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字典 | 成语词典 | 诗词大全 | 文言文翻译 | 小学语文 | 本站手机版

  您的位置教案下载 >>选择性必修中册 >>苏武传 >>
《苏武传》预习学案
作者:   上传者:tomacc  日期:21-11-12


 【学习目标】 

1.了解班固及《汉书》,掌握文中重点实词、虚词、特殊句式等文言知识。 

2.分析苏武的形象特点,感悟苏武的人格魅力,学习其忠贞不屈的气节。 

3.学习文章的叙事艺术,学习运用细节描写和衬托手法。 

【使用说明】 

1.阅读整篇文章,结合导学案完成完成学习目标。 

2.要求字迹工整,思路清楚。 

【重点难点】 

重点:培养正确分析文言文内容及准确概括文中观点的能力。 

难点:学习传主的坚强意志、爱国精神与不屈信念,品味文中体现的史学价值和文学审美价值。 

【情景导学】 

挥一挥羊鞭,锦帽貂裘,他将其扔进云霄深处;弄一支秃笔,矮纸斜行,他镌刻出对大汉最深切的眷顾。一边是高官厚禄,一边是赤胆忠心,站在忘却与铭记之间、站在逸豫与忧劳之间,他选择了忘却富贵,选择了铭记忠心,给人性涂上了最浓重的一笔。    擎一支旄节,他怀抱汉匈和睦的夙望,奔走于茫茫大漠;洒一路驼铃,他阔别长安的歌舞升平,游荡于寒沙裹草;他要用挺直的脊梁,架起横亘天山,沟通中原的飞虹。 

【预习】 

(一)历史背景: 

秦末汉初,北方匈奴凭借强大的军事力量,不断扩大控制地区。文帝、景帝时代,汉王朝采取和亲政策来加强民族联系。武帝时,汉国力逐渐增强,多次与匈奴作战,取得了几次胜利后,转而重视结盟,指望通过恩威兼施之策来解除匈奴对汉王朝的威胁,恰好匈奴单于有意示好,汉朝也想趁机和解,于是派苏武出使与匈奴修好。 

(二)作者简介: 

班固(32-92),字孟坚,东汉扶风安陵(今陕西咸阳)人,我国古代著名史学家、文学家。班固幼年聪慧好学,9岁即能写文章、诵诗书,16 岁入洛阳太学,博览群书。性情谦和,深受当时儒者敬重。其父班彪曾作《史记后传》,去世后,班固因《史记后传》没有完成,叙事也不够详备,于是继承父志,在《史记后传》的基础上撰写《汉书》。因当时有人诬告,班固遂以私改国史的罪名被捕入狱。幸其弟班超上书解释,汉明帝读了班固的书稿大为赞赏,召为兰台令史,后迁校书郎。利用朝廷良好的藏书条件和工作环境,班固“潜精积思二十余年”,终于完成了《汉书》的写作。 

(三)、《汉书》 

班固的《汉书》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体例模仿《史记》,但略有变更。全书有纪12篇,表8篇,志10篇,传70篇,共100篇。起自汉高祖,止于王莽,记西汉一代229年间史事。《汉书》评价历史人物往往从封建正统观念出发,以儒家的伦理道德作为标准,如对陈涉、项羽加以贬抑,即是显例。历来《汉书》与《史记》并称,史学家刘知几说《汉书》“言皆精炼,事甚该密”(《史通六家》),则是其特色。 

(三)字词: 

1.通假字 

畔主背亲(         )                          

与旃毛并咽之(           )                

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           )                     

法令亡常(         )                                              

与武决去(        ) 

信义安所见乎(          ) 

2.古今异义 

(1)汉天子我丈人行也(                ) 

(2)武使匈奴,明年(                                      ) 

(3)太夫人已不幸(                                     ) 

(4)卧起操持(                            ) 

(5)且陛下春秋高(                                 ) 

(6)皆为陛下所成就(                           ) 

(7)单于视左右而惊(                        ) 

(8)扶辇下除(                            ) 

3.一词多义 

引常果引张胜(         ) 

引佩刀自刺(               ) 

发 

虞常等七十余人欲发(        ) 

单于子弟发兵与战(               ) 

恐前语发(               ) 

使 

数通使相窥观(          ) 

单于使陵至海上(               ) 

相 

数通使相窥观(             ) 

副有罪,当相坐(               ) 

会 

会猴王与长水虞常等谋反匈奴中(     ) 

会论虞常(      ) 

以 

汉亦留之以相当(       ) 

以货物与常(    ) 

4.词类活用 

尽归汉使路充国等(       )                     

其一人夜亡(        )              

天雨雪(       )                  

宜皆降之(              )                

惠等哭,舆归营(       ) 

单于壮其节(             ) 

欲因此时降武(                ) 

反欲斗两主,观祸败(                 ) 

空以身膏草野(                       ) 

杖汉节牧羊(                        ) 

5.文言句式 

1.汉天子,我丈人行也。(     )      

2.缑王等皆死,虞常生得。(    ) 

3.持节送匈奴使留在汉者。(         )   

4.单于益骄,非汉所望也。(          ) 

5.见犯乃死,重负国。(     )         

6.何以汝为见?(              )   

7.缑王者,昆邪王姊子也。(       )    

8.即谋单于,何以复加?(               )  

9.为降虏于蛮夷。(           )           

10.虽生,何面目以归汉?(         )  

11.信义安所见乎?(         ) 

(四)、总体感知 

本文共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部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部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 

第三单元第10课苏武传 

探究案 

班级:        小组:           姓名:        小组评价:     教师评价: 

【学习目标】 

1、学习传主的坚强意志、爱国精神与不屈信念,品味文中体现的史学价值和文学审美价值。 

2、学习文章的叙事艺术,学习运用细节描写和衬托手法。 

【使用说明】 

1.阅读整篇文章,结合导学案完成完成学习目标。 

2.要求字迹工整,思路清楚。 

【重点难点】 

1.素养目标的审美鉴赏与提高。 

2.素养目标的文化传承与理解。 

【情景构建】  

精读析文合作学习 

四、学习课文 

1.苏武出使匈奴的原因是什么?(用原句回答) 

明确: 

2.简述缑王、虞常谋反的经过。 

明确: 

3.卫律是怎样劝降苏武的? 

明确: 

4.苏武不愿意投降,匈奴是怎样对待他的? 

明确: 

5.李陵是怎样劝说苏武的? 

明确: 

6.苏武是怎样反驳李陵的? 

明确: 

7.苏武这一人物形象具有什么特点?你认为哪些方面最能反映苏武崇高的民族气节和强烈的爱国精神? 

明确: 

8.苏武在被囚禁流放以前两度要自杀,后来又想方设法要活下去,这是否矛盾?  

明确: 

9.联系课文,说说作者是如何运用典型环境和细节描写来刻画苏武的形象的。 

明确: 

第三单元第10课  苏武传 

训练案 

班级:      姓名:       小组:       小组评价:       教师评价:           

群读培优拓展学习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选段,完成下面小题。 

(甲)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节选自《出师表》) 

(乙)单于欲降武,使卫律治其事。律举剑拟之,武不动。律曰:“苏君!律前负汉归匈奴,幸蒙大恩,赐号称王,拥众数万,马畜弥山,富贵如此!苏君今日降,明日复然。空以身膏草野,谁复知之!”武不应。律知武终不可胁,白单于。单于愈益欲降之乃幽武置大窖中绝不饮食。天雨雪,武卧啮雪,与旃毛并咽之,数日不死。匈奴以为神,乃徙武北海上无人处,使牧羝,羝乳乃得归。武既至海上,廪食不至,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杖汉节牧羊,卧起操持,节旄尽落。武留匈奴凡十九岁,始以强壮出,及还,须发尽白。 

(节选自《汉书苏武传》,有删改) 

问题1:下列对文言文选段的理解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诸葛亮竭尽全力辅佐后主来实现先帝兴复汉室,还于旧都的遗愿。 

B.苏武面对匈奴威逼利诱宁死不投降,不背叛汉朝。 

C.甲、乙两文都体现大臣的忠诚,诸葛亮和苏武忠诚的表现都是一样的。 

D.单于开始时派卫律对苏武威逼利诱,后来把他关在大窖中不提供食物,苏武始终不屈服。 

问题2: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 

(2)武留匈奴凡十九岁,始以强壮出,及还,须发尽白。 

技法点拨—细节描写 

【技法指引】《苏武传》中作者通过一系列细节描写,表现了苏武不屈的民族气节。如写苏武的两次自杀,第一次被“胜、惠共止之”;第二次又被救活。又如写苏武被幽禁在大窖中,“卧啮雪,与旃毛并咽之”;流放北海,“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杖汉节牧羊,卧起操持,节旄尽落”等。这些细节描写,为我们塑造了一个丰满、动人、高大的英雄形象,充分表现了苏武的铮铮铁骨及高尚的爱国情操。 

【写法指导】成功地运用细节描写,可从以下方面入手: 

(1)选用典型细节。细节描写在文章中不是越多越好,细节描写要能抓住典型细节。选择具有代表性、概括性、能反映深刻主题的事,这样才更具有典型性,有利于突出文章中心,从而给人留下更为深刻的印象。 

(2)细致观察事物。要使得描写生动形象,在观察事物的过程中,我们要调动自己的各种感官,对事物做非常细致的观察。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性格特征,所以每个人说话、做事都会以不同的方式体现出自己的性格。我们要做的,就是认真地去观察,然后把它积累下来,作为写作的素材。细节描写用于写景、状物时,则要把握住景物的特征和变化。 

(3)细节描写必须真实典型。所谓真实,是指细节描写能够精确而又惟妙惟肖地反映现实生活中的人、事的特征。所谓典型,是指描写的细节,具有广泛的代表性,能够通过个别的、细小的事物,反映一般与全貌,由现象揭示本质。 

(4)精心锤炼词语。在细节描写中,我们要选择恰当的词语,以期以少胜多,乃至一字传神。 

(5)巧妙运用修辞。运用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可以增强语言的生动性,变抽象为具体,使无形变为有形。 

【迁移运用】 

球场,一个海纳百川、包罗万象的魅力舞台。请运用细节描写,写一段文字,对踢足球进行形象的描写,不少于200字。 

五、明晰主旨 

六、拓展阅读 

司马迁与班固 

司马迁作《史记》,完成于汉武帝末年。班固作《汉书》,书未成而作者因与外戚窦宪的关系,死于狱中,事在汉和帝永元四年(公元92年)。一属西汉,一属东汉,相去公元元年各约90年。今日看来,这两部书好像联袂而出。其实它们间隔了大约180年,等于我们现在距离清嘉庆朝的时间。 

《史记》为私人著作,《汉书》则经皇帝看过,有国史的色彩。司马迁自称“成一家之言”和“藏之名山”,已和班固作书的宗旨不同。况且《史记》是通史,《汉书》是断代史。两位史家的个性癖好不同,这也使他们在取材行文之间,有相当的出入。在公元前90年和公元90年,中国的史家和思想家所处的社会环境已有大幅度的变化。其中一个关键在于,汉武帝用董仲舒之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我们在这里要特别指出的是,董仲舒之尊儒,并不是以尊儒为目的,而是为了树立一种统一帝国的正统思想,他坦白地承认提倡学术,旨在支持当时政权。武帝之置五经博士、立学校之官、策贤良,都根据此宗旨着眼,从此中国庞大的文官集团,有了他们施政的正统逻辑。司马迁和董仲舒同时代,他读书不受这种政策的影响。而到了班固生活的年代,“正规的”儒家思想已有一百多年的基础。 

司马迁和班固一样,自称是周公和孔子的信徒。可是今日我们一打开《史记》,随意翻阅三五处,即可以体会到作者带着一种浪漫主义和个人主义的作风,爽快淋漓,不拘形迹,无腐儒气息。他自称“少负不羁之才,长无乡曲之誉”,应当是一种真实的写照。他所崇奉的“士为知己用,女为悦己容”也可以说是源于儒家道德,可是这立场就已经和经过正统限制的所谓儒家不同了。 

《史记》里写荆轲和高渐离饮酒击筑,又歌又泣,旁若无人,已近于董仲舒所说的“邪辟”。并且项羽是汉高祖刘邦的死对头,而《史记》里的《项羽本纪》排列在《高祖本纪》之前(若在后代必称“项酋”“伪楚”,而“本纪”只能降格为“载记”)。文中又把项羽写成一个虽暴躁却又浑憨可爱的角色,其英雄末路,令人怜惜。与之相较,刘邦反像一个伪君子。 

《史记》除了《刺客列传》之外,还有《滑稽列传》《日者列传》和《龟策列传》,可谓涉及九流三教,有呈现整个社会之剖面的样子。班固书里虽有《东方朔传》,却不再缕列非正派或下流的文化资料。 

也因其如此,司马迁就受到班固的指责。《汉书》里就有《司马迁传》,内中批评他“又其是非颇缪于圣人,论大道则先黄老而后六经,序游侠则退处士而进奸雄,述货殖则崇势利而羞贱贫,此其所蔽也”。 

这些地方还不足以表现班固的正统思想,最使我们看出他的作品在历史上是属于“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后的产物的,乃是《汉书》卷二十《古今人表》。这表里列有1931位古代名人,包括传奇中的人物如女娲氏、有巢氏,《论语》中有名的孔门弟子,《春秋》中的国君等,至秦亡为止。由作者“显善昭恶”的原则按上上至下下区分为三等九则。内中得“上上圣人”者十四人,包括三皇五帝,以周公、孔子殿后。仲尼之外即再无圣人,孟子也只与颜渊、管仲同属“上中仁人”。老子与商鞅、申子、墨翟、韩非都属“中上”,与孙膑、白起一流。刺客荆轲则为“中中”,和孟尝君、吕不韦同品。而“下下愚人”里既有蚩尤、共工、三苗,也有倾国倾城的褒姒和妲己。秦始皇虽焚书坑儒,班固只贬之为“中下”,因为他下面还有二世胡亥列入“下中”,宦官赵高列入“下下”。 

因此,我们也可以推想出世俗观念中儒家的拘泥,并不一定是孔子和他门徒的真性格。那些呆板多方面的样子,还是后人所造,其目的在维持文官集团的紧凑。总算还是中国读书人的运气好,得有太史公司马迁在兰台令班固之前写作,否则没有《史记》,径由《汉书》开二十三史之端,中国史学的传统,必更趋向“文以载道”的方针,更缺乏“百家殊方”的真实性和生动活泼了。 

七、素材积累—班固名句 

1、少成若天性,习贯如自然。 

2、以管窥天,以蠡测海。 

3、父兄之教不先,则子弟之率不谨。 

4、豺狼横道,不宜复问狐狸。 

5、舜无立锥之地以有天下。 

6、遗子黄金满籝,不如一经。 

7、泰山之溜穿石,单极之绠断干。 

8、直言之路开,则四方众贤不远千里。 

9、镌金石者难为功,摧枯朽者易为力。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会员中心
上传资料 资料求助
 站内搜索

   

 栏目推荐
  中考历届试卷
  高考历届试卷
  初中题库
  高中题库
 相关资料
《苏武传》古今异义词
《苏武传》ppt课件(64页)
《苏武传》ppt课件(85页)
《苏武传》阅读练习及答案(四)
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中《苏武传》教案11
《苏武传》导学案5
《苏武传》课堂实录
《苏武传》ppt课件(52页)2
《苏武传》文言文知识梳理练习
《苏武传》教学设计10
《苏武传》《屈原列传》阅读练习及答案
《苏武传》练习题
《苏武传》pptx课件(54页)
《苏武传》ppt课件(28页)
《廉颇蔺相如列传》《苏武传》《张衡传》文言文复习
高二学考复习《苏武传》阅读理解ppt课件
《苏武传》配套练习
《出师表》《苏武传》阅读练习及答案
《苏武传》阅读练习及答案(三)
《廉颇蔺相如列传》《苏武传》《张衡传》阅读练习及答案
《张衡传》ppt课件(71页)
《苏武传》ppt课件(94页)
《苏武传》知识点归纳
《苏武传》ppt课件(65页)
《苏武传》阅读练习及答案(二)
《苏武传》复习ppt课件(17页)
《苏武传》教案9
《苏武传》ppt课件(82页)
《苏武传》导学案4
《苏武传》教学反思2
《苏武传》导学案3
《苏武传》ppt课件(31页)
《廉颇蔺相如列传》《苏武传》《张衡传》导学案
《苏武传》课文全解
《苏武传》阅读练习及答案
《苏武传》资料补充
《苏武传》参考资料
《苏武传》ppt课件(52页)
《苏武传》教案8
《苏武传》ppt课件(7页)
《苏武传》教学实录
《苏武传》mp3音频朗读(二)
《苏武传》mp3音频朗读(一)
《卫律降武》(剧本版)
《苏武传》(话剧版)

   版权所有 我爱语文网   浙ICP备05019169号-2   公安备案号 :330381023305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