新语》两则(咏雪,陈太丘与友期)ppt课件(75页) 《世说新语》之元方ppt课件 《世说新语》两则(咏雪,陈太丘与友期)ppt课件(45页)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