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字典 | 成语词典 | 诗词大全 | 文言文翻译 | 小学语文 | 本站手机版

  您的位置教案下载 >>中考复习教案 >>中考词语成语复习 >>
中考专练:正确使用成语(熟语)
作者:   上传者:admin  日期:10-05-14


正确使用成语(熟语)

罗化清(辑)

1.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A.在伊拉克战争期间,一些女记者直接到前线采访,其冒险程度无异于火中取栗。

B.这次巴勒斯坦人士遭暗杀的事件,使得中东和平的前景再一次成为海市蜃楼。

C.美元近期在外汇市场的疲软走势,使长期处于低迷状态的欧洲经济雪上加霜。

D.欧洲一些国家从自身利益考虑,在许多重大国际问题上不再惟美国马首是瞻。

【解答】答案:A 。解析:A“火中取栗”:比喻冒危险给别人出力,自己上了大当,一无所得。这里写记者在伊拉克战场采访,用火中取栗不恰当。B 海市蜃楼:比喻虚幻事物。 C 雪上加霜:比喻一再遭受灾难,损害愈加严重。 D 马首是瞻:古代作战时士兵看着主将的马头决定进退,比喻跟随别人行动或听从别人指挥。

2.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这些食品是交给姐姐保管的,可她并不是一个从长计议的人,常常领着我们将下一日的提前消耗掉,造成寅吃卯粮的局面。

B.这件事对我无异于晴天霹雳——一块珍藏多件价值连城的璧玉,顷刻变成一块一文不名的瓦片。

C.他最近出版了一本文不加点、几乎没有注释的旧体诗集子,这样的书,读起来确实累人。 

D.早在30年代,他就因创作长篇小说《梦之音》而名噪一时,成为京派作家的后起之秀。

【解答】答案:D。解析:A从长计议,慢慢地多加商量,指不急于做出决定;不符合语境。B一文不名,一个钱也没有;这里使用错误的理解了词义。C文不加点,形容写文章很快,不用涂改就写成;错误的理解成文章没有加标点,曲解了词义。D后起之秀:后出现的或新成长起来的人才。

3.下列选项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离投票的日子越来越近了,虚虚实实,真真假假,凡是有损施瓦辛格形象的陈芝麻烂谷子都被翻出来了。     

B.还想让你老爸保你过关吗?老实告诉你吧,他已是泥菩萨过河——自身难保了,谁也救不了你!    

C、不久前,王刚又杀回马枪,再返中央电视台主持节目,舍“动物”而去找“朋友”,又迅速吸引了不少观众的眼球。 

D.就你摊的那些活儿,我三下五除二就可以把它弄清爽!谁像你,几天也拿不下来。

【解答】答案:C解析:C回马枪:回过头来给追击者的突然袭击。A陈芝麻乱谷子:喻陈旧的事物或往事。B指自身尚难保,更谈不上帮助别人。D形容动作敏捷利落。

4.下列语句中加点熟语使用最恰当的一项是

A.做任何工作都不能孤军奋战,必须团结合作。墙倒众人推,我们只要齐心协力,互相帮助,就一定能克服工作中的种种困难。

B.初春的校园,篝火晚会上,大家陶醉在这春意阑珊的氛围中,有的在唱着,有的在跳着,有的在谈着……欢乐围绕在每个人的身边。

C.来到公司的第一天,我好像什么都不懂,什么都不会做,忙得头昏眼花。已经过了下班的时间,我还在七手八脚地忙乎着。

D.他虽然很年轻,作品也不多,但在漫画创作方面已是头角峥嵘,小有名气,受到同行的普遍赞赏。

【解答】答案:D。解析:A墙倒众人推:比喻在失势或倒霉时,备受欺负。B春意阑珊:阑珊,有“将尽,衰落”之意,和整个语境不符。C七手八脚:“七……八……”,嵌用名词或动词,表示多而杂乱。不能指“我一个人”;D头脚峥嵘:比喻青年的气概或才华超越寻常,不平凡。 

5、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A.我国企业遭遇的知识产权国际纠纷越来越多,但国内能够应对这些诉讼的高级人才却是百里挑一,极其缺乏。 

B.2008年北京奥运会不仅要办成体育竞技盛会,而且要办成各国运动员欢聚一堂、多元文化精彩纷呈的人类文化庆典。 

C.该研究所在其旁征博引的2005年度报告《重要现象》中写道,中国在世界经济强劲增长的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 

D.近日面世的《共和国万岁》邮票珍藏大系,版面设计新颖别致,邮票藏品丰富多样,可谓\'邮苑奇葩,传世珍藏\'。 

【解答】答案:A。解析:A百里挑一,形容拔尖人物或美好事物的难得。B指优美出色的事物纷纷呈现。C为了表示论证充足而大量地引用材料。D新鲜而不同于别的。

6、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A.我们真诚地希望常昊夺取世界冠军之后再接再厉,不断带给人们惊喜。

B.我国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神舟”六号飞行的各项准备工作。

C.市中心许多商业广告牌被庆祝反法西斯战争胜利日的宣传画取而代之。

D.近十多年来,我国的城市“夜景观”建设琳琅满目,发展十分迅速。 

【解答】答案:D解析:A喻继续努力奋斗,一次比一次更英勇顽强。B锣鼓点敲 得很密,比喻正式或公开活动前的紧张的舆论准备。C夺取其地位,权利而代替他。D比喻各种美好的东西很多(多指书籍或工艺品)。原句用这个词语来形容“夜景观建设”,属于用词不当。

7、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A.近年来,在各地蓬勃兴起的旅游热中,以参观革命圣地、踏访英雄足迹为特色的\'红色旅游\'独树一帜,呈升温之势。 

B.某建筑公司会计程某,为填补贪污挪用公款的亏空,不惜再次把巨额公款投入股市,她的这种做法无异于饮鸩止渴。 

C.美国黑人电影明星福克斯和弗里曼在第七十七届奥斯卡奖角逐中当仁不让,分别夺得最佳男主角奖和最佳男配角奖。 

D.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巨大成就,特别是连续十几年经济持续高速增长的表现,让各国经济界人士都叹为观止。 

【解答】答案:C。解析:C“当仁不让”,遇到应该做的事,积极主动去做,不退让。而获奖是有客观条件的,不属于自己应该做的事。A独树一帜:独自树一面旗帜。比喻自成一家,与众不同。B饮鸩止渴:喝毒酒止渴。比喻用有害的办法应急,不顾致命后果。D叹为观止:赞叹所见事物尽善尽美,好到了极点。

8、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A.在学校举行的元旦文艺晚会上,我们班的女生自编自演了一个话剧,两位同学将剧中人物演得绘声绘色,博得了观众的热流掌声。

B.随着两个儿子的出世,家庭状况更是捉襟见肘,她不得不去打工赚钱贴补家用,可她一个没有文化的农村妇女,挣的钱少得可怜。

C.他搜集了许多经济学方面的图书来看,仿佛走进了令人应接不暇的名胜区,每跨一步总要点头叫绝,赞叹地说“平生初见”。

D.这些人垂头丧气,连眼皮也不敢抬,个个噤若寒蝉,都挤到角落去找遮掩的坐位,正襟危坐,就像待审的犯人。

【解答】答案:A。解析:A绘声绘色,形容叙述描写得非常生动逼真,淋漓尽致。不用于表演。B捉襟见肘:整理一下衣襟,就露出了胳臂肘。形容衣服破烂,生活窘困。C应接不暇:形容美好事物太多,看不过来。D噤若寒蝉:冬天的蝉,一声不响。现在常用来比喻有所顾忌,不敢吭声。

9、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那本介绍学习方法的书出版后,受到中小学生和家长们的热烈欢迎,一时洛阳纸贵。

B.科技发展带来的便利是不容分说的,千里之外的问候,只要一个短信瞬间就能完成。

C.假以时日,我们可以巧立名目,开发大批新颖别致的旅游项目,为景区再添光彩。

D.学习了他的先进事迹后,我们每一个青年都应该追本溯源,看看自己做得如何。

【解答】答案:A。解析:A洛阳纸贵,比喻作品风行一时。B不容分说,不许分辩、解释。C巧立名目,定出许多名目,以达到不正当的目的。D追本溯源,比喻寻找事情发生的根源。

10、找出句中加点的熟语使用错误的一项:

A.姚明已经闪出空当,拿球正要上篮,防守不及的波拉德一不做,二不休,伸出长腿就摆在了姚明和篮筐之间,姚明躲闪不及,被绊倒在地。

B.这次考试有道题本来我会,却因为粗心写错了公式,丢了10多分,真是一失足成千古恨。

C.虽说很多经典名片如《洛奇》、《虎胆龙威》,甚至《终结者》,它们的续集都被人诟病为“一蟹不如一蟹”,但《无间道Ⅲ》、《黑客帝国Ⅲ》放映期间却场场爆满。

D.好多人以为股价跌得七七八八了,就可以伸手抓一把,其实稍加分析就会发现一动不如一静。原因是价值投资理念将抑制低价劣质股上扬;供需矛盾将制约劣质低价股反弹。

【解答】答案:B。解析:B“一失足成千古恨”比喻一旦堕落或犯了严重错误,就成为终生的恨事。B句中使用词义过重。A一不做,二不休:不做则已,要做就做到底。C一蟹不如一蟹:一个不如一个。D一动不如一静,本指活动不如静处,后指不必多此一举。

11、下列各句中加点熟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移植手术后,患者还要“好了伤疤忘了痛”才能保住生命。

B、 招聘人才不是买蔬菜,挨个捏捏捡捡,照个大鲜亮的拿。“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这种道理和事例,用人单位自然明了。但怎么一到自己招聘人才时就犯了糊涂呢

C、 有人说,如果宝马早一点放下“皇帝女儿不愁嫁”的架子,早几年进入中国,在中国设厂生产宝马车,那么,宝马也许早已成为中国高档车市场的龙头老大。

D、 记者最近在一些县市农村发现,少数学校在教学楼、实验室等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危房改造中,有“等、靠、要”的思想和“乱花钱”的倾向。有的地方怨天尤人,抱着“会哭的孩子有奶吃”的态度,一味请求上级倾斜,而不是自力更生、积极主动想办法解决资金困难。

【解答】答案:A。解析:A应该用“过五关斩六将”。“过五关斩六将”:比喻曾经值得骄傲的业绩,也比喻克服重重困难。“好了伤疤忘了痛”:比喻过上了舒心的日子就忘了过去的苦日子。B“海水不可斗量”:比喻评价一个人不能只看表面而加以低估。C“皇帝的女儿不愁嫁”:自恃某一外部条件优越而不思主观努力,用以批评一种因循守旧思想。D“会哭的孩子有奶吃”:比喻态度强硬、要求强烈的单位或下属能得到更多的照顾。

12. 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上的成语,恰当的一项是

①我们提倡____的读书精神,更提倡学以致用。

②某些人以____来解释巴尔干地区战争危机的本质,显然是不公允的。

③坚持环境综合治理的方针,反对本位主义,警惕和防止出现____的倾向。

   A. 韦编三绝  祸起萧墙  以邻为壑  B. 韦编三绝 积重难返 情随事迁

   C. 触类旁通  祸起萧墙  情随事迁  D. 触类旁通  积重难返 以邻为壑

 【解答】答案: A解析:(韦编三绝:据《史记·孔子世家》记载,孔子晚年喜读《周易》,常常翻阅,爱不释手,以致连穿连《周易》竹简的皮条也断了数次。形容好学不倦,勤奋用功。积重难返:积存的问题或陋习很深,难以改变。以邻为壑:《孟子·告子下》:“禹之治水,水之道也,是故禹以四海为壑;今吾子以邻国为壑。”把邻国作为水坑,把本国洪水排放到那里。表示嫁祸于人。情随事迁:情感随着事物的变化而变化。)

13、 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上的成语,恰当的一项是

 ①不少作家,为了完成自己的作品,____,倾注了毕生的精力。

 ②如今这里是经济开发区,高楼林立,机声隆隆,____,给人以的美好感觉。

 ③电视剧《孔子》虽博得了有关专家的一致好评,但终因(  ),收视率不高。

 A. 呕心沥血  面目全非  寡不敌众   B. 皓首穷经  面目一新 寡不敌众  

 C. 呕心沥血  面目一新  曲高和寡   D. 皓首穷经  面目全非 曲高和寡  

 【解答】答案: C解析:(呕心沥血:形容费尽心思。皓首穷经:钻研经典到老。面目一新:样子完全变新(指变好)。面目全非:事物的样子改变得厉害(多含贬义)。曲高和寡:比喻言论或艺术作品不通俗,能理解或欣赏的人很少。寡不敌众:人少的一方抵挡不住人多的一方。)

1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 《中学语文教学大纲》和教材对听、说、读、写这些建立在文学基础上的要求,应该说是具体而微的。

B. 为我们的文学事业呕心沥血的人,为我国人民革命鞠躬尽瘁的人,他们的英名和业绩是永存的。

C. 她的眼睛里面仍然蒙着一层泪,但是想起同学们近来对她无微不至的照料,从她内心的深处涌出了一丝微笑。

D. 大多数的院士是孔子曾提倡的“道不行派”,被称为“隐君子”的陶潜,却是一位身体力行的实践家。

【解答】答案:A解析:A具体而微:各部分大体具备而规模较小。B鞠躬尽瘁:恭敬勤谨,尽心竭力工作。C无微不至:即使很细微的地方也没有不照顾到的。现多指待人细心周到。D身体力行:亲身体验,努力实行。

15、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 教育学生在德、智、体几方面都求得发展,是我们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B. 经济不发达的边远山区农民,为了让孩子上学,省吃俭用,辛勤劳动,几乎到了穷年累月的程度。

C. 在这场足球友谊赛中,我校队员前仆后继,大显身手,终于取得了胜利。

D. 这处旅游圣地的环境脏乱差到如此地步,简直令人叹为观止。

【解答】 答案:A解析:(A义不容辞:为了道义、大局,不能推辞。B穷年累月:形容时间长久。也作“穷年累世”。C前仆后继:前面的人倒下,后面的人继续跟上云,形容英勇奋斗,不怕牺牲。D叹为观止:赞叹观赏的对象精妙之极、完美之至)。

16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 这次到沿海地区,虽然只是走马观花地看看,但那里的变化,却给我留下了极深的印象。

B. 在纪念反法西斯战争胜利 50 周年之际,有识之士特别提醒人们,要警惕纳粹势力死灰复燃。

C. 事情已经过去了 27 年, 27 年是一段漫长的时间,其间沧海桑田,世事多变,但我不相信他会忘掉我,忘掉中国。

D. 秋雨湿透了衣衫,她双手交叉护在胸前,想留住一点温暖,可没有用,她仍然颤抖着,噤若寒蝉。

【解答】答案:D解析:(A走马观花:比喻粗略地观察事物。B死灰复燃:比喻已经停息的事物又重新活动起来。多指坏事。C沧海桑田:大海变成了种桑树的田地,种桑树的田地变成了大海。比喻世事多变,人生无常;或喻世事变化的巨大迅速――略称沧桑。D噤若寒蝉:冬天的蝉,一声不响。现在常用来比喻有所顾忌,不敢吭声。)

17、下列各句中加点的熟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A.春节期间,农贸市场里人来人往,热闹非凡,吆喝的吆喝,砍价的砍价,呈现出一派生意盎然的景象。

B .一个人本来不能包办一切,本来只能“尽我所有”,此外,多愁多虑多烦多恼,都是庸人自扰的事。

C .我也是爽快的脾气,我们不说废话了,你先提出你的“合作”条件来,要是可以商量的话,我一定开诚布公回答你。

D .他们凭着顽强的意志,忍受痛楚而把鲜血滴在胜利道路上的情景,仿佛还历历在目。

【解答】答案: A解析:A生意盎然:形容草木长势旺盛和自然界蓬勃兴旺的景象。B庸人自扰:平庸的人自找麻烦受搅扰。C开诚布公:态度诚恳,坦白无私。D历历在目:清清楚楚呈现在眼前。

18、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外出旅游,异地的风物固然让人迷醉,可是在商场购物时导购的劝说却常常使人不厌其烦,兴味索然。

B.汽车经销商虽然不希望看到市场的大起大落,却欢迎大浪淘沙式的竞争,因为这将使汽车市场更加规范有序。

C.闹得纷纷扬扬的“安大线”和“安纳线”石油管道铺设之争终于尘埃落定,2004年最后一天俄政府决定修建“泰纳线”。

D.新年第一周股市势如破竹地下跌,使得不少股民对“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有了新的认识。

【解答】答案: B解析:(B大浪淘沙:比喻在激烈的斗争中经受考验,筛选。A不厌其烦:不嫌麻烦,应用“不胜其烦”;C纷纷扬扬:指雪、花、叶等飘洒得多而杂乱;应用“沸沸扬扬”;D势如破竹:比喻节节胜利,毫无阻碍。)

19、下列各句中加粗的成语使用准确无误的一项是

A.除了银河系的星星以外,河外星系里还有无数的星星,真是不胜枚举。

B.新年晚会的节目十分精彩,看到黄宏表演的小品,连一向严肃的父亲也忍俊不禁地笑起来。

C.地震之后,这里迅速盖起了房屋,恢复了生产,如果没有党的领导,要想取得胜利是不堪设想的。

D.关于你们到北京去的事,我去找领导也没有用,因为师出无名,让他怎么批呢?

【解答】 答案: D解析:(D师出无名:没有理由而出兵打仗。指行事没有正当的理由。A不胜枚举:一个一个地举不完,强调的是“举”而不是“数”。应用数不胜数。B“忍俊不禁”与“笑”重复。C“不堪设想”,“不堪”多用于不好或不愉快的方面。

20、下面熟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来我们这里办工厂,你放心好了,凡是能开绿灯的地方,政府一定开绿灯,决不会难为你。 

B. 走过场是不行的,一定要认真自查,查出问题后,再研究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我们会来检查的。 

C. 开倒车,逆历史潮流而动,是不会有好结果的。过去的希特勒就是这样。 

D. 今年的全明星周末对于姚明这样已经二进宫的球星来说,已经少了许多的新鲜与刺激。 

【解答】答案:(D)解析: D .“二进宫”指第二次进监狱,与原文意思不符。A.“开绿灯”比喻准许做某事。B.“走过场”原指戏曲中角色出场后不停留,穿过舞台从另一侧下场,后比喻敷衍了事。C.“开倒车”比喻违反前进的方向,向后退。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会员中心
上传资料 资料求助
 站内搜索

   

 栏目推荐
  中考历届试卷
  高考历届试卷
  初中题库
  高中题库
 相关资料
中考复习必考成语200个
中考复习专题:词语的理解与运用(教材重点及全国高频词语训练)
初中语文易混淆词语汇编
常考古今异义词汇总
2022年全国各地中考语文试题汇编:成语词语(38页)
2022年广东省中考语文模拟试题分类汇编:词语运用专题
2021年全国各地中考试题分类汇编:词语、成语的运用
中考第一轮复习教案专题:词语
初中成语造句(143例)
中考易错成语
部编版初中语文课内词语对应天津中考题型模拟训练
2021年全国各地中考语文试题精选汇编:词语运用专题
2020年全国中考试卷分类汇编——词语理解
2013-2021年天津市中考试题分类整理——词语
中考训练题(一)——词语
2020年全国各地中考分类汇编解析——词语运用
2020年全国各地中考分类汇编解析——词语理解
2021年中考复习专题之成语运用ppt课件
2020年全国各地中考试题分类汇编:词语、成语的运用
中考语文第一模块基础复习之词语运用
成语接龙ppt课件
2020年中考复习专项:成语及其运用
2020年云南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语文专题复习之词语理解及运用ppt课件
中考语文专项练习——词语运用
《成语误用解析》微课ppt课件
2019年全国中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成语及其运用
2019年全国中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词语
中考复习:成语理解与运用ppt课件(3课时)
部编版七至九年级课后词语读读写写练习
中考复习积累与运用之成语的正确应用
2019年全国各地中考试题分类汇编:词语、成语的运用
中考复习专题:词语的理解与运用ppt课件
2019年全国各地中考语文模拟题分类汇编: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
部编人教版(六三制)初中语文七至九年级词语整理
新部编版语文七至九年级教材成语汇总
新部编版语文七至九年级教材词语汇总
易错成语辨正100例
2018年全国各地中考试题分类汇编:词语(包括成语)
词语汇-备战2019中考语文之语用知识汇
盘点2017年十大网络流行语ppt课件
中考复习:词语运用
初中100个常用成语
2017年中考语文积累与运用专题:词语的理解与运用复习
2016年全国中考题分类解析——词语的运用
2016年全国中考题分类解析——词语的理解

   版权所有 我爱语文网   浙ICP备05019169号-2   公安备案号 :330381023305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