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字典 | 成语词典 | 诗词大全 | 文言文翻译 | 小学语文 | 本站手机版

  您的位置试卷下载 >>高三年级上 >>期末试卷 >>
北京市东城区2004—2005学年度高三第一学期期末教学目标检测
作者:   上传者:admin  日期:06-12-13


北京市东城区2004—200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教学目标检测
高三语文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两部分。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  共30分)
一、(15分,每小题3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
    A.症结(zhēng) 觊觎(qǐ)  确凿(záo)  蚍蜉撼树(fú)
B.溘逝(kè)  包庇(bì)  混淆(hǔn)  桀骜不驯(xùn)
C.抚恤(xù)  瑕疵(cī)  逾期(yú)  一丘之貉(hé)
D.倔强(jué)  祛除(qū)  剔除(tì)  杳无音信(yǎo)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
A.渎职  案椟  挺身  铤而走险
B.影牒  谍报  赝品  义愤填膺
C.赡养  瞻仰  歧视  各行其事
D.精粹  荟萃  浮躁  口干舌燥
3.下列依次填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
    ①近日经研究发现,利用天网同样可以知道哪台计算机中了“尼姆达病毒”,天网防火墙可以让蠕虫病毒现________。
②《西夏用兵史话》中的一些历史资料比较可靠,虽然不多,但很可贵,因为它是第一手资料,没有被__________过。
③前不久,社会上________着一则假消息,有人称,中国人民银行内部提前透露了新版500元人民币的图案。
A.原形  篡改 留传   B.原型  窜改 留传
C.原型  篡改 流传   D.原形  窜改 流传
4.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
A.章老师是全国优秀教师,她对我们班上五十六个同学都是等量齐观的,不存在偏心哪一个的情况。
B.我国著名画家韩美林在美术界有较高的知名度,在社会上也为广大观众所熟悉,堪称炙手可热。
C.周作人逐渐由新文学主潮的带头人,变为他所说的“自由的思想者”,并日益偏离了主潮,甚至往往是背道而驰,其理论影响也随之减弱。
D.当参观者看到几栋现代化的大楼拔地而起,耸立在赣江的山坡上时,他们不由啧啧赞叹:“师院,不简单!师院的事业,令人触目惊心!”
5.下列句子中,表意明确,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
A.去年九月的一天下午,在上体育课时,胡老师不小心扭伤了脚,两个体训班的同学把他扶到医务室去了。
B.犹太大屠杀博物馆的史料已经录入某网站,人们可以通过网络,搜寻超过300万名二战时期遭纳粹屠杀的犹太受难者的资料。
C.他们由于能够认真地贯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方针,教育质量提高很快,所以其教育指导思想是比较正确的。
D.反病毒专家发现,代号为“蠕虫”的计算机病毒发作是由接收邮件和共享资源两条路径侵袭硬盘系统感染的。
二、(15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10题
    龚遂字少卿,山阳南平阳人也。以明经为官,至昌邑郎中令,事王贺。贺动作多不正,遂为人忠厚,刚毅有大节,内谏争于王,外责傅相,引经义,陈祸福,至于涕泣,蹇蹇①亡已。会昭帝崩,亡子,昌邑王贺嗣立,官属皆征入。王继位二十七日,卒以淫乱废。昌邑群臣坐陷王于恶不道,皆诛,死者二百余人,唯遂与中尉王阳以数谏争得减死,髡为城旦②。
    宣帝即位,久之,渤海左右郡岁饥,盗贼并起,二千石③不能禽制。上选能治者,丞相、御史举遂可用,上以为渤海太守。时遂年七十余,召见,形貌短小,宣帝望见,不副所闻,心内轻焉,谓遂曰:“渤海废乱,朕甚忧之。君欲何以息其盗贼,以称朕意?”遂对曰:“海濒遐远,不霑圣化,其民困于饥寒而吏不恤,故使陛下赤子盗弄陛下之兵于潢池中耳。今欲使臣胜之邪,将安之也?”上闻遂对,甚说,答曰:“选用贤良,固欲安之也。”遂曰:“臣闻治乱民犹治乱绳,不可急也;唯缓之,然后可治。臣愿丞相、御史且无拘臣以文法,得一切便宜从事。”上许焉,加赐黄金,赠遣乘传④。至渤海界,郡闻新太守至,发兵以迎,遂皆遣还,移书敕属县悉罢逐捕盗贼吏。诸持鉏钩田器者皆为良民,吏无得问,持兵者乃为盗贼。遂单车独行至府,郡中翕然,盗贼亦皆罢。渤海又多劫略相随,闻遂教令,即时解散,弃其兵弩而持钩鉏。盗贼于是悉平,民安土乐业。遂乃开仓廪假贫民,选用良吏,尉安牧养焉。
    遂见齐俗奢侈,好末技,不田作,乃躬率以俭约,劝民务农桑,令口种一树榆、百本薤、五十本葱、一畦韭,家二母彘、五鸡。民有带持刀剑者,使卖剑买牛,卖刀买犊,曰:“何为带牛佩犊!”春夏不得不趋田亩,秋冬课收敛,益蓄果实蔆芡。劳来循行,郡中皆有畜积,吏民皆富实。狱讼止息。
节选自《汉书·循吏传》
    注:①蹇蹇:音jiǎn忠诚正直的意思。
②城旦:秦汉时的一种刑罚。
③二千石:汉代官级的代称。这里指太守。
④乘传:音shèng zhuàn,乘驿站的传车。
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官属皆征入    征:征收
 B.固欲安之也    固:原本
 C.遂乃开仓廪假贫民   假:借贷
 D.秋冬课收敛    课:检查督促
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
    A.  卒以淫乱废        汝殁以六月二日
     B. 其民困于饥寒而吏不恤    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C.诸持鉏钩田器者皆为良民       乃赏成,献诸抚军
     D. 持兵者乃为盗贼           故九万里,则风斯在下矣,而后乃今培风

8.下列各句话号中补出的省略成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傅相)至于涕泣,蹇蹇亡已  B.(昌邑群臣)皆诛,死者二百余人
C.(劫略相随者)弃其兵弩而持钩鉏 D.(遂)劳来循行
9.下列句子编为四组,全都直接写龚遂勤政尽职的一组是  (    )
①引经义,陈祸福    ②选用良吏,尉安牧养焉
③海濒遐远,不霑圣化   ④乃躬率以俭约
⑤移书敕属县悉罢逐捕盗贼吏  ⑥春夏不得不趋田亩
A.①⑤⑥  B.②④⑤  C.②③⑥  D.①③④
10.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龚遂为昌邑王郎中令,在刘贺执政时因多次谏诤规奉其主,才在昌邑王即位被废后免于一死。
    B.龚遂七十多岁出任太守,分析渤海盗贼四起之因,并为宣帝出谋划策,深得宣帝的赏识。
    C.龚遂到任就颁布各种命令,撤除捕盗官吏,不追究作乱者,开仓济贫,不久便乱平民安。
    D.龚遂纠正当地民风,鼓励农桑,耐心督导,官民都富裕起来,老百姓也就不再打官司了。
第Ⅱ卷(共120分)
三、(18分)
11.将下面文言文中画线的部分用斜线断句。(5分)
    杭人游湖巳出酉归避月如仇是夕好名逐队争出多犒门军酒钱轿夫擎燎列俟岸上一入舟速舟子急放断桥赶入胜会以故二鼓以前人声鼓吹如沸如撼如魇如呓如聋如哑大船小船一齐凑岸一无所见止见篙击篙舟触舟肩摩肩面看面而已少刻兴尽官府席散皂隶喝道去轿夫叫船上人怖以关门灯笼火把如列星一一簇拥而去岸上人亦逐队赶门渐稀渐薄顷刻散尽矣
①巳 出 酉 归 避 月 如 仇 是 夕 好 名
②多 犒 门 军 酒 钱 轿 夫 擎 燎 列 俟 岸 上
③以 故 二 鼓 以 前 人 声 鼓 吹 如 沸 如 撼
④止 见 篙 击 篙 舟 触 舟 肩 摩 肩 面 看 面 而 已
⑤岸 上 人 亦 逐 队 赶 门 渐 稀 渐 薄
12.阅读张先的《一丛花》,完成①—②题。(4分)
一 丛 花①
张 先
伤高怀远几时穷?无物似情浓。离愁正引千丝乱,更东陌,飞絮  。嘶骑渐遥,征尘不断,何处认郎踪?
双鸳池沼水溶溶,南北小桡通。梯横画阁黄昏后,又还是,斜月帘栊。沉恨细思,不如桃杏,犹解嫁东风。
 注:①[一丛花]词牌名,双调78字。
①对这首词词句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    )
  A.“几时穷”点出了登楼远眺,怀念远方的游子,思绪绵绵,难尽难穷的浓浓相思之情。
  B.“更东陌”紧承前句,说眼前柳丝引发无限恋情,更何况东边大路上那如雪的飞絮呢!
  C.“梯横”句通过自然景物的描写以及“又”一词的巧妙运用,流露出孤独寂寥的心情。
  D.“沉恨”句是说自己芳龄已过,无法得到幸福的爱情,尚不如那些桃花杏蕊,还知道嫁给骀荡的东风。
②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    )
  A.本词是伤春怀人之作,全篇紧扣“伤高怀远”布局谋篇,从登楼远望,为眼前之
幕春景色所感伤,引出对情人远去的怅惘之情。
  B.词人用“千丝”谐音双关“千思”,表现愁思千头万绪,再以  飞絮映衬,情味弥足。“嘶骑”句,实写行者不忍告别的情景。
  C.词的下片以双鸳自由嬉戏反衬抒情主人公的孤独,以小船自由通往南北反衬自己无处认郎踪的苦闷,看似是闲笔,实则有深味。
  D.全词由远及近,由彼及已,次序井然,层次分明,抒发了“人不如物”的思想感情。
13.读李清照的《醉花阴》,回答问题。(5分)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张先的《一丛花》与李清照的《醉花阴》都是写女性内心愁苦孤独的佳作,两首词相比,你更喜欢哪一首词的哪一点?并说明理由。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在横线上默写原句。(4分)
    杜甫风格与李白迥异,他的许多佳句,都秉赋着一种扛鼎之力,气势惊人。像他那首《登高》,警语成林,落英缤纷,俯拾即是。“风急天高猿啸哀,______________________。”随着诗人的视点,角度的变换,描绘了天上地下的秋景,有声有色,有动有静。“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_________________。艰难苦恨繁双鬓,___________________。”全诗缘情绘景,以景寓情,达到了情景交融的境界。明代著名学者胡应麟将其誉为“古今七言律第一”。
四、(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短文,完成15—18题
马王堆帛画的主题
    我国有史记载的毛笔绘画当开始于秦汉,但经过历代战乱,地面上的秦汉绘画已所存不多。考古学家们从1949年到1974年,在楚地相继发掘出十多幅帛画。其中马王堆1号、3号墓内覆盖在棺椁上的“T”型帛画形状独特,寓意深邃,艺术价值最高,是世界上最珍贵的艺术品之一,引起了许多专家对帛画之谜的解释。全国所有涉及中国最早绘画内容的教科书及近年出版的权威书籍,都断定帛画的主题思想就是“引魂升天”。对此,本人持不同见解。
    汉镇墓文中有“上天苍苍,地下茫茫;死人归阴,生人归阳;生人有里,死人有乡”之语,可见天为阳,地为阴,鬼为阴类,阴间不可能位于属阳的“上天”,只能在属阴的茫茫地下——幽冥。中国古代“引魂升天”说是东汉以后的事,那时受佛教、伊斯兰教、基督教、犹太教的影响,认为人死后可升天堂享乐,也可下地狱受苦;佛教认为修行积德者在死后可以前往西天极乐世界,解脱轮回之苦。修建于西汉初的马王堆汉墓尚未受到这些观念的影响,不可能改下阴间为“升天”。另外,从已发现的楚国文献资料看,楚国没有灵魂升天的习俗。《楚辞·招魂》中写道:“魂兮归来,君无上天些①。虎豹九关,啄害下人些。一夫九首,拔木九千些。……”说明楚人甚至忌惮于灵魂上天。
    现在国内主要有关书籍中几乎都认为长沙陈家大山出土的《人物龙凤帛画》和长沙子弹库出土的《人物御龙帛画》都是灵魂升天图,认为“两者画面结构虽有差异,但皆表现墓主在神化动物导引下飞翔升腾。”从而成为西汉帛画“引魂升天”的历史依据。但仔细观察两幅帛画,子弹库出土帛画男性墓主乘的不是飞龙而是一般龙舟;陈家大山出土帛画的女性墓主乘的是如一弯新月的独木舟。龙舟在楚地战国时已普遍流行,如屈原投江死后,人们为怀念他,用龙舟为他招魂并投抛粽子使水族勿食其肉,此风俗沿袭至今。过去都认为画中龙舟下云纹状图案为“云彩”,其实为龙舟下的水波纹。龙舟前部下面还有一条游鱼。两幅战国帛画的墓主人都乘坐舟船的原因是:当时的人无法理解生老病死自然法则,虔诚地设计了种种宗教活动,尽量确立一种能自圆其说的宗教信仰。不仅在中国,世界许多古老民族都认为阳间与阴间有一水相隔,即人们常说的“阴阳界”。对于死者如何到阴间的途径,各民族有着多种说法,但有极大的共性,认为死后鬼魂要顺利进入阴间,就必须经过一条水域,如不能横渡这片水域,死者阴魂就要在阳间游荡,成为孤魂野鬼。所以,古希腊丧葬时要在死者口中放一枚小钱作为渡资;从唐代到清代,皇帝死后口中含一颗宝珠,可让死者鬼魂进入冥间得以照明。古葬礼中往往有死者灵魂上阴间之路的仪式,两幅战国帛所画当是该仪式的一部分,以祈求墓主横渡阴阳河一路顺风。
    众多书籍都认为“升天”是死者的最高境界,于是把马王堆帛画中那复杂诡异的画面内容都牵强到“引魂升天”这一笼统而无证据的说法中去。帛画包括神话世界中的天上、人间(阳间、阴间)、地下三部分,实际就是汉代先民想象中的宇宙空间。画工着意突出墓主在人间层上的中心位置,天上、地下诸神(物)对他(她)的青睐和关照,反映出墓主强烈的支配欲。实际上,这一“宇宙空间”是为了给阴间的墓主提供一个如生前那样舒适的生活空间。
    注:①些:音suò。句末语气词,只出现在《楚辞》中,大约是古代楚地的方言。
15.下列理解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汉镇墓文中有“天为阳、地为阴”之语,鬼为阴类,不可能位于上天,只能位于阴间的“幽冥”。
B.为怀念屈原,人们用划龙舟和抛粽子的方式使水族勿食其肉,这一行为沿袭至今,成为风俗。
C.两幅战国帛画所画墓主人乘坐舟船,正是古代葬礼中送亡灵上路这一仪式的生动再现。
D.不单单是中国,世界上许多古老的民族都有类似“阴阳界”的文化信仰。
16.以下不属于作者否定“引魂升天”这一主题时所用证据的一项是 (    )
    A.汉镇墓文和《楚辞·招魂》的诗句说明,按照当时的习俗,人死后“鬼魂”不会前往“上天”。
    B.佛教认为修行积德者在死后可以前往西天极乐世界是东汉以后才有的事,马王堆墓主不可能有这种观念。
    C.升天者应该骑着能飞行的神化动物,战国帛画中墓主乘坐的舟船和水波纹、游鱼的形象说明墓主并非升天飞行。
    D.古希腊死者口中放小钱和中国皇帝死后口中含宝珠,都是为鬼魂进入冥间而并非上天所用。
17.根据本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
    A.专家们长期以来对帛画中的舟船、水波、游鱼等内容失察,可见他们是在以先入为主的思维方式解说画面内容。
    B.本文讨论的马王堆帛画如果出土于唐宋时期的墓葬,把帛画主题理解为“引魂升天”就完全能够自圆其说。
    C.《楚辞·招魂》中“魂兮归来”的文化背景是:阴阳二界俱属“人间”的神话范畴,并非“天上”“地下”相隔遥远。
    D.本文的观点,代表了汉代帛画主题思想研究的最新成果,作者倡导的科学、务实的科研精神具有重要意义。
18.作者认为马王堆帛画原本的共同主题是什么?请简要回答。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18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9—22题
雪中芭蕉
林清玄
王维有一幅画《雪中芭蕉》,是中国绘画史里争论极多的一幅画,他在大雪里画了一株翠绿芭蕉。大雪是北方寒地才有的,芭蕉则又是南方热带的植物,“一棵芭蕉如何能在大雪里不死呢?”这就是历来画论所争执的重心,像《渔洋诗话》说他“只取远神,不拘细节”。沈括的《梦溪笔谈》引用张彦远的话说他“王维画物,不问四时,桃杏蓉莲,同画一景”。
但是后代喜欢王维的人替他辩护的更多,宋朝朱翌的《猗觉寮杂记》说,“右丞不误,岭外如曲江,冬大雪,芭蕉自若,红蕉方开花,知前辈不苟。”明朝俞弁的《山樵暇语》谈到这件事,也说都督郭鋐在广西“亲见雪中芭蕉,雪后亦不坏也”。明朝的王肯堂《郁冈斋笔麝》为了替王维辩护,举了两个例子:一是梁朝诗人徐 好的一首诗,“拔残心于孤翠,植晚玩于冬余。枝横风而色碎,叶渍雪而傍孤”,来证明雪中有芭蕉是可信的;一是松江陆文裕宿建阳公馆时“闽中大雪,四山皓白,而芭蕉一株,横映粉墙,盛开红花,名美人蕉,乃知冒着雪花,盖实境也”。
这原来是很有力的证据,说明闽中有雪中的芭蕉,但是清朝俞正燮的《癸已存稿》又翻案,意见与明朝谢肇 的《文海披沙》一样,认为“如右丞雪中芭蕉,虽闽广有之,然右丞关中极雪之地,岂容有此耶”。
我整理了这些对王维一幅画的诸多讨论,每个人讲得都很有道理,可惜王维早就逝去了,否则可以起之于地下,问他为什么在雪中画了一株芭蕉,引起这么多人的争辩和烦恼。我推想王维在作这幅画时,可能并没有那么严肃的想法,他只是作画罢了,在现实世界里,也许“雪”和“芭蕉”真是不能并存的,但是画里为什么不可以呢?
记得《传灯录》记载过一则禅话:
六源律师问慧海禅师:“和尚修道,还用功否?”
师曰:“饥来吃饭,困来即眠。”
六源又问:“一切人总如师用功否?”
师曰:“不同,他吃饭时不肯吃饭,百种须索,睡时不肯睡,千般计较。”
这一则禅话很可以拿来为雪中芭蕉作注,在大诗人、大画家,大音乐家王维的眼中,艺术创作就和“饥来吃饭,困来即眠”一样自然。我并不想为“雪中确实有芭蕉”翻案,可是我觉得这个公案,历代人物争论的只是地理问题,而不能真正触及王维作画的内心世界,也就是有两种可能:一种是雪中真有芭蕉为王维所眼见,是写景之作;另一种是雪中果然没有芭蕉,王维凭借着超人的想像力将之结合,做为寓意之作。也就是“精于绘事者,不以手画,而以心画”的意思。他的绘画不能光以写实写景观之,里面不可免的有抒情和寄意。
他自己说过:“凡画山水,意在笔先。”《新唐书》的王维本传说他:“画思入神,至山水平远,云势石色,绘工以为天机独到,学者所不及也。”我认为,一位“意在笔先”“天机独到”的画家,在画里将芭蕉种在大雪之中,并不是现实的问题,而是天才的纤运。
王维的诗作我们读了很多,可惜的是,他的绘画在时空中失散了。故宫博物院有一幅他的作品《山阴图》,花木扶疏,流水清远,左角有一人泛舟湖上,右侧有两人谈天,一人独坐看着流郛,确能让人兴起田园之思。据说他有两幅画《江山雪雾图》《伏生授经图》流落日本,可惜无缘得见,益发使我们对这位伟大画家留下一种神秘的怀念。
我一直觉得,历来伟大的艺术家,他们本身就是艺术。以《雪中芭蕉》来说,那棵芭蕉使我们想起王维,他纵是在无边的大雪里,也有动人的翠绿之姿,能经霜雪而不萎谢。这种超拔于时空的创作,绝不是地理的求证所能索解的。
在造化的循环中,也许自然是一个不可破的樊笼,我们不能在关外苦寒之地,真见到芭蕉开花;但是伟大的心灵往往能突破樊笼,把大雪消融,芭蕉破地而出,使得造化的循环也能有所改变,这正是抒情,正是寄意,正是艺术创作最可贵的地方。寒冰有什么可畏呢?王维的《雪中芭蕉图》应该从这个角度来看。
(略有改动)
19.下列对原文理解准确的两项是(4分)【   】【   】
A.历来画论对《雪中芭蕉》争论的焦点是一株翠绿芭蕉究竟能不能生长在寒冬大雪之中。
B.文章第二自然段作者旁征博引,采用正反对比的写法,证明雪中有芭蕉是可信的。
C.作者认为,在现实世界里,雪和芭蕉也许真的不能并存,但是在绘画中是完全可以的。
D.本文结构清晰,主旨突出,但美中不足的是对雪中芭蕉的引证不够丰富,缺少说服力。
E.作者以王维的《山阴图》为例,意在说明山水创作有一种神秘感,它最大忌讳是写实。
20.作者写《传灯录》记载的一则禅话的目的是什么?(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文中有两个画横线的句子,请解释它们在文中的含义。(6分)
①只取远神,不拘细节(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凡画山水,意在笔先(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文章最后说,“寒冰有什么可畏呢?王维的《雪中芭蕉图》应该从这个角度来看。”“这个角度”指的是什么?(不超过36字)你认同这种观点吗?说说你的理解。(4分)
    答:(这个角度)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12分)
23.修改下面两句话中的错误,使其语义明确,全句协调连贯。(4分)
    ①2004年11月,在上海市机动车驾驶员第一培训学校,学开车的中年人就达近千名。
②有一种卫生纸的外包装上印着这样四行字:经济适用,吸水力强,质地柔软,欢迎选购。
①改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改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举一段(或自己写一段)具有北京特色的食品广告词,并就广告词的特点作简要解说。(4分)
    例如,有关“王致和臭豆腐”的一则广告词是:“臭名远扬,香飘万里。”这则广告从人的切身体验入手,用对比的手法,整齐的句式,生动地表现了王致和臭豆腐闻起来奇臭无比,吃起来香意绵绵的特点。又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5.依照下面句子的形式,另写一组句子。(要求字数与例句大体相同)(4分)
    张石的《东瀛撷英》里的作品,每一声叹息里都有现实的质量,每一次愤怒都撞击过生活,每一缕哀愁都饱蘸着泪水,每一个结论都来自绞痛的思索。
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6分)
26.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一首诗,只要写得稍微不足一点或夸张一点;一幅画,只要画得稍微暗淡一点或明亮一点;一场戏,只要演得稍微过火一点或呆滞一点;一首歌,只要唱得偏高一点或偏低一点;都会立即丧失全部艺术魅力。
    请你以“恰到好处”为话题,写一篇文章,可以就生活现象而谈,也可以就文学艺术而论。除诗歌外,其它文体不限。不少于800字。

更多语文经典试卷、教学图片(朗读)、精彩课件、教学实录(教案)、读本资料、文学欣赏尽在语文轩网站:www.yuwen888.com(语文发发发)
参考答案
一、(15分,每小题3分)
    1.C  2.D  3.D  4.C  5.B
二、(15分,每小题3分)
    6.A(征:征召。)   7.D  乃:才。(A以:因为/在  B于:被/在  C诸:众/之于)
8.A(遂)    9.D.   10.C项“不追究作乱者”的说法无根据;“开仓济贫”应在乱平民安之后。故C为错项。
三、(18分)
11.(5分)
①已 出 酉 归 / 避 月 如 仇 / 是 夕 好 名
②多 犒 门 军 酒 钱 / 轿 夫 擎 燎 / 列 俟 岸 上
③以 故 二 鼓 以 前 / 人 声 鼓 吹 / 如 沸 如 撼
④止 见 篙 击 篙 / 舟 触 舟 / 肩 摩 肩 / 面 看 面 而 已
⑤岸 上 人 亦 逐 队 赶 门 / 渐 稀 渐 薄
12.(4分,每小题2分)
①C  ②B
13.(5分)
可从思想内容、作品语言和表达技巧中任选一点作答。(此题要求结合具体的句子回答,言之成理即可。)
14.(4分)
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  百年多病独登台  潦倒新停浊酒杯(每句1分,错一个字不得分)
四、(12分,每小题3分)
    15.D
    A.“天为阳、地为阴”并非汉镇墓文之语,它是作者的概括。
B.龙舟的目的在于招魂,该理解忽略了原句中的重要信息,改变了龙舟的用途。
C.墓主人乘坐舟船是仪式的组成部分,并非是当时整个仪式情景的“再现”。
16.D(该材料是用来说明死者必须横渡“阴阳界”才能进入“阴间”,不属于否定“引魂升天”这一主题时所用的证据。)
17.C
A.专家们一直把帛画主题看作是“引魂升天”,因此长期以来对帛画中的舟船、水波、游鱼等内容失察,反映出的是研究水平不高,而不是“先入为主”的问题。
B.按照这种假设,“升天是死者的最高境界”的前提变得合理了;但从选文来看,“引魂升天”说仍然缺少有关历史资料的正面证据。
D.“代表最新成果”的说法没有根据。
18.表现神话世界的宇宙空间,祈求墓主平安横渡阴阳河。
五、(18分)
    19.(4分)A、C
20.(4分)
①目的在于指出王维的艺术创作“精于绘事者,不以手画,而以心画”,一切出于自然;
②批评后代的人看到王维的创作,却没有那样自然,一定要在雪里有没有芭蕉这个问题上争论不休的作法。(意思对即可)
21.(6分)
①表现画家的创作追求的是一种精神风貌,并不拘泥于现实世界。(3分)
②画家的山水之画,重要的是“寄意”,运笔之前,“意境”已在心中。(3分)(意思对即可)
22.(4分)
第1问:(2分)(这个角度)指伟大的心灵能够突破自然樊笼,改变造化循环,这是艺术创作最可贵之处。(意思对即可)
第2问:(2分)言之成理即可。
六、(12分)
    23.(4分)
①2004年11月,在上海市机动车驾驶员第一培训学校,学开车的中年人就有近千名。
②顺序应为:“质地柔软,吸水力强,经济适用,欢迎选购。”(先说质地,次说功能,再说经济适用,最后说欢迎选购)
24.(4分)
广告语2分,解说2分,其中广告语的内容和表达方法各1分。
25.(4分)略
七、(60分)
    26题按200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试题(北京卷)高考作文评分标准。
附【译文】
    龚遂字少卿,山阳南平阳人。因通晓经术被选为官,官至昌邑王的郎中令,事奉昌邑王刘贺。刘贺举止多不正派,龚遂为人忠厚,刚直坚毅,坚守节操,一方面对昌邑王进行规谏,一方面也批评昌邑王左右大臣,引述经义,陈说祸福,有时甚至到了落泪的地步,十分忠诚正直。不久汉昭帝去世,无子,昌邑王刘贺继皇帝位,其官属也都跟着他征召入朝。昌邑王即位仅二十七天,最终因荒淫昏乱而被废掉了。跟他入朝的那些官吏也因犯有“陷王于恶不道”的罪过,入朝的官吏被处死的,总计有二百多人,只有龚遂和中尉王阳因多次劝谏刘贺而免死,被剃去头发服徭役。
    汉宣帝即位后,过了很长时间,渤海郡及其相临地区闹饥荒,盗贼四起,太守不能制止。宣帝要选一个能胜任的人,丞相御史推荐了龚遂,皇帝任命龚遂为渤海太守。当时龚遂已七十多岁,皇帝召见时,见他身材矮小,宣帝见到后,认为龚遂并非像人们说的那样,不免对他有轻视之感。宣帝问龚遂:“渤海郡一片荒乱,我十分担忧,你准备用什么方法平息那里的盗贼,而使我不再忧虑呢?”龚遂回答:“渤海郡地处偏远,没有沾沐圣上的恩惠教化,那里的百姓为饥寒所迫,地方官不知加以救济,致使陛下的子民偷盗陛下的兵器,在池塘岸边需弄耍弄罢了。您打算让我去剿灭他们,还是去安抚他们?”宣帝听了龚遂的回答很高兴,说:“选贤良之臣前去,本来就是想对他们进行安抚。”龚遂又说:“我听说治理不守秩序的百姓,如同理顺乱绳一样,不能着急,只能慢慢来,才会达到目的。我希望到任后,丞相御史们对我的工作暂时不要按常规加以限制,一切事要允许我见机行事。”宣帝答应了这一要求,并特别赐给龚遂黄金,还为他增派了驿车。龚遂进入渤海郡的地界后,郡府的官吏们听说新上任的太守已到任了,便派兵迎接,而龚遂让他们都回去,并命令所属的县把专管追捕盗贼的官吏都撤除。那些手拿农具的人都是良民,官吏不得对他们问罪,携带兵器的人,才属于盗贼。接着龚遂独自一人乘车来到郡府,很快郡中就安定了下来,盗贼也停止了活动。渤海郡中还有一些结伙抢劫的人,听到龚遂的教令后,便自动解散,放下了手里的兵器而拿起了锄头和镰刀。这样偷盗抢劫之事便都平息了,老百姓开始安居乐业。龚遂于是打开粮仓,把粮食借给贫民,还选任了一些好官吏对百姓实施安抚管理。
    龚遂发现齐地的民俗好追求奢侈的生活,喜欢从事工商之类的末技,不重视耕种田地。于是他便以身作则,追求俭仆的生活,鼓励老百姓务农,命令每人都种一棵榆树、一百棵薤、五十棵葱、一畦韭菜,每家养两头母猪、五只鸡。老百姓有持刀带剑的,龚遂就让他们卖掉,购买耕牛,并说:“为什么不带牛佩犊呢!”于是春夏之季老百姓都要下地劳作,秋冬之季检查督促老百性收获,鼓励人们多积蓄农副产品。(龚遂)还巡视劝勉百姓努力耕作,(自此)渤海郡内,家家有积蓄,官民都富裕起来。老百姓也就不再打官司了。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会员中心
上传资料 资料求助
 站内搜索

   

 栏目推荐
  中考历届试卷
  高考历届试卷
  初中题库
  高中题库
 相关资料
山西省太原市2004—2005学年度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试卷

   版权所有 我爱语文网   浙ICP备05019169号-2   公安备案号 :330381023305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