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字典 | 成语词典 | 诗词大全 | 文言文翻译 | 小学语文 | 本站手机版

  您的位置试卷下载 >>高考试题 >>高考名著复习 >>
2023年高考复习:文化常识专练
作者:   上传者:tomacc  日期:23-03-23


一、基础知识
1、下列对相关古代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古代男子成人,不便直呼其名,故取字,字和名有意义上的联系。号,又称别号、表号。一般用于自称,以显示某种志趣或抒发某种情感,对人称号也是一种尊敬。
B.古代城墙有内外之分,里边的一道为“城”,外边的一道为“郭”。《登泰山记》“望晚日照城郭”一句中,“城郭”指城市。
C.古文中说地理位置常用“阴”“阳”,表示与山水的位置关系。山北水南为阳,例如:湖南省的“衡阳”就地处南岳衡山之北,河南省的河阳则地处黄河南岸。
D.二十八星宿是中国古代天文学家为观测日、月、五星运行而划分的二十八个星区,用来说明日、月、五星运行所到的位置。如“徘徊于斗牛之间”中的“斗牛”指斗宿和牛宿,都是星宿名。
2、下列有关文化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九州,古时天下分九州,即充州、冀州、青州、徐州、豫州、荆州、杭州、梁州、雍州。秦居雍州,后“九州”成为中国的别称。
B.黔首,战国时期和秦朝对百姓的称呼,与“氓隶之人”“迁徙之徒”意思相同,都指百姓。
C.少牢:羊、猪各一头。古代祭祀所用牺牲,行祭前需先饲养于牢,故“牢”指祭祀用的牲畜。根据牺牲搭配的种类不同而有太牢、少牢之分。天子祭祀社稷用太牢,诸侯祭祀用少牢。
D.战国四公子,是指齐国的孟尝君、赵国的春申君、楚国的平原君、魏国的信陵君,他们都出身贵族,以招揽宾客著称。
3、下列句子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陶朱”就是春秋时的范蠡,他自称“陶朱公”,因善于经营生意而致富,所以后人常以“陶朱”为富人的代称。
B.“山东”作为一个地理区域的名称,最早始于战国时期,当时秦人称崤山、函谷关以东的地区为“山东”,秦以外其他六国都在山东。
C.“八州”指兖州、冀州、青州、徐州、豫州、荆州、扬州、梁州。古时天下分九州,秦居凉州,六国分居其他八州。
D.“七庙”指天子的宗庙,我国的宗庙制度是儒教祖先崇拜的产物,天子七庙,诸侯五庙,大夫三庙,士一庙,庶人不准设庙。
4、下列对文中有关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二周:在东周王朝最后在位的周赧王时,东西周分治。西周都巩,东周则都于河南东部旧王城,史称“东西二周”。
B.陶朱:即春秋时期越国的范蠡。他帮助越王勾践灭吴后,离开越国到陶(今山东定陶西北),自称“陶朱公”。他因善于做生意而致富,所以后人常以“陶朱”为富人的代称。
C.八州:兖州、冀州、青州、徐州、豫州、荆州、扬州、梁州。古时天下分九州,秦居雍州,六国分居其他八州。
D.连衡:也作“连横”,秦国采用的一种离间六国的策略,使它们各自同秦国联合,从而各个击破。
5、下列有关文化常识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行是我国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可配乐歌唱。“长歌行”“短歌行”都是汉乐府中的曲调名称,根据歌词音节长短进行划分。
B.年号是中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汉武帝即位后首创年号。以后每个朝代的每一个新君即位,一般要改变年号,叫做改元。
C.我国古代诗歌几经发展演变,人们将唐以前 诗称为古体诗,唐以后的诗称为格律诗或近体诗。
D.青衫,黑色单衣,唐代官职低的人服色为青。后人用“司马青衫”形容悲伤凄切的情感。青衿,借指学子。
6、下列对相关文化常识的解说,有误的一项是(   )
A.五经:指《诗》《书》《礼》《易》《春秋》五部经书。六艺:指礼、乐射、御、书、数六种学问和技能。
B.孝廉:汉朝由地方官(太守)向中央举荐各色人等任以官职,被举荐的人称为“孝廉”。
C.豪右:豪族大户。秦汉时,豪族住在城市的右边,故称“豪右”。
D.乞骸骨:封建社会,大臣年老了请求辞职为“乞骸骨”,意思是请求赐还自己的身体,回家乡去。
7、下列对课文相关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五经”指《诗》《书》《礼》《乐》《春秋》五部经书,“六艺”指礼、乐、射、御、书、数六种学问和技能。
B.孝廉,汉朝由地方官(太守)向中央举荐品行端正的人任以官职,被举荐的人称为“孝廉”。
C.“太学”是指古代设在京城的全国最高学府,古代学校的名称还有“庠”“序”等。
D.封建社会,大臣年老了请求辞职为“乞骸骨”,意思是请求赐还自己的身体,回家乡去。
8、下列对课文中相关古代文化知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召有司案图”中的“有司”是官吏的通称。古代设官分职,各有专司,所以称官吏为“有司”。
B.“九宾”是古代外交上最隆重的礼节,指由傧者九人依次传呼接引宾客上殿。
C.我国古代纪年法主要有四种:王公即位年次纪年法、年号纪年法、干支纪年法、年号干支兼用法。文中“赵惠文王十六年,廉颇为赵将”采用的是年号纪年法。
D.“斋戒”是古代的一种礼仪,古人在祭祀或行大礼等严肃庄重的场合前沐浴更衣、洁身清心,以示虔诚。
9、下列对文化常识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阡陌:农田地里的小道和灌溉渠道,南北走向为“阡”,东西走向为“陌”。出自晋代陶渊明的《桃花源记》。
B.山东:指太行山以东。作为一个地理区域的名称,最早始于战国时期,当时秦人称太行山、函谷关以东的地区为“山东”,为一个地域性的泛称。
C.万乘:指万辆兵车。周代制度规定,天子地方千里,能出兵车万乘,因以“万乘”指天子、帝王。
D.七庙:本指四亲(高祖、曾祖、祖、父)庙、二桃(高祖的父和祖父)庙和始祖庙。后泛指天子的宗庙。
10、下列对古代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连衡:“连横”,秦国采用离间之计,使六国各自同秦国联合,从而各个击破的策略。后来也用连衡比喻结盟。
B.汉中:位于陕西省,古称梁州、南郑、天汉等,是汉王朝的发祥地、长江第一大支流汉江的源头,有“汉家发祥地,中华聚宝盆”的美誉。
C.郡:古代的行政区域名。春秋以前,县大于郡;战国以后,郡大于县;秦统一天下后,全国设三十六郡。
D.阡陌:田间小路。南北方向叫“陌”,东西方向叫“阡”。
11、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丁内艰”即“丁父忧”,遭逢父亲去世。古时子女遭逢父母去世,为官者要辞去官职,守丧三年。
B.“解褐”指脱去粗布衣服。比喻入仕为官,也称“服除”。“褐”是古时贫贱或地位低下的人穿的衣服。
C.古时常用特定的词语表示日期,如“望”是农历每月十五日,“晦”是农历每月三十日,“朔”是农历每月初
D.我国古代的纪年法有王公年次纪年法、干支纪年法、年号纪年法和年号干支兼用纪年法.如“赵惠文王十六年”即为王公年次纪年法。
12、下列选项关于文化常识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古代王侯对自己的谦称有孤、寡人、不谷、陛下等。
B.谥号是古代帝王、诸侯、高官大臣等死后,朝廷根据他们的生平行为给予的一种褒扬性的称呼。
C.古代人的名和字一般在意义上存在一定联系,意义相近或相反,如韩愈,字退之,名和字的意义就是相近的。
D.三省六部制中三省的职能分别是:中书省,负责决策政令;尚书省,负责执行政令;门下省,负责审核政令。
13、下列关于古代文化常识的叙述,有误的一项是(   )
A.莼鲈之思:晋朝人张翰在秋天西风起时,想到家乡莼菜羹和鲈鱼脍的美味,便马上辞官回乡。后来的文人将思念家乡、弃官归隐称为莼鲈之思。
B.孝廉:汉朝由地方官(太守)向中央举荐品行端正的人任以官职,被推举的人称为“孝廉”。明清时“孝廉”也是对举人的雅称。
C.公车:“公车特征拜郎中”中“公车”是汉代官署名,因汉代常用公家车马接送应举的人。后也指举人进京应试。
D.六艺:《张衡传》中“通五经,贯六艺”中的“六艺”指“礼、乐、射、御、书、数”六种学问和技能。《师说》中“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中的“六艺”与之所指相同。
14、下列关于古代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论语》是孔子及其弟子的语录文集,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和教育原则等,与《大学》《诗经》《孟子》合称“四书”。
B.《礼记》主要记载了先秦的礼制,体现了儒家的哲学、教育、政治、美学思想。
C.孟子,名轲,战国时期邹国人,有“亚圣”之称。他继承并发扬了孔子的思想,主张“仁政”“民贵君轻”等。
D.“六艺”的说法有两种:一种是西周学校教育内容,包括礼、乐、射、御、书、数;一种是将“六艺”解释为“六经”,即《易经》《尚书》《诗经》《礼记》《乐经》《春秋》。
15、下列对课文中相关古代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侍郎,是古代官名。隋唐以后,中书、门下及尚书省所属各部皆以侍郎为长官之副。韩愈曾任刑部侍郎、礼部侍郎等职。
B.在古代,对一些以技艺为职业的人,称呼时常在其名前面加一个表示他的职业的字眼,让人一看就知道这人的职业身份。如《庖丁解牛》中的“庖丁”,“丁”是名,“庖”是厨师,表明职业。文中的“师襄”,“师”意为乐师,表明职业。
C.“士大夫”是古代中国对社会上具有一定声望、地位的知识分子的统称。
D.“六艺”指《诗》《书》《礼》《易》《乐》《春秋》六种经书,也可指礼、乐、射、御、书、数这六种技艺。“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中的“六艺”即指前者。
16、下列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舆,象形字,车的周围有四只手,形成合力造车的样子。多指车厢,一车中装载东西的部分,后泛指车。
B.句读,指断开句子的知识。一句话中间的短暂停顿为句,一句话后面的停顿为读。
C.巫医,古代巫和医不分。巫的职业以占卜、祝祷等为主,也为人治病。
D.《师说》中“六艺经传”的“六艺”,指《诗》《书》《礼》《乐》《易》《春秋》六种经书。
17、下列各项对文学文化常识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   )
A.“五音”,即我国古代五声音阶中的宫商角徵羽五个音级,《荆轲刺秦王》中的“变徵之声”是角徵二音之间接近徵音的声音,声调悲壮。。
B.“退避三舍”这个成语源自《左传》“晋楚治兵,源于中原,其辟君三舍”,舍,古代行军计程以十五里为一舍,主动退让四十五里,比喻退让和回避,避免冲突。
C.陛下是指宫殿中立有护卫的台阶下,因群臣不可直呼帝王,于是借用为对帝王的尊称。
D.郎中,战国时为宫廷近侍,自唐至清成为尚书、侍郎以下的高级官员,分掌各司事务。宋代以来,南方方言也尊称医生为郎中。
18、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江州司马青衫湿”中的“司马”是州刺史的副职,此句用比喻的手法写出了作者悲伤、凄切的情感。
B.“骐骥”是骏马的别称,马的别称还有:白驹、飞黄、骥、骊、骝等。
C.“君子”是古代统治者和一般贵族男子的通称,也指有道德的人。
D.“跬步”,古代称跨出一脚为“跬”,跨出两脚为“步”,也被用于形容极近的距离、数量极少等。
19、下列关于古代文化常识的解说,错误的一项是(   )
A.干支纪年法,是中国历法上自古以来一直使用的纪年方法,干支是天干和地支的总称,把干支按顺序相配正好六十组为一周,周而复始,循环记录。
B.月相纪日法,指用“朔”“胐”“望”“既望”“晦”等表示月相的特称来纪日。每月第一天叫朔,每月初三叫胐,月中叫望,望日的次日叫既望,每月最后一天叫晦。
C.我国古代为了观测天象,把天空中可见的星分成二十八组,称为“二十八宿”。“徘徊于斗牛之间”中的“斗牛”指斗宿和牛宿,都是星宿名。
D.古人幼时命名,成年取字,字用于上对下、长对少的称呼。如曹孟德,即曹操,“孟德”是他的字。
20、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孟子,名轲,字子舆,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与孔子并称“孔孟”。最早提出“民贵君轻”的思想。后人尊称他为“至圣”。
B.八佾:佾,“行列”的意思。古时一佾8人,八佾就是64人,《周礼》规定,只有周天子才可以使用八佾,诸侯为六佾,卿大夫为四佾,士用二佾。
C.《礼记》成书于汉代,其内容主要写先秦的礼制,体现了先秦儒家的哲学思想、教育思想、政治思想、美学思想,是研究先秦社会的重要资料。
D.“子”,是古代对成年男子的尊称,一般称老师或有德、有学问的人,是社会上公信力较高的人,如孔子、老子、荀子、孟子等。



图片
参考答案
图片


1、答案:C
解析:山南水北为阳,湖南省的“衡阳”地处南岳衡山之南,河南省的河阳则地处黄河北岸。
2、答案:C
解析:A.“杭州”错,应为“扬州”。B.“迁徙之徒”不是指百姓,而是指被征发戍守边关的人。C.正确。D.春申君是楚国的,平原君是赵国的。故选C。
3、答案:C
解析:C.秦居雍州。
4、答案:A
解析:A.西周都于河南东部旧王城,东周都于巩。
5、答案:C
解析:A.正确。B.正确。C.近体诗是与古体诗相对而言的一种诗歌体裁,不能按照时间先后划分。D.正确。故选:C。
6、答案:B
解析:B.“孝廉:汉朝由地方官(太守)向中央举荐各色人等任以官职”策,举荐的不是“各色人等”,而是“品行端正的人”。故选B。
7、答案:A
解析:A.错误。四书五经是四书和五经的合称,是中国儒家经典的书籍。四书指的是《论语》、《孟子》、《大学》和《中庸》;而五经指的是《诗经》、《尚书》、《礼记》、《周易》和《春秋》,简称为“诗、书、礼、易、春秋”。故选A。
8、答案:C
解析:C.“赵惠文王十六年,廉颇为赵将”采用的是:王公即位年次纪年法。
9、答案:B
解析:山东是指崤山以东。
10、答案:D
解析:D.南北方向叫“阡”,东西方向叫“陌”。故选D。
11、答案:D
12、答案:D
13、答案:D
解析:《师说》中的“六艺”指《易》《书》《诗》《礼》《乐》《春秋》六经。
14、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的能力。A项,“与《大学》《诗经》《孟子》合称‘四书’”错。《论语》与《大学》《中庸》《孟子》合称“四书”。
15、答案:C
解析:C.对“士大夫”的解说错误。“士大夫”不 仅指有声望、地位的知识分子,还指官吏。故选:C。
16、答案:B
解析:B.“一句话中间的短暂停顿为句,一句话后面的停顿为读”错误。文章中语意已尽的地方为“句”,语意未尽须停顿的地方为“读”。故选B。
17、答案:B
解析:B.舍,古代行军计程以三十里为一舍,主动退让九十里。
18、答案:A
解析:A项,是借代,不是比喻。
19、答案:D
解析:“字用于上对下、长对少的称呼”错。古人成年取字,字是为了便于他人称呼,对平辈或尊辈称字是出于礼貌和尊敬。
20、答案:A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会员中心
上传资料 资料求助
 站内搜索

   

 栏目推荐
  中考历届试卷
  高考历届试卷
  初中题库
  高中题库
 相关资料
高中古文化常识集锦及专题练习
高中必修教材古代文化知识清单
2023年北京市十区高三一模名著阅读汇编
高考语文必备知识古代文化常识之科举制度训练
2022年全国各地高考语文试卷分类汇编:名著阅读
高考复习:中国古代文化常识170题
2023届新高考文化常识专项训练
数字有关的文学常识(100题)
2022年北京市各区高三二模名著阅读汇编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判断题——六大类148道
高中名著导读
2022年北京各区高三一模名著阅读汇编
高考复习:古代文化常识之常见错误
2022年上海市高三一模《红楼梦》题型汇编
2022届高考一轮复习文化常识竞赛题
2022届高考模拟最新试题汇编:古代文化常识
2021年全国各地高考语文试卷分类汇编:名著阅读
2021年北京市各区高三二模试题分类名著阅读汇编
2021年北京各区高三一模试题分类汇编名著阅读
2021年北京各区高三二模语文《红楼梦》阅读汇编
2020年北京市高二(下)学期期末语文名著《红楼梦》、《论语》汇编
2021届新高考各地高三试题文言文文化常识汇编
读书知识竞赛试题150题(高考文常必备)
2021届高考复习:古代文学常识复习填空练习
《平凡的世界》知识点梳理
古代文化判断题100练
高考名著阅读《红楼梦》知识点汇编
高考名著阅读简答题汇编
高考名著《红楼梦》复习ppt课件
历年高考试题分类汇编:名著阅读(2017-2019年)
高考语文专题复习---中国古代文学常识(作家作品)教案
2018年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专题:文学、文化常识
高考历届古文化常识真题探究
2018年高考文化常识终极预测50题
古代文化常识判断题(100道)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课本文学常识梳理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选择题及解析集锦
高考复习:文化常识(含例题)
2018年高考复习系列--专题:文化与文学常识
历年高考试题分类汇编:文学与文化常识(2015-2017年)
高三名著阅读主要答题方法归纳总结
高考古代文化常识测试50题
2017届高考古代文化常识汇总(45页)
高考复习备考文化常识100题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做一个有文化的中国人ppt课件

   版权所有 我爱语文网   浙ICP备05019169号-2   公安备案号 :330381023305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