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字典 | 成语词典 | 诗词大全 | 文言文翻译 | 小学语文 | 本站手机版

  您的位置教案下载 >>选择性必修下册 >>登快阁 >>
《登快阁》教案7
作者:   上传者:tomacc  日期:22-05-16


 教学目标

1.把握意象传意,用典言志的写作方法。

2.理解诗人思想内涵,感受诗人狷介自持的生命气质,和而不同的人生智慧。

诵读诗文,媒体展示,合作探究,检测拓展提升

人生难免不失意,倘与自然美景融和一体,暂时忘却也不失为一种风景。

体味和而不同的出世智慧

教学过程

【导入】

一千多年前,他被贬谪黔州(今彭水),从此,失意的诗人便与这一方灵秀的山水草木结下了情缘。于是,在乱世浊俗中保持自己独特的风格和骨气,狷介自持。他出淤泥而不染,他与世俗同流而不污,他和而不同,他就是黄山谷(黄庭坚)。山谷遗风也在这一方山水之间,传承流芳,绵延不息。

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近黄山谷,去领略那非凡的山谷遗风。

【课堂知识点拨】

一.题解

快阁:在吉州泰和县(今属江西)东澄江(赣江)之上,以江山广远、景物清华著称。作者写此诗时做泰和县知县。诗人登上快阁,以抒情感。

二.作者黄庭坚

黄庭坚 (1045-1105),字鲁直,自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又称黄豫章,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人。曾任地方官和国史编修官,北宋诗人、词人、书法家,为盛极一时的江西诗派开山之祖。

“苏门四学士”

北宋文学家黄庭坚、秦观、晁补之和张耒的并称。苏轼是继欧阳修之后主持北宋文坛的领袖人物,在当时的作家中间享有巨大的声誉,一时与之交游或接受他的指导者甚多,黄、秦、晁、张四人都曾得到他的培养、奖掖和荐拔。在苏轼的众多门生和崇拜者中,他最欣赏和重视这四个人。最先将他们的名字并提和加以宣传的,就是苏轼本人。由于苏轼的推誉,四人很快名满天下。不过“苏门四学士”这一称号只是表明这四位作家得到过苏轼的垂青和指导,接受过他的文学影响,而并不意味着他们或他们与苏轼可以统称为一个文学流派。实际上四学士造诣各异,受苏轼影响的程度有差别,文学风格也大不相同。比如黄庭坚的诗自创流派,与苏轼并称苏黄;秦观的主要成就在词,但是他的词却不走苏轼的路子,而专以纤丽婉约见长。 

“宋四家”

黄庭坚的书法独树一格,自成一家,他和北宋书法家苏轼、米芾和蔡襄齐名,世称为“宋四家”。

“苏门六君子”

即苏门四学士和李方叔、陈师道的合称。

“二十四孝”主角之一

涤亲溺器

宋黄庭坚,元符中为太史,性至孝。身虽贵显,奉母尽诚。每夕,亲自为母涤溺器,未尝一刻不供子职。有诗称赞:贵显闻天下,平生孝事亲。亲自涤溺器,不用婢妾人。

黄山谷是个孝子,二十四孝里有一则家喻户晓的故事──涤亲溺器,说的就是他。他秉性至孝,自小侍奉父母极真诚而且无微不至。因为母亲有洁癖,受不了马桶的异味,所以他从小就每天亲自倾倒并清洗母亲所使用的马桶,数十年如一日。即使日后身为朝中显贵,也丝毫未尝忽略照顾侍奉母亲,尽管当时仆从甚多,大可不用亲自为母亲清涤马桶,但是他认为孝事父母是为人子女亲自该做的事,不可以委托他人之手,尽心侍亲和当不当官时是没有什么不同的。

当母亲病危的时候,黄山谷更是衣不解带,日夜侍奉在病榻前,亲自浅嚐汤药,没有一刻未尽到人子的孝道。所以在史书上,苏东坡赞叹他「瑰伟之文,妙绝当世;孝友之行,追配古人。」这是说他的文章瑰伟,气韵超然,无可比拟;而他孝顺父母,友爱兄弟的情操,可以媲美古人。

三.创作背景

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黄庭坚当时在吉州太和县(今江西泰和)知县任上。此时作者三十八岁,在太和令任上已有三个年头。百姓的困苦,官吏的素餐,使作者有志难展,于是产生孤独寂寞之感。公事之余,诗人常到'澄江之上,以江山广远,景物清华得名'(《清一统治吉安府》)的快阁上览胜。这一首著名的七律就是写登临快阁时通过倚阁观望江天描述的所见所感。勾勒了一幅深秋傍晚的图画,抒发的是为官在外的一种无可奈何、孤寂无聊的思乡之情,咏叹的是世无知己之感慨。它集中体现了诗人的审美趣味和艺术主张,因而,常被评论家们认定为黄庭坚的代表作。

四.诗文赏析

登快阁     [宋]黄庭坚

痴儿了却公家事,快阁东西倚晚晴。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

朱弦已为佳人绝,青眼聊因美酒横。万里归船弄长笛,此心吾与白鸥盟。

【注释】

痴儿了却公家事:意思是说,自己并非大器,只会认真从官事。痴儿,作者自指。《晋书傅咸传》载杨济与傅咸书云:“天下大器,非可稍了,而相观每事欲了。生子痴,了官事,官事未易了也,了事正作痴,复为快耳。”这是当时的清谈家崇尚清谈,反对务实的观点,认为一心想把官事办好的人是“痴”,黄庭坚以“痴儿”自许。痴儿:呆子,指作者自己。了却:做完。东西:东西两边。指在阁中四处周览。倚:倚靠。落木:落叶。千山:众山。澄江:指赣江。澄,澄澈,清澈。朱弦已为佳人绝:《吕氏春秋》载:“钟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琴弦已经为知音者断绝。这里用伯牙与钟子期典故。春秋时,伯牙善弹琴,钟子期是知音,钟子期死后,伯牙弄断琴弦不再弹。朱弦:琴的代称。佳人:美人,引申为知己、知音。青眼聊因美酒横:史载阮籍善为青白眼,“见礼俗之士,以白眼对之”,见所悦之人,“乃见青眼”。只对美酒有兴趣。晋代阮籍能作青白眼,白眼看一般世俗人,青眼看喜欢的人。青眼表示重视。聊,暂且。弄:演奏。与白鸥盟:据《列子黄帝》:“海上之人有好沤(鸥)鸟者,每旦之海上从沤鸟游,沤鸟之至者,百住而不止。其父曰:‘吾闻沤鸟皆从汝游,汝取来吾玩之。’明日之海上,沤鸟舞而不下也。”后人以与鸥鸟盟誓表示毫无机心,这里是指无利禄之心,借指归隐。

【译文】

我也是一介愚钝的书生,尽管在人生的旅途中遭遇过很多困难和不幸,却始终是痴心不改,总是尽心尽力地把为官一方的事情做好。今天结束案牍劳作之后,有幸趁着傍晚雨后初晴,登上快阁,倚着栏杆放松一下心情。举目远望,万木萧疏,天地更显得空旷辽远,而在朗朗明月下清澈的江水如同一条明净的白练伸向远方。友人远离,早已没有弄弦吹箫的兴致了,好在身边还有美酒相伴,总可以提起一点精神。想想自己为官以来坎坷的人生羁绊,还真不如找只船坐上去,吹着笛子,漂流到家乡去,在那里与白鸥结伴逍遥,那该是更好的归宿。

1.首联“痴儿了却公家事,快阁东西倚晚晴”运用了什么典故?

【答案】①前句是用《晋书傅咸传》所载夏侯济之语,“生子痴,了官事,官事未易了也。了事正坐痴,复为快耳!”表达诗人为官事所困以及了却官事之后的快意。②后句用杜甫“注目寒江倚山阁”及李商隐“万古贞魂倚暮霞”之典,表现诗人了却官事,登上快阁,尽览美景的愉悦心情。

2.“了却'二字,渲染出了诗人什么心情?

【答案】①如释重负的欢快心情。②诗人此时已厌倦了为官之事。“了却”,足见其如释重负之心,终于从案牍中得以短暂的休憩,有机会,有闲暇登上快阁“倚晚晴”,心情是多么的愉悦。

3.诗的颔联描绘出一幅什么样的画面?请简要分析。(5分)

【答案】①颔联描绘了一幅意境开阔、空旷辽远,景象苍茫、明净的暮秋景色图。(2分)②深秋时节,远远近近无数的山脉,落叶飘零,万木萧疏,天空显得特别高远广阔;朗朗明月笼罩着清澈的江水,江水映着月光,如同一道白练,皎洁明净。(3分)(意合即可)

4.“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描绘了怎样的景象?蕴含了怎样的情感?(6分)

【答案】①秋叶凋零,远山无数,天空更显辽阔;江水澄澈,月映江面,月影格外分明。②描绘出开阔、明净的深秋晚景,透露出诗人摆脱了案牍之劳后登上快阁欣赏美景的愉悦心情。 

【解析】“秋叶凋零,远山无数,天空更显辽阔”1分,“江水澄澈,月映江面,月影格外分明”1分。“开阔”“明净”各1分,“摆脱了案牍之劳”“欣赏美景的愉悦心情”各1分。意思对即可。

5.颔联“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答案】①运用了用典的表现手法。②化用了杜甫“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和谢眺“余霞散成绮,澄江净如练”的名句。③描绘出开阔、明净的深秋美景,表现了诗人了却官事之后登上快阁欣赏美景的无比愉悦心情。

6.颈联“朱弦已为佳人绝,青眼聊因美酒横”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答案】①运用了用典的表现手法。②前句用伯牙捧琴谢知音的故事。《吕氏春秋本味篇》载:“钟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慨叹知音不在,我又与谁弄琴?表达知音难觅的孤寂之情。③后句用阮籍青白眼事。史载阮籍善为青白眼,“见礼俗之士,以白眼对之,见所悦之人,乃见青眼”。感叹自己有志向,有抱负不能得以实现的寂寞与无奈。

7.“横”字有何妙处?

【答案】借用典故,“横”字准确生动,写尽诗人的无可奈何、孤独无聊。

8.尾联“万里归船弄长笛,此心吾与白鸥盟” 表明了诗人怎样的人生理想?

【答案】①弃官归隐。②自己希望能坐上归船,吹弄着悠扬的长笛,回到那遥远的故乡。和那里的白鸥结盟,过上逍遥自得的生活。③诗人感受到自己的抱负无法实现、自己的胸怀无人理解的痛苦,诗人面对澄江秋月的无限美景,弃官归隐之心油然而生,就寄托于“归船”、“白鸥”。

9.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多方面的感情,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6分)

【答案】①对公事(官场生活)的厌倦;②对大自然美好景色的热爱;③因世无知己(缺少知音)、怀才不遇而借酒浇愁的苦闷和感慨;④还有辞官还乡、回归自然过那种自由自在生活的愿望的流露。(答出其中任意三点即可)

【理解性默写】

1.诗句“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写景阔远清旷,自古推为名句,《登快阁》一诗中也有类似的诗句“  

,     ”。 

【答案】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

2.《登快阁》中借用伯牙捧琴谢知音和阮籍善为青白眼的典故,写尽诗人的无可奈何、孤独无聊的诗句是“      ,       ”。 

【答案】朱弦已为佳人绝,青眼聊因美酒横。

3.北宋诗人黄庭坚长于用典故,在《登快阁》中使用伯牙、子期、阮籍典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朱弦已为佳人绝,青眼聊因美酒横。

4.黄庭竖的《登快阁》善于运用典故表达情感,其中____________句用伯牙与钟子期的典故,隐喻世上已无知音。 

【答案】朱弦已为佳人绝,青眼聊因美酒横。

5.黄庭坚作诗善于锻炼熔造前人诗句,《登快阁》中“_______,_______”两句便化自杜甫的“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

长江滚滚来。” 

【答案】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

6.黄庭坚《登快阁》中与伯牙子期“高山流水”的故事相关的一联是“____,______。”

【答案】朱弦已为佳人绝,青眼聊因美酒横。

7.黄庭坚《登快阁》中用典抒发因世无知己、怀才不遇之感慨的一联是“_____,________”。

【答案】朱弦已为佳人绝,青眼聊因美酒横。

【课堂即学即练】

1.下列对诗中句子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联写自己痴迷于公务,乐此不疲,在完成工作之后才登阁赏景。

B.首联“倚晚晴”写出诗人趁傍晚天晴登快阁欣赏美景的轻快心情。

C.颈联以“绝弦”写自己缺少知音,而以“青眼”写自己青睐美酒。

D.尾联写自己愿意与白鸥相伴,表达了诗人对自由洒脱生活的向往。

【答案】A【解析】“痴迷于公务,乐此不疲”错。应该是对公事(官场生活)的厌倦。

2.尾联借“笛”表现愉悦的心情,下列诗句中“笛”蕴含的情感与此类似的一项是(3分)

A.上马不捉鞭,反折杨柳枝。蹀座吹长笛,愁杀行客儿。(南北朝佚名《折杨柳歌》)

B.陇头明月迥临关,陇上行人夜吹笛。关西老将不胜愁,驻马听之双泪流。(唐王维《陇头吟》)

C.寒山吹笛唤春归,迁客相看泪满衣。洞庭一夜无穷雁,不待天明尽北飞。(唐李益《春夜闻笛》)

D.来时秋雨满江楼,归日春风度客舟。回首荆南天一角,月明吹笛下扬州。(宋郑震《荆南别贾制书东归》)

【答案】D【解析】A羁旅之愁。B思家念亲之愁。C迁谪之苦。D东归之乐。

【课外拓展训练】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题。

黄庭坚字鲁直,洪州分宁人。幼警悟,读书数过辄诵。舅李常过其家,取架上书问之,无不通,常惊,以为一日千里。举进士,调叶县尉。熙宁初,举四京学官,第文为优,教授北京国子监,留守文彦博才之,留再任。苏轼尝见其诗文以为超逸绝尘独立万物之表世久无此作由是声名始震。知太和县,以平易为治。时课颁盐策①,诸县争占多数,太和独否,吏不悦,而民安之。

哲宗立,召为校书郎、《神宗实录》检讨官。逾年,迁著作佐郎,加集贤校理。《实录》成,擢起居舍人。丁母艰。庭坚性笃孝,母病弥年,昼夜视颜色,衣不解带,及亡,庐墓下,哀毁得疾几殆。服除,为秘书丞,提点明道宫兼国史编修官。绍圣初,出知宣州,改鄂州。章惇、蔡卞与其党论《实录》多诬,俾前史官分居畿邑以待问,摘千余条示之,谓为无验证。既而院吏考阅,悉有据依,所余才三十二事。庭坚书“用铁龙爪治河,有同儿戏”。至是首问焉。对曰:“庭坚时官北都,尝亲见之,真儿戏耳。”凡有问,皆直辞以对,闻者壮之。贬涪州别驾、黔州安置,言者犹以处善地为骫②法。以亲嫌,遂移戎州,庭坚泊然,不以迁谪介意。蜀士慕从之游,讲学不倦,凡经指授,下笔皆可观。

徽宗即位,起监鄂州税,签书宁国军判官,知舒州,以吏部员外郎召,皆辞不行。丐郡,得知太平州,至之九日罢,主管玉隆观。庭坚在河北与赵挺之有微隙,挺之执政,转运判官陈举承风旨,上其所作《荆南承天院记》,指为幸灾,复除名,羁管宜州。三年,徙永州,未闻命而卒,年六十一。

庭坚学问文章,天成性得,陈师道谓其诗得法杜甫,学甫而不为者。善行、草书,楷法亦自成一家。与张耒、晁补之、秦观俱游苏轼门,天下称为四学士,而庭坚于文章尤长于诗,蜀、江西君子以庭坚配轼,故称“苏、黄”。轼为侍从时,举以自代,其词有“瑰伟之文,妙绝当世,孝友之行,追配古人”之语,其重之也如此。初,游灊③皖山谷寺、石牛洞,乐其林泉之胜,因自号山谷道人云。

(选自《宋史黄庭坚传》)

注:①盐策:征收盐税的政策法令。②骫(wêi):曲,枉。

1.对下列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读书数过辄诵                  过:遍

B.以吏部员外郎召,皆辞不行      不行:不去就任

C.轼为侍从时,举以自代          举:推荐

D.孝友之行,追配古人            配:陪衬

【答案】D【解析】配:比得上。

2.下列各组加点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俾前史官分居畿邑以待问    乘彼垝垣,以望复关

B.至是首问焉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C.而庭坚于文章尤长于诗      樊哙覆其盾于地

D.因自号山谷道人云          或因寄所托

【答案】A【解析】A两个“以”都是连词,表目的;B.焉:代词,译为“他”/兼词,相当于“于之”;C.于:比较,译为“比”/地点,译为“在”;D.因:于是,因此/依,随着

3.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苏轼尝见/其诗文以为超逸绝尘/独立万物之表/世久无此作/由是声名始震

B. 苏轼尝见/其诗文以为超逸绝尘/独立万物之表世久/无此作/由是声名始震

C. 苏轼尝见其诗文/以为超逸绝尘/独立万物之表/世久无此作/由是声名始震

D. 苏轼尝见其诗文/以为超逸绝尘/独立万物之表世久/无此作/由是声名始震

【答案】C【解析】苏轼尝见其诗文,以为超逸绝尘,独立万物之表,世久无此作,由是声名始震。

4.下列对本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黄庭坚幼时就聪明过人,读书很快就能背下来,他舅舅对他检测之后惊讶不已,认为他才智出众。后来黄庭坚考中进士,他的文章才华深受文彦博、苏轼等人的赏识。

B.哲宗即位后,召黄庭坚修订《神宗实录》,他据实直书,却被章敦、蔡卞及其党羽诬陷并盘问。面对盘问,他照实回答,毫无顾忌,因此被一再贬官,但他处之泰然。

C.黄庭坚在河北时与赵挺之有些不和,赵挺之掌权后,指使陈举抓住黄庭坚所作的《荆南承天院记》中的问题来诬陷他,黄庭坚因此又被除名管制,于六十一岁时去世。

D.前三段按照时间顺序介绍了黄庭坚的生平、性格等方面,最后一段重点介绍他的文学方面的成就。该传记材料翔实,结构清晰,较为真实地展示了黄庭坚的风貌。

【答案】C【解析】该项中“指使心腹抓住《荆南承天院记》的问题”表述不当,一是《荆》文并非真有问题,二是陈举所为完全是出于迎合,谋在自已,并非赵挺之所指使。

5.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10分)

(1)及亡,庐墓下,哀毁得疾几殆。(3分)

【答案】(1)等到(母亲)去世后,(黄庭坚)造房子在墓旁守孝,哀伤到生病几乎丧命。(3分,其中“庐”1分,“殆”1分,全句1分)

(2) 凡有问,皆直辞以对,闻者壮之。(3分)

【答案】(2)凡是有所查问,他都照实回答,毫无顾忌,听到的人都称赞他胆气豪壮。(3分,其中“对”1分,“壮”1分,全句1分)

(3)以亲嫌,遂移戎州,庭坚泊然,不以迁谪介意。(4分)

【答案】(3)后来又因为亲属的嫌隙,于是改官至戍州,黄庭坚对此泰然处之,丝毫不把贬谪之事放在心上。(4分,其中“嫌”1分,“移”1分,“泊然”1分,全句1分)

【译文】

黄庭坚字鲁直,洪州分宁人。幼年即机灵聪明,读书数遍就能背诵。他舅舅李常到他家,取架上的书考问他,他没有不知道的。李常很惊讶,认为他进步神速,一日千里。后来黄庭坚考中了进士,任叶县县尉。熙宁初年参加四京学官的考试。由于应试的文章等次为最优,担任了北京国子监教授,留守文彦博认为他才学过人。留他两次担任教职。苏轼有一次看到他的诗文,以为他的诗文超凡绝尘,屹然独立于千万诗文之中,世上好久已没有这样的佳作。由此他的名声开始震动四方。黄庭坚担任太和县知县,用平易之法治理该县。当时上级下发征收盐税的政策法令,其他县都争着占多数,太和县唯独不这样,县吏们不高兴,可是该县的老百姓都喜欢。

哲宗即位后,召黄庭坚为校书郎、《神宗实录》检讨官。过了一年,改任著作佐郎,加集贤校理衔。《实录》修成后,提拔为起居舍人。遭母丧。黄庭坚性情至孝,母亲病了一年,他日夜服侍察看母亲的脸色,衣不解带,等到(母亲)去世后,(黄庭坚)造房子在墓旁守孝,哀伤到生病几乎丧命。丧服解除后,任秘书丞,提点明道宫,兼国史编修官。绍圣初年,黄庭坚出任宣州知州,又改任鄂州知州。章惇、蔡卞与其党羽认为《实录》多诬陷不实之辞,让前修史官都分别居于京城附近各处以备盘问,摘录了千余条内容宣示他们,说这些没有验证。不久,经院吏考察审阅,却都有事实根据,所剩下的只有三十二件事。黄庭坚在《实录》中写有“用铁龙爪治河,有同儿戏”的话,于是首先盘问他。黄庭坚回答道:“庭坚当时在北都做官,曾亲眼看到这件事,当时的确如同儿戏。”凡是有所查问,他都照实回答,毫无顾忌,听到的人都称赞他胆气豪壮。黄庭坚因此被贬为涪州别驾、黔州安置,攻击他的人还认为他去的是好地方,诬他枉法。后来又因为亲属的嫌隙,于是改官至戍州,黄庭坚对此泰然处之,丝毫不把贬谪之事放在心上。四川的士子都仰幕他,乐意和他亲近。他向他们讲学不倦,凡经他指点的文章都有可观之处。

徽宗即位,起用黄庭坚为监鄂州税,签书宁国军判官,舒州知州,又征召他担任吏部员外郎的官职,他都不去赴任,请求为郡官,得以任命为太平州知州,上任九天就被罢免,主管玉隆观。黄庭坚在河北时与赵挺之有些不和,赵挺之掌权后,转运判官陈举秉承他的心意,呈上黄庭坚写的《荆南承天院记》,指斥他对国家的灾祸感到庆幸,黄庭坚再一次被除名,送到宣州管制。三年后,黄庭坚流放到永州,未听到宣布命令就死了,终年六十一岁。

黄庭坚的学问文章,是天性生成的,陈师道说他的诗得法于杜甫,学杜甫而又不模仿杜甫的诗。他擅长行书、草书,楷书也自成一家。与张耒、晁补之、秦观都游学于苏轼门下,被天下称为四学士。而黄庭坚在文章方面尤其擅长诗歌,四川和江西的君子士大夫都认为黄庭坚可比苏轼,所以称他们为“苏黄”。苏轼做侍从官时,曾举荐黄庭坚代替自己,推荐词中有“瑰伟之文,妙绝当世;孝友之行,追配古人”的话,他看重黄庭坚竟到了这种地步。起初,黄庭坚游灊皖的山谷诗、石牛洞,喜欢该地方林泉的景的优美,因而给自己取别号为山谷道人。

阅读下面的两首诗,完成6~7题。

自叙

(唐)杜荀鹤

酒瓮琴书伴病身,熟谙时事乐于贫。

宁为宇宙闲吟客,怕作乾坤窃禄人。

诗旨未能忘救物,世情奈值不容真。

平生肺腑无言处,白发吾唐一逸人。

登快阁

(宋)黄庭坚

痴儿了却公家事,快阁东西倚晚晴。

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

朱弦已为佳人绝,青眼聊因美酒横。

万里归船弄长笛,此心吾与白鸥盟。

6.下列对这两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杜诗首联写出诗人贫寒孤独却以苦为乐的生活态度,也表达出对闲逸生活的追求。

B.杜诗颔联写出了诗人的人生选择:做天地间的隐逸诗人,不做人世间的庸俗官吏。

C.杜诗颈联写出了诗人虽然有济世报国的理想,但是不为黑暗社会所容的无奈现状。

D.黄诗颔联描绘了一幅高远壮阔、空明澄澈的秋景图,充分展现了诗人的胸襟怀抱。

【答案】A【解析】“对闲逸生活的追求”无中生有,首联概述诗人的境遇和乐于贫处世态度,借以泻愁的酒瓮,借以抒愤、寄情的琴和书,可见诗人是十分贫寒、孤独的。

7.两首诗的尾联表达的情感有哪些相同之处?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答案】①隐逸之情。杜诗中“吾唐”偌大,诗人甘愿遁身世外,做一“逸人”;黄诗中诗人“归船”“弄长笛”暗含归隐之意。②孤独无奈之情。杜诗的“无言处”写出诗人内心痛苦却无处诉说的孤独无奈;黄诗用“与白鸥盟”写出世无知己的孤独无奈。

【译文】

自叙

酒瓮琴书终日与日渐衰病的身体相伴,虽然我熟知世道人情但也乐于孤寂清贫。

我宁愿安守穷困,做一个天地之间的诗者,决不投身官场,成为世间利禄之人。

吟诗作赋时不忘济世救物,可叹的是,世道黑暗,人情深险,不能容忍正直本真。

平生肺腑之言无处诉说,如今老矣,苍颜白发,只能遁身世处,做一个隐逸之人。

登快阁

我并非大器,只会敷衍官事,忙碌了一天了,趁着傍晚雨后初晴,登上快阁来放松一下心情。举目远望,时至初冬,万木萧条,天地更显得阔大。而在朗朗明月下澄江如练分明地向远处流去。友人远离,早已没有弄弦吹箫的兴致了,只有见到美酒,眼中才流露出喜色。想想人生羁绊、为官蹭蹬,还真不如找只船坐上去吹着笛子,漂流到家乡去,在那里与白鸥做伴逍遥自在难道不是更好的归宿。

【《登快阁》赏析】

“痴儿了却公家事,快阁东西倚晚晴”,意思是终于解脱了“案牍之劳形”,快到外面快阁上轻松一下吧!诗人开门见山就流露了此时已厌倦了为官之事。“了却”,足见期如释重负之心,终于从案牍中得以短暂的休憩,有机会,有闲暇登上快阁“倚晚晴”,心情是多么的愉悦。至此,“痴儿”似是对自己以往的漫漫人生痴心不改有所感悟,觉得为官太累了,应该放松一下沉重孤寂的心情。不仅如此,“倚晚晴”三字,还为下句的描写,作了渲染、铺垫和引领,“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写的是诗人“倚晚晴”所见。远望起伏连绵的秋山,树叶已落尽了,浩瀚的天空此时也显得更加空旷辽远,澄净如玉的江水在快阁亭下淙淙流向远方,一弯新月,映照在江水中,显得更加空明澄澈。这是诗人宽广、清澈胸怀的真实写照。读这样的诗句,不禁使人想起杜甫“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的感伤与“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的豁然境界。

  “朱弦已为佳人绝,青眼聊因美酒横”二句,不仅对仗工整,而且巧用典故,前句用伯牙捧琴谢知音的故事,后句用阮籍青白眼之故事书己之情。诗人的意思是说,知音不在,我又与谁弄琴?只好小酌美酒,聊以解忧了。这是写诗人“倚晚晴”所感,感身边无朋友,无知己;感自己有志向,有抱负不能得以实现。另外,一个“聊”字,一个“横”字,又流露了诗人无以言表的孤独、寂寞和无奈。

  结句“万里归船弄长笛,此心吾以白鸥盟”写的是诗人的联想与想象,也是诗人想要的归宿,意思是说自己希望能坐上归船,伴着悠扬的笛声,回到那遥远的故乡,和那里的白鸥结盟,过上逍遥自得的生活。从全诗的结构看,这一联既照映了开头,也是登阁“倚晚晴”所见所感的顺理成章的结果。诗作从首联“痴儿了却官家事”说起,就流露了对官场生涯的厌倦和对登快阁欣赏自然景色的渴望;然后在颔联渐入佳境,诗人陶醉在千山落木,澄江月明的美景之中,与起首处同“公家事”之“了却”形成了鲜明的对照;在颈联处诗人以巧妙地使用典故预示自己在良辰美景中,内心的孤独、寂寞与忧烦,然而,解脱的出路何在呢?自然引出结句的联想和想象:只有乘上归舟,吹着“长笛”,回到遥远的故乡,过上白鸥一样逍遥自得的生活。

  诗作遣词凝练,意韵隽永,节奏如行云流水,特别是“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历来被誉为千古传颂之佳句。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会员中心
上传资料 资料求助
 站内搜索

   

 栏目推荐
  中考历届试卷
  高考历届试卷
  初中题库
  高中题库
 相关资料
《登快阁》pptx课件(15页)
《登快阁》教学设计6
《登快阁》教案5
《登快阁》同步练习
《登快阁》导学案
《登快阁》教学设计4
《登快阁》ppt课件(19页)
《登快阁》教案3
《登快阁》教学设计2
《登快阁》pptx课件(19页)
《登快阁》pptx课件(5页)
《登快阁》ppt课件(26页)2
《登快阁》ppt课件(25页)
《登快阁》ppt课件(24页)
《登快阁》ppt课件(28页)
《登快阁》ppt课件(26页)
黄庭坚《登快阁》理解性默写
《登快阁》阅读练习及答案(二)
黄庭坚《登快阁》阅读练习及答案
黄庭坚《登快阁》翻译及赏析
黄庭坚《登快阁》原文和译文
《登快阁》mp3音频朗读
《登快阁》ppt课件3
《登快阁》教案1
《登快阁》ppt课件2
黄庭坚《登快阁》赏析
《登快阁》ppt课件1
语文版《诗六首》(书湖阴先生壁、登快阁、书愤、登金陵雨花台望大江、论诗、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教案1
《登快阁》简析

   版权所有 我爱语文网   浙ICP备05019169号-2   公安备案号 :330381023305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