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召唤
肖复兴
在我的印象中,父亲胆子很小,一直到他去世,都活得谨小慎微,树上掉片树叶都要躲着,生怕砸着自己的脑袋。长大以后,当我知道父亲的一些事情之后,对父亲的印象有所改变。
父亲很年轻的时候就独自一人离开家乡河北沧县,跑到天津去学织地毯。我的爷爷当过乡间的私塾先生,略有文化,他有两个孩子,一个是父亲,一个是父亲的哥哥。和一辈子守在乡下种田的哥哥不同,父亲在乡间读完初小,就想离开家乡。别个怎么劝都不行,他还是来到了天津。天津离沧县120里地,是离沧县最近的大城市。沧县很多人都曾经到天津跑码头,这个传统一直延续至今,在现在天津的街头还能碰到不少打工者,操着沧县口音。想想,父亲只身一人跑到天津学织地毯的情景,很像如今那些北漂。尽管时代相隔了近百年,年轻人躁动的梦想和盲目的行为方式基本相似。那时的父亲,胆子并不小,性格里有很不安分的成分。
我一直在想,父亲为什么曾经会有这样不安分的性格?后来,为什么又将这种性格磨平乃至变得如此谨小慎微呢?
受我爷爷当私塾先生的影响,父亲读书的时候,爱看一些杂书,特别是章回本的旧小说。我读小学的时候,在晚上我和弟弟睡觉前,他常常讲《三国演义》《聊斋志异》里的一些故事给我们听,也不管我们听懂听不懂,爱听不爱听。他也喜欢沧州地区有名的文人纪晓岚的《阅徽草堂笔记》,他常讲一些他小时候听到的关于纪晓岚的民间传说。一直到现在我还记忆犹新,听他绘声绘色地说起纪晓岚小时候,有一位从南方来的大官,看见纪晓岚在田里放牛,大夏天的,还穿着一件破棉袄,摇着一把破芭蕉扇,觉得很可笑,就随口说了句:穿冬衣,拿夏扇,胡闹春秋。纪绕岚回了一句:到北地,说南语,不识东西。讲完这个故事,父亲呵呵地笑,他故意将“识”说成“是”,然后又对我们讲这里一语双关的意思,讲这个对子里的对仗,对得非常简单,又非常有趣。我和弟弟也觉得特别好玩。父亲去世之后,整理他的极其简单的几件遗物,其中有一本旧书,就是《阅微草堂笔记》。
父亲从来没有对我讲过这类文学书对他的影响,他只是说自己从小喜欢读书,以此来教育我和弟弟要好好读书。所以,只要是我买书,他从来都不反对,读小学一年级的时候,他为我买了第一本杂志——《小朋友》,那是一种很薄的画册。之后,我识字多了,他为我买《儿童时代》。再以后,他为我买《少年文艺》。这样三种杂志,成为我童年读书的三个台阶,应该说是父亲领着我一步步走上来的。
那时候,我家住的大院斜对门有一家邮局,那里卖这些杂志。跟着父亲到邮局里买这些杂志,成了我童年和少年时代最快乐的事情。我想,以后我能写一些东西,最初应该是父亲在我心里埋下的种子。
偶尔一次,父亲对我说,在部队行军的途中,要求轻装,必须得丢掉一些东西,他却还带着些旧书,舍不得扔掉。其实,说这番话的时候,父亲只是为了教育我要珍惜读书的机会,不小心说秃噜了嘴,无意中透露出他的秘密。当时我想,部队行军,这么说,他当过军人,什么军人?那时候,我也就刚读小学四五年级,一下子心里警惕了起来。我家那时有一个黄色的小牛皮箱,我知道,里面放着粮票、油票、布票等各种票据,还有父亲每月发下来的工资,都是我家的“金银细软”。有一天,我打开这个小牛皮箱,翻到了箱子底,发现了一本厚厚的相册和一张委任状的硬皮纸。委任状上,写着北京市政府任命父亲为北京市财务局科员,下面有市政府大印,还有当时北京市市长聂荣臻手写体签名的蓝色印章。这是北京和平解放之后,对于像我父亲这样的国民党政府留下的人员接收时的证明。应该说,没有任何问题,问题出在那本相册上。那是一本印刷品,当我打开相册,看见里面每一页都印着一排排穿着国民党军服的军官的蓝色照片,我一下子愣在了那里,小小的心,被万箭射穿。
读中学之后,我才渐渐弄清楚。父亲在天津学织地毯,并没有多长的时间,他是觉得这样一天天织下去,没有什么前途,就投奔了在冯玉祥部队当军需官的一位亲戚。父亲不安分的心,再一次蠢蠢欲动。因为他多少有一些文化,在部队里很快得到了提拔,最后当了一个少校军衔的军需官。抗日战争结束后,他从部队转业,集体到南京国民政府受训,然后转业到地方的财务局,从信阳到张家口再到北京。
父亲曾经拥有过的这样一个身份,犹如一块沉重的石头,一直压在父亲的心里,父亲的棱角就这样渐渐被磨平。
我长大了以后,要去北大荒插队之前,曾经和父亲当年一样,没有和父母商量就那样毅然决然地离开了家,当时父亲什么话也没有说,他知道说什么也没有用,眼瞅着我从小牛皮箱里拿走户口本,跑到派出所注销自己的户口。我离开家去东北的那天,父亲只是走出了家门,便止住脚步,连大院都没有走出来。他也没有对我说任何送别的话,只是默默地看着我离开了家。
后来,读北岛的《城门开》,书中最后一篇文章是《父亲》,文前有北岛题诗:“你召唤我成为儿子,我追随你成为父亲。”文中写道:“直到我成为父亲……回望父亲的人生道路,我辨认出自己的足迹,亦步亦趋,交错重合——这一发现让我震惊。”读完这篇文章,我想起了我的父亲,眼泪禁不住打湿了眼眶。
(有删改)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文章将父亲早年去天津学织地毯的经历和今天的北漂联系起来,表明父亲骨子里就有一种不安分的思想,有着躁动的梦想。
B.文章写父亲常给“我”和弟弟讲一些名著里的小故事,也不顾及二人的感受,说明父亲在读书教育上有一定的盲目性。
C.文章写“我”长大离家去东北时,两次提到父亲什么话也没有说,但父亲的表现,却让读者感受到了父子之间的情感。
D.文章最后北岛的诗句“你召唤我成为儿子,我追随你成为父亲”,引发了“我”的共鸣,呼应了题目,凸显了主题。
7.关于文中发现父亲从军的秘密这个段落,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父亲在教育“我”读书时,不经意透露出他的秘密,说明父亲对这段从军经历还是很敏感的。
B.小牛皮箱是十分重要的“道具”,“我”正是通过它了解了父亲解放前后那段较为复杂的经历。
C.当看到相册内容时,作者用“万箭穿心”来描述当时的感受,以此表达对父亲的不解和痛恨之情。
D.这段文字通过“我”的视角揭示了父亲的秘密,也解释了文章开篇提到父亲活得谨小慎微的原因。
8.这篇回忆性的散文,包含了作者对父亲颇为复杂的情感。请结合全文作简要分析。(4分)
9.肖复兴的散文在看似平淡的叙事中,总会加入一些适当的修辞和描写手段,让人眼前一亮。请结合文本,谈谈这一点在父亲身上是如何体现的。(6分)
答案:
6. B【解析】“说明父亲在读书教育上有一定的盲目性”错解文意。
7. C 【解析】“痛恨之情”错,应是“痛心之情”。
8.①不理解。对父亲一辈子谨小慎微行为的不理解。②感恩。对父亲在文学上给“我”引领和支持的感恩。③愧疚。对长时间未能读懂父亲,甚至误会父亲的愧疚。④怀念。当“我”读懂父亲时,已经物是人非,只能怀念。(每点2分,答出任意两点、意思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有理,亦可酌情给分)
9.①运用夸张的修辞。比如父亲胆子很小,“树上掉片树叶都要躲着,生怕砸着自己的脑袋”,生动地写出了父亲“胆小”、谨小慎微的特点。②运用细节描写。在讲完纪晓岚的故事后,“父亲呵呵地笑”,突出了父亲的投入状态,以及对孩子的悉心培育。在“我”长大后要去北大荒插队时,父亲没有说话,而是“眼瞅着”“我”拿走户口本,包含了对“我”的不舍和无奈之情。(第一点2分,第二点4分,意思对即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