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字典 | 成语词典 | 诗词大全 | 文言文翻译 | 小学语文 | 本站手机版

  您的位置教案下载 >>七年级上 >>
《月是故乡明》教案1
作者:   上传者:admin  日期:06-05-26


一 学习目标: 
l 体会作品表现的人对家、家园和故乡的刻骨铭心的依恋之情极其深刻内涵。 
2 学会从大处着眼,小处落笔的评点方法,记下自己阅读作品时的感受、理解、评价和质疑,与作品展开对话。 
3 尝试以散文的形式表达你自己对故园的情怀。 
二 导入: 
(课间播放梅艳芳的《床前明月光》) (上课前3分钟)上课!(起立、问好)欣赏了这首美丽的歌曲,我们再来欣赏一首诗歌朗诵。 
播放诗歌朗诵《乡愁》) 
刚才大家听到的歌曲是 ?这让我们想起了?诗歌是?谁能告诉我它们共同的主题是什么? 
很好,思乡之情。古往今来,思乡的作品很多,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表达思乡之情的散文。请大家先看课本前面的目录,找出你认为最能表达思乡之情的文本。(学生查阅,有的说是《我心归去》有的说是《乡土情结》《月是故乡明》……)最富有诗情画意的是《月是故乡明》。 

三 解题:
看人看眼睛,读文读题目。我们还是先看文章的题目——月是故乡明。看到这个题目你都能想到什么? 
1、 有可能想到主旨是“思念家乡”。 
2、 有可能想到出处:杜甫的《月夜忆舍弟》 
3、 有可能联想到其他诗句:李白的《静夜思》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同学们,诗文鉴赏有三点不可忽视:题目、作者和注释。了解了题目,我们再来看作者。 这篇文章的作者是谁? 
季羡林是一位什么样的人物呢?下面我们就来认识一下: 
作者简介: 
北京大学教授、中科院院士、中国语言学家、文学翻译家,梵文、巴利文专家。山东清平(今临清)县人。1930年考入北京清华大学西语系。1934年毕业后,在济南山东省立高中任教。1935年考取清华大学交换研究生,赴德国留学,在哥廷根大学学习梵文、巴利文、吐火罗文等古代语言。1941年获哲学博士学位。1946年辞掉剑桥大学的约聘,毅然回国。历任北京大学教授兼东方语言文学系教授、系主任。1978年任北京大学副校长。1995年11月,“北京大学季羡林海外基金会”成立。 

四 教学过程:季羡林老先生已然功成名就,为什么还念念不忘那个小山村? 
下面,就让我们走进这篇散文,走进季老的内心世界。现在请同学们齐声朗读课文。 
(分男生、女生部朗读,读的同时请把你认为优美的段落作上标志) 
同学们读得不错,男生声音洪亮,女生感情细腻。这里有几个词语需要特别注意。 
浩渺 篝火 旖旎 绝伦 惆怅 耄耋 嚼烂 慨然 恍然大悟 离乡背井 
(学生认读) 
1)现在,我们一起来看看文章哪些段落写得非常优美? (学生站起来朗读并稍加分析,3-4个人) 
我也找了两段,大家看看能不能把空填上? 
我看过许许多多的月亮。在________的瑞士莱芒湖上,在________的非洲大沙漠中,在________的大海中,在________的高山上,我都看到过月亮,这些月亮应该说都是 
________的,我都异常喜欢。 
此地既然有___,有___ ,有___ ,有___ ,有___,每逢望夜,一轮当空,月光闪耀于_____之上,上下___ 
,______,而且______, ______,真不能不说是赏月胜地。荷塘月色的奇景,就在我的窗外。 
这么好的段落大家应该记住,现在,我们试着不看课本,一起来读一下。 (学生齐读) 
跟生字词语一样,希望同学们课后还要再复习巩固,不妨把它背下来。 
2)同学们,朗读有助于我们对课文的理解,但要真正解读一篇文章,我们还必须深入分析,学会质疑,学会鉴赏。同学们请结合背景资料,(提前印发《季羡林的故乡情》)默读课文,有不明白的地方提出来,你认为好的(或不好)的地方找出来。 
(学生活动)(学生质疑,学生自主解答)(教师穿插点拨) 
问题: 
1。既然作者如此热爱想念自己的家乡,为什么他不常回家看看呢? 
学生甲:季老年龄大了,农村的条件比较艰苦,回家不方便……。
学生乙:季老的家乡没有亲人了,所以没有回去的必要了……。
学生丁:季老思念的是他童年的那个家乡,而不是现在的…… 
大家的回答都有可能,我们的理解,只是从文章本身出发来分析。我们的分析与季老的内心所想是否完全一致呢?就很难肯定了。所以,我有一个建议:季羡林老先生就在北大,大家可以写封信给季老,谈谈一个中学生对他的文章的理解。我相信,他一定会乐于解答的。当然了,更好的是拼搏三年,到北大与季老当面讨论。 
2.他的家乡没有山,为什么还写山呢? 
生答:过渡,文章第二自然段中说中国古代诗文写月亮需要山水的陪衬,所以下面提到了山,还写了水…… 
3.作者明明是写家乡的月亮为什么写那些童年趣事呢,是不是多余? 
生答:这些童年趣事也是围绕着月亮来写的,捉知了、看月亮、做梦、捡鸭蛋都跟月亮有关,不是多余,反而更能表达出对故乡的思念…… 
4.为什么除了写故乡的月色,作者还写到了那么多地方的月亮?既然这些地方的月色都很美,岂不让故乡的小月亮相形见绌? 
生答:这是对比,文章中明确提到了“对比之下……”。我觉得这样写更能突出作者对故乡月色的喜爱,更能表达作者对故乡的眷恋,以及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这个同学的回答非常好。是啊,情感的亲疏深浅只有通过对比才能显现出来,故乡的小月亮为什么那么美,除了亲切而温馨的回忆外,作者还通过与其他场景进行对比来表现,从济南到北京,一直说到世界上三十多个国家,要说景色,比故乡那只有在童年看来才有浩渺之势的苇坑美得多的怕不是一处两处,但在作者看来,哪一处的月都不及故乡,故乡的月亮越美,越发勾起作者的乡思乡愁。正如作者所说,“然而,每值这样的良辰美景,我想到的却仍然是故乡苇坑里的那个平凡的小月亮”。 
5)老师提问:那在作者眼中,思乡到底是什么滋味呢?同学们齐读一下。
(倒数第二段) 
故乡不是一个抽象的语词,而是由许多人、景物、故事和场景构成的,是融汇了许多内容的情感和记忆。所以,思乡类的作品往往都是从一些具体的东西出发,由眼前之景激起乡思之情,即平常我们所说的——借物抒情。因此,即使许多平常的人事景物也会因为融汇了乡思而具有了特别的意味。 
6)在《月是故乡明》中,这种事物就是——月亮!那我想问:这篇文章是一篇抒情散文,什么是它的抒情线索呢? 
很好,是月亮!文章虽然写了很多看似无关的事物,但却都是紧紧围绕月亮展开的。这就是散文——形散神不散的特点。 
解惑结束后,重申三个问题:对比、借物抒情、形散神不散。) 
六 总结文本: 
大家已经讨论得很充分了。我有一个小小的疑问:作者为什么要用杜甫的诗作为题目呢? 
由于杜甫这句诗是千古名句,特别能引发读者的共鸣,被广为传诵。用它来做题目,更能表达作者的乡思之情。 
1)本文的哪一段中有一句话实际上就是对这句诗的解释? 
正如作者所说“事情大概就是这个样子”,正是说明它表达了一种普遍的感受。 
所以,季羡林老先生即使功成名就,即使身在他乡,还念念不忘自己的故乡。 
季羡林先生走出了鲁西北那个小村庄,走出了国门,但没有走出那植根心底的爱国情结;他走进燕园,走上了大学的讲台,但没有走出那融入生命的乡土情结;他走上了社会的高层,步入了人生的辉煌,但没有走出那刻苦名新的平民情结。有评家称他为“平民中的大师,大师中的平民”。(为一名大学生看行李。)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会员中心
上传资料 资料求助
 站内搜索

   

 栏目推荐
  中考历届试卷
  高考历届试卷
  初中题库
  高中题库
 相关资料
《月是故乡明》教学反思
《月是故乡明》说课稿2
《月是故乡明》课堂实录
《月是故乡明》同步练习3
《月是故乡明》同步练习2
《月是故乡明》同步练习
《月是故乡明》知识点总结
《月是故乡明》说课稿
《月是故乡明》教学设计5
《月是故乡明》教案4
季羡林《月是故乡明》mp3音频朗读
季羡林《月是故乡明》赏析
《月是故乡明》学案
《月是故乡明》读后感(3篇)
季羡林《月是故乡明》原文阅读
《月是故乡明》ppt课件6
《月是故乡明》ppt课件5
《月是故乡明》ppt课件4
《月是故乡明》ppt课件3
《月是故乡明》ppt课件2
《月是故乡明》ppt课件1
《月是故乡明》教案3
《月是故乡明》教案2

   版权所有 我爱语文网   浙ICP备05019169号-2   公安备案号 :330381023305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