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字典 | 成语词典 | 诗词大全 | 文言文翻译 | 小学语文 | 本站手机版

  您的位置试卷下载 >>高三年级上 >>课文练习 >>
《兵车行》解题指导
作者:   上传者:admin  日期:06-08-26


解题指导
 
参考下面的提示,背诵这首诗。
提示:这首诗颇有一些名句,如“牵衣”二句、“去时”二句、“生女”二句等。在初步熟悉全诗大意后,要努力记住这些名句,再把它们同上下文联结起来,有助于较快地成诵。
这首诗不难理解,也易于成诵,最好在鉴赏之前就把它背下来。按照这个要求,我们在练习题中提示了记诵的方法,即以名句为支撑句来联结全篇,目的是告诉学生要重视记诵方法的运用,不要死记硬背。教师在指导学生练习背诵时,当然不限于用此一法,凡有效之法皆可以尝试用之,特别是要根据这篇课文的特点给学生以某些具体的提示。
这首诗的基本结构是,以送别出征战士的场面描写开头,以行人答问为主体。回答下面的问题,体会诗的结构艺术。
1.“牵衣顿足拦道哭,哭声直上干云霄”这两句表达了怎样的内容?在整首诗中有什么作用?
2.划分主体部分的层次,归纳各层大意,并指出其中的过渡句和前后照应的句子。
3.诗人用怎样的方式将行人答问的内容从个人痛苦经历扩展到全社会?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4.前人说:“立片言而居要,乃一篇之警策。”依你看,这首诗中的警策应是哪两句?并说说理由。
结构是内容的表现形式。这篇课文结构上的特点很突出,由结构分析入手,自然会涉及它的内容,因此内容不单设题,都跟结构的特点归并在一起。教师在指导学生答题时要注意这种设题方式,千万不要忽略诗的内容。
设题的意图是,给学生提示读古代长诗应注意的问题。例如开头往往要用一两个诗句提挈全文或设置悬念;中间按一定的层次叙述;又往往出现可以概括全诗主旨的警句(又称“警策”)等等。因此,在讨论结束后做一个小结是很有必要的。
1.诗的开头写送别的场面,要害是“牵衣”二句,前四句先写士兵整装待发,后写亲人赶来送别,都是为这两句作铺垫的。能把握这两句的内容,才能看出它在全诗结构中的作用。
参考答案(以下是要点,详见“课文鉴赏说明”):
第一问:从表面看,写的是生离死别之情,实质上是写人民的怨愤,也表达了反对“开边”政策的情绪。
第二问:兼有提挈全诗和设置悬念的作用,因为第二、三段的内容极其深刻地说明了这震天哭声的由来。
2.设题目的是使学生了解本诗章法严密的特点:一是逐层深入;二是前后照应。讨论此题,最好与表情朗读(可参考“诵读提示”)结合起来,讨论一段朗读一段,以加深领悟。
答案要点:主体部分即课文第二、三两段。开头两句有承上启下作用,其中“点行频”一语为叙事总纲。以下分五层:首言超期服役情况严重,死于边庭者极众;次说农村缺乏劳动力,生产凋敝;再用“况复”二句转而单叙“关西卒”之苦;更由此说到社会心理的变化;最后用青海战场惨象作结。
3.前人曾认为这首诗是诗人“托为征夫自愬(同‘诉’)之词”,用以讥切时政。此说有理。既是“托为”,则所诉也就不限于征夫的个人痛苦经历。据此,我们无妨将“君不闻”和“君不见”先后所领起的数句视为诗人的心声——他要以此来诉诸人们的良知,使人们充分认识“开边”政策给全国人民带来了何等严重的灾难。这道题是按书面要求设计的,比较简括,学生可能不易回答得完整,讨论时可以将它化为若干个小题,如“君不闻”以下四句的基本内容是什么,跟上文有什么联系,把“君不闻”和“君不见”这两幅画面合在一起说明了什么问题,等等。
参考答案:
第一问:用“君不闻”“君不见”开头翻出一层新意。
第二问:直接诉诸听者(读者)的良知,既表示了说话人(诗人)感情的急遽上升,又有惊醒听者(读者)的作用。
4.引文出自陆机《文赋》。所谓“要”,不是仅指开头或末尾,也包括中间部分,究竟在何处要视行文的具体情况而定。指导学生答题应先讨论诗的主旨和诗人揭露现实黑暗的深度何在,但也不妨从比较入手。
参考答案:
“边庭流血成海水,武皇开边意未已”两句,既揭露了战争给人民带来的巨大苦难,又指出了苦难的根源,可以概括本诗主旨;且锋芒直指最高统治者,显示了诗人的勇气,应视为诗中警策。再补充一点:这首诗以描绘出征场面开篇,以勾画古战场惨景作结,二者遥相呼应,是一种特殊的艺术概括方式,如将警策放在其中任何一处,皆非所宜;而这两句上应“点行频”三字,下启关于战争危害一段叙述,亦可谓之“居要”。
紧扣加粗词语,分析下面诗句的含义。
1.去时里正与裹头归来头白还戍边。
2.生女犹得嫁比邻,生男埋没随百草
此题为赏析名句而设。要提示学生注意这些诗句的社会背景,把握诗人的意图,进而体会它们的艺术效果,要反复读几遍,看自己得到了哪些启示。
答案要点:1.尚未成年的孩子和白发老人都被征服役,使人目不忍睹,揭露了穷兵黩武的统治者的罪恶。
2.在封建社会里,人们大多重男轻女,而今日反以生女为好,这种反常的心理深刻地反映了当时兵役的残酷和男丁们的悲惨命运。
四△试将这首诗跟李白《古风·其十九》相比较,说说二者的艺术风格有什么不同。
 
古风·其十九
 
西上莲花山,迢迢见明星。素手把芙蓉,虚步蹑太清。霓裳曳广带,飘拂升天行。邀我登云台,高揖卫叔卿。恍恍与之去,驾鸿凌紫冥。俯视洛阳川,茫茫走胡兵。流血涂野草,豺狼尽冠缨。
 
(注释见《语文读本》第三册)
设题目的是使学生懂得,读诗也要学习领略诗人的风格以提高诗歌鉴赏的水平。这两首诗都描写人民的苦难,但创作方法截然不同,可比性较强,但要求应适当放宽,学生能说出一两点即可。
参考答案:
李诗写人民的苦难,是诗人想像在遨游太空时俯视所见,而且写得很概括;杜诗写人民的苦难,是通过塑造典型人物(“行人”)形象实现的,十分具体。处理题材方式的不同,是风格不同具体表现的一个方面。此外,李白让仙人跟他一道看到人民的苦难,也表现了他的飘逸风格;杜甫的伤时忧国,表现了他的沉郁风格。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会员中心
上传资料 资料求助
 站内搜索

   

 栏目推荐
  中考历届试卷
  高考历届试卷
  初中题库
  高中题库
 相关资料
《兵车行》pptx课件(16页)
《兵车行》学案3
《兵车行》改写成七言诗
《兵车行》学案
《兵车行》《小石潭记》基础检测
杜甫诗三首《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兵车行》《旅夜书怀》教学设计
《兵车行》诗词鉴赏
《兵车行》教案13
《兵车行》ppt课件15
《兵车行》教学设计12
《兵车行》教案11
《兵车行》ppt课件14
《兵车行》ppt课件13
《兵车行》说课稿
《兵车行》赏析
《兵车行》高中mp3音频朗读
杜甫《兵车行》诗歌鉴赏
《兵车行》教学实录
河大版《兵车行》ppt课件12
《兵车行》教案10
《兵车行》教案9
《兵车行》教案8
《兵车行》教案7
《兵车行》教案6
《兵车行》教案5
《兵车行》教案4
《兵车行》译文
《兵车行》随堂练习(无答案)
《兵车行》图片素材(3张)
《兵车行》ppt课件11
《兵车行》ppt课件10
《兵车行》练习
《兵车行》能力提高训练
《兵车行》ppt课件9
《兵车行》能力训练
《兵车行》备课笔记
《兵车行》ppt课件8
《兵车行》ppt课件7
《兵车行》教案3
《兵车行》解题指导
《兵车行》教案2
《兵车行》flash课件2
《兵车行》ppt课件6
《兵车行》flash课件1
《兵车行》ppt课件5

   版权所有 我爱语文网   浙ICP备05019169号-2   公安备案号 :330381023305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