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字典 | 成语词典 | 诗词大全 | 文言文翻译 | 小学语文 | 本站手机版

  您的位置教案下载 >>八年级下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 >>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教学实录3
作者:   上传者:tomacc  日期:23-04-27


邱传东《应有格物致知的精神》(八下14课)
教学实录
      师:同学们,大家请看一个实验(实验器材:一个生鸡蛋,一杯400ml清水和一杯400ml饱和盐水):生鸡蛋放进清水中,鸡蛋怎么样了?
      生(合):鸡蛋下沉。
      师:生鸡蛋放进盐水中,大家观察鸡蛋又怎么样了?
      生(合):上浮。
      师:为什么同一个鸡蛋放进不同的两杯水中会出现两种完全不同的结果呢?(学生沉思一会儿)这是因为:清水的浮力小于鸡蛋的重力,所以鸡蛋下沉;盐水的密度增大(比清水大),使得浮力大于鸡蛋的重力,所以鸡蛋上浮。因此,要获取新知识、新理论,必须通过实验得到。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应有格物致知精神》,就是主要论述实验精神在生活中的重要性。(板书课题:应有格物致知精神)
      师:首先,大家一起来了解作者——丁肇中(出示幻灯片,学生边看教师边介绍)。
      师:课前大家已经做好了充分的预习,现在老师检查一下预习情况:
丁肇(    )中     彷徨(      )
      生1:丁肇( zhào )中     
      生2:彷徨( páng huáng )
      师:解释下列词语:“彷徨”、“齐家”、“袖手旁观”、“不知所措”。
      生3:彷徨:走来走去,犹豫不决,不知何处去。
      生4:齐家:即把自己的家庭治理好。
      生5:袖手旁观:比喻置身事外,不加过问或协助。
      生6:不知所措:不知道怎么办才好。
      师:好。接着,请大家一起来理解课题:哪位同学来说说,“在《大学》里‘格物致知’的含义是什么?”
      生:从探察物体而得到知识。
      师:“格物”和“致知”分别是什么意思?
      生:格物,推究事物的原理;致知,获得知识。
      师:在《大学》里“格物致知”的含义跟今天丁教授所说的目的和含义会不会一样?
      生:不会。
      师:那么,作者所说的真正“格物致知”的意义又是什么?请大家勾画出课文中相关的句子。
      生:通过实验获取知识。
      师:课文中揭示“格物致知”的意义是什么?
      生:第一,寻求真理的惟一途径是对事物客观的探索;第二,探索应该有想象力、有计划,不能消极地袖手旁观。
      师:大家一起把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中两个意义朗读一遍。
      生(合):(齐读)
      师:这就是作者告诉我们的真正“格物致知”的意义。请问这篇文章的文体是什么?
      生(合):议论文。
      师:对,是一篇漫谈式的议论文。(板书:议论文)我们必须掌握议论文哪三要素?
      生(合):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21世纪教育网
      师:一般的议论文的结构是怎样的?
      生(合):总——分——总。首先提出问题,接着分析问题,最后解决问题(得出结论)。
      师:快速阅读课文,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论证结构,划分文章的段落层次,理清论证思路。(提醒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标好段序,并板书: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生: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1)、第二部分(2-12)、第三部分(13)。
      师:有没有其他划分方法?
      生:第一部分(1-2)、第二部分(3-12)、第三部分(13)
      师:这两种划分方法都可以。我们一起来看第一部分,作者提出了什么问题?
      生(合):中国学生应该怎样学习自然科学?(教师板书)
      师:作者认为学习自然科学的方法是什么?
      生(合):应有格物致知精神。(教师板书)
      师:作者的观点在文中第二自然段出现,因此我们可以把第一、二自然段合为一个部分。作者认为学习自然科学的方法是必须要有格物致知精神。大家观察这是课文的什么?
      生(合):题目(课题)。
      师:因此,题目即是作者的观点,也是文章的论点。(板书:论点)请问:作者围绕“中国学生应该怎样学习自然科学”这个问题进行几个方面的分析?举了哪些事例?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生:进行三个方面的分析。
      师:具体哪三个方面?
      生:首先提出对实验的态度:不能把探察外界误认为探讨自己。
      师:这是谁的例子?
      生(合):王阳明。
      师:作者举这个例子说明什么?
      生:中国传统教育不重视真正的格物致知。
      师:这里作者指出中国传统教育存在的弊端,以王阳明“格”院子里的竹子为例子。那么,我们中国传统教育的目的是什么?文章哪个段落告诉我们?21世纪教育网
      生(合):第三自然段。
      师:大家一起朗读第三自然段。
      生(合):(齐读)
      师:中国传统教育的最高境界是平天下,是适应一个固定的社会制度,不是寻求新知识。换一句话说,针对自然科学而言,中国传统教育研究的是哪个方面?
      生(合):社会科学。
      师:它们注重的是什么?
      生(合):理论。
      师:因此王阳明最终宣告失败,其实他没有真正做到“格物”,他是怎样做?
      生:格己。
      师:我们已经回答了第一方面,接着呢?
      生:分析实验精神在科学上的重要性。[来源:21世纪教育网]
      师:作者举了什么事例?21世纪教育网21世纪教育网
      生:探究竹子的性质。
      师:这两个方面都运用了事实论据,因此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生(合):举例论证。
      师:同时有没有作道理的分析?
      生(合):有。
      师:有道理的阐述,在议论文中我们说它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生(合):道理论证。21世纪教育网
      师:作者接着又怎么分析?
      生:分析了中国学生的实际情况。
      师:什么实际情况?能把它读出来吗?
      生:中国学生大都偏向于理论而轻视实验,偏向于抽象的思维而不愿动手。
      师:作者在这里运用了什么事例论证?
      生1:中国学生轻视实验,缺乏动手的事例。
      生2:自己的亲身经历。
      师:能概括一下作者有过怎样的经历吗?
      生:埋头苦读,但用这种方法到美国留学,却吃了不少苦头。
      师:分析在这种文化背景下中国学生的现状,自己本人的经历就是最好  的证明。为什么?因为作者也是受中国传统教育长大的学生。作者这样写,就更加深刻地揭露了什么?也说明了什么?
      生3:揭露了中国传统教育的弊端。
      生4:说明了格物致知(实验精神)的重要性。
      师:作者分析到这里,把前面提出的问题解决了没有?
      生:从三个方面分析了,问题也解决了。
      师:既然问题得以解决,作者得出什么结论?
      生:我们必须重视格物致知精神。(教师板书)
      师:课文最后又对我们提出了什么?
      生:希望我们这一代对于格物和致知有新的认识和思考,使得实验精神真正变成这个文化的一部分。(学生齐读)
      师: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如何学习这种格物致知精神?同桌相互交流讨论,推荐一位来回答。
      生1:要多观察、多动手,得到一些实践知识。
      生2:要通过实践得到结论,运用实践检验书本知识。
      生3:还要有计划,敢于探究问题,大胆发挥想象力。
      生4:还要有判断力,有探究精神。
      生5:……
      师:这几位同学的回答都很精彩,希望大家能把同学的建议用到日常生活中去。那么,在科学领域,有些科学家的理论也不完全是正确的。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证明不同重量的物体在空气中自由降落时,它的重量与下降速度无关,驳倒亚里士多德认为的下跌速度和物体的重量成正比的观点。(多媒体演示:伽利略——自由落体实验)因此,科学领域要获取新的知识、新的理论,都必须通过实地实验。那么,你还能从生活中举一些“通过实验来获取新知识”的例子吗?大家思考一下,然后来举一举。
      生1:毛笔往空中一放,会自动向下降落,说明地球有引力。
      生2(物理科代表):力的相互作用……
      生3(化学科代表):100ml的水和100ml的糖水混合在一起,不会等于200ml的水,因为两种水的密度不同,所以获得新知识必须通过实 验。
      师:除了书本中的,还能举我们生活中的例子来证明吗?
      生4:我们要了解叶子的性质,必须拿到显微镜去观察,通过实验,得到我们要观察的叶子的性质。
      生5:在煮沸的水中加进软水,软水会变成硬水。
      生6:……
      师:我们生活中应该有很多例子可以证明“通过实验来获取新知识” 。打个比方,为了研究四驱车的原理,我们会拆开来观察,从中获得一些知识……
      师:(课堂小结)文章针对中国学生的现状,指出格物致知的重要性和真正意义,希望我们这一代人要培养实验的精神。文章用摆事实、讲道理论证了中心论点。(板书:从三个方面分析)文章在论证的过程中,除了运用了举例论证和道理论证(合起来叫做摆事实,讲道理)外,还用了什么论证方法?哪些地方看出来?
      生(合):对比论证。(教师板书:对比论证)
      生:王阳明“格”竹子的态度和通过科学实验了解竹子的性质的事例形成对比。
      师:好的。现在,一起来完成课堂练习:阅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完成下列问题3道练习题(出示幻灯片)。
      生:(自主完成练习题)
      师:(巡视后校对)
      师:(布置作业)怎样才能避免高分低能?学习课文的写法,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读后感。(教师边说边出示幻灯片)最后,老师想送给大家一句话:“实践出真知”。(下课)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会员中心
上传资料 资料求助
 站内搜索

   

 栏目推荐
  中考历届试卷
  高考历届试卷
  初中题库
  高中题库
 相关资料
丁肇中《应有格物致知精神》音频朗诵3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wma音频朗诵(女声)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知识点总结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表格式教案
《匠心之道“守破离”》阅读练习及答案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阅读练习及答案(五)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练习题
比尔·盖茨《释放你的创造力》阅读练习及答案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ppt课件(30页)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ppt课件(39页)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知识点(含练习)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结构图解,思维导图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写作背景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互助导学案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生字拼音、词语解释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阅读练习及答案(四)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ppt课件(10页)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阅读练习及答案(2017年四川省内江市中考题)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阅读练习及答案(三)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ppt课件(34页)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读读写写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ppt课件(41页)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ppt课件(12页)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阅读练习及答案(二)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教案8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ppt课件(18页)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教案7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改写成诗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问题学案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课堂实录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ppt课件(15页)2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学案2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阅读练习及答案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mp3音频朗诵(男声)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读后感(2篇)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ppt课件(20页)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ppt课件15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ppt课件(25页)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ppt课件(22页)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字词归类复习
华裔诺贝尔奖十位得主的基本情况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高效导学案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ppt课件(15页)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导学案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学案

   版权所有 我爱语文网   浙ICP备05019169号-2   公安备案号 :33038102330569