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字典 | 成语词典 | 诗词大全 | 文言文翻译 | 小学语文 | 本站手机版

  您的位置试卷下载 >>高考试题 >>高考模拟试卷 >>重庆市 >>
重庆市一中2010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卷
作者:   上传者:admin  日期:09-11-11


重庆市一中2010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
一.(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的读音完全不相同的一组是( 
A.付梓/尘滓    姹紫嫣红/叱咤风云   肄业/翌日   前仆后继/前赴后继
B.媒妁/追溯    卓尔不群/真知灼见   籼米/翩跹   强词夺理/强弩之末
C.给以/给予    遂心如意/半身不遂   庇荫/辟邪   曲突徙薪/曲高和寡
D.飙升/鱼鳔    所向披靡/弥天大谎   祛除/祓除   璞玉浑金/果园苗圃
2.下列各组词语中,错别字最多的一组是( 
A.截至日期      共商国是     细水常流     山青水秀
B.悬梁刺骨      趋之若骛     美仑美奂     异曲同功
C.待价而估      蜚声文坛     优哉悠哉     竭泽而鱼
D.积腋成裘      平心而论     明信片       舶来品
3.下列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李优与三十年前的同学张永在昆明湖畔萍水相逢,他们高兴得热泪盈眶。
B.如果仅仅因为个别队员在执法过程中态度粗野,就取消城管部门,这无疑是一种因噎废食的做法。
C.第14届青年歌手电视大赛上,面对评委的刁钻提问,一支农民合唱队真挚纯朴,巧言令色,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D.此刻,校运会的田径比赛已经拉开序幕,赛场内外的热烈气氛已经达到高潮:运动员顺着跑道,迈开大步奋力奔向终点,场外的拉拉队则作壁上观,大声为运动员加油鼓劲。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廉价住房制度建设是住房保障体系中的重要内容,如何解决当前存在的房源不足,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焦点。
B.要使今年安全工作有个良好的开端,就必须做好元旦、春运安全工作,各级领导和全站职工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C.直选产生的乡镇长既要对上级负责,也必须对百姓负责,“乡官”们的政治生命的长短,将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群众是否拥护。
D.纵观全国各地的博览会不难发现,利用展览会,开发商不仅推出众多优惠让利措施,而且市民也乐意落定签单,双赢局面显露无疑。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
达尔文的兰花
1862年,在《物种起源》发表3年后,达尔文出版了一部研究兰花的著作。达尔文研究兰花的目的,是要证实自然选择是生物进化的动力,为《物种起源》提供补充材料。
野生兰花有两万多种,花的外形、大小、颜色、香味千奇百怪,但是目的只有一个:用花香吸引昆虫(或蜂鸟)来采蜜,花粉沾到了它们的身上,就能帮助兰花传粉。因此兰花的繁衍离不开这些授粉者,不管它有着什么样希奇的外形、构造,也都是为了适应授粉者。授粉者为了能采到花蜜,也要适应兰花。在自然选择的作用下,兰花和授粉者会一起进化。只有自然选择才能解释兰花构造的由来,这是达尔文研究兰花一书的主旨。
但是有一种原产马达加斯加的彗星兰却让达尔文感到了为难。这种彗星兰拉丁文学名的意思是“一尺半”,其名称源自它那“令人惊骇”(达尔文语)的花的外形:它有又长又细的花距,从花的开口到底部是一条长达28.6厘米的细管,只有底帮3.8厘米处才有花蜜。“什么样的昆虫能够吸到它的花蜜?”达尔文大胆地猜测:“在马达加斯加必定生活着一种蛾,它们的喙能够伸到25厘米长!”
1873年,闻名博物学家赫曼·缪勒在《自然》杂志上报告说他的哥哥曾经在巴西抓到过喙长达25厘米的天蛾,说明达尔文的猜测并不那么荒唐。1903年,这种蛾终于在马达加斯加被找到了——一种长着25厘米长的喙、像小鸟一般大小(展翅13一15厘米)的大型天蛾。它被命名为“猜测”。这时候距离达尔文做出猜测已过了41年。
达尔文之所以敢于做出这个令人惊骇的猜测,是因为他深知自然选择的威力。兰花的花距应该略长于授粉者的喙,这样授粉者在尽量伸长喙去吸花距底部的花蜜时,身体挤压到花冠,花粉才会沾到授粉者的身上。因此,在这样的情形下,兰花的花距越长,就会迫使授粉者沾到更多的花粉,就越轻易留下更多的后代。反过来,授粉者的喙越长,就越轻易吸到花蜜,有更充足的营养,也就越轻易留下更多的后代。如此这般长期互相竞赛的结果,使兰花的花距变得越来越长,天蛾的喙也变得越来越长。
在南非,生活着十几种“长鼻”的蛾类,它们也长着细长的喙,长度可以与“猜测”天蛾相媲美,但到目前为止,在当地人们还没有发现花距细长的花。在马达加斯加还有一种与“一尺半”彗星兰同属的兰花,它的花距还要长,长达40厘米。1991年,美国昆虫学家基因·克里茨基(Gene Kritsky)学达尔文又做出猜测:在马达加斯加还存在着一种未知的大型蛾类,其喙长达38厘米!
这个猜测还未被证实。这种兰花在野外已经绝迹了,靠人工栽培存活了下来。它的传粉者是否也已灭绝?我们只能希望,它能靠吸取其他花的蜜而生存下去。也许用不着再等41年,又会有一种奇异的天蛾令人惊骇。 
5.下列关于彗星兰进化成目前这种外形的原因,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为了使得昆虫(或蜂鸟)能够采到花蜜,彗星兰的花距才进化成细长的希奇外形。
B.为了使授粉者吸花距底部的花蜜时能沾到更多花粉,彗星兰的花距变得越来越长。
C.彗星兰的花距越长,就越能够留下更多的后代,后代彗星兰的花距也就越来越长。
D.彗星兰的花距变得越来越长,是它和天蛾的喙长期互相竞赛、自然选择的结果。 
6.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达尔文认为只有自然选择才能解释兰花构造的由来,他对于兰花的研究,很好地补充了《物种起源》材料的缺陷。
B.1873年,闻名博物学家赫曼·缪勒在巴西抓到过喙长达25厘米的天蛾,证实了达尔文的猜测是有科学依据的。
C.喙长的天蛾,轻易吸到花蜜,营养更充足,轻易留下更多后代,于是在自然选择的作用下,天蛾的喙变成现在这样长。
D.马达加斯加的彗星兰的花距长达28.6厘米,让达尔文惊骇;现实中没有能够吸到它的花蜜的昆虫,又让他为难。 
7.依据原文的信息,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假如马达加斯加那种喙长38厘米的未知大型蛾类能够依靠吸取其它花的花蜜而生存下来,那么,41年之内,人类就能找到它。
B.在自然选择的作用下,兰花和授粉者会一起变化,因而彗星兰的花距和天蛾的喙将会不停地竞争,不断地增长下去。
C.生活在南非的十几种“长鼻”的蛾类,它们细长的喙可以与“猜测”天蛾相媲美,在那里应该有花距细长的花。
D.马达加斯加那种花距长达40厘米的兰花与“一尺半”彗星兰同属,它是由花距长28.6厘米的“一尺半”的彗星兰进化来的。 
三.(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1题。
景公饮酒,陈桓子侍,望见晏子,而复于公曰:“请浮晏子。”公曰:“何故也?”对曰:“晏子衣缁布之衣,麋鹿之裘,栈轸之车,而驾驽马以朝,是隐君之赐也。”公曰:“诺。”
酌者奉觞而进之,曰:“君命浮子。”晏子曰:“何故也?”陈桓子曰:“君赐之卿位,以尊其身,宠之百万,以富其家。群臣之爵莫尊于子,禄莫厚于子。今子衣缁布之衣,麋鹿之裘,栈轸之车,而驾驽马以朝,则是隐君之赐也,故浮子。”晏子避席曰:“请饮而后辞乎?其辞而后饮乎?”公曰:“辞然后饮。”晏子曰:“君赐卿位,以显其身,婴不敢为显受也,为行君令也;宠之百万,以富其家,婴不敢为富受也,为通君赐也。臣闻古之贤君,臣有受厚赐而不顾其国族,则过之;临事守职不胜其任,则过之。君之内隶,臣之父兄,若有离散在于野鄙者,此臣之罪也;君之外隶,臣之所职,若有播亡在于四方者,此臣之罪也;兵革不完,战车不修,此臣之罪也。若夫敝车驽马以朝主者,非臣之罪也。且臣以君之赐,臣父之党无不乘车者,母之党无不足于衣食者,妻之党无冻馁者,国之简士待臣而后举火者数百家。如此,为隐君之赐乎,彰君之赐乎?”公曰:“善。为我浮桓子也。” 
8.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请浮晏子        浮:罚酒      B.是隐君之赐也          隐:隐瞒
C.辞然后饮        辞:推辞      D.若有播亡在于四方者    播亡:流亡 
9.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词,意义、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A.群臣之爵莫尊于子                  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B.君赐之卿位,以尊其身              王之好乐甚,则齐国其庶几乎
C.若有离散在于野鄙者                若属皆且为所虏
D.臣有受厚赐而不顾其国族,则过之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10.下列句子编为四组,全都能反映晏子“彰君之赐”的一组是           (   
①宠之百万,以富其家,婴不敢为富受也,为通君赐      ②受厚赐而不顾其国族        ③兵革不完,战车不修    ④敝车驽马以朝主     ⑤臣父之党无不乘车      ⑥国之简士待臣而后举火
A.①②④       B.①⑤⑥        C.②③⑥        D.③④⑤
11.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晏子穿缁衣、驾驽马上朝,陈桓子认为他“隐君之赐”,“请”景公“浮”晏子。
B.面对陈桓子的指责,晏子从容不迫,援古证今,有理有节地阐明为臣之道。
C.晏子认为,彰君之赐不在于自己丽服华车,而在于将国君的恩赐传播于天下。
D.陈桓子本想搬弄是非陷害晏子,借机夺其爵位,结果弄巧成拙,自取其辱。
12.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断句,并把划波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7分)
墨子曰乐(音乐)者圣王之所非也而儒者为之过也。君子以为不然。乐者,圣人之所乐也,而可以善民心。其感人深,其移风易俗易。故先王导之以礼乐而民和睦。                                                 (选自《荀子•乐论》)
(1)断句:
墨 子 曰 乐 (音乐) 者 圣王 之 所 非 也 而 儒 者 为 之 过也(2分)
(2)翻译:
① 乐者,圣人之所乐也,而可以善民心(3分)
② 故先王导之以礼乐而民和睦(2分)
四、(本大题共2小题,共16分)
13.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问题。(6分)
一剪梅•舟过吴江    蒋捷
一片春愁待酒浇。江上舟摇,楼上帘招。秋娘渡与泰娘桥,风又飘飘,雨又萧萧。    何日归家洗客袍?银字笙调,心字香烧。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①“何日归家洗客袍?银字笙调,心字香烧”在写法上有何特点?这样写有什么作用?(3分)
②赏析“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一句中“红”“绿”二字的表达效果。(3分)
14.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和文学常识的空缺部分。(10分)
                    ,千金散尽还复来。(李白《将进酒》)
②吴楚东南坼,                    。(杜甫《登岳阳楼》)
③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胜似春光,             。(毛泽东《采桑子·重阳》)
                  ,非利足也,而致千里。(荀子《劝学》)
                    ,以手抚膺坐长叹。(李白《蜀道难》)
⑥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              。(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⑦表现主义小说的杰出代表是奥地利作家          
⑧7卷15本的长篇巨著《追忆逝水年华》是法国意识流名家       的代表作。
⑨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史著作,相传为春秋末年鲁国史官        所作。
⑩提出现代诗歌“三美”(音乐美、建筑美、绘画美)理论的是新月派诗人     。 
五、(本大题共4小题,共22分)
阅读下文,完成第15—18题。
秋的感怀    孟超
(1)据说桂林是没有秋的,因为秋老虎过了之后,便就快到冬天了;可是事实也不尽然,在八九月间,一阵热雨之后,到了晚上,也总有一些和夏天不同的凉意。
(2)当你走到树底下,也照样的飘下了一两片树叶,虽然用不到猛然的一惊,但秋的感念多少是存在的。
(3)除此,街头上、庭院里,我也找不出秋的征象了,这大约是那些人认为是没有秋的原因。
(4)记得在上海时,秋一到,马上路口里就有敲着木梆的卖白果的声音,它像候鸟一样,才准确哩,那声音真使人有说不出的寂寞之感啊,尤其是热天还没有过完,大商店、小商店、百货公司,都挂出“秋季大减价”的市招,触目惊心,使你任管怎样的热中,总不会不觉秋是在心里哆嗦的。
(5)北平,我也曾去过,秋更容易感到的,且不必说西山的红叶、北海的残荷;就是东来顺、便宜坊等处的涮羊肉、烤鸭,都按时上市了,即使天气还热燥燥的,那你能说他不是秋天吗?
(6)我的故乡——青岛,更是一个最好的秋的圣地。那里,山,在初秋,被翠绿的草色点染得更加清秀妍丽,遍山的爬山虎的叶子,红的像胭脂一样,不用三杯两盏也也就心醉了。自然海浴场是阑珊了,软沙的轻梦,也快到了醒的时候,但晚间的山高月小,秋涛击着岩石,南海沿人迹还不冷落,在煦煦的余温中,临着海去听秋声,的确会使人心情奔放的!
    (7)那都是抗战前的事,不谈它也罢。
(8)不过,有人告诉我,在关外,秋高马肥的时候,听到了一声旅雁的唳声,总有一点苍凉之意,那情景是介乎悲爽之间,很可代表了秋那种使人捉摸不定的味道,可惜我没有到过关外,还得留待失地收复之后,再去领略吧。
(9)抗战之后,我也曾在初秋的夜晚,在大别山作过随军的长征;我也曾在黄鹤楼头,对着秋的江流,作过夏口汉阳的远瞩;我也曾突破敌寇的包围,登过武胜关,偷越了鸡公山的脚麓;我也曾在襄江的古渡,看过落日,吊过三国的遗迹;……然而,那些时候,秋似乎不在心上似的,虽然也倏忽地过去了,可没曾留下了凄凉的感觉。
(10)桂林,不似上海,不似北平,不似青岛,更不似皖鄂各地,画家虽也曾画出了“漓江秋渡”的画意,但我站在中正桥头,感不到桂林同别处哪里有什么不同呢?
(11)往年秋天一来,总要举行一次筹募寒衣大会,那可使人气短的,抗战已经四个年头了,不但我们的力量,应该愈磨愈壮,而且心情也需要更健强些,哪里能受了时令的摇动呢?
(12)秋天,只低徊于欧阳子的《秋声赋》,那总不免使人气短的,抗战已经四个年头了,不但我们的力量,应该愈磨愈壮,而且心情也需要更健强些,哪里能受了时令的摇动呢?
(13)让我来摸拟一下吧,新谷是在收割中,无边的大野,撒下遍地的黄金;农夫农妇们,纷忙在田亩里,都辛勤地露出了笑脸;没有作战的部队,也放下了枪杆,帮助着他们秋收,田垄里唱起生产的歌声、收割的歌声,这是多么自然的,美妙的、使人兴奋的,抗战中的欢愉的画面呵。
(14)再想下去,秋收之后,食粮是充实了,人民生活是安定了,士气也增加了,抗战是在无形中添加了不少的劲儿,我不能卑薄秋,而满怀喜悦,正为着秋而鼓舞哩。
(15)这样,这样,我飘飘然地赞颂着秋的来临!
(16)可是,不知道为什么,心稍微一沉,又似乱梦被打破了一般。到处都闹着米价的高涨,正如秋潮般的汹涌,物价也像与米价竞赛似的,只见它不断地升起,没有低落的希望,大家都皱着眉头,喊出了困苦的呼吁,秋没曾使人悲戚,人倒使秋添上了不少的苍凉了
(17)今晚,踏着凉月的影子,想到秋,也感到秋了;但心实在飘不起来,生活下坠着,气压铅样般地低沉着,紧压着,不知为什么忽然记起了鲁迅先生的一句旧诗:“曾惊秋肃临天下,”反复了多时,以后是什么,却记不起来了。                                                写于1941年  桂林
15.作者在(16)自然段中,说到“秋没曾使人悲戚,人倒使秋添上了不少的苍凉”,联系上下文,说说这句话的含义。(4分)
16.梳理文章的思路,回答:作者是如何将自己的“感怀”写开去的?(6分)
17.为了突出自己对“秋”的“感怀”,文章主要运用了哪一种表达技巧?请举例分析,具体列出。(至少举出3处例子)(6分)
18.(13)自然段中作者“模拟”出“秋收”的“欢愉的画面”,其用意何在?表达了作者怎么样的思想感情?(6分)
六、(本大题分4小题,共12分)
19.将下面一段话压缩并改写成一个单句,使其准确而又最简明地表述出原意。不超过25个字(含标点)。(3分)
荔枝壳上的裂片,有的品种小些,有的品种密些,有的品种大些,有的品种疏些,荔枝壳裂片上的峰,有的品种平些,有的品种尖些,情况并不是一样的,这是由于品种不同所造成的。
20.下面是“周有光先生知百龄华诞”时周有光先生的感谢辞中的一段话,从中你能获取哪三个方面的主要信息?(3分)
“我的孙女在小学的时对我说:爷爷,你亏了,你搞经济半途而废,你搞语文半路出家两个半圆,合起来等于‘○’!我说,一点不错,我就是这么一回事!”
获取的主要信息:①                                         
21.日常交际中,注重礼貌用语、讲究措辞文雅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请依照示例,根据语境提示,在下列方括号中写出恰当的敬辞谦语。(4分,每空1分)
示例:贺人新婚,可以说“祝你们喜结连理”,也可以说“祝你们荣偕伉俪”。
(1)拒绝别人请求帮助,可以说“我实在        ,也可以说“我真的         
(2)请专家给自己作品提意见,可以说“请您       ,”也可说“请您        
22.在家电身上似乎也可以看到人类自己的影子。依照下面示例的构思方式,给‘“空调”写一段讽喻人类的文字。(2分)
示例:电视机——自以为拥有一切;但无论想炫耀什么,都得完全听从人的摆布。
空调——                                                        。 
七、写作(本大题60分)
23.最近,一本名为《我平庸,我快乐》的书被许多人摆上了案头。在书中,作者描述了自己女儿成长中的许多趣味琐事,由衷地表达了希望自己的女儿能够拥有庸常而快乐的人生——作者称之为一种“新型育人理想”,并因此而认为:“追求为痛苦之源,平庸为快乐之本。”你同意这种观点么?
——请以“平庸与快乐”为题写一篇文章,文体不限(除诗歌外),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
1.D (D. biāo\biào,mǐ\mí,qū\fú,pú\pǔ;   A. zǐ,chà\zhà,yì,pū\fù ;
B. shuò\sù,zhuó,xiān,qiǎng\qiáng; C. gěi\jǐ,suì\suí,bì,qū\qǔ )
2. B (B.悬梁刺股\趋之若鹜\美轮美奂\异曲同工;A.截止日期\细水长流、山清水秀;C.待价而沽\优哉游哉\竭泽而渔;D集腋成裘)
3.B  (B.因噎废食:比喻因为碰到挫折,连该做的事情也不做了; A.萍水相逢:萍,浮萍。随水漂泊的浮萍偶然聚集到一起。比喻素不相识的人偶然相遇。 C.巧言令色:巧,虚浮不实。令,美,善。指用花言巧语和谄媚伪善的面目讨好别人。 D.作壁上观:比喻坐观成败,不肯出力帮助争斗者中的一方)
4.C (A.成分残缺,“解决”后缺宾语“问题”; B.结构混乱,应改为“各级领导和全站职工应足够重视”或“安全工作应引起各级领导和各站职工足够的重视” ;D.关联位置不当,“不仅”放到“开发商”前面)
5. A.“为了适应昆虫”(或蜂鸟)能够采到花蜜”错误,应该是为了传播花粉
6. C.A项“补充了《物种起源》材料的缺陷”错,原意是补充了材料的不足;B项“赫曼•繆勒在巴西抓到”错,原文是赫曼•繆勒的哥哥抓到;D项“现实中没有”的说法错,只是一时没有发现。
7. C.A项中“41年之内,人类就能找到它”的说法太绝对;B项中“不断地增长下去”的推断错误;D项说法无根据。
8. C.这里的“辞”是“解释”“解说”的意思。
9. A.两个“于”都是介词,表示比较“比”;B.项第一个“之”是代词,在这里指晏子,可译为“你”;后一个“之”,结构助词,取消句子主谓的独立性。C.项第一个“若”字是连词,表假设,“如果”;后一个是代词,“你”。D.项第一个“则”字是连词,“就”;后一个是连词,表示转折,“却”。
10.B.①“为通君赐”明确表明是为了传播君主的赏赐;⑤⑥则是传播君主赏赐的具体行为。其他三项:②是古之贤君“过之”的;③后面就有“此臣之罪也”,不是“彰君之赐”;④表现的是晏子的简朴、
11.D.陈桓子并没有“夺其爵位”之意,且“陷害”、“自取其辱”语义过重。
12(1)墨 子 曰 ∕乐(音乐) 者 ∕圣 王 之 所 非 也∕ 而 儒者 为之 ∕过 也
(2)①音乐是圣人所喜欢的东西,而且可以用它来使民心和善。(判断句1分;善,使动1分;句意通顺1分)②所以先王用礼乐引导人民,于是人民和睦。(状语后置1分,句意通顺1分)
13.①答案:词人展开想象,极写归家之后调弄银笙、点熏心香的温暖生活,使思归的心情显得更加急切。②答案:夏初樱桃成熟时颜色变红,芭蕉叶子由浅绿变为深绿,“红”“绿”二字把看不见的时光流逝转化为可以捉摸的形象,词人借颜色之转变,抒发了年华易逝,人生易老的感叹。
14. ①天生我材必有用   ②乾坤日夜浮    ③寥廓江天万里霜   ④假舆马者    ⑤扪参历井仰胁息    ⑥挥斥方遒    ⑦卡夫卡    ⑧普鲁斯特    ⑨左丘明    ⑩闻一多
15.此句意为:自然界的秋不曾让人感到悲凉。而时局、人事的动荡波折让人感到了比秋来临更多的悲戚苍凉(2分),表达了作者对抗战期间动荡不宁的社会时局的忧虑和不满(2分)
16.先写桂林的秋痕迹不浓(2分),接着记起抗战前上海、北平、青岛的秋,感觉或“寂寞”或“心情奔放”(2分),最后写抗战期间种种的秋景,回想过去、摹拟未来,鼓舞抗战,针砭时局(2分)。
17.为了表现了不同地方、不同时代“秋”的不同特点,作者多处用到对比手法。(2分)
写桂林的秋没有秋味,然后写抗战前上海、北平、青岛等地的秋味,形成对比。(1分)
写关外的秋给人“一点苍凉之意”的特点,与抗战前作者体味到的或“寂寞”或“心情奔放”的秋味形成对比。(1分)想象中的秋收欢愉场面,生产收割收的歌声与现实中的米价上扬,人们的因苦呼吁形成对比。(1分)
18.①赞颂“秋”是丰收的季节,借以鼓舞抗战的士气(2分);与下文现实社会的低沉、混乱、因苦形成对比(2分)。②表达了作者对抗战胜利的信心和对社会时局的感叹。(2分)
19荔枝壳裂片的大小疏密,片峰的尖平,都因品种而异。(每点1分)
20①周有光先生最早从事的是经济学研究;②后来因爱好语言学,转而从事语言文字工作;③周有光先生品性谦虚。(3分,每点1分)
21(1)爱莫能助 无能为力心长力短无法遵命(任选两个即可)(2)不吝赐教 斧正(4空每空1分)
22. 答案:总以为自己能改变大气候,却只能改变一个狭小空间内的气候。(2分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会员中心
上传资料 资料求助
 站内搜索

   

 栏目推荐
  中考历届试卷
  高考历届试卷
  初中题库
  高中题库
 相关资料
2023年全国新高考Ⅱ卷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版)
2023年全国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新高考Ⅱ卷)
重庆市七校2023届高三三诊语文试题
重庆市九龙坡区2023届高三下学期第三次学业质量调研抽测语文试题
2023届重庆市高三三模语文试题及答案
重庆市九龙坡区2023届高三第二次学业质量调研抽测语文试题
2023年重庆市高三二诊语文试卷及答案
2023年重庆市合川高三二模语文试卷及答案
重庆市2022-2023学年高三12月月考语文试题
重庆市江北区部分学校2022-2023学年高考适应性月考语文试题(二)
重庆市沙坪坝区2022-2023学年高三上期期末复习语文试卷
重庆市大渡口区2022-2023学年高三教学质检语文试题
重庆市2023届高三第一次联合诊断检测语文试题
重庆市2022-2023学年(上)高三12月月度质量检测语文试卷
2023届重庆市高三上学期12月线上考语文试试卷
重庆市2022-2023学年(上)11月月度质量检测语文试卷
重庆市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高考适应性月考语文试卷(四)
重庆市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三次高考适应性月考语文试卷
重庆市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高考适应性月考语文试题(二)
2023年重庆市高三九月份月考语文试题
重庆市2023届高三第一次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2022年全国新高考Ⅱ卷语文试题及答案
重庆市2022年高考第二次诊断性检测语文试卷(三)
重庆市2022届高三学业质量调研抽测(第二次)语文试题
重庆市2022届高三第二次联合诊断检测语文试题
重庆市2022届高三3月全真模拟考试语文试卷(一)
重庆市2022届3月份高三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重庆市2021-2022学年高三下学期联考语文试题
重庆市2022届高三模拟调研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三)
重庆市2022届高三下学期第一次联考语文试题
重庆市2022届高三下学期2月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重庆市高2022届高三第六次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2022届重庆市高三一诊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2022届重庆市高三一模语文试题及答案
重庆市2022届高考模拟调研语文试题
重庆市2022届高三第五次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重庆市2022届高三第四次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重庆市梁平区2022届高三第一次调研考试语文试题
重庆市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重庆市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三次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重庆市2022届高三(上)高考模拟调研卷语文(一)
​重庆市2021-2022学年高三10月月考语文试题
重庆市2021-2022学年高三9月月考语文试题
重庆市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重庆市2021-2022学年9月高三月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版权所有 我爱语文网   浙ICP备05019169号-2   公安备案号 :330381023305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