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字典 | 成语词典 | 诗词大全 | 文言文翻译 | 小学语文 | 本站手机版

  您的位置作文中心 >>高考满分作文 >>全国甲卷 >>
2019年全国卷I高考作文阅卷亲历与感想总结
作者:   上传者:tomacc  日期:19-07-31


2019年高考作文阅卷亲历与感想总结
(很细致深刻,高三党速看!)
来源:刘少成语文工作室 湘语文

    2019年湖南高考的成绩终于成埃落定,几家欢喜几家愁。而为期7天的作文阅卷工作也早已成为过往,虽然期间工作很辛苦酬劳也不高,但最终的阅卷收获还是颇多的。在此,笔者对作文阅卷工作进行了一些总结,同时谈谈一些个人的感想,供各位同仁参考,不当之处,敬请指正。
    一、关于审题立意
    2019年全国卷1仍沿袭近几年有明确写作任务的新材料作文题型的风格。试题材料既着眼于劳动思想的历史溯源,也关注问题的现实呈现,将中华民族热爱劳动的优秀传统与当下社会一些对劳动的偏差认识进行对比,为考生创设矛盾情景进而引发考生对这一现象及劳动本身的深入思考。这一命题照应了教育部“立德树人”的总体原则和“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的育人目标,其最终目的意在引导青少年形成正确的劳动观并弘扬劳动精神。
    试题的写作任务指令非常明确,主要有以下四项:
    内容指令对“不理解、不愿意、不尊重劳动”的现象进行深入思考和分析原因并理解劳动的本质及价值。提出希望和建议。
    作者指令考生的身份是复兴中学的一名学生。
    读者指令考生的听众是复兴中学的同学,尤其是那些“不理解、不愿意、不尊重劳动”的同学。
    文体指令必须是演讲稿,要符合演讲稿的针对性、说服性、现场感和口语化等特点。开头结尾应有称呼语和礼貌用语。
    立意的角度比较丰富。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来构思:
    从整体着眼,可以谈对“三不”的看法及思考劳动的价值和意义。也可以抓住材料中的某一种关系或多种关系做辩证思考,如劳动并不妨碍学习反而能促进学习,劳动促使科技的发明和创造,科技能帮助人劳动但并不能取代人劳动等。
    二、阅卷的整体感知
    2019年的高考作文题,很多学校和教师都声称自己押中题了,至少很多都写过有关“劳动”这一话题的作文(我校1月份的月考就写过“劳动者最高贵”这一话题的作文,我的语文工作室也推出过3篇学生的优秀习作),对此,我并不怀疑。但即使写过同样的或类似的作文,呈现在阅卷老师面前的,却并没有想象中的那样好,相反,整体质量并不高,出彩的、有新意或者说质量上乘的并不多。今年的作文平均分略为44分,稍低于去年,高分、满分作文也并没有想象中的那样多。原因何在?个人认为主要的问题是对劳动的认识很肤浅甚至很幼稚,引用的例子不当,尤其是“叙而不议”的问题很突出。还有一个原因就是,正因为话题太熟悉,但要写出新意来却并不容易。
    三、具体的问题总结
     2019年湖南考区的考生在作文中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题目过大,很生硬,无文采可言如《劳动》《说劳动》《劳动最光荣》《热爱劳动》《请爱上劳动》等题目大量出现,甚至出现像《劳动模范》《劳动是个动词》《复兴中学》等让人啼笑皆非的题目。还有的就是一个硬邦邦的《演讲稿》三个字,或者根本没有标题。
    我们常说“题好一半文”,题目出彩、新颖给老师眼前一亮的感觉,上述题目不能说完全失败,但毫无新意也毫无文采,很生硬,干巴巴的。当然也有一部分同学在拟题时很用心,如《劳动使生命更充实》《在劳动中感悟人生》,切入点小,内容具体,中心明确;《用劳动谱写青春乐章》《劳动是青春的靓丽底色》《让劳动之花开遍华夏》《以劳动之风,扬强国之帆》《青春正芳华,劳动正当时》等既标题,有气势又有文采。看到这样的题目,阅卷老师自然是“眼中有光,心中有喜”了,第一印象自然很好。所以,花点心思取个好题,很有必要。
    (二)对“劳动”的理解比较肤浅,欠深刻,这个问题很突出也很普遍。比如很多考生谈到劳动就是农民伯伯辛苦种地不容易,就是环卫工人深夜打扫街道,就是时传祥掏粪,就是雷锋助人为乐,就是焦裕禄扶贫济困,就是王进喜跳进水泥池用身体搅拌。或者就是袁隆平发明超级稻,屠呦呦发现青蒿素,就是邓稼先参与核试验,大段大段地讲故事,然后发表一通土得掉碴、老得掉牙的议论就结束了。不能说这些例子跟劳动完全没关系,只是他们完全用素材去填充思维的空白,没有对劳动有真正的认识甚至可以说缺乏最起码的理解和认知。说得不客气点,这些考生压根就没去想过“劳动”到底是什么,只知道一味地去往“政治正确三观正确”靠拢但却是生拉硬扯甚至完全胡扯。试问,这样毫无思想、不会思考甚至有投机取巧倾向的考生能是国家需要的人才吗?能是有思想有活力有创造力的合格大学生吗?
    还有的考生偏离、跑题。如把“劳动”理解为“勤奋”“奋斗”“奉献”“责任”等,这种现象也不在少数。
    (三)列举的例子过于大众化,甚至是千篇一律地使用平日里背诵的作文素材,且不加任何思考地直接挪用,做了作文素材忠实的“搬运工”。如上面提到的雷锋、时传祥、王进喜、焦裕禄等老掉牙的例子,还有就是直接照搬“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中的事迹,如黄大年、于敏、王继才夫妇、其美多吉、吕保民,刘传建等人,新一点的就是华为的任正非或者或者中美贸易战中的5G技术。稍微有些常识的人就知道,他们的事迹难道仅仅是彰显“劳动光荣”吗?王继才夫妇几十年如一地守岛是突出“劳动光荣”吗?吕保民勇斗歹徒也是突出“劳动光荣”吗?谈任正非或5G技术跟“热爱劳动”有什么直接关系?这些现象背后反映出的问题是学生思辨能力的严重缺失,而这个问题从阅卷现场来看,正有愈演愈烈之势。
    (四)对原材料中的“内容指令”视而不见,尤其是对劳动的“不理解、不愿意、不尊重”的现象没有提及或者只是一笔带过,有提及的大多浮于表面,或者干脆就是大段地抄袭原材料,然后说他们这样不对,至于为什么不对就没有下文了。这都属于典型的“叙而不议”的范例。其实,这个问题解决并不难,只要稍微地思考一下,就不难发现这“三不”的背后其实就是违背了劳动的精神,可以从正反论证和假设论证来驳斥他们,然后再水到渠成地提出自己对劳动的看法即可。
    另外,很多考生也没有关注到材料中的“提出希望和建议”这一任务指令,而是在结尾的时候的用空洞无力的口号来代替。
    (五)语言不成熟、思维很幼稚,甚至出现一些让人啼笑皆非的话语。如“非洲有个地方很贫困,土地荒芜,他们宁愿将一把的蚊子抓起来煎成一个小饼也不愿意下地耕作”,“一个人如果不劳动,那跟吃了睡、睡了吃的猪有什么区别呢?”“如果你不让我干活,还不如让我去死”用这些来证明“我们应该热爱劳动”的观点。还有诸如“邓小平爷爷九十多岁还在研究杂交水稻”“大庆油田工人焦裕禄”等基本常识错误的笑话也时有出现。另外叙述的零碎化现象也屡见不鲜。比如全篇写小时候和奶奶拔萝卜、和同学搞卫生或一起攻克几道超难的数学题等几个小故事,之后抒发一下“劳动真光荣,我们应该热爱劳动”之类的感慨就结束全文了。这些虽是极少数,但也应引起我们注意。
    (六)没有使用演讲稿的文体,通篇依然是纯粹自说自话式的“伪议论文”,没有听众意识和作者指令意识。这样的文体问题也为数不少。
    四、我的一点个人感想
    (一)对作文题的看法
    劳动,一个从小就很熟悉的话题,小学中学作文练习应该也写过不少,到高中毕业时还要再写一次,是不是有些太陈旧了点?太低估了学生的水平?毕竟这是大学选拔性考试,一个毫无新意甚至有些陈腐无聊的话题要一个高中毕业的学生去写,意义和价值到底在哪里?有人说,这样的题目拉低了整个高考考生甚至国民的智商。如果这样严肃的国考依然不能去积极引导学生往思维的纵深处去行走的话,又怎么能引导教师的教学尤其是作文教学往纵深处行走呢?长此以往,我们的语文教学永远只能在低层次、低效率的怪圈里原地踏步甚至后退,这是有良知、有远见、有专业素养的语文人最不愿意看到的局面。
    不过,回过头想,现当下的中小学生在应试教育大行其道的背景下,劳动的时间本身就被大量挤压甚至完全丧失,劳动的生态环境也并不具备,尤其是社会对体力劳动有一种潜在的轻视甚至鄙视的心理。而大部分学生从小就没怎么参与很多劳动实践,对劳动的认识本身就不深刻,怎么能要求他们写出深刻的文章来呢?所以,从这个方面来说,从一开始我们就不能期待通过一篇高考作文就能改变他们对劳动的态度,当然,更不能因此而扭转整个社会业已固化的劳动观。
    (二)对审题的看法
    行文之前,必须认真审题。审题不准就会导致偏题走题,这是常识。而这次作文材料的中心非常明确,即以“热爱劳动、理解劳动、尊重劳动”为话题的中心,但很多考生却在理解上出现偏差,或者偷换概念,或者完全另起炉灶,比如大谈“青春需要奋斗”“人生重在奉献”,或者打擦边球,比如大谈“人生在勤,不索何求”却不谈劳动。这是典型的审题不过关,对命题的概念内涵及命题人的意图把握不清,抓不住关键和中心。
    (三)对作文思辨能力和作文素材的看法
    思辨能力是一种很重要也很可贵的能力,它要求我们对世界事物有自己独立的思考和分析能力,对于一个高中生尤其是高三的学生来说理应具备,教师也应该在这方面下大力气,培养自己的,更要培养学生的。但看看我们的高考作文包括我们的平日的作文训练:作文素材满天飞,政治口号到处是(尤其是大量引用国家领导人的讲话),思维的肤浅化、语言的幼稚病触目皆是,高中生写出来的文章深度和初中生甚至小学生的差不多,给人的感觉就是“上了三年的假语文”,语文老师的“专业尊严”瞬间被击垮,真的悲哀啊!
    可是,我们要问一个问题:为什么会出现这种问题?学生不会思考,不会分析甚至不愿思考和分析问题,他们愿意这样吗?当然不是。个人认为,除了学生自身的原因外(学生的原因很多,此处不讲),我们教师也难辞其责:一是我们平日要求学生背诵大量的素材,学生没消化吸收,造成“素材积食”,临场时懒得思考就把素材搬来救场意图蒙混过关;二是平日课堂教师一言堂的居多,学生的独立思考被扼杀掉,久而久之学生已习惯了教师“思维的喂食”,哪里还会独立思考?更遑论深入思考了。三是思辨能力的强化训练很少甚至完全缺失,甚至有时候教师自己就是照着参考答案中的思维去给学生讲解作文的。
    如果再往大的方面讲,我们整个的应试环境本身就不鼓励也不倡导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思维,甚至也不鼓励学生讲真话、讲自己的话,学生人云亦云、墨守成规也就在情理之中了。所以,他们最终选了一条“最轻松”(其实并不轻松,要背记大量素材)“最懒惰”(其实并不完全是自己偷懒)“最取巧”的办法,“作文千篇一律万人一面”的局面也就在所难免了。
    我认为,作文素材不是不要,也不能不要,毕竟这本身也是作文论据重要来源,但在利用的同时,一定要消化吸收、内化为己,特别是要学会有选择性地巧妙运用,要加工处理,要学会“简述事例,深入分析”而不是不假思索地照搬照抄事例。这个指导我们教师要主动、有意识地去承担,更要有方法、有艺术地去做,而教师自己首先就应该是一个“独立思考、善于思考”的思考者,而不是一个别人思想的“跑马场”或者“复读机”。否则,以后的高考作文还会出现素材泛滥成灾的局面。
    写到此处,想请大家欣赏一位考生的片段:
    劳动不仅是体力的付出,更是心灵的感悟。
    当你劳动时,你才会明白勤劳的意义:当你注视着干净的居室,你会懂得劳动付出后获得回报的快乐与成就;当你双手拿起扫帚,告诉我们的是做事要认真,一丝不苟;弯腰扫地,告诉我们的是做人要谦虚,平等对待万物。当你将垃圾分开倒入垃圾桶,它让我们懂得世界上的任何东西都有属于它的地方。
    劳动的过程,其实也是一次与自我的对话,与自然的对话,尤其是当你在野外全身心投入劳动时,你所有因喧嚣热闹而暂时沉潜的思想此时会一一在你脑海中显现。你因群聚而平凡的大脑会在此刻像明珠脱尘,熠熠生辉。而当你一个人劳动的时候,也是与自然最亲近的时候,人群的欢笑倏然隐退,如潮水般涌向的全是是风声、鸟声,树叶沙沙声,白云飘过的声音,自然万物的私密言语,在此刻会被你全部知晓。
    同学们,劳动使我们健体,劳动使我们静心,劳动使我们明智,让我们放下手中的书本、手机,抛弃劳动无用的谬论,投入到劳动中去吧。
     这几段文字不能说是完美无缺,但对劳动的认识相比较那些大段引用熟滥的例子是不是要好很多?虽然有些语句过于文艺化,个别句子还欠成熟,但对劳动的认识却真实而细腻,很有个性,也比较深刻,让人感到亲切自然,舒心悦目,脱颖而出是自然的了。
    (三)关于优秀作文的样子
    这个问题语文老师应该有共识:审题准确,立意深刻,内容紧扣材料,中心明确,结构清晰,有文采,这是作文的内核。至于外形不外乎整洁的卷面,工整的字迹。此外,我个人认为,优秀作文绝不是临场写出来,而是长期练出来的,是长期的阅读、思考与写作训练的综合,而绝不仅仅是技巧的运用,或者说技巧永远是末流,核心的东西还是语文的综合素养和个人的人文修养。
    优秀的作文也应该是考生与世界、与自己的心灵对话,是真诚的而不是虚伪的,是深刻的而不是浅薄的,是厚积薄发的而不是投机取巧,是宁静致远的而不是急功近利的,是沉稳大气的而不是华而不实的。优秀的作文让人一读就能感觉到一股“气”,一股天然之气、浩然之气、人文之气,这种气一定要积淀,要涵养,平日下苦功夫才能得到。
    以上就是这次高考作文阅卷的一些看法,不全面,也不成熟,很多属于个人看法,各位观者见仁见智,取舍自定。
                                                               2019年6月27日夜
2019年全国卷1语文作文试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民生在勤,勤则不匮”,劳动是财富的源泉,也是幸福的源泉。“夙兴夜寐,洒扫庭内”,热爱劳动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绵延至今。可是现实生活中,也有一些同学不理解劳动,不愿意劳动。有的说:“我们学习这么忙,劳动太占时间了!”有的说:“科技进步这么快,劳动的事,以后可以交给人工智能啊!”也有的说:“劳动这么苦,这么累,干吗非得自己干?花点钱让别人去做好了!”此外,我们身边也还有着一些不尊重劳动的现象。
    这引起了人们的深思。
    请结合材料内容,面向本校(统称“复兴中学”)同学写一篇演讲稿,倡议大家“热爱劳动,从我做起”,体现你的认识与思考,并提出希望与建议。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2019年全国卷1满分作文
劳动是青春最美的亮色
文/湖南一考生
亲爱的同学们:
    你们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劳动是青春最美的亮色(演讲稿在问候语之后即提出作为中心论点的题目,是可以的。在实际演讲时,如果主持人报告了演讲题目,则具体演讲时不必重复)。
    “民生在勤,勤则不匮”“夙兴夜寐,洒扫庭内”(连续引用题干中的两段古语,作为自己论述语言的一部分,后引号前就不用标点,文中这样写,巧妙地避开了原题中的标点错误),从古人这些富有哲理的话中我们可以深切地感受到热爱劳动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一代代炎黄子孙脚踏大地,心贴热土,用勤劳的双手披荆斩棘,开创了中华民族泱泱五千年的宏大文明(这个揭示分论点一的句子较长,但非如此则表达不完整)。没有劳动,就没有富饶的天府之国;没有劳动,就没有杏花江南的鱼米之香(“香”可能是“乡”之笔误);没有劳动,就更没有当下中国巨龙腾飞、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新时代!(诗意地分析,听众会认同)
    可是(转折连词引出下文的反面现象,形成对比论证),当传统意义上的崇高面临着世俗蜂拥而至的解构与侵袭,当浮躁功利之风劲吹于社会的各个角落,我们似乎已经把劳动丢得越来越远,这一点在我们青少年的身上体现得尤为明显(又一个长句揭示分论点二)。反思一下自己吧,你是否曾抱怨过劳动挤占了你宝贵的学习时间?你是否曾嫌脏怕累而把劳动的任务丢给父母甚至清洁工们?你是否在内心深处存在着对农民工、环卫工人等凭劳动生活的劳动人民的轻视?(连续三个结合当今社会现象的反问,发人深思)这些想法的出现并不是偶然的,我们中间有许多人的确丢弃了尊重劳动、热爱劳动的精神辎重(文言实词积累丰富),忘记了劳动,实(在)是青春飞扬中最动人的亮色!
    这种不良现象出现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深入分析,揭示分论点三)。从客观上讲,只重分数忽视劳动培养的教育一定程度上助长了功利浮躁之心;父母、社会对孩子的过度保护与溺爱催生了“巨婴”;科技的进步在便利人们生活的同时也在使人们变得消极懒惰。从主观上讲,是个别同学怕苦怕累,好逸恶劳,缺乏劳动意识。(本段从主客观两方面深入分析,入情入理。“巨婴”一语内容丰富深刻,意象鲜明有趣)
    但这也是一个善于反思的时代(小结分析,揭示分论点四)。许多人已经认识到劳动的重要性,如某高校就已将“种菜实践”纳入学期末综合评估(此例鲜活,甚精彩),其目的就是弘扬劳动新风,打造时代新人。身为新时代青年的我们更应该脚踏实地,不尚空谈,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不再等待也不再推诿,通过劳动将个人命运融入时代洪流,让国家发展定义人生坐标,用自己的劳动推动中华复兴底盘(此词语意通俗表意精准)运转生生不息,共同奏响实现亿万人民伟大中国梦的最强音(这个长句子其实在说我们应当“怎么办”,挪到下一段更好)
    同学们,让我们从此刻开始,把劳动的种子埋(换“埋”为“播”更佳)入心田,让劳动为青春增添最美的亮色!我的演讲完毕,谢谢大家!(将希望与结束语合在一段说也行,但结束语最好另起一段)
    【点评】
    虽然今年的作文题有这样那样的瑕疵,但考生从积极方面去理解命题者的本意,正确地立意、取材、构思,写出文从字顺的文章,就是成功的。 本文的中心论点鲜明而简练,分论点分布密集而表述充分,表意复杂则用长句,表意简洁则用短句,能从实际需要出发,不拘一格。论述语言多用口语,又不失生动,富有感染力。 
(来源新浪博客“浙江白沙海”  点评:朱伯荣)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会员中心
上传资料 资料求助
 站内搜索

   

 栏目推荐
  中考历届试卷
  高考历届试卷
  初中题库
  高中题库
 相关资料
2022年全国卷高考满分作文3篇
2021年全国甲卷高考语文优秀范文(2篇)
2020年高考全国Ⅰ卷考场佳作精选
2020年全国卷I高考语文卷试卷讲评pptx课件
2020年全国卷I高考下水作文:占赞小白
2020年全国卷I高考作文教师下水范例
2020年高考全国卷I优秀、满分作文合集
2019年全国高考卷I满分作文选读
2018年高考全国卷I湖北考区佳作亮点展示
2019年全国卷I高考作文及满分、优秀范文
2019年高考语文全国卷I作文解析及下水作文《劳以成己,动以兴国》
2019年高考语文全国卷I逐题详解
2019年高考全国I卷作文题一线教师解析
2019年全国卷I高考语文试卷ppt课件
2019年全国I卷(乙卷)高考作文优秀范文:热爱劳动,从我做起
2019年高考全国汉语试卷下水作文:不问结果,重在参与
2019年高考语文全国I卷(乙卷)下水作文:在希望的田野里辛勤劳动
2018年广东省高考优秀作文(10篇)
2018年全国卷I高考满分作文:写给2035年的你
2018年全国I卷高考作文优秀范文:见证十八年辉煌壮丽
2017年高考全国I卷优秀作文(含评分标准及标杆作文)
全国I卷十年高考作文审题及满分作文欣赏(2006-2015年)

   版权所有 我爱语文网   浙ICP备05019169号-2   公安备案号 :330381023305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