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字典 | 成语词典 | 诗词大全 | 文言文翻译 | 小学语文 | 本站手机版

  您的位置教师 >>教师资格考试 >>教师资格考试心理学 >>
云南省2010年教师资格考试小学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作者:   上传者:admin  日期:10-05-08


云南省2010年教师资格考试小学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二、填空题 (15分)

  1、( )被认为是创造性思维中的核心方法。

  2、学习动机是由(学习需要)和( )两个方面构成。

  3、波斯纳提出一个教师成长公式:( )。

  4、心理辅导的目标:第一是学会调适,这是基本目标,包括调节与适应;第二是( ),这是高级目标。

  5、一种学习中习得的具体的、特殊的经验直接迁移到另一种学习中去,或经过某种要素的重新组合,以迁移到新情境中去叫做( )迁移。

  6、对学习迁移现象最早做出系统解释的是( )。

  7、加涅按学习结果分类为言语信息的学习,智慧技能的学习,( )的学习,态度的学习,运动技能的学习。

  8、学生的年龄差异主要体现在( )的差异。

  9、柯尔伯格研究道德发展的方法是两难故事法,而皮亚杰采用的是( )故事法。

  10、概念学习有两种主要方式即( )和(概念同化)

  11、桑代克根据实验提出的学习定律中,( )是最重要的学习规律。

  12、布鲁纳主张学习的目的在于以发现学习的方式,使学科的基本结构转变为学生头脑中的认知结构。因此,他的理论常被称为( )。

  13、陆钦斯的( )是定势影响迁移的一个典型例证。

  14、皮亚杰认为,适应包括( )和(顺应)两种作用和过程。

  15、( )指个体在生活过程中形成的对现实的稳定的态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习惯化的行为方式,是人格的核心。

  三、判断对错并做简要说明 (25分)

  1、 态度与品德实质相同,没有区别。

  2、 根据罗森塔尔效应,教师对学生的期望,一定能产生相应的效应。

  3、 人类学习和学生学习之间是一般与特殊的关系。

  4、 高智商不是高创造性的充分条件,但是必要条件。

  5、 所谓心理健康,就是是无心理疾病。

  四、简答题(20分)

  1、什么是微格教学?

  2、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求小学教师进行那些角色创新?

  3、说明头脑风暴训练的基本思路与做法?

  4、学习策略的特征是什么?

  5、操作技能的培训要求是什么?

  五、论述题 (30分)

  1、 结合实际情况,如何培养小学生良好的态度和品德?

  2、 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参考答案:

  二、填空题 (15分)

  1、类比思维 2、诱因 3、经验+反思==成长 4、寻求发展 5、具体 6、形式训练说(或官能说) 7、认知策略 8、思维水平 9、对偶 10、概念形成 11、效果律 12、认知—结构论(或认知发现说) 13、量杯实验 14、同化 15、性格

三、判断对错并做简要说明 (25分)

  1、错误。二者实质相同,但有一定的区别(1)涉及的范围不同:态度涉及的范围较大,其中只有涉及道德规范的稳定的态度才能称为品德。比如我们常说某学生学习态度不端正,但这并不等于他品德不良。(2)价值的内化程序不同。态度的内化水平由低到高:接受、反应、评价、组织、性格化。其中只有价值观念经过组织且已成为个人性格的一部分时的稳定态度才能被称为品德。

  2、错误。在实际的教育情境里,教师对学生的期望并不一定会发生自我应验的预言效应。因为教师期望效应的发生,既取决于教师自身的因素,也取决于学生的人格特征、原有认知水平、归因风格和自我意识等众多心理因素。

  3、正确。人类学习和学生学习之间是一般与特殊的关系,学生的学习既与人类的学习有共同之处,但又有其特点:首先,以间接经验的掌握为主线;其次,具有较强的计划性、目的性和组织性;第三、具有一定程度的被动性。

  4、正确。创造性与智力并非简单的线性关系,二者既有独立性,又在某种条件下具有相关性。(1)低智商不可能具有创造性(2)高智商可能有高创造性,也可能有低创造性(3)低创造性者的智商水平可能高,也可能低。(4)高创造性者必须有高于一般水平的智商。即高智商不是高创造性的充分条件,但是必要条件。

  5、所谓心理健康,就是一种良好的、持续的心理状态与过程,表现为个人具有生命的活力、积极的内心体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有效地发挥个人的身心潜力以及作为社会一员的积极的社会功能。心理健康是指个人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最大潜能,以及妥善地处理和适应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至少包括两层含义:一是无心理疾病;二是具有一种积极发展的心理状态。

  四、简答题(20分)

  1、指以少数的学生为对象,在较短的时间内(5—20分钟),尝试小型的课堂教学,可以把这种教学过程摄制成录像,课后再进行分析。这是训练新教师、提高教学水平的一条重要途径。

  2、一、由传统的“传道、授业、解惑”型教师转到“激趣、启思、导疑”型教师。二、由命令主导型教师变为指导帮助型教师。三、由被动阐释、执行型教师转向主动研究、决策型教师。四、由单一学科型教师转向综合专家型教师。

  3、通过集体讨论,使思维相互撞击,迸发火花,达到集思广益的效果。具体应用时,应遵循四条原则:一是让参与者畅所欲言,对提出的方案暂不作评价或判断;二是鼓励标新立异、与众不同的观点;三是以获得方案的数量而非质量为目的,即鼓励多种想法,多多益善;四是鼓励提出改进意见或补充意见。可以先由教师提出问题,然后鼓励每个学生从自己的角度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通过集体讨论可以拓宽思路,产生互动,激发灵感,进而提高创造性。

  4、四个特征:第一,学习策略是学习者为了完成学习目标而积极主动地使用的;第二、是有效学习必需的;第三、是有关学习过程的;第四、是学习者制定的学习计划,由规则和技能构成。

  5、(一)准确地示范与讲解(二)必要而适当的练习(过度学习是必要的,但注意有时引起学生疲劳也不好)(三)充分而有效的反馈(内部反馈和外部反馈)(四)建立稳定清晰的动觉。

  五、论述题 (30分)

  1、一、有效的说服。不仅要以理服人,还要以情动人。

  二、树立良好的榜样。班杜拉的大量实验表明,榜样在观察学习过程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三、利用群体约定:经集体成员共同讨论决定的规则、协定,对其成员有一定的约束力,易使成员承担执行的责任。

  四、价值辨析:讨论交谈等。一种观念要成为个人的道德价值观念,必须经历三个阶段七个子过程:选择(1、自由选择;2、从多种可选范围内选择;3、充分考虑各种选择的后果之后再进行选择)、赞赏(4、喜爱自己的选择并感到满意。5、愿意公开承认自己的选择)、行动(6、按自己的选择行事;7、做为一种生活方式加以重复)。整个过程实际上是一个“赋值过程”

  五、给予恰当的奖励与惩罚。奖励有物质的,也有精神的;有内部的,也有外部的。奖励:首先,要选择、确定可以得到奖励的道德行为,其次,应选择、给予恰当的奖励物;再次,应强调内部奖励。惩罚:当不良行为出现时,两种方式:一是给予某种厌恶刺激,如批评、处分、舆论谴责等;二是取消个体喜爱的刺激或剥夺某种特权等,如不许参加某种娱乐性活动。应严格避免体罚或变相体罚。惩罚不是最终目的,给予惩罚时,还要给学生指明改正的方向。

  另外,角色扮演、小组道德讨论也有效。

  2、一、适当地开展学习竞赛:(一)竞赛的作用:1、积极作用:在其他条件相等时,个人竞赛比团体竞赛效果好。2、消极作用:(1)使学习迟缓的人丧失信心(2)对于知道自己不需要任何努力就能成功的人缺乏激励。(3)对某些人有过分的压力(4)对不合作是一种鼓励。此外,还表现在大多数学生会产生失败感。(二)运用原则:1、要慎用少用。2、要注意方式:一方面题目不宜过难,另一方面不宜只在少数优秀学生中进行。(1)按能力分组竞赛(2)鼓励学生自己和自己竞赛。用昨天和今天比。

  二、正确运用奖励和惩罚:(一)作用:一般说来,应奖励多于惩罚。奖励过多也有负面作用。批评更不宜过多,但是适当的批评,尤其对成绩好的学生的批评能取得一定的好效果。对学生有促进作用,但运用不当,会产生一定的不良后果。(二)应注意的问题:1、要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奖惩观:把奖励与惩罚看成是增强学习积极性的手段,而不是目的。2、奖励与惩罚一定要公正、适当。另外奖励的方式应以精神奖励为主,物质奖励为辅。3、奖惩应注意学生的年龄特点、个性特点和性别差异。

  三、利用学习结果的反馈作用:(一)学习结果反馈的激励作用(二)反馈的原则:1、学习结果的反馈要及时。2、学习结果的反馈要具体。如作文只指优良等,不如用眉批、评语等形式指出优点及不足。

  四、指导学生对学习结果进行正确归因(适当扩展)。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会员中心
上传资料 资料求助
 站内搜索

   

 栏目推荐
  中考历届试卷
  高考历届试卷
  初中题库
  高中题库
 相关资料
2011年北京市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心理学考试真题及答案
江苏省教师资格证中学教育心理学试题及答案(2002-2009年)
2010年各地教育局教师招聘试题及答案(教育学、心理学、教育法规知识大全430页)
2010年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心理学试题汇编(208页)
2009年山西省教师资格考试精选问答题及答案
2009年上海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心理学试题二
2009年上海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心理学试题
《心理学》复习资料2
教育心理学简答题
中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学》逐章逐节梳理
《教育教学基础》(小学版,心理学基础)
江苏省中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心理学》试题
教师资格考试心理学真题辅导
浙江省2007年4月教师资格认定培训考试心理学(中学)试题
浙江省2006年教师资格认定培训考试心理学(中学)试题(2份)
中学教育心理学考试复习辅导资料
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心理学》模拟考试题(1-5)
教师资格考试心理学题库名词解释试题精选
教师资格考试心理学题库简答题试题精选
教师资格考试心理学题库填空题试题精选
教师资格考试心理学题库选择题试题精选
《教育心理学》名词解释汇总
教师资格考试心理学简答题辅导
教师资格考试心理学名词解释辅导
教师资格考试心理学选择题辅导知识
教师资格考试心理学概念题辅导知识
教师资格考试心理学论述题辅导知识
教师资格考试心理学填空题辅导知识
中学教师资格考试心理学(2份)
教育心理学复习题
心理健康复习题

   版权所有 我爱语文网   浙ICP备05019169号-2   公安备案号 :330381023305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