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字典 | 成语词典 | 诗词大全 | 文言文翻译 | 小学语文 | 本站手机版

  您的位置教案下载 >>小学教案 >>六年级下 >>
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作文《家乡的风俗》优秀范文(6篇)
作者:   上传者:tomacc  日期:23-03-07


【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作文:家乡的风俗】


糍 粑
肇庆高新区实验小学六(3)班 宋斌斌
 
糍粑是我家乡广东河源年年都会做的美食。它带来的甜腻、松软的口感,让人们欲罢不能,使之成为年夜饭里大家耳熟能详的一种美食。
    过年那天下午,我和妈妈正在厨房里准备材料做糍粑。做糍粑,要有原料,原料就糯米,我和妈妈取来糯米,把它放在凉水里浸泡,在浸泡的这段时间,我脑袋里突然冒出了一个问题,我问妈妈:“糍粑是怎么来的啊?”妈妈笑着说了一个故事。
    相传在春秋战国时期,楚国的臣子伍子胥为报父仇投奔了吴国,想从吴国借兵讨伐楚国。他在吴国帮助吴王阖闾坐稳了江山,成了吴国的大功臣,越国的勾践趁机举兵伐吴,将吴国团团围住。当时正值年关,天寒地冻,城内民众断食,饿殍遍野,国家和人民遭到危难。
    在这样危机的时刻,人们想起了伍子胥生前的嘱咐,便暗中拆城墙挖地,人们发现,地基都是用熟糯米制成的。原来是伍子胥在建城时将大批糯米蒸熟,压成砖块放凉后,作为城墙下的备荒粮。
人们因此度过难关。后来人们为了纪念伍子胥,每年年底,就用糯米制成如今的“糍粑”,用来祭奠伍子胥。
听完故事后,我恍然大悟,原来人们嘴里甜蜜的糍粑是这么来的。故事讲完,糯米也泡的差不多了,接着就是把它蒸熟了。妈妈把糯米倒进碗里,再把碗放进蒸锅里蒸,我看着蒸锅不断地冒气,不断的发出“哔――”的声音,我的口水也哗哗地流下来,我时不时问妈妈:“好了吗?好了吗?“快啦!不要着急!”过了好一会儿,锅里的糯米终于蒸好了。
妈妈从锅里取出糯米,我和妈妈一起把糯米搓圆,这时的糍粑就做好了,不过为了口感,妈妈还要把糯米团裹一层黄豆粉,再淋上红糖水,这时的我再也忍不住了,直接拿了一个吃下去,顿时嘴就被甜味包围,糍粑不愧是家乡的美食啊!
糍粑是我家乡河源的传统美食,他带来的美味让人们铭记在心,我开始盼望下一个新年的到来。

上 坟
肇庆高新区实验小学六(3)班刘亚宸
 
古语有云:“每逢佳节倍思亲”。过年可是一大佳节,必然更想念已逝亲人;于是,人们开始过年上坟,向已逝亲人报喜——然后慢慢形成习俗“上年坟”。
这种祭祖活动,女性不能去,因为只有族谱上的人才能去——而族谱上就是不记女性——为什么呢?老一辈的规矩了。而妇女和女孩就忙活上坟用的饭菜酒肉和碗筷——光忙活就一上午。
男人和男孩子将冥币和饭菜带着,再买几响爆竹,到了地方后在坟前长篇演讲,讲完停顿一下,把一杯杯酒摆在坟前,再把五菜五饭整齐的摆在酒的前面,然后端起其中一杯酒,再长篇演讲一次,把酒洒在坟前,之后搬出冥币点燃,边烧边洒酒,边烧边将肉菜夹进火堆,最后再来一次演讲。
最后,点燃爆竹——上坟的人多,这一幕非常壮观,爆炸声足以至聋——爆竹燃后,对着坟磕三头,以示尊重——然后收拾收拾就走了。
这个习俗在我们老家(江苏连云港市)由来已久,为的就是让祖宗保佑之类的意义。

家乡的灯酒节
肇庆高新区实验小学六(3)班郭子轩
 
俗话说, 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在我们家乡——鼎湖永安大社村,也有特别的习俗。
只要家里有男孩而且还是长子的家庭,当孩子大了后,可以和另外也有这样的家庭约好一起出灯酒。那什么是出灯酒呢?请听我娓娓道来。
出灯酒,时间要在大年初一。首先先贴个请帖,邀请大家前来捧场,然后在大年三十的凌晨十二点,出灯酒的家庭要向自己的同房亲人的屋子里的神台上挂灯。灯有讲究,灯上必须有生姜和大红包绑在一起。生姜寓意着“多子多福”,大红包寓意着“大吉大利”。
大年初一到了,村里敲锣打鼓,人们舞着狮走到社堂。而出灯酒的那些家庭则会叫一些身强力壮的男人来抬一壶三十斤的酒、大盆的酸萝卜和一些花生。这酒也有讲究,必须是婆婆买来的酒。大家一边听出灯酒的家庭讲孩子的故事,一边喝酒吃酸萝卜。男人们举杯畅饮,甚至一些贪杯的人还会喝的烂醉如泥。女人们边吃萝卜,还会拿杯子装酒回家给家人喝。大家吃着笑着,还有舞狮在旁边助兴,别提有多高兴了!
大家吃饱喝足后,各自回家。但总有一些还没有男丁的家庭去“偷灯”,就是将灯上系着的红包和生姜,寓意“添丁发财”!
到了正月十六,出灯酒的家庭还会在这天“圆灯”,他们会邀请亲朋好友来吃饭,吃完饭后,灯酒节才算正式结束。
这就是我们家乡的灯酒节,灯酒节非常有趣,我喜欢灯酒节。
 

家乡的灯城会
肇庆高新区实验小学六(3)班陈豫瑄
 
“离家三里远,别是一乡风。”我们的祖国辽阔民族众多,每个地方都有各个的民族特色。我的家乡,江西也有一个保留至今的风俗——石城灯会。
石城灯会是江西赣州石城县早在南宋就有的活动。因为老家的方言发音中“灯”和“丁”这两个字发音相同,而“丁”字有寓意丁口繁盛丁财两旺,所以等会有这些寄义。石城灯会还有几个特点特点?一灯彩品种多石城灯会要比普通灯会的灯彩品种多一些,如马灯,茶蓝灯,龙灯,莲花灯等。特点二:灯彩的制作。这些花灯可真是栩栩如生啊!那龙的头好像会转似的,像一只真龙威风凛凛地站在石头上;特点三:不仅仅有灯还有歌舞表演。那一位位舞者跳的,可真是优美,如同从彩灯中冒出来的仙子,而那婉转的歌声好似是灯儿唱出的。这些优美的舞蹈和动听的歌声,在与那灯火珊阑的美景相结合,真是为灯会多添了上了一笔恰到好处的点缀。
石城灯会那繁盛的场景,我久久不能忘怀的。最让我难以忘怀还是那灯彩表演时的场景,在灯彩表演时,龙灯狮灯,动作粗旷,豪放;菜篮灯一类轻盈,活泼,滑稽,火辣,诙谐,灵活。石城灯会表演所用音乐多为石城特有的民间打击乐曲调,多以石城地方歌曲和赣南采茶戏音乐旋律,节奏明快,悠扬悦耳。活动现场也是很热闹的,人群的欢呼声、鼓掌,声响成一片,我的弟弟也不停的拍手叫好那是一个不亦乐乎。
石城灯会无论是做工、模型、音乐、舞蹈都是充分的表现了老祖宗们的智慧与文化手艺的高超。他在人民群众中盛开,世代相传。石城人民那传统工艺技能的高超,与他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都是值得我们学习的我也在这向一盏花灯许下我的心愿种子:希望这种文化艺术能传承下去越来越好,而我们的武汉也要加油,最后希望我好好学习,我希望我这愿望总能盛开出美丽的花儿和结出一个令人快乐的果实。
 

家乡的煎堆
肇庆高新区实验小学 六(3)班袁乐怡
 
说起“风俗”这一词,相信大家都很熟悉吧!在你的家乡也一定有许多有趣的风俗吧,在我的家乡——怀集县永固镇,那也有许多有趣的风俗,但是我最喜欢的风俗是——做煎堆。
每逢除夕节,我的家乡就会做一次好吃的煎堆,做好的煎堆会拿去送礼,以此表示贺年。至于为什么有“煎堆”这道食品,也是有一个历史的。
 “煎堆”又名“碌堆”,相传煎堆是一种年宵食品,始志于明代。其实在唐朝时,长安已经有碌堆这种宫廷食品,唐初诗人王梵志有诗“贪他油煎鎚,爱若菠萝蜜。”之后有不少中原人南迁,带着煎堆来到南方,成为两广的小吃。
在除夕的早上,家家户户就开始忙起来了,我家也不例外。我看见奶奶和妈妈只准备了三种材料,有白糖、糯米粉、白芝麻、我想,只用这么少材料,肯定很简单,我也要做。我看着奶奶和妈妈熟练地和面的样子,我也动起手来和面,嘻嘻,真好玩。
奶奶说,先把白芝麻和糯米粉和在一起后,就搓成圆形。我也抠了一块糯米团,先搓一搓,再左抛一下,右抛一下,这样就会更圆。
搓完后,就到炸的环节了,奶奶让我先把大锅给洗干净,洗好后,妈妈就在锅里倒入了油,油温五成热后,就把刚刚搓好的圆形芝麻糯米团倒进去,然后再加白糖。过了一会儿,锅中就响起了“噼噼啪啪”的声音,那些油都溅到我了,可真烫。又过了一段时间,妈妈用漏勺把它们翻来翻去。等所有的原团都变成金黄金黄的,一根牙签戳下去是空心的时候,就代表它已经变成煎堆了。
一捞起来,嗯,真香,尝一口,软软的,甜甜的,可好吃了。
煎堆,就是我们家乡过春节的必备食品,哈哈,身为吃货的我,当然是最喜欢这个风俗了。过年送礼,是一个很好的选择,既不失礼,又能真诚地表达出心意。这就是我们家乡舌尖上的风俗。
 

梅州的春节
肇庆高新区实验小学六(3)班黎芯华
 
俗话说得好: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不同的地方,过年的风俗都不一样。深圳过年喜欢办花市,广州过年喜欢吃饺子,北京过年喜欢逛庙会……而我的家乡——梅州,会是怎样的春节呢?
腊月二十四,每家每户都得开始大扫除。扫地,拖地,擦桌子,扫墙壁,忙乱的一天就开始了。这一天,没有多少人在大街上走动,所有人都在家里把自己的家收拾的一尘不染。为什么童谣总唱“二十四,扫房子”?原来啊,这有一个有趣的故事:传说人的身上都附有一个三尸神,每年的年三十他都会给玉皇大帝打小报告,说人间的坏事,因此,玉皇大帝就让三尸神在不好的人家门前写上罪行,而罪行就靠蜘蛛网,灰尘来代表,为了夺得人间,三尸神故意在每一家门前都写上罪行。这一切,又被灶君看在了眼里,从送灶之日起,在除夕前家家就把屋里屋外打扫干净,等王灵官下凡检查时,发现家家都干干净净,而玉皇大帝也知道了三尸神冤枉好人就将三尸神打进牢里。灶君也得到了人们的尊重。
二十五这天,菜市场早早有许多小贩在门口卖黄豆。因为这一天要磨豆腐,人们一般买泡好的黄豆,因为如果是没泡的黄豆回家,再来泡就不够时间了。把泡好的黄豆放进打磨机里打磨,打磨的时间越长,豆腐吃起来更香。打磨后,用纱布用把豆浆和豆腐渣分开,把没有渣的豆浆大火熬煮,直到滚出泡泡,再用小火继续熬五分钟后冷却,用纱布把水倒出来一些后,加入米醋搅拌一下,用纱布盖住静置一个小时就大功告成了。辛辛苦苦做的豆腐却只想在大年初一熬一锅青菜豆腐汤,寓意着新的一年能为人清白。受人尊重。
二十六和二十七,大多数人都宰鸡宰鸭。二十八开始,就得挂上红彤彤的灯笼,每家每户都会挂,一挂就得成双,左边一个,右边一个。一到晚上6点来钟就会打开灯笼的灯,晚上,大街上人山人海,都是来赏灯的,一路都是灯笼。大街是红的,我们小孩最爱晚上逛大街了,大人也如此,唯一不同的是大人为了赏灯,而我们为了比灯。
大年初一本以为是最热闹的一天,但那一天街上并没有人,却有着香香的饭菜味,让人闻了垂涎三尺,那是因为大家都在家里吃团圆饭呢!
时间眨眼而过,我们上学的上学,上班的上班,梅州这个地方也过完了忙乱的时期,回到了悠闲的生活。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会员中心
上传资料 资料求助
 站内搜索

   

 栏目推荐
  中考历届试卷
  高考历届试卷
  初中题库
  高中题库
 相关资料
习作《家乡的风俗》写作指导
习作《家乡的风俗》教学反思
习作《家乡的风俗》同步练习
习作《家乡的风俗》优秀范文(10篇)
习作《家乡的风俗》教案3
习作《家乡的风俗》教学设计2
习作《家乡的风俗》pptx课件(16页)
习作《家乡的风俗》课文原文阅读
习作《家乡的风俗》ppt课件2
习作《家乡的风俗》ppt课件1
习作《家乡的风俗》教案1

   版权所有 我爱语文网   浙ICP备05019169号-2   公安备案号 :330381023305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