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字典 | 成语词典 | 诗词大全 | 文言文翻译 | 小学语文 | 本站手机版

  您的位置教案下载 >>必修下 >>中国建筑的特征 >>
《中国建筑的特征》导学案4
作者:   上传者:tomacc  日期:21-04-09


【本节要点】

1.掌握文章大意,概括文章内容以及所用的说明方法。

2.探究文章中重点词语的内涵和比喻句的作用。

【教学过程】

☆温故知新☆

【自主学习】

1.给文中的下列字注音

墁地(  )     接榫(  )    瓦当(  )  戗兽(  )      穹宇(  )      柁墩(  )

额枋(  )      房檩(  )      切削(  )  椽子(  )      水榭(  )      翚(  )

2.根据拼音写汉字

fú(  )员     fú(  )射     一fù(  )对联     匍fú(  )       

纯cuì(  )  憔cuì(  )  荟cuì(  )      cù(  )然

点zhuì(  )   拾duō(  )    chuò(  )茗      chuò(  )学           

miǎn(  )甸   沉miǎn(  )   miǎn(  )怀      miǎn(  )腆

房lǐn(  )    仓lǐn(  )     遗zhǐ(  )     福zhǐ(  )  

【反馈矫正】

1.màn sǔn dāng qiàng qióng tuó fāng lǐn xiāo chuán  xiè huī

2.幅/辐/副/匐 粹/悴/萃/猝 缀/掇/啜/辍 缅/湎/愐/腼 廪/檩 址/祉

☆课堂探讨☆

要点一:探究文章大意,明确说明方法。

【探究活动】

探究中国建筑的九大“特征”的内涵、说明方法。

【教师释疑】

这是一道文意概括的题目,要在文中找区位,然后找到关键的词语进行概括,说明方法主要有打比方、作对比、作诠释、列数字、列图表、摹状态、引名言等,注意区分。

【讨论明确】

(1)个体建筑构成:讲立体构成,单个的建筑自下而上一般是由台基、主体(房屋)和屋顶三个主要部分构成的。(作诠释)

(2)群体建筑构成:讲平面布局,一所房子由一个建筑群落组成,左右呈轴对称,主要房屋朝南,整个建筑群有主有从,有“户外的空间”。(举例子 打比方)

(3)结构方法:介绍了中国建筑的结构方法,即以“木材做立柱和横梁”的框架结构,并解释了中国建筑的力学原理,指出这与现代的结构原则上是一样的。(举例子 作比较 列数字 打比方)

(4)斗拱:说明斗拱的作用,先描述“拱”是“弓形短木”,斗是“斗形方木块”,它们组合起来称“斗拱”。它不但可“用以减少立柱和横梁交接处的剪力”,还具有装饰作用。(列图表 举例子 摹状貌 下定义)

(5)举折、举架:说明“举折,举架”的作用,即为了形成屋顶的斜坡或曲面。(下定义 摹状貌)

(6)屋顶的装饰作用:介绍屋顶,指出它是“中国建筑中最主要的特征之一”,并在与其他建筑体系的比较中,盛称“翘起如翼”的屋顶是我们民族文化的骄傲。(作比较 引用)

(7)颜色的选择——朱红:从着色方面介绍中国建筑的特征,指出“在使用颜色上,中国建筑是世界各建筑体系中最大胆的”,不但在大建筑物中使用朱红色,而且还大量用彩绘来装饰木架部件。(举例子 作比较)

(8)部件的装饰作用:介绍中国建筑的装饰部件,大到结构部件、脊吻、瓦当,小到门窗、门环、角叶,都具有很鲜明的装饰形状或图案。(举例子)

(9)建筑材料的装饰:说明中国建筑在用材方面的装饰特点,有色的琉璃砖瓦、油漆、木刻、石雕、砖雕等,无不尽显中国建筑的装饰特征。(作诠释)

要点二:探究文中重点词语的内涵和比喻句的作用。

【探究活动】

1.怎样理解作者提出的“中国建筑的‘文法’”?和各民族建筑之间的“可译性”?

2.结合上下文,说说下列句子运用比喻的表达效果。

(1)这些地区的建筑和中国中心地区的建筑,或是同属于一个体系,或是大同小异,如弟兄之间属于一家的关系。

(2)两柱之间也常用墙壁,但墙壁并不负重,只是像“帷幕”一样,用以隔断内外,或划分内部空间而已。

(3)建筑的“文章”也可因不同的命题,有“大文章”或“小品”。大文章如宫殿、庙宇等等;“小品”如山亭、水榭、一轩、一楼。

(4)例如热河普陀拉的一个窗子,就与无数文艺复兴时代窗子的“内容”完全相同,但是各用不同的“词汇”和“文法”,用自己的形式把这样一句“话”说出来了。

【教师释疑】

运用比喻,是本文主要的说明方法之一。“中国建筑的‘文法’”、各民族建筑之间的“可译性”都是比喻的说法,重点要找到本体,然后说明要表达的中国建筑的特征。本题通过对文中精彩比喻的赏析,体会比喻说明不仅生动形象,而且可把复杂抽象的道理说得简单明白的特征。

【讨论明确】

1.这是一种比喻的说法,借语言文字中“文法”的术语来说明中国建筑的风格和手法。所谓“中国建筑的‘文法’”,是中国建筑几千年来形成并沿用的惯例法式,从建筑框架,到整体构成,从台基到屋顶,都有一定之规,有它的“拘束性”,但也有它的“灵活性”,体现在具体的建筑上,既表现出中国建筑的一贯风格,也具有独特的个性。“可译性”也是用“语言和文学”为喻。各民族建筑的功用或主要性能是一致的,有相通性,但表现出来的形式却有很大不同,恰似不同民族的语言,表达同一个意思,语言形式却不相同一样。所谓的“可译性”,是指各民族建筑在实质上有“同一性质”,可以透过其纷繁多样的表现形式解读出来。

2. (1)以弟兄关系来比喻中国周边国家的建筑与中国中心地区的建筑的关系,形象地说明了它们属于一个系统(大家庭),从而可见中国建筑的影响力之大已超出了国家的界限。(2)以“帷幕”比喻墙壁,形象生动地说明了中国建筑中墙壁的作用:“隔断内外”,“划分内部空间”,而不担负承重的任务。(3)以“文章”比喻建筑,用“大文章”比喻宏大壮观的建筑,用“小品”比喻小巧别致的建筑,让读者利用对文章大小的感觉经验,来体会建筑规模大小的不同,恰切明了。(4)热河普陀拉的窗子和文艺复兴时代的窗子,一般读者都没有见过,三言两句说不清,作者把窗子比喻成“一句话”,“内容”则是比喻窗子的功用, “词汇”比喻窗子的形式,这便简明形象地说明二者虽然形式不同,但解决的问题相同。

【课堂提升】

1.全文的整体结构是怎样的?下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全文可分为四个部分:前两段从地域分布和历史跨度方面说明中国建筑的影响,可以看作是引论。

B.中间谈中国建筑的九大特征,是文章的主体部分,对中国建筑方方面面的特点予以总括说明。

C.然后,作者用很大的篇幅探讨中国建筑的风格和手法,揭示“为什么”的问题,进一步深化了谈论的主题。

D.最后一段,从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立场出发,提倡熟悉中国建筑的“文法”和“词汇”,在现代社会把我们民族优良的建筑传统发扬光大,可以看作是结语。

【答案】 D

2.作者着重说明了中国建筑的九大特征中的哪几项?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二)平面布置,表现出中国院落文化的特色

B.(三)结构方法,体现了中国建筑结构体系的特殊性

C.(五)举折,举架以及它们的作用

D.屋顶及色彩。

【答案】 C

【解析】

试题分析:(五)不是重点,重点除A、B、D之外还有(四)斗拱。

3.阅读下面语段,回答问题。

①在这里,我打算提出一个各民族的建筑之间的“可译性”的问题。

②如同语言和文学一样,为了同样的需要,为了解决同样的问题,乃至为了表达同样的情感,不同的民族,在不同的时代是可以各自用自己的“词汇”和“文法”来处理它们的。简单的如台基、栏杆、台阶等等,所要解决的问题基本上是相同的,但许多民族创造了许多形式不同的台基、栏杆和台阶。例如热河普陀拉的一个窗子,就与无数文艺复兴时代窗子的“内容”完全相同,但是各用不同的“词汇”和“文法”,用自己的形式把这样一句“话”说出来的。又如天坛皇穹宇与罗马的布拉曼提所设计的圆亭子,虽然大小不同,基本上是同一体裁的“文章”。又如罗马的凯旋门与北京的琉璃牌楼,巴黎的一些纪念柱与我们的华表,都是同一性质,同样处理的市容点缀。这许多例子说明各民族各有自己不同的建筑手法,建筑出来各种各类的建筑物,如同不同的民族使用不同的文字所写出来的文学作品和通俗文章一样。

③我们若想用我们自己建筑上的优良传统来建造适合于今天我们新中国的建筑,我们就必须首先熟悉自己建筑上的“文法”和“词汇”,否则我们是不可能写出一篇中国“文章”的。关于这方面深入一步的学习,我介绍同志们参考《清工部工程做法则例》和宋李明仲的《营造法式》。关于前书,中国营造学社出版的《清式营造则例》可作为一部参考用书。关于后书,我们也可以从营造学社一些研究成果中得到参考的图版。

(1)怎样理解作者提出的各民族建筑之间的“可译性”?

【答案】 这也是用“语言和文学”为喻。各民族建筑的功用或主要性能是一致的,有相通性,但表现出来的形式却有很大不同,恰似不同民族的语言,表达同一个意思,语言形式却不相同一样。所谓的“可译性”,是指各民族建筑在实质上有“同一性质”,可以透过其纷繁多样的表现形式解读出来。

(2)第①②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答案】 打比方 举例子

(3)第②段中“同一体裁的文章”比喻的是什么?

【答案】 性质相同的建筑

(4)结合全文思考:梁思成的建筑美学思想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案】 梁思成的建筑美学思想,带有中国建筑师的典型群体特征,主要表现在:立基于强烈的民族文化复兴意识和民族精神的审美意识;以“体形环境”为内核,追求社会、历史和环境的和谐统一的艺术精神;兼收并蓄的艺术态度;以辩证统一观念为特征的系统美学思想。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会员中心
上传资料 资料求助
 站内搜索

   

 栏目推荐
  中考历届试卷
  高考历届试卷
  初中题库
  高中题库
 相关资料
《中国建筑的特征》pptx课件(71页)
《中国建筑的特征》思维导图(10张)
《中国建筑的特征》导学案5
统编新版必修下册《中国建筑的特征》教学设计10
《中国建筑的特征》练习题
《中国建筑的特征》pptx课件(13页)
《中国建筑的特征》课后练习题讲解ppt课件
有关建筑的名言名句
《中国建筑的特征》阅读练习及答案(二)
《中国建筑的特征》教案9
《中国建筑的特征》阅读练习及答案
《中国建筑的特征》课后练习题及答案
《中国建筑的特征》高效课堂导学案
《中国建筑的特征》教案8
《中国建筑的特征》课后反思
梁思成《我国建筑今后新表现的趋势》阅读练习及答案
《中国建筑的特征》ppt课件(33页)
《中国建筑的特征》ppt课件(12页)
《中国建筑的特征》教学设计7
《中国建筑的特征》说课稿
《中国建筑的特征》导学案3
《中国古代建筑的色彩》阅读练习及答案
《中国建筑的特征》导学案2
《中国建筑的特征》ppt课件(54页)
《中国建筑的特征》教学反思
《中国建筑的特征》ppt课件11
《中国建筑的特征》教学实录
《中国建筑的特征》ppt课件10
《中国建筑的特征》ppt课件9
《中国建筑的特征》学案
《中国建筑的特征》ppt课件(61页)
《中国建筑的特征》导学案
《中国建筑的特征》ppt课件7
《中国建筑的特征》ppt课件6
《中国建筑的特征》ppt课件(47页)
梁思成《中国建筑的特征》原文阅读
《中国建筑的特征》同步练习
《中国建筑的特征》ppt课件4
《中国建筑的特征》教案(第1,2课时)
《中国建筑的特征》ppt课件3
《中国建筑的特征》ppt课件2
《中国建筑的特征》ppt课件1
《中国建筑的特征》教案5
《中国建筑的特征》教案4
《中国建筑的特征》教案3

   版权所有 我爱语文网   浙ICP备05019169号-2   公安备案号 :330381023305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